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保健作用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豆的保健作用及临床意义
纳豆是由大豆接种纳豆菌发酵后制成的豆类发酵食品,2000多年来一直作为日本传统保健食品为民众所喜爱。纳豆不但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大量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而且在其周围的粘性物质中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各种蛋白酶(如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纳豆激酶).λ-多聚谷氨酸、a-异黄酮和生育酚。纳豆的许多保健作用具有临床意义。
1.溶解血栓作用
日本学者须见洋行于1987年发现纳豆中有一种具有强溶栓作用的功能因子——纳豆激酶[1],其溶解血栓能力比尿激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等治疗血栓症的药都要强,而且该酶具有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体内半衰期长、提取工艺简便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弥补了现在常用的同类药品毒性较强、副作用较大、体内半衰期较短及造价较高等缺点。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纳豆激酶属食源性激酶,经口服进人血液循环可直接作用血栓,还可诱导肝脏或血管内皮产生纤维蛋白的溶酶原激活剂(t-PA ),活化自身纤溶酶系统,从而提高血液的纤溶活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其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溶栓药物。
纳豆激酶是一种中性丝氨酸蛋白酶,可以有效分解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及纤溶酶底物H-D-Val-Leu-Lys-pNA(S-2251),而且纳豆激酶直接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对纤维蛋白原并不敏感,所以不易引起出血倾简[2-4]。
纳豆激酶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很好的溶解血栓功能,通过在纤维平板上滴加纳豆激酶提取液使平板不透明的圆圈变成透明,从而发现并证明了其体外溶
栓作用[5]。以后通过动物血栓模型也证明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纳豆激酶都有溶栓作用,而且其效果远远大于纤溶酶和弹性蛋白酶[6]。另外,健康人口服纳豆或纳豆激酶肠溶胶囊后1~8天,明显缩短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ELT)和提高了优球蛋白的纤溶活性(EFA),而且血浆纤溶活性的提高可持续2~8小时,在第4天之后,纳豆激酶还可促进和增强肝脏及静脉内皮细胞产生t-PA,增加溶栓活性。这些结果证明了纳豆激酶可提高血浆的纤溶活性,而且该酶的作用可以长时间维持。
纳豆中除含有纳豆激酶外,还具有尿激酶、弹性蛋白酶、尿激酶原激活剂以及加速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的物质(FAS),FAS不仅提高直接纤维降解酶(如纤溶酶等)的活性,对纤维酶原激活剂也起作用[7]。
2.发挥维生素K的作用
纳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8],从而间接发挥维生素K的作用:参与骨盐的代谢及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有学者调查了日本东、西部及英国共三个地区绝经妇女血清中维生素k2 (MK-7)的浓度,发现三者间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日本东部地区绝经妇女血清中M K-7的浓度最高(5.26±6.13ng/mL),而英国绝经妇女最低(0.37±0.20 ng/mL)。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食用纳豆在日本较为常见,而且东部地区较西部更为普遍,纳豆的摄人导致了血清中MK-7浓度明显持续升高。这种差异也证明了纳豆中的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2。进一步调查还发现,日本各个地区绝经妇女骸骨骨折发生率与纳豆的消耗率在统计学上呈明显负相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骨及骨化组
织中存在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骨钙素),其分子中含有三个λ- 羟基谷氨酸残基,可与Ca2+结合而参与调节钙盐的沉积,增加骨密度。由于食用纳豆后血清中MK-7浓度上升,使骨钙素水平升高,从而有助于防治绝经妇女骨质疏松,降低骨折的危险[9],因此有人主张用维生素K2含量高的纳豆来治疗骨折。同时,动物实验也证明长期摄入纳豆能防止卵巢切除鼠的骨质疏松[10]。
纳豆能升高激活因子Ⅶ的水平[11],激洁因子Ⅶ是一种凝血因子(主要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肝脏中合成,并且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维生素K缺乏可造成激活因子Ⅶ水平下降,使凝血功能发生异常,易发生出血倾向,因此富含维生素K的纳豆可用来防治出血。
由此可见,纳豆对机体血液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溶解血栓和抑制出血。这是目前使用的所有溶栓药物都无法达到的功能。
3.抗高血压作用
根据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肾源学说,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和Ⅲ最终可发挥升高血压的作用。研究发现纳豆中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它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发挥抗高血压的作用。纳豆的粘性物质中有两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抑制剂,前者是半抑制浓度(IC50 :0.12mg/mL)较低的一种蛋白质,后者又分两类(IC50分别为:0.53 mg/mL和0.95mg/mL)。它们的抑制机制也不相同,一种是竞争性地,而另一种是非竞争性地通过抑制ACE水解Bz-Gly-His-Leu来发挥作用[12]。
4.抑制肿瘤作用
染料转移试验被用来作为一种检测抗肿瘤形成保护因子的方法。当将荧光染料微量注人培养的BALB/3T3细胞中,该染料会通过细胞通讯中的缝隙连接转移到邻近的细胞。如果用肿瘤促进剂12-0-十四酞基咐拜醇-13一乙酸醋(TPA)处理后,这种染料的转移作用就会被阻断。但若预先加人抗肿瘤促进剂,这种被阻断的染料转移又会恢复。研究发现纳豆中就具有这种活性的抗肿瘤物质。通过分离提取纳豆中的该活性部分(H1),发现它含有直链饱和烃。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显示,其中起活性作用的是C31,在很低浓度(0.65 mg/mL)下C31就能恢复上述由TPA抑制的染料转移。纳豆中的这种抗肿瘤物质主要是染料木素,每克纳豆中含有38.5mg~229.1µg染料木素。资料显示,正是由于日本人具有食用纳豆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摄人染料木素1.5~4.lmg),从而使其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13]。
此外,有报道纳豆菌能破坏杀死癌细胞,且刺激免疫激活系统诱发干扰素作用,继而起到抑癌功效。
5.抗菌消毒作用
纳豆的抗菌作用早就有研究证明,认为纳豆能杀死霍乱弧菌与伤寒杆菌。1996年夏,日本发生0157大肠埃希菌致人死亡的事件后,有报道称纳豆菌能杀死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并抑制肠内的*菌。纳豆具有抗菌功能是由于纳豆菌细胞中有抗菌成分:吡啶二羧酸。使用结合离子交换柱和比色计的简单方法测定出其含量为:每100克纳豆中有吡啶二羧酸20. 55士13.67mg[14] 。吡啶二羧酸对各类细菌广泛具有作用,特别是对酵母类菌属具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