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2011)
染色体组型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姓名:余振洋 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三班时间:2011/4/28一、【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2.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 对照标准图型,学习识别人体各对染色体的带型特征;4. 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5.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1.毫米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2.人染色体放大照片三、【实验原理】定义: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1. 相对长度= ×100(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2. 臂指数=(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为了更准确地区别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964年Levan 提出划分标准: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1.7—3.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M )臂指数在3.0—7.0之间,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7.0以上,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3.着丝粒指数= ×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每条染色体长度 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 染色体 长臂的长度(q ) 断臂的长度(p ) 断臂长度(p ) 染色体全长(p+q )按Levan划分标准,着丝粒指数在:50.0—37.5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7.5—25.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M)臂指数在25.0—12.5之间,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12.5—0.00之间,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4.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a.端着丝粒染色体(T),NF=1;b.中部、亚中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M,SM,ST),NF=2。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渗透性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鸡血红细胞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姜政2012/9/18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与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观察鸡血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的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悬液通透性变化,理解溶血现象的机制和动态过程。
实验原理: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生物膜,胞外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通常,水分子,气体分子如C02、O2,脂溶性分子如甘油、维生素,有机小分子如乙醇、尿素等均通过自由扩散以渗透的方式进入细胞。
细胞最主要的单糖营养物质——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在体外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等渗状态而维持正常形态,但当体外溶液中盐浓度过低时,细胞内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渗透压,水分子将大量渗透进入红细胞,最终导致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泄露,形成血红蛋白溶液,即发生溶血。
在溶血过程中破裂的红细胞并不会完全失去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有研究表明低渗导致的血红蛋白泄露是由红细胞表面形成的孔道造成的。
此外,常造成溶血的因素还有速冻、机械力、生物或化学毒素等,某些等渗溶液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种溶质通透性不同也可能发生溶血。
一般把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后,红细胞破裂留下的细胞结构被称为血影。
Stomatocytes Discocyte Echinocytes图1. 口形红细胞,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之间的平衡(引自W.H. Reinhart等,1986)。
扫描电镜图从左到右依次为0.002Mm、0.1mM、0.5mM氯丙嗪处理的口形红细胞,正常盘状红细胞,7.5mM、30mM和120mM水杨酸钠处理的棘状红细胞。
在左数第二幅电镜图中可以看到膨胀红细胞表面的孔洞。
不同分子渗透进入细胞的能力与分子的性质有关,按照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分子易于穿过细胞膜,同时,小分子和非电性分子易于穿膜。
因此,不同物质由于分子本身差异,渗透进入红细胞的原理不同,速度不同,导致溶血的时间也不同,因而可以用溶血时间作为衡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个指标。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凋亡诱导与检测
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凋亡诱导
自噬诱导
通过饥饿、药物刺激等手段诱导细胞自噬,以研究自噬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机制。
自噬检测
采用荧光染色、电镜观察、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自噬体的形成、数量和相关蛋白的表达。
自噬诱导与检测
03
02
01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细胞培养、显微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步骤。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汇报与讨论
将实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汇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步骤
02
细胞培养
CHAPTER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可以检测和定位细胞内特定信号分子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而揭示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信号转导抑制剂的应用
总结词:信号转导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干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07
细胞凋亡与自噬研究
CHAPTER
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射线、病毒等手段诱导细胞凋亡,以研究其发生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或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
细胞计数
利用染色剂或荧光染料,检测细胞活性,如MTT法、染色排除法等。
细胞活力检测
细胞计数与活力检测
利用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染色技术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2(1)
3.酶的观察 (1)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存在于人或高等动物的
唾液中,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显蓝 色反应,而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此法可证明唾液 中淀粉酶的存在。 用刀片刮取煮熟的马铃薯少量,分别置于载玻片两 端,一端加唾液一滴(可不稀释),另一端加水 一滴。15—20分钟后,再分别加碘液一滴,观察 两端的颜色反应有何不同?
(2)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放出氧气, 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做马铃薯块茎(生)徒手切片,取一薄片置于载玻 片上,滴加新配制的2%过氧化氢溶液,可见组 织周围立即放出大量气泡(肉眼观察即可),提 示植物组织中有过氧化氢酶存在。
4.核酸显示的观察:
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 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当甲 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 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 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甲基绿(Methyl Green) 分子式:C27H35Cl4N3Zn 分子量:608.78
派洛宁Y (PyroninY) 分子式: C17H19ClN2O 分子量: 的显示:
撕取洋葱内表皮一小片,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甲 基绿—派洛宁染液,染色时间10分钟左右,立即 用水冲洗。盖上盖玻片,镜检观察结果:细胞质 和核仁呈淡红色或红色,表示含RNA,而核质呈 蓝紫色,表示含有DNA。
实验结果: 分别绘制所观察细胞的结构图并注明基本结构、经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3 血涂片的制作和血细胞的观察-计数(1)
嗜酸性粒细胞 比中性粒细胞略大,数量少,约占7%以下。核常分两 叶,着紫蓝色。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充满粗大、圆形的颗粒,色鲜红或 桔红。
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很少,约占1%以下。在一般血涂片 上不易找到,体积比上述2种白细胞稍小。胞质中分散着 许多大小不一的深紫蓝色颗粒。胞核形状不定,圆形或分 叶,也染成紫色,但染色略浅,一般都被颗粒遮盖,形 状不清。
实验三 血涂片的制作和 血细胞的观察、计数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正确的书写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仪器、试剂及材料)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结果(作图、测量结果、计算等) •六、讨论 •七、思考题
实验目的
•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了解各种血细 胞的结构特点
• 掌握人体微量采血和用血细胞计数板进 行细胞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 淋巴细胞 数量较多,约占20%-40%,可见中、小型,淋巴细 胞。其中小淋巴细胞最多,略大于红细胞。核大而圆,几乎占据 整个细胞,染成深蓝紫色。胞质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 线状天蓝色或淡蓝色的胞质。中淋巴细胞比红细胞大,胞质 较小淋巴细胞的稍多,着色较浅。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
胞中部,也染成深蓝紫色。
(二)血细胞计数
1.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
• 4条直槽,内侧两槽中间有 一条横槽把中部隔成二长方 形的平台。
• 平台玻璃板平面低0.1mm。
• 平台中心部分各以3mm长, 3mm宽精确划分为9个大方 格,称为计数室,每个大方 格面积为1mm3,体积为 0.1mm3
• 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 方格,适用于白细胞计数。
Hale Waihona Puke 采血前用70%酒精 棉球消毒指腹
采血
推片:挤出血滴置于载玻片的右侧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课件
医学生
生物学教师
细胞生物学研究人员
对细胞生物学感兴趣的公众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用性强:结合实际实验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直观易懂: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
互动性强:提供在线问答和讨论区,便于师生互动和交流
课件内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技能和总结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估
5
评估方法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分析评估: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估其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其技能掌握程度。
课堂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法三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估其技能掌握程度。
实验结果分析评估: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估其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撰写评估:通过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
实验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二: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
实验前准备: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实验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教学方法二
实验操作演示: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习积极性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毒性实验
原理
评估化学物质、药物对细胞 的毒性影响。
技术
包括细胞存活率、细胞毒性 指标的测量方法。
应用
用于研究药物筛选、环境污 染物评估等。
细胞信号传导实验
原理
研究细胞内外信号传递 的分子机制,如细胞膜 受体激活、信号转导途 径等。
技术
包括Western blot、ELISA 等分析方法。
应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演示将介绍几种 常见的细胞实验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细胞分离实验
1
原理
通过酶溶解组织样本中的细胞间质,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2
应用
用于分离研究特定细胞类型,如癌细胞,干细胞等。
3
技术
包括悬浮液培养法、胶原酶消化法等。
细胞培养实验
用于研究细胞生长、分 化、细胞死亡等。
细胞分化实验
原理
研究细胞从幼稚状态到成熟 细胞的进程。
技术
包括诱导分化、干细胞培养 等方法。
应用
用于研究胚胎发育、组织再 生等。
细胞凋亡实验
原理
探究细胞凋亡的信号通 路和调控因子。
技术
包括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荧光染料等的使用。
应用
用于研究肿瘤治疗、器 官发育等领域。
细胞色素实验
Hale Waihona Puke 1原理通过染色体标记的方法研究细胞的遗传变异和突变。
2
应用
用于检测遗传性疾病、突变的发生与演化。
3
技术
常用的染色体标记方法有FISH、GISH等。
1 目的
在体外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培养和繁殖细胞。
2 技术
24-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教案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和制备方法,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授课难点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授课形式
小班实验教学,分组操作
授课方法
查阅资料和预实验;板书、板图和PPT,口头讲述,操作示范,针对性辅导。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虹.医学生物学与医学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7
3.杨保胜,李晓文.医学形态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光谋,李延兰.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3
思考题
1.简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绘制小鼠骨髓染色体核型示意图。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授课题目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
授课对象
生物医学各专业一年级本专科生
时间分配
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作业30分钟;学生操作与辅导150分钟;总结20分钟。
课时目标
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5.实验动物:3月龄左右小鼠一只。
6.试剂:
(1)100μg/ml秋水仙素:秋水仙素5mg,加5ml灭菌的生理盐水,即成1mg/ml秋水仙素溶液,于冰箱中闭光保存备用,使用时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μg/ml固定液;
(2)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时间过长会产生沉淀,现配现用);
(3)低渗液:0.075mol/L KCl(提前37℃预热);
3.低渗:将离心管置37℃恒温水浴箱中,低渗30 min后取出,使细胞充分吸水膨胀。低渗不好则在制片时细胞不易破裂,染色体不易分散开。
温州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2011年8月修订名解与简答题答案
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集 2011.8修订版》名解与大题答案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NA molecular double helix model):DNA由两条平行而方向相反的互补核苷酸链构成,围绕同意中心以右手螺旋方向盘绕。
蛋白质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分子结构发生折曲的结构。
单位膜(unit membrane):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可分为三层结构,一般把这3层结构称之为“单位膜”。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形成梯度,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膜泡运输: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在质膜上形成凹陷,当特定大分子与凹陷部位的相应受体结合时,凹陷进一步向胞质回缩,并从质膜上箍断形成有被小泡。
通道扩散:某些离子必须借助于膜上敞开的通道,才能顺其浓度差经通道扩散通过细胞膜Na-K泵: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河池学院化生系生物教研室2011年3月目录1.细胞生物学实验简介2.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3.实验二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实验三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5.实验四细胞融合6.实验五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7.实验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8.实验七联会复合体的染色与观察9.实验八死、活细胞鉴别10.附录:生物绘图法细胞生物学实验简介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核心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基因表达与克隆、病毒、细菌、胚胎发育、远缘杂交、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机理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渗入,分子细胞生物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许多综合大学、农业、医学及药科大学把细胞生物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基础理论课,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也为今后的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论文实验奠定了基础。
本讲义精心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中的常规实验,作为教材面向本系生物专业本科生进行讲授。
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完整版)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1
酸性蛋白的显示结果
(左图×100,右图×400)
碱性蛋白的显示结果
(左图×100,×400)
作业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化学成分的分析
• 实验内容
•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 1、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 机械部分
• 照明部分
• 光学部分
•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对光 置片 低倍 高倍
• 低倍镜使用
•
高倍镜使用
• 3、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复原
二、细胞化学成分的分析
1 、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显示 •制作蟾蜍血涂片三张,编号。 •1#、2#血涂片→凉干→70%乙醇中固定5 分钟→冲洗→90℃的5%三氯醋酸处理15 分钟→冲净 → 1#→0.1%酸性固绿染色3分钟
2#→0.1%碱性固绿染色30分钟 →冲洗→吸干→观察
2、DNA和RNA的显示
3#血涂片→凉干→70%乙醇中固定5-10 分钟→冲洗→甲基绿一哌罗宁混合染液 染色20分钟→冲洗→吸干→观察 四、作业 (1)绘制蟾蜍红C所显示的酸性蛋白或 碱性蛋白的分布图 (2)绘制蟾蜍红C所显示的DNA和RNA 分布图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能技术总结介绍
精心整理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2011-04-2311:01:29)转载▼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基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
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 ),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 和细胞总RNA 的已知 固相杂交Southern DNA 片段Northern 复杂的盐酸核生物(如人),则因工作量太大,表达的序列所占百分比较低(仅5%左右),价值不大。
cDNA 微点隈杂交(cDNAmicroarrayhybridization )是指将cDNA 克隆或cDNA 的PCR 产物以高度的列阵形式排布并结合于固相支持物上(如:尼龙膜或活化的载玻片)以微点阵,然后用混合的不同DNA 探针与微点阵上的DNA 进行杂交。
再利用荧光、化学发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扫描微点阵上的杂交信息。
它比差异杂交技术的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分析。
已成商品问世。
其缺点是无法克服保守的同源序列及重序对杂交信息的干扰。
寡核苷酸微点隈杂交(oligonucleotidemicroarrayhybridization )是在特殊的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使它共价结合于支持物表面,与平均长度为20-50nt 的混合RNA 或cDNA 探针进行杂交,以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可检测跨越三个数量级的杂交信息。
适用于低丰度mRNA的检测,以区分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差异表达特征,或鉴定同一转录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选择性剪接。
利用聚乙二醇(简称PEG)为媒介物进行细胞融合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利用聚乙二醇(简称PEG)为媒介物进行细胞融合姓名:余振洋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3班时间:2011/3/10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掌握利用聚乙二醇(PEG)为介导物对各类细胞的融合方法。
二、【实验材料】试剂:1、Alsver液: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0g,NaCl 0.42g,溶于100ml双蒸水中。
2、0.85%生理盐水3、GKN液:NaCl 8g、KCl 0.4g、Na2HPO4·2H2O 1.77g、Na2HPO4·H2O 0.69g,葡萄糖2g,酚红(phenolrad)0.01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4、50%PEG液:实验前临时配制,根据需要称取定量PEG(Mw=4000),放入刻度试管或刻度离心管内,在沸水浴中加热,使其熔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预热至50℃等体积的GKN液,混匀。
器材:显微镜,离心机,水浴箱,离心管,滴管,载玻片,盖玻片三、【实验原理】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通过质膜融合形成单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结果产生杂交细胞(hybrid),亲本相同的融合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反之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当前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细胞发生融合。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鸡的血细胞,这是因为:1.鸡血细胞具有细胞核,便于对融合细胞进行鉴别;2.实验材料便宜、易得。
细胞融合与否,可通过观察细胞内核的数目来进行鉴别。
细胞内只有一个核,定为未融合细胞;有二至多个核,定为融合细胞。
四、【操作步骤】1、取鸡血2ml和2ml Alsever液,再加入6ml 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可在4℃保存)2、取(1)中溶液1ml加上4ml 0.85%的NaCl溶液,混匀后1200r/min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液。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doc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姓名:余振洋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三班时间:2011/3/4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二、【实验材料】1、土豆凝集素2、显微镜、双凹载玻片、滴管、离心管3、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O4 1.48g、KH2PO4 0.43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4、1%红细胞溶液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加抗凝剂),2000r/min离心五分钟后,倒去血清,将血浆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三、【实验原理】1、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2、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四、【操作步骤】1、取兔子静脉血2ml于离心管,另取2ml水于另一离心管,对称放于离心机两侧,在2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
2、将装血离心管内的上清液除去,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10倍。
最后取1ml 稀释后的血浆于试管,加9ml生理盐水,得1%浓度的红细胞液。
3、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PBS缓冲液各一滴,置双凹片的左右两孔内,再分别滴入一滴1%的红细胞液,振荡10min。
4、待红细胞液发生明显凝集反应后,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试验结果及绘图】结果:绘图:加土豆凝集素(10x10)加PBS缓冲液(10x10)整体外观对比六、【结果分析与讨论】从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出,在加有土豆凝集素的凹片一侧,振荡过程中,红细胞液先变浑浊,随后又变澄清,同时发生凝集反应,且凝集后的块状物聚集在液滴中央。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一本书。
作者是王崇英和高庆祥。
该教科书首先介绍了对常见实验动物的理解,解剖仪器的使用,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以及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细胞显微摄影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分类和分离。
然后开始研究细胞化学:核酸细胞化学,酶细胞化学,a啶橙荧光染色,免疫细胞化学;重新研究细胞的生理活性:细胞生理活性的实验观察和细胞分裂的形态学观察;最后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亚培养,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分类,培养细胞的形态观察和计数,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分裂指数,细胞融合,早熟染色体凝集(PCC)的诱导,观察和分析,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常规核型的检测和分析。
1.什么是细胞培养?它是指从活体动物中取出组织,将它们分散到单个细胞中(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并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分裂和繁殖,抑制细胞接触并老化。
通常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继代培养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这样的过程,其中动物组织被诸如胰酶或胶原酶的酶消化并分散以获得单个细胞,然后这些单个细胞在培养容器中生长。
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细胞的生长速度和难度也不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
通常,十代之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通常指无限期繁殖的细胞系。
从理论上讲,这些细胞可以无限期传代。
实验中经常使用这种细胞,例如Hela,293,Vero等。
2.细胞生长周期空闲期:从细胞接种到新培养容器中到附着之前的时间。
此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细胞类型,范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粘附期:细胞从自由状态变化到粘附在培养皿表面并显示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附着在壁上后,不会立即增殖,但会储存必要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这个时间称为等待时间。
对数生长期:完成材料和能量存储后,细胞开始大量增殖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绘图
【实验步骤】 B. 血细胞计数
制备蛙血细胞悬液,稀释400-600× 熟悉血细胞计数板,找到计数室和计数区域
盖玻片盖在计数板槽上,吸取1d血细胞悬液滴在盖 玻片外侧边缘,使其渗入计数室
10×物镜下计数(四角的4大格)
细胞密度换算:
细胞数/ml=4大格细胞数/4 ×10000×稀释倍数
【作业】
【实验步骤】
A.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用牙签刮取口腔颊部粘膜的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 片上与1d JGB染液混匀,染色15min以上。
盖上盖玻片,光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B. 线粒体标本的观察 小鼠肝脏切片 C. 高尔基复合体标本的观察 兔脊神经节切片
【作业】
绘图:人口腔上皮细胞(显示线粒体) 小鼠肝细胞(显示线粒体) 兔脊神经节细胞(显示高尔基体)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二
细胞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光镜下多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
动物各种不同组织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 大小等特征
【实验步骤】
分别观察肠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 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切片,注意比较鉴 别细胞的形态结构,核形态数量和位置等特 征。
NaCl浓度 红细胞形态变化 原因分析
有高亲和力,并分别将二者染成蓝绿色和红色。
【实验原理】
B. 细胞计数
血细胞计数板包括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9个 大格,每大格的体积为0.1mm3,计数4大格内(4 个角)的细胞数,根据每大格的体积和细胞悬液 的稀释倍数即可算出细胞密度。
【实验步骤】 A. DNA和RNA的定位
制备蛙血涂片1张,晾干。 固定:70%乙醇固定5min。 染色:滴1d甲基绿-哌洛宁染液染色5-10min, 水冲洗后在纯丙酮中分化处理2-3s。
绘图:核酸的细胞 内定位
细胞计数结果和密 度换算
实验五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特征; 熟悉植物细胞染色体压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了解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和特征。
【实验原理】
体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步骤】
A 大蒜根尖有丝分裂压片的制备和观察 1 大蒜根尖用0.5%秋水仙素处理2-4h
掌握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细胞内外水分
子交换的原理。
【实验原理】
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可进行选择性物质交换。水分子通常 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如果细胞内外存在渗透压 差时,水分子表现从渗透压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扩散。将 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溶剂很快进入细胞内,发生溶血, 释放出血红蛋白,重新封闭的红细胞膜构成血影。而在高 渗溶液中,动物细胞发生脱水皱缩。 (将红细胞置于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 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不能通过,能通过的溶质通过的速 度也有差异。随着溶质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提高,带 动水分的摄入,最终引起溶血。通过溶血时间的测定可估 计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通透性的大小。)
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40×)
C 蝗虫精巢切片的观察
蝗虫精巢是由多条棒状的精巢小管组成,从游离端到 附着端依次分布了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低倍镜 下选择一纵切的棒状精巢小管,换高倍后仔细辨别各 类型生精细胞及减数分裂各时相特征。
【作业】
绘图:大蒜根尖有丝分裂各时相
实验六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目的】
【作业】
绘图: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
实验三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和细胞 显微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了解光镜下细胞器的形态和分布
掌握超活染色法制作光镜标本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能使活的细胞或组织着色且无毒害的一种 染色方法。可用于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 生理或病理变化。 活体染料被特异性地固定和堆积在细胞内某种细胞器 上而显色。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和体外活染(超活 染色)。 詹纳斯绿B是毒性较小的碱性染料,可专业性地对线 粒体进行超活染色。其原理是由于线粒体内细胞色素 氧化酶系的作用,使JGB保持氧化状态,呈亮绿色; 而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为无色的色基。
•如果使用100×油镜,应在标本上滴一滴香柏油,使 镜头底端与该介质接触。观察完后及时用二甲苯擦拭 油镜头。注意其它镜头不得接触香柏油。
【实验步骤】
胞的组成; 附:字母装片。
【作业】 1. 绘图:人血细胞形态(注明血细胞类型)、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目的】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
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显微镜种类:
显微镜的组成系统:光学、 机械、电子。
普通光镜的光学系统:物镜、 目镜、聚光器、光阑等。 普通光镜的机械系统:镜筒、 镜臂、物镜转换器、调焦螺 旋(粗调和细调)、载物台、 镜座等
实验四
细胞内核酸的定位和细胞计数
【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化学技术定位细胞组分的一般方法; 掌握细胞内核酸的分布特点; 掌握活细胞计数的方法。
【实验原理】
A. 细胞化学染色与DNA和RNA的定位 核酸分为DNA和RNA,呈酸性可与碱性染料
反应而显色和定位。由于两类核酸分子聚合程
度不同,对不同的碱性染料亲和力不同,甲基 绿-哌洛宁染料的两种组分分别对DNA和RNA
2 洗去Col后,切下根尖置于小瓶中,加1:1无水乙醇和 浓盐酸固定、离析,10min 3 吸去固定液后,水洗2次×5min 4 材料置于载玻片上,切去根冠和伸长区,保留分生区, 加品红染色30min 5 45%醋酸分色后,盖上盖玻片,压片 6 显微镜观察:统计分裂指数,分辩各时相特征。 B 有丝分裂切片的观察 观察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切片
【实验步骤】
1、 制备10%兔红细胞悬液:兔心脏抽血,加肝素 抗凝,加等渗氯化钠稀释10×成不透明的悬液。 2、在3支试管各加5ml高渗、等渗和低渗的NaCl溶 液,分别加0.5ml 10%红细胞悬液,转为透明澄清表 明已溶血。 3、 各取1d到载玻片上,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作业】
表格显示不同渗透压环境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
A:显微镜的使用
•取用显微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避免倾斜;
•接通电源,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 •标本片置于载物台上,材料对准通光孔; •低倍下调焦; •选择合适区域推到中央,换高倍镜调焦(细调); •观察绘图; •结束时将显微镜复原到非工作状态。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
•禁止单手提拿显微镜和随意拆卸零部件; •低倍下调焦时先上升载物台(或下降镜筒),再缓慢 下降载物台或上升镜筒,使物镜镜头与玻片距离由小 到大调焦。一般直接转换成高倍镜后细调焦距; •观察标本时两眼同时睁开; •调节合适的光圈和电流强度可使成像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