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病理切片制备
病理切片制备
病理切片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取材: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 固定:固定分为小块组织固定法、注射灌注固定法、蒸汽固定法。
3. 脱水:用梯度酒精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可以用脱水机自动完成。
4. 包埋和切片:脱水以后进入石蜡包埋,石蜡凝固后,组织就被包在其中,制成蜡块。
然后将蜡块放在切片机上切成4-6微米薄片展开放在玻片上。
5. 染色封固:石蜡切片要经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最后切片封固。
此外,在制片过程中,需要注意规范取材部位,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规范取材使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选好组织块的切面;规范取材使用的刀剪要锋利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可能根据不同的制作设备和材料有所差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病理科医生或查阅专业书籍。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是制备病理学标本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其制作步骤:
1. 收集组织样本,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2. 将组织样本从水中逐渐转移到酒精中进行脱水。
3. 将样本置于包埋剂中,使其逐渐转移到蜡块中。
4. 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极薄的切片,并用染色剂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将切片封入载玻片中。
此外,为了确保切片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载玻片应干净无油,如有云雾斑点,则不能使用。
2. 切片制作过程中,应将预冷的蜡块固定在石蜡切片机上,使蜡块的切面与刀口成平行方向。
刀的倾斜度通常为15℃,转动轮转推进器,调节切片厚度为6μm,切成厚度均匀的切片。
3. 切片贴附后,放在空气中稍晾干,然后进行烤片。
烤片的温度以蜡溶解为准,也可以放置60℃烘箱内烘烤过夜。
血块组织、皮肤组织须及时烤片,但脑组织、脂肪组织待完全晾干后才能进行,这样可防止产生气泡而影响染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是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1. 采集组织样本首先需要采集病人的组织样本。
组织样本可以来自手术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等来源。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以避免样本受到外部污染。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的组织样本需进行一定的处理,以保持其组织结构和形态不变。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甲醛、丙酮等。
其中福尔马林是最常用的固定剂,能够快速稳定组织,但是对人体危害较大,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3. 制备组织样本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
首先,需要将组织样本浸泡在甲醛液中,并使用匀浆器进行均匀处理。
接着,将固定后的样本打蜡,然后使用切片机将样本切成薄片。
在切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以保持切片的质量。
4. 染色处理切片后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肿瘤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其中,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能够更明确地确定病理诊断。
5. 镜检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镜检。
首先,需要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病理学分析。
医生需要根据组织的形态、排列方式和染色效果等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6. 诊断报告根据镜检结果,医生需要撰写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应准确地描述组织病变的程度、性质和位置等信息,并建议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的介绍,可以看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而确保切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U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 0cmX2. OcmXO. 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LI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0. 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锂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 0cmX2. OcmXO. 3cm o(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备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病理切片制备的具体步骤。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制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
医生在进行手术或活检时会采集病变组织,取材时要确保取材部位准确、完整。
取材后,将组织标本放入特殊的容器中,以确保组织的完整性和保存性。
2. 组织固定固定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固定在原位,防止细胞的变性和溶解。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等。
固定时间一般为6-48小时,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处理固定后的组织,将其脱水、透明化、浸渍、包埋等处理,以便于组织切片时的切削和染色。
脱水是利用酒精逐渐浓度递增逐步脱除水分,透明化是用透明剂如二甲苯逐步替代酒精以使其透明化,浸渍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浸入蜡中以进行包埋。
4. 组织包埋包埋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得组织与石蜡完全浸渍。
在石蜡中包裹组织,以便于组织的切片和染色。
包埋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快速冷却,以确保组织与石蜡完全固化。
5.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固化后,使用旋转刀或磨刀机将组织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切片时需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避免出现伤损和变形。
切片后,将组织切片浸入温水中,然后捞起放在切片玻片上。
6. 组织染色制备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黑色素染色、伊红染色、铬酸盐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7.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通过观察组织的形态、细胞核形态、胞浆结构等来诊断病变类型和疾病进展程度。
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细致,确保诊断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科学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
HE组织切片制备标准操作程序一、Purpose 目的保证病理切片质量,以达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二、Scope范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三、Reagents and instrument试剂,仪器苏木素、伊红、切片机、水浴箱。
四、Process工作流程(一)切片1、将切片刀安装在持刀座上;2、将蜡块固定于支持器上;3.、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近,旋紧刀座,观察蜡块面是否与刀座相平,如不平须调节支持器,使蜡块面与刀面平行;4、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全部切到。
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微米(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5、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2-4 微米),进行切片。
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状,完整无缺,厚度适宜(3-5 微米)、均匀,无刀痕、颤痕、皱褶、开裂、缺损、松解等;6、以专用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干净的蜡片,放入漂片机的温水中(40-50℃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7、将蜡片附贴于处理过的载玻片上,蜡片应放在载玻片右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为防止蜡片滑落,蜡片的一角(远离组织的)可粘在载玻片边缘上;若一片载玻片上捞两片以上的蜡片,必须把蜡片均匀贴附在载玻片上,保持制片的美观。
8、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处),用铅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次级号),外借白片,需在每张白片上注明对应的病理号。
9、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度斜置片刻;待载玻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插入专用的染色架中,最后置于恒温箱中烘烤(72℃左右,15分钟),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10、切片注意事项(1)切片前蜡块要冷冻,这样容易切片(甲状腺、淋巴结及胃镜等特殊组织,必须控制冰冻时间)。
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固定标本。
从患者患处取下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固定,通常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时间依标本大小而定,大标本需浸泡24-48小时,小标本需浸泡6-8小时。
病理取材。
病理医生通过检查标本,找到病变部位,并切取典型病变组织,切取的组织块应放入特定的包埋盒内并编号。
脱水、透明、浸蜡。
组织经过梯度酒精脱水,以置换出组织中的水分,随后经二甲苯透明处理,最后浸泡在液体石蜡中,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小时。
组织包埋。
经过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被放入融化的石蜡中,待石蜡冷却凝固后,组织被石蜡包裹形成蜡块,这个过程称为包埋。
切片制备。
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2~5微米厚的薄片(如300张纸的厚度),这些切片被放入45℃的温水中展平后,捞在涂有防脱剂的载玻片上,随后进行染色。
染色和封片。
对切片进行HE染色,这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首先进行二甲苯脱蜡,然后经过不同梯度的酒精水化,使用苏木素染液进行细胞核染色,随后用伊红进行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染色,最后用酒精脱去余色,二甲苯透明,完成染色过程。
封片时,在玻片上滴加一滴中性树胶,覆盖上清洁的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1. 标本收集和处理
1.1 收集患者的组织标本,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标记。
1.2 将组织标本置于合适的中,用适当的缓冲液或固定剂进行
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防止腐败。
2. 标本处理和包埋
2.1 用合适的方法将标本固定在组织处理机中,例如将其浸泡
在缓冲液中或使用组织处理机进行自动处理。
2.2 将处理后的标本转移到合适的包埋中,通常使用蜡或树脂
作为包埋材料。
3. 切片制作
3.1 使用专业的旋转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通
常为4-5微米。
3.2 切割后的切片应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包埋材料。
3.3 将切片转移到玻片上,并确保它们平整地展开。
4. 染色
4.1 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常规组织染色法(H&E染色),以突出组织的形态结构。
4.2 将切片浸泡在染色液中,按照染色方法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
4.3 染色后,通过洗涤和脱水步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盖片和封口
5.1 在切片干燥后,将一小滴透明胶液滴在切片上。
5.2 轻轻放置盖片在切片上,确保无气泡和皱纹。
5.3 用封口剂封住盖片和玻片的边缘,以保护切片并防止其损坏。
6. 观察和存储
6.1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检查组织的结构和病理变化。
6.2 将切片存储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保持质量。
以上是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适当的设备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总结
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的制备流程。
一、取材取材是病理切片制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取材时,需要根据送检标本的情况和诊断的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变部位。
对于手术切除的标本,要观察其大体形态,测量大小、颜色、质地等,并做好记录。
然后,使用锋利的刀具,切取适当大小的组织块,通常为 15cm×15cm×03cm 左右。
取材时要注意避免挤压、牵拉组织,以免造成人为的损伤和变形。
对于小活检标本,如胃镜、肠镜活检组织,要小心地用镊子将其取出,放在滤纸上吸干水分。
如果是穿刺组织,要将穿刺针内的组织推出,放入固定液中。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其自溶和腐败。
常用的固定液有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乙醇等。
将取材后的组织块迅速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一般应为组织体积的 10 倍以上。
固定的时间根据组织的大小和类型而定,一般为 6 24 小时。
在固定过程中,固定液要充分渗透到组织内部,以确保固定效果。
固定后的组织质地变硬,颜色变深,便于后续的处理。
三、脱水脱水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透明和浸蜡。
将固定好的组织依次放入浓度逐渐升高的乙醇溶液中进行脱水,通常从 70%乙醇开始,依次经过 80%、90%、95%乙醇,最后用无水乙醇。
每个浓度的乙醇浸泡时间一般为 1 2 小时。
脱水完成后,将组织放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处理,使组织变得透明,便于浸蜡。
透明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左右。
四、浸蜡浸蜡是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以支持和保护组织。
浸蜡通常在恒温箱中进行,温度一般控制在 58 60℃。
先将组织放入低熔点的石蜡中浸泡 1 2 小时,然后再放入高熔点的石蜡中浸泡 1 2 小时。
浸蜡完成后,将组织取出,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迅速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凝固成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按照制备方法的不同分为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振动切片。
石蜡切片制备过程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一般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
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方法。
制作过程不需要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避免组织细胞中可溶性物质的分解,并能保存细胞形态的原。
与石蜡切片相比,在抗原完整性的保存上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尤其在免疫组化方面。
因此冷冻切片也是脂肪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某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分子杂交的理想制片方法。
不足是组织细胞的形态略逊于石蜡切片。
振动切片在文献中讨论较少。
制备方法是采用的专用振动切片机,利用刀片振动原理,将新鲜的活体组织,直接固定在切片槽中切片。
该方法能保持样品活性和细胞良好形态,给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及脊髓和脑薄片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适合做组织电生理学等研究。
不同切片方法由于制作的工艺流程不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有差别。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
根据文献报道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1.固定
用适当的固定液浸渍新鲜材料,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使组织硬化,尽可能保持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时间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
2.洗涤与脱水
组织在固定后要把渗入里面的固定液洗去,否则留在组织中的固定液有的会妨碍染色,有的会产生沉淀或结晶。
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水分不脱尽,苯类不能浸入。
因此,在透明、浸蜡前必须进行脱水。
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
常用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3.透明
组织脱水后,因乙醇不溶于石蜡,为使石蜡能浸入组织块,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相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的替代过程,通过这种溶剂的媒介作用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而达到石蜡浸入组织块的目的。
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目前最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
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
4.浸蜡与包埋
组织透明后,放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使石蜡渗入组织同时取代组织内的二甲苯,这个过程称浸蜡。
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在56℃,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
将熔化好的石蜡倒入包埋框,用加温的镊子将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切面朝下放入,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冷却,完全凝固后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
5.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整蜡块成方形或者长方形,在切片机上切成一片接着一片的4~7um的蜡带,用毛笔轻轻托起放在纸上。
6.展片、捞片和烤片
展片:
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捞片:
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和下的中间,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
烤片:
一般在60℃的温箱内烤片
0.5~1小时左右,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7.切片脱蜡及水化
干燥后的切片需脱蜡及水化才能在水溶性染液中进行染色。
如果脱蜡不干净,切片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匀,脱蜡用的二甲苯要经常更换因此。
因此H.E染色前还需用二甲苯脱蜡,再逐级经梯度酒精脱苯、直至蒸馏水复水。
8.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曙红,Eosin)染色法是组织学标本及病理切片标本的常规染色,简称HE染色。
H.E染色后还需切片脱水、透明、封固处理。
所需仪器设备:
全自动染色机
9.切片脱水、透明和封片
染色后的切片尚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需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
取出切片,擦去多余二甲苯,滴一滴中性树胶,将盖玻片复盖于切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