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 影响因素:a.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b. 红细胞内的粘度; c. 红细胞膜的弹性或粘度
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大鼠)
2.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在 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二 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无核、双凹圆碟形
数量
(红细胞个/L) 血红蛋白(g/L) 男性 4.5~5.5×1012 120~160
女性 3.8~4.6×1012 110~150
新生儿 6.0 ×1012
200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
1~5 50~70 0.5~5
0~1 3~8 20~40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 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重
要作用,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 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 可吞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 体复合物等。
二、血量
血量: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人的血 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 条件。 ✓ 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 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 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 ✓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 血压显著降低; ✓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 危及生命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 ②维持某些激素在血浆中相对较长的半衰期; ③作为载体运输低分子物质; 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⑥营养功能。
(二)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男性:40~50% 女性:37~48% 新生儿:55%
张力: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形成的 渗透压。
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 液。如 0.85% NaCl溶液
(四)血浆pH值:7.35~7.45
血浆的缓冲对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pH值的恒定
Na2HPO4/NaH2PO4
肺、肾的调节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白蛋白、卵磷脂增多,减慢沉降率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增高,加速沉降率
3. 红细胞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 和溶血的特性。可用于表示红细胞对低 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0.85% 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
和形态
0.42% 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 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二)血液的粘度: 正常人全血的相对粘滞度为4-5,血浆的相 对粘滞度为1.6-2.4。
(三)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使水分子溶剂向膜一侧高浓度溶
液透过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造成溶剂扩 散的力量即为渗透压。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 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 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渗透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晶体物质 (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Na+、Cl-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蛋白质 (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如 0.85% 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
第三章 血液
血液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吸收热量 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血浆蛋白: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盐析法: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电泳法:1-、2-、-和-球蛋白等。 ※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主 要由肝脏产生。肝病时常引起血浆白蛋白/球 蛋白的比值下降。
性激素及生长素、甲状腺激素
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Fra Baidu bibliotekO的浓度,也可直接 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 制红细胞的生成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可促进红细胞生成。
4.红细胞的破坏
※血管外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退, 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容易 滞留于脾和骨髓中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90%)
※血管内破坏: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 冲击而破损(10%)
三 、白细胞的生理
(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
绝对值(×109/L) 百分比(%)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4.0~10.0
0.04~0.5 2.0~7.0 0.02~0.5 0.0~0.1 0.12~0.8 0.8~4
开始溶血
0.35% 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
4.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酸碱度
KHb/HHb;KHbO2/HHbO2; KHCO3/H2CO3;K2HPO4/KH2PO4 免疫功能
三、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 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 素、微量元素
2.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物质: VitB12和叶酸 缺乏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促进因子(BPA) 促进造血干细胞向早期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 胞分化。
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临床上已将重组的人EPO应用于促进贫血 病人的红细胞生成。
原因: ✓ 红细胞表面积/ 体积之比值较大, 红细
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也大,下沉缓慢。
✓ 血液在不停流动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通常以红细 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
男性: 0~15mm/h; 女性: 0~20mm/h
血沉快慢取决于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
血浆成分改变是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