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主课堂 培养自主能力
构建民主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民主和谐 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 。提高教学 异 , 培养个 性 , 关爱每个学 生 , 对每个学生 的活动要及时关 注 , 耐 效果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 中师生双边关 系应该是人格完全平 等的 心引导 , 参 与学生 的民主活动 和民主决策 , 留给学 生解释 和建议 关系 , 是平等探究 问题 的关系。民主课堂强调权利共享 , 鼓励积极 的环境 , 并激发学生积极讨 论 、 发表观点 , 切记不能给学生 带来恐
在 于“ 平 等参与、 共 同决策” , 那么建构 民主课 堂就是要创造一个最佳的授 业和 学习环境 , 使 师生能够为 了共同的教育和学 习目标 自由而 平 等地交往, 共同参 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民主决策 , 从而培养学生 自立学 习的能力。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民主教育; 师生关系 教 师只有深刻认识 到民主课 堂教学对 学生成长 和人才培 养 三、 民主课堂的建构策 略 1 教 师要具有真正的民主意识和态度
这与 民主教育的培养 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教育培养 的是社会有 法 民 主 ” 。
用 的人才 , 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让每个学生 都 自 觉 自愿地参 与民主决策 , 让每个人 在民主社会 中发挥作用 , 为建 课堂做起 。所以 , 民主课堂构建是建设 民主社会 的需要 。
参与。它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民主课 堂使学 惧 、 害怕、 压抑和不安 。只有让 每个学生 的个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发
生平等地 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成为 可能 , 拉 近了师生 的距离 , 消 除 展 , 才能营造 良好 的民主和谐气 氛。 了师生间的不和谐气氛 , 拉近 了学生与新知识 的距离。 3 . 民主课堂 的构建是实现有效教育的需要 有效的教学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 , 建立和谐 的师生关 3 教 师要善于利用权威 、 学时和经历 以民主课堂 为 目标 . 不断
构建民主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民主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郭文明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上》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一个民主社会的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教育。
“民主课堂”教学模
式是民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既然民主思想的精髓在于“平等参与、共同决策”,那么建构民主课堂就是要创造一个最佳的授业和学习环境,使师生能够为了共同的教育和学习目标自由而平等地交往,共同参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民主决策,从而培养学生自立学习的能力。
【总页数】1页(P82-82)
【作者】郭文明
【作者单位】云南省弥渡县寅街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3.11
【相关文献】
1.构建民主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J], 郭文明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J], 许世谦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J], 邓泽珍
4.信息化时代构建解剖学学习小组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J], 王
菀悦;吕鸿鹏;赵宇航;王超;梁浩;姚立杰
5.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育体系构建 [J], 孙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设民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民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摘要】创设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交流互动、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生听课注意力保持规律、学生的质疑心态、自然与生活关系等范畴来阐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创设;民主课堂;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203.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103-0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
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教师用现代技术引入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了解:开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理解: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介绍:人工授粉。
2、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为什么桔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桔子数不是很多?(传粉,受精知识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高中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教育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性的,教师应该扮演着引导者和媒介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
渗透建构主义理论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通过具体实践和理论分析,探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当着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应该成为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主动学习知识。
教师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PBL(问题驱动学习)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开展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渗透建构主义理论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政治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深入社会,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从而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书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市场经济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建构学生管理民主共同体,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建构学生管理民主共同体,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在当下的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育者”的角色出现,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时往往也是教师下达指令、学生执行,教师安排好活动的流程和内容后就不再过问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很难培养出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学生,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者”的角色,将自己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和陪伴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建立管理民主共同体,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在参与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学会自主管理能力,还能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政治、民主共同体、自主管理一、建立班委组织,明确分工班委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
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以民主的方式进行,不能由教师或其他干部指定。
班干部的选拔标准应该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学习成绩较好、在班级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帮助。
在班干部的选拔上,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由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认为合适的班干部。
在竞选时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竞选。
在选举后还要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对其进行具体分工,让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负责的事务,形成一个以班干部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民主共同体。
教师在选拔班委时,可以设置不同岗位,如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
每个岗位都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并由班委进行分工合作。
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能力。
二、开展主题班会,自我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主题班会是开展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也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可以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
比如,在上学期开学时,我召开了“我的班级我做主”主题班会。
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
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调节和管理,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第三,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最后,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激励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
总之,自主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开放、包容、互动、创新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末的一种教育学理论,它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个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求和发现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师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理解和运用政治知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者在不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收集材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式,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如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不断与他人观点的对话和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政治话题的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碰撞,从而深化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并形成更为完善的政治理论。
这样的讨论和辩论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习者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建构认识、形成理解,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共同探究和解决政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
创设民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民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摘要】创设课堂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交流互动、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生听课注意力保持规律、学生的质疑心态、自然与生活关系等范畴来阐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创设;民主课堂;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203.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103-0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
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教师用现代技术引入本节课的认知目标:了解:开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理解: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介绍:人工授粉。
2、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为什么桔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桔子数不是很多?(传粉,受精知识探索)。
让“课堂民主”促进“学习自主”
课程探讨教学中,教的人希望水到渠成,学的人希望轻松易懂;那么,如何让知识轻松地的被习得呢?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逼”他们明白,往往老师和学生都会很累。
如果能发扬课堂“民主”,引发学生自主地思考,教学效率就要高多了。
一、放手促进质疑三年级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在学生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知道每份是它的,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进入“例2”环节(如图),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很容易比出12、14和18的大小,我循例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这一问之后,会有学生说出“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之类的总结,然后请其说明理由。
可问题是能说出此类总结的孩子必然是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可那些没能发现这一规律的孩子是不是别人这么一说,他就真的明白了呢?在后面没有配图的分数比大小的题目中,没明白的孩子都会无所适从,以至于到后面遇到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的习题就都不会了,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明了其中的道理。
于是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更改了教学设计,在学生通过折、涂,比较出大小后,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提问,而是停下来问道:“今天的内容学完了,你有什么疑问吗?”明显还没有下课,老师就宣布今天的内容学完了,孩子们似乎立刻神清气爽,开始有人提问了——生1:明明2比4小,怎么12反而比14大呢?生2:因为这里比的不是2和4的大小,比的是12和14,12表示的是把圆片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1份,而14是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1份,12的一份更大。
生3:对,就比如一个苹果吧,你把它平均切成两份和你把它平均切成四份,那肯定是切两份的每份大,切四份的每份小。
生4:分子不都是1吗,为什么两个分数不相等?生5:虽然分子都是1,但12的一份比14的一份大,你不能只看分子,还要看分母。
生6:嗯恩,18也是一样,它是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就更最小。
生7:我发现,分子相同的时候,分母让“课堂民主”促进“学习自主”◇张福升--123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
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在初三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价值观。
一、建设民主课堂创建民主课堂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的观点都能被尊重和听取。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和筹划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话语权。
3. 鼓励团队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协商、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培养合作精神。
二、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校管理:1. 学生会选举: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会选举,并在选举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决策的权力,鼓励学生通过选举来推选代表自己利益的学生干部。
2. 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反馈,并积极采纳合理建议。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加强道德教育:1. 做好榜样: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榜样。
2. 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审视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思考并提高他们价值观问题的认识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是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和建立知识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思考。
在教授立法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立法机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自主地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某一政治概念或理论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材料或任务给每个小组。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互相学习和交流,梳理思路和准备报告。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政治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拓宽自己的政治知识和视野。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推荐,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政治相关的讨论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兴趣。
还有,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题或者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整理,并写下自己的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思考和归纳,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这样的个性化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导入、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自主思考和学习笔记、评价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创建民主型班级 让学生敢说敢做
创建民主型班级让学生敢说敢做民主是指人民通过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来实行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确保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的政治体制。
在班级中,创建民主型班级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敢说敢做,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并积极发挥作用。
一、建立学生代表制度学生代表是学生与班级或学校沟通的桥梁和连接点,他们代表全体同学的利益、需求和声音。
学生代表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班级选举产生一至两名学生代表,代表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与班主任和校方沟通解决问题。
二、开展班级民主会议班级民主会议是班级内学生讨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班级民主会议,让学生课间时间或放学后集中在教室开会。
学生在会上可以就班级事务、教学环境、学习内容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由学生代表向班主任和校方反映。
三、组建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协调班级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委员会由班级民主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或半年,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班级委员会主席,主持班级会议和活动。
班级委员会可以根据班级需求设立不同的职务,如学习委员、班级文化委员、班级体育委员等。
四、倡导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学校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
通过学生自治的思想引导和实践,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班级可以让学生分组自主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创造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评议班级评议是对班级教学、管理和学生行为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在班级评议中匿名对班级教学、班主任和同学们提出看法和建议。
班主任可以根据评议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提升班级整体发展水平。
评议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表现的依据,鼓励他们参与班级事务和改进自己。
在创建民主型班级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让班级成为一个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通过民主教育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坚持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因此,它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一个“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民主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民主课堂前提。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民主课堂的前提,所以要实现民主,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发挥学生主体性应从何入手、怎么发挥,才能更好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学生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
其含义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
教师明确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才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和发挥。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如在日常的班集体管理中,教师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管理者。
如果班主任习惯于事必躬亲,不敢放手大胆地让全班学生都来参加管理,害怕因此乱套,就不能将学生从被动的客体转变成能动的主体。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一、采用讨论法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观察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加强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力
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六个“尽量”。
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讲解的尽量让学生讲解。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课堂节奏,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到了一部分知识,教师再组织进行相关讲解、总结、点评,这时还是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学生自学到的知识进行优化和提升,使课堂学习得以升华,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新课改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自主控究,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学习《为正义高歌》这节内容时,我联系了八年级法律常识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更需要以德治国。
为了这场辩论比赛,为了使自已辨方的证据更充分,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都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和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懂得了,要想坚持正义就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原则。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做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突出民主、和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突出民主、和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淮阴区凌桥乡中心小学史凤兰摘要: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
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地方感受他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有这样的力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解放学生全面发展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
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地方感受他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有这样的力量。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问”智慧。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激发起许多人好学。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
陶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
我的课堂我做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我的课堂我做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启示;严格规范课堂纪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认真的事情。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让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提取重点、如何整理笔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和内容。
3. 推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效。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要求他们认真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适时提供评价意见和建议,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 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将自主学习观念贯彻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开展课内外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三方面的合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
培养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
培养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还在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下面将从建立班级自治制度、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决策以及培养责任感等方面介绍培养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
建立班级自治制度是培养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基础。
班级自治制度是指由学生自己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实现班级的秩序井然。
教师可以在班级第一次组织活动时和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包括迟到早退制度、课堂秩序制度、公共设施使用规定等。
学生通过制订规定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
教师应该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如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班级经费的管理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主管理的习惯。
培养学生责任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班级事务的责任,如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班级经费的管理等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个人任务,如班级公共设施及时清洁、班级公告的及时更新等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民主课堂培养自主能力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开放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孩子乐于读书
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当自己在心理上完全感到安全,完全感到自由时,他才可能无须防御地进行
各种创造性思维,无须压抑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前总书记江泽民也要求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甚至做学生的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与学生同处一个位置,平等相待,建立友好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近而亲之”,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民主的心理,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打下基础。
我校有一名学生相当有主见,语文综合能力较强。
一日,上音乐课,当老师诵读歌曲《吉祥三宝》歌词时未用普通话,这名学生脱口而
出:“读错了”。
老师气极了,当场退出教室,拉着学生到办公室不依不饶,并且拒绝给全班学生上课,致使全班学生十分反感,甚至产生了敌对的情绪。
这位老师向我(校长)告状,要求严惩这名学生。
我经过深思熟虑,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以激励的语气鼓励这名学
生给全班学生示范朗诵一遍,他还即兴编写了一首校园安全歌,用《吉祥三宝》的曲调进行了现场表演唱,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更令我刮目相看。
我用赞赏的语气表扬他,同时又和蔼地给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劳动。
这名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心存感激,从此更加努力学习。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战胜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构建民主课堂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着认识的误区:1、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创设情境”。
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如笔者曾听过的一堂《桂林山水》,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整理出来后以一篇导游稿形式上交(本应是课后应做的工作拿到了课堂上来)。
但是由于课程时间十分有限,学生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
那么这个教学活动其实没有起到任何实质的作用。
3、主体绝对化倾向。
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
接受。
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
这是大部分教师能达到的学生主体作用时的理解。
然而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式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
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那么,如何恰当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呢?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
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
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
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有了读书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探索,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很生气,决定要让他退学,后来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童第周基础差,却不灰心,半年后,经过努力,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
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说到这里,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
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读书效果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
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
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
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从邱少云的外表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浓烟滚滚,邱少云怒目圆睁,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体会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
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草船借箭》,在学习“知悉对方”时,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告诉了周瑜,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他不会出卖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表达了学生个性化观点。
又如教学《田忌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究竟如何调换顺序?为什么会转败为胜?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马的顺序,结果又会怎样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他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
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
质疑,释疑中感知: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
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
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
“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你会读好的”“你读得真甜美”等友情传递,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气氛,和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