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合集下载

诗画相存,无念心灵——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诗画相存,无念心灵——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诗。 ” ( 《 东坡志林 》 ) 诗作为一种语言形式 , 是作者生活意境 的写
照。 从 他创 造 的 山水 意 境 中 , 我 们 就 能 发 现 这一 点 。 面对 理 想 与
现实的剧 烈冲突, 诗人们有 的消极避世 、 麻醉 自我 , 有 的积极人 世又痛苦 不堪 , 最后 出仕不成 , 隐逸不遂 。 而只有如王维才能 即 世超越 、 仕隐俱安。从他跃动无声 、 喧寂一如的山水诗画中 , 我 们似乎能感受 到诗人情见双泯 、 生灭 自然 的禅 观 , 不禁 为诗人 即世超越 、 得失无碍的人 生境界所叹服 。 诗人通 过意象 的画面 , 向读者展示一种 内心境界 , 一种生活状态 , 一种生命诠释。
新校
X i n X i a o Y u a n
缤纷 杏 坛
诗画相存 , 无念心灵
— —
浅析 王维诗歌 中的禅 意
黄 晓 燕
( 龙 陵一 中 , 云南
摘 要: 王维 的山水小诗诗画并存 , “ 诗 中有 画, 画中有诗” 。 自然的
保山
6 7 8 3 0 0 )
的淡远 , 是王维诗 中画境 的灵魂 。 《 鹿柴》 云: “ 空山不见人 , 但闻
又精禅理” 。( 苑咸 《 酬王维序》 ) 他死后 更是得到了“ 诗佛 ” 的称 号 。参禅习佛给王维的生命注入 了新鲜 的血液 。禅有止禅 、 观
禅。 止是禅定 、 专 注; 观是观察 , 是循序渐进如实地观察。 止是观 的条件 , 只有精神专注 , 才能 客观洞察 , 客观洞察才能了解世间 本质 , 而后才能有执著 的放下 , 精神束缚的解放 。 这就是禅家的
关键词 : 王维 ; 诗画 ; 宁静 ; 禅意
苏轼 曾说 : “ 味摩诘 之诗 , 诗 中有 画 , 观摩诘 之画 , 画中有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禅宗对王维的影响是什么呢?王维的诗中是如何来体现禅意的?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被后世称为“诗佛”,现存诗作有四百余首。

其诗立意广泛、涉及题材众多,包括山水田园、军旅边塞、送别纪行等,其中最具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思想价值的是蕴含禅意的诗,这些诗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及人生境界。

这部分诗传达出一种清新豁达、空灵悠远、意味深长的气质,不带一丝烟火气,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都无法抹灭,流传千年。

一、王维的禅宗思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儒、道、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一派――禅宗。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的修行原则。

“禅宗”的中心内容是“顿悟见性” ,即众生自性本净,圆满具足;见自本性,直了成佛;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

在王维生活的盛唐时代佛教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禅宗也在几经传承后蔚然成风,当时诗人多习禅、论禅。

在经历贬官、隐居、官场黑暗、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之后,王维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其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一定的改变。

官场的挫折成了王维深入参禅的契机,他的禅宗思想开始显现并渗透进诗作中。

中唐诗人杨巨源在诗中说:“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可以见到唐人早已看到禅对于王维创作的巨大影响。

1、禅意诗王维还有一部分诗写的是山水自然、田园风光,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禅意及人生哲理,就是最能体现王维气质的禅意诗。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山水诗都有禅意,所以不可牵强附会地去解读,如《山中》“荆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人用了石、叶、路、雨等最普通的意象,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勾勒出了山中灵动的景色。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诗中的禅意王维诗中的禅意摘要:自王维始,唐代文人禅入诗。

禅宗的宗教思想对王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禅意与诗情交织融合在诗歌里,开拓出诗境与禅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份体现出空灵清幽的艺术风格,由此,王维也被冠以“诗佛”的称号。

本文通过分析王维禅宗意识形成的原因和诗歌中禅宗意识的具体表现,阐明王维诗中的诗情与禅境。

关键词:王维禅宗诗歌意境在唐代,佛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诸多教派,如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其中尤以禅宗发展最为迅猛。

禅宗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它是把印度的佛教思想和修持方式与中国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禅学进入到士大夫的思想领域中,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文学作品。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禅与诗的交融促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不但扩大了诗的领域范围,而且为单纯的诗歌艺术平添了一丝哲学的意味,使其读来意味深长。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就像来自于源头的活水,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弘扬,为中国文化这池潭水带来活力和生机,它不仅对中国哲学、伦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给中国的诗词书画也带来质的变化。

如“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人上房》),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以诗写禅的最佳写照。

严羽曾经说过:“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诗辨》)。

其中,集大成者非王维莫属。

他将禅宗的缥缈无依与如画的诗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将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刘向阳评价其诗“光照天地,以色貌色,虚实相生,妙理一致。

”[1]一、王维禅宗意识形成的原因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意境空奇、清幽,往往将我们引领进入一种含蓄隽永的禅境。

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徐增《而庵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篇字句皆合圣教。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

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画意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

他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

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一、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佛教由释迦摩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公元520~526(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他们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并且提出禅学应当“不立文字”,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认为“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摒弃传统的“戒、定、慧”修行的准则,主张举手投足皆为禅,纯任自然,毫无拘束。

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为摆脱尘世苦恼而参禅的方式。

王维的佛教渊源来自于家庭影响,在王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诘入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维摩诘”。

当然,王维不是一开始就要遁入空门的。

他年轻时也是有满腔热血、有进取之心的男儿豪情,几经官宦沉浮后他变得消极了。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袁付斌内容提要: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他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具有极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从王维诗的禅意的生成、禅意在诗中的体现和禅诗的审美等方面来探讨王维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一、禅意的生成1、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思想局面。

从唐太宗支持玄装译经,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得到有力的证明。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分化为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其中以禅宗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禅学进入到士人的思想的领域中,影响这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诗歌创作中留有禅的气息,佛的印记。

他们将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都反映诗作中。

更有人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①,又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填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嵩和尚颂序》),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的最佳写照。

而当中佼佼者当数王维一人,他以佛家思想为主导,将飘渺的禅意与画般的诗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空灵的艺术效果,被世人称人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不像李白的大气磅礴,个性飞扬,也不想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②,含蓄深厚。

他把情景相融的意境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出意境浑然,含蓄携永的诗歌特点。

王维高超的绘画造诣给予诗歌的艺术表现一定的帮助。

他善于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用精致的诗句描景状物。

苏轼评价其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当佛教禅意融入到其诗歌创作时,仿佛给予了诗歌灵魂。

使诗歌超脱了世俗功利,独立于人世。

归纳王维诗歌的中心观念,那便是“空”与“静”。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③王维诗歌中的“空”与“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以诗歌做媒介,通过具体物象的表现,把禅意表达出来。

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佛教常说的“空”,并非是指什么都没有。

而是要求从客观物象中领悟到空的奥秘。

强调的是一种从有到空的过渡。

王维明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起,王维因被迫接受叛军伪职而下狱;后来不仅得幸官复原职,而且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右丞。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摘要】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禅宗对王维诗画艺术的影响。

一从他生平与佛禅的因缘来说明禅宗对他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二通过他的田园诗所渗透的“禅意”来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和作用;三通过对山水画特点的分析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四从后世的评价与历史价值中阐明禅宗对中国画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对于“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精神的启发。

【关键词】田园诗;禅意;空幽;淡泊【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9-02在佛教史上,隋唐五代是佛教宗派最多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与佛教有了融合,一些书画家开始尝试着把禅意带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空幽淡泊”的境界,从而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首先“以禅入画”的是被后人称为“文人画”创始人的王维。

王维能诗善画,信仰佛教,这就为他后来把诗画艺术与禅相结合创造了基础条件。

我们读王维的诗,感觉他的诗中所描绘的物象就像一幅幅的山水画,在他的诗画中又渗透着高远淡泊的禅意,达到了画中有“禅”,诗中有“禅”。

同时他的诗与画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感觉到他的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王维首次把“禅意”“禅趣”引入山水画对后世绘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王维的生平与佛缘王维从小就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王维的家庭影响。

王维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家里人把佛教里能言善辩、智力过人的居士代表人物“维摩诘”的名字拆开,为王维取名“王摩诘”,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的薰染。

12王维生活的年代。

隋唐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佛教宗派广泛流行的一段时期。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深深感到过去的开明政治已经消失。

于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

13王维与神会禅师的结识与往来。

浅论王维诗画之“禅意佛性”

浅论王维诗画之“禅意佛性”
1.王维的诗歌浸润着佛理而且直述着佛理
王维的《胡居土卧病遗米因赠》中有云:“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记苟不声,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其中心思想也是强调“人身空虚”。在上面所引的这首诗中,因为冬晚对雷,使王维想起了胡居士这位释门同道,而且又由此联想起“袁安卧雪”的故事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有云:“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其中心思想也是强调“人身空虚”。在上面所引的这首诗中,因为冬晚对雷,使王维想起了胡居士这位释门同道,而且又由此联想起“袁安卧雪”的故事。可见在王维的世界观中,确实是把他所理解的“袁安卧雪”那种生活方式,同他所信奉的佛教唯心主义哲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又如《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呜。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使人不自而然地想起佛僧静夜坐禅,而全诗也确是写禅悟的过程,尤其是后半篇,纯属佛理的说教。
三、王维山水画之禅意佛性
王维的山水画也如他的诗一样表现了他的清幽淡远、自然空灵的优美意境。如他的《雪溪图》,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一片白皑皑的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画家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无勾皴,远山平缓淡雅,整个画面冷漠萧瑟、清幽雅致。他的《山阴图》,画面以墨色为主,图画中间两个人在乎坦的山丘上对座相谈,一人隔溪独望前山风景,后倚几枝老松,清旷高远。人物的四周都是山水景物。近处用墨色的浓淡来渲染重叠错落的山石,其间几棵稀落的古槐,沟壑清溪显得古淡幽远,别具一种幽雅的情致;远处的山林烟雾迷蒙,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用绿色渲染由淡到无。整幅画充满了清新恬静的情调,从中传递出空灵的诗意禅境。在他的《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从中体现出“人生虚空”的佛教寓意。此画中的禅意,也正如钱钟书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的许多图画都能体现出禅境的空灵静谧和幽寂旷远。再如《山阴图》,描绘原野远树,用笔拙朴细巧,也能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禅理意趣。《雪溪图》中,作者由高处俯眺,颇似对象写生,于江村雪溪中撷取一景。图中一条溪流横贯画面,墨色平静、深沉、穆然,“一木桥正斜对着左下角,桥边篱落队家,小径弯曲直人溪边,缶溪又是屋舍寒林,遮断视线。溪的对岸更作远坡村落而白雪皑皑,平添一番幽澹。”就整个画面来讲,篱落、台榭、屋舍、远村透露出几分生活气息,但却是一种恬淡沉寂的生活意趣,远山及近处覆盖着的白雪又显得冷寂萧疏而又素洁超然。图中山石、坡原均无匀皴仅以水墨渍染,生动凸现着白雪覆盖之状,使“全图愈见单纯,浑穆而呈古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唐季冲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王维年少而才高,以精通音乐、绘画、书法出众,被尊为“诗佛”。

但是王维诗歌前后期风格情调有明显不同,前期诗篇多豪情激昂,后期转向山水田园风格,表达闲情逸致或是佛家禅理。

本文将王维的山水诗与普通禅理诗作比较,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阐述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恬淡作者简介:唐季冲(1989.11-),江苏省南通市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85-01王维作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除了吟诗作赋,在音乐及书画方面有所造诣,还擅儒、禅与老庄,故有“诗佛”的美誉。

本文着重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赏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的禅意。

一、“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一)禅宗:佛教的传入自南朝起到近代,禅诗经典而不衰,作为一种诗派,得到诸多圣贤热捧。

而佛教真正开始中国化,从六组慧能开始主张从世俗中体会宗教感情[1]。

历来研究者将禅诗分为了禅家诗、禅理诗及禅韵诗,这类禅诗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擅长以白描的写作手法,描写山山水水;或者是借助丰富的物象,以此抒发诗人内心的空灵静;在这类诗中,诗人多借助于对比、比喻、反衬等表现手法,赋予诗歌禅理。

(二)王维与禅的渊源也许是受母亲礼佛的影响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动乱局面,王维虽然位居朝堂之上,但自己的内心已不如往日一腔热血。

王维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借禅诗予以明志,这也可以理解,从他仕途经历可以看出,王维有志不得事,后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动荡的局面已把诗人的踌躇壮志磨灭得差不多了,最后到晚年王维沉湎于佛理。

王维的禅诗,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借助空山、鸟语、落花、寺庙、明月等描写反衬诗人宁静淡泊之志。

其实这正是佛家所阐释的人生哲理:看淡名与利,一切皆空的。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王维(约701年-约761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禅意。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琴棋书画的赞美,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非凡境界,以此展现出禅宗哲学的追求和境界。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他诗歌中的禅意。

首先,王维的诗歌创作以意境优美著称,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文字勾勒出一幅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

他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进而引发读者内心中的向往和跳跃。

比如他的《画》中写道:“兔丝动花簇,鸟气酣翠蓝”,通过对细微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画面中的细腻与静谧,以此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束缚,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其次,王维的诗歌主题常常与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相呼应。

他以超然的心态面对人事,对人生境遇和存在意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比如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只今三里桃花水,数宿三生梦”,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意味着生死不过是一场梦幻,人生追求的真正意义远远超越于此。

王维通过表现虚无缥缈的禅宗哲学,引导人们认识到凡事皆苦,唯有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王维以琴棋书画为表现手法,展现了其对禅宗修行的追求。

他频繁地将琴、棋、书、画等元素融入到诗歌中,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禅理境界的追求和理解。

比如他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写道:“闻道重阳节,应怜屐齿危”,通过描绘屐齿的危险,展示出人生追求禅宗境界所面临的困难和险阻。

而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提到的“无媒缘以报君”,则表达出了王维自己超脱世俗干扰,专注于禅修之道的态度。

总而言之,王维的诗歌充满了禅宗的禅意和哲思。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形式的运用,他诗中所蕴含的深邃感悟引导人们超脱尘世的罣碍,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浅析王维诗歌的禅意

浅析王维诗歌的禅意

第9卷 第2期兵团教育学院学报vol 9 No 2 1999年 第2期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Jun 1999浅析王维诗歌的禅意王 庆摘要 王维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

王维诗在艺术上的造诣是诗情画意和音乐旋律的结合。

同时,禅学对其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也不容忽视。

王维诗作的 澄澈精致、 浑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正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使王维诗将意境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禅意对王维诗歌创作的研究,不能忽视禅学的深刻影响。

禅意渗透,使王维形成 安心无为、 形随运转、 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

王维诗作的 澄澈精致、 浑厚闲雅的艺术特色正得力于他的禅学修养,不仅创造了意境,而且从意境的空灵向禅境的空幻发展。

尤其是在他后期的诗歌中,表现禅趣佛理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王维以他对佛教的虔敬、热忱以及他那些充满禅趣的诗歌,赢得了 诗佛!的称誉。

王维自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与影响, 弟兄俱奉佛∀。

他生活在佛教极盛的时期,特别是禅意,正处在勃兴与发展的阶段。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禅宗的兴盛开始于初唐时期的弘忍。

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

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得到武则天的重视。

神秀应召入都,被尊为 国师。

开元十三年,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 王公大人,竟来礼谒#。

北宗的优势一直继续到开元、天宝年间。

弘忍的的另一弟子慧能在岭南创南宗。

他的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布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的争论。

神会很有活动能力,在他的推动下,南宗取代北宗而占据禅宗的统治地位。

王维一生习禅,与南北两宗都有很深的关系。

他写过一篇∃为舜门者黎谢御题大照和尚塔额表%。

大照是普寂谥号。

王维又曾应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南宗创始人慧能撰写碑名,即∃能禅师碑%,这是最早传述这位南北宗创始人思想的可靠文献。

由此可见他深得南宗的器重。

禅宗的理论中心是佛性说,禅宗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浅析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王维是盛唐田园派诗人。

他早期写过许多边塞诗、政治诗,诗作奋发向上,批判权贵,有盛唐的时代气概,满溢爱国热情。

但王维最受称誉的作品还是山水田园诗,尤其是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置身于大自然,其时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其诗情画意。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王维通音乐、精绘画,但其对佛教禅理的倾心,更能从他的诗作中窥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恬适、幽静,与陶渊明,谢灵运一脉相承,并且有一种超逸美,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幽远,欢快清新。

首联以素描的手法,铺出整个画面基调。

出句展现雨后山村,对句显示傍晚秋暝,字句平淡,丝毫没雕饰。

“空”字绘出了山村的寂静空旷,而且借“空”抒发归隐的情怀。

王士桢说王维的《山居秋螟》是“字字入禅”。

王维信奉禅宗,他的名“维”和字“摩诘”都取自佛家的《维摩诘经》。

此联直言山居空寂,有禅意而无苍凉之感。

颔联写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照着清澈的泉水,潺潺地在石上流淌,意境深远灵动。

颈联中诗人以“竹喧”来点染洗衣妇的怡然喜悦,以“莲动”来烘托渔舟返航沿流而下的场景,句式和谐整齐,节奏抑扬,旋律回环,有着音乐美。

尾联更具神韵,借《楚辞・招隐士》中淮南王刘安招隐士之词:“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反其意而用之,暗寓自己的隐逸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志趣,随意率真,淡泊人生。

王维善于把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才情中,深厚的艺术修养使诗、乐、画融为一体。

对大自然观察透彻细微,能达到主客观统一,即把自然的美化为艺术的美。

有着幽幽禅味的世外桃源有谁说不具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昵王维为什么要写禅诗,这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也与其人生观紧密相连。

佛教主张去执除贪,四大皆空。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第一篇: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前言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诗境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苏轼在此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成为后代评价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这主要是源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在自然地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界。

王维的山水诗中既然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读者常常会被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水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

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在自然地形象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中既然要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本文就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作以浅析。

一、画面美(一)视觉意象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而诗人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

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即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富有包孕性”的时刻。

关于绘画,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说:“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诗歌的禅意【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静逸明秀,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同时,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因此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其中又以他的山水诗为甚。

他把佛教思想与诗歌完美结合,碰撞出俊逸空灵的山水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佛教禅意山水诗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

禅宗赋予了王维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了然顿悟、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

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故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

因为他的诗俊逸明秀、空灵澄澈的特点被后世称为“诗佛”。

一、禅意产生的原因追踪王维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朝代,王维诗歌禅意的产生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时代因缘、家庭背景以及个人遭遇。

同时,这些原因不是单一影响的,而是在他们的综合作用下才使王维的诗歌具有了禅意。

唐朝佛学的兴盛和发展对王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维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王维的一生,信奉禅宗。

禅宗的兴盛,始于初唐时期的弘忍。

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以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为代表的北宗,得到武则天的重视,北宗的优势,一直持续到开元、天宝年间。

弘历的另一个弟子慧能在岭南创南宗,慧能死后十几年,他的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布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的争论。

到安史之乱后,肃宗至德二年,神会主洛阳神坛,才得到皇帝的信任。

最终,南宗代替北宗而兴起,并成为禅宗的正统。

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

相对于那个时代的道教,禅宗的思想是比较消极的,是美好理想幻灭之后的产物,比较符合受排挤和挤压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內心感受。

也可以说,禅宗所释放出的是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的因而找不到适当的理由释放。

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存在于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厌恶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非常容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解脱的精神生活方式。

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王维诗画里蕴含的禅宗美学分析

王维诗画里蕴含的禅宗美学分析

2020·02一、王维禅宗美学思想阐释与禅学概念王维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停留在他是唐代著名田园派诗人,但人们忽略了王维作为唐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给后世画坛带来的重要影响力。

众所周知,王维号称“诗佛”,历史上仅他一人享有此称号。

那为何只有他有如此称号?主要是因为王维的诗画作品中涵盖有佛教禅宗的思想。

总体来说,王维所作的大部分诗歌读起来都禅意浓厚,富有禅理,绘画创作也是偏向于佛教美学的,特别是六祖慧能的南宗禅思想。

王维在唐代名气煊赫,早年期间凭借儒学仕进,他具有浓厚的兼善天下的儒家哲学思想,追求整体的外在圆满,对于经世兼济则以“不废大伦”的原则为文人官宦处世之道与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将“三教”美学融会贯通,将佛教禅宗哲学思想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最终获得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擅长诗歌,也精通绘画、音律和书法篆刻,其中,他的诗歌与绘画成就最高。

可以说王维是盛唐时期为数不多的艺术全才,他被后人尊称为“文人画鼻祖”和“山水画南宗之祖”,这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王维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要体现了山水田园诗歌那种“空寂恬淡”的境界,这样的境界表现包含着其重要的美学思想。

虽然王维没有留下专门的美学著作,连美学研究方面的言论都甚少,但依然不能掩盖其在诗画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闪光。

王维保存至今的画论有两篇:一篇是《山水诀》,另一篇是《山水论》。

他的绘画风格多以追求恬淡舒适的田野风光和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为主,对超脱平和与空灵静谧的审美形态也颇为欣赏。

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佛教禅学理论就主要见于这两篇著述之中,这两篇也正是他所向往的禅宗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我们首先谈谈什么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概念。

禅宗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与玄学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吸收,进而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禅宗美学。

禅宗美学是一种以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学理论,其特点是道家美学与禅宗哲学相结合,并集道家美学中的齐物论思想和佛教禅学中的哲学思想于一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在唐代诗人浩荡的王国里,王维是一位比较出色而独特的诗人。

说起王维,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对王维诗中的其他方面印象模糊。

这只能“怪”王维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也“怪”苏东坡的概括太深入人心了。

王维字摩诘,正是大乘居士维摩诘的音译之名。

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类似的意境。

纵观王维的诗歌,我们发现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佛禅原理。

他的诗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边塞诗、幽愤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其中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田园诗,受到朝代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禅意。

唐代是佛学横流的朝代,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自然也不能逃脱佛禅的影响。

影响王维的主要是南禅,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重文字,不重形式,一切都靠自己去体会,也就是所谓的“悟性”“心法”。

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用禅宗的模式创新诗歌的模式。

这就使他的诗歌朦朦胧胧之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丝禅意、一点禅趣了。

他信奉禅理,后半生徘徊于仕隐之间。

他以优雅闲逸的情致描写了闲静舒适的田园生活和美丽可爱的山水。

他的田园诗描绘的是闲静的意境;山水诗描绘的是幽静的意境。

他的诗歌,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表现出佛学里面的空灵。

他将佛学中的禅理引进诗歌中,使得诗充满了禅味、佛理和仙味。

下面,我们就从他的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禅意。

例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闲”是因为作者远离凡尘俗世,没有人事烦扰,内心闲景得甚至连桂花的飘落也能察觉到;“空”是写山中的静谧。

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这里“空”含有宁静的意思。

四周是如此的静谧和谐,甚至当明月升起,那皎洁柔和的月光都可以惊动山鸟,使它们在林间鸣叫。

全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山中的木兰花自开自落,消遥自在。

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开得尽情,落得自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适合这里,显得太世俗了;“孤芳自赏”也不适用,太清高了。

辛夷花富有深邃的意象,我们从中看到了作者王维那种淡泊超尘、从容不迫的心境,感受到作者自足自乐的心情。

再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有人认为诗人是要“通过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自己在深幽的禅修过程中的豁然开朗”(史双元《禅境画意入诗精》);也有人说,诗人要“极力强调自然现象不过是瞬息即逝的幻觉”也就是禅宗尊奉的《金刚般若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陈允吉《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中国禅诗鉴赏词典》认为诗人创造了“以一瞬为永恒,以当下包摄了过去、将来,以有限表现无限的境界。

”诗人运用了短短的篇幅,却将禅理里的“无为则静”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我想,禅的东西主要是心悟,悟到哪个程度就看各人造化了。

此外王维还有很多诗句也是有禅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出了诗人淡泊无求、从容不迫的心境。

王维虽然天资聪慧,但算不上是悟性很高,所以始终没有达到大彻大悟。

如果他大彻大悟就不会为凡尘俗世所羁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了。

如果他大彻大悟,就甚至有可能专心参禅不再写诗歌了。

他只算是若有所悟的人。

因此,他以士大夫的身份过着隐逸的生活,为了参禅他接近大自然;为了悟道,他观察自然。

王维将谢灵运的山水陶渊明的田园融为一体,以画以乐以禅入诗,开创诗歌空灵静逸的新境界,不愧是唐诗一大家。

他心灵莹洁剔透,“故心弦之动自与天籁合调,发为抒情之什,品悉至神,莫可方物”。

(鲁迅《摩罗诗力说》),因此,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正是基于他诗歌里表现出来的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