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32页PPT
合集下载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修订背景简介 (共40张PPT)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修订背景简介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9a0dbb08a1284ac85043cf.png)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 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 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 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 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 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 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返回
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 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 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
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 合素质, 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治意识、道德观念 、生态文明意识、国家总体安全观
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备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强健体魄、自我认 识、生涯规划,和谐相处、团队精神、交往能力、开放 意识和国际视野
学制与课时(没有变化)
学制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 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 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 为一学分。
22)
6)
基本原则
思想性
时代性
基础性
选择性
关联性
1.科学编制课程标准与教材 2.合理制订课程实施规划 3.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4.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5.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6.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共285页ppt)
![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共28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e4d2de28ea81c758f5786e.png)
教师对教材敢于调整、置疑
教师充满活力 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学得轻松,压力不大
学生敢于对教师说不 学生之间经常有问题争论
课堂非常开放,教师不包办代替
课堂能让学生活动起来,高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中,能很好调控
学生敢和教师开玩笑
下课了,学生围着教师,不想走开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误区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虚化
叶澜: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生成性的课——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 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 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 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 有过程状态生成。
叶澜: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4.常态性的课——平实 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 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 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 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 许多新的知识。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 三)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四)教学设计的设计模式 五)教学设计方案的范式及评价标准 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 七)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 八)教学案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科学型 系统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 传播理论
关于知识的掌握
双基 --- 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基本经验。
两能 --- 四能: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经验的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我们必须清楚,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 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 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0420b5f46527d3250ce0ac.png)
上述问题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在价值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代,如何进 行价值教育?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 育的内容?
–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衔 接?
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二
世界各国的应对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 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 轮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与评价专题讲座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6年9月13日 Email:
“新思考”网-“学业成绩评价”网站-高凌飚博客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与文化 经济与技术水平
青少年的特点 发展的规律
环境因素 对象因素
教育方针 教育体制特点 教育观
内部因素
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
时代的变迁
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 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
–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英国新课程的六项基本技能
交流 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 改进学习 解决问题
英国新课程的四方面共同价值观
• 自我:
– 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自尊心和自 制力。
• 人际关系:
– 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 可信、自信。
• “ 信息爆炸”
– “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 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
–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 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 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
• 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 • 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 • 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 • 判断信息的价值, • 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
– 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对科学和科学观的否定,而是 促使人们进一步以更为科学、更为辩证的立场去认识 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的思想体系。哪种以否定科学 为前提,以虚无主义为终结的观念,尽管现在在中国 甚嚣一时,就像是躁动在浪尖上的泡沫,终归会被历 史所唾弃。
新课程新思路,新教材新体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简介 PPT课件
![新课程新思路,新教材新体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简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26efac51e79b8968022680.png)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想像不完整的圆的命题:《金无足亦,人无完人》、 《缺憾也是一种美》、《内不实,外不坚》、《难圆的梦 想》、《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月儿何时圆》……
想像直线的命题:《正直,为人处事之道》、 《人 生贵在无止境的追求》、《延伸自如,适应社会需要》、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身体健 康的人,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儿女之 间等等,往往不能真诚沟通,更不用说真诚关爱 了,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
![新课程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fe53faa76e58fafab003ef.png)
2021精选ppt
20
练习题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这句话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学生发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7、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转变
在对待师生的关系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建设者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解决
问题、交流合作等四大能力
2021精选ppt
6
新课改的目标 (重点)
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考评机制
过去:选拔甄别功能 改革后:即发挥教育评价学科学习目标,又发挥其
促进学生一般发展、教师水平提高、课程更新,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的配合,处理好和 家长间的合作关系
2021精选ppt
18
练习题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______。
A.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探究自主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教学方式
2、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改强调________ 和________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 做到( )
2、哪一组符合情感体验目标陈述方式:( )
A. 说出、表演、展示 B. 设计、制作、创作
C. 感受、参加、养成 D. 解释、完成、背诵
3、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一致的是( )
A.以教师的视角反思 B.教学设计留白
C.培养求异思维
D.教学过程预设性强
2021精选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6a93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c.png)
05
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展望
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课程结构调整
评价体系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程结构进行了 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 选择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注 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 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教学 方式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 新,新课程改革仍有继续深化的 空间,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教
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 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 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
信息技术融合
新课程改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信息 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
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公平的追求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关注公平和质量。新课 程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缩小城乡、地区和不 同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 是追求高分。
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 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PPT课件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8964e184254b35eefd34b2.png)
春蚕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辛勤的园丁 传道、授业、解惑
蜡烛、春蚕
肯定:
奉献与给予(牺牲)/ “圣人”
不足:
生重于师,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忽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快乐
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崇高的事业,较高的地位 灵魂-职业的育人特性,关注心灵的发展
(一)教师面临的压力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1.人格特征 2.教学效能感 3.归因模式 4.认知方式
应对策略
重建自我价值系统,用多元价值系统的建立 以调整心态
改变思维定势 ABC理论 压力的积极作用,情绪管理 重塑性格,健全人格 改善人际关系——沟通 提高专业化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 师心理健康维护
赵微 博士 教授 陕西师大教育学院
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职业倦怠 教师主要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
要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一本书开始…… 《是谁杀了我——毁掉孩 子一生的一件小事》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 差异性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 动
园丁
肯定:
v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v 重视学生的生长性和过程性 v 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v 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
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人为的淘汰制(间苗 / 毁人不倦)
传道、授业、解惑
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
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 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 不要
工作压力
压力是个体在面对力所不能及或扰乱 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反 应状态。—— 压力源
蜡烛、春蚕
肯定:
奉献与给予(牺牲)/ “圣人”
不足:
生重于师,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忽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快乐
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崇高的事业,较高的地位 灵魂-职业的育人特性,关注心灵的发展
(一)教师面临的压力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1.人格特征 2.教学效能感 3.归因模式 4.认知方式
应对策略
重建自我价值系统,用多元价值系统的建立 以调整心态
改变思维定势 ABC理论 压力的积极作用,情绪管理 重塑性格,健全人格 改善人际关系——沟通 提高专业化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 师心理健康维护
赵微 博士 教授 陕西师大教育学院
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职业倦怠 教师主要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
要方面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一本书开始…… 《是谁杀了我——毁掉孩 子一生的一件小事》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 差异性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 动
园丁
肯定:
v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v 重视学生的生长性和过程性 v 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v 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
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人为的淘汰制(间苗 / 毁人不倦)
传道、授业、解惑
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
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 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 不要
工作压力
压力是个体在面对力所不能及或扰乱 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反 应状态。—— 压力源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
![新课改和课程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1e6b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3.png)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四个方面” 及“综合性学习 ”。 4、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总目标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
一、新课改背景
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 工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 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 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强调终身学习,学习经济;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 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困境: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 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 问题。
三、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对待自我:反思 问 题:谈谈你对“经验 + 反思 = 教师成长”这一公
式的理解与体会。 1、是波斯纳提出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一般途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律。 2、经验是重要资源,反思则是教师摆脱封闭、僵化教学
设计,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教师应在实践基础上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
4、体验性:身体参与,直接经验 (做题) 5、问题性:问题引发求知欲,问题意识是发现学习、
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
六、综合实践活动
要点:是必修课,小学3年级起开设,每周3节,集中分
散开设均可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PPT课件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15aeea67ec102de3bd892c.png)
第5页/共46页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首先要明确的两个概念:
课程 理念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 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 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理念”是一个具有能反映一类事物每个个体或一类现 象每种个别现象共性之能力的普遍概念,具体说它是诸 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既包含了认识、思想、 价值观、信念、意识、理论、理性、思想、理智,又涵 盖了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目的、目标、宗旨、原则、 规范、追求等,而后者使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直 观的形象
践。
◆广大教师通过与本书进行对话,以本书为基本平台掌握更多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并且把自己置身于鲜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之进行交流互动,一定能够 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第2页/共46页
二、本书的特点
◆理论性比较强。本书概要性地阐述了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所关注的各种理论层面的问题。 其中,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问题,又有教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加侧重于教学理论。
综合化二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五我国新课程中的综合课程设计阅读35第三节综合课程的教学一综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般研读二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点36第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重点37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程序三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定位四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38第三节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三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活动四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精英化五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六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割裂开来七教师不能把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八研究性学习不可千篇一律九研究性学习不能忽略双基训练39第一节校本课程的涵义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的历史发展三校本课程的模式一般研读40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41三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42一校本课程评价应借鉴的模式与方法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二解决校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对策43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二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与方法44一对教师学科教学的评价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首先要明确的两个概念:
课程 理念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 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 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理念”是一个具有能反映一类事物每个个体或一类现 象每种个别现象共性之能力的普遍概念,具体说它是诸 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既包含了认识、思想、 价值观、信念、意识、理论、理性、思想、理智,又涵 盖了思维产品的表现物,如目的、目标、宗旨、原则、 规范、追求等,而后者使理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了直 观的形象
践。
◆广大教师通过与本书进行对话,以本书为基本平台掌握更多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并且把自己置身于鲜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与之进行交流互动,一定能够 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第2页/共46页
二、本书的特点
◆理论性比较强。本书概要性地阐述了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所关注的各种理论层面的问题。 其中,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问题,又有教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更加侧重于教学理论。
综合化二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五我国新课程中的综合课程设计阅读35第三节综合课程的教学一综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一般研读二综合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点36第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设计重点37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程序三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定位四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38第三节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三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活动四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精英化五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六不能把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割裂开来七教师不能把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八研究性学习不可千篇一律九研究性学习不能忽略双基训练39第一节校本课程的涵义一什么是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的历史发展三校本课程的模式一般研读40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41三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组织者42一校本课程评价应借鉴的模式与方法二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二解决校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对策43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二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与方法44一对教师学科教学的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PPT课件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常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984a5ab9d528ea80c779b4.png)
准,学校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 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
第7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 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 • 可操作、可量化、可测评的教学规范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对提高教学
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 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
第8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
使教师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 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使学生变成了盛桃子的筐.
第13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在我国,教学常规的内涵扩大化。 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不仅包括了教学规 范,又包括了师德规范。 内涵的扩大,要求的增多,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 的导向功能,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
第25页/共38页
( 2)教学常规的制定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 合 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 究 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
第26页/共38页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第9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第一,规矩越多越好。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 发挥。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 主动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
第10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第二,要求越高越好。
第11页/共38页
第7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 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 • 可操作、可量化、可测评的教学规范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对提高教学
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 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
第8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
使教师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 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使学生变成了盛桃子的筐.
第13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在我国,教学常规的内涵扩大化。 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不仅包括了教学规 范,又包括了师德规范。 内涵的扩大,要求的增多,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 的导向功能,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
第25页/共38页
( 2)教学常规的制定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 合 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 究 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
第26页/共38页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第9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第一,规矩越多越好。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 发挥。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 主动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
第10页/共38页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第二,要求越高越好。
第11页/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