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过万重山漫想
学习目标
1.感受本文所表达的“开创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志向;
2.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开阔思路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议论语句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要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就能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动、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语句,是进行散文欣赏和语言辨析训练的载体。需要反复诵读、品味、感悟,并把自己对语言品味辨析的结论写在课文的相应位置。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刘征,原名刘国正。著名的诗人、杂文家、语言教育家。著有寓言诗《老虎贴告示》,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论文集《语文教学谈》、《刘征诗书画集》、《刘征文集》(5卷)等。已出版三十种著作。
2.文体知识
见第一课“文体知识”。
3.生字词汇
(1)注音
夔()门耸峙()黯()然
怯()弱船篙()抟()
欹()侧啃噬()摧山坼()地
胯()端睨()翎()毛
燧()船舷()嘁嘁嚓嚓()(2)解词
【耸峙】【黯然】
【船篙】【啃噬】
【摧山坼地】【端睨】
4.语句理解
①“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
②“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灯上了独木船。”
③“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
④“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5.修辞
(1)“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2)“面对这奇景,……竟如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3)“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4)“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
三、阅读探究
1.文中作者联想展开的句子是哪些?
2.作者“漫想”了好多关于“三峡”以及与“三峡”有关的内容,主要想说明什么?
四、质疑辨析
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宕开的?
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哪些的困难?
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刘征,著名的、、。著有寓言诗《老虎贴告示》,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
2.自古以来,三峡被喻为的珠冠,分别指、、。 3.根据“摧塌山脉,裂开大地”意思概括的成语是
二、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耸峙(zhì)光束(sù)竹篙(gāo)千仞(rèn)
B.怯弱(qiè)唠叨(dāo)疾风(jī)眺望(tiào)
C.词藻(zǎo) 啃噬(shì)混饨(hún)翎毛(líng)
D.燧木(suì)脊梁(jǐ)追溯(Sù)蜀(shǔ)
5.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嘘唏斑烂寥寥可数万刃之颠
B.欧歌镣铐耸恃摧山拆地
C.隧木取火绚丽走头无路眼花缘乱
D.叱咤缀学娇健多姿凝神暇思6.与下面一句话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_________。
A.遇险的会说:“还想冒险,不要命吗?”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
B.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C.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D.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不要命了吗?还想冒险?”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
7.“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三个问句的语气是()
A.前两个是疑问句,第三个是设问句。 B.前两个是设问句,第三个是反问句。
C.第一个是疑问句,后两个是设问句。
D.这三个都是设问句。
三、判断题
8.“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一句中的“三峡”指的是开辟出来的一条水道。()
9.“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一句中“端倪”的意思就是仔细看。()10.“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选自《庄子》。()
11.“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一句中的“扩大生活的世界”指的是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要从闭塞的四川盆地走出去,走向“开放”的外界。()
四、阅读题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①清谈者,②有酣睡者,③有摇头者,④有叹气者,⑤有彷徨者,⑥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干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
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12.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3.作者说“他们(千百年后的人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对作者这样的判断的根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创造了比古人更伟大的业绩。
B.我们创造了可与千百年后的人们相媲美的业绩,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是人类永远崇高的精神品质。
C.千百年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停留在现在人们认识的层次上。
D.我们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我们的业绩。
14.对文段中加序号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谈者”指那些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的人。
B.“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
C.“摇头者”、“叹气者”都是指那些失败过的人。
D.“彷徨者”指那些对探险开拓观望的人。而“哭泣者”指那些害怕变革的人。15.第一段话的主旨,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这句话应是()
A.历史的脚步停不住B.行程艰难,但历史还是照样向前
C.历史前进中有些无脊梁的人D.历史在前进中有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