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卧位
常用的九种卧位
常用的九种卧位卧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卧姿的重要性,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九种卧位。
1. 仰卧睡姿仰卧睡姿是我们最常见的卧姿之一。
这种姿势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疲劳。
同时,仰卧可以帮助调节呼吸节律,使我们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2. 侧卧睡姿侧卧睡姿是很多人的首选卧姿。
这种姿势可以减少背部和颈部压力,使呼吸更加畅通,有利于消除呼吸道问题。
但是,如果在选择这种睡姿时,注意不要让身体曲折过度,否则容易产生不适。
3. 俯卧睡姿俯卧睡姿相对比较少见,但也有许多人喜欢。
这种睡姿可以有效的减轻颈椎和背部的压力,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人士有辅助改善的效果,但是也要避免睡姿过于曲折,以免造成呼吸困难和胃部不适。
4. 半身侧卧睡姿半身侧卧睡姿是一种介于侧卧和仰卧之间的卧姿。
这种姿势可以帮助缓解呼吸道问题,保护腰椎和颈椎,同时避免压迫腰椎间盘,对于患有腰椎问题的人士特别适用。
5. 伸直睡姿伸直睡姿是非常规的睡姿之一。
这种姿势可以帮助减轻胃部压力,缓解腰椎和颈椎问题,缩短肌肉的复原时间,但是也会因为身体的曲直不当而影响睡眠质量。
6. 胎儿式睡姿胎儿式睡姿是一种俯卧式卧姿,可以帮助减轻身体的压力,特别适用与患有脊柱侧弯的人士。
但是,如果睡姿过于曲折,可能会造成胸口压迫,加重呼吸问题。
7. 头部高枕睡姿头部高枕睡姿是经过枕头加高的睡姿。
这种睡姿可以有效的减轻腰部和颈部的压力,使呼吸更加畅通。
但是,如果枕头的高度过高,会让颈部处于不自然的伸展状态,干扰深度睡眠。
8. 趴睡姿趴着睡觉有许多人喜欢,但是这种姿势比较容易产生不适和呼吸不畅,容易引起背部疲劳,同时还可能造成颈椎和腰椎问题。
9. 下蹲睡姿下蹲睡姿是非常规的睡姿之一,但是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关节问题,对于膝盖疼痛和脚踝问题有辅助作用。
但是,也要避免下蹲的时间过长,以免造成韧带和肌肉的损伤。
体位的名词解释
体位的名词解释
体位是指身体所处的姿势或位置。
在医学领域,体位指的是病人或者实施手术的人的身体位置或姿势。
不同的体位对于医学诊断或手术操作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目的。
常见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 平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背部与床面平行。
这是常见的休息或康复时的姿势,也是进行手术前准备或手术操作时的常用姿势。
2. 仰卧位:病人仰卧于床上,背部与床面成60度至80度角。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心脏的前负荷,适用于有心脏病或呼吸困难的病人。
3. 俯卧位:病人躺在床上,面朝下,胸部和腹部贴着床面。
这个体位可以促进病人排气和排便,适用于胸部、背部或下腹部手术。
4. 侧卧位:病人躺在床上,身体侧卧,头部、胸部和骨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心脏的前负荷,适用于一些心脏或呼吸病症。
5. 足端高位:病人静脉输液或出血后,将患者的腿抬高,让足部高于心脏水平,以便提高静脉回流和减少浮肿。
6. 左侧卧位:病人侧身,身体向左侧倾斜。
这个姿势可以减少
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心脏的供血,适用于心脏病症。
7. 手术野体位:在手术操作时,为了方便医生进行内窥镜或手术切割等操作,病人需要采取特殊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盆底提升术等。
体位在医学诊断和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体位可以提供更好的手术场景或体检结果,同时也可以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医务人员在选择体位时需要考虑病人的病情、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舒适度。
在实施体位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病人的皮肤完整和四肢的自由活动,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不适。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
简述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卧位方法是指将患者放置在不同的卧位姿势中,以便于医生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
不同的卧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求。
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的简要介绍:1.仰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上。
这是最常见的卧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病情和检查。
仰卧位可以让医生轻松地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脏、腹部和四肢等,并且方便进行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
2.俯卧位:患者平躺在床上,脸朝下。
俯卧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背部和下肢,如脊柱X光摄影、翻身和翻床、改善肺功能等。
3.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一侧身体睡在床上,双膝弯曲。
侧卧位可以用于病情需要或手术后康复期的患者,以减轻其中一侧身体的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
4.反侧卧位:患者侧躺在床上,但是脸朝下的侧向。
反侧卧位通常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以便医生进行手术伤口的清洁护理和更好地控制患肢的位置。
5.坐位:患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背部挺直。
坐位通常用于检查患者的上肢、头部和颈部,如眼睛、耳朵、口腔等部位的检查。
坐位也常用于患者饮食、接受吸氧、呼吸理疗等。
6.半坐位:患者躺在床上,上身垂直或接近垂直,下肢弯曲。
半坐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增加肺通气量。
7.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上半身低于下肢。
胸卧位常用于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肺功能。
8.俯卧反胸卧位:患者躺在床上,头低脚高,头部稍向一侧。
俯卧反胸卧位常用于患者术后排气、胃管引流等,有助于排除消化道内积气和引流胃内容物。
9.侧位平卧位:患者斜侧躺在床上,头和肢体平放。
侧位平卧位适用于手术后恢复期患者,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充分利用另一侧肺部功能。
10.胸骨上座:患者侧卧,上体前屈使胸骨于杂交小部位可以接受心脏按压。
适用于心脏骤停的复苏过程或心肺复苏术中。
总结起来,临床上常用的卧位方法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反侧卧位、坐位、半坐位、胸卧位、俯卧反胸卧位、侧位平卧位、胸骨上座等。
常见卧位培训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卧位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技能,对于许多职业和生活方式来说,正确地掌握卧位的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篇常见的卧位培训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卧位的概述卧位是一种常见的休息和睡眠姿势,通常是指身体平躺在地上的状态。
卧位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恢复体力和精神,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少身体的压力和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预防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卧位种类1. 平卧:身体躺在地上的标准姿势,也是最自然的睡眠姿势。
平卧时需要注意保持头部和颈部的自然放松,避免过度拉伸。
2. 侧卧:身体侧卧在床上的姿势,通常分为左侧卧和右侧卧。
侧卧有助于放松身心,减少身体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呼吸和循环。
3. 俯卧:身体上半部分趴在床上的姿势,通常用于缓解背部和颈部疼痛。
但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顺畅,避免脸部和胸部长时间受压。
4. 膝部卧位:身体弯曲膝盖,将膝盖放在胸部和腹部的姿势,有助于放松身心和减轻身体压力。
卧位技巧1. 选择合适的床垫: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避免过软或过硬的床垫影响身体的舒适度。
2. 放松身体:在躺下前,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的练习,有助于身体放松和减少紧张感。
3. 保持正确的卧姿:根据不同的卧位姿势,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例如侧卧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避免过度拉伸。
4. 适时调整:在睡眠过程中,根据身体的需要适时调整卧位姿势,以保持舒适度。
5. 避免过度使用枕头:在侧卧和膝部卧位等需要使用枕头的卧姿中,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枕头,以免影响呼吸和颈部血液循环。
实际应用与效果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例如,对于患有背部或颈部疼痛的人来说,俯卧和膝部卧位可以缓解疼痛;对于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来说,正确的坐姿和适时调整卧位姿势可以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疲劳感;对于睡眠质量不佳的人来说,正确的卧位姿势和合适的床垫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等问题。
总之,正确的卧位姿势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见体位基础护理
常见体位基础护理1.平躺位:患者仰卧,身体伸直,双臂自然放松在身体两侧。
这种体位适用于大部分的休息、观察、检查和治疗。
护理者应保持床单的干燥和整洁,定期翻身和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
2.半卧位:患者仰卧,上半身为30-45度角仰卧,下肢伸直。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需要进食、活动、服药和清除口腔分泌物。
护理者应每日清洁患者的口腔,防止感染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3.高半卧位:患者上半身抬高至45-60度角。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有胸部疾病需要保持通气畅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心力衰竭等。
护理者应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痰液咳出情况。
4.腹卧位:患者仰卧,然后向一侧旋转至腹部平躺。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需要行背部检查、手术、换药和胃肠减压等操作。
护理者应定期翻身和观察患者皮肤的状态,防止压疮的发生。
5.左侧卧位:患者侧卧,右腿向前弯曲,左腿伸直。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需要减少胃胀气和胃酸倒流,保护心肌、肺和肝脏等器官的侵袭。
护理者应定期改变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6.右侧卧位:患者侧卧,左腿向前弯曲,右腿伸直。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需要减少肝肿大对膈肌的压迫,促进胃内容物和胆汁的排除。
护理者应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和排尿困难的发生。
7.坐位:患者坐直,双腿伸直或屈曲。
这种体位适用于患者需要进食、排便、洗漱和行动。
护理者应帮助患者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摔倒和受伤。
除了以上常见的体位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特殊体位,如截肢位、吊足位、前倾位、T位等。
1.与患者沟通:在进行体位调整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并听取他们的反馈和需求。
2.保持适当的固定:在调整体位时,应注意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避免滑倒、跌倒或摔伤。
3.关注头部和颈部:在体位调整中,应特别关注患者头部和颈部的位置,以防止颈椎、头部和面部受到过度压力。
4.避免压疮: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因此在进行体位调整时应避免给特定部位长时间施加压力。
病人常见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需定期评估病人的卧位 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计划,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医护人员需加强对卧床病人的巡 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 隐患,如床栏不牢固、地面湿滑
等。
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中需注重卧床病人的功能训练,如进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 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
康复护理人员需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卧位姿势,以预防因卧位不当引起 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有助于促进康复
卧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脊柱骨折等 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 避免加重病情。
CHAPTER
病人常见卧位
仰卧位 01 02
侧卧位
侧卧位适用于需要进行口腔、耳鼻喉、 肛门等部位的检查或手术的病人。
俯卧位
半坐卧位
端坐位
患者身体坐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或自然下垂。 端坐位适用于需要保持清醒和注意力的病人,如正在接受治疗或观察的病人。
康复护理人员需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树 立康复信心。
WATCHING
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定时通风换气
03Leabharlann 减少交叉感染04提高免疫力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促进下肢活动
。
避免长时间卧床
使用抗血栓压力带 密切观察下肢情况
CHAPTER
病人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的 注意事 项
定期更换卧位
长期卧床病人需要定期更换卧 位,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
每隔2-3小时更换一次卧位,并 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确 保没有压疮发生。
CHAPTER
卧床安全管理护理
常用的九种卧位
常用的九种卧位九种常用的卧位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卧位则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九种常用的卧位,每种卧位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卧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1. 仰卧位仰卧位是最常见的卧位之一,它可以使身体保持平稳,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仰卧位容易导致打鼾和呼吸困难,不适合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2. 俯卧位俯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俯卧位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的压力,不适合患有颈椎和腰椎疾病的人。
3. 侧卧位侧卧位是最健康的卧位之一,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侧卧位可以减少胃酸反流,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
但是,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4. 背部侧卧位背部侧卧位是一种介于侧卧位和仰卧位之间的卧位,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背部侧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背部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5. 背部仰卧位背部仰卧位可以使身体保持平稳,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背部仰卧位容易导致打鼾和呼吸困难,不适合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6. 侧卧仰卧位侧卧仰卧位是一种介于侧卧位和背部仰卧位之间的卧位,它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侧卧仰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侧卧仰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7. 腹部侧卧位腹部侧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腹部侧卧位可以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助于缓解背部疼痛。
但是,腹部侧卧位容易导致肩膀和臀部的压力,不适合患有肩膀和臀部疾病的人。
8. 腹部仰卧位腹部仰卧位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困难,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腹部仰卧位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的压力,不适合患有颈椎和腰椎疾病的人。
常见卧位的姿势及适用范围
常见卧位的姿势及适用范围作文一:《常见卧位姿势,你了解多少?》(面向普通大众)朋友们,咱们每天都要睡觉、休息,这卧位姿势可大有讲究。
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常见的卧位姿势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先说仰卧位,这估计是大家最熟悉的。
就像躺在床上,脸朝上,四肢自然伸展。
要是您身体没啥大毛病,晚上睡觉选这个姿势挺舒服,能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
比如说,您白天工作累得够呛,晚上回家往床上一躺,来个仰卧位,那叫一个惬意。
再说说侧卧位,侧身躺着,像个大虾米。
要是您刚吃完饭,或者怀孕的准妈妈,侧卧位就很合适。
我有个朋友怀孕的时候,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晚上睡觉只能侧着,这样对宝宝好,自己也能舒服点。
还有半坐卧位,上半身稍微起来点。
要是您生病了,比如呼吸困难,医生可能就会让您用这个姿势。
我记得有次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亲戚,他就是半坐卧位,呼吸顺畅多了。
俯卧位呢,就是趴着。
一般来说,除非医生建议,平时睡觉不太常用。
但要是您腰不太好,偶尔趴一会儿,可能会缓解疼痛。
不同的卧位姿势有不同的用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让自己睡得香、休息得好!作文二:《卧位姿势那些事儿》(面向老年人)大爷大妈们,咱们来聊聊睡觉和休息时候的卧位姿势。
咱先说说仰卧位,就平平地躺着,脑袋枕着枕头,这姿势简单又舒服。
要是您身体还行,没什么大毛病,晚上这么睡,能让全身都放松。
我隔壁的李大爷,每天晚上都仰卧着睡,一觉到天亮,精神头可好了。
侧卧位也不错,侧着身子睡。
要是您晚上容易反酸烧心,侧着睡能好不少。
我家那口子,以前胃不好,听医生的建议侧着睡,这胃啊,舒服多了。
还有半坐卧位,上半身抬高一些。
要是您喘气不顺畅,像有肺气肿啥的,用这个姿势能轻松点。
咱们小区的王奶奶,有哮喘病,经常半坐卧位休息,呼吸就没那么费劲了。
俯卧位一般不咋常用,除非医生让这么睡。
但要是您后背疼,偶尔趴一会儿,说不定能缓解缓解。
咱老年人可得注意选对卧位姿势,这样才能睡个好觉,身体更健康!作文三:《小朋友们,来认识卧位姿势啦》(面向儿童)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睡觉的卧位姿势哦。
常考三个卧位的名词解释
常考三个卧位的名词解释卧位是指人体在休息或睡眠时的身体姿势或位置。
不同的卧位对身体的影响各有不同,因此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中,常常有关于卧位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解释常考的三个卧位,并探讨它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一个常考的卧位是仰卧位。
仰卧位是指身体背部贴近地面,脚部略微伸直的睡眠姿势。
仰卧位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睡眠姿势,因为它能够使身体放松并保持自然的脊柱曲线。
仰卧位对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因为它能够减少压迫心脏和肺部的风险。
此外,仰卧位也被认为是最适合消化系统的卧姿,因为它能够帮助胃酸和消化液保持在胃中,减少胃酸倒流的可能性。
但是,仰卧位对于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症的患者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阻塞。
第二个常考的卧位是俯卧位。
俯卧位是指身体躺平,胸部和腹部接触地面的睡眠姿势。
俯卧位能够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和鼾症患者的呼吸问题,因为它能够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减少呼吸阻塞的风险。
此外,俯卧位对于胃肠道问题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它能够帮助消化,减少胃酸倒流的可能性。
然而,俯卧位也有一些不适宜的情况,比如孕妇在怀孕后期不宜俯卧位,因为会增加子宫对脉管的压迫,影响胎儿的发育。
第三个常考的卧位是侧卧位。
侧卧位是指身体侧躺,把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睡眠姿势。
侧卧位在很多方面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卧姿。
首先,侧卧位能够减少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症的风险,因为它可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其次,侧卧位对于减轻胃酸倒流和胃灼热也很有效,因为它能够帮助保持胃酸和消化液在胃中。
此外,侧卧位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和肺部的压力,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侧卧位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容易造成手臂和肩膀的不适,而且长期保持同一侧卧位可能会导致脊柱的不平衡。
除了这些常考的卧位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卧位,比如半卧位、泰式卧姿等。
这些卧位在特定的情况下,如疾病或受伤恢复期间,可能会被推荐使用。
例如,半卧位通常被用于病人在接受治疗或康复期间,以便更好地支持身体,并减轻压力。
常用卧位种类和适用范围
常用卧位种类和适用范围卧位是指患者在医学操作中交替采用的不同身体姿势,是医生在处理手术或治疗时的常用姿势。
常用卧位种类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等,每种卧位种类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下面就详细介绍其中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一、仰卧位仰卧位是指患者平躺在病床上,身体和腿没分开,肘和膝盖伸展。
这种卧位通常被用于一些手术操作、生命支持和体外循环术。
例如,腹腔手术、鼻咽喉手术和泌尿系手术都需要采用这种卧位。
在此情况下,患者需要呼吸机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控制呼吸。
二、俯卧位俯卧位是指患者面向病床,头向一侧,手臂放在身体两侧,身体下半部分完全伸展。
俯卧位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治疗、脊柱手术和颅脑手术。
这种姿势有助于减轻胸部压迫,使得肺部扩张和通气更加顺畅,这对于肺炎、脊椎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患者治疗非常有益。
三、侧卧位第三种常见的卧位是侧卧位。
侧卧位分为左侧卧和右侧卧,左侧卧是指患者向左侧倾斜躺在床上,右侧卧则是指患者向右侧倾斜躺在床上。
侧卧位常常被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等妇科疾病、肺动脉高压和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侧卧位有助于减轻胃食管反流和腹部不适。
四、头高卧位头高卧位是指患者上半身保持倾斜,以保持身体在一个较高的位置。
这种卧位通常用于心血管手术和呼吸困难等疾病的患者。
例如,在心血管手术中,通过将身体上半身抬高,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液循环,使手术更加顺利。
五、半侧卧位半侧卧位是俯卧位和侧卧位的结合体,常用于脑部手术、眼部手术和耳鼻喉手术等手术。
半侧卧位也可以用于患有心血管问题或呼吸困难的患者。
总而言之,在医学操作中,选择正确的卧位种类对治疗和手术成效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卧位类型。
增强医护人员对卧位种类及适用范围的了解,将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卧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卧位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卧床姿势,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以及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掌握各种卧位的安置方法和适用范围,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卧位,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常用卧位安置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会九种常用卧位的安置方法。
3. 掌握九种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4. 学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九种常用卧位:1. 仰卧位2. 侧卧位3. 半坐卧位4. 俯卧位5. 端坐位6. 头低足高位7. 头高脚低位8. 膝胸卧位9. 截石位四、实验方法1. 教师示教:由教师讲解每种卧位的安置方法、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结束前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估,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预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2)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适用于腹部检查、导尿、会阴冲洗等。
2. 侧卧位适用于灌肠、肛门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臀部肌内注射、预防压疮等。
3. 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4.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检查、手术。
5. 端坐位适用于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6. 头低足高位适用于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7. 头高脚低位适用于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8. 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9. 截石位适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简述卧位的分类
简述卧位的分类卧位是指人体在平躺时所采取的不同姿势或位置。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医学考虑,卧位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卧位分类。
一、仰卧位仰卧位是指人体平躺时,背部与床面接触,面部朝上的卧位。
这是最常见的卧位之一,适用于一般休息、睡眠和观察病情等场合。
仰卧位有助于缓解背部压力,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二、俯卧位俯卧位是指人体平躺时,腹部与床面接触,背部朝上的卧位。
这种卧位适用于胃肠道胀气、排气、背部手术等情况。
俯卧位有助于气体向上移动,促进气体排出,同时也可减轻腹部的压力。
但俯卧位对心脏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负担,需谨慎使用。
三、侧卧位侧卧位是指人体平躺时,身体向一侧倾斜,一侧躺在床面上的卧位。
侧卧位可以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常用于心脏病患者,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脏血液循环。
右侧卧位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等情况。
侧卧位有助于预防压疮,减轻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
四、头高位头高位是指人体平躺时,头部抬高放置在枕头上的卧位。
这种卧位适用于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
头高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五、足高位足高位是指人体平躺时,腿部抬高放置在枕头上的卧位。
这种卧位适用于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情况。
足高位有助于减轻下肢静脉回流障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六、半卧位半卧位是指人体平躺时,上半身呈半坐位,下半身平躺的卧位。
这种卧位适用于胸腹部手术后、呼吸困难、胸部创伤等情况。
半卧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减轻胸腹部的压力,促进伤口愈合。
七、特殊卧位特殊卧位是根据特定病情或治疗需要而设定的卧位,如头低位、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位等。
这些卧位根据病情需要特殊调整,一般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
卧位的分类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医学考虑,选择合适的卧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和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来选择合适的卧位,并定期调整卧位,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造成的不适和并发症。
九种卧位的适用范围
九种卧位的适用范围卧位是人们在睡眠时所采用的姿势,而不同的卧位对身体和健康都有不同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九种常见的卧位,它们的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对身体的影响。
1. 仰卧位仰卧位是指仰卧于床上,并保持身体直立。
这种卧姿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尤其是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或者胃酸逆流的人。
仰卧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减轻酸逆流的症状,并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2. 俯卧位俯卧位是指俯卧于床上,肚子朝下。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背部疼痛或者呼吸困难的人。
俯卧位有助于减轻背部压力,保持脊柱的正常曲度,同时减少呼吸道的阻塞。
3. 侧卧位侧卧位是指侧躺于床上,并将身体重心放置在一侧。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或者打鼻鼾的人。
侧卧位有助于减少舌头和软组织阻碍气道,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和呼吸效率。
4. 胎位胎位是指蜷缩成胎儿的姿势,将双膝拉至胸部。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关节疼痛或者缺乏运动的人。
胎位有助于放松身体肌肉,减轻关节压力,并且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
5. 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是指将床垫抬高使头部位置低于脚部,可以使用枕头或者床脚垫。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心脏疾病或者静脉曲张的人。
头低脚高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脏,并减少下肢水肿。
6. 趴着位趴着位是指躺在床上,面朝下,手臂呈放松状态。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背部肌肉疼痛或者腹泻的人。
趴着位有助于放松背部肌肉,放松腹部压力,并且可以加速肠道蠕动,缓解腹泻。
7. 俯面侧卧位俯面侧卧位是指身体斜躺于床上,面朝下。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背部疼痛或者骨盆不适的人。
俯面侧卧位有助于减轻背部压力,缓解骨盆和腰部的不适。
8. 公主卧位公主卧位是指身体斜躺于床上,面朝上,并将脚部抬起。
这种卧姿适用于那些患有脚部水肿或者静脉曲张的人。
公主卧位有助于减轻脚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并且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9. 哈姆雷特卧位哈姆雷特卧位是指身体斜躺于床上,将头部和上身抬高。
常见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坐卧位的考点总结
常见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坐卧位的考点总结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护理工作中我们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从而调整相应的卧位。
故对于卧位的选取也是护理考试中的高频考点。
宁夏卫生人才网的小编对常见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坐卧位进行考点总结。
(一)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枕头横立于床头。
适应于: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通气,改善缺氧症状。
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而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适用于腹部检查或作导尿术及会阴冲洗等。
(二)侧卧位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臀部肌内注射时,应下腿弯曲,上腿稍伸直,使臀部肌肉放松)。
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软枕支撑病人。
适用于:①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②臀部肌内注射。
③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病人舒适,并变换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
(三)半坐卧位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可减少局部出血。
②急性左心衰竭病人。
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
③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病人,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也减轻,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④胸腔、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其一可促进引流;其二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其三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促进舒适,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
各种卧位的摆放操作方法
各种卧位的摆放操作方法卧位是指人体在床上睡觉或休息时的姿势和身体摆放方式。
正确的卧位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预防和缓解身体疲劳和不适。
不同的卧位适用于不同的体型和健康状况,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卧位及其摆放操作方法。
1.背部卧位:背部卧位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姿势。
它可以保持脊椎的正常曲线,并减少颈椎和腰椎的压力。
摆放方法如下:-打开床单和床罩,确保床面平坦。
-平躺在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
-如果床垫太硬或太软,可以使用合适的床垫加固或缓冲。
2.侧卧位:侧卧位是非常适合脊柱问题、鼾症和相关呼吸问题的人使用的卧位。
同时,对于孕妇来说,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压迫下腔静脉,促进血液循环。
摆放方法如下:-躺在床上,将脚、膝盖和上半身侧向床。
-保持下颌与胸部之间有适当的距离,以使呼吸顺畅。
-在膝盖之间放置一个枕头,以维持髋部的平衡。
3.胃卧位:胃卧位适合对背部和脊柱压力敏感的人。
但是,不推荐使用胃卧位,因为它可能对颈椎和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摆放方法如下:-打开床单和床罩,并确保床面平坦。
-平躺在床上,将脸朝下,双臂自然伸展。
-在脖子下面放一个枕头或折叠一条毛巾,以提高头部和颈部的支撑力度。
4.斜卧位:斜卧位是将身体略微倾斜,但不完全侧卧的一种卧位。
它适用于患有胃酸反流、心脏问题和呼吸系统问题的人。
摆放方法如下:-打开床单和床罩,并确保床面平坦。
-平躺在床上,将上半身侧向一侧,将背部和头部抬高,尽量保持背部呈斜线。
-使用坚固的枕头或加厚的床垫支撑背部和头部。
总结:无论选择哪种卧位-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扭曲。
-避免过度用力和施加压力在特定部位。
-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卧位,例如使用抱枕来支撑身体。
患者常见卧位与卧位的安全管理
折叠至床的
一侧
8. 检查记录
7. 促进舒适
6. 协助翻身
5. 安置体位
检查安置病人, 各关节处于功 能位, 保持导
按侧卧位要求将 软枕放于病人两
护士双脚前后分开, 护士绕至对侧 两人双手抓紧病人 将病人近侧手 肩、腰背、髋部、 臂放在头侧,
管通畅, 观察
膝之间、胸腹部 大腿等处的远侧大 远侧手臂放于
去枕仰卧位 操作方法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 头偏向一侧, 两臂 放于身体两侧, 两 腿自然放平, 将枕 头横立于床头
于时实适
检,施用
查腹导范
或部尿围
暴 露 操 作 范 围 。
肌 肉 放 松 , 便
术 及 会 阴 冲 洗
:
胸 腹 部 检 查 、
屈膝仰卧位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 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并稍向外 分开
背部皮肤, 记
背部支撑病人,
单, 由一名护士发 胸前, 两膝间
录翻身时间和
必要时使用床档
口令, 两人将病人 放一软枕
三人协助病人轴线翻身法
适用于颈椎损伤的病人
1. 核对解释
2. 固定装置
核对病人床号、姓 固定床脚轮, 将各
名, 告知病人及其 种导管、牵引等安
3.病人卧位 病人取仰卧位
家属翻身的目的和 置妥当, 移去枕头,
中凹卧位 操作方法:
抬高头胸部约10°~20°, 保 持气道通畅, 有利于 通气, 从而改善缺氧 症状。
适用范围: 休克病人
抬高下肢约 20°~30°, 有 利于静脉血液回 流, 增加心输出 量而缓解休克症 状。
二、卧位的种类——(二)侧卧位
适用范围
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检查及臀部肌 内注射等。
常用卧位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常用卧位内容提要一、卧位的性质二、临床常用卧位一、卧位的性质按照卧位的自主性,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act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
见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这些患者身体活动自如,患者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更换卧床姿势.2.被动卧位(passive lying position):指患者自身没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只能采取被安置的卧位。
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患者。
3.被迫卧位(compelled lying position):患者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患者此时意识清楚,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只是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而被迫采取某种卧位。
如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二、常用卧位(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又称平卧位,是一种自然的休息姿势。
仰卧,头下放一软枕,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根据病情或检查的需要,仰卧位又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分为下述情况。
1.去枕仰卧位(1).姿势: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枕头横置于床头。
(2)适用范围a.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此卧位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患者窒息或肺部的并发症。
b.腰椎穿刺术或椎管内麻醉后 6~8 小时的患者,由于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采取此卧位,可预防因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1(1)姿势:患者仰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保持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可在膝下垫软枕,使患者保持稳定和舒适。
(2)适用范围:休克患者,头、胸部抬高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可以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可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增加心脏排血量,从而缓解休克症状。
病人常见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
侧卧位
总结词
侧卧位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医疗情况,特别是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病人。
详细描述
侧卧位是指病人身体侧向一侧,头部和肩部垫上枕头,保持呼吸道通畅。这种卧位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 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建议采 用侧卧位。
半卧位
病人卧位与卧床安全管理的实践建议
定期评估病人卧位需求
评估时机
在病人入院时、病情变化时、进行特殊检查或治 疗前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
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皮肤 状况等。
评估方法
采用观察、询问、量表评估等方法,确保评估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定个性化的卧位护理计划
制定依据
根据病人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卧位护理计划。
03
CATALOGUE
卧床安全管理
预防压疮
01
02
03
定期翻身
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 ,减少长时间同一卧位带 来的压疮风险。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为病人清洁皮肤,保 持皮肤干燥,避免汗渍刺 激皮肤。
软垫支撑
在骨突部位放置软垫,减 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形 成。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抬高下肢
卧床期间尽量抬高下肢,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 下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风险。
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适当的卧位可以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 生,例如褥疮、肺部感染等。
适当的卧位可以减轻病人的肌肉紧张 和疼痛,有助于病人的舒适和康复。
02
CATALOGUE
常见卧位及其适用场景
平卧位
总结词
平卧位是最常见的卧位之一,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基础护理学-卧位和安全的护理考点总结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卧位的分类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二、常见卧位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2.中凹卧位3.屈膝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
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用于休克患者。
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屈膝仰卧位:用于导尿术或会阴冲洗、腹部检查者。
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
半坐卧位床头支架呈30°~50°角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的卧位
卧位即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位置调整相应的卧位。
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要求及方法,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舒适和安全的卧位。
一舒适体位的基本要求
舒适体位是指患者卧位时,身体各部位均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为了协助或指导患者卧位正常而舒适的位置,护士必须了解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并能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使用合适的支持物或保护性设施。
1卧位姿势应尽量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使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负重部位,关节维持于正常的功能位置,体内脏器在体腔内拥有最大的空间
2体位的变换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变换一次。
3身体活动在无禁忌的情况下,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卧位时做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4受压部位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5保护隐私当患者卧床或护士对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均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根据需要适当地遮盖患者身体,促进患者身心舒适。
二卧位的分类
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可将卧位分为稳定性卧位和不稳定性卧位。
卧
位的平衡性与人体的重量,支持面成正比,而与重心高度成反比。
在稳定性卧位状态下,患者感到舒适和轻松;反之,在不稳定性卧位状态下,大量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患者感到不舒适。
根据卧床的自主性,可将卧位分为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三种。
1主动卧位即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恢复患者。
2被动患者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
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的患者.
3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改变卧位的能力,但于疾病的影响或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
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根据卧位时身体的姿势,可分为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等。
下面介绍的常用卧位主要依据此种分类。
三常用卧位
(一)仰卧位
又称平卧位。
根据病情或检查,治疗的需要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去枕平卧位
(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自
然放平,将枕横于床头。
(2)使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醒的患者。
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
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
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
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姿势:用垫枕抬高患者的头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2)适用范围:休克患者。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强心排出量而使休克症状得到缓解。
3.屈膝仰卧位
姿势:患者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并稍向外分开。
检查或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使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等。
该卧位可使腹部肌肉放松,便于检查或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
1.姿势患者侧卧,臀部稍后移,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
必要时在两膝之间,胸腹部,后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持面,增加稳定性,使患者感到舒适与安全。
2.使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2)预防压疮。
侧卧位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臀部肌内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三)半坐卧位
1.姿势
(1)摇床法;患者仰卧,先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在摇起膝下支架,以防患者下滑。
必要时,床尾可置一软枕,垫于患者的足底,增进患者舒适感,防止足底触及床尾栏杆。
放平时,先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法
如无摇床,可将患者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放一背架;患者下肢屈曲,用大单包裹膝枕垫于膝下,大单两端固定于床缘,以防患者下滑;床尾足底垫软枕。
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2使用范围
(1)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
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2)胸腔疾病、胸腔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采取半卧
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少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
(3)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槮
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
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强,而吸收弱,故可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减轻中毒反应。
同时采取半坐卧位还可预防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此外,腹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
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舒适,有利于切口愈合。
(4)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患者向站立
位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四)端坐卧位
1.姿势扶患者坐起,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
软枕,患者可伏桌休息。
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背部放置一软枕,使患者同时能向后倚靠;膝下支架抬高15~20。
必要时加床档,以保证患者安全。
2.使用范围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由于
极度呼吸困难,患者被迫日夜端坐。
(五)俯卧位
1.姿势患者俯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
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头偏向一侧。
2使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患者。
采取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
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六)头低足高位
1.姿势患者仰卧,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
床尾用纸托物垫高15~30cm。
此卧位易使患者感到不适,不可长时间使用,颅内压高者禁用。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的引流
(3)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或胫骨结节牵连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防止下滑。
(七)头高足低位
1.姿势患者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床尾横立一枕,以防足部触及床尾栏杆。
若为电动床可调节整个床面向床尾倾斜。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患者作颅骨牵引时,用作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防止脑水肿。
(3)颅脑手术后的患者。
(八)膝胸卧位
1.姿势患者跪坐,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
若孕妇取卧位矫正胎位时,应注意保暖,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2)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
(3)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九)截石位
1.姿势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放软枕垫,臀部齐台边,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胸前。
采取此卧位时,应注意避挡和保暖。
2.适用范围
(1)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如膀胱镜,妇产科检查,阴道灌洗等。
(2)产妇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