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优秀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 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说他不是庄子,不知 道庄子的想法,但庄子不是鱼,所以庄 子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合作探究
庄子的论据是什么?
论据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 不知道鱼的快乐。
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 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
合作探究
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味人物对话语气,理解论辩之趣。
3 、 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 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 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 周,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人。道家学派代 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 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 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 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 华经。庄周是平民哲学家,追求自由自 在的隐居生活,主张“无为而治”。 代表作品《逍遥游》《养生主》等,其 文章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充满哲理。 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 》,共33篇。
惠子注重逻辑分析,从科学角度看 世界;
庄子注重观赏和移情同感,从美的 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 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合作探究
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 什么性格?
惠子: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 ,重分析,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 态度,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有逻辑 家的个性。
《庄子》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作难的一个时 代,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有幸的一个时代 。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著名 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 等派别。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其中有一个人特立独行,他蔑视 权力、追求自由,与老子并称道学之祖,他就是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庄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庄子,共同学习他的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 默。
疏通文意
在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这 快乐
你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怎么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 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 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合作探究
偷换概念的例子。
(1)马云是中国人,菲利普是法国人,马云 比菲利普有钱,所以中国人比法国人有钱。
两个“中国人”不是同一个概念。 (2)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在 课堂上向某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 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居然回答说: “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全班同学听了这 个回答哄堂大笑,老师也被弄得哭笑不得。
疏通文意
固然
本来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连接主谓,
取消句子 之
不知鱼之乐完,全全,矣确!定 ”
追溯
庄子曰:“请 循
的独立性 最初的话题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
代鱼之乐
已经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 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 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 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 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乐”
知鱼之乐 ↓
智辩、超然、艺术家
非鱼,安知鱼之乐 ↓
好辩、求真、逻辑家
拓展延伸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雄辩之外还 具有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的规律上来 说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 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庄子把 自己的快乐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衬托 庄子的快乐,这是典型的“移情”。这两 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课堂检测
(5)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 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 两段文字中的 “乐”?
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 自己的快乐;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时进行的 一次辩论。
整体把握 下面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稍快,急于反驳,较真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巧辩,机智,从容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庄子避 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 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 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
合作探究
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 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 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合作探究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 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 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 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 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 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 道鱼快乐。
合作探究
从二人辩论的语言来看惠子和庄子最 大的区别是什么?
课堂检测
2、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 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 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 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 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 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 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 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 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合作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 胜者?
庄子:冷静、从容、平和。智辩, 重欣赏,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有艺 术家的风貌。
合作探究
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文章反映了他怎样的心境和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 契合无间,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 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 射与反映,体现了他“天人合一”的理 念,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 对“人为”的思想。
喜欢庄子的生活态度,他从容、洒 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 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 物我合一”的境界。
课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_鲦__鱼__出__游__从__ _容_,__是_鱼__之__乐__也___。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驳斥庄子的句子是:_我__非__子_,_固__不__知__子__矣_; _子_固__非__鱼__也__,子__之__不__知__鱼__之__乐__,__全__矣___!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
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 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 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避重 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合作探究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本意,才在争
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 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 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肯定,毫无争辩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充满智慧,诙谐
合作探究
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合作探究
辩论双方是谁?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 么?
正方(庄子):我知道鱼很快乐。
反方(惠子):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合作探究
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 快乐的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人物简介
惠子,名施。宋国人,战国时期最 著名的外交政治家之一,名家学派代表 人物。能言善辩,精于逻辑。
读音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 子曰:“ 鲦 (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 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 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两个“认识”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合作探究
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 妙”在何处。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 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 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 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 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 喜怒哀乐。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 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课堂检测
(4)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 【甲】主要写的是__太__守__与__民__同__乐___; 【乙】主要写的是_庄__子__乐__则__在__庄__子__看__来__水__ _中__游__鱼__也__乐___。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 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 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 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 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 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 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子肯定自己能 知道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且 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 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 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课堂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伛偻:借指老人 ②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③是鱼之乐也。 是: 这 ④请循其本。 循: 追溯
课堂检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D )
A.游 B.乐 C.其 D.之
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安知鱼之乐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请循其本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合作探究
主旨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 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 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 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特色
(1)采用对话形式。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 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 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庄子是 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 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 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
理由二:惠子说他不是庄子,不知 道庄子的想法,但庄子不是鱼,所以庄 子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合作探究
庄子的论据是什么?
论据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 不知道鱼的快乐。
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 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
合作探究
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味人物对话语气,理解论辩之趣。
3 、 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 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 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 周,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人。道家学派代 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 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 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 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 华经。庄周是平民哲学家,追求自由自 在的隐居生活,主张“无为而治”。 代表作品《逍遥游》《养生主》等,其 文章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充满哲理。 后人辑为《庄子》一书,亦称《南华经 》,共33篇。
惠子注重逻辑分析,从科学角度看 世界;
庄子注重观赏和移情同感,从美的 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 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合作探究
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 什么性格?
惠子: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 ,重分析,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 态度,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有逻辑 家的个性。
《庄子》
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作难的一个时 代,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有幸的一个时代 。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著名 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 等派别。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其中有一个人特立独行,他蔑视 权力、追求自由,与老子并称道学之祖,他就是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庄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庄子,共同学习他的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 默。
疏通文意
在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这 快乐
你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怎么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 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 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合作探究
偷换概念的例子。
(1)马云是中国人,菲利普是法国人,马云 比菲利普有钱,所以中国人比法国人有钱。
两个“中国人”不是同一个概念。 (2)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在 课堂上向某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 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居然回答说: “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全班同学听了这 个回答哄堂大笑,老师也被弄得哭笑不得。
疏通文意
固然
本来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连接主谓,
取消句子 之
不知鱼之乐完,全全,矣确!定 ”
追溯
庄子曰:“请 循
的独立性 最初的话题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
代鱼之乐
已经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 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 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 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 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乐”
知鱼之乐 ↓
智辩、超然、艺术家
非鱼,安知鱼之乐 ↓
好辩、求真、逻辑家
拓展延伸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雄辩之外还 具有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的规律上来 说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 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庄子把 自己的快乐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衬托 庄子的快乐,这是典型的“移情”。这两 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课堂检测
(5)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 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 两段文字中的 “乐”?
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 自己的快乐;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时进行的 一次辩论。
整体把握 下面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稍快,急于反驳,较真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巧辩,机智,从容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庄子避 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 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 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
合作探究
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 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 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合作探究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 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 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 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 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 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 道鱼快乐。
合作探究
从二人辩论的语言来看惠子和庄子最 大的区别是什么?
课堂检测
2、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 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 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 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 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 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 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 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 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合作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 胜者?
庄子:冷静、从容、平和。智辩, 重欣赏,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有艺 术家的风貌。
合作探究
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文章反映了他怎样的心境和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 契合无间,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 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 射与反映,体现了他“天人合一”的理 念,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 对“人为”的思想。
喜欢庄子的生活态度,他从容、洒 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 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 物我合一”的境界。
课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_鲦__鱼__出__游__从__ _容_,__是_鱼__之__乐__也___。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驳斥庄子的句子是:_我__非__子_,_固__不__知__子__矣_; _子_固__非__鱼__也__,子__之__不__知__鱼__之__乐__,__全__矣___!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
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 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 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避重 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合作探究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本意,才在争
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 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 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肯定,毫无争辩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充满智慧,诙谐
合作探究
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合作探究
辩论双方是谁?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 么?
正方(庄子):我知道鱼很快乐。
反方(惠子):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合作探究
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 快乐的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人物简介
惠子,名施。宋国人,战国时期最 著名的外交政治家之一,名家学派代表 人物。能言善辩,精于逻辑。
读音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 子曰:“ 鲦 (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 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 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两个“认识”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合作探究
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 妙”在何处。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 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 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 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 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 喜怒哀乐。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 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课堂检测
(4)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 【甲】主要写的是__太__守__与__民__同__乐___; 【乙】主要写的是_庄__子__乐__则__在__庄__子__看__来__水__ _中__游__鱼__也__乐___。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 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 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 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 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 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 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子肯定自己能 知道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且 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 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 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课堂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伛偻:借指老人 ②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③是鱼之乐也。 是: 这 ④请循其本。 循: 追溯
课堂检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D )
A.游 B.乐 C.其 D.之
①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安知鱼之乐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请循其本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合作探究
主旨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 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 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 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特色
(1)采用对话形式。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 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 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庄子是 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 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 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