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采血关键点
体温上升期或寒战时 应用抗生素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立即获得足够血液并且开始抗生素治疗
• 从不同部位获得2-3套血培养(40-60ml血液) • 最好在5分钟内采集
#1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采血液量的影响
100 90 80 70 60
相% 对Rel产ati量ve 50
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量选用 单腔导管。
需要长期置管(>30天)治疗的病人,选用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 管。
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可以洗必降泰低/磺短胺期嘧插啶管银的高危病人 的感染率。
插入部位
皮肤消毒剂 导管根数
导管使用时间 隔离方式
风险
急救 (emergency) > 自选 (elective)
普通操作者 > 经过专门培训的 (general) > (specialized)
腹股 >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70%乙醇,10%碘伏 > 2%洗
必泰
多根 > 单根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在使用导管前即刻准备输液,并注意无菌操 作
----对进行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不要把动脉或静脉切开置管作为插管的常规 方法 ---- WHO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2011年美国CRBSI防控要点
1 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2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3 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4 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5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论文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2-01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对那些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极为重要。
中心静脉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医疗中较常见及重要的技术,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外周血管损伤所致静脉炎,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对病人外周血管的损害,同时减轻患者多次扎针的痛苦,但随之而来的是与之有关的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明显增加。
有报导指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医源性感染率为 2.11‰~30.12‰[1],因而明确引起感染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预防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在3w以上的住院患者123例,其中男69例,女54例,年龄38~78岁,中位年龄54岁,主要包括肺癌、肺结核、食管癌等疾病类型。
1.2方法1.2.1置管方法:患者均采用艾贝尔牌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1个(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前护士要作好自身准备,消毒双手,戴好口罩,穿刺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细菌侵入,注意穿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术毕以3 m透明敷料贴固定导管。
1.2.2护理方法:患者术后第1天即用0.5 %碘伏消毒深静脉留置管出口部位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超过敷料大小,直径 > 7c m,然后贴上 3 m透明敷料贴,每周2次;每次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液完毕用稀释的肝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注血液制品、高浓度等药物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
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深静脉导管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于血液净化技术临时性血管通路,成为临床上抢救危重透析患者不可缺少的诊疗手段。
随者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应用该项技术进行生命延续,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是深静脉导管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因此十分容易引发患者发生感染,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妥善的固定患者的导管,保证导管的密闭性,导管置入后,需使用丝线进行缝合,经导管的尾部进行良好的固定。
禁止将已经脱出的导管,消毒之后再插人血管中,深静脉导管专管专用,不能做其他用途。
在每次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前,要使用1%-2%的碘町对患者导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应用无菌纱布对导管及周国皮肤进行覆盖。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要先抽取患者的2-3 mL血液要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导管内已经形成的血组胞凝块进行清除,同时也能够清除上一次治疗时残留的肝素。
2、使用完导管之后,要对导管的管口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将导管口残留的血痂清除干净。
此外,如果有血栓或者是纤维蛋白等物质残留在导管壁上,就会使血液中的菌落生长在导管壁上,因此,使用完之后,除了常规的消毒,之外,还需要应用生理盐水对导管内的残血进行冲洗,最后使用肝素钠进行封管,同时换上新的肝素帽。
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要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干净清洁。
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卫生清洁。
4、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主要的临床诊断依据为美国《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一旦患者疑似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须立即停止使用静脉导管,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和内分泌物病原菌培养。
一旦患者的培养结果为阳性,需要时的给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CR-BSI措施如下:一、置管时预防控制措施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
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4、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前臂及手部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置管后预防控制措施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更换穿刺点覆盖辅料。
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置管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24小时内应及时更换。
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案分析
深静脉置管 (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以我院2021年1~12月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
结果观察组7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4.3%;对照组7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12例,感染发生率为17.1%,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感染;护理干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深静脉置管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医院血透、输液等方便被广泛的应用。
但是,目前我国医院深静脉置管技术中经常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问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进度,所以,必须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下就对我院收治的进行深静脉置管置管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21年1~12月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组。
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76.21±11.79)岁,病程 3~17年,平均病程(12.64±4.36)年,置管位置:股静脉26例,颈静脉24例,锁骨下静脉20例。
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75.37±11.63)岁,病程4~16 年,平均病程(12.54±8.17)年,置管位置:股静脉32例,颈静脉19例,锁骨下静脉19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常规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常规【临床表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患者留置血管内导管且留置时间≧48小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血培养至少有一次培养到致病菌,且不能用其他部位感染解释。
(2)至少有以下症状或体征:发热(>38º)、寒颤或低血压,且实验室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不能用其他部位感染解释,如怀疑为污染菌,至少有2次的血培养结果是同一常见污染菌。
【观察要点】1.询问患者置管部位有无热痛现象。
2.观察患者置管部位有无红、肿及脓点现象发生。
3.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有无发热、寒战、低血压等全身感染征象。
4.观察患者白细胞变化。
【预防护理措施】一、置管时的预防措施1.置管时应该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
2.置管操作人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4.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6.选择合适的静脉导管穿刺点:CVC置管者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PICC置管者可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肱静脉。
7.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 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 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 的碘伏或2 %碘酊溶液和75 %酒精。
8.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后的预防护理措施1.严格手卫生。
2.穿刺部位定期和必要时换药:穿刺24小时后更换敷料一次,观察有无渗血,若无渗血可定期给予换药:使用纱布等干敷料每48小时更换一次,有渗血、渗液或潮湿、敷料脱落时随时更换;使用透明半透膜敷料,每周换药一次;有人工气道时应使用透明半透膜敷料,以减少污染。
换药时要观察局部穿刺点有无红肿、脓点等,消毒时使用机械力,消毒面积 >15cm×15cm(消毒面积>外敷料面积),消毒后完全待干再贴敷料。
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简介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是指导管插入血管后,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这种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种感染,采取一系列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1. 合理使用导管:在决定是否需要插入导管时,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评估,并仅在确实需要时使用。
对于无需长期置管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导管。
2. 严格消毒和洗手:在插入导管前,医务人员应充分进行手部洗净,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插入部位进行消毒。
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导管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3.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插入导管时,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并使用无菌的导管和相关器械。
导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
4.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置管的患者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提升患者个人卫生惯: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导管插入部位清洁干燥等。
控制措施1. 强调感染控制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感染控制培训,研究并掌握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最新技术和知识。
2. 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并分析原因。
3. 采取有效的排除感染手段: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切换导管位置等。
4. 注重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检查。
结论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率。
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切实执行相关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总结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措施
总结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措施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措施深静脉导管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输液、输血、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深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措施进行总结。
1. 规范操作流程:- 在插入导管之前,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要求,彻底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 选择合适的插入部位,避免有感染风险的区域,如皮肤破损、静脉炎症等。
- 在插入导管过程中,使用无菌器械,避免污染。
- 术后,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敷料。
2. 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 可以选择具有抗菌覆盖层的导管,如银离子抗菌导管。
- 避免使用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尽可能早期拔除导管。
3. 导管插入点皮肤护理:- 导管插入点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 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消毒,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消毒剂。
4. 导管连接口护理:- 导管连接口应保持干燥,避免受到污染。
- 定期更换连接件,避免长时间使用。
5. 严格控制导管使用时间:- 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控制导管的使用时间,尽早拔除导管。
6. 定期评估导管使用情况:- 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导管的使用情况,包括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症状,导管连接口是否松动等。
-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进行局部处理等。
7. 培训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深静脉导管使用的操作规范和感染预防措施。
- 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8. 患者教育:- 对于需要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关教育,告知患者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
-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操作,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和干燥。
总结起来,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需要从规范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导管、导管插入点皮肤护理、导管连接口护理、严格控制导管使用时间、定期评估导管使用情况、培训医务人员和患者教育等方面综合考虑。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管理要求1.由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医师、护士执行血管导管留置、维护与使用。
2.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各类血管导管使用指征、置管方法、使用与维护,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3.评估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工作措施。
4.中心导管置管环境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机构Ⅱ类环境要求,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5.各科室建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主动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感染,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2)对患者置管部位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
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和诊疗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径最小的导管。
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成人建议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选颈内静脉,不建议选择股静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建议首选颈内静脉。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各种敷料等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必须无菌。
(4)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5)如为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 PICC)有困难时,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超声引导穿刺。
2.置管中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中线导管、置入全植入式血管通路(输液港)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
完全植入式导管(输液港)的植入与取出应在手术室进行。
(2)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When we all work together, we all win togeth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士应做到
接头及肝素帽无须频繁(<72小时)更换;发现有污渍或 残留血液时及时更换。
使用导管及液路开口前后必须使用消毒剂消毒(70%乙醇 或安尔碘或洗必泰);尽量少开口开放次数。
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含有脂肪乳的 液体必须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不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封管按照CVC封管流程。
3. 仅指定经过培训且有能力进行外周和中心血管内置管和维护的 人员从事本操作。 (IA类)
4. 确保重ICU具有适当的护理人员水平。观察性研究表明,在护士 对患者的CVC进行管理的ICU,较高比例的“非专科护士”或 较高的病人/护士比与ICU的CRBSI相关 (IB类)
2011年美国CDC指南 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规范。 更换敷料时按CVC导管维护流程进行。 无菌纱布常规1-2天更换一次;贴膜常规一周更换二次。
敷料若出现松动、潮湿或沾污时,及时更换敷料。 输注血液、血液制品、脂肪乳,输液管路24小时内必须更
换;输注丙泊酚给药装置12小时更换一次;无针给药装置 尽量与输液管路同时更换;尽量保持输液管路密闭性。
3) 某些较少见的情况下,其他部位的感染可能经血液播散至 导管;
4) 由于输入污染的液体导致CRBSI。
4
教育、培训和人员配置
1. 教育医护人员明确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指征、置入和维护导管的 正确操作、以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正确预防措施。(IA类)
2. 对进行血管内导管置管和维护的全体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和依 从性评估。 (IA类)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相对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s)是指经过导管插入体内后,由于导管周围的菌群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
预防和护理CRBSIs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预防和护理CRBSIs的一些建议。
预防措施:1.规范操作:确保插管前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导管插入前,医务人员应戴好手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消毒规范操作。
2.导管选择与护理: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
在插入和固定导管过程中要保持导管的尽可能地清洁和固定。
3.导管留置时间:尽可能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
及时拔除不需要的导管。
4.引流器材消毒:对于使用引流器材,定期更换,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避免引流器材的再污染。
5.导管容器更换:按照医院的制定规定,定期更换导管容器,保持导管周围区域的清洁。
6.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导管时,特别是在进行活动之前和之后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护理措施:1.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适当的皮肤保护剂。
每天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红肿、起泡等。
2.导管端口护理:在使用导管前后,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消毒导管端口,使用消毒棉签进行旋转擦拭消毒。
3.导管连接护理:在更换引流器等护理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连接口。
4.导管固定护理:保持导管固定,避免导管在体内移动。
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透明固定贴,根据导管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5.导管清洗护理:如果导管可以清洗,按照医院制定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保持导管清洁。
注意事项:1.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2.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3.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测并评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感染科导管的护理
定期对导管进行冲洗:防止 堵塞和血栓形成 对于堵塞的导管应及时进行 疏通或更换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
3.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考虑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 以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抗菌药物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进行 选择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
4. 加强手卫生 和环境消毒
3. 儿童患者
对于儿童患者: 应选择合适的导Hale Waihona Puke 管型号和材质, 确保舒适性和安 全性
在护理过程中应 关注儿童的心理 健康和家庭教育
特殊情况下的导管护理
-
THANKS!
xxxxxx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医护人员应严格 执行手卫生规范 :特别是在接触 患者和导管前后
加强病室环境的 清洁和消毒工作 :减少交叉感染 的风险
5. 及时处理感 染症状
对于已经发生的 感染:应尽早进 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 情况:可能需要 拔除导管或进行 特殊治疗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
3
特殊情况下的导管护 理
1. 长期留置导 管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特别是 在接触患者和导管前后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2. 置管时的预防措施
减少污染机会:尽量减少导 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降 低污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3. 置管后的预防措施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导管的 材质和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导管,避免长期留置
对于需要长期留 置导管的患者: 应定期进行导管 检查和维护
在留置期间应加 强患者的教育和 指导:避免不必 要的活动和触碰 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个案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
病原菌种类
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导致感染的病原 菌种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等。
药敏试验结果
针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 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 据。
临床表现与严重程度评估
临床表现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等。
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选择与调整依据
初始治疗方案
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 行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要拔除导管。
治疗调整依据
根据治疗效果、病原菌变化及患者情 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个案护理措施制定与实施
局部伤口处理措施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 感染风险。
消毒处理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 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伤口评估
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红 肿、渗液等,及时报告医 生。
全身性抗感染治疗方案
抗生素使用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实验室检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等相关检查,评估治疗 效果。
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策略
营养支持
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 食,增强患者抵抗力。
加强导管维护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维 护操作的规范化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和无菌意 识。
完善患者教育
制定详细的患者教育计 划,向患者和家属介绍 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知 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和自我护理能力。
引进先进监测技术
积极引进和开发新的监 测技术,提高对中心静 脉导管感染的早期发现 和预防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
作者: 淄博市中心医院姚雪梅
摘要: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以及针对
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感染;预防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运用日渐广泛,美国每年应用超过500万例次[1],在我国也应用的非常多。
它既可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液动力学监测、标本采集,又可用于外周静脉不宜输入的药物和营养。
但随之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vc-ri)也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一定条件下,留置血管内导管是必需的医疗操作。
在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通常高于普通病房和门诊。
据统计,其发生率为5%~30%。
1定义: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指留置于静脉内的导管段经半量法,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大于15个,既认为导管已被感染,包括导管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导管败血症)[2]。
2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参考标准[3]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有发热或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而无明显的其他感染灶,血培养阴性但毒血症症状明显,排除其他感染灶且拔管后症状有所缓解者临床诊断为血行感染。
出口感染:导管出口部位2cm范围内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物培养阳性。
导管定植:导管管腔内血液或导管顶部或皮下导管部分定量培养有微生物的显著生长≥103cfu,患者表现为血透后不久即有寒颤、发热。
3 导管感染原因
3.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重患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及治疗操作多,医院感染概率高,医院内细菌定植于患者机体,导管相关的医疗操作频率高。
其他部位感染病灶也是促进感染的危险因素。
3.2 某些插管是在紧急条件下进行的,无菌操作不严格。
某些插管,如肺动脉、外周动脉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抽血等医疗操作频率高,污染和继发感染的危险大。
护士封管、换药无菌操作不当,穿刺点部位皮肤的处理、贴膜的使用不当等。
3.3 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次数:反复、多次侵袭性的有创置管操作,破
坏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
股静脉处置管不容易保持清洁干燥等。
置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大。
4 针对以上因素,如何预防cvc-ri,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4.1 充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患者抵抗力的有效措施。
4.2 在插管、使用导管、护理导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时严格选择穿刺部位,避开有感染或外伤的部位,严格消毒导管口及周围皮肤,在导管使用后要更换新的肝素帽,并妥善包扎固定。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导管末端肝素帽用纱布包裹后固定在皮肤上,防止导管脱出。
如果导管固定缝线松脱,需及时再次缝合固定。
4.3 抗生素治疗:导管内发生感染时,应及时作导管内血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管腔内静脉滴注7~14d ;也可选用抗生素与抗凝剂混合封管,达到预防、治疗感染的目的。
常用封管液应用肝素盐水,管保章[4]给予纯肝素加头孢拉定封管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抗生素治疗操作简单,既减少了感染机会,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并减轻患者因感染而拔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置管的安全性。
严重感染时需拔管,必要时另外选择穿刺点重新置管以维持正常治疗。
4.5 观察穿刺处皮肤,按时换药,保持穿刺点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导致感染
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感染征象,有无脓性分泌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敷料潮湿、未贴牢固发生卷边、脱开等情况、股静脉置管处有无被大小便污染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更换敷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的发生。
因深静脉置管感染率股静脉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故应特别注意股静脉置管处皮肤的观察,穿刺侧下肢屈曲不得超过90°,换药根据病人情况每周2~3次,发现感染征象须每日换药。
在每次更换贴膜、包扎导管等操作前彻底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皮肤消毒,按常规用0.5%碘伏消毒置管口及其周围皮肤6~10 cm,无菌敷贴覆盖。
发现导管周围皮肤红肿有分泌物或脓苔,必须用碘伏棉球彻底清除分泌物后,将导管向外拉出0.5~1cm,用碘伏棉球彻底消毒导管,然后将导管复位。
4.6 保持环境清洁
病房每天通风2次,每次30~60分钟,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4.7 加强护理人员的导管相关知识培训
对护士进行导管插入与维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水平。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导管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对cvc-ri危险因素的认识,规范插管技术,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及加强留置导管护理等可显著降低危重患者cvc-ri的发生率。
程乐梅[23]报道由接受过导管相关知识与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导管护理,cvc-ri发生率从28.8%降至
3.3%。
4.8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患者洗脸时勿沾湿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股静脉置管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大小便勿弄湿敷料,一旦潮湿立即更换。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导管护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静脉置管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换药的频率、技术,感染的特殊体征,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护士联系。
综上所述,在预防cvc-ri方面护理人员担负着重要责任,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可使感染减少到最小范围。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何使cvc-ri得到更好的监控和预防仍是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raad i. intravascular-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lancet,1998,351:893-898
[2]谢正福,刘唐威。
内科重症监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65-1470
[3]王丽,张晓华.深静脉置管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应用.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15(3):221-222.
[4]管保章,尹良红,陈湛华等.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5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