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学年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教研小论文(3篇)

中学历史教研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一、引言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中学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1. 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认为核心素养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拓展,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单一在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在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成果时,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4.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难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导致核心素养培养难以有效开展。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1.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历史教学目标中。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授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准备。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可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论文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中受益。

问题陈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方法1.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探讨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软件和网站,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和自主学习,拓展历史知识。

3. 融入现实生活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与时事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和问题的根源。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结果讨论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创造性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及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1.从时代要求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和基础。

因此,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来说,首先应从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入手。

教师在完成这一阶段性工作过程中,建议应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认识。

比如就“鸦片战争”的教学而言,不同理念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选择。

笔者以前根据传统教学思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吗?学生则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是因为林则徐禁烟所引起的战争。

这一结论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如果让学生放弃自己的观点并认同新的观点,不是凭着教师的否定就能完成的。

后来,笔者改变了教学思路,就以“鸦片战争是什么引起的”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寻找鸦片战争这一结果的原因。

笔者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就是因为林则徐禁烟,那英国殖民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开战,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师出有名?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认为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因为鸦片本身就不是正常的贸易商品,英国人也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走私进来的,因而禁烟是正当的行为。

但随之而来的又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二是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英国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才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占领中国市场的本质又是为了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并掠夺中国的工业原料。

于是,学生的思维又与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在中国市场上却由于中国茶叶、丝绸的输出而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等知识联系了起来。

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终于寻找到了鸦片战争的真实原因,从而也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浅显认识。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得转变教学立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后续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专题论文摘要: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

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现状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

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

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

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

学校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全文)

学校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全文)

学校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以上两种原因的合力导致部分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还怎样要求他学好呢?当然,不能否认历史教科书的枯燥与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沧桑感,对学生学习造成的难度,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下降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二、相应的对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1.学校要增强重视程度只有学校从根本上重视历史教学,才能有一个推动历史教学进展的基石。

首先学校要从课程安排上重视历史课的地位,给予历史足够的尊重与时间。

其次就是要加强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比,加强对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以此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要多举行一些国学讲堂之类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

2.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进展的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如今的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加强对史料的研究,只有自身素养提高了,才会带给学生更丰富、更饱满的历史,才会使学生情愿学历史,喜欢学历史。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想、更独到的见解。

教师理应这样,为学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与示范。

3.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应再固守原有的教育方法,那样只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睡觉的天堂。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适当放一些优秀纪录片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西方重大改革的时候,可以播放《大国崛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可以推举学生在课下多读一些略微通俗的历史学作品,例如,比较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等。

不为他们能够读多少,只为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这些来告诉学生历史可以很精彩,历史可以很有趣,历史可以很好学。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现在仍然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之中,进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1.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历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2. “文明交流与融合”:初中历史课程中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3. “历史文化与地方教育”:初中历史课程与地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5. “历史教学中的文化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文化的创新
方法;
6. “历史文化与公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与历史
文化的关系;
7.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的综合
性应用方法;
8. “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网络时代初中历史教学
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9. “资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资讯
技术的应用方法;
10. “学生情感管理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学生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上10篇论文旨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1.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同时,本文也会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科技时代的数字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下数字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技术,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语文、地理、美术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历史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5. 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效果。

6. 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本文将研究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

通过参观实地、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研究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8.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的历史案例,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和跨文化意识。

9. 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1. 历史教学的目标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以下能力:•掌握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发展过程。

•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学会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连续性。

•发展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不同史料和观点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敬畏和责任感。

2. 历史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2.1 使用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

通过多样的资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和分析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3 利用故事叙述和角色扮演故事叙述和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度,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2.4 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实地考察和互动体验是一种锻炼学生历史意识和思维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展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敏感性。

3. 评估历史学习成果为了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书面作业和报告教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和报告,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的任务能够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历史教学正逐渐成为受到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历史教学成为了衡量教育质量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历史教学需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性,而不是简单的渲染情感和意义。

历史是一个复杂而纷繁的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事实和细节,需要教师掌握充分的历史知识和研究技能,以便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传达。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注意整体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广泛的历史事件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洞见。

其次,历史教学需要关注历史话语权的合理转移。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历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不同的理论和立场可能导致对历史事实的不同诠释。

因此,历史教育需要将话语权逐渐转移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发现的能力。

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认识历史的思想能力,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分析历史或其他案例的能力,并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掘和压制现代历史教育的问题和难点。

第三,历史教学需要关注文化传承。

在当代中国,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缺乏了解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因此,历史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介绍中国文化、教育学、哲学和美学的途径。

同时,用历史教学来体现中国大悲、大爱、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和尊重他人五个方面的价值观,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发扬国家品牌、民族风情,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也才能在时代中保持创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是课程建设和实践重要组成的元素,要注重教学方法合理适用,多层次和多角度发掘和解读历史事实,全面和深入地呈现历史文化,并注意传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潜力,让历史教育成为具有启迪和鼓励性的教育领域。

历史教学小论文

历史教学小论文

历史教学小论文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既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的过程。

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的繁杂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知识重复性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难以持久。

2. 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找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3.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繁杂历史教学的内容庞杂,涉及到多个时期、多个国家和多个事件,这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每一个内容点。

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内容的堆积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在现实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一些片面或错误的历史观念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改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 1. 创设情境,使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将历史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创造互动环境,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

精简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每一课时中,教师将重点内容突出,并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重点是什么,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2. 适当剔除冗余的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剔除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一、实施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是自学,有目的地自学,这样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明治维新》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概述。

先学: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并自主地将明治维新和清朝的“百日维新”进行对比学习。

当堂练环节:(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____。

(2)试说明百日维新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因素。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主要的成果是____。

……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当堂练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促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历史课堂,成为课堂发展的主体。

二、借助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也有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对高效率的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施小组讨论模式时,教师要选择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中心思想。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要借助小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时,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模式,首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历史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1. 问题:教学方法单一对策: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问题:学生兴趣不足对策: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3. 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对策: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问题:历史知识过于枯燥对策: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5. 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1.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 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四、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2.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 历史故事教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引言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选择几篇与初中历史教育相关的论文,介绍其研究内容和教学启示。

论文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该论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真实历史案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论文二:合作研究对初中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影响该论文通过对合作研究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通过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论文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果该论文研究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发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能够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记忆能力。

教学启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效果。

结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学。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篇1浅议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现就此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新课标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

我在上初一历史《建筑奇观》之长城时,就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大多数初一学生能提出诸如秦朝和明朝修长城的时间、目的、意义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还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思路、类比的思路和拓展的思路等再提问题,结果有些同学又提出: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秦始皇国势强大,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汉朝以下的朝代都修过长城,明朝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是否可以把长城看成一条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墙?长城究竟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获得了真知,加深了理解。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好方式,这样学生的参与面空前增多,基本实现了人人参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初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历史不仅讲述过去的人和事,也讲述近、现代历史知识,通过历史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学会用历史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否则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只要牢记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深刻。

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就是历史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所导致的。

1.2、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个人基础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要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千篇一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从而达到掌握教材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为了满足考试需要,却没有考虑历史的实际价值,忽略了学习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

并且历史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不愿意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教育,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存在的差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措施2.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初中历史新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走出“历史是副科”的误区,让历史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

2.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第二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第三篇:历史教学论文第四篇:历史教学论文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怎样上好初中历史课提起上初中历史课,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可真不容易,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

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

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

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

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关键词:优选,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范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简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方式和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范文一:论文题目: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20世纪50年代,全球史观形成,针对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分析时代特征、总体趋势和发展主流等方面,能够从宏观的视角出发,针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关联进行全面审视,在历史学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

一、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能够有效拓展高中生的眼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对促进高中生逐渐增强自身的历史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应用全球史观是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多方联系搞活历史教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姓名:石国富___学号: 222009313011130专业:历史学(师范)班级: 09级2班__指导老师:____袁从秀_____一、现实情况及解决策略提起历史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门啃古书的学科,没有多少现实价值。

其实不然,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历史是已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就活在历史之中。

实际上,从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开始,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经世致用”,这也是其意义所在。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它自己,当然历史不是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确切地说,今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给予今天发生的事情以指导,充分利用历史经验,使今日之事少走弯路。

而谈到历史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历史教师照本宣科,而学生也是死记硬背。

当然现实中也不乏造成这种印象的实实在在的例子。

像照本宣科这样的做法,使得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大大偏离了历史学科本身的意义,也使得历史学的价值难以得到发挥。

要解决这种现实的情况,就要对历史教学进行一定的改变,需要改变的方面很多,改变的途径也很多,而在种种的改变途径中,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多方联系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去体验过去,做一次时光旅行,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而判断当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合理性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因此培养新时代的主人公具有世界思维是教育所负担的使命,历史以其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思维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具体到历史教学中,就是不只要对历史发展进行纵向比较,还要在同一时期进行横行比较,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待一个国家地区发生的事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世界思维的目的。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过去事情的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世界史思维亦属于历史思维的一部分,而对于具体的史实的分析,则要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思想为基础,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历史思维。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历史学科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过去的历史观点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或者说需要用现在的方法来重新解释,因此,怀疑是必须的。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让学生敢于怀疑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的真实性、正确性。

历史学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与众多其他学科诸如政治、经济、哲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跨学科知识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还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科书由于其篇幅的有限,因此其编写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提到,造成了学生觉得历史都是些大事,或是大到国家、世界的事,与自己和本地方毫无关联。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与本地区的相关的史实,有条件的还可以编写乡土教材,这还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

为了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还要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摈弃历史教学中的晦涩难懂的语言,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剥掉历史无用的外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

下面我就以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就多方联系搞活历史教学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二、实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动,包括三个子目: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这一课中,我主要结合当下全球化、改革开放以及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课程导入。

以鸦片战争导入,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单商品市场。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经济领域,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动。

在这个课程导入中,主要强调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改变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这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而这又导致了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变动。

第二部分,自然经济解体。

知识要点:鸦片战争以前,自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主要特征。

解体原因: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后,中国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

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例的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表现:一、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输入,迫使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二、低价收购农产品。

由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具体举例可从书上引言、历史纵横所提供的材料相结合进行讲述。

但自然经济仍然在我国广大地区是主体。

影响及意义:农民破产、沦为自由劳动力;农产品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在这一部分中,应引领学生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让学生明白当时世界的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全球化,虽然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破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双重压迫),但旧的经济结构的解体有利于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农产品商品化和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都是符合时代发展(全球化)的,因此其具有进步意义。

要学生在自然经济解体这个对当时农民来说充满痛苦的过程中看到进步意义,在理解上和感情上都是比较难的,这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是残酷的,但是是革命的、进步的。

第三部分,洋务运动。

知识要点:过渡,中国人把有西方的东西前都加个“洋”字,如洋火、洋布、洋人……洋务(有关西方的事物)。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19世纪60—90年代)为自救而开展的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名的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内:太平天国运动,占据大半壁江山,曾直逼北京;外: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主张及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其中以李鸿章办洋务时间最长、洋务最多,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最主要代表。

洋务运动内容:1、军用。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口号:自强。

代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特征:1)、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2)、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都属官办。

性质:封建官办2、民用。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目的:解决军用企业运输、原料、资金等方面的难题。

口号:求富。

代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性质:官督商办。

3、筹划海防。

建立起福建、南洋、北洋三支海军。

4、教育。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从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军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原因:1、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2、洋务运动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3、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评价:积极:1、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3、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4、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足:1、根本原因: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2、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愿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发展起来;3、顽固派的阻扰破坏。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与当今时代结合最为紧密的,因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中,而且我国将改革开放定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在讲解这一目中,紧密结合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将两者进行比较大有作用。

洋务运动中,只在器物层面做改变,而不敢在制度方面做变化,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失败,这给后人上了很好的一课,所以我们今天既要发展生产力,也要改革制度上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部分。

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经验的做法也值得今天改革开放借鉴。

大力发展教育,为改革提供人才,储蓄持续发展的动力,发展国防,保卫国家利益也是今天不可缺乏的。

在讲述这一子目的时候,也可以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比较。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是在遭受外国列强武力敲开大门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但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进行了包括制度方面的全方面的变革。

通过比较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让学生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分析两个运动中我们可以学习的经验和应该避免的失败。

在分析洋务运动所办企业的性质的时候,两类企业性质是不一样的。

军用企业是封建官僚资本性质的企业,它不计生产成本,管理是封建衙门式的,产品不进入市场进行市场流通,直接划归军队使用。

民用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要进行成本核算和市场流通,采用近代西方先进技术,雇佣劳动,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特征的,但由于它的官僚性质,官方控制过严,所以企业缺乏自主性,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

由此反观今天改革开放中进行政企分离、扩大企业自主的重要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也可以作为本目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体西用,试图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腐朽的封建政权,并以失败告终,对今天来说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

历来的历史书籍、历史教学中,对“中体西用”是多含贬义的。

中体西用,大多都只看到它保守的一面,但在当今全球化,西方文明逐步蚕食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应该看到它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的一面。

当然,我说的现在的中体西用的“体”的扩大化了的,它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而没有过时的、并不需要用西方的文明进行取代的部分。

闭关锁国、保守不前是不可取的,全盘西化也应予以否定。

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书上郑观应所说的一段话,分析其是否有理,以此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在讲这一目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个人:李鸿章。

这个创办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清末重臣,一生代表清政府对外签署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做出最大功劳的人物,历来都是毁誉参半,以前的评价中,出于阶级分析法,对李鸿章的评价多是贬低的,说他是“反革命”(镇压太平天国)和“卖国贼”(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而忽视了其对中国现代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赞扬李鸿章在那个时代的官僚中,是一个高瞻远瞩、顶住压力进行洋务运动的进步人士,也是一个签署众多卖国条约的悲剧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