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结核分枝杆菌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结核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1dc86bb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7.png)
结核病
tuberculosisTB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原发后感染
肺外感染 ➢传播途径 • 呼吸道 • 消化道 • 皮肤损伤部位等
进入肺泡
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原发灶
淋巴管(炎)肺门淋巴 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
外源性或内源性 原发后感染
90%以上 钙化自愈
肺结核典型临床症状 发热、乏力、咳痰、 咳血、胸水、腹水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 leprae)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 培养特性:典型胞内菌,不能人工培养 动物模型:犰狳(qiuyu) 抵抗力:较强,耐干燥、耐低温 传播途径: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潜伏期:数年~数十年
致病性与免疫性
麻风分 枝杆菌 侵入
隐性感 感染 染多见 排出 发病(神经和皮肤)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所致疾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TB) ➢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部位等 ➢ 基本病变:结核结节
• 结核(tubercle)源自 拉丁文tuberculum,意 为“小的肿胀”
• 干酪样坏死
所致疾病
荚膜
粘附,入侵 抗吞噬
蛋白质
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结节的形成
脂质:60%
磷脂 分枝菌酸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多糖
局部病灶细胞浸润
脂质
➢分枝菌酸 与抗酸性有关 索状因子=分枝菌酸+海藻 糖 • 破坏线粒体膜及酶类 • 抑制白细胞游走 • 引起慢性肉芽肿 ➢蜡 质 D= 分 枝 菌 酸 + 肽 糖 脂 • 佐剂作用 • 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e587c260a98271fe910ef993.png)
一、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与染色 典型形态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时可 见分枝状;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 多种形态,如球状、串珠状或丝状。革兰染色 难以着色,但用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不 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若再用美蓝复染,则分 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呈兰色。齐尼染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抗酸性染色法。该菌在 体内可形成L型,与细菌的耐药性或复发有关
(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 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 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 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 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 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 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 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 淋巴结病灶逐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 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1)原发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侵入肺泡 被肺泡中 吞噬细胞吞噬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导致 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细菌 释放出大量细 菌在肺泡内引起渗出性炎症即为原发性灶。细菌 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称原 发综合征 感染3-6周,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 时也产生迟发超敏反应
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灶恶化,结核 分枝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流播散,形成全身性 粟粒性结核 。 当机体抵抗力强时,使感染灶形成结核结节。 淋巴结病灶逐渐纤维化和钙化,不治自愈。但病 灶内常有一定量的细菌长期潜伏,不断刺激机体 产生免疫。也可成为以后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1)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或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70%-75%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18bb7e3c1ec5da50e2703e.png)
(三)结核菌素试验( OT或PPD ) 1.原理:迟发型超敏反应 2.试剂: ① 旧结核菌素:结核杆菌蛋白
② 纯蛋白衍生物:5单位 3.方法: 前臂屈侧皮内注射,48~72h后观察结果
结果 阴性:<5mm 阳性:≥5mm 强阳性:≥15mm
4.结果分析 ①阳性 :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
皮肤发生水泡与坏死者,强阳性。
※若PPD-C侧红肿大于BCG-PPD侧则为结核杆菌 感染;若BCG-PPD侧红肿大于PPD-C侧,可能系 卡介苗接种所致
6. 意义 阴性需考虑以下情况: ⑴感染初期(产生抗体需3~6周); ⑵老年人(免疫力弱); ⑶严重结核患者或正患其他传染病导致细胞免疫力低
下,例麻疹病毒; ⑷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例AIDS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又称抗酸分枝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种类较多(100种),可分为3类
①结核分枝杆菌; ②非结核分枝杆菌; ③麻风分枝杆菌。
20近10几年年全全国国结结核核病病疫疫情情情情况况
2013年
发病 死亡
2012年
发病 死亡
2013年
发病 死亡
0.5-1.5cm之间; ②强阳性 :硬结直径1.5cm以上; ③阴性: 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
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cm。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阳性 强阳性 阴性
硬结、红肿直径 出现超敏反应 0.5-1.5cm之间 不表示正患结核病
硬结直径 1.5cm以上
表明可能有活动 性结核,应进一 步检查
蜡质D: 佐剂作用,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2. 蛋白质 : 结核菌素,与蜡质D共同引起迟发型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99d98d5fbfc77da269b1c4.png)
❖ 治疗
▪ 白喉抗毒素---皮肤试验、早期使用 ▪ 抗生素
-
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
❖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 很少有异染颗粒 ❖ 大多正常寄生于人体,为条件致病菌
-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27
-
❖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命名 ❖ 主要特点
▪ 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 ▪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胞 ❖ 多为条件致病菌 ❖ 致病菌:白喉棒状杆菌
-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12
-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形
❖ Albert 染 色 , 可 出 现 异 染 颗 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在鉴定时有重 要意义
-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31
-
结核分枝杆菌
❖ 俗称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 ❖ 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牛
分枝杆菌(M. bovis) ❖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 心肌---心肌炎
-
白喉假膜
-
三、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 成人---------------------隐性感染、疫苗
▪ 白喉抗毒素---皮肤试验、早期使用 ▪ 抗生素
-
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
❖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 很少有异染颗粒 ❖ 大多正常寄生于人体,为条件致病菌
-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27
-
❖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命名 ❖ 主要特点
▪ 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 ▪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 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胞 ❖ 多为条件致病菌 ❖ 致病菌:白喉棒状杆菌
-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12
-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形
❖ Albert 染 色 , 可 出 现 异 染 颗 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在鉴定时有重 要意义
-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31
-
结核分枝杆菌
❖ 俗称结核杆菌,引起人类结核病 ❖ 致病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牛
分枝杆菌(M. bovis) ❖ 世界上1/3人感染,70%在亚洲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 心肌---心肌炎
-
白喉假膜
-
三、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
▪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 成人---------------------隐性感染、疫苗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5711e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全球总疫情 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症结核病人2000
万,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每年 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疫情 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万人,传染性 肺结核病人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 万人。我国曾感染过结核杆菌的人数超过 5亿。
2000年估算结核发病情况
结
章
核 分 枝 杆 菌
CHAPTER
节
ONE
一
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俗名结核杆菌。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印度等文明 古国的文献里就有结核病记载,世界各国的文学经典作品中也有描述。 1882年3月24日,德国人科霍(Koch)在柏林生理学会宣布发现结核分枝 杆菌,距今已有124年,结核病这种“白色瘟疫”仍在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 康。
国家 印度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病人数(百 万) (%
1.86 (21)
1.37 (16)
0.60 (7)
0.35
CHAPTER
一
章
、 生 物 学 特 性
节
ONE
二
三
章 个
方
节 面
:
三
抵培形 抗养态 力特与
性染 色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带弯曲 无荚膜、无鞭毛,
不形成芽胞 抗酸染色阳性
免疫性(三个“同 时”)
1
同时有迟发型超敏反 应(Ⅳ型变态反应)
5
同时有抗结核的细胞 免疫
4
2
结核病病人发病时机 体:
3
同时有结核分枝杆菌 的感染
有 毒 TB菌
CHAPTER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局部红肿、浅溃疡 不扩散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ab4d72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b.png)
结核分枝杆菌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03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04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与鉴别 05 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
06 结核分枝杆菌的防治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形态与染色特性
形态:结核分枝杆菌呈杆状或球状 有时呈分枝状或丝状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及早发现并开始治疗以 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适量用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 和病情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确保药物剂量适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联合用药: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 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并降低耐药性的 发生。
全程治疗:完成整个治疗周期不可 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 疗效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可通过 这些特征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在抗药性方面也存在差异可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进 行鉴别。
实验室诊断意义
确诊结核病的重要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
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 细菌
预测耐药性和传播风险
耐药性的产生与防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定义: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力的现象使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产生原因: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病原体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加强病原体 耐药性监测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研发新型药物对抗耐药性病原体。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03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04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与鉴别 05 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
06 结核分枝杆菌的防治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形态与染色特性
形态:结核分枝杆菌呈杆状或球状 有时呈分枝状或丝状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及早发现并开始治疗以 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适量用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 和病情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确保药物剂量适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联合用药: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 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并降低耐药性的 发生。
全程治疗:完成整个治疗周期不可 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 疗效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可通过 这些特征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在抗药性方面也存在差异可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进 行鉴别。
实验室诊断意义
确诊结核病的重要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
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 细菌
预测耐药性和传播风险
耐药性的产生与防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定义: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力的现象使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产生原因: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病原体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耐药性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加强病原体 耐药性监测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研发新型药物对抗耐药性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e3b3197375a417876f8f0c.png)
• 我国属于全球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TB的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
中居于第2位。我国TB的流行具有“五多一高”的特点:
• MTB感染人数多。
• 现患肺TB病人多。
• TB死亡人数多。
• 耐药TB人多。 • 农村TB人多。 • 传染性肺TB患者疫情居高不下。
第 1 节
结核分枝杆菌
tuberculosis )
㈤变异性
1.细菌形态、菌落及免疫原性的变异;
2.毒力的变异:卡介苗 √
Calmette与Guerin 1908年,牛型结核杆菌 230次传代 减毒活菌苗株 3.耐药性变异
1)自发突变(原发性耐药)
,13年、
2)用药不当经突变选择产生(继发突变)。多重耐药的 主要原因
※控制耐药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不同的耐药基因不相连接 →故联合用药治疗有效。
㈠致病物质(荚膜、脂质、蛋白质)
√1.荚膜(capsule):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脂质和蛋白
质 1)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3(CR3)结合 助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上的粘附与入侵
2)具有多种酶
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
提供细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
3)能防止宿主有害物质进入结核分枝杆菌
4)可以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杀死胞内菌
3.NK和CD4+、CD8+T细胞可直接杀死靶细胞
㈡感染/传染性免疫(in
fection
immunity)
即带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杆菌或其 组分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 ※卡介苗的活性
㈢免疫与变态反应 郭霍现象(Koch phenomenon)说明细胞免疫 与变态反应同时出现。
原理: TDT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1.结核菌素蛋白 →抑制Mφ的移动→变态反应性炎症
结核分支杆菌课件
![结核分支杆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60c36283d049649a66585d.png)
>1.5cm强阳性
结核分支杆菌
30
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
阴性反应:未受感染(无免疫力)或机 体敏感性较低
阳性反应:曾感染过或已接种卡介苗, 有一定免疫力,但并不表示发病
强阳性:有活动性感染
结核分支杆菌
31
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
用于卡介苗接种前后检查结核免疫的转变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气急
结核分支杆菌
25
免疫特点
有菌免疫(菌体或成分消失,免疫也消失) 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并存
杀死结核杆菌 — 细胞免疫 损伤正常组织C — Ⅳ型
the Mantoux test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分支杆菌
27
结核菌素试验
重点
结核分支杆菌
9
瓦克斯曼 (Waksman)
公元1944年,瓦克 斯曼發現链霉素 (streptomycin),第 一個有效治療結核 病的藥。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细长稍弯杆菌,有分支生长的趋 势
染色: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抗酸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11
Paul Ehrlich
保羅.艾利希博士改善了科霍博士的染 色法,成為我們目前診斷結核病的標準 方法之一(耐酸性染色)
西元1882年,科霍 博士在德國發表, 利用一種新的染色 方法,在死去的患 者身上的膿瘍中分 離出結核桿菌。
结核分支杆菌
4
WHO
Tuberculosis (TB) kills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people each year. The global epidemic is growing and becoming more dangerous.
结核分支杆菌
30
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
阴性反应:未受感染(无免疫力)或机 体敏感性较低
阳性反应:曾感染过或已接种卡介苗, 有一定免疫力,但并不表示发病
强阳性:有活动性感染
结核分支杆菌
31
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
用于卡介苗接种前后检查结核免疫的转变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气急
结核分支杆菌
25
免疫特点
有菌免疫(菌体或成分消失,免疫也消失) 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与Ⅳ型变态反应并存
杀死结核杆菌 — 细胞免疫 损伤正常组织C — Ⅳ型
the Mantoux test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分支杆菌
27
结核菌素试验
重点
结核分支杆菌
9
瓦克斯曼 (Waksman)
公元1944年,瓦克 斯曼發現链霉素 (streptomycin),第 一個有效治療結核 病的藥。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细长稍弯杆菌,有分支生长的趋 势
染色: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抗酸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11
Paul Ehrlich
保羅.艾利希博士改善了科霍博士的染 色法,成為我們目前診斷結核病的標準 方法之一(耐酸性染色)
西元1882年,科霍 博士在德國發表, 利用一種新的染色 方法,在死去的患 者身上的膿瘍中分 離出結核桿菌。
结核分支杆菌
4
WHO
Tuberculosis (TB) kills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people each year. The global epidemic is growing and becoming more dangerou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胸 片
结核结节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X 光 片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如果宿主(如婴幼儿)抗感染能力 较弱,在尚毒力的结核杆菌,结 核杆菌经气管淋巴道或血液播散,形成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腹膜炎、胸膜炎,肾结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可能致病机制: ①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 起的炎症; ②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 用; ③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
伤。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1.致病物质
结核杆菌细胞壁含有脂质、蛋 白质和多糖复合物。
脂质主要为磷脂、脂肪酸和腊 质等。脂质含量与细菌的毒力呈平 行关系。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病例讨论
查体:T38℃,P80次/分,R16
次/分。患者非急性病病容。右上肺
叶可闻及啰音。叩诊无浊音。胸部X
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
病例讨论
问题: 1. 应做哪二项痰液检查,才能 提供有关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 病程记录:痰的革兰染色法显 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 染色法显示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 菌。痰标本送去做分离培养。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结核杆菌主要通过飞 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传播。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3.所致主要疾病
肺部感染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1)原发感染 2 )原发后感染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原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出次感染在肺内形成 病灶,称为原发性肺结核。
菌落图
粟米大 小的粗 糙型菌 落,菌 落淡黄 色,干 而粗糙, 不透明, 许多菌 落堆积 呈花菜 状。
结核分枝杆菌粗糙型菌落
花椰菜别名花菜、菜花。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882年, Koch首先在结核病 灶中发现了一种细长略带弯曲的杆 菌━结核杆菌,开创了 结核病研究的新纪元, 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 学奖。
一小部分未被杀死的结核杆菌长 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潜伏 的结核杆菌可能复活,引起继发性结 核病(内源性感染);或从外界吸入 结核杆菌(外源性感染),多发生于 成年人。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继发感染:原发灶内结核分枝杆菌或外源结核 分枝杆菌再次引起的感染。 再次感染 干酪样坏死 发炎
菌体(内源、外源)
结核杆菌
为细长稍弯的杆菌,常 单个存在、呈分支状排列 或聚集成团。抗酸染色为 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为 蓝色。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杆菌对紫外线敏感,怕热, 不怕冷,在湿润或干燥痰中可存活 数周或数月,在尘埃中10d仍保持 传染性。
抵抗力(四怕)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62~63 15min(巴氏消毒) 对紫外线敏感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 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痨药物敏感, 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由于机体已形成了对结核杆菌
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因此,对再次 入侵的结核杆菌产生强烈的迟发性
超敏反应,将侵犯的结核杆菌控制
在局部,而不会让结核杆菌长直驱
入引起淋巴-血行播散。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继发感染主要破坏肺组织,使 之溃疡、干酪样坏死。
如果治疗及时合理,肺内的炎 症可吸收消散,干酪样坏死部分也 可钙化,成为残留的纤维硬结核灶。
结核病
结核病危害人类健康已经有几 千年的历史了。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
病,几乎有人类就有结 核病的存在。在据今 7000年以前的石器时代 已有结核性疾病。死于 公元前3800年的古埃及 木乃伊、中国马王堆出 土的西汉干尸,均发现 有结核病的痕迹。
結核病与名人艺术家特別有缘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抗酸染色法
用5%石炭酸复红初染时,结核
杆菌的分枝菌酸易与酸性复红牢固结 合,加上腊质包膜的完整性,可抵抗 盐酸酒精脱色,用美蓝复染时,被染 成红色,即结核杆菌为抗酸性细菌。 非分枝结核杆菌则被染成蓝色。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抗酸染色阳性,分枝状排列的细长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营养要求高,结核杆菌生长
十分缓慢,12-18h才分裂一次,在 固体培养基上15-30d才出现肉眼可 见的象“菜花”一样的菌落。
●
结核杆菌具有腊质包膜,不
易被一般染料着色。
罗氏(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
PH6.5-6.8,生长 缓慢,18h分裂一 次,2-4W出现粟 米大小的粗糙型 菌落,菌落乳白 或淡黄色,干而 粗糙,不透明, 许多菌落堆积呈 花菜状。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815年,法国赖萘克医生提出 结核病不是一个局部疾病,可以侵 犯全身,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结 核病灶。 1856年,魏立明证明结核结节 具有传染性。
一、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881年,Koch致力于结核病病
因的研究。
Koch认为,“结节、结核”里
肯定存在具有传染性的病原菌。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 慢性传染病,全身各脏器均可发生。 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肺结核的临 床表现有: ……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 场恶梦。喉间犹是哽咽,心头还是 乱跳,枕头上已经湿透,肩背身心, 但觉冰冷。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一回儿咳嗽起来 。 …… 紫鹃开了屋门去倒那痰盒时,只见 满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 ……紫鹃一手搂着黛玉坐起, 一手端着汤送到唇边。黛玉微微睁 眼喝了两三口,便摇摇头儿不喝了。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林姑娘脸上一点血色也 没有,摸了摸身上,只剩得一把 骨头”。 黛玉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 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 那里撕得动。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 ……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
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宝玉,宝玉,你好……”,说到 “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病例讨论
主诉:男,20岁,咳嗽数周。
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的移 民,1个月前开始疲乏,食欲不振。过1 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开始咳嗽,起初 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 色带血丝的痰。近1个月内,体重减轻10 磅。患者不吸烟,没有接触过工业呼吸 道污染物。
结核菌素试验属于第IV型超敏 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测定受试者对
结核杆菌是否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可判定受试者是否受过结核杆菌的
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
四、防治原则
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一般表示 无结核杆菌感染,机体无免疫力, 应接种卡介苗。
四、防治原则
2)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
四、防治原则 2.治疗原则
当机体抗感染能力强时,可产生 有效的细胞免疫,将结核杆菌就地围 歼,阻止它们由淋巴管或血流扩散。 死亡的结核杆菌、吞噬细胞、淋 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局部坏死肺组 织和网状纤维组成“结核结节”。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结核杆菌的磷脂刺激巨噬细胞 转化为上皮样细胞,后者相互融合 或经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同时 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溶解,使病灶 组织溶解不完全,产生干酪样坏死, 周围包着上皮样细胞,外有淋巴细 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 结核结节(即结核肉芽肿)。
在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 黛玉,不仅心思纤细、文采卓著,而且始终羸弱多病 的体质更是惹人怜惜。小说中的林黛玉一生郁郁寡欢, 不仅在爱情方面遭遇悲剧,而且最终久病不治,啼血 而逝。跟据考证,她的病正是当时无法医治的肺结核。 鲁迅、茶花女等 电影《乱世佳人》女主角费雯丽 鋼琴詩人肖邦都因结核病而离开人世。 18世纪中叶,结核病曾成为当时世界上危及人们生命 的“第一杀手”。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时如弱柳扶风。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病史:病人是新近来自东南亚 的移民,1个月前开始疲乏,食欲 不振。过1周左右,他感觉发热并 开始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 1周,他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 痰。近1个月内,体重减轻10磅。 胸部X光: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 空洞。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如果不加以治疗,由于组织破坏 与修复交替进行,可发展为慢性纤维 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杆菌经气管播散, 成为重要传染源。 肺内空洞形成后,如果治疗恰当, 可使空洞逐渐缩小或闭合;即使肺空 洞存在,但肺内结核杆菌可被全部消 灭,不再传染他人。
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由于结核杆菌是一个顽强的敌 人,吞噬细胞并不能一下子将所有 结核杆菌消灭掉,而是通过轮翻的 战斗,最终控制结核杆菌的繁殖。 这就决定了战斗的相对持久性,即 结核病是慢性病,疗程必须相对长。
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推荐
“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即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强化
2个月,维持4-6个月,共6-8
个月。
四、防治原则
① 早发现; ② 联合用药,药物要适量,有 规律地全程用药,切勿停药; ③ 认真注意休息,增加营养; ④ 定期复查。
四、防治原则
耐药性变异:结核杆菌耐药检 出率为20~50%,多重耐药率为 5%~20%。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MDRTB)是指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 平两种抗结核药的结核杆菌。结核 杆菌的耐药性变异主要与其染色体 基因突变有关。
磷脂:可引起机体的单核细胞增 生,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脂肪酸(如结核菌酸):能促进 结核结节的形成。 蜡质(如硫酸脑苷脂):抗吞噬 作用,使病菌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在; 使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而呈结核 病灶中特有的干酪样坏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