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2019级)

合集下载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9级第二学期语文阅读资料(3):东汉魏晋五言诗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9级第二学期语文阅读资料(3):东汉魏晋五言诗

高2019级第二学期语文阅读资料(三)人生的自觉——东汉魏晋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吴春波《古诗十九首》是一组出于东汉末年文人之手的五言古诗,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文选》中,非一人一时所为,《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其最高成就,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钟嵘誉其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明代王世贞称之为“千古五言之祖”(《艺苑卮言》卷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内容复杂,不仅写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普遍感受,表现出强烈的忧生之嗟,而且艺术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现实境况与文人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产生了感人的魅力,成为让诸多接受者产生共鸣的生命之歌。

(一)因理想失落而导致的对原有生命价值范式和意义模式的质疑与否定长期以来,很多文人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支撑下,积极投身社会,建功立业。

当生逢乱世、命运多舛的汉末文人无法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他们的理想中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幻灭感,进而质疑、否定原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模式。

这其中,既有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如寄的短促慨叹:“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驱车上东门》);亦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发出的悲情倾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明月皎月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还有对一度笃信的道德原则的质疑:“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辘。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皎夜光》)“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生年不满百》)。

无论是仕途理想失落的悲叹,还是饱尝人情冷暖之苦,当一切都被现实无情地击碎时,它表现的就是诗人实实在在的遭遇。

这种对原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观念,包括道德节操、生存境遇等的疏离和否定,便是诗人对人生理想追求而不可能实现所发出的悲叹。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篇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章节测试习题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

《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

写采莲人自问自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分析】考查学生对诗文和文学常识的背诵、默写能力。

【解答】默写题考查一般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综合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妹夫。

②岧峣:高山。

③分:甘愿。

【答题】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 “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 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

E.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答案】B D【分析】考查对古诗的综合赏析。

【解答】B,颔联乃想象之笔。

D,作者并无纷乱不宁,犹豫不决之情,相反作者心志坚定。

【答题】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妹夫的思念;②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③对陶渊明的仰慕;④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⑤对荒远之美的喜爱。

【分析】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掌握。

【解答】由标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可知此诗是诗人写给妹夫的。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涉江采芙蓉》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内容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5.古诗词曲中常见意象6.古诗文常用典故【课文内容分析】《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诗。

羁旅行役诗的最主要情感表达就是游子思乡或者思妇怀人。

在这首诗中,既有描写思妇的诗句,也有描写游子的诗句。

我们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采芙蓉的女子,那么诗歌的前四句便是实写。

女子在萋萋芳草中,涉江采芙蓉,想起远行的恋人。

而由“所思在远道”自然过渡到后文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上,所写的是女子的想象,她因为太想那个人,于是就望着远道出神,想象着那个人在环顾望乡,也在想着她——这就是虚写。

同样,我们也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那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就是实写,而前面女子的动作、行为就是虚写,是男子太思念家中的她,于是想象(或者回忆)女子采芙蓉,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种想念对方却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曲笔去想象,从对方入笔,想象对方想自己的写法就是我们虚写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悬想,也叫对写。

对写在《诗经·卷耳》中就有出现,《古诗十九首》之后,也被后世的诗人经常用在相思怀人类的诗歌中。

这一手法的使用,会加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拓宽诗歌的意境,有诗从对面飞来的效果,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更深沉、更强烈。

【学情整体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ppt精品课件10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ppt精品课件10

整体感知: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表现情感?
3、抒情主人公是谁?
第二步: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 达情感? 芙蓉
关于“芙蓉”这个意象: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 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 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 ,表现的 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 “她”!
• ——汉末文人,这个群体背井离乡、仕途
失意、才华横溢,他们才是《涉江采芙蓉》 的真实作者。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 社会制度中,我们只有 漂泊在外,永远没有衣 锦还乡的日子,注定人 生的抱负不能施展,这 就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命 运。——这就变成了对 整个时代和人生的反思。 这有这个时代这样遭遇 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哲学 思考。
诵读回味
“悬想”的效果
• 悬想“把一性质的忧愁,从两种不同角度 表现出来”,不但使诗中的思念之情成倍 的增长了,而且情感表达的更曲折有致, 更含蓄蕴藉了。 —— 抒情主人公是“她”!
第四步:背景—特点—价值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 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 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 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 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 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新教材】涉江采芙蓉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涉江采芙蓉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
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 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 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 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 行》、《青青河畔草》。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 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 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 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 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 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 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 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 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 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 《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该作品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和少女爱情的词。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围绕该词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思想、感情等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课程重点和难点3.1 课程重点1.理解词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手法。

3.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课程难点1.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手法。

2.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程教学策略4.1 播放课前视频在教学开始前,播放一个短视频,介绍该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4.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语言和表达手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语言和表达手法,比如,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4.3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互动,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比如,让学生通过朗读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对情感的转化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安排5.1 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程共计一节课,时间为 45 分钟。

5.2 教学步骤安排1.播放课前视频,介绍词的基本特点。

2.讲解词的语言和表达手法。

3.分析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4.带领学生朗诵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

5.总结本节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如下: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基本问题和阅读理解题等。

2.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并讲解小组的分析结果。

涉江采芙蓉完整版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完整版PPT课件

理解诗词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小组讨论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 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 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 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 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 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 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 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 史称《昭明文选》。
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 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 ,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 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 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 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 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朗诵诗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唐代女诗人冯延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涉江采芙蓉》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形式。

2.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旨和意境,把握诗中细节描写和抒情。

3.提高学生对《涉江采芙蓉》及其作者的诗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细节描写和抒情的主旨。

2.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分析《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形式。

难点:1.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境。

2.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和女诗人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唐代女诗人冯延巳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冯延巳作为女诗人的地位和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收集各组的观点并进行总结。

2. 学习(35分钟)1.发放《涉江采芙蓉》的文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关注以下内容:•诗人采芙蓉的场景描写;•诗歌的抒情和主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形式;•诗歌与唐代文化的联系。

2.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以便后续课堂讨论的展开。

3. 深入分析(30分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涉江采芙蓉》的分析,并解答一些关键问题:•诗歌主旨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动人的细节描写?•诗歌的抒情是如何体现的?•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唐代文化对诗歌的影响是什么?4. 拓展延伸(10分钟)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唐代女诗人的地位和对文学的贡献。

2.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唐代诗歌,对比《涉江采芙蓉》和其他诗歌的异同,以加深对唐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1.参照学生在课堂上对《涉江采芙蓉》的讨论和分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2.阅读唐代其他女诗人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比较和鉴赏。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学生对唐代女诗人的地位和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代文化和诗歌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一些学生在阅读《涉江采芙蓉》时遇到了一些难度,需要进行更加具体、详细的解释和讲解。

涉江采芙蓉(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涉江采芙蓉(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中终老, • 表达了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之情。
环节五:准确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首联“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 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2.《涉江采芙蓉》中用设问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 欢快转为失望的语句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学习目标
1. 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 理解诗意,准确默写。
环节一:作品简介
•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 《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 的选辑。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 组诗。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 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失望; • 进一步运用设问的修辞格, • 强调了独自怀远的忧伤之情。
环节四:深入研读
• 3.赏析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 运用白描手法, • 描绘了回头望故乡,但回乡路漫长的情景,相爱之人却
不能相见。 •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怅惘, • 抒发了浓浓的相思之情。
环节四:深入研读
• 4.赏析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最后直抒胸臆, • 有情之人分隔遥远的异地,只能在思念的愁苦忧伤
环节五:准确默写
3《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4. 《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 怅的句子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和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第八单元 《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涉江采芙蓉》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想象
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带着妻
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 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 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 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想象对方的写法发端于《诗经》,
后世继承此写法的代表诗歌还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月夜》杜甫
例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例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首联: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 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 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 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 只独看”。 想象
颔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 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 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仍是虚写
颈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 “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 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 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尾联: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 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 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 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仍是想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01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1
2
01
02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离居终老之苦
天地之间一声幽叹
折芳馨兮遗所思
思念心上人的痛苦
试对本诗的艺术特点进行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 ——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
延伸阅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古诗十九首》
02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 作了准备;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 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继 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 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导入
君子于役(诗经·国风·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程 门 立 雪
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 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 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思考 诗中“还顾”“漫浩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 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 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¹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²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思考:学完全诗后,本文的诗眼是什么?
忧伤
为何而忧
①所思在远道 ②长路漫浩浩 ③同心而离居
第三部分
回顾总结
层次划分
前两句写一方采摘芙蓉。 后两句写另一方回顾爱人。
主旨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这莲花开开落落 却依然见不到你那熟悉的面庞……
我抬头远眺 想着故乡的方向 我的爱人,想必依然在荷花边 默默地等待吧 对不起,虽与你定下了这美好的誓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 但我无法实现 归乡的路 短暂而又遥远 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重陷阱 我无法归去 此生 我无法与你携手 就这样孤独终老 今生今世 生活在对你的思念中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文学常识 ——《萧统古,南诗朝十梁国九太子首,》谥号
“昭明”,后人称之为“昭
1 东汉时期无名氏的作明太品子合”称。 。
2 南朝梁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抒发深情。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南北朝 4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
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忧同长还所 采兰 涉 伤心路顾思 之泽 江 以而漫望在 欲多 采 终离浩旧远 遗芳 芙 老居浩乡道 谁草 蓉 。,。,。 ?。 ,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节拍或二一二语言、阅读后的感受
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作业
1.诗歌创作 (借景抒情、起承转合、虚实结合) 2.改写《涉江采芙蓉》 (散文、现代诗歌)
背诵诗歌
采采芙蓉 思思远道 望望旧乡 忧忧终老
——周敦颐《爱莲说》
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因其出淤 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被人们称之为 是君子之花。
诗歌鉴赏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横干。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氤氲的雾气 弥漫在这寂静的河面上 我手提竹篮,走向那迷人的粉红 乘上小舟,慢慢渡到河的中央,那淡雅的莲 花,那挺拔的枝叶 像极了你 我远离故乡的爱人 伸手轻轻抚摸, 缓缓摘下这美丽的莲 你还记得吗 当初 就是在这片粉红中 你向我许下了一世的诺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 你答应过我 很快就会回来 可是

(公开课)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

(公开课)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
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合作探究
(二)、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 诗句加以分析。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表现手法。主人公注视着手 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 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 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 乐衬哀的效果。
——全诗运用悬想。
课堂小结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它,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并不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 出了一世的悲苦。
这是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一串真纯自 然的举动,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一段深挚 笃厚的爱情,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 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 彼此相爱的人真挚情感,相 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 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 心情令人消魂。
合作探究
(一)、关于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 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谈谈自己的观点和 依据。
作业:
运用联想和想象改写诗为意境优美 的散文
•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 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 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回头所见 “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穷 无尽的感觉。
•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 的心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悲伤中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 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行行重行行》、《青青 河畔草》。
【整体把握】
你读到了哪些情感?
涉江采芙蓉的欢愉 所思在远道的失望 思念望乡的感伤 同心离居的忧伤
【内容理解】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即荷花,又称莲花、藕花、菡萏、净友、芰荷 等,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 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对面着笔
•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闺怨诗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羁旅诗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伤时诗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还顾”、“漫浩浩” 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具有怎样的 表达作用?
“还顾”回头看,这个词语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 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 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问题探讨】
抒情主人公是谁? 是男子,还是女子?
男子: 古代男子才离乡远行,他“涉江采芙
蓉”,他 “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 女子, “忧伤”的也只是他。
【问题探讨】
女子: “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
者,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 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 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怎样理解“采花赠人”的行为?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花草娇嫩美 丽,同时又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一方面是传达了对 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 的美好祝愿。
“远道”:人在远方,心愿难遂,失意忧伤。“远道” 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以乐景写哀情。用美好热闹欢快的场景,衬托女主人公 的忧伤。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以荷花喻 君子圣洁之风范。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朝采 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 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以荷花 喻意境之静谧悠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莲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满多种芳草。
涉:本义是趟水过河。 这两句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①运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绘 了主人公渡江到达兰泽芳草之地采莲的画面。荷花 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③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 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课前分享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
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
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木兰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 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五言之冠冕”( 刘勰《文心雕龙》) “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千古五言之祖”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 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 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 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炼字题答题模式:释义+具体描述+表达效果
【内容理解】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这让人忧伤至极。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抒写与远道之人同心而离居的黯然痛苦之情。让 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 老”之“忧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