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第12页/共26页
2011 CDC CRBSI 预防指南要点
n 教育和培训进行导管穿刺及维护的医护人员,应指派已受训过的并显示出有穿刺能力的 人员监督新手的操作。
n 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使用最大的无菌屏障 n 使用> 0.5% CHG 内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n 避免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CVC导管 n 如果,尽管使用了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仍然不能有效控制CRBSI发生率,建议使用
•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 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第2页/共26页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静脉导管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 路感染。据美国CDC的全美院内感染监控网报告:2000年2004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每千导管日为2-5 例次。大约每年ICU有8万例病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 感染并发症,导致35%的病例死亡,每例感染的发生估计增加 医疗开支为万美元。近年来,国内静脉导管的发展非常迅速, 但导管相关性感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2011年院感科统 计发生cRBSI10例。
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 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第8页/共26页
护理对策
四、皮肤消毒剂的选择:置管和护理时的皮肤消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碘 酊、以及%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消毒。 我院选择0.5%碘伏或茂康碘(含碘0.3%)
第9页/共26页
1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小组2中心静脉导管分类?锁骨下静脉穿刺管?颈内静脉穿刺管?股静脉穿刺管?picc导管?输液港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8
5、抗凝剂:
(1)对于多数患者,不要常规抗凝来减少导管相关感 染的风险。 (2)ICU中静脉血栓发生率约33%,其中15%是导管 相关性血栓。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21.5%,而颈内 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是锁骨下的4倍。导管继发血栓 形成患者的CRBSI发生率为非血栓患者的2倍之多。 (3)小剂量肝素封管可能有助于减少导管血栓形成。
医学课件
14
四、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 毒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医学课件
22
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
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无针导管系统
医学课件
23
八、患者清洁
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洁皮肤1次以减 少CRBSI。(Ⅱ类)
洗必泰全身擦浴
1、显著降低病原菌皮肤的定植(MRSA、VRE、鲍曼等) 2、减少交叉感染 3、降低CRBSI的发生率 4、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26
十一、更换CVC、PICC及血透导管
1、不要常规更换CVC、PICC、血透导管或肺动脉 导管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ⅠB) 2、不要仅因发热而拔除CVC或PICC。应根据临床 表现综合评估。(Ⅱ) 3、对于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导 管来预防感染。(ⅠB) 4、对于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过导丝 更换。(ⅠB) 5、当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 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导管。(ⅠB) 6、在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导管时,在对新导管进行 操作前,须重新更换无菌手套。(Ⅱ)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培训课件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培训课件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4
导管的分类
根据插入的血管类型分为: 外周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动脉导管
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来区分: 临时的或短期的导管(在体内留置14天以内的导管) 永久的或长期的导管 (留置14天以上)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5
导管的分类
根据插管位置分为: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颈内静脉 外周血管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脐导管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3
前言
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目标性 监测并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应提 到议事日程。
卫生部2010年11月29日颁布了《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对指导并规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医 疗安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1992-1999年间的数据库显示,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 染中分离出最多的细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ICU分离出的所有金葡 中>50%对苯唑西林耐药;肠球菌对万古 霉素的耐药率,从1989年的0.5%增加到 1999年的25.9%。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20
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6
导管的分类
根据皮肤到血管的路径分为: 隧道型导管 非隧道型导管
根据导管的长度或导管的一些特征分为: 是否有鞘 是否注入肝素 是否使用抗生素 管腔数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7
血管内导管类型及用途
外周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导管 最常用的短期血管内装置,通常由 前臂或手的分枝血管插入。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
16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PPT课件

向患者解释中心静脉导管插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 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水等。
术前检查项目清单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生化指标。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评估心脏功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 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 查。
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确保手术安全。
举办CVC护理经验交流会
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成功案例与操作技巧。
开展在线培训课程
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学习CVC护理知识与技能 。
编制CVC护理操作手册
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
设立CVC护理咨询热线
解答医护人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智能化CVC设备研发与应用
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等功能,提高护理效率。
复情况。
随访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安排患者返院处理。
做好随访记录和统计工作,为 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05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策略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确立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
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导管堵塞 率准确、可靠,便于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对手术器械 进行消毒处理。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对手术器械 进行消毒处理。
03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规范执行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手术区域和导管的无菌状态。
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使用无菌巾覆盖手术区域。
定期消毒手术区域和导管接口 ,减少感染风险。
导管插入位置选择和定位方法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ppt课件
半定量培养>15cfu/导管片断或定量培养> 10cfu/导管片断,同时从导管端培养出的细菌与 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
CVCs,外周静脉同时采血定量培养,两者细菌 浓度比例>5倍,且CVCs采血标本阳性时间比外 周标本灶2小时以上。
CRBSI的诊断
CRBSI诊断目前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
推荐意见十二: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A)
推荐意见十六:尽量选择一次性密闭式传感系统,并将压 力监测系统和液体输注途径分开(E)
推荐意见十七: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 静脉导管,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
推荐意见十八:仅有发热的病人(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 持续血行感染的依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部 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 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B)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2个 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培养瓶)应至 少接种20血液,最好是40ml;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 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不宜拔管时推荐
血标本采集:从置管中采集1份 从周围静脉取血1份 仅怀疑CRBSI时进行培养,不推荐常规导
推荐意见四:应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 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质量控制(A)
推荐意见五:应格局病情与治疗需要、操 作熟练程度、相关导管并发症的多少来确 定导管置管部位(B)
推荐意见六: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床位B超 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B)
推荐意见七:定期更换周围静脉导管并不能作为 预防静脉炎和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D)
对于成年的患者血培养,只采1份血培养是不允许 的,因为单一血培养的临床意义很难解释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培训-CVC导管护理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培训-CVC导管护理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背景
CVC导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护理不当易导致感染、堵塞等并发 症,需加强培训。
CVC导管简介
定义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经皮肤穿刺置于中心 静脉的导管,用于输液、测压等。
类型
包括单腔、双腔、三腔等多种类型,根据临床需求 选择。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包括需长期输液、测中心静脉压等;禁忌症 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
观察患者反应
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生命体征和反应,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
后期观察记录和护理要点
观察穿刺点情况
拔管后需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记录拔管信息
护理要点
保持穿刺点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 血液循环;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 生处理。
化。
监测患者反应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寒 战、皮疹等不良反应, 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
保持输液通畅
定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 通畅,避免管路弯曲、
受压等影响输液。
记录输液情况
详细记录输液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输液量、
滴速等信息。
异常情况处理流程
发热反应处理
静脉炎预防与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通知 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日常维护
定期更换敷料、消毒穿刺部位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 成和感染。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导管,防止导管 脱出或断裂;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和导管使用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感染
由于导管插入部位皮肤细菌污染、导管使用时间 过长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原因导致。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优秀课件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PPT优秀课件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疾病状态(如低血压、 低灌注状态和脏器功能不全等),或者在导 管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或者出现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性休 克,应该拔除导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穿 刺部位感染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但明确增 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 洗手、无菌操作、正确选择消毒剂、 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是一个整体,宜 联合使用,并建立合理的流程监督医 疗过程。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 当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 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 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 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 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 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葡萄球菌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最常 见的病原微生物,但是仍然有大量其他种类 的致病微生物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分枝杆 菌、真菌等能够导致导管源性感染,因此我 们应该对这些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 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研究 显示保留导管更易出现菌血症的复发,而在 感染后立即拔除导管则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 率。
----国内诊断标准(2001年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在什么样的条 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置管;导管种类(塑 料>金属),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 侧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放置 方法(切开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导管腔数(3 个>2个>1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 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 理。
导管相关感染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此类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 常见的感染源。在临床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表现的 早期,通常难以获得即时的病原学证据。因此, 大多数情况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感染流 行病学资料做出判断。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 内、股静脉)
≥8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 、颈内、股静脉)插入
≥30cm,长度受患者 身材影响
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 率 与CVCs相似,经锁骨下静脉插入时 感染发生率低 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 生 率较低 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 非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 4 生 率低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的性质 宿主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医务人员方面
PPT课件 12
导管的性质
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
PPT课件
13
导管的性质

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PPT课件 27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
诊断标准
确诊 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①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 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 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②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 (导管血:外周血)≥5:1; ③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 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 ④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 上腔静脉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共26张PPT)

导管相关性感染(共26张PPT)
尽早拔管
抗生素涂层导管



国家卫生部十一五规划:建立感控系列标

2006年10月成立卫生部医院感染标准
委员会,制定系列标准
2008年正式立项《血管静脉导管相关
感染预防规范》
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使用抗菌溶液清洁插管部位
不要在插管部位应用溶剂或抗凝生物软膏
插管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和无菌衣
使用透明敷料,有渗血时使用纱布敷料
肝素帽注射接口消毒,用力摩擦
污染或不服贴时更换敷料

所有的用品放在一换要包
减少护理人员操作的步骤与过程的差异


每日检视伤口


足够护理人力

小结
防治导管相
关感染有重
要意义
积极预防
导管相关
感染的发

留取血培养
早期诊断导
管相关感染
针对性处
理导管以
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至少一份血培养为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症
状(例如发热、寒战、低血压等),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他明
确感染灶。
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1)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同
时外周血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2)
菌落计数比 导管血:外周血≥5:1;
(3)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早2 h;(4)外周血
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大(20%~~33%)
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 1072–8
Am Heart J,2004; 147(3): 536-9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ppt
确) 8.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
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9. 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或12小时
更换输液瓶时更换输液管。(ⅠA类) 10. 关于给药针留置时间,尚无推荐意见。 11、通过使用精密过滤器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堵塞、
肺部肉芽肿等并发症保护危重病人及中心静脉通路。
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置管常用部位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
应用超声引导置管技术进行深静脉置管或更换导 管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快速定位,可为操作者提供靶 静脉的置管条件,准确了解靶静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 关系。进针的深度与准确性可显著增加操作的成功率, 提高穿刺速度,减少了穿刺引起的机械损伤并发症, 并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此外,采用 超声对深静脉导管实施监测,可提高并发症的早期诊 断。
四、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用2%洗必泰局部消毒,消毒范围尽可能大,至少离 穿刺点15cm,并且术野范围不应有其他物体(如衣服, 监护电极,导线,饰品等,必要时剪毛。) 2、并等待消毒液干燥及起效后再操作。 3、更改穿刺部位应重新消毒铺巾并更换无菌手套。
四、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1.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和更换敷料前, 应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则可选用碘酒、聚维酮碘或 70%酒精。(ⅠA)
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 能带来额外益处。(Ⅱ)
2、无针装置接口更换频率不应频于每72小时更换或根据制造厂家 的建议更换,以减少感染率。(Ⅱ) 保证系统各成分相匹配,以减少渗漏或破裂。(Ⅱ)
3、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酒精) 擦拭接触的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ⅠA)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酒精,>15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国每年发生医院内BSI超过20万起。大多数与不同类型的血管内装置有 关,尤其是非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1、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的选择 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① 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
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 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 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 胶; ② 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 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 血栓; ③ 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 染率为 2%~5%,双腔导管感染率 4 . 9%~22 . 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 程复杂,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 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 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二、诊 断
1、插管部位炎症:红 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2、操作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无菌操作规范性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
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研究表
明 :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50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 的2倍以上
2、临床感染症状 :发热>38℃,寒 战,低血压
≤90mmHg,少尿
<20ml/h。
3、导管相关并发 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感染性血栓静 脉炎,骨髓炎,其 他迁徙性病社。
4、确诊:IDSA CDC 《血管内 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条件 之一。
二、诊 断
IDSA CDC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 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四、现状及危害
四、现状及危害
四、现状及危害
五、预防与监测
美国CDC:CRBSI的预防指南
正确的手部消毒 使用最大化的无菌屏障 皮肤消毒宜选择2%洗必泰或1%~2%聚维酮碘 插管部位的选择: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不需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①具有血管内导管的患者; ②具有明确的临床感染表现,如发热、寒战等; ③没有其它的明确感染灶; ④外周血细菌或真菌培养至少1次阳性; ⑤从导管片段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且包 括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导管远端部分半定量培养≥15个菌 落,或定量培养≥102菌落; ⑥中心静脉导管得到血标本的细菌定量培养≥外周静脉血 标本的5倍; ⑦中心静脉导管得到的血标本定性培养呈阳性时间较外周 静脉血标本早2h以上
一、背景及概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 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3、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入全
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剂、
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
一、背景及概念
1962 年美国Dudfick 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 长期 TPN 支持治疗。
近 30 年来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更新换代、 插管技术的普及 ,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 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 肿瘤 化疗、 静脉营养、 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 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 ,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 ,且留 置时间较长 ,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 ,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 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化脓性血 栓静脉炎、心内膜炎及其他血行性播散性感染(肺脓肿、脑脓 肿、骨髓炎等)
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疾病控制中心(CDC)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1)
v 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v 导管接口部污染 v 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 v 输液污染
(注:有和无隧道CVC的差别)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造成CRBSI的污染源
管外细菌移行
管内细菌移行和生长
9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2)
五、预防与监测
预防CVC引发的CRBSI
1、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对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 进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触摸、插入的覆盖敷料,包括插孔及管口的外表 消毒,均要戴无菌手套,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4、置管和局部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剂宜选择2%洗必泰、 1-2%碘酊、碘酒或酒精,消毒后让消毒剂自然风干,使 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五、预防与监测
预防CVC引发的CRBSI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保护穿
刺点 6、对于成年患者,至少1周更换1次敷料,纱布则需2
天更换一次 7、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或受到污染,应及时更换 8、出汗较多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
v 导管材料及设计 v 感染菌内在特性 v 细菌生物膜biofilm
10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v 外周静脉导管 v 外周动脉导管 v 中心静脉导管CVC v 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 v 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v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v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