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腹外疝优秀课件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 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 状
疝块不再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 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Company Logo
精索与疝囊旳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旳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关系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腹股沟区解剖
皮肤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筋膜
皮肤,
腹
皮下组织
外
和
斜
浅筋膜
肌
腱
膜
腹内斜肌 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和 腹膜外脂肪 以及 壁层腹膜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腹股沟管解剖
腹股沟管解剖
❖ 内口:腹股沟中点上方2cm处腹壁下动脉外侧, 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 旳卵圆形间隙。
Company Logo
腹 外疝
腹外疝
腹
腹
股
斜疝
股
沟
直疝
沟
斜
股疝
直
疝
疝
其他腹外疝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解剖异常 ❖二,后天腹壁单薄或 缺损
Company Logo
腹股沟疝 ❖临床体现和诊疗
❖ 腹股沟疝旳基本症状是患处出现一肿块, ❖ 早期症状不明显,肿块明显时,易诊疗。 ❖ 1.易复性斜疝:
❖ ⑴、肿块在站立、活动、行走,腹
❖ 内压升高时出现,呈梨形. ❖ ⑵、偶有下坠感或胀痛。
Company Logo
腹 外 疝ppt演示课件
. 7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 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 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 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
53
手术方法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
54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婴幼儿 *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 感染的病例
.
55
疝修补术
.
56
传统方法
*前壁:Ferguson法 *后壁:四种方法 Bassini法 Halsted法 Mc Vay法 Shouldice法
. 57
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 21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分界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 22
.
23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疏韧带(Coper韧带)
腹股沟管外环
髂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
. 24
腹股沟区的韧带
.
25
先天性斜疝形成与睾丸下降
.
36
后天性斜疝
与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及诱发因 素有关
.
37
腹股沟斜疝结构特点(后天性,先天性)
.
38
临床表现和诊断
《外科学》腹外疝 ppt课件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解剖异常:
如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① 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
②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ppt课件 8
第二节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① 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在站立、行走、 咳嗽或劳动时出现 ② 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③ 膨胀性冲击感 ④ 浅环扩大 ⑤ 指尖有冲击感 ⑥ 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 斜疝块并不出现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加强腹股沟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①Bassini法;
② Halsted法;
③ McVay法;
④ Shouldice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ppt课件 14
第二节 腹股沟疝
2、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 ①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
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 论
病
因:
1、腹壁强度降低:
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② 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③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2、腹内压增高
ppt课件 3
第一节 概 论
病理解剖:
疝囊:是壁层腹膜 疝门:疝环所在的部位,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无腹膜刺激征者;
②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
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绞窄疝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
活力
ppt课件 15
第三节 股
疝
腹外疝带图片PPT培训课件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比较常见, 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主要病因是腹壁切口感染、缝合技术、缝合材料、腹内压增高和全身性因素。 最常发生于腹直肌切口, 并以下腹部切口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 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
分布。
ppt课件
36
•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 1.经腹膜前法(TAPA) • 2.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 3.经腹腔内法(IPOM) • 4.单纯疝环缝合法
ppt课件
37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 局部压痛不明 显, 也无腹部压痛
ppt课件
双侧腹股沟直疝
14
腹股沟管解剖
内口: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外口: 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 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 环或皮下环)。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 腹横筋膜。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内容物: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次发生的疝
手术处理的疝外, 疝的类型与初次手
还有另外的疝。 术时相同或不同,
但解剖部位不同。
ppt课件
41
第3节
外科学 腹外疝ppt参考课件
期行修补手术
2020/4/1
2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精索
Ferguson法
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2020/4/1
27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精索
Bassini法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 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临床应用最广泛。
2020/4/1
38
第23章 腹外疝
股疝
•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 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 为股疝 (femoral hernia)
第23章 腹外疝
股管解剖概要
❖ 上口为股环 ❖ 下口为卵圆窝
股环 腹股沟韧带
❖ 前缘为腹股沟韧带
❖ 后缘为耻骨疏韧带
❖内缘为腔隙韧带 腔隙
韧带
❖ 外缘为股静脉
股静脉
2020/4/1
❖ 直接缝合
将腹股沟韧带
与腔隙韧带和
耻骨肌筋膜缝
合在一起,关
闭股环
2020/4/1
43
第23章 腹外疝
◆ 切口疝
其他腹外疝
§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最常见
于下腹正中切口
§临床表现:腹壁切口处膨隆,有肿块出现。肿块通
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 可伴有消化不良、不全肠梗阻表现。检查可扪及腹肌 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
•
常在腹内压骤增时突出,疝块不能 回纳,疝块增大,质地硬,伴疼痛
及触痛,可伴有肠梗阻表现
绞窄性疝 • 嵌顿物缺血坏死、感染、肠漏、腹 膜炎、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腹外疝ppt课件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
传授疾病知识
详细描述
向病人介绍腹外疝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帮助病 人全面了解疾病。
总结词
消除恐惧心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和交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 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常见 于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感染、外伤、炎症等;腹内压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
发病机制
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动,若 腹膜壁层存在薄弱或缺损,则脏器或组织可突破壁层突出到腹腔以外,形成腹外 疝。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评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
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Biblioteka SUMMAR Y03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人情况
对腹外疝病人进行全面的 评估,了解病情、病史、 手术史等,为制定护理计 划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术前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活动与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指导病 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康复。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除了肿块外,腹外疝患者还可 能出现腹部的紧绷感、下坠感
等症状。
腹外疝的并发症
腹外疝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 穿孔、肠坏死等。
肠穿孔和肠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通 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腹外疝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导 致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 等,也可能出现于腹外疝患者。
03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外疝的 典型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腹部和腹股沟区 的体征,如肿块、压痛等 ,以及腹部肌肉紧张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进一步确诊腹外疝的 存在和类型。
腹外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鉴别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目 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 •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康复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型,其中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长期慢性咳嗽可增加腹压,诱 发腹外疝,应积极治疗呼吸道
疾病。
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可增加腹压,诱发腹外疝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排便通畅。
控制体重
肥胖者腹部压力大,更易发生 腹外疝,应适当控制体重。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可增加腹部压力, 诱发腹外疝,应避免过度劳累
。
腹外疝的康复训练
2024版腹外疝普外科ppt课件
腹外疝普外科ppt 课件目录•腹外疝概述•腹外疝检查与评估•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腹外疝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腹外疝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腹外疝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
分类根据疝囊突出的部位和途径,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等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遗传因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推动腹腔内脏器向腹壁薄弱处突出。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030201发病原因及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腹股沟区或腹壁其他部位出现可复性包块,站立或行走时明显,平卧或用手推送可回纳腹腔。
部分患者可伴有局部胀痛、牵涉痛等症状。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B超、CT等。
腹外疝检查与评估体格检查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确定疝块内有无气体或液体。
肠鸣音是否正常,有无血管杂音。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可发现疝囊及疝内容物,判断疝的类型和大小。
B 超腹部平片可显示肠管充气扩张及液气平面,有助于诊断肠梗阻。
X 线可清晰显示疝囊、疝内容物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CT/MRI03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01血常规了解有无感染、贫血等。
02尿常规判断有无泌尿系统受累。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01根据疝块的大小、位置、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02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腹外疝治疗方法及适应症非手术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使用镇痛药、消炎药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
压迫治疗使用疝带或绷带等物品对疝囊进行压迫,防止其内容物突出。
2024年腹外疝(课件)
腹外疝(课件)腹外疝解析一、概述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它是指腹膜、肠管或其他腹腔内组织通过腹壁的弱点或缺损突出到腹壁外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结构。
腹外疝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
根据突出的部位和病因,腹外疝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和脐疝。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腹外疝的发生与腹壁的弱点或缺损有关,这些弱点或缺损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
腹壁的弱点或缺损可以是肌肉层的薄弱、腹膜的薄弱、腹股沟管的松弛等。
腹内压力的增加也是腹外疝的重要诱因,如长期咳嗽、便秘、举重等。
三、临床表现腹外疝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壁上的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出现,平卧休息后可以消失或缩小。
肿块通常是可复性的,即可以通过手法复位。
腹外疝的肿块通常是软的,有时可以触及肠管。
腹外疝的肿块有时会伴有疼痛、压迫感或不适感。
如果腹外疝发生嵌顿或绞窄,肿块会变得硬而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四、诊断腹外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肿块的出现时间、大小、是否可复性等。
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质地、边缘等,并检查腹壁的弱点或缺损。
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超声、CT等,以确定腹外疝的类型和位置。
五、治疗腹外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用疝带等来减轻症状和防止腹外疝的进展。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关闭腹壁的弱点或缺损,防止腹外疝的复发。
六、预防预防腹外疝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腹内压力的增加、加强腹壁肌肉的锻炼等。
对于有腹外疝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腹外疝。
七、结论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其发生与腹壁的弱点或缺损有关。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壁上的肿块,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
腹外疝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腹外疝的主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内容物
小肠、大网膜、脏器
疝外被盖
疝囊外的各层组织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
解剖学组织分层和结构
腹壁的解剖层次
皮肤 皮下脂肪
膜性组织
腹外斜肌和腱膜 Aponurosis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前间隙 腹膜
Campers fascia 坎博斯筋膜 Scarpa’s Fascia 思卡帕筋膜 External Oblique & It’s
Transversus Abdominus Transversalis Fascia Pre-Peritoneal Space Peritoneum
腹股沟管的解剖
外口(皮下环) 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 上方的三角型裂隙
内口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孔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形成 下壁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 皮下 后壁 腹横筋膜 腹膜
Perforates the transversus abdominus muscle near the AIS 穿过腹横肌
Then pierces internal oblique muscle 然后穿过腹内斜肌
Proceeds with cremasteric fibers following the spermatic cord 穿行于精索内
中国疝发病率
大约0.36% 60岁以上1.18%。 每年新发病例约2,000,
000。 手术治疗的约500,000 根据各家厂商的大致销售
每年接受无张力疝修补的 病例大致在160,000 (2007)。
课程概述
疝解剖学结构 疝临床 疝修补手术技术
什么是疝?
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的缺损或者薄弱点向 体表突出造成。按照部位可以分成腹股沟 疝和腹壁疝。
临床分类
易复性 难复性
内容物常为大网膜 滑疝
病程长,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 髂窝区腹膜被拉向疝囊 盲肠、乙状结肠、膀胱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
嵌顿性 绞榨性
疝分类
疝
腹股沟区
• 占所有疝的82% • 发生在腹股沟区
腹壁疝
疝分类
疝
腹股沟区
腹股沟疝
股疝
• 所有疝的80%左右
•所有疝的2%
• 发生在腹股沟管,腹股沟 • 发生在大腿上部 区的主要薄弱点
缺点:
分离组织较多 更多的术后疼痛 有张力
手术并发症
神经损伤 输精管损伤 阴囊血肿 睾丸血循环障碍 疝囊积液 术后疝复发
缝合断裂后造成 复发
McVay/Cooper’s
Technique:
-将精索提起,把腹 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 腱缝合到Cooper’s韧 带上 –缝合后精索位于腹外 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
McVay/Cooper’s
由于组织拉长较 Bassini更远造成更多 张力
Cooper’s韧带是没有 弹性的
疝分类
疝
腹股沟区
腹股沟
股疝
斜疝
直疝
• 所有腹股沟疝的70%
• 疝环为内环口,男性是精 索/女性是圆韧带从腹壁穿 出的开口
• 所有腹股沟疝的30% •疝环位于海思勒三角
斜疝 直疝的鉴别
发病年龄 突出路径 外形 内环实验 疝囊颈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是否进入阴囊
股疝
壁疝
占所有疝气的20% ,发 生在皮带以上的区域
通常有两种类型
腹壁切口疝 脐疝
腹股沟疝修补的技术
前入路
从疝囊顶端进入
后入路
从疝囊后方进入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Ferguson法)
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缝 合到腹股沟韧带上
消灭弓状下缘和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适用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
尚健全的斜疝和一般直疝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Bassini McVay
Shouldice
Bassini
Technique:
– 将精索提起,把腹 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 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 上 –缝合后精索位于腹 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 间
Bassini
将组织缝合后改 变和解剖结构
在缝合线上造成 了张力
类似于汽车轮胎内胎通过 外胎的破损处突出
什么是疝?
嵌顿疝:疝环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 强行进入疝囊,随后疝环弹性收缩造成不能回纳 的疝叫做嵌顿疝 绞窄疝:嵌顿疝进一步发展到肠壁血流障碍阶段, 发生或即将发生肠坏死的的疝叫做绞窄疝
疝病理解剖
疝环
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
疝囊
壁层腹膜经过疝环向外突出形 成的囊袋
在缝合线上造成了张 力
缝合断裂后造成复发
Shouldice “Canadian”
Technique:
从腹股沟管进入 用4层分层缝合的方式修补缺损 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均分层缝合
组织对组织修补
优势:
无异体植入物
已有或有较高风险的感染病人
使用历史长 对于儿科病人不适合使用植入
物的 住院医师的教学手术
占所有疝的2% 多见于女性 容易形成嵌顿和绞榨
斜疝
所有腹股沟疝的70%
• 疝环为内环口,男性 是精索/女性是圆韧带 从腹壁穿出的开口
先天性疝-有些人的 内环口较常人松弛
直疝
占所有腹股沟疝的30% 临近内环口发生,海思
勒三角的境界是腹直肌 外缘、腹壁下血管和腹 股沟韧带 被称为“磨损”疝 常由于张力改变发生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个的 男性
The Nerves of the Inguinal Canal 穿行于腹股沟管的神经
Iliohypogastric 髂腹下神经
Genitofemoral 生殖股神经
Femoral Branch 股支
Genital Branch 生殖支
Ilioinguinal 髂腹股沟神经
Ilioinguinal Nerve 髂腹股沟神经
海氏三角(Hesslbach )
. 耻骨肌孔-是直疝、斜疝和股疝发生的部位
Iliohypogastric Nerve 髂腹下神经
Pierces internal oblique muscle approximately 2cm medial to the ASIS 从腹内斜肌穿出
Provides sensation to the skin of the abdomen above the pubis 支配耻骨上区腹壁皮 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