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f53c77c1cfad6195fa7bc.png)
第一单元孝悌先教学目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孝悌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
课文讲了什么?7、全班交流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
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3、全班交流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f77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8.png)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三字经》的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三字经》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家庭礼仪。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开头部分:“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见闻。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开头部分,让学生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
3. 教师逐句解释《弟子规》开头部分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并强调《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师长和他人。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编写目的。
2. 《百家姓》中的部分姓氏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编写目的,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29b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d.png)
教案目标:1.延续一年级上学期的朝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朝读的习惯和意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优秀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制作朗读练习材料:包括课文、古诗词、优秀作品等。
2.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图片、小黑板等。
3.教师准备备课资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
2.可以采用体操操或齐跑等形式。
二、课前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画作或古代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询问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三、朗读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篇课文,与学生逐句进行朗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速和韵律,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教师给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等。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朗读和阅读的重要性。
2.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坚持朝读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增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2.学生可以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准确率和流利度。
2.教师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之间互评互助,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朝读展开,通过朗读练习和阅读理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出示古代文物和优秀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2f0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7.png)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言、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5. 《论语》选段: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教师先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4. 比赛激励法: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诵读选段,引导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经典内容。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5. 互动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经典中的智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诵读水平,关注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阅读习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态度、专注程度等,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
4. 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择适合一年级下学期的经典诵读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音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源,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图片卡片:制作图片卡片,帮助学生形象记忆经典内容。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854a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春晓》(唐孟浩然)《静夜思》(唐李白)《悯农》(唐李绅)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画龙点睛》《掩耳盗铃》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小兔子乖乖》《狼和七只小羊》4. 第四单元:传统节日《春节》(唐王之涣)《端午节》(唐杜甫)《中秋节》(宋苏轼)5. 第五单元:美德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美。
2. 教学难点:古诗、成语、民间故事等文化内涵的理解,美德故事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朗读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欣赏(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春晓》、《静夜思》,了解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课时:学习《悯农》,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亡羊补牢》,懂得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画龙点睛》,明白做好事情的细节。
第三课时:学习《掩耳盗铃》,认识自欺欺人的后果。
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老鼠嫁女》,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第二课时:学习《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3篇)
![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70ed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朝读经典”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活动内容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了《论语》、《弟子规》、《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朗读材料。
2. 制定朗读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朝读经典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3. 朗读形式多样化:采用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 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每学期末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朗读成果。
5. 开展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组织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内涵,设计朗读环节和活动方案。
2. 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活动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技巧、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
4. 活动总结:每学期末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为下一学期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
2. 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3. 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4.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
![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0e0f600ba21614791711284f.png)
《朝读经典》8 读书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知道读书要专心,写字要认真。
待人接物要讲究规矩礼仪。
诵读内容: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
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
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译文解释:
读书一定要专心致志,写字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写正楷。
书桌一定要摆放整齐,房间一定要整洁。
见面是要按年龄大小来称呼别人,待人接物一定要讲究规矩礼节
故事导行:
1. 教师讲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2. 问:从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觉得自己在读书写字方面,我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联系实际:
1. 课上当有同学找你讲话,你该怎么办?
2. 书写时,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课后延伸:
你知道吗?读故事“入学礼”。
一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ad4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5.png)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经典,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智慧和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5. 《咏鹅》作者:骆宾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诵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
2. 难点:经典语句的节奏、韵味把握,对经典中智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
2. 讲解法:解释经典中的词语和道理。
3. 互动法:分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熟悉语句,理解意思。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熟悉语句,理解意思。
3. 第三周:学习《百家姓》选段,熟悉语句,理解意思。
4. 第四周:学习《千字文》选段,熟悉语句,理解意思。
5. 第五周:学习《咏鹅》,熟悉诗句,理解诗意。
教案持续更新中,请随时关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诵读经典的熟练程度,要求能够流利地背诵选段。
2. 评价学生对经典语句的理解程度,能够简述选段中的智慧和道理。
3. 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课堂表现和互动活动来衡量。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或选集。
2. 相关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经典诵读的音频资料。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经典选段。
2. 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跟随节奏一起诵读。
3. 讲解选段中的重点词语和道理,帮助学生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背诵选段,并进行默写练习。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f1a8543323968001c929b.png)
朝读经典教案2016秋三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 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 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中华源2、九州同3、人文兴4、立诚信5、谨守时6、恕之道三、教学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1. 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 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 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必读书目1、《语文经典读本》2、《爱的教育》3、《稻草人》4、《宝葫芦的秘密》(二)选读书目1、杨红樱系列2、《周恩来》3、《雷锋的故事》4、《岳飞传》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6、《中国节日故事》7、《中华美德故事》1、始祖神话、作者简介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
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
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
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扌专tu <n :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fb381f121dd36a32d824f.png)
第四单元过能改教学目标: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5课时择善而从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
学生谈感受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第16课时知过即改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诫子书》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第18课时改过之人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第五单元勤且俭教学目标: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19课时一生之际在于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增广贤文》八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第20课时少时须勤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介绍《白兔记.牧牛》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第21课时物来不易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节用》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第23课时克勤克俭一导入新课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四反复大声诵读五生谈感受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第六单元赤子心教学目标: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朝读经典》教学设计13
![《朝读经典》教学设计13](https://img.taocdn.com/s3/m/e508ef68998fcc22bcd10da9.png)
《朝读经典》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组诗。
2、深入学习《春夜喜雨》,通过诗后注释和赏析,了解诗句意思。
3、阅读《春夜喜雨》,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深入学习《春夜喜雨》,通过诗后注释和赏析,了解诗句意思。
2、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并能学法迁移,拓展课外一首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了解学情1、现在是什么季节?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反季节古诗,出示《春夜喜雨》全诗。
2、熟悉这首诗吗?准备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熟悉?(读正确,读出古诗节奏,并了解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二、提出要求,再学古诗能够正确地朗读,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几十个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我们刚才那样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
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味。
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的课文,不仅有注解,还有一段赏析,请大家认真学习,相信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三、理解好雨,感受喜雨大家能读懂诗中所写的这一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1、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为什么说它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知时节:播种时节、生长时节、复苏时节等)(2)它知道农民播种,万物复苏、生长都需要雨水滋润,所以就下起来了,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懂事、知心、善解人意)(3)这样的雨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来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我也想来读一读,我这样读:……好一场( )的雨呀!(4)也想这样来试试吗?(指名读)(5)看来这样的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
(齐读)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为什么这样说?细无声:"细"是什么样的?"无声"又说明什么?并不是所有的雨都可以润物的,下大了,下急了,也有可能坏物、毁物、损物,所以,润物的雨要怎么下?(读)潜入夜:下的时候是无声的,来的时候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不让别人发现)看来,它是有心来润物,却无心让人发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雨?(3)这样的雨你喜欢吗?谁愿意来读这一句?(指名,齐读)3、现在我们看这两句,谁能来说说意思?--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朝读经典教案
![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f669e0f524ccbff0218430.png)
白马篇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代出自蓟北门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认“蓟ji、鲍bao、淳、殉、羁ji、殇shang、忱、颅”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
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教材分析:这首诗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封建时代衡量臣民忠良行为的准则的诗句,由此可见,诗句所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自然不必细说。
25朝读经典教案
![25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da13c1852458fb770b569b.png)
六、学生自由读,试着背诵。
五一中心小学“双读”教育活动(朝读人 授课人 周平
教学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能够包容他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讲述三尺巷的故事导入。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教读。 四、学生看注释,试着说君子容人的内容。 五、译文:故而君子自己贤能,还能包容他人的无能,自己聪明,还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237a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c.png)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第一章:《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原文讲解。
2.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
3. 《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解析。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三字经》原文、故事和道德观念。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逐句讲解《三字经》原文,讲解其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三字经》片段。
2. 写一篇关于《三字经》学习心得的文章。
第二章:《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
2.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原文讲解。
2. 《弟子规》中的故事讲解。
3. 《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解析。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弟子规》原文、故事和道德观念。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讲解:逐条讲解《弟子规》原文,讲解其中的故事和道德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弟子规》条款。
2. 写一篇关于《弟子规》学习心得的文章。
第三章:《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择善而从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
学生谈感受
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第16课时知过即改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改过之人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勤且俭
教学目标:
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9课时一生之际在于勤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增广贤文》
八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
第20课时少时须勤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物来不易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节用》
第22课时训俭示康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苏轼房梁挂钱》
第23课时克勤克俭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季文子以节俭为荣》
第六单元赤子心
教学目标:
理解楚典故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
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24课时池上二绝
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荡秋千的由来
第25课时小儿垂钓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讲述“踏青”的由来。
第26课时古朗月行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
八介绍“空竹”,以及怎样抖空竹。
第27课时春场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帝京景物略》
八讲述“放风筝的来历”。
第28课时幼女词一导入新课
二师范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全唐诗》,讲述孔李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