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学校教育最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是学校教育最好的支持
联合国大会在1993年的一项决议中将每年5月15日确立为“国际家庭日”,旨在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家庭和学校同样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家长可成为孩子最大的支持者,而家庭也可成为学校教育最好的支持。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同样爱着孩子,同样肩负着教育的责任。
当我们对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感同身受,我们才开始找到生命和爱的出口,那也是教育的出口。
当孩子自己有选择权,并得到家长的尊重,能在适合的学校里轻松快乐地成长时,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才有机会结出累累硕果。
我们如何相爱,又如何相杀?
在我看来,“我们”就像一对夫妻,得以维系的桥梁就是孩子,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相爱的时候,“家庭”一方会想尽办法,甚至倾其所有,搬到学区房、迁移户口、调整工作,或者干脆辞职,以此来向“学校”表明:亲爱的,我是多么爱你!我为你付出了我的一切,你一定要爱我!你必须爱我!
“学校”这一方收下“嫁妆”,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家庭”的爱。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夹在中间的孩子并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学校”的奴隶,孩子是个活生生的生命,既是生命就会冲破一切阻碍,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于是,这对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夫妻”难免出现“相杀”的时候。
“学校”渐渐发现“家庭”的爱并不单纯,是有条件的,比如: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爱你;为了脸上有光维护面子爱你;为了拓展人脉关系爱你;为了推卸教育的责任爱你……
2016年开春,我接到一例个案。一个15岁的男孩,在重点中学读初三,马上面临中考。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没有背会一篇英语课文,老师要求他完成“把英语课本抄写40遍”的家庭作业。孩子没有抄写课本,跟往常一样到校上课。因为没有交出作业,老师非常愤怒,对他说:“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你就打自己耳光,打到我气消了,你就可以回去上课。“男孩回应老师:“自己打自己?好痛哦!我下不了手。”跟老师一番争执拉扯之后,孩子被学校“请”回了家。
孩子没有学上,天天在家里打游戏、睡觉。即将面临中考,妈妈哀求学校和老师未果,又哀求孩子去跟老师认错。孩子当然不愿意,在他的心里“明明是老师无理,凭什么我去认错?”。僵持了两周之后,孩子和他的父母把老师告到了教委主管部门。主管
部门的意见是:情况属实,最终会根据孩子和家长的意见,决定这位老师是否将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这次学校跟家庭的冲突,以家庭的胜利而告终,孩子却从起初的满不在乎、踌躇得意,变得焦虑不安。
孩子见到我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老师的命运现在掌握在我的手里。如果我坚持投诉,老师就会被开除,这样他的前途就被我葬送了,我良心上过不去;如果我放弃追究,我又担心他今后会继续整我……”
陪着孩子梳理了这次事件之后,我又跟妈妈谈了谈,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通过这件事懂得宽容,学会原谅。最终,一家人达成共同的处理意见:原谅老师,撤回投诉,孩子从重点班换到普通班。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学校和家庭之间上演着。单单是2015年到2016年的时间,我就接待过近300例类似的个案,其中有一部分案例对孩子和家庭的伤害更大,对教师和学校更具破坏性。
这些事件既让我心痛,也让我看得更清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同样爱着孩子,同样肩负着教育的责任。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在现代社会,一个人除了跟家庭这个小集体有深度联结,还必然会进入另一个集体,那就是“学校”。
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都共同面对一个问题: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健康成长?
和孩子一起,淋淋这场雨吧!
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达到协调一致,真正要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又是何其难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学”,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
在一次学校体育节上发生的事情,给了我很多启发。
此事发生之后,我开始留意并关注:家庭如何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最好的支持?作为家长,是否可以放下成人的外壳、评判的思维,以及“零和”的行动,去跟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尽情地淋淋雨?
世上的家庭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是来自于家庭,我们都曾经是孩子,并从孩子开始一天天长大的。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当我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我有能力做什么?我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当我们对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感同身受,我们才开始找到生命和爱的出口,那也是教育的出口。
带着以上的思考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校,为孩子创造他所需要的环境。我以为:这是家庭成为学校教育最好支持的基础。
我们一起等到阳光下,微风吹麦浪!
美国教育家赫斯伯格说:“学校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家长。参与教育的家长越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将变得更好。”
我还想说:“孩子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配合支持学校教育的家庭。”
我的女儿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基本上是班里的十名左右,在即将小学毕业时她遇到一个难题:到底上哪一所初中?她有三个选择:一是离家很远的市重点中学,她需要花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考取,并且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要竭尽全力才有可能跟上教学进度;二是离家有半小时车程的区重点中学,她冲刺一下就可以考取,每天却要花最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三是离家最近的普通初中,她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学业,又有业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帮女儿梳理了情况,她自己权衡之后,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普通初中,我尊重了她的选择。
随后,我又带着她对未来的人生目标进行探索。她找到了最想做的3件事情:1.做最牛的业余吉他手;2.当最牛的专业心理咨询师;3.和最好的朋友去旅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