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专用( 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 人的健康
备战2025年中考科学考前抢分秘籍(浙江新统)通关0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解析版)

通关0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考点预测概率预测题型预测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选择题、填空题生物与环境☆☆☆选择题、填空题传染病及预防☆☆选择题、填空题人体免疫☆☆☆选择题、填空题(可先根据下列要点回答,若有疑问,可查阅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随身记)1、通过生活实例来判定生命现象,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强化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2、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3、了解人体免疫的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掌握计划免疫的意义。
4、明确健康及其条件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危害,知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并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题型一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例题1](2023•拱墅区校级二模)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最合理的是()A.依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B .依据是否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类C .依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二类D .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二类【解答】解:A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A 正确。
B 、依据是否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类,B 错误;C 、依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类,C 错误;D 、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依据生殖过程是否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D 错误。
故选:A。
[练习1](2024•宁波模拟)在“扦插柳枝”的实践活动中,小明了解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作用对柳枝生根的促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的作用”,为验证此观点,下列实验组合合理的是()A .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⑤(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020年浙江生物中考考点复习之第12讲 人、健康与环境

第12讲 人、健康与环境
返回目录
③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破考坏各点个特系训统,营降低人体_免__疫___力;毒品价格昂贵,
吸毒者往往倾家荡产,危害社会。常见的毒品有大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
因、冰毒和摇头丸。
(2)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当锻炼,拒绝吸烟、酗酒和吸毒等
。
3.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人体产生各种运动。 (3)运动系统的保健: ①日常生活中注意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 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 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1)冠心病 ①病因:血液中脂肪和_胆__固__醇___水平高。 ②预防与治疗:吃低脂肪食物,适当进行锻炼,还可服用一些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 脂肪的药物,也可通过治疗,除去动脉中引起阻塞的物质。
第12讲 人、健康与环境
返回目录
2. (2015嘉兴选考部分32题10分)考近年点来特,训关于营“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
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 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 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考点特训营
目
录
浙江近8年中考真题精选
第12讲 人、健康与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目录考点特训营
考点 1 人体的健康
1.健康的概念:指人的__生__理__、_心__理__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生理 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2.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不良嗜好的危害 ①吸烟:香烟中含有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有40多种致癌物 。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呼__吸____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使癌症的 发病率大大提高。 ②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过量饮酒会使人急性酒精中毒,严重损害人的消 化系统、循环系统和_神___经__系统。
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第一篇主题5第二单元健康与保健及人类与生态环境课件

疟疾、流行性乙型 主要通过吸血昆虫、 ____________ 打针 、输血、伤口的 血液传染病 脑炎、丝虫病、乙 ______ 型肝炎、艾滋病 感染传播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狂犬 病、破伤风、沙 眼、疥疮和癣
接触 传播 主要通过______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艾滋 性接触 传播 病、软下疳和性病 主要通过________ 性淋巴肉芽肿
早隔离 、________ 早治疗 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________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
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方法。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 种等。
考点2 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a)
______ 全球 性
2. 人口的增长 (1)环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而且还接 废弃物 。 纳了人类所产生的各种________ (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对人口的承载力也是有 限的。如果人口总量不加以限制,地球将无法维持人类生存 的安全和文明的延续。人类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食物中毒分为以下类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 ①化学物质中毒:砷、汞、铅、锌、亚硝 食 酸盐等 物非细菌 ②农药中毒、药物中毒及工业毒物引起 中性食物 的中毒 毒 中毒 ③食物本身有毒:河豚、毒蕈、发芽的马 铃薯等
(3)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相比,发生率较高,死 低 。 亡率较_____
考点4 列举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知道安全用药
的常识(a) 1.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生命。 2.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岸上 。 (1)对溺水者——首先要将其转移到______
17生物环境与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

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试题分类重组 17 生物环境与人体健康一、单选题1.冰墩墩是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右图是一张熊猫种群数量调查表,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熊猫种群已渡过“濒危期”B.利用克隆技术可改良熊猫品种C.熊猫妈妈用乳汁哺育熊猫宝宝长大D.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熊猫的有效措施2.(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3.2020年在省级自然保护区——括苍山发现濒危野生动物中华斑羚(如图),中华斑羚以草、灌木枝叶、坚果为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华斑羚和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中华斑羚属于消费者C.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阳光→草→中华斑羚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4.(2022·鹿城模拟)云南“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桂花耳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5.(2022·滨江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B.图中虫属于初级消费者C.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减少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6.(2022九下·温州模拟)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7.2018年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在中国上市。
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第一篇主题5第一单元人体保健课件

情绪激动。
类型一
健康生活 ( C )
典例 [2018· 聊城改编]对于中学生来讲,下列所叙述的生活、学
习行为与健康生活要求不相符的是 A.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B.保持愉悦心情,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C.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要废寝忘食去攻关
D.参加社会活动,搞好人际关系
跟踪训练 [2017· 金华改编]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A.口渴时,用饮料代替水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点悟】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 好状态。生理健康:由身体的功能决定,不易生病、体力充沛。 合理膳食、经常锻炼、睡眠充足是确保生理健康的途径。心理 健康: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 压力。社会适应健康: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很好 地适应。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远离毒品
(1)毒品:大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冰毒” 和“摇头丸”,都是常见的毒品。
(2)吸毒的危害:
①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②毒品有成瘾性; ③昂贵的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 ④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公
害。
5.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5.[宿迁中考]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动
( D )
A.进行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要参加多种运 B.被动吸烟也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公共场所应禁止
吸烟
C.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所以应拒绝 毒品 D.过量饮酒会损伤人体的肝脏及神经系统,所以应全面禁 止饮酒
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

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皮肤的保护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③接种疫苗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④2.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过敏原3.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4.我们在家中自行用药时,为确保用药安全,需要特别注意的信息有()①该药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②该药的功能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③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④该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③④5.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
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不能通过该图获得的结论是()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B.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C.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7.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应将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击毙并就地焚毁。
以上过程体现的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是( )A.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B.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8.美洲出现的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类健康与环境复习(浙江省金华市)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 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 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 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 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 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免疫血清球 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被动免疫只能 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杀菌是切断
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者: 没病防病是保护
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组成,阻挡或杀死病原 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溶解、 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备作 用。
(3)改变胃液酸碱度,使溃疡病发
病率增加。
焦油 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
毒害作用。
CO
五、酗酒的危害
1、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
(提高食欲、消除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
2、过量饮酒(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酒 精 中 毒
急性 表现 酒醉状态 酒精中毒量70-80克
中毒
酒精致死量250-500克
诱发胃炎 脂肪肝
消化系统胃 肝 肝硬化
慢性 中毒
损害
循环系统
引起动脉硬化 心肌 梗塞
神经系统 损害脑细胞并发展成
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B型
B
AB
A和B
型
O型
无
【浙江专用】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共64张PPT)

(4)限制因素:地球___________的生产是有限的。 (5)后果:资源匮乏,环资境源污、染食严物重。
2.采取措施
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_________,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
稳定的水平上。
自我控制
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CO2
氟 利昂
硫
和氮的氧化物
变暖 皮肤癌
生态平衡
氟利昂
SO2和NO
大 量污染物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2)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高考警示】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 面。
(2)并不是只有物种的多样性就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是不同的物种和多样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国策。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赤潮的水体内有大量的浮游藻类以及分解者,不是生物全部死亡。 (1)为人类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废物。 【互动探究】(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多样性低,自然选择的对象就少,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降低。 【互动探究】(1)上表中B内释放的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产生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单产要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解析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人体健康考向1 生态系统[例题1]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解答】解: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图1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正确;B.图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生产者有机物含量最高,随着营养等级的增加,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正确;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生产者重金属含量最低,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错误;D.观图④可知,所有箭头都指向丙,由此可判断丙是二氧化碳,丁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甲与丁是捕食关系,甲是消费者,甲和丁的箭头都指向乙,乙表示分解者,正确。
故选:C。
[例题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
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
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
(2)在复合耕作体系中,氮元素主要通过生物固氮等形式进入水体和泥土中,被植物吸收,最终在植物体内合成(选填“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并沿着食物链进行循环。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人体健康[考点导航][例题1][生态系统])A.⭐⭐⭐⭐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B.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C.图中有3条食物链D.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练习1]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1)。
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和磷的含量。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浮岛植物属于。
(2)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填器官名称)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3)图3表示某河道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例题2][免疫]新冠肺炎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居民应多消毒、勤洗手,这些措施属于。
(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内(如图)。
人工肺的作用是。
A.补充营养,为病人提供能量B.加快血液循环,为病人提供动力C.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D.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已康复的新冠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一般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性免疫。
[练习2]今年冬天,一场病毒引起的感冒大面积流行。
感染的人主要症状表现为:流涕、干咳、鼻塞、嗓子痛、高热、食欲不振……该流感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形成飞末传播。
(1)感冒发烧的同学出现食欲不振,主要原因是。
(2)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为了减少流感的传染,请给甲同学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3)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第5专项人的降和环境

第5专项人的健康和环境点击重难点一、人的健康1健康健康指的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处于最佳的状态,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2免疫免疫具有防卫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的作用。
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有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生理因素等作用;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再由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抗原;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称抗体、二、人类常见的疾病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称传染病。
病原体有寄生虫和微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点。
传染病流行应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2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和遗传病、三、防毒和急救1 由于毒物作用用引起的病变称为中毒。
中毒的类型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急救时首先应抢救生命,抢救生命时第一步是排除致死因素,抢救生命时当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常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输血是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
评析中考点考点1 2010年3月1日,《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
颁布这一条例的原因是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对人体危害很大的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下列与香烟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少年应善于自我保护,远离烟草B肺结核属于吸烟引起的疾病C CO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故而有剧毒D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液中※思路点拨※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物质,对人体的呼吸道、血液等危害很大。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人、环境与健康

B.传染源
C.病原体
D.抗体
2025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中考模拟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
1. (2023•宁波模拟)3月甲型流感强势来袭,疾控部门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B.接种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接种疫苗后人体形成第三道防线
中考真题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
1. (2023•杭州)罂粟开花结果后,其果汁可制成鸦片等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D )
A.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是常见的毒品
B.鸦片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
C.罂粟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
D.罂粟开花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其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
b.特点:人生来具有的,对 多种病原体 都有一定的防 御作用。 非专一性
2025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
c.组成:
第1道防线:由 皮肤 、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组成,其作 用是阻挡或杀死 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2道防线:由体液中的 吞噬细胞 和 溶菌酶 组成,其作用是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虫等为 病原体 ; 传染源 是病原体携带者。
2025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2讲 人、环境与健康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1)_控__制__传__染__源 ___:对传染病人治疗、隔离。 (2)_切__断__传__播__途__径___: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 (3)_保__护__易__感_人__群___: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2019浙江中考 科学生物 提高篇:5人体的健康(包含答案)

人体的健康知识讲解1、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2、细菌与抗生素、病毒。
3、传染病的防控: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免疫系统(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等)(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5、抗原、抗体。
6、人工免疫:预防接种、注射免疫血清。
7、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8、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9、运动系统:骨、骨连接、骨骼肌10、骨:骨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11、关节:关节面(关节头、关节软骨、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
12、骨骼肌:肌腹、肌腱13、处方药(OTC)、非处方药。
14、食品、药品、毒品、烟酒。
练习1.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D)A.活蹦乱跳,心理健康B.不吸烟,不喝酒C.身体强壮,心情愉悦D.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2.人体从不同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同,以下食物中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并且是能量主要来源的是(A)A.谷类食物B.畜禽肉类C.奶类及奶制品D.油脂类食物3.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A)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特异性免疫D.细胞免疫4.甲、乙、丙三人参加医院体检,在体检时发现:甲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而乙通过验血发现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疾病(B)A.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病B.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C.遗传病、心血管病、传染病D.心血管病、传染病、遗传病5.下列各项急救处理措施错误的是(B)A.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切断电源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C.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及时注射含有抗蛇毒抗体的血清D.抢救大量失血的病人,及时输入同种血型的血液6.2013年5月,质检部门在湖南某县生产的大米中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镉大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浙江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作业51人类与环境浙科版

作业51 人类与环境A组基础达标1.(2024浙江台州其次次教学质量评估)《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当船舶在排放限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硫质量分数不超过0.1%。
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酸雨出现的概率B.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C.降低水体污染的程度D.减缓大气层中臭氧的削减2.(2024浙江绍兴一模)某地的工业以重金属加工为主,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干脆排入湖泊中,导致了严峻的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重金属污染的湖泊中极易出现赤潮B.只要不饮用该湖泊水,污染不会危及人体健康C.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易在短期内得到复原D.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仅来自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3.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生存须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接着增加B.人的生存除须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多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削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都与人口众多有干脆关系4.(2024浙江湖州教学质量检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全部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削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生物多样性削减的缘由之一D.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缘由5.(2024浙江温州十校模拟)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参加部分支配”,主题呼吁实行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丢失。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识和疼惜措施,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B.就地疼惜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疼惜C.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亲密相关D.我国公布的国家重点动、植物名录中,只有少部分物种在自然疼惜区内6.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A.疼惜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歼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B.围湖造田、扩大生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C.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7.(2024浙江宁波模拟)为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更,我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始森林的大面积破坏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B. 温室效应将引起动、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C. 酸雨是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和碳的氧化物引发的D. 酸雨不仅破坏土壤肥力还影响人的健康【答案】C【解析】A、原始森林的大面积破坏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A正确B、温室效应将引起动、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B正确C、酸雨是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引发的 C错误D、酸雨不仅破坏土壤肥力还影响人的健康 D正确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B. 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C. 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A正确B.将作物秸杆等再次利用如利用作物秸杆制成沼气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等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的保持作用等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D错误故选 D3.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A.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 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C. 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答案】D【解析】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A正确B、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的关键的措施 B正确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正确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 D错误4.请判断下列生态工程主要原理不准确的是()A. 沼气工程----物质循环再生B.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C. 西部大开发----协调与平衡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系统整体性【答案】D【解析】解 A、沼气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正确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正确C 、西部大开发主要运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要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主要运用了协同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D错误.故选 D.5.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全球气候变暖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B. 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C. 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 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答案】C【解析】解 A.全球气候变暖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A正确B.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 B正确C.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因此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C错误D.最近30多年的人类活动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导致臭氧层空洞 D正确故选 C6.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C7.下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最为合理的是()A. 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B. 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C. 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D. 某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答案】A【解析】解 A.昭平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A正确B.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B错误C.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C错误D.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破坏了自然资源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D错误故选 A8.为了解美国境内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调查活动调查指标不包括()A. 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 亚洲鲤鱼的年龄组成C. 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 亚洲鲤鱼的性别【答案】D【解析】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C. 臭氧层保护生物免受短波辐射伤害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D. 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答案】A【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A错误B.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B正确C.臭氧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伤害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C正确D.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硫氧化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0.“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也会加速湖泊的衰退B. 若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则会造成水体的性质和组成改变C. 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会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D. 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答案】D【解析】解 A.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也会加速湖泊的衰退 A正确B.若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会造成水体性质和组成的改变 B正确C.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会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C 正确D.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全球生物多样性锐减是指生物圈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等 D错误故选 D11.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A. 协调与平衡原理B.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的观点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及尽量增加树木种类注重增加本地适宜的树木种类即使生物种类多样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可以在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即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 C.1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 A 、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正确B、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 B错误C 、一个树林中有猴子还有麻雀、黄莺等构成物种多样性 C错误D、开黄花的菊花和红花的玫瑰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 D错误1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 ①②③B. ②C. ③D. ②③【答案】D【解析】解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目标是治理环境污染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生态工程应用范围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注重与经济、杜会效益的结合①错误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②正确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③正确.故选 D.14.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B. 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 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答案】C【解析】解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故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 A正确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B正确C.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错误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 D正确故选 C1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A. 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 湿地的荒漠防旱作用C. 油菜花的旅游观赏作用D. 草原的防风固沙作用【答案】C【解析】解 A.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A 正确B.湿地的荒漠防旱作用是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油菜花的旅游观赏作用这是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草原的防风固沙作用是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C1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sim ⑨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A的根从土壤或水体中直接吸收B. 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SO_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C. 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图中标号①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 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解 A、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为SO_2 其进入土壤中与水生成亚硫酸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A的根从土壤或水体中直接吸收 A错误B、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SO_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B正确C 、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图中标号①为生产者固定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光合作用 C正确D、短时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D正确.故选 A.17.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能量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由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与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有关B.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渐都以热能形式耗散C. 由食物链交错连接成的食物网中植食动物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D. 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答案】C【解析】解 A.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故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 A正确B.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渐都以热能形式耗散 B正确C.植食动物以第一营养级植物为食其所处营养级为第二营养级是不变的 C错误D.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D正确故选 C18.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我国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一般宜采用就地保护而不宜采用易地保护B.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D. 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对濒危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为就地保护 A正确B、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B正确C、生物多样性除了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故利用沙棘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C.19.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B.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人患皮肤癌和白化病C.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D. 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解析】解 A.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 A正确B.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大使皮肤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白化病是遗传病与臭氧层破坏无关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正确D.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20.(1)在建设林业生态系统时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手段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0.(2)林业生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以便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和流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林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20.(3)建设林业生态系统时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其中食用菌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20.(4)林业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循环经济, 生态工程【解析】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手段分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答案】系统整体性, 整体性【解析】林业生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以便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和流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林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答案】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分解者【解析】建设林业生态系统时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原因是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食用菌是真菌属于分解者【答案】间接【解析】林业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等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1.(1)生态农业利用的两条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生态农业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1.(2)产甲烷杆菌是沼气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类菌它们同化能量的主要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发展生态农业可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条)【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自然、经济和社会【解析】解(1)生态农业利用的两条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协调发展【答案】(2)呼吸消耗、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2)产甲烷杆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3)发展生态农业使物质循环利用减少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解析】(3)发展生态农业可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因有调节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浪费22.(1)图甲中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22.(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________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2.(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若某种原因造成了鼠的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鼠的灭绝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22.(5)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价值【答案】(1)d【解析】解(1)草原群落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呼吸作用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中流动【答案】(2)标志重捕, 温定, 牧草【解析】(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丙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说明该鼠种群数量会逐渐升高这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答案】(3)鼠同化的总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3)图乙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 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答案】(4)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降低【解析】(4)若某种原因造成了鼠的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鼠的灭绝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5)间接【解析】(5)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3.(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23.(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23.(3)图中的C表示甲种群用于__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___kJ 23.(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________(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23.(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解析】解(1)分析表格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甲、丁的能量次之为初级消费者乙为次级消费者戊为三级消费者则形成的食物网为:【答案】(2)17%【解析】(2)种群乙同化的能量为2.0×10^7 种群戊同化的能量为3.4×10^6 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4×10^6)/(2.0×10^7)×100%=17%【答案】(3)生长、发育和繁殖, 5.4×10^7【解析】(3)图中C表示甲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④的值为1.1×10^8-5.6×10^7=5.4×10^7kJ【答案】(4)⑦【解析】(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即⑦所对应的能量值【答案】(5)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有部分传递给分解者还有部分存在于体内【解析】(5)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有部分传递给分解者还有部分存在于体内因此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24.(1)基因工程常见的运载工具(体)有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24.(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24.(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24.(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 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答案】质粒、lambda 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CaCl_2处理【解析】基因工程的运载工具(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 \lambda 噬菌体的衍生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有感受态转化法即用CaCl_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感受态.【答案】DNA分子杂交, 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解析】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后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其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答案】脱氧核苷酸序列。
2021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突破”讲义(十四):人体健康【word,含答案】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突破”讲义(十四)人体健康一、人的健康1.健康是指人的__生理__、__心理__、__社会适应能力__均处于良好状态。
2.健康的必备条件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等),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的威胁和自身的防卫。
生活方式因素主要包括一些不良或不当的习惯。
二、传染病1.传染病是由__病原体__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__传染性__、__流行性__和__免疫性__。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切断任一环节,传染病流行即可停止。
(1)控制传染源: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方法。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
三、人体的防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免疫的分类: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侵入会受到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会受到体液中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的抵抗。
这两道防线都属于__非特异性__免疫。
若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即产生免疫反应,构筑成第三道防线。
这道防线属于__特异性__免疫,具有专一性和记忆性特点。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
(2)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内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免疫物质。
(3)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原因,抗原和抗体(或淋巴因子)有特异对应性。
(2)免疫三大功能:__抗感染__、保持__自我稳定__、实施__免疫监视__。
2-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分析】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因素: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所有生物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合作关系: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可以是互助的。
(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发生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现象。
5.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1)合作关系:有的互助互利。
(2)竞争关系:也有的为生存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3)寄生关系: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
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身上,吸取营养。
(4)共生关系: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3.保护色:生物可以改变自身颜色与环境类似保护自己,如变色龙。
4.警戒色:生物改变自身颜色,警示其他生物。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6.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反之亦然。
这就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
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对环境中其他多种生物产生影响。
三.种群1.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2.种群: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
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专题18 生物与环境 人的健康(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8生物与环境人的健康一、选择题1.(2019·杭州7.)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
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海投菌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考点】特异性免疫【解析】【分析】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工免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传染病,也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解答】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属于治疗,不是预防接种;故A错误;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抗体,治疗药剂;故B错误;C、注射抗蛇毒血清就是通过外界注入抗体,让人获得对蛇毒的免疫能力,属于人工免疫;故C正确;D、抗蛇毒血清就是含有抗体,用于解毒;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2019·衢州2)下列生活方式健康的是()A.远离毒品B.不参加体育锻炼C.熬夜打游戏D.经常不吃早餐【答案】A【分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们自己制订一系列的健康计划,由执行者靠毅力自觉执行,由于较枯燥难坚持,通常半途而废的居多。
【解答】A、毒品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远离毒品有益身体健康;故A正确;3.(2019·宁波5)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专题13生物环境与人体健康

13 生物环境与人体健康一、单选题(共13题)1.(2021·金华模拟)丽水首个5A景区缙云仙都,她是浙南腹的江南秘境,恍若人间桃园。
景区内有樟树、茶树、桂花、杉树、银杏及其它多种生物。
仙都景区内的所有生物构成(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答案】B【解析】A、种群是指一片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猕猴,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鱼,A错误,不符合题意;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这片区域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一个池塘的所有种群。
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
因此仙都景区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B正确,符合题意;C、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C错误,不符合题意;D、植被是指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2.(2021·江北模拟)浙江作为全国第一梯次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省份,在今年4 月底前须完成2340万人第一剂新冠疫苗的接种任务,大约覆盖常住人口的4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环节中的()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染途径C.保护易感者D.杀死病原体【答案】C【解析】给感染新冠病毒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增强它们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者的措施,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3.(2021·鄞州模拟)2021年2月,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禽流感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型禽流感病毒。
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各型流感均具有一定疗效。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H5N8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S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答案】C【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必须寄生于寄主体内;故A正确;B、禽流感病毒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从免疫角度看属于抗原;故B正确;C、对患者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错误;D、病毒的耐药性,是药物选择的结果,导致耐药性病毒大量生存;故D正确;故答案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8生物与环境人的健康一、选择题1.(2019·杭州7.)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
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海投菌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考点】特异性免疫【解析】【分析】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工免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传染病,也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解答】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属于治疗,不是预防接种;故A错误;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抗体,治疗药剂;故B错误;C、注射抗蛇毒血清就是通过外界注入抗体,让人获得对蛇毒的免疫能力,属于人工免疫;故C正确;D、抗蛇毒血清就是含有抗体,用于解毒;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2019·衢州2)下列生活方式健康的是()A.远离毒品B.不参加体育锻炼C.熬夜打游戏D.经常不吃早餐【答案】A【分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们自己制订一系列的健康计划,由执行者靠毅力自觉执行,由于较枯燥难坚持,通常半途而废的居多。
【解答】A、毒品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远离毒品有益身体健康;故A正确;3.(2019·宁波5)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B.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C.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 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C【考点】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解答】A、小儿麻痹症是一各路中传染病,它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等,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看出,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只对脊髓灰质炎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19·金华、义乌、丽水9.)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表明,2019年3月份结核发病数97866人,死亡194人。
可以用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肺结核传染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C)A.注射肺结核疫苗B.出行常戴口罩C.隔离肺结核病人D.经常锻炼身体【答案】C【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分析】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切实做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搞好食品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搞好耕畜、家畜的防病治疾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接触过传染病的用品及居室均应严格消毒。
【解答】A.注射肺结核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A不符合;B.出行常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B不符合;C.隔离肺结核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不符合;D.经常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C。
5.(2019·绍兴5)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B. 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体C.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遗传性疾病D.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考点】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解析】【分析】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
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
【解答】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故A错误;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传染源;故B错误;C、流行性感冒是传染病,不可遗传;故C错误;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使没有患流行性感冒的人获得对流行性感冒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6.(2019·台州1).吸毒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带来公共安全隐患。
吸毒司机比正常人反应慢很多,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吸毒司机反应变慢主要是因为毒品影响了人的()A. 消化系统B. 神经系统C. 泌尿系统D. 循环系统【答案】B【考点】远离毒品【解析】【分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解答】吸毒司机比正常人反应慢很多,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说明毒品能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故答案为:B。
7.(2019·温州9)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曾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进行试验。
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染D. 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分析】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
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
【解答】接种疫苗是让没有患病的人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8.(2019·台州19)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其中传染病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1)16~19世纪,欧洲白人的殖民扩张,给美洲带去天花、流感等传染病,导致95%的美洲土著死亡,主要是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 性等特点。
(2)10世纪,我国已发明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琴纳发明牛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
这两种方法都属于________免疫。
由于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息。
【答案】(1)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或“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擦干后再重新实验”、“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把试管浸入热水”等合理均可)(2)2H2O2 2H2O+O2↑【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因此后来与原来的温度差越大,现象应该越明显;(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1)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如果气密性没有问题,只能是前后的温度变化太小,可以:①提高温度,即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用酒精灯加热或放入热水中;②提前降低温度,即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
(1)流行(2)特异性(或“人工”)【考点】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特点【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解答】(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接种牛痘和吹吹痘痂粉,都是接种疫苗的方式来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属于人工免疫,也是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流行;(2)特异性(或“人工”) 。
9.(2019·绍兴18)2019年4月,科学家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将病人自身体内细胞转变成干细胞,让这些干细胞________成心肌细胞和可生成血管的细胞,制成“生物墨水”,成功打印出“完整”的3D心脏。
由于3D 心脏的原材料来自病人自身,有望攻克心脏移植中受体出现排异反应的难题。
从免疫角度来说,受体出现排异反应时移植的心脏相当于________。
【答案】分化;抗原【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特异性免疫【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
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
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解答】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和血管细胞,与干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全不同,属于分化过程;从免疫角度来看,移植的排异反应中的心脏,相当于抗原,只有抗原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分化;抗原。
10.(2019·湖州18)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平衡膳食、充足睡眠、适度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1)对青少年来说,应适当多吃肉类、禽类、鱼虾和乳制品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________比较多,而这类物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