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流动作业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5c947ef61fb7360a4c6522.png)
第三章血液【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6.血浆(plasma)7.血清(serum)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10.血量(blood volume)11.血型(blood group)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二、填空题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23.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钾离子浓度,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这是由于红细胞膜上活动极度降低的结果。
2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是和。
25.一次急性失血超过总量的%,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三、选择题A型题26.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A.Ⅴ因子B.Ⅲ因子C.Ⅹ因子D.Ⅻ因子E.Ⅶ因子2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8.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AB 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将O 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Rh 阴性的血液29.冰库中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较高?2+C.K+ D.Na+ E.有机负离子A.Cl- B.Ca30.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快回缩是因为: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血小板聚集3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需要血小板磷脂表面,后者不需要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E.前者需要Ca2+,后者不需要Ca2+32.B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B 抗原C.A 和B 抗原都有D.A、B 及H 抗原均无E.H 抗原33.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发生溶血症:A.Rh(+)母亲所怀Rh(+)胎儿B.Rh(+)母亲所怀Rh(-)胎儿C.Rh(-)母亲所怀Rh(+)胎儿D.Rh(-)母亲所怀Rh(-)胎儿E.父亲是Rh(-)、母亲为Rh(+)34.某人的红细胞与B 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 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E.无法判断35.决定ABO 血型抗原的基因控制细胞合成特异的:A.抗原的肽链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转氨基酶36.血小板聚集的第二时相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的:A.内源性ADPB.内源性ATPC.内源性5-HTD.外源性ADPE.外源性ATP37.草酸钾之所以能抗凝是因为:A.增强血浆抗凝血酶的活性B.去除血浆中的Ca2+C.抑制凝血酶活性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E.增强纤溶酶的活性38.输血时应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39.一般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A.糖原B.蛋白质C.磷脂D.脂蛋白E.糖脂或糖蛋白40.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A.红细胞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B.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41.输血原则是:A.输同型血,即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都不凝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 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凝就可以输血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献血员血液不必做交叉配血42.父母双方一方为A 型,一方为B 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A.只可能是AB 型B.只可能是A 型或B 型C.只可能是A 型、B 型、AB 型D.A 型、B 型、AB 型、O 型E.只可能是AB 型或O 型43.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C.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渗透压将明显降低D.血浆渗透压决定了血管内外水平衡E.血浆渗透压变化时,红细胞的脆性发生变化44.下列哪项不能使血沉加快:A.血浆中白蛋白增多B.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多C.红细胞发生叠连D.活动性肺结核E.风湿热45.下列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特异受体作用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它是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生存和繁殖的必需条件C.它主要产生于肾髓质D.肝脏也能产生一部分E.它是一种糖蛋白46.下列凝血因子中,哪一个不是蛋白质:A.因子ⅡB.因子ⅣC.因子Ⅴ和ⅦD.因子ⅪE.因子Ⅹ和Ⅻ47.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都不同B.起始因子不同C.最后形成的血凝块不同D.外源性凝血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E.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稳定因子48.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因子ⅢB.因子ⅫC.PF3 D.Ca2+E.凝血酶原49.关于ABO 血型系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AB 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 和抗B 抗体B.AB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有A 抗原和B 抗原C.A 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 抗体D.B 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 抗体E.O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抗原50.Rh 血型抗体是:A.IgA B.IgDC.IgG D.IgEE.IgMB型题A.(4000~5500)×109/LB.(4.0~10)×109/LC.(3800~4600)×109/LD.(100~300)×109/LE.(4.5~5.5)×109/L51.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为:52.正常人安静时的白细胞计数为:53.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内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54.将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血浆中,血沉将:A.葡萄糖B.Na+C.K+D.球蛋白E.白蛋白5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56.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等渗和等张溶液D.既不是等渗溶液,也不是等张溶液E.高渗溶液57.0.85%NaCl58.20%葡萄糖59.1.9%尿素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溶血性贫血60.骨髓收到X 线损伤引起的贫血是:61.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62.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尿的贫血是:63.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将引起:A.8hB.3~4dC.7~14dD.一年以上E.120d64.红细胞平均寿命为:65.血小板平均寿命为:X型题6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含有大量的清蛋白E.以上都不是67.如果某男是B 型血: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 型B.他的父亲可以是O 型血C.他的孩子不是B 型血就是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 型或O 型E.如果他的妻子是O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 型或O 型68.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E.以上都对69.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血物质存在E.以上都不对70.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A.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B.缓冲血浆pH 变化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参与生理性止血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7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是:A.爆式促进活性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E.甲状腺激素72.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白细胞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减少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血浆磷脂增多73.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是:A.激活因子XIIIB.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C.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D.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抑制纤溶酶活性74.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试管中的血液延缓凝血:A.血液中加入草酸钾B.将血液置于有棉花的试管中C.加入肝素D.将试管置于冰水中E.将试管壁涂上石蜡油,再放入新鲜血液75.生理性血小板致聚剂有:A.ADP B.肾上腺素C.5-HT D.细菌E.病毒76.生理性抗凝物质有:A.抗凝血酶B.蛋白质C 系统C.草酸钾D.肝素E.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四、问答题7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232b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2.png)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1.血浆的化学成分(晶体物质溶液、血浆蛋白);2.血细胞的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约55%。
血细胞比容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二、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2.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红细胞1.090-1.092。
(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水1<血浆1.6-2.4<血液4-5。
(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5776mmHg)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四)血浆pH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一)造血过程包括1.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3.前体细胞(precursors)。
医用物理学作业答案
![医用物理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f767720b4e767f5bcfce1a.png)
医用物理学作业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3-5水的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已知在截面S 1处的压强为110Pa ,流速为0.2m/s ,在截面S 2处的压强为5Pa ,求S 2处的流速(内摩擦不计)。
解:根据液体的连续性方程,在水平管中适合的方程:=+21121ρυP 22221ρυ+P 代入数据得:22323100.12152.0100.121110υ⨯⨯⨯⨯=⨯⨯⨯+得 )/(5.02s m =υ答:S 2处的流速为0.5m/s 。
3-6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 ,问最细处的压强为多少若在此最细处开个小孔,水会不会流出来解:将水视为理想液体,并作稳定流动。
设管的最细处的压强为P 1,流速为v 1,高度为h 1,截面积为S 1;而上述各物理量在出口处分别用P 2、v 2、h 2和S 2表示。
对最细处和出口处应用柏努利方程得:=++121121gh P ρρυ222221gh P ρρυ++ 由于在水平管中,h 1=h 2=+21121ρυP 22221ρυ+P 从题知:S 2=3S 1根据液体的连续性方程: S 1υ1 = S 2υ23 ∴ 212112213/3/υυυ===S S S S V又Pa P P 50210013.1⨯== ∴ 222201)3(2121υρρυ-+=P P=2204ρυ-P=235210410013.1⨯⨯-⨯Pa 510085.0⨯=显然最细处的压强为Pa 510085.0⨯小于大气压,若在此最细处开个小孔,水不会流出来。
3-7在水管的某一点,水的流速为2 cm/s ,其压强高出大气压104 Pa,沿水管到另一点高度比第一点降低了1m ,如果在第2点处水管的横截面积是第一点处的二分之一,试求第二点处的压强高出大气压强多少?解:已知:s m s cm /102/221-⨯==υ, a p p p 40110+=, m h 11=, 2/1/12=s s , 02=h , x p p +=02水可看作不可压缩的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有:2211v s v s =,故2112s v s v ==21v 又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得:422212112121v p gh v p ρρρ+=++故有:210121404212110v x p gh v p ⋅++=+++ρρρ 12142310gh v x ρρ+-= 110101)102(101231032234⨯⨯⨯+⨯⨯⨯⨯-=- =2×104 pa3-8一直立圆柱形容器,高0.2m ,直径0.2m ,顶部开启,底部有一面积为10-4m 2的小孔,水以每秒1.4×10-4m 3的快慢由水管自上面放入容器中。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6bd3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a.png)
⽣理学第三章⾎液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液试题精选⼀、填空题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浆约体重的④ %。
2⾎装的渗透压⼤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浆渗之压明显降低时,进⼈红细胞内的⽔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盐析法可将⾎浆蛋⽩分为①、②和③三⼤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液凝固。
4.正常⼈⾎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值,正常值为③。
5.造⾎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
⽣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④、⑤和⑥。
7. ⽩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板的数量是①,当⾎⼩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过程的物质称为①。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命名。
⾎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
按始动凝⾎的因⼦来源的不同,凝⾎过程可分为⑥性凝⾎和⑦性凝⾎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型系统将⼈类的⾎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型四种⾎型;Rh⾎型系统将⼈类的⾎型分成⑤和⑥两种⾎型。
⼆、选择题[A型题]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 [Na+]B. [K+]C. [Ca2+]D.胶体渗透压E.总渗透压2.⽤溶⾎标本测定⾎清中的离⼦浓度,其结果是()A.⾎[K+ ]偏⾼B.⾎[Na+ ]偏⾼C.⾎[Ca2+ ]偏⾼D.⾎[Cl- ]偏⾼E.各种离⼦浓度变化不⼤3. ⾎沉加快表⽰红细胞的()A.膜通透性增⼤B.脆性增⼤C.脆性减⼩D.悬浮稳定性差E.可塑性差4.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A. ⾎细胞⽐容增⼤B.⾎浆卵磷脂含量增多C.⾎浆⽩蛋⽩含量增多D.⾎浆纤维蛋⽩原减少E.⾎浆球蛋⽩含量增多5.⾎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A. 肝和肾B.脾和肝C.胃和肠D. 肺和淋巴结E.肾和⾻髓6. 成年⼈的造⾎组织是()A.肝脏B. 脾脏C.淋巴结D.所有⾻髓腔的⾻髓E.扁⾻及长⾻近端⾻骺⾻髓7.促红细胞⽣成素的作⽤是促进()A.铁的吸收B. 叶酸的吸收C.维⽣素B2的吸收D. ⾻髓造⾎和红细胞成熟E. 雄激素的释放8. 各种⾎细胞均起源于⾻髓的()A.髓系多潜能⼲细胞B. 原始多潜能千细胞C. 淋巴系⼲细胞D.成纤维细胞E.红系定向祖细胞9.刺激淋巴⼲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的是()A.朐腺激素B. 调理素C.雄激素D.集落刺激因⼦E. 促淋巴细胞⽣成素10.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占⽩细胞总数的20%~30%B. 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 T淋巴细胞的寿命可长达数⽉⾄⼀年以E. B淋巴细胞从⾻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下发育成熟11.⼈类⾎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是()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2.在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病时,下列中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的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3.阿司匹林抑制⾎⼩板聚集,主要作⽤于()A.磷脂酶A2B.⾎栓素合成酶C.⾎栓素D.环加氧酶E.前列环素合成酶14.⾎⼩板减少性紫振是由于⾎⼩板()A.不易黏附⾎管内膜B.不易吸附凝⾎因⼦C.使⾎块回缩出现障碍D.释放⾎管活性物质不⾜E.不能修复和保持⾎管内⽪细胞的完整性15.外源性凝⾎需要⽽内源性凝⾎不需要的凝⾎因⼦是()A.因⼦IVB.因于VIC.因⼦VIID.因⼦XE.因⼦XII16.肝硬化病⼈容易发⽣凝⾎障碍,主要是由于()A. ⾎⼩板减少B.缺乏Ca2+C.缺乏维⽣素了D.某些凝⾎因⼦不⾜E.缺乏维⽣素B1217. 枸橼酸钠抗凝⾎的机理是()A.去掉⾎浆中的纤维蛋⽩B.与⾎浆中的Ca2+结合⽽沉淀C.抑制凝⾎酶的活性D.抑制因⼦III的活性E.抑制因⼦X的活性18.甲状腺⼿术容易出⾎的原因,是由于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纤溶酶E.纤维蛋⽩降解产物9. ⼀般⾎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A.蛋⽩质B.磷脂C.脂蛋⽩D.糖蛋⽩或糖脂E.胆固醇脂20.0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 A抗原B. B抗原C. A、抗原D. H抗原E.⽆21. 输⾎时下列哪种⾎型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者?()A. AB型,Rh阳性B. AB型,Rh阴性C, B型,Rh阳性D. A型,Rh阳性E. B型,Rh阴性22输⾎时主要应考虑供⾎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者的⾎浆所凝集B. 红细胞不被受⾎者的红细胞所凝集C.⾎浆不使受⾎去者的⾎浆发⽣凝固D.⾎浆不被受⾎者的红细胞所凝集E.红细胞不发⽣叠连23.新⽣⼉溶⾎性贫⾎可能发⽣在()A. Rh阳性母亲所⽣的Rh阳性婴⼉B. Rh阳性母亲所⽣的Rh阴性婴⼉C. Rh阴性母素所⽣的Rh阳性婴⼉D. Rh阴性母亲所⽣的Rh阴性婴⼉E. B和D都有可能24.下列关于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O型⾎可输给其他各型⾎B. AB型⾎的⼈可接受其他各型⾎C. Rh阳性的⼈可接受Rh阴性的⾎液D.将O型⾎液输给其他⾎型的⼈时,应少量地、缓慢地输⾎E. ABO⾎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不需进⾏交叉配⾎试验25.⾎库储存的⾎液,若时间较久,可出现()A. Ca2+增多B. K+增多C. Mg2+增多D. H+增多E. Na+增多26.临床上应⽤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其机制是()A.抑制红细胞的破坏B. 提⾼机体的免疫⼒C.促进维⽣素B2的吸收D. 提⾼红细胞⽣成酶的活性E.作⽤于⾻髓,提⾼其造⾎能⼒27.肺⼼病病⼈的⾎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A. CO2增多B. H+增多C.纤溶酶减少D.纤维蛋⽩原增多E.红细胞⽣成酶增多28.外科⼿术中,医⽣⽤温热盐⽔纱布按压创⼝,从⽽减少了创⼝的渗⾎,其机制是()A. 抑制纤溶酶B.减少游离Ca2+C.使⾎管反射性收维D. 激活凝⾎因⼦加速⾎凝E.以上都不是[B型题]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浆D.⾎清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 体液是指()2.内环境是指()3.⾎液中除去⾎细胞的液体部分是()4.⾎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A.⽩蛋⽩B.球蛋⽩C.珠蛋⽩D.⾎红蛋⽩E.纤维蛋⽩原5.构成⾎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6.与⾎液凝固有关的蛋⽩质是()7.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质是()8.⾎浆与⾎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内变动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9.将⾎沉快的⼈的红细胞放⼊⾎沉正常的⼈的⾎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10. 将⾎沉正常⼈的红细胞放⼊⾎沉快的⼈的⾎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A. ⾎浆胶体渗透压B.⾎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压E.⾎液静⽔压11.影响⾎管内、外⽔平衡的主要是()12.影响细胞内、外⽔分正常分布的主要是()A. cAMPB. cGMPC. ATPD. ADPE. mRNA13.供红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能耻物质为()14.⾎⼩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的物质为()A.溶⾎性贫⾎B.缺铁性贫⾎C.再⽣障碍性贫⾎D.巨幼红细胞性贫⾎E.β季型红细胞性贫⾎15.内因⼦缺乏将患()16.维⽣素B:缺乏将导致()17.叶酸缺乏将导致()18.⼈体长期慢性失⾎后出现的贫⾎为()19. ⾻髓受到X射线损害、引起的贫⾎为()20. ⾎红蛋⽩的B链合成障码将发⽣()A. Na2HPO4/NaH2PO4B.K2HPO4/KH2PO4C. NaHCO3/H2CO3E. Na-P r/P r(蛋⽩质)21.⾎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22.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3.执⾏细胞免疫功能的是()24.执⾏体液免疫功能的是()25. 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26.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是()A.因⼦IIIB.因⼦IVC.因⼦VIIID.因⼦IXE.因⼦XII27.启动内源性凝⾎,是由于激活了()28.启动外源性凝⾎的是()29.参与凝⾎步骤最多的是()30.体外抗凝⾎使⽤草酸盐的⽬的是除去()31.甲型⾎友病是由于⾎中缺乏()32.⼄型⾎友病是由于⾎中缺乏()A.抑制凝⾎酶原形成B.促使纤维蛋⽩分解C.抑制凝⾎酶原澈活物形成D.与凝⾎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酶失活E.与抗凝⾎酶III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33.抗凝⾎醇亚的主要作⽤是()34.肝素的主要作⽤是()A.A型B. B型C. AB型D. O型35.⾎清中既有抗A凝集素⼜有抗B凝集素的⾎型是()36.⾎浆中既⽆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的⾎型是()37.⾎浆中只有抗A凝集素的⾎型是()38.⾎浆中只有抗B凝集素的⾎型是()39.已知供⾎者⾎型为A型,交叉配⾎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疑集,受⾎者的⾎型为()【C型题】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85%质量浓度NaCI属于()2.2.0%质量浓度NaCl属于()3.1. 9%质量浓度尿素属于()A.⾎栓素A2B. 前列环素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有很强的促进⾎⼩板聚集和缩⾎管作⽤的是()5.有很强的抑制⾎⼩板聚集和舒⾎管作⽤的是()A. 松软的⽌⾎栓B.牢固的⽌⾎栓C.两者都是理积后D.两者都不是6. ⾎⼩板聚集形成()7.纤维蛋⽩与⾎⼩板可形成()8.红细胞聚集形成()【X型题】1.⾎液的⽣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B.防御功能C. 缓冲功能D.参与凝⾎和⽣理⽌⾎E. 维持内环境稳态2.⾎浆蛋⽩的⽣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C.调节酸碱平衡D.凝⾎及防卫功能E.形成⾎浆胶体渗透压3.⾎浆的总渗透压()A.⼤约为7个⼤⽓压(1标准⼤⽓压=101325Pa)B.主要由Na+和CI-所形成C.与0. 85%NaCl溶液的渗透压相等D.与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E.可维持⽑细⾎管内外的⽔平衡4.⾎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A.⾎容量增加B.有效滤过压增⼤C.⽑细⾎管⾎压升离D. 组织液⽣成增多E.⽔分回流⼊⾎减少5.红细胞的⽣理特性有()A.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B.可塑变形性C. 悬浮稳定性D.渗透脆性E.与O2结合的可逆性6.影响红细胞变形能⼒的因素有()A.红细胞内的黏度B. 红细胞膜的弹性C.与O2结合与否D.与CO2结合与否E.表⾯⾯积与体积的⽐值7.影响⾎沉的因素有()A. ⾎浆球蛋⽩含量B.⾎浆纤维蛋⽩原含量C.⾎浆⽩蛋⽩含量D.⾎浆胆固醇的含量E.⾎浆卵磷脂的含量8.红细胞⽣成所需的原料有()A.维⽣素B12B.叶酸C.铁D.蛋⽩质E. 其他某些维⽣素和微量元素9.调节红细胞⽣成的因素有()A.爆式促进激活物B.促红细胞⽣成素C.雄澈素D.甲状腺激素E.⽣长素10.下列关于Hb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有()A.能与O2结合B.能与CO2结合C.具有缓冲作⽤D.02与Hb中的Fe2+结合E. Hb离开红细胞,则其功能丧失11.⾎⼩板的⽣理特性有()A. 黏着B.聚集C.释放D.收缩E.吸附12. ⾎⼩板的⽣理功能有()A.参与凝⾎过程B参与⽣理⽌⾎C.收缩⾎管D.参与纤溶活动E.维持⾎管内膜的完整性13.诱发⾎⼩板聚集的⽣理性因素有()A. ADPB.⾎栓素A2C.胶原D.凝⾎酶14.⾎⼩板在⽣理⽌⾎中的作⽤有()A.为凝⾎因⼦提供磷脂表⾯B.膜表⾯吸附多种凝⾎因⼦C.释放纤维蛋⽩原D.释放缩⾎管物质,收缩⾎管E.黏附、聚集形成⾎⼩板⽌⾎栓15具有变形运动及活跃的吞嘘能⼒的⽩细胞有()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6.在⾎液凝固中有重要作⽤的是()A.⾎⼩板B.⽩细胞C.纤维蛋⽩原D.钙离⼦E.⽩蛋⽩17.⾎管损伤后,,通过表⾯激活可激活()A.凝⾎系统B.纤溶系统C.激肽系统D.补体系统E.缓冲系统18.⾎液在⾎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有()A.⾎液循环流动不息B.⾎管内膜光滑完整C.⾎浆中有抗凝物质D.⾎浆中有纤溶系统E.⾎管壁产⽣PGE2能抑制⾎⼩板聚集19.具有延缓凝⾎或抗凝⾎作⽤的因素有()A.加肝素B.适当降温C.提供光滑⾯E.注射维⽣素K20.⾎液中的抗凝物质有()A. 肝素B. 蛋⽩质C系统C. 组织因⼦途径抑制物D. 丝氨酸蛋⽩酶抑制物E.⾎栓素A221.蛋⽩质C的抗凝⾎、抗⾎栓作⽤包括()A.灭活凝⾎因⼦VaB. 灭活凝⾎因⼦ⅧaC.增强纤溶酶的活性D.加强凝⾎酶的作⽤E.抑制因⼦Ⅹ和凝⾎酶原的激活22. 肝素抗凝⾎的作⽤机理是()A.增强纤维蛋⽩溶解B. 抑制凝⾎酶的活性C.抑制凝⾎酶原的激活D. 加强抗凝⾎酶⽫的作⽤E.抑制⾎⼩板的聚集与释放23.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有()A.凝⾎因⼦ⅫaB.激肽释放酶C.细胞内液激活物D.尿激酶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4.纤溶抑制物有()A.补体C1抑制物B. α-抗纤溶酶C.蛋⽩酶C抑制物D.α2-巨球蛋⽩E.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25. ⾎管内⽪细胞的抗凝⾎作⽤有()A. 屏障作⽤,防⽌凝⾎因⼦、⾎⼩板与内⽪下成分接触⽽激活B.分泌PGI2、NO等,抑制⾎⼩板聚集D.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E.合成凝⾎酶调节蛋⽩,灭活某些凝⾎因⼦26. Rh⾎型的临床意义主要是应避免()A. Rh阳性受⾎者接受Rh阴性⾎液B. Rh阴性受⾎者第⼆次接受Rh阳性⾎液C. Rh阳性受⾎者第⼆次接受Rh阳性⾎液D. Rh阴性妇⼥第⼆次孕育Rh阳性的胎⼉E. Rh阳性妇⼥第⼆次孕育Rh阳性的胎⼉三、名词解释1.⾎浆与⾎清(plasma and serum)()2. (⾎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3. (⾎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4.⾎细胞⽐容(hematocrit value)()5. (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6. (红原胞) 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7.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8.等渗溶液(isosmoic soluion)()9. 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10.⽣理⽌⾎(physiologic hemostasis)()11.⾎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12.凝⾎因于(blood cloting factors)()13.内源性凝⾎途径(blood coagulation intrinsic pathway)()14.外源性凝⾎途径(blood coagulation extrinsic pathway)()15.出⾎时间(bleeding time)()16.纤维蛋⽩溶解(fibrinolysis)()17.交叉配⾎试验(cross-match test)()18. ⾎型(blood groups)()19.凝集,凝集原,凝集素(agglutiation,agglutinogen, agglutinin)()20.成分输⾎(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21.⾎细胞渗出(diapedesis)()22.趋化性(chemotaxis)()四、问答题1.试述⾎液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血液流变学基础
![第三章 血液流变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887e631a5e9856a561260ca.png)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学校教案(首页)
Q=Sv=恒量。
得到流速与截面积成。
即管子粗的地方流速小,管子细的地
,故单位体积的重力势能不变。
理想液体在不均匀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时,截面积大处、流速小、压强大;
在均匀管中流动的液体,流速不变,伯努利方程可简
gh
三、血压的分布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
当左心室收缩而向主动脉射血时,主动脉中的血压会达到最高值,此血压称为收缩压;在左心室舒张期,主动脉回缩,主动脉中的血压随之下降并达到最低值,此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由于血液是黏性液体,有内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因此血液从心室射出后,它的血压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下降。
第五节血液的流变
一、血液的非牛顿性与表观黏度
二、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形变性、切变率、血浆因素、血管因素等。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教案(底页)。
第三章血液循环
![第三章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441669c308a1284ac85043c0.png)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材重点提示及目的要求[教材重点提示]一、充血和淤血(一)充血1.概念因动脉血流入增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
因发生在动脉,故又称动脉性充血。
2.常见的充血类型(1)生理性充血在生理情况下,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需要而发生的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导致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充血。
2)减压后充血当机体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后,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形成局部充血。
(4)侧支性充血指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引起充血。
3.病理变化及后果肉眼: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体积轻度增大。
局部组织色泽鲜红。
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功能活动增强。
镜下: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动脉性充血为暂时性血管反应,一旦原因去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对机体影响不大。
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动脉硬化。
(二)淤血1.概念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称淤血。
因其发生在静脉,故又称静脉性充血。
2.原因(1)静脉受压因各种原因压迫静脉,使静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器官或组织发生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
(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右心衰竭引起肝、脾、胃肠道等体循环淤血。
3.病理变化和后果肉眼:淤血的器官或组织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发生在皮肤、粘膜时常呈紫蓝色,故称为紫绀。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湿润多血。
淤血处温度降低。
镜下: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还可伴水肿。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部位、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
淤血严重时常会出现以下后果:①淤血性水肿及出血。
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第三章 血 液 参考答案
![第三章 血 液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58511cc7931b765ce1519.png)
第三章 血 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11.C 19.A 2. D 3. D 4. B 5. B 14.D 6. C 15.B 7. D 8. B 9. B 17.A 10. C 18.A12.C13.D16.D20. 21. B B 29. C 38. D22. D23. A 32. D 41. C24. B 33. B 42. B25. C 34. D 43. C 53. B26. D 35. B 44. B 54. C27. B 36. C 45. A28. C 37. D 46. D30. 31. D C 39. 40. B B47. 48. 49. 50. D D B C 57.B 二、简答题51. 52. D A55. 56. A A1.血液的基本功能有:①运输功能: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所产生的代 谢产物都 需通过血液运输,以满足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②调节功能:机体内分泌细胞分 泌的生 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活动。
血细胞亦 可合成 、分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血液可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参与体温调节。
③ 防御功 能: 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 补体等物质, 可对抗或吞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血小 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防止小血 管破裂 时发生大量出血。
血液的生理功能与其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如运输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红细胞、血浆 蛋白、 水分等; 血液的调节功能主要借助于血液中含有的激素及血细胞自身合成、 分泌 的激素、细胞因子等;血液的防御功能主要通过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血 小板、 凝血因子等实现。
2.血浆渗透压由大分子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 子物质组 成的晶体渗透压两部分构成, 正常值约为 300mmol/L 300mOsm/kgH2O, ( 相当于 770kPa ),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占 99%以上。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单元作业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单元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1d736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2.png)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课程标准】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2)识别各种血细胞(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4)说出ABO血型的四种血型,认同同型输血原则(5)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6)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7)描述心脏的结构特征2.概述血液循环(1)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2)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3)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4)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5)说出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6)能使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7)关注心血管健康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单元作业属性表【单元作业设计1】认识血液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单元目标序号:cs07020301 cs07030302 cs07020303(1)从老师那里取一张人血永久涂片,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
(2)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各种血细胞有何不同?(3)绘制各种血细胞结构模式图(用红色的铅笔画红细胞)。
(4)阅读七下课本P44-45资料,用下列图框的形式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5)查看家庭成员的血常规化验单,学会解读数据,并提供治疗小建议。
评价方式:【单元作业设计2】认识ABO血型,模拟血型鉴定单元目标序号:cs07020304 cs07030305资料一:血型如果一个人受了伤或者在外科手术中失血过多就需要输血。
输血是将血液从一个人的体内输送到另一个人的体内。
早期的输血大多数都失败了,但却没人知道原因。
直到20世纪早期,一位名叫卡尔·兰德施泰纳的澳大利亚医生,试着将许多人的血液样本混合后发现,有时两种血液样本能完全混合在一起,而有时两种血液的红细胞却会凝结成一团,这种血液凝结的现象解释了输血失败的原因。
如果血液在身体里结块,就会阻断毛细血管的血液运输而置人于死地。
兰德施泰纳深入研究后发现,血液有四种类型: A型、B型、AB型和O型。
医用物理学 第三章 血液的流动
![医用物理学 第三章 血液的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ed3d3bef12d2af90242e6db.png)
ghD
PA PD P0 v A 0
•D
hD
ghA
1 2
vD 2
ghD
vD 2g(hA hD ) 2ghAD
• C
•• AB
(2)PB=? 对A点与B点列伯努利方程
PA
1 2
vA2
ghA
PB
1 2
vB2
ghB
hA hB PA P0
•D
hD
vB vD
vA vB
vA vD vA 0
实际流体:有粘性、可压缩 理想流体:绝对不可压缩、完全无粘性
(突出流动性,粘性和可压缩性处于极次要地位)
2. 定常流动(steady flow)
拉格朗日法:质元 欧拉法:速度场
v=v(x,y,z,t)
定常流动 流体质点流经空间任一给定点的速度是确定的, 并且不随时间变化
v=v(x,y,z)
3. 流线(stream line)
返回
应用二:测速仪
例2:皮托管测水流速度 解:A点即流体流动的速度。
在B点流体的动能转变为压强能, 因此B管中液面上升,高于A管。
A、B两点同高,过A、B两点 选流线,则可得
PA
1 2
vA2
PB
1 2
vB2
PB PA gh
vA 2gh
例3:皮托管测气体或液体流速
解:
PA
1 2
vA2
返回
应用四:虹吸管
• C
• •B A
例:
用如图所示的虹吸管将容器中 的水吸出。如果管内液体作定 常流动,求 (1)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 (2)B点的压强 (3)C点的压强
•D
hD
•
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6c0786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6.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设计内容在当前的“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作业品质,学生的负担才会真正减轻。
有效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为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作业“五项管理”的要求,切实改变目前中学生作业机械、重复的现状。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我选择了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进行了作业的优化设计。
为摒弃以往重复低效的练习,突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我将作业设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
第一部分基础过关,针对基础较弱,接受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布置。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针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基础扎实,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布置。
二、设计类型课堂练习。
其中基础过关6小题,在预习阶段完成,能力提升4小题,在课堂小结后完成。
所设计的作业内容均在课内完成。
三、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3.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血液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
2.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四、设计方案(一)、课标要求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与二氧化碳也需要运走并排出。
这些物质的运输任务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而血液就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在一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等基础知识,如: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卷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第三章血液的流动
![第三章血液的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c5951309650e52ea551898e8.png)
2)等压管中流速与高度关系(P1=P2)
2 2 P1 1 v1 gh1 P2 1 v2 gh2 飞 2 2
流 直 P 1 v 2 gh 恒量 2 下 三 1 2 千 v gh 恒量 尺, 2 疑 是 高处流速小,低处流速大. 银 河 落 九 天.
v D 2 g(hA hD ) 9.4m s 1
2 DD QD S D v D π vD 6.6 103 m 3 s 1 4
(2) 对于 A 、 B 两点 , 应用伯努 利方程有 1 2 P0 PB vB 2 根据连续性方程,vB=vD.
1 p B 1.013 10 1.0 10 3 9.4 2 5.7 10 4 Pa 2 B点压强小于大气压,水能够进入虹吸管. 对C、D两点应用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4 P gh P gh pC p0 g (hD hC ) 3.2 10 pa
动脉系统
心脏
静脉系统
毛细管系统
人体血液循 环示意图
血液流速与血管总截面积的关系
例 正常人其主动脉横截面积是3cm2,通过它的血液 的流速是30cm/s。典型的毛细血管的横截面积是 3×10-7cm2,流速是1mm/s。这样一个人有多少毛细 血管? 解 由连续性方程得
so vo nsv
s o vo (3cm 2 )(30cm / s) n sv (310 7 cm 2 )(0.1cm / s) 3109 (30亿)
PA ghA PB ghB
PB PA ghA ghB
静止流体高度差为 P gh △h两点的压强差 *静止流体等高点压强相同。
动物生理学 第3章 血液循环 图文
![动物生理学 第3章 血液循环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9c0f38f8c75fbfc67db252.png)
第二节:心肌特性及生物电变化
一.心脏的结构和心肌细胞的类型
(一)心脏的结构和心肌细胞的类型
1 自律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自动节律性。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细胞中不含或含微量的肌原纤维,无收缩能力。没有外来刺激 的条件下自发的发生节律性兴奋。
二、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一)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1、心房收缩期:心房心室压力低;心房压>心室压; 房室瓣开放;但半月瓣关闭,心室与动脉不通。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关闭。 (2)快速射血期: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进入动 脉。
(3)减慢射血期:压力减小;收缩力减小,射血 减慢。
• 心肌收缩力:通过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 度的改变而不依赖前、后负荷的改变来影响每搏 输出量的能力,又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 影响因素:钙离子、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甲状腺 素、乙酰胆碱等
• 后负荷:心肌在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心 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故又称为压力 负荷。
• 当动脉血压增加时,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 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 心室内剩余的血量增加,心肌可通过异长自身调 节使博出量恢复正常。
=(射血期心室内压-舒张末期压)*搏出量 =(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搏出量 分功=搏功*心率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心室舒张末容积(前负荷或异长的自身调节) 2、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等长
的自身调节)
3、动脉血压(后负荷):血压升高——室内压升 高——等容收缩期延长——阻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48e30329dd36a32d73758160.png)
方法步骤: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对照血细胞图片,认识 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 形态和数量。
讨论:
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 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2.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许 多,并且需要进行特殊的染色,所 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血小板。
3.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 胞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 数量多,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白 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只 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
运血 输液 氧在 气血 、管 养中 料不 和停 代地 谢流 废动 物, 。
课堂小结
血 浆 作用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运载血细胞
血 液
运输人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 细 胞
红细胞 作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 作用:防御、保护人体
血小板 作用:止血、加速凝血
课堂练习
1. 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 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D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2.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与分离取决于血液 中的( B ) A.二氧化碳的多少 C.血红蛋白的多少 B.氧的多少 D.红细胞的多少
白细胞接近细菌 白细胞开始吞噬细菌
白细胞已将细菌吞噬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常被用作诊 断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
人体处在正常情况时,血液中 各种白细胞的数量呈一定比例。当 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 中白细胞的总数或白细胞的分类百 分比会发生变化。
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 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形态: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 胞核,形状不规则。 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液的流动之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血液的流动之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f6ea608844769eae009edc7.png)
四、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水平管 粗细均匀管
1 2 P v 常量 2
P gh 常量
利用伯努利方程解题
1、注意伯努利方程的条件,选好流管
2、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联合使用
3、分析各点状态,确定最简单两点列方程
A:最简单两点:多已知量和少未知量
B:选择合适参考面(确定h)
C:不熟悉特殊形势,可列出完整形式
小 毛 动 细 脉 血 管
静 脉
四、伯努利方程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公 元1700—1782年)
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1716年 16岁时获艺术硕士学位;1721年 又获医学博士学位, 1725年,25 岁的丹尼尔受聘为圣彼得堡的数 学教授 ,1734年,丹尼尔荣获巴 黎科学院奖金,以后又10次获得 该奖金.
VB
C V C
流线
定常流动特点
• 任何两条流线不能相交
• 定常流动不一定是匀速流动
• 流线疏的地方平均流速小,反之平均流速大 • 流线(流管)形状保持不变
流量
1
S1
S
2
S2
v1Δt
流管
v2Δt
•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流管的截面S的流体体 积。
Q vS
单位 米3/秒 (m3s-1)
三、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压强和高度的关系
条件:粗细均匀管
P gh 常量
即:流体在粗细均匀的管中流动时,高处 的压强小,低处的压强大。利用这一原理 可解释体位对血压测量的影响。
伯努力方程的应用
(1) 小孔流速
一个很大的开口容器,器壁上有一小孔,当容器内注入 液体后,液体从小孔流出.设小孔距液面的高度是h,求 液体从小孔流出的速度.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8d49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0.png)
“第三章血液”习题一、单选题1.人体的体液约占机体总体重的A.30%B.40%C.50%D.60%E.90%答案:D2.50kg体重的正常人,其血液总量约为A.2.5-3LB.3-3.5LC.3.5-4LD.4-4.5LE.4.5-5L答案:C3.血液的组成是A.血清+红细胞B.血浆+红细胞C.血浆+血细胞D.血清+血细胞E.血清+血浆答案:C4.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缺乏A.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血小板D.白蛋白E.钙离子答案:B5.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电解质B.葡萄糖C.蛋白质D.激素E.血细胞答案:C6.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主要是因为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下降答案:B7.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胶体渗透压D.组织晶体渗透压E.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答案:A8.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O2和CO2B.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C.运输脂质D.参与生理止血E.参与血液凝固答案:A9.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A.红细胞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B.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C.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破裂的特性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答案:B10.下列不会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是A.风湿热B.活动性肺结核C.红细胞发生叠连D.血浆中白蛋白增多E.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答案:D11.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A.维生素B12B.叶酸C.蛋白质和铁D.维生素B12和铁E.叶酸和铁答案:C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缺少A.铁B.铁和蛋白质C.促红细胞生成素D.维生素B12和叶酸E.雄激素答案:D1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重要因素A.雄激素B.雌激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D.红细胞释放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C14.在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或蠕虫感染时,何种白细胞记数百分率增加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答案:D15.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抗体B.产生慢反应物质C.参与过敏反应D.吞噬外来微生物E.产生肝素答案:D16.能产生组胺和肝素的血细胞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答案:E17.当血小板数量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引起出血现象A.5×109/LB.10×109/LC.50×109/LD.100×109/LE.500×109/L答案:C18.有关血液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pH值为7.35-7.45B.白细胞总数为(4-10)×1012/LC.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为120-160g/LD.成人血量约为体重的7%-8%E.成年女性红细胞正常值为(3.5-5.0)×1012/L答案:B19.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血液凝固障碍,主要是由于A.维生素K减少B.血小板减少C.凝血因子Ⅲ减少D.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E.血中抗凝血物质减少答案:D20.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因子ⅠB.增强因子Ⅻ的作用C.激活因子ⅩD.激活因子ⅪE.激活因子Ⅻ答案:A21.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原理是A.络合Ca2+,使之不能发挥作用B.抑制因子ⅫC.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D.抑制因子Ⅱ的活性E.加速血中抗凝物质的形成答案:A2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聚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B.BC.ABD.OE.Rh阳性答案:C23.输血时主要考虑A.供血者的RBC不被受血者RBC所凝集B.供血者的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受血者的RBC不被供血者血浆所凝集D.受血者的RBC不被供血者RBC所凝集E.红细胞不发生叠连答案:B24.新生儿溶血可能发生于A.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B.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C.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D.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E.以上均有可能答案:D25.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A.1/4B.2/5C.3/4D.2/3E.1/3答案:E2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会发生A.溶血B.血栓形成C.脆性增加D.叠连加速E.红细胞凝集答案:D27.血小板明显减少时,可导致皮肤出现瘀点,其原因是血小板A.不易黏附血管内膜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C.使血管回缩障碍D.聚集能力下降E.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答案:E28.生理性止血后期的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运动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血小板凝集答案:D29.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A.6.35-6.45B.7.05-7.15C.7.35-7.45D.7.55-7.65E.7.75-7.85答案:C3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会发生A.溶血B.血栓形成C.脆性增加D.叠连加速E.红细胞凝集答案:D31.机体的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晶体渗透压B.胶体渗透压C.K+浓度D.总渗透压E.Na+浓度答案:A32.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维生素K减少B.血小板减少C.凝血因子Ⅲ减少D.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E.血中抗凝物质减少答案:D33.占体液比例最多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组织液D.血浆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答案:A34.红细胞的生活环境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组织液D.血浆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答案:D35.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血液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答案:A36.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血液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37.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功能的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答案:E38.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答案:A39.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答案:D40.骨髓受到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是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营养不良性贫血答案:C41.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营养不良性贫血答案:B42.内因子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营养不良性贫血答案:D4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是A.因子ⅢB.因子ⅣC.因子ⅧD.因子ⅨE.因子Ⅻ答案:E44.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B.因子ⅣC.因子ⅧD.因子ⅨE.因子Ⅻ答案:A45.体外抗凝使用草酸钾的目的是除去A.因子ⅢB.因子ⅣC.因子ⅧD.因子ⅨE.因子Ⅻ答案:B46.血浆中既有抗A又有抗B凝集素的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答案:D47.血浆中只有抗B凝集素的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答案:A48.红细胞膜上只有A凝集原的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答案:A49.供血者为A型血,交叉配血实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答案:D50.输血时,哪种血型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A.AB型,Rh阳性B.A型,Rh阳性C.AB型,Rh阴性D.B型,Rh阴性E.O型,Rh阴性答案:C5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蛋白质钠盐/蛋白质B.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化血红蛋白D.NaHCO3/H2CO3E.NaHPO4/NaH2PO4答案:D5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蛋白质钠盐/蛋白质B.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化血红蛋白D.NaHCO3/H2CO3E.NaHPO4/NaH2PO4答案:D52.肝素的最主要作用是A.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B.促使纤维蛋白分解C.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D.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E.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使之活性增强答案:D(二)X型题1.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A.运输功能B.营养功能C.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D.参与生理性止血E.防御功能答案:ABCDE2.人体内血浆的渗透压A.约为300mOsm/LB.主要来自血浆胶体物质C.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D.约与5%葡萄糖等渗E.约与0.9%NaCl等渗答案:ACDE3.引起血沉增快的因素有A.白细胞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增多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风湿热和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时答案:BDE4.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A.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B.吸附多种凝血因子C.释放缩血管物质收缩血管D.修复小血管受损的内皮细胞E.粘着、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答案:ABCDE5.血液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有A.抗凝血酶ⅢB.蛋白质C系统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维生素KE.肝素答案:ABCE6.具有延缓凝血或抗凝血的因素有A.注射肝素B.适当升温C.提供光滑面D.注射维生素KE.除去血液中的Ca2+答案:ACE7.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有A.血管内膜光滑完整B.凝血酶原无活性C.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作用E.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较快答案:ABCDE8.红细胞的功能有A.运输O2B.运输CO2C.缓冲血浆pHD.提高血液流动性E.形成血浆渗透压答案:ABC9.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有A.A抗原B.B抗原C.C抗原D.O抗原E.D抗原答案:AB10.Rh血型的临床意义主要应避免A.Rh阳性者接受Rh阴性血液B.Rh阳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阴性血液C.Rh阴性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D.Rh阴性妇女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E.Rh阳性妇女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答案:CD11.下列哪些物质的缺乏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A.维生素KB.维生素B12C.内因子D.叶酸E.维生素A答案:BCD12.加速血液凝固的方法有A.注射肝素B.适当降温C.向血液中加草酸钾D.补充维生素KE.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压迫出血部位答案:DE。
医用物理习题集(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
![医用物理习题集(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692f104a6c30c2259019e97.png)
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一.目的要求:1.掌握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掌握粘滞定律和泊肃叶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理解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层流和湍流,雷诺数,斯托克斯定律及应用。
二.要点:1.理想流体是流体的理想模型。
绝对不可压缩和没有内摩擦力(即没有粘滞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2.连续性方程2211v S v S Q ==是绝对不可压缩的流体稳定流动时体积流量守恒的数学表述,是质量流量守恒在绝对不可压缩的流体稳定流动时的特例。
3.伯努利方程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是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其适用条件是: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对同一流管中的各截面或同一流线上的各点都有:常量=++gh v P ρρ221该方程是理想液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功能关系。
要掌握在各种条件下,该方程的具体应用。
4.实际液体流动时由于具有内摩擦力f 形成层流,各液层间速度差异的程度用速度梯度dxdv 来描述。
牛顿层流关系式dx dvS f η=给出了内摩擦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同时也给出粘度dxdvS f⋅=η的物理意义。
要注意η取决于液体本身的性质并与温度有关。
5.流体发生湍流时所消耗的能量比层流多,雷诺数ηρvrR e =可帮助我们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湍流。
6.泊肃叶定律给出了实际液体在水平均匀细圆管中稳定流动时,流量或某一截面处平均流速与管径、管长、管两端压强差、液体粘度之间的关系。
fR P L P s L P R Q ∆=∆=∆=ηπηπ8824 或 L Ps L P R v ηπη882∆=∆= 流阻4288RLS L R f πηπη==,其串联、并联规律与电学中电阻的串联并联规律对应。
并应注意流管半径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阻的很大变化。
实际液体在水平均匀细圆管中稳定流动时,是分层流动,流速v 沿管径方向呈抛物线分布:)(22214r R LP P v --=η。
在管轴处)0(=r ,速度取得最大值:2214R LP P v η-=max ,在管壁处)(R r =,速度取得最小值0 。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a82e203d8ce2f01662361.png)
第三章血液一、基本知识问答题1.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2.请分别简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3.简述白细胞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4.简述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5.请叙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6.何为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主要包括哪些成分?7.ABO 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述每种血型的抗原与抗体。
8.简述为什么输同型血时仍必须坚持交叉配血试验?9.简述血凝的基本过程及内、外凝血系统的主要异同点。
二、名词解释1.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2.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血浆胶体渗透压)3.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4.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红细胞沉降率)5.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渗透脆性)6.hemostasis(生理性止血)7.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8.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凝血的外源性途径)9.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凝血的内源性途径)10.serum(血清)11.agglutinogen(凝集原)12.agglutinin(凝集素)13.blood group(血型)三、填空题1.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2.血浆的pH 值是,其中最重要的缓冲对物质是。
3.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组成成分主要是,其生理作用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组成成分主要是,其生理作用是。
4.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RBC)的数量是;女性是。
5.正常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是;女性是。
6.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
7.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是和,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的物质是和。
8.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维生素B12 或叶酸将会导致,如果缺少铁将会导致贫血。
第三章 血液的流动(2)
![第三章 血液的流动(2)](https://img.taocdn.com/s3/m/f6ef0d1b964bcf84b9d57ba3.png)
dγ dt
dγ dt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返回
3.2.2 连续性方程 人体内血流速度分布
连续性方程
Sv = 常 量
返回
人体血流速度分布
30cm/s 速度
900cm2 5cm/s 速度 面积
3cm2 主动脉
1mm/s 毛细血管
18cm2 腔静脉
返回
3.2.3 伯努利方程
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对于理想流体
Q h 因为 p2 ≈ 0, v2 ≈ 0,且 1 ≈ h2 1 2 所以 w = p + ρv 1 1 1 2
返回
右心室做功(肺循环: 右心室做功(肺循环:右心室
1 1 w = p + ρv 2 2 1 1 6 2
左心房) 左心房)
所以整个心脏做功
w= w + w 1 2 7 = p + ρv 2 1 1 6
2 2 pA = pB = p0 vA = 0 hA = h 1 2 ρgh = ρvB + w 2
返回
B •
vB = 2g(h −
w ) ρg
将w = 24.5m H2O带入上式 带入上式
vB = 2×9.8×(25.0− 24.5)m⋅s
−1
= 3.13m⋅ s
V = Qt
−1
每小时从出水口排出的水量为
8 L η = v 2 R
返回
πR4 Q= ( p − p2 ) 1 8 L η
泊肃叶定律可写为
∆ P Q= R f
其中
8 L η R = f 4 πR
称为流阻 称为流阻
流阻的大小反映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 所受阻力的大小. 所受阻力的大小
《生理学03》教案: 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03》教案: 第三章 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b5065ee8336c1eb91b375d25.png)
生理学03教案.doc第三章血液简介:第三章血液教学目标掌握: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
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 ...第三章血液教学目标掌握: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
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
ABO血型的分型原则。
熟悉:全血与血浆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交叉配血的概念及对输血的指导意义。
凝血的主要步骤。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凝血因子与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Rh血型系统。
内容概述一、体液的概念体内的水分及溶于其中的各种物质二、体液的分布体液(占体重60%)。
包括细胞内液:为体重的40%;细胞外液:血浆,为体重的5%;组织液为体重的15%三、血液的生理功能(一)运输功能(二)调节体温(三)防御和保护功能教案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基本组成血细胞(有形成分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水和各种溶于其中的化学物质。
(二)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男性 40%~50%女性 37%~48%(三)血浆的化学成分:水占91%~92%;溶质占8%~9%。
1.血浆蛋白(60~80g/L)包括白蛋白40~50g/L、球蛋白20~30g/L、纤维蛋白2~4g/L,白/球=1.5~2.5:1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即非蛋白氮(NPN)-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氨等。
3.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脂肪酸、有机酸等。
4.无机盐Na+ 、K+、Ca2+、Mg2+、Fe2+、Cl+、I-、HCO3-、HPO42-、SO42-5.呼吸气体和微量物质(四)全血、血浆、血清的概念1.全血=血浆+血细胞2.血浆=全血-血细胞3.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部分,不含纤维蛋白原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鲜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图为皮托管的原理图.将一直管和一下端 弯成直角的弯管插入液体中.两管管口在同
一水平线上,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 h ,求:液
体流速。
解:对A,B两点2
v
2 A
PB
水流
PB
PA
1 2
v
2 A
PB PA gh
1 2
vA2
gh
vA 2gh
3.一流有密度为ρ1甲烷气体的水平管道的一部分 如图,在管道的A、B处分别装上压强计,压强 计的工作液体是水,密度ρ2,B处管道的横截面 积为S,A处截面积是B处的2倍。现测得A、B 处压强均低于管道外大气压强P0,设A处U型管 压强计中水面高度差为h1,B处压强计中水面高 度差为h2,管道中气体流量为Q。计算∆h=h2-h1 (压强计中甲烷气体压强忽略不计)
第三章作业
1. 如图,汾丘里流量计,水在管中作定常流动. 已知1、2两点处管道截面积为S1、S2,压强计
中水银液面高度差为 h,水的密度为 1,水 银的密度为 2.求:流量Q.
解:选流线如图,则对
水流
•1
2•
1、2两点的方程为
p1
1 2
v12
gh1
p2
1 2
v22
gh2
(1)
Δh
S1v1 S2v2 …(2)
PA
1 2
vA2
gh
PB
1 2
vB2
w
PA PB P0 , vA 0
gh
1 2
vB2
w
因为 vB V R2t
gh
1 2
(
V R
2t
)2
8LV R4t
R4t
8LV
[
gh
1 2
(
V R
2t
)2
]
( R4ght V ) 8L V 2 t
8.单个红细胞可以近似被认为是一个半径为 4μm的固体小球, 它的密 度是1.098×103 kg.m-3.假设血浆的黏度为1.2×10-3Pa.S, 密度为1.043×103kg.m-3.试计算血浆中单 个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降了多少毫米的距离?
水流 由压强计可知
•1
2•
h
P1 P2 (2 1)gh …(3)
Δh
1
2
由(1)(2)(3)得
P1 P1 1gh 1gh P2 P2 1gh 2 gh
P1 P2
v2 S1
2(2 1)gh 1(S12 S22 )
Q S2v2 S1S2
2(2 1)gh 1(S12 S22 )
hx hc
4. 如图一开口的截面很大的水箱,水的密度为ρ, 底部接有截面不等的竖直细管。已知C 处截面 积是B处的3倍,求C截面处的压强。
A
解: vB 2gH
SBvB Scvc
C
H
h
2gH vc 3
B
对B、C两点列伯努利方程
p0
1 2
vB
2
pc
1 2
vc
2
gh
pc
p0
8 gH 9
gh
5.如图,有一个大的敞口水容器,在它的底部 接出一个两边粗中间细的水平细管。大容器口有 一点A,细的水平管处有一点B,水平管管口有一 点C。C与大气相通。Sc 3SB , SA SC ,A点与C 点高度差为 hA ,在细的水平管处接出一个弯管 和下面的水糟相连。求:水糟中的水在弯管中上
A
h2
h1
•
ha
hb
l l l hc l
D• a • b• c• • B
L
A
解:对黏性流体应用
h2
•
泊肃叶公式及黏性流体
h1
ha
hb
l l l hc l
的伯努利方程。
D• a • b • c• • B Q R4P , 且Q V
L
8 L
t
8LV P R4t w
对流线上的A、B两点,有
升的高度 h 。 A
hA
•
•C
B
h
A
hA
解: vc 2ghA
•
•C
SBvB SCvC
B
h
vB
SC SB
vC
6ghA
对B、C的方程为
pB
1 2
vB 2
ghB
pc
1 2
vc 2
ghc
PB
1 2
vB2
P0
1 2
vC2
A
hA
PB
P0
1 2
(vB2
vC2 )
• • C P0 2 ghA (1)
解:
Re
v r
50 102
0.998 1033 3 103 2
1.006 103
744
当 Re 1000时为层流,则水作层流。
7.如图。在一个大桶内盛满密度为ρ的牛顿 黏性流体,桶的下端连接一根粗细均匀的水平细 管,桶内液面高出水平细管h=h1+h2,细管长度为L ,内半径为R,且大桶横截面积远远大于水平细 管的横截面积,故可以近似地认为液体在细管中 做定常流动。若在时间t内从细管流出的液体的 体积为V,求:液体的黏度η。
B
h
从压强计可看出:
P0 gh PB PB P0 gh (2)
由(1)、(2)可得
P0 gh P0 2 ghA
h 2hA
6. 20℃的水以v=50cm/s的速度在一直径d=3mm
的管内流动。已知, =1.006×10-3Pa·s,
=0.998×103kg/m3,问水做什么流动。
解:
v
2r 2 g
9
(
)
2 (4106 )2 9.8 8 1.2 103
(1.098103 1.043103) 1.597106 m / s
h vt 1.597 106 (60 60) 5.7mm
补充习题:有一个喷泉,喷嘴具有上细下粗的 截锥形形状。上截面直径为d,下截面直径为D, 喷嘴高为h,从喷嘴喷出高为H的水柱。求(1) 水的流量;(2)喷嘴下截面的压强。
B
甲烷气体ρ1
A
P
0
甲烷气体ρ1
A
P
0
B
解: vB
Q S
vA
Q 2S
对A,B两点列伯努利方程
pA
1 2
1vA2
pB
1 2
1vB 2
p0
2 gh1
1 2
1vA2
p0
2 gh2
1 2
1vB 2
2 gh2
2 gh1
1 2
1vB 2
1 2
1vA2
3 2
1v
2 A
31Q2 8S 2
h
h2
h1
31Q2 82gS 2
vC
2
ghC
…(1)
h
hc=0, hB=h, pB=p0, vB 2gH
SBvB SCvC …(2)
由(1)(2)得
pC
p0
gh
gH (1
d4 D4
)
补充习题:一开口很大的容器的底部接有一竖直
管,在B处又接有一U型压强计,竖管的下口C处用
木塞塞住。A、B、C三点的高度分别为hA、hB、 hC。 求当木塞拔去后,水做定常流动时压强计中水面
的高度。
解:
A
•
pB
1 2
vB 2
ghB
pC
1 2
vC 2
ghC
B
SBvB SCvC
•
vB vC
•C
pB ghB p0 ghC
A
•
B
•
•C
pB p0 ghC ghB …(1) 由压强计
p0 pB g(hB hx ) pB p0 ghx ghB …(2)
比较(1)(2)得
A·
解:取A,B两点
H
pA
1 2
v
2 A
ghA
pB
1 2
vB 2
ghB
B·
hA=H+h, hB=h, pA=pB=p0 vA=0
h
g(H
h)
1 2
vB 2
gh
A·
H
B·
h
vB 2gH
Q
SBvB
d 2
2
2gH d 2
4
2gH
B· C·
(2)取B,C两点
H
pB
1 2
vB
2
ghB
pC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