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阅读
岳阳市华容县治河渡镇治河中学杨芳芳綦雪斌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学习方式
一、分析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课本沦落为了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了课堂学习的附庸品。笔者对本校12位数学教师60节数学课的数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15%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数学书进行阅读,而仅有7%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方法指导。在一堂课中教师讲解的内容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听明白,而能理解运用新知识去顺利解决相应题目的学生有60%左右,而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遇到复杂题目能思路清晰、准确无误的解决的学生有
10%—15%也就很难得了。正所谓“听懂——会做——会学”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学贵得法”是充分阅读教材并能提升总结转化为“方法”的。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只重情节,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
二、了解数学阅读读什么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笔者认为数学的阅读可以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必须要仔细推敲才知原委。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第二类,“读一读”、“观察”、“注意”等材料的阅读。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观察”、注意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联系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第三类,例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习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习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学生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平时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类,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另外我班学生还经常阅读《初中生》,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五类,强化生发材料的阅读。所谓的“生发材料”,指的是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自主构建、派生出来的思维成果作为一种学习材料。例如,学生所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它可以是丰富的尝试思路、错误的解题集粹,或是根据要求编写出的各种数学问题等等。将同伴们的数学思考成果作为阅读材料,亲切自然,不仅可以生发阅读的快感,而且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理解、整理他人的学习思路,为己所用。优秀的数学阅读材料,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纵观现行的数学教材,一些章节在编撰时,还是习惯性地将解析过程、解答方法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课本上。经常阅读这样的学习材料,容易使学生滋生学习惰性,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妨根据自己对于教材的理
解与把握,对课本进行添减,适当的留白或者添加,都可以使学生在妙“读”中生“花”。
三、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数学阅读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
1、创建阅读氛围
(1)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氛围。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我校从开学初就要求学
生自觉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手抄报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2)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课堂,课外.当前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
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全部被大量的试卷,讲义,练习所包围.因此
教师要留出时间, 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另外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
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2、训练阅读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另外在解决问题时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如:把30本课外书分给若干名学生,如果每人分4本,那么有剩余;如果每人分5本,却还不够。问共有多少名学生?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剩余、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