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表现-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 发生部位广泛,大/小脑半球及鞍区较多见。 • 鞍区的EVN:多为实性,呈等密度、等/稍长T1,等/稍
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可有钙化,囊变、坏死、出血 少见,瘤周无水肿,强化程度高于脑室内脉络丛组织。 • 大/小脑半球的EVN:额叶多见,多为囊实性,可有钙化, 多无瘤周水肿,实性结节多位于皮层,呈不均匀轻-重度 强化,囊腔内有可强化的纤维分隔,囊壁多有强化。
间被神经毡背景分隔。
影像表现-中枢神经细胞瘤
• 形态常不规则,一般有分叶,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 • 一般不侵犯两侧脑实质。 • 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脑积水。 • 囊变、坏死、钙化较多见。 • 囊变区网状分隔:“蜂窝状”改变。 • 肿瘤边缘与脑室壁间:“绳索状”改变。 • 增强: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 弥散受限。
较高的侵袭性,复发率约 36%。 • 多数术后结合放疗预后良好,少数可沿脑脊液播散。 • 多见于中青年人,20岁-40岁占69%,性别差异不明显。 •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高压症状。
病理
• 肿瘤由形态一致伴神经元分化的圆形细胞组成。 • 典型结构为小而成熟的肿瘤细胞,呈单一片状排列,其
中枢神经细胞瘤和瘤(CNC):发病率约0.25%~0.5%,通常位于侧脑室内前 2/3 处 近孟氏孔区,常见附着于透明隔,罕见发生于第三脑室。
•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发病率约为0. 13%,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外。 • CNC和EVN组织学分级均为WHO II级,但CNC的预后较好,EVN具有相对
谢谢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脉 和 椎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为 2 一 9 % , 颈 5 O 但
D A 检 查 显 示 血 管 完 全 正 常 。M R 对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闭 S A 塞 的 敏 感 性 为 8 . , 7 5 准确 率 7 . , 阳性 率 1. , O8 假 2 5 高 估 率 3 . ; D A 的 一 致 率 k为 : 度 狭 窄 ( ~ 2 ) 33 与 S 轻 0 9 显 示 良( 7 1 ) 中度 狭 窄 ( 0 ~ 6 %) 示 良 (0 ) 重 度 5 . ; 3 9 显 5 ; 狭 窄 ( 0 ~ 9 % ) 示 良 ( 6 7 ) 闭 塞 ( 0 ) 示 好 7% 9 显 6 . ; 10 显 ( 14 ) P S 0 0软 件 包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示 : 7 . 。S S 1. 显 7 一 3, 3 P=0 0 1 0 0 , . 0 < . 5 MRA 与 D A 在 评 价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S 闭塞 疾 病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2 颅 内动 脉 狭 窄和 闭塞 的 评 价 . DS 显 示 :4例 前 循 环 A 1
2 1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闭 塞 的评 价 .
例颅外颈动脉病变 , 2 病 变 , 侧 病变者为 1 共 7处 双 0例 ( 1例 Mo a y 病 , 类 Mo a y 病 ) 6例 颅 外 椎 动 脉 病 变 , ymo a 4例 ymo a ; 共 8处 病 变 , 侧 病 变 者 2 。MR 显 示 :8例 颅 外 颈 动 脉 双 例 A 1 病变 , 2 病 变 , 侧 病 变 者 为 1 例 ( 例 Mo a y 病 , 共 9处 双 1 2 ymo a
内 动脉 狭 窄 和闭 塞 的高 估 率 为 5 。 1 MR 提 示 为 大脑 O 例 A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 脑肿瘤
2.脑膜瘤
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40-60岁,女性多见。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
,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多为球形或分叶形,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分界清楚。少数呈扁平状或盘状
,沿脑表面蔓延。可见钙化。
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 颅骨相连,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 征”。
医学下载吧
16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一脑肿瘤
3.垂体瘤
鞍内最常见的肿瘤。>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
医学下载吧
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头CT图像
正常所见 三 CT图像
脊椎CT图像
医学下载吧
9
医学下载吧
10
医学下载吧
11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正常所见 四 MR图像
医学下载吧
12
脑肿瘤MR诊断
•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脑外肿瘤特点:靠近颅骨或脑膜、同侧的蛛网膜
下腔增宽、脑实质挤压征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 血、钙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度出血灶。
医学下载吧
23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3.动脉瘤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是SAH的常见原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LOGO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 淋巴组织分布于人体全身的各个部位,因此淋巴瘤可 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发病率 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
➢ 好发于50-70岁免疫正常人群,而对于免疫缺陷者, 30-40岁是常见发病年龄段。
小结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类特殊类型结外淋巴瘤,发 病率低,具有高度侵袭性
➢ 好发部位: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及基底节、丘脑 ➢ 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的高或等密度,MR上T2WI信号稍
低,DWI/ADC扩散受限,增强明显强化,灌注不高, Lip峰高耸 ➢ 肿瘤进展快,预后较差,手术获益不明显,但对放射、 化学治疗敏感。及早获得病理诊断,尽早开始抗肿瘤 治疗尤为重要
临床表现
➢ 一般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 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并可伴有认知
下降、性格改变 ➢ 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和范围,可出现瘫痪、肢体麻木、失语和共济失调等 ➢ 癫痫少见
影像学表现-体及基底节、丘脑。幕下的小 脑和脑干相对较少见
➢ 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的高或等密度,周围轻中度水肿,原因可 能与瘤细胞小且多,细胞核/浆比高,细胞排列紧密导致X射线 吸收较多有关。
➢ 增强CT常可见病灶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DWI/ADC呈高/低信号。 肿瘤的信号多较均匀,内部的坏死、囊变及钙化、出血少见。
病理
➢ 约95%的PCNSL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肿瘤细胞沿血 管分布,因此常容易累及血管、破坏血脑屏障。CD20常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形细胞瘤,伴局灶坏死,瘤 细胞增殖活跃(MIB1LI36%),核分裂多见(7个 /10HPF),考虑伴有间变特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WHOII~III级)。
(胼胝体)伴间变特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 细胞瘤(WHOⅢ级)。
(左侧额叶)高级别胶质瘤,考虑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右额叶)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WHOI级)
(左颞枕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伴局灶坏死(WHOⅣ级)。
(直肠)在管状-绒毛 状腺瘤背景之中查见少 量腺癌组织。
(左顶脑膜)镜下见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呈片状分 布,免疫组化Kappa阳性,Lamdda阴性,疑为浆细胞瘤。
Cho增高,NAA降低
(右额叶)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III级),周围脑组织部 分呈局灶皮质发育不良样改变。
(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伴局灶间变(WHOⅡ-Ⅲ级)
(左颞枕顶叶)室管膜瘤(WHOⅡ级)伴钙化, 并局灶细胞增殖活跃。
(右枕顶)室管膜瘤(WHOⅡ级),局灶区域细 胞增生活跃伴坏死,核分裂像易见,考虑灶区为间 变型室管膜瘤(WHOⅢ级)。
(右中颅窝)血管周细胞瘤(WHOII级)。
(右桥小脑角区)合体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左听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三 叉神 经) 神经 鞘瘤。
(鞍区)垂体腺瘤。
垂体瘤
(鼻腔、蝶窦、鞍区)侵袭性垂体腺瘤。
(鞍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反复四肢抽搐7个月,F,19 Y
“ ” 中枢神经系统瘤的 WHO 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肿瘤典型病例
M,32Y,头晕、 头痛10余天
8
岁 头 痛 、 呕 吐 一 月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伴意识障碍 ✓ 2)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区、脑桥、小脑
血清:55-65%
血液的CT特点
红细胞:35-45%
✓ 3)病理特点:脑小动脉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破裂 出血,产生占位,推移周围脑组织

胶质瘤,Cho升高,Cr、NAA降低,有Lac峰
急性脑梗死, Cr、NAA降低,有Lac峰
5、功能性MR(fMRI): ✓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
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 能变化,主要包括 ✓ (1)MR扩散加权成像 (DWI):反映水分子的 扩散速度,主要用于急性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肿 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间脑: ✓ 丘脑、松果体、下丘
脑、视束、漏斗、垂 体及乳头体。 4)脑干: ✓ 包括中脑(四叠体、 导水管周围灰质、红 核、黑质、大脑脚)、 脑桥、延髓。
脑深部结构-分区:
✓1)基底节:尾状核 头、体部,壳核 及苍白球组成。
✓2)脑白质:半卵圆 中心、内囊、外囊、 胼 胝体等。
5)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腔:
40HU) ✓ 慢性(>22天):低密度(0-20HU) ✓ 反复出血呈混杂密度;外伤史可能不明确
2020/3/16
✓ 常伴脑挫裂 伤或脑内血 肿,占位效 应较明显
✓ 硬膜外和硬 膜下血肿可 合并存在, 统称为颅内 脑外血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 T1WI
T2WI T2WI T1WI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一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 影像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有重要价值 ✓ 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应用范围限度很大 ✓ 80年代以后诊断主要靠CT、MRI
二 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透明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

透明隔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影像诊断
[] Ihtb M,H g o a K, h o Y e a. lvtd pama lvl o 4 si i o a i y Z a , 1 E e ae l n l s e es f
t ntr iggo t fc r npt ns i sua yt p y ] r s mn rwh at 一1 ae twt muclr s oh[ . a b o i i h d r J
受体来调节细胞增殖。 D F 受体结合 P G — P G D F A链 、D F PG—
B链 , 1受体只识别 P G — 而 3 D F B链 。 D F及其受体在 中枢和 PG 周 围神经 系统 、 肉细胞 以特 异的模式合成 , P G 肌 H D F已被
证 实 参 与控 制 神 经元 、 经 胶 质 和肌 肉细 胞 的 发 育 形成 和分 神 化1 3 1 。文献 报 道转 化 生 长 因 子 p(G — 和碱 性 成 纤维 细胞 。 F p) T 生 长 因 子 (F F 与人 类 肌 营 养 不 良的 病 理 生 理 学 有 关 , bG ) 尤 其 是 肌 肉 纤 维化 [ 然 而 应 用 双 重 染 色探 讨 其 在肌 营 养 不 良 4 1 ,
6 0
Taj dJ Jn 2 0 V l3 o 1 i i Me , a 01, o 8 N nn
C D肌 肉未 对 P G R 呈 阳 性 。 M D F1 3
与组织破坏潘『 生阶段有关 。 在本研究 中, 所有的肌营养不良,
P G R 和 P G R B在 再 生肌 纤 维 的 细 胞 浆 和 巨噬 细 胞 呈 D F D F
[] B sin S Main S A i i e . x rsi lee— ei d 3 acai , r i , rz M,t1E pes no pa l dr e a z a o f t t v go t at (D )i h pdd ms ad a a s o h rwh co P GF n e e iiy i n nl i fte f r t ys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窗宽/窗位
1000
-1000
3、CT扫描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转移瘤
3、CT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MPR MIP VR SSD
3、CT扫描
CTA: 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部分取代DSA功能。 优点:
脑梗死 CBF
发生脑坏死
脑梗死 神经细胞发生缺血性梗 死,其他脑细胞可能有不同程度 受损
脑梗死
坏死过程
炎性反应过程,多核白C,微血 管长入坏死组织 胶质C增生 空腔 空腔结构 周围纤维胶质增生带 ;腔内:液体 +纤维血管网
脑梗死及其阈值和膜衰竭 CBF阈值电衰竭 15-20%以下
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运转受障启动 神经细胞死亡
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 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 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三、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CT表现
①密度改变
高密度:
脑出血、钙化、富血管肿瘤
低密度:
肿瘤、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等
等密度 混杂密度
脑挫伤(出血,水肿)
脑膜瘤钙化
脑 梗 死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 骨: 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正常颅脑CT表现
MR信号表现
T1WI
T2WI
水-------------低信号-----------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转移瘤
转移瘤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颅骨转移瘤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超急性期:6Hr以内,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期: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 亚急性期:4~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慢性期:11D以上,囊腔、胶质增生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死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 时
急性脑梗死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 注,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 回样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 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萎缩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表现
基本表现
血管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脑萎缩 占位效应
血管性水肿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M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死、外伤
血管性水肿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ppt.(ppt)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ppt.(ppt)

脑梗塞的CT表现
缺血性梗塞时间-密度的演变
• 急性期(1-5天)
8小时以前CT常为阴性 (最早4小时) 低密度,楔形,边界模糊,
占位效应(颅内病变由于体积增大引
起的脑沟、脑池消失,或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 亚急性期(6-21天) 10%可为等密度“fogged” or isodense 模糊效应 增强扫描,脑回样增强
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弥散成像( DWI )
• 原理:利用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 作用:提高急性期水肿诊断敏感性和特 异性有效方法(梗塞),帮助鉴别肿瘤 的性质
灌注成像(PWI)
• 原理:局部微循环的状况 • 作用:与常规增强扫描互为补充帮助鉴别
肿瘤的性质;与DWI结合,显示半暗带
吸收期 第3-7天 血肿开始溶解
密度减低
囊变期 2月
完全吸收或囊性变 低密度,可以接近 脑脊液
脑内出血,磁共振图像的演化过程
时间 (日)
<1
0~2
2~14
10~21 ≥21
红细 胞 完整
完整
完整
溶解 溶解
血色素状态
氧合血红蛋白 (Oxyhemoglobin)
去氧血红蛋白 (Deoxy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 (Met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Hemosiderin/Ferritin)
头颅平片诊断价值
• 颅外伤 • 鞍内及蝶鞍附近病变 • 提示颅内高压 • 松果体生理钙化的移位 • 发现病理钙化 • 显示颅骨本身病变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常规血管造影 1、经颈动脉直接穿刺法 2、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提示肿瘤位于脑外的征象: (1):脑白质塌陷征Buckling 脑膜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
并嵌入脑灰质,使脑灰质下方呈指 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 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 离也加大。
脑白质塌陷征
脑膜瘤-CT表现
(2)、广基 与硬膜相连; 肿瘤与硬膜 相连处常为 钝角。
脑膜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5、鞍上脑膜瘤 常起源于鞍结节、鞍隔,可发展到
鞍上。平扫为鞍上池内一圆形块影, 稍高密度,常有钙化,增强多为均一 强化。肿瘤增大,可侵及周围结构。 不伴脑组织水肿,常见鞍结节及附近 区域的颅骨增生。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深圳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丁云贵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15~18%,其中 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脑膜瘤 很少见。
脑膜瘤-病理
• 起源于脑膜细胞,最好发于脑表 面富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
• 幕上85%,幕下15%。其中大脑 凸面和矢状窦旁处最多见,占47 %;次为蝶骨嵴13%,嗅沟及前 颅凹底7%,鞍结节6%,小脑桥 脑角7%,其它共占20%。
脑膜瘤-病理
• 球形或分叶,质硬,血供丰富,来 源于脑膜动脉或脑内动脉。
• 包膜完整,分界清楚。 • 少数脑膜瘤呈扁平状或盘状,质软,
呈薄层沿脑表面蔓延,范围 • 较广,常侵入颅骨甚至颅外组织。
脑膜瘤-CT表现
2、肿瘤钙 化发生率约 15%。钙化 形态各异。 多为边缘弧 线状钙化, 或全钙化。
脑膜瘤-CT表现
3、多数肿瘤 为圆形或卵 圆形,边界 清楚。
脑膜瘤-CT表现
4、肿瘤周围低 密度,占61%。
原因:脑组织 水肿、软化灶、 蛛网膜下腔扩 大、包绕肿瘤的 囊肿和脱髓鞘。
脑膜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9、脑室内脑膜瘤 较少见,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平扫为均匀稍高密度,无明显钙化, 边缘光整,不侵袭脑组织,无周围 脑组织水肿。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 大和局部脉丛钙化的移位。增强后 为中度强化。
大脑镰的一侧或两侧,以两侧发展居 多。肿瘤以广基与大脑镰相连,常有 明显脑组织水肿。一般无骨质改变。 镰旁和窦旁脑膜瘤的区别,临床意义 较大。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4、前颅凹底脑膜瘤 多起源于嗅沟,少数起源于眶顶
部。圆形或卵园形块影,广基与前 颅凹底相连,多为两侧发展。肿瘤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冠状面扫描 可见肿瘤附着处蝶骨增厚、毛糙。
区。前者肿瘤沿天幕缘向天幕上、下 两侧生长,天幕处形成切迹,一般无 骨质改变。后者仅向幕上或幕下生长, 可类似大脑或小脑凸面脑膜瘤,可伴 局部骨质增生;有时可引起横窦或窦 汇内血栓形成。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8、后颅凹脑膜瘤 可见于桥小脑角、斜坡、小脑凸面
和枕大孔区。以桥小脑角最多见,表 现为高密度肿块,可见钙化;增强多 为均匀强化,少见坏死、囊变。肿瘤 与岩骨有广基相连,骨质增生不明 显,内听道不扩大,肿瘤不以内听道 为中心生长。
脑膜瘤-病理
• 组织学分类较复杂,常用的分类: 合胞体型:钙化少见,水肿较明显;
过度型、纤维母细胞型:钙化常见; 血管母细胞型:钙化少见水肿明显; 恶性型:生长快,具明显的侵袭性。
• 多见于中年人。起病慢,初期症状不 明显。
X线平片表现
1、无异常改变 2、骨质破坏 3、肿瘤钙化,3-18% 4、脑血管压迹迂曲扩张 5、颅内高压 70% 6、颅内钙斑移位
2、上矢状窦旁脑膜瘤 以上矢状窦中段多见。上矢状窦
旁类园形块影,多沿同侧矢状窦旁 向前后发展。肿瘤周围脑组织水肿 明显,占位相对较轻;肿瘤附着处 骨质增生明显,肿瘤增大时,可压 迫、侵蚀和阻塞矢状窦,继发脑积 水。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3、大脑镰旁脑膜瘤 位置较窦旁脑膜瘤低,可发生于
X线平片表现
1、骨质增生 20-30%
内板增厚 外板增生 骨板弥漫增生 结节状增生 弥漫性致密 硬化
脑血管造影表现
1、动脉期显示肿瘤的 供血动脉
2、中心型的肿瘤血管 3、肿瘤循环慢于脑循环 4、包绕状血管移位
血管造影表现
1、枕动脉 2、枕动脉脑膜支 3、咽升动脉前支
脑膜瘤-CT表现
1、平扫:多为 均匀的等密度 或稍高密度病 灶;少数可见 坏死、 囊变、 陈旧性出血。
脑膜瘤-CT表现
6、增强扫描: 肿瘤明显强化 无血脑屏障。 少数轻度强化 平扫越近等密 度,增强后强 化越明显。
脑膜瘤-CT表现
7、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 (1)、肿瘤周围明显水肿而本身无钙 化或轻微钙化; (2)、肿瘤内明显囊变; (3)、增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 (4)、肿瘤边缘不规则毛糙,边界不清 (5)、肿瘤呈蕈伞状附着于颅骨; (6)、增强提示肿瘤有较大深静脉引流
(3)、骨质增 生肿瘤附着处 颅骨骨质增生、 硬化,发生率 23~44%。
脑 膜 瘤
前 例 之 骨 质 增 生
脑膜瘤-CT表现
(4)、邻近 脑池、脑沟 变化。肿瘤 所在处的池 沟填塞,邻 近的扩大。
脑膜瘤-CT表现
(5)、静脉窦 阻塞。肿瘤起源 于静脉窦旁时, 可侵及静脉窦, 引起阻塞。表现 为静脉窦狭窄, 增强不强化或 充盈缺损。
6、蝶骨嵴脑膜瘤 蝶骨嵴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蝶骨
嵴内1/3处脑膜瘤常附着于蝶鞍前床 突,又称鞍旁脑膜瘤,可伸入眶上裂 侵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中、外 1/3处脑膜瘤,主要向后发展伸入中颅 凹。多数蝶骨嵴脑膜瘤伴蝶骨嵴骨质 增生。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7、天幕脑膜瘤 可起源于近天幕缘处或横窦和窦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脑膜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1、大脑凸面脑膜瘤 最常见于额、顶和颞枕区。肿
瘤常在大脑半球内形成一实质性肿 块,但基底均与颅骨相连,肿瘤周 围常伴中、重度水肿。局部占位征 象明显。肿瘤附着处的颅骨常出现 明显的骨质增生。冠状面扫描好。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