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的床架式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情况

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蘑菇的营养价值极高,是国外西餐配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大。近几年经过本人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套白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供广大农户参考。

二、生物学特性

l.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稻草中须加入适量的粪肥(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元素。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2.温度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18~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2℃,最适温度14~16℃。

3.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是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过干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4.酸碱度 双孢菇宜稍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0~8.0,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0,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放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抑制杂菌孳生。

5.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建棚的座向要为南北向,并且棚顶膜与下面围边膜的接头要留风口洞察。

6.光照 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合理的安排好生产季节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根据自然温度确定栽培时间。红塔区一般应在7~11月均可以发酵培养料进行种植。即考虑秋茹和冬茹的种植,3-7月气温太高易感染杂菌,没有收成。

三、菇房的选地和建盖

菇房选地要求土质为白泥土,位置通风较好,水源清洁充足。菇房建盖根据田块面积确定菇房长度和宽度,一般每亩大田可建盖1个棚。床面长8米,宽1.2米,走道宽0.75-0.8米。

四、配方

1.稻草1600-2000千克、尿素35千克、油枯18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石灰40千克、石膏40千克、食盐2千克。

五、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培养料一般采用二次发酵,也称前发酵、后发酵。前发酵在棚外进行,后发酵在消好毒的棚内进行,前发酵大约需要20天左右

,后发酵需要5-7天。全部过程大约需
要22-28天。

1.培养料稻草预湿

在堆料场进行稻草预湿,一般在稻草浸湿时,在事先准备的堆料厂,大小根据种植量决定,地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堆放时折散草把,草尖相对,草根向外稍倾斜堆放好,浇水时水顺草根往下流,浸湿所有稻草。每天浇水一次,反复三次充分吸足水。边捞边建堆,建好堆后,每天在堆的顶部浇水,以堆底有水溢出为标准,3~4天基本吸足水。

2.建堆 料堆要求宽2米,高1.5米,长度可根据种植量的多少决定,建堆时每隔一米竖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长1.5厘米以上的木棒,建好堆后拔出,自然形成一个透气孔,以增加料内氧气,有利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均匀。

堆料时先铺一层稻草(大约25厘米厚),再铺一层配料,边铺边踏实,配料要撒均匀,照此法一层草一层配料的堆叠上去,堆高至l.5米,顶部再用配料覆盖。

堆制时每层要浇水,要做到底层少浇、上部多浇,以次日堆周围有水溢出为宜。建堆时要注意料堆的四周边缘尽量陡直,料堆的底部和顶部的宽度相差不大,堆内的温度才能保持得较好。料堆不能堆成三角形或近于三角形的梯形,因为这样不利于保温。

3.翻堆(发酵) 翻堆时应把料堆最里层和最外层翻到中间,把中间的料翻到里边和外层。每次翻堆要按要求的顺序加入应加的化肥等辅料。若料太干,要适量浇水;雨天要盖塑料薄膜,以防雨淋,晴天后再掀掉塑料薄膜。

在正常情况下,建堆后第二天料堆开始升温,大约第3天料温升至70℃以上,大约再过2天后料温开始下降,这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剩余的配料,边翻堆边撒入,要撒匀。重新建好堆后,待料温升到70℃以上时,保持2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每次翻堆方法相同,一般翻堆3次。每次翻堆要检查料的酸碱度,若偏酸可结合浇水撒入适量石灰粉,pH值保持在8左右。发酵好的料呈浅咖啡色,无臭味和氨味,质地松软,失去韧性,但有弹性。

4.后发酵(也叫第二次发酵) 发酵好的料趁热移入棚内,堆往上三层。用蒸气加热发酵,待料升温到60℃时,保持6小时,以进一步杀死杂菌与害虫。然后,让料温降至52℃,保持4天,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每天要通风2次,每次15分钟。若料偏干,可根据料的酸碱度喷石灰水。之后,开始铺料,料的厚度为25~30厘米,摊料时要轻轻拍实。

后发酵好的料应呈棕红色,且有大量白色粉末状放线菌,

有甜面包味,含水量约60%~62%,用手握之,指缝中有水纹,能握之成团
,抖之即散,pH值在7.5左右。

六、栽培管理

1、播种 温度降至27℃以下时开始播种,一般用撒播,将菌种量的3/4均匀撒于料表面,用小叉子伸入料厚的一半,轻轻抖动,使菌种均匀分布到料内,然后将剩余的1/4菌种均匀撒于料表面上,并用木条拍打压实。播种后应覆盖一层报纸;如棚内温度较高,保温性能较好,可不盖报纸。

2、发菌 从播种到覆土前是发菌阶段,此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播种后1~2天,一般密闭不通风,以保温保湿为主,3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发,这时应加强通风,使料面菌丝向料内生长。菇棚干燥时,可向空中、墙壁、走道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3、覆土材料的处理 理想的覆土材料一般多用稻田本土,应取表面15厘米以下的土,经过烈日暴晒,最好呈颗粒状,小粒0.5~0.8厘米,土块1.5~2.0厘米,然后掺入1%的石灰粉,喷甲醛及0.05%的敌敌畏,堆好堆,盖上塑料薄膜闷1天后掀掉薄膜,摊堆散发完药味即可覆土。

4、覆土 大约15天左右,菌丝基本长满料的2/3,这时应及时覆土,覆土后要用3天的时间喷水,让土料充分吸水,但水不能渗到料里,喷水时要做到勤、轻、少。覆土层的厚度为25~30厘米。

5、出菇管理 覆土后经20天左右开始出菇,温度保持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在此间一般不能往料面上喷水,过湿透气不良,菌丝难伸入土层,过干菌丝稀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菌丝很快长得洁白旺盛,当菌丝布满料面时要喷重水,让菌丝倒伏,这时喷水也称“结菇水”,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此后停水2~3天,同时加大通风量,当菌丝扭结成小白点时,开始喷水,这时喷水称“出菇水”,增大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控制温度在12~18℃,随着菇量的增加和菇体的发育而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加强通风,高温时不能喷水,采菇前不能喷水。

当蘑菇长到黄豆大小时,每天喷一次水,以促进幼菇生长。之后,停水2天,再随菇的长大逐渐减少喷水量,一直保持到即将进入菇潮高峰,再随着菇的采收而逐渐减少喷水量。应注意,喷水时要做到勤、少、细,阴天少喷,雨天不喷。

出菇阶段,每天都要采菇,根据市场需要的大小采,但不能开伞,采菇时要轻轻扭转,尽量

不要带出培养料。随采随切除菇柄基部的泥根,以防影响商品价值。轻拿轻放,碰伤处极易变色。

每采完一潮菇
后要清理料面,采过菇的坑洼处再用土填平,保持料面平整、洁净,处理完毕,再重喷一次1%的石灰水之后,按常规管理,大约 7-10天又出现第2批菇。一般采收4-5批菇,采完3批菇后,应疏松土层,打洞,改善料内的通气情况,并在采菇后到新蕾长到豆粒大前喷肥。

七、塑料棚的处理

在后发酵料进棚前,大棚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杀虫。用水浇灌一次,通风散湿,当地面不黏时,把生石灰粉均匀撒于地面,每平方米0.25千克,喷洒1605农药或敌敌畏。进料前3天,再按每立方米用10毫升的甲醛消毒,进料前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新鲜,以利操作。

八、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只在料面生长及出现萎缩等现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当料有氨臭味时,应在料内戳洞,加强通风换气。若料偏干,可每天向覆盖的报纸喷水两次。料过湿要加强通风,遇高温,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属菌种原因,应及时更换菌种,进行重播。

2、覆土后菌丝生长不良 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稀弱无力,严重者料面见不到菌丝甚至发黑,是菌丝萎缩所致。主要原因是覆土后喷水过多过急,造成因缺氧而致使菌丝窒息萎缩。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培养料湿度,以利于菌丝恢复爬土。

覆土材料偏干,pH值低于5,含盐量高时易导致菌丝在料中生长不正常,迟迟不上土。

当菌丝长出土层表面持续2~3天遇到高温、高湿环境,菌丝就会徒长,形成一种浓密的、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层,防止菌丝徒长结被的措施是:当菌丝刚长出覆土层,就要及时加强通风,使土面干燥,促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并及时喷结菇水,以利于原基的形成。若加强通风也不能使菌丝倒伏时,就应喷0.5%石灰水。如果土面已有菌被,可用小刀或竹片将菌被挑弃。

3、锈斑病 子实体出土后,若喷水后不及时通风,由于空气湿度大,菇表面水分蒸发慢,菇盖上积聚水滴的部位便会出现铁锈色的斑点,虽然斑点不长入菌肉,但会降低蘑菇品质。

4、疣孢霉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均会出现疣孢霉菌,应做好土壤消毒。在盖土前可用石灰水打或人式拔除,也可用食盐兑水喷。

5、空心菇 在出菇期间,若温度高,子实体生长迅速,水

供应不足,就会在菌柄产生白色疏松的髓部,甚至菌柄中空。有时也会因气温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在床面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空心菇,应及时调整覆土含水量
,并适当进行间歇喷大水。同时注意温度的调控。

6、硬开伞 当气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之空气湿度小和通风过多时,易使正在生长未成熟的子实体开伞或出现龟裂。覆土层过薄,也可形成硬开伞。

7、群菇 许多子实体参差不齐的密集成群菇,既不能增加产量,又浪费养分和不便于采菇,群菇的产生与菌种特性和播种方式有关,一般老化菌种和采用穴播方式易产生群菇。可采用混播法,或在覆土前把穴播的老种块挖出,用培养料补平。

8、红根菇 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或培养料偏酸或葡萄糖过多以及通风不良等易产生红根菇。使覆土含水量保持在22%~25%之间,避免高温喷水,追肥得当,喷些石灰清水,可预防红根菇。

9、线虫、菇蚊、菇蝇、旱螺、蜗牛可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施或物理防治(人工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