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期康复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

运动疗法
②牵张训练:缓慢、持续牵拉紧张的肌肉可降低肌张力、 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为主动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牵张 训练可分为被动牵张和自我牵张。被动牵张指借助于外力 (如采用手法或矫形器)进行缓慢持续的牵张。自我牵张 指利用自身体重使痉挛肌受到牵张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如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偏瘫上肢负重的方法缓解上肢以及 手指屈肌痉挛;截瘫患者斜床或起立床站立以缓解下肢屈 肌痉挛。
痉挛的康复治疗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一)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痉挛的不同形式,可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全身性痉挛:主要是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注射 系统性痉挛:采用神经干阻滞,也可口服用药 局部痉挛: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般不全身
用药
(二)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物理治疗、 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2)水疗法:将痉挛侧肢体浸浴在温水中也有利于肌痉
挛的缓解。室温宜保持在22~25℃,水温宜在37~40℃。
理疗
(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静止 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 肌的不自主运动。因此,临床常用语痉挛型脑瘫和脑血 管意外患者上肢的屈肌痉挛的治疗。治疗时20~30min/ 次,1~2次/d。
胸骨柄 拇指
膝部
理疗
功能电刺激 脊柱旁电刺激 直肠电刺激 电极埋入性电刺激 振动治疗 温度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理疗
(1)冷疗法或热疗法:冷疗法或热疗可使痉挛的肌肉有 一过性放松,也可缓解疼痛,常在运动疗法之前使用。 冷疗的方法:将手足直接泡在冰水中15~20s,然后用 干毛巾擦干,反复5~6次至皮肤发红。热疗的方法:将 布袋在热水中升温至70~80℃,然后用毛巾包裹布袋放 在患部进行热疗,也可用红外线、蜡疗等温热疗法。
痉挛的康复处理

h
23
导致的临床问题
• 相关症状
• 被动功能障碍
– 个人生活料理 – 体位
• 主动功能障碍
– 肢体活动 – 运动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 手掌和手指
h
屈指肌BOTOX注射后症状改善
25
• 体位:
– 进食 –坐
–睡
h
26
主动: 肢体应用障碍
• 上肢
–取 –抓 – 移动 – 放开
主观评定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手法检查来判 定痉挛程度,方法简单易行,临床较为常 用。
改良Ashworth法,根据患者关节被动活动 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定级。
h
30
痉挛的评定
–临床评定方法: Ashworth方法(0-4级)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 小 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的后50%均呈现较小的阻力 •Ⅱ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 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Ⅳ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动.
h
5
痉挛导致的临床问题
• 痉挛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对患者的影 响包括:
• ①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②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 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 ③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 倒;
• ④ 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 并发症;
• ⑤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以克服主观因素对评定的影响, 使结果更为可靠。
痉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v 低频电刺激抗痉挛作用
§ 拮抗肌刺激的交互抑制作用用 § 肌腱刺激的抑制作用用
生物反馈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
v 推拿、针灸、中药汽疗
.矫形器的使用
v 机器人辅助疗法
七阶梯治疗——第四阶梯
v 以Baclofen 为代表的口服抗痉挛药物的使用
§ 巴氯芬(枢芬、力奥来素、脊舒、郝智):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 激动GABAβ-受体,使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 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
§ 结果判断:0~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 13~16分:重度痉挛。
v Tardieu量表:2005年,2个指标评定
§ X:肌肉反应的质量; § Y:肌肉发生反应时的角度 § 按3种速度进行评定:Vl:尽可能慢;V2:肢体部分在
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V3:尽可能快。
v Clonus分级-按照阵挛持续时间
• 初始剂量:5mg,每日三次,每隔3天增服5mg,直至所需 剂量,但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对本品作用 敏感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为每日5~10mg,剂量递增应缓慢。 常用剂量为每日30mg至75mg,根据病情可达每日 100~120mg。
• 常见副作用:嗜睡、乏力。消化道症状、血压降低等。 • 影响疗效的因素:中枢较重损伤、挛缩、骨折、异位骨
§ 我国于2010年出版了《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痉挛 中国指南》
§ 《指南》指出: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是治疗局灶性 肌痉挛普遍接受方法,耐受性很好。有大量强有的I级 证据说明了这种方法能降低痉挛患者的肌肉张力,继 而改善患者功能。
§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是降低肌痉挛的辅助治疗方法。
v BTX-A本身只能减轻造成痉挛的神经原性因素 v 必须具备2个关键的前提条件: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加马喷丁(Gabapentin):一种抗癫痫GABA类似物,加一环己基簇而成。它调节谷氨酸代谢的数种酶的活动,可以用于某些病人的痉挛状态。 拉莫三嗪(Lamotrigine):一种抗癫痫药物,能阻滞电压和应用—依赖钠通道减少谷氨酸和其他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由此减少某些病人的痉挛状态。 赛庚啶(Cyproheptadine):5-HT的拮抗剂,可以中和脊髓和超脊髓的五羟色胺能性兴奋性输入,而用于治疗痉挛状态。 大麻甙类—样化合物(Cannabinoid-like compounds):有二种受体CB1和CB2。CB1受体主要存于中枢和周围神经元中,为这种受体(例如 dronabinol,康苯吡酮)的协同剂,可用于肌肉痉挛/痉挛状态。 可乐定(clonidine):一种选择性α2-受体协同剂,其抗痉挛状态作用可能由于感觉输入的α2-介导的突触前抑制加强所致,低血压是潜在性副作用。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定义: 痉挛状态;是一种由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运动障碍,牵张反射是对肌0 +肉牵伸而产生的肌肉收缩的反射,由于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处于亢进,组成所称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损(UMN)”综合征。
定义: 痉挛:自发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可由痉挛状态,过强脊髓反射,如张力障碍、强直、去大脑、去皮质性强直,帕金森病,僵人综合征引起。 肌肉痉挛:在增加肌肉运动活动时,局部区域肌痉挛伴疼痛。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一般病后一年才做; 由肾排出,在肾病、妊娠、哺乳、精神不正常者不做
ITB 巨丸给药试验
将本试验目的,一切事项向病人或保护人说清 开始:50g(一般注射后0.5~1小时作用开始,4小时达高峰,持续8小时或更长,Ashworth量表减降1~2级)。如临床反应不定: 24小时后 再注射75 g,如临床反应仍不满意 再24小时后 再注射100 g,如再反应不良,即不宜应用ITB
痉挛状态的康复现状

对上肢的痉挛,在前臂、腕部及手指肌群
的神经末梢处注射肉毒毒素,能减轻上肢
的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并有效的减轻 日常生活上的介助量(Ib )。对下肢的痉 挛,在小腿集群的神经末梢处注射肉毒毒 素,能有效减轻下肢的痉挛(Ib )。希望 用肌电图定位神经末梢进行注射。
由于TENS其所用刺激频率及评价期间,对效果
证据
治疗痉挛的药物替托尼定、巴氯芬、安定具有相 同的效果,副作用也比以往使用的药物小(Ia ), 同时丹曲林钠对偏瘫的痉挛有效(Ib— IIa )。 对于脑卒中严重痉挛,鞘内注射巴氯芬较为效果, 长期使用也有持续的效果(Ib )。
用苯酚作神经阻滞,改善了关节活动范围及 modified Ashworth Scale,经过6个月时仍能显现其 效果(III )。用乙醇作神经阻滞,可改善 modified Ashworth Scale及关节活动范围,经过6 个月时仍能显现其效果(III )。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得运动系统失去高位 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下 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异常。表现为肌 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 常的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紧张性反 射等脊髓水平的运动形式。
1.共同运动 其本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即脊髓中支 配屈肌的神经元之间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的功能上的 联系,是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 2.联合反应 指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 部位的肌肉收缩,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张力改 变的一种姿势反应,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例如健侧上 肢屈曲诱发患侧上肢的屈曲,也有同侧性联合反应,例如
儿童脑瘫的马蹄内翻足,BTXA,2U/kg注射到腓 肠肌内、外侧,较安慰肌使张力下降,操作显著 进步。
痉挛的康复处理

症状
疼痛 僵硬 阵挛* 屈肌和伸肌痉挛 外观异常 动作费力、迟缓、 不协调
Clonus recording during elbow extension
*
*
被动功能: 个人料理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手掌和手指
*
痉挛评定: 电生理学方法
肌电图分析 肌肉放电频率低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患者 在表面EMG检查中,常可见患者进行原动肌激活时有拮抗肌的突发性活动 肌肉活动时机异常 F波 为运动神经元池被逆向激活时的回返放电 反映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 明显痉挛的慢性患者,F波出现率和波幅均增高,F波与M波的最大波幅之比也上升 波形复杂化
病人和照顾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确定病人和照顾者的目标
痉挛治疗程序
痉挛处理中治疗师的作用
评估和教育患者 指导患者制定目标 提供康复干预: 减轻阳性体征的影响 改善阴性体征 对痉挛处理小组其他成员提供反馈和咨询
*
痉挛的评定
痉挛评定的目的: 了解痉挛程度 了解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有否增强和加重痉挛的因素 确定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效果监测
*
与痉挛临床表现相关的力
肌肉收缩的动态力 软组织的静力性阻力,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神经的弹力成分
*
动态痉挛现象
阵挛 协同模式 屈肌和伸肌痉挛 痉挛性张力异常 缓慢用力活动模式 不协调运动
*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屈肌
伸肌
痉挛或挛缩的屈肌
伸肌
*
静态痉挛现象
肌肉痉挛的继发改变 肌肉挛缩 肌肉僵硬 其它软组织僵硬 (皮肤、血管等) 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囊僵硬 其它:肌肉纤维化、疼痛等
上肢痉挛的康复评定

肌张力对躯干的对位对线、稳定性和灵活性有 影响,同时这些因素又是上肢活动的关键 上肢肌张力的改变会影响肌肉的长度、肌肉收 缩的方向、关节结构的对位对线、肩胛骨和肱 骨的运动模式,并导致挛缩 因此,针对上肢和躯干肌张力的评估与治疗, 使得姿势保持肌肉正常活动和良好坐姿,是协 助上肢最大限度恢复的重要基础, 体位摆放与扶抱是维持上肢活动度与肌张力管 理的关键(加拿大北安大略省中风最佳实践顾问2001)
正常肌张力
被动拉长肌肉时阻力比正常的小,移动肢 体时感觉松软和重,如果检查者放手,肢 体不能保持体位或不能对抗重力的作用 被动拉长肌肉时阻力比正常高
肌张力高
2
2015/7/16
肌张力与痉挛
牵张反射
肌张力增高的原因:
神经源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 牵张反射亢进 在痉挛的肌肉,先有一段无阻力的 活动范围,然后有一个对牵拉的反 应性的肌肉收缩,肌肉突然放松后 又有一个无阻力的活动范围
因此,要有严谨的测试程序,否则,会 混淆测试结果和治疗效果
康复功能评估
改良版Ashworth 痉挛等级量表
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SS)
等级 0级 1级 1+ 级 肌张力 肌张力不增加 肌张力稍增加 肌张力稍增加 标准 被动活动患肢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被动活动患肢在终末时有被卡住然后放松或轻微 的阻力感 被动活动患肢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 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被动活动患肢时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 可活动 被动活动患肢时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 较困难 患肢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Brunnstrom技术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Brunnstrom技术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一、初期或软瘫期Brunnstrom分级1-2级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2,按摩和被动活动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手法内容1各种反射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旋腰反射腰向左旋斜板反射向左倾斜2感觉刺激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3,医疗体操①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②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③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④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⑤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⑥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⑦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目的
打破上肢的屈曲、内收痉挛模式和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各种随 意控制的分离运动,提高平衡能力 完成坐位站位的转换,达到坐位 Ⅲ级平衡或站位Ⅰ~Ⅱ级平衡。
治疗原则
应在神经生理、病理学理论指 导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运用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 尽可能的降低痉挛程度,使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 运动、自主运动的大方向发展。
头颈部
控 制 关 键 点
肩部
关键点
胸骨柄
拇 指
骨盆
膝部
拇趾
分指板
AFO
抑制上肢痉挛
抑制下肢痉挛
正确坐位
坐位平衡分级
1级平衡:静态坐稳 2级平衡:自动态坐稳 3级平衡:他动态坐稳
坐位平衡训练
1级静态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3级他动态平衡。 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 然后训练从有依靠到无依靠坐,由坐在靠椅上 到在凳子上。 学会在坐位作前后、左右改变重心,加强患侧 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负重练习,以后在坐位 下向不同方向取物即自动态平衡。 在外界推动下保持坐位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 练习)。
训练目标
抑制痉挛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
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训练计划
关节被动运动 肌肉持续牵张训练
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矫正异常姿势
痉挛期的治疗 神经肌肉促进:对抗痉挛模式,建立正常
肌力训练
协调性训练 医疗体操 肌肉牵伸 平衡训练 步行/转移 支具
体位转换活动及平衡活动 健手与患手交叉相握保持上肢伸展,双下 健侧、患侧翻身,患肢置于一边,肢屈曲位,头先转向一侧,然后跟随身体 转体 处于痉挛状态 借助双下肢置于巴氏球上进行左右翻身训 练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仰卧位坐起引起明显患肢痉 向患侧、健侧翻身同上,让双小 挛 腿自然垂于床边,用健手支撑坐 起,坐起后将患侧上肢伸展支撑 于床面,健手压住患肘 坐位不对称(偏健侧)患侧上 患者在静态坐进行前后左右摆动 肢屈曲,下肢伸直、外展, 时保持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于体 在坐位平衡训练时出现痉挛 侧(床边、椅背、巴氏球)、前方 (桌面)、后方,手掌伸展支撑在某 物体上(床上),保持患肢屈膝、屈 髋90度,膝部可压沙袋保持足跟 着地或健腿翘在患膝上起加压固 定作用,两膝间夹本书 坐位下出现下肢阵挛,用手用力 下压膝部
平衡杠内训练,患侧上肢伸直支撑 步行出现患侧上肢屈曲挎篮, 下肢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于双杠上,治疗师站在患侧控制 患手关键点,患手扶持拐棍/桌面 前后移动患侧下肢支撑时膝保持 10度左右,足跟着地 患膝跪在矮凳练习健腿前后摆动 抑制股四头肌痉挛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作业性活动 单用健手磨沙板、搬木块引 起患侧上肢屈曲痉挛,下肢 足跟不着地、膝外旋、外展
痉挛与其他限制关节活动因素的区别 痉挛应与如下症状体征相区别: 肌肉或关节疾患造成的肌强直、肌肉 挛缩、肌腱挛缩或关节囊紧张; 外周神经或脊髓病变造成的痛性痉挛 (即为一种阵发性的和自发性的、迁 延一段时间、并伴有疼痛的单个或多 个肌肉的收缩)、破伤风强直、搐搦;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造成的僵硬、 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搭肩上举、对角击掌、耸肩环绕、
合掌夹肘、翘腿摆动、左右摆髋、 夹腿屈伸、单腿半桥、抗阻伸肘共 9节
骨盆后撤肌,髋关节 骨盆后撤,髋关节 内收肌、内旋肌,髋、 内收、内旋,髋、 下肢 膝关节伸肌,踝关节 膝关节伸展,踝关 (伸展型) 跖屈内翻肌,足趾屈 节跖屈内翻,足趾 肌 屈曲。
定义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
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 广泛接受的痉挛定义为:是一种由牵张 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 的运动障碍。 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 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 度)也增高。
偏瘫痉挛期康复训练
痉挛期的康复治疗
定义:指相当于发病后3周~3
个 月左右的一段时间,相 当于Brunnstrom2~4期。
主要问题
肌肉痉挛 腱反射亢进
异常的姿势反射
异常的运动模式
偏瘫的痉挛模式
肢体 痉挛肌群 痉挛模式 肩胛带下沉、后撤,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 旋前,腕关节掌屈 尺偏,手指屈曲 肩胛骨后撤、下掣肌 群、肩内收肌、内旋 上肢 肌,肘屈肌,前臂旋 (屈肌型) 前肌,腕指屈肌
站位平衡训练中身体偏向健 要求同上,如果下肢痉挛明显, 侧,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可靠墙站立,患膝后置一球防止 膝过伸 双膝屈曲5~10度位夹住沙袋双足 斜板站立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移动性活动 上下楼时出现明显上下肢肌 痉挛,尤其健腿先上、患腿 先下时出现膝过伸、足跟不 能着地
抑制痉挛的体位
双手交叉上肢伸展置于体前或患 手支撑在扶手上或他人保护同上, 上楼时患腿先上,下楼时健腿先 下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坐位站起时出现重心转向健 侧,躯干健侧旋转,患肢痉 挛模式出现,膝过伸、足跟 不着地
抑制痉挛的体位
双手交叉双上肢尽量向前伸展或 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某物(桌面、 椅背、辅助器等) 由治疗师在患者患侧控制拇指、 膝关节关键点,保持上肢伸展及 防止下肢过伸(膝屈曲5-10度) 患者两边放两个靠椅,患者双手 支撑靠椅站起
运动反应(Bobath、Rood、PNF) 躯干肌、上肢伸肌、髋带肌、下 肢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 闭链训练为主 中级操双侧为主 上肢屈肌 、下肢伸肌 坐位2-3级、站位1级 步态训练、床椅转移 对抗痉挛
偏瘫患者常用的抗痉挛体位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卧位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 患侧上肢伸展位,前臂旋前、后,用分指 患侧上肢屈曲置于胸前,手握拳,板将手指伸展,下肢屈曲位,足尖朝上, 下肢伸展外旋,足处于跖屈位, 足底用硬物支撑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以上 躯干屈向患侧 体位用枕头支撑 特殊体位:患膝、髋屈曲,用双手交叉后 抱住患膝保持可以帮助缓解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健手带患手完成各种作业或患侧上 肢支撑位下(同坐位)进行作业、患 侧下肢同坐位要求 双膝部用带子固定防止膝外旋
力量性活动 躯干半桥活动:出现患膝伸 卧位:双手交叉保持上肢伸直上举 直,患肘屈曲,握拳 位或患侧上肢伸展于体侧支撑在某 健侧上、下肢用力举沙袋 ; 物(床沿、椅背、墙、桌等),双下 双侧上肢用力拉墙壁拉力器; 肢屈膝>90度,足支撑于床面(足尖 双侧下肢用力踩踏踩器时出 抬高使足部分背伸),可以健腿翘 在患膝上加加屈髋、膝角度, 膝部沙袋加压或健腿翘在患膝上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 1级 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 1+级 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 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
平衡训练
直立架
踏车训练
肌力训练
上肢肌力训练 被动——助力——主动——抗阻 下肢肌力训练 被动——助力——主动——抗阻
中级医疗体操
适应范围:偏瘫痉挛期(肢体偏瘫功能 3-4级) 目的:强调患侧肢体的助力或主动活动, 以打破偏瘫肢体异常痉挛模式,促进肢 体协调、分离活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