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c1ac3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2.png)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中药炮制方法(也称为药物制备或熟化)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不仅影响着中药的药效,还关系着中药的使用安全和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方法可分为炮炙、制曲、浸泡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和药效,进而对临床应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并增加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附子可以提高其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作用,提高疗效;炮制后的枸杞子则可以提高其养肝益肾、明目润燥的功效。
这是因为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其次,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药物性质。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炮炙后的麻黄可以减轻其容易上火的性质,增加其对肾脏和心脏的作用;炮制后的生姜可以减弱其辣味和刺激性,增加其调理脾胃、帮助消化的功效。
这种改变中药性质的作用使得中药适应范围更广,更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
另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增加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对湿气、阳光和氧气的敏感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比如,炮炙后的何首乌可以减少其含水量,减轻其变质的风险,延长其保存时间;炮制后的干姜也可以减少其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虫食。
这有助于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疗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和易用性。
一些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弱其苦味、涩味和不良气味,增加其口感和易入口的性质。
比如,炮制后的黄连可以减轻其苦味和涩味,增加其抗菌、抗炎的功效,同时使其更易于服用;炮制后的茯苓可以减轻其泽味和甜味,增加其利尿、消肿的作用,同时使其更易于口服。
这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也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8050a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3.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炮制,以提高药效、改善药味、减少毒性或副作用的过程。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环节,对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临床医学中,中医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而中药的炮制过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药效,增强疗效中药炮制是通过加工处理中药材,对其进行破壁、炙烤、炮制等方法,使得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释放、溶解,并且部分毒性成分得到破坏,使药效得到提高,疗效得到增强。
这种加工处理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提高其药效,增强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二、改善药物安全性中药炮制的过程中,会去除一些有毒物质,减少毒性或副作用,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通过炮制,可使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减少、分解或变性,从而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降低用药风险,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三、改善药物稳定性中药炮制能够改善中药材的储存稳定性,延长保质期,减少变质和氧化,使中药材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质量变化。
这对于中药的生产和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四、保证药物质量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并且提高其稳定性。
中药炮制能够使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充分释放有效成分,改善中药材的性味归经,保证药物质量,并且提高其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增强疗效,改善药物安全性,改善药物稳定性并保证药物质量。
这些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也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患者体质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的合理用药。
在使用中药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中药,并确定合理的炮制方法,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da629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7.png)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实践验证,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炮制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中药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炮制对中药性味的改变中医药理论认为,药物的性味归经入药,对病证具有特定的作用。
而中药的炮制则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使其对病证的作用发生变化。
对于苦味的中药,经过炮制处理后可转为甘味,使其能够更好地温补脾胃,增加对病情的调理作用。
炮制对中药性味的改变对药物效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炮制是通过加热、炙制、蒸煮等方式对中药进行处理,这些操作可以使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效用。
炮制可以使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得到释放和提取,提高药物的活性和药效。
还可以通过炮制来降低中药中的毒性物质,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增加药物的安全性。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在中药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炮制对中药药效的稳定性中药的炮制可以增加药物对温度、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这对于中药的贮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药物运输过程中,可以减少药物的损耗,确保药效的不变。
炮制对中药药效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药物效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以上几点来看,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提取其活性成分,增加药效的稳定性,改变药性等,从而影响药物的效用。
在中医临床中,中药的炮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需严格按照传统炮制方法进行处理,以确保药物的最佳效用。
值得注意的是,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不可随意变更或减少炮制步骤,以免降低药物的效用。
炮制后的中药应妥善保存,避免日光暴晒、潮湿等情况,以确保药效的不变。
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在日常应用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中药的炮制环节,确保中药的最佳效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2668e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3.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部位。
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
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 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b7232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c.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药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药治疗临床疾病过程中,中药炮制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用药与合理用药。
本文将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的影响1. 中药炮制对药材成分的提取中药炮制是指通过炮制的方式,对中药原材料进行炮制、熬制、蒸制、煅烧等处理,以提高中药药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丰富和改善中药药效成分的特性。
中药炮制的过程中,能够使一些不易被水提取的药物成分更易溶于溶剂中,提高中药药效成分的活性和生物利用率,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
2.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转化很多中药是生药材,因存储时间长、采收季节等因素,易受潮霉变等影响,炮制处理后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提高其治疗作用和降低毒性,使其更适合临床使用。
3. 中药炮制对患者的接受性与便利性炮制后的中药更容易服用,剂型更为多样,口感也会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便捷性和接受性。
1. 提高药物的疗效根据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后能够提高药物的药效,从而增强其治疗作用。
这也是中医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炮制后的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药效更加显著。
2. 降低中毒风险中药炮制后,除去了药材中的部分有害成分,提高了安全性。
中药炮制可以降低中毒的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提高用药的便利性炮制后的中药可以制成丸、散、丹、膏等不同剂型,更加便于携带,患者服用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4. 保证药材的质量炮制过程中可以去除掉一些有害细菌和重金属等有害成分,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并增加其纯度,从而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三、推广中药炮制的必要性1. 传承中草药知识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经验的传承,是对中医药智慧的一种体现。
通过推广中药炮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掘中药的潜力和价值。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0c8c2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d.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将中药原料进行处理,以达到增强药效、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药物性味的目的。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还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提高药效中药炮制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方法,如破碎、炒制、蒸煮等,对中药原料进行处理,以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破碎可以增加药材的表面积,使药物易于释放有效成分;炒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增强药效;蒸煮可以使药物充分煎熬,提取有效成分。
通过这些加工方法,中药的药效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
二、中药炮制改善药物性味中药炮制可以改善药物的性味,使药物更加容易入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在中医药学中,药物的性味是指药物的五味和性能,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使其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通过炒制可以使药物的味道更加香甜,更容易入药;通过蒸煮可以使药物的性能更加温和,减少刺激作用。
这样一来,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更容易接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三、中药炮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在中医药学中,许多药物在生药态下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减少这些毒副作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
炮制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得到降解、失活,减少对机体的损伤;也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提取和浓缩,增强药效。
这样一来,中药在临床用药中不仅能够发挥其治疗作用,还能减少毒副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药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药品质量,保证其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通过炮制,可以避免一些原料药的缺陷和不足,使中药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炮制可以使中药更加稳定,延长其保存期,提高其药品质量。
这样一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以更加放心,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7c6c1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d.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特点,从而影响其药效。
中药的性味是指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如苦、辛、甘、酸、咸、涩等。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进而改变药物的作用方式和疗效。
某些中药在炮制后会呈现出辛温的性味,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所致的病症,而不适用于阳盛的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和药物性味,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许多中药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并且这些活性成分往往存在于药材的微小颗粒或细胞内,不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壁,释放药物的活性成分,并且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
炮制还可以去除一些有害物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许多中药在采摘后容易发生氧化、变质或虫蛀等情况,导致药效下降或丧失。
通过炮制,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炮制时可以加热杀菌,杀灭细菌和病毒,防止药物受到微生物污染;或者可以喷漆、浸泡等处理方法,增加药材的防腐性。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药物的保质期,减少药物的损耗和浪费。
中药炮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和方便患者的用药方式。
中药炮制后可以制成各种剂型,如颗粒、丸剂、糖浆、膏剂等,不仅方便患者的用药和携带,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儿童或老年人来说,可以使用剂量准确、服用便利的颗粒剂或糖浆剂;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可以选择服用效果稳定、不易变质的丸剂或膏剂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和疗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特点,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延长药物的保质期,并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和方便患者的用药方式。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efb7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7.png)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适应性,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中药炮制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增加中药的疗效,还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意义、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炮制的意义中药炮制的意义在于改变中药原料的性质和功效,使其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溶解度、改善口感、降低毒副作用等。
同时,中药炮制还能使中药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加药效持久性,从而提高疗效。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1.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原料放置在火炉或炙热的铁板上,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炙烤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加强药物的温热性质,增加药效。
2.炒制法:炒制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处理。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气味、味道和温热性质,有助于提高药效。
3.水煎炖煮法:水煎炖煮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
4.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原料置于蒸锅中,利用蒸汽进行处理。
蒸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改善药物的味道和气味,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三、1.增强药效:通过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例如,对于一些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炮制可以改善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柴胡,其挥发性成分大大降低,药效更稳定,可以更好地治疗口干咽痛的疾病。
2.减轻毒副作用:一些中药原料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
比如,炮制后的雄黄,毒性被降低,可以更安全地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状。
3.增加稳定性: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稳定,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效更加持久,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4.提高药物贮藏性:中药炮制能够提高药物的贮藏性,延长药材的保存周期。
比如,炮制后的石斛,贮藏时间更长,能够更好地用于治疗骨折等疾病。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114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114](https://img.taocdn.com/s3/m/d56e2bb85acfa1c7aa00cced.png)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摘要:目的阐明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日常中草药管理中发现的炮制质量问题和处方的中药饮片不合理使用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影响很大。
结论应加强中药炮制、依法炮制、遵古炮制,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用药;疗效中药炮制,历史上又称之为“炮炙”、“修治”、“修事”,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的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炮制方法与功效关系密切,若药物炮制方法不当或者质量不佳则会严重影响药效发挥。
掌握科学合理的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充分发挥具有实际意义。
1 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1.1炮制影响药物的四气五味中药炮制可以影响药物的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因此,炮制需得当才有利于药物发挥其原有的药性。
第一,可以通过“反制”来纠正药物过偏的药性,如栀子加姜汁制后,其苦寒的药性得到了缓和。
第二,应用“从制”可以增强药物的性味,增强疗效,比如以胆汁制黄连,可增强黄连的苦寒药性,即所谓的“寒者益寒”;另外,以酒制仙茅,可以增加仙茅的温性,温肾壮阳,即所谓“热者益热”。
第三,可以通过“炮制”改变药物药性,增加药物的实际用途。
比如,天南星本属辛温,一般用于燥湿化痰及祛风止痉,而胆汁苦凉,若二者合制成胆南星,就具备苦凉之性,用于清热化痰,熄风定惊。
1.2炮制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经过炮制后的药物,其在人体的作用趋向可以发生改变,例如,黄柏原是清下焦湿热的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也能清上焦之热。
通常,酒炒可以助性升,姜汁炒能助散,醋炒能助收敛,盐水炒则助下行。
1.3炮制影响药物归经通常药物的炮制都是依据归经理论为指导的,尤其是某些辅料炮制药物,例如,药物归经原理通常是,辛入肺经,甘入脾经,酸入肝经,苦入心经,咸入肾经,所以加醋炮制可入肝经,加蜜炮制归脾经,加盐炮制入肾经等等。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效发挥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效发挥](https://img.taocdn.com/s3/m/0e10e3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b.png)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效发挥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炮制则是中药材在应用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药效的发挥,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炮制能够改变中药材的药性。
例如,地黄这味药材,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经过炮制加工成为熟地黄后,其性由寒转温,功效也变为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再如,何首乌生用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经黑豆汁拌蒸后,其泻下作用减弱,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增强。
这种药性的改变,是通过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加辅料等方法实现的。
加热可以改变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影响药性;而加入不同的辅料,如酒、醋、盐等,则能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新的化合物,进而改变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
有些中药材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如果直接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比如,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毒性。
经过长时间的水浸、煮制等炮制方法,可以使乌头碱水解,毒性大大降低,从而能够安全地用于临床治疗。
又如,马钱子有大毒,经过砂烫或油炸等炮制后,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药效得以保留。
炮制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在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夹杂一些非药用部分或杂质。
通过炮制中的净制工序,如挑选、筛选、清洗、去除非药用部位等,可以去除这些杂质,提高药材的纯度。
例如,麻黄的茎和根都可入药,但作用不同,茎能发汗解表,根能止汗,在炮制时需要将两者分开,分别入药,以保证药效的准确性。
此外,炮制还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水分,防止霉变和虫蛀,有利于药材的储存和保管。
炮制有助于增强中药材成分的溶出和吸收。
一些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被包裹在细胞壁内,不易被人体吸收。
通过炮制,如切片、粉碎、炒制等,可以破坏细胞壁,增加有效成分的暴露面积,从而提高其在煎剂中的溶出率,增强药效。
例如,鸡内金炒制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延胡索醋制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更容易溶出,止痛效果更佳。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c8eb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药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一种剂型,其使用广泛,功效显著。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影响其药效。
本文将就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炮制时间:炮制时间是指制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热时间,不同时间的炮制会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减弱,而炮制时间过短则会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效不够充分。
2. 温度:炮制温度是指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
3.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烤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炒制: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炒制后的中药饮片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适用于寒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腹泻等。
三、不同炮制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1. 经典炮制:在传统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按照古方进行炮制,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详细的炮制方法,临床中应用广泛。
2. 新型炮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炮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微波炮制、超声炮制等新型炮制技术,可以加快炮制过程,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3. 个性化炮制:随着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对中药饮片进行个性化炮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进行炮制,以提高疗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
这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药材,而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会导致活性成分的转化和释放。
较高的炮制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从而增强药效;而炮制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药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1c15b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7.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作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药效的影响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认识。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通过研磨、浸泡、煮制、干燥等一系列加工过程,能够使中药的药性发生改变,提高中药的疗效。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常常采用研细末,加水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通过破坏中药的细胞壁,释放有效成分,增加药效的稳定性和降低药物毒性。
中药炮制还能够改变中药的质地、口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性药物中。
一些含有毒性成分的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煮沸、炒制等方法,减少或中和药材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另外一些寒凉性质的药物,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灼炙、炮制加温等方法,改变药物的性质,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与此中药炮制还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度,加快活性成分的释放,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结合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炮制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口感需求,合理选择炮制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中药炮制可以根据患者的肠胃吸收能力,调整药物的煎煮时间、剂量等,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中药炮制还能够通过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0c54c3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d.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指利用不同的加工技法,将原药材进行炮制或者加工处理,以提高其药效或改变剂型等特性,从而使之适合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药治疗所必需的一项技术活动。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药炮制能够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从而提高其药效。
通过中药炮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更充分地释放,使药物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例如,通过制成浓缩汤剂、丸剂等剂型,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提取,使药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另外,中药炮制还能够去除一些有害物质,保证中药的药物安全性。
其次,中药炮制能够改变中药的性味特点,从而调节其药效。
通过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可改变中药的性味特点,例如:将苦性中药炒制后可降低其苦味;将寒性中药用红糖炖制可增加其温热性。
这些处理方法能够使中药的性味特点得以调节,从而调节其药效。
再者,中药炮制能够改变中药的剂型特点,从而提高其治疗便利性。
通过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可将中药材制成颗粒、丸剂、浓缩汤剂等各种剂型,这些剂型可方便患者使用、储存和携带,提高了中药的治疗便利性。
最后,中药炮制需要严格遵守炮制规范,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在前期的中药加工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中药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专门的中药炮制标准并加以严格执行。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中药炮制,可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变中药的性味特点,调节其药效,提高中药的治疗便利性。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疾病不同、人体体质不同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炮制处理。
在中药炮制的每一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炮制规范,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以确保其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57e4b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3.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的过程。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改善药材的外观性状以及方便携带和服用。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积极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效。
通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材进行处理,可以改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中药炮制中的制过程可以改变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及药效的强度,使其更适合某些特定的疾病治疗。
中药炮制还可以通过破坏某些药材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可以改善药材的外观性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中药炮制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根须、石头等,使药材的外观更加洁净、整齐,易于分配、购买和储存。
这不仅方便了医生的开方,也方便了患者的服用。
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和气味,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服药的乐趣,减轻由于药物的苦涩和异味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从性下降的问题。
中药炮制还可以方便携带和服用。
中药炮制可以将大块的药材磨成颗粒或细粉,或者制成丸剂、胶囊等固体制剂,从而减少药材的体积和重量,方便患者携带和储存,也便于医生按要求进行剂量和配方的调整。
中药炮制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速度,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提高药效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00cf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在其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效、药性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等,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炮制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其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效应,从而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提高中药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质及削弱或去除其毒性。
这些目的的实现需要中药加工人员掌握药材的性质及其与炮制方法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中科学调配材料,精细掌握炮制过程,以确保炮制后的药材质量达到疗效要求,并达到安全、无毒、无害的目的。
二、中药炮制的影响因素中药的炮制过程和方法决定了其药效和药性,其中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温度温度是中药炮制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要求温度适宜,不能过高或过低。
温度过高会导致药材中药效物质的破坏,药性变化;温度过低则不能使药材充分吸收炮制剂,影响其药效。
2.时间中药的炮制时间在药材的炮制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炮制时间过短,无法尽量破坏药材的细胞壁,药效无法得到完全释放;炮制时间过长,则会使药材的颜色、口感和药性等方面发生变化。
3.红糖、蜜糖等其他药材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药材,例如红糖、蜜糖等。
这些药材可以调整药材的味道、特性及其药效,从而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中药的炮制过程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部分。
在炮制过程中,会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效及成分分布、颜色、外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这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 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可控制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使之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同时,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热稳定成分也被改变,增强了其抗寒、抗虚弱等能力。
2. 改变药物的药性中药经过炮制后,药性有所改变。
炮制后的药材可使原药材产生化学变化,同时不同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副作用、特殊的药性或去除毒性等。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2f06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1.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指将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效、改善其质地和易用性的过程。
中药炮制技术的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中药制药的重要环节,但这种技术也会影响到中
药的药效、毒性以及质量。
首先,中药炮制可提高药效。
炮制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水煮、炙烤、晒干、酿制等操作,这些操作能够促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和化学反应,提高药物吸收率、降低毒性、增
强药效。
例如,对于附子进行炮制处理,其毒性可降低,同时功效也会增强,进而更容易
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其次,中药炮制可改善中药的质地和易用性。
中药炮制时常常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
如炒制产生的焦香味和煮制产生的甜味等等,这些化学变化能够改善中药的质地和口感,
并且能够降低中药的毒性、提高药物作用的安全性,并且使中药更容易服用。
最后,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药炮制技术能够降低
中药中的毒性,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从而使中药在医学上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总之,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该
根据中药的性质和炮制方法,科学地进行炮制,以确保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针对
不同的疾病,使用合适的中药炮制方法和药材,可以更好地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性。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https://img.taocdn.com/s3/m/8cdb72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3.png)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的成品,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
炮制过程中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会对中药饮片的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首先,净制这一炮制步骤就对药效有着重要作用。
净制是指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等。
比如,麻黄在入药前需要去除其木质茎,因为木质茎的有效成分含量低,若不去除会影响药效。
又如,山茱萸入药时要去核,因为果核几乎无药效,若不去核,反而会增加服用量,影响疗效。
通过净制,能保证药材的纯净度,使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提高,从而增强药效。
切制也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切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形态和大小,增加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例如,对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黄柏、厚朴等,切成薄片能缩短煎煮时间,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而对于一些纤维性较强的药材,如益母草、大蓟等,切段则更有利于药效成分的释放。
此外,切制的规格也会影响药效。
切得太薄,可能会导致一些易挥发成分的散失;切得太厚,则可能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炮制过程中的炒制更是常见且重要的方法。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
比如,决明子炒黄后,能缓和其苦寒之性,避免损伤脾胃,并且质地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强了清肝明目的作用。
而山楂炒焦后,酸味减弱,增加了消食止泻的功效。
有些药材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如地榆炭、蒲黄炭等,这是因为炒炭后产生了新的止血成分,或者原有止血成分的含量增加。
加辅料炒则是借助辅料的作用来改变药效。
如麸炒白术,能增强白术的健脾作用,因为麦麸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与白术共同炒制,能协同增效。
炙法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炮制手段。
常见的有酒炙、醋炙、盐炙等。
酒炙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
比如,当归酒炙后,增强了活血调经的功效,更适用于血瘀经闭、痛经等病症。
醋炙可以引药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
延胡索醋炙后,止痛效果显著增强。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c0a4a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4.png)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中药炮制方法的选择对中药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如炙、煅、炖、蒸、炒、焙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寒热凉温性质,改变中药的苦、甘、辛、酸、咸五味属性,使中药对不同疾病有针对性的疗效。
炮制方法还可以提高中药的稳定性。
中药炮制可以去除中药中的一些不稳定的成分,如挥发性物质、毒性成分等,改善中药的品质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些采用传统炮制方法的中药,如附子、乌头、川乌等,可以通过炮制去除其中的毒性成分,降低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此外,中药炮制方法还可以提高中药的溶解性和吸收性。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通常会经过研磨、煮沸、浸泡等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水所溶解,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率。
中药炮制方法的选择还可以减少中药的副作用。
有些中药在生药状态下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刺激性、毒性等。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降低这些不良反应,提高中药的安全性。
例如,龙胆草生药味苦寒,容易引起腹泻,经过炒制可以减轻其刺激性。
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还取决于炮制时间的掌握。
有些中药炮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其药效。
如炒制过久会导致中药的活性成分损失,煮沸过短则可能使中药的药效不完全释放。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炮制方法的要求来掌握炮制时间,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总之,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中药的疗效,改善中药的品质,提高中药的溶解性和吸收性。
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中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5648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5.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医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医学体系,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的炮制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成适合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质量控制、药效提高、副作用减轻以及疗效增强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质量控制的作用。
原材料的选择和炮制过程中的控制能够影响药物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来确保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同时,炮制过程中还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例如,在中药炮制中可以通过炒、煮、蒸等方法,去除一些易挥发或不稳定的有毒成分,以及金属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其次,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还能提高药物的药效。
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被释放、转化或改善其溶解度。
例如,通过炒制可以增加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提高其药效,或者通过蒸制可以使药材中的水分减少,增加其浓缩度,增强药效。
而且,中药炮制过程中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外观、气味和口感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增强疗效。
另外,中药炮制还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去除一些药材中的刺激性物质,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降低患者的胃肠道不适。
例如,在中药炮制中可以通过清洗、搓洗等方法去除药材中的黏液,减少胃肠道反应。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通过调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达到药理作用的平衡,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在制备中草药中,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药物代谢途径,降低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伤。
最后,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还能增强疗效。
炮制过程中的药材选择以及时间、温度、湿度的调控,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提高其溶解度,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同时,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善药物的贮存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增加药物的治疗作用时间,提高疗效的持续性。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0b78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4.png)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炮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药物效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炮制方法对药效的调整可以使药物更适合治疗特定疾病;中药炮制会改变药性成分的比例和构成,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炮制能够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并提高药效的稳定性。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还体现在药物的总体效用上,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望中药炮制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发挥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在现代药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核心部分,将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效用、炮制方法、药性成分、药效增强、毒性降低、药效稳定性、药物研究、中草药1. 引言1.1 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药物的效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使其药性更加适合治疗特定疾病、增强药物功效或减少其毒性。
炮制方法的不同会对药效产生不同的调整,炮制过程中药物的化学成分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中药炮制还可以增强药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同时提高药效的稳定性。
中药炮制在药物效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中药炮制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通过对中药炮制对药物效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炮制方法对药效的调整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效用和功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对药效进行调整,使药材的药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炮制方法可以调整药材的性味归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炒制的方法可以增加药材的甘味,有助于滋补元气,而用水煎的方法则可以增加药材的苦味,有助于清热解毒。
通过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使药材的药性得到有效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9-09T17:11:05.8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周琴英康智岷[导读]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历经数千年医药学家的反复实践和认识,探索出了最为适宜的辅料和工艺流程。
周琴英康智岷【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8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8-02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
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部位。
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
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
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
如果饮片的厚度、大小、长短差距太大,煎煮时就会出现先溶、后溶、易溶、难溶等问题,根据物理学的扩散定律,物质扩散的量与颗粒的半径成反比,饮片太厚,煎煮时不易透心,影响有效成份的煎出;饮片太薄,则一些富含淀粉的药材在切割、干燥、贮存时易破碎,煎煮时易糊化,增加汤剂的粘度,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但是目前流通的粗糙饮片令人无奈,除了饮片中混杂的连刀片、败片及变色走油片、发霉片之外,还有在配方中的首乌块、茯苓块、生熟地块等以个子形式出现的。
这样的饮片不能煎至透心,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3炒制饮片及辅料质量影响临床疗效
3.1清炒法:清炒法所炮制的药材较多,如对于种子、果实类药材进行炒制不但使其获得焦香气味,还使其果度爆裂,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从而提高了药效。
但各种方法炒制后其成分有何变化?药性有阿改变?各炒法的火候应掌握到何种程度?等等,这些都需要遵循炮制意图,才能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
3.2加辅料炒(如麸、米炒、醋炙、酒炙、蜜炙、姜汁炙等等):加辅料炒是炮制法的一大类,其作用各不相同,如醋炙,其中一个作用是增强止痛的功效,从元胡的研究即证明此点,元胡止痛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但为游离状态,不溶或难溶于水,经醋制后,由于游离生物硷与醋酸作用生成含生物硷的醋酸盐,提高了在水中的溶解度,易于吸收,从而增强了疗效。
再如黄连为清热燥湿药物,其性苦寒,经过不同炮炙方法与不同辅料进行炮制后疗效各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详细叙述:“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
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苦寒,成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
其炮制法用现代科学分析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有较大参考价值。
3.3蒸、煮、蝉法:蒸法又有清蒸、加辅料蒸等,煮法有水煮或加辅料煮等,如苦杏仁止咳定喘的主要成份是苦杏仁甙的水解产物氢氨酸,但苦杏仁含有易使苦杏仁甙酶解的活性酶,在酶的作用下,苦杏仁甙酶解成杏仁腈,并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醛而挥发失效。
当苦杏仁经采用传统的蝉、蒸、煮等方法处理后,使促进苦杏仁甙水解的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上述反应就难以进行,从而增强了苦杏仁甙的稳定性,利于贮藏,保存药效。
4“炒炭存性”饮片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中药饮片经炒炭后治疗疾病已有千年的历史,炒炭的中药饮片已增至70多种。
饮片炒炭是一项传统炮制制药技术,多数中药经炒炭后,除了明显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改变了饮片某方面的专一疗效。
药物制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止血类药物地榆、大蓟等制炭后,不仅保存其原有的止血功效,还具备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并可释放可溶性钙,使其止血作用更加显著。
此外,某些药物制炭则可增加其收敛止泻的作用,如乌梅炭用于虚寒便痢脓血,苦参炭用于赤白痢下等。
可见,中药饮片炒炭是中医临床谴药组方治疗疾病的手段与特色之一。
但是饮片炒炭并非将饮片炒至焦化,炭化,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范围,如:荆芥穗炭是治疗妇科疾病较常运用的一味中药饮片,炮制时必须火候与辅料掌握得当,成品色泽均匀,全部保持在“存性”的范围,原形辨认清楚。
否则,饮片全部炭化而混杂于辅料中难以剔出。
因此中药炮制人员必须要掌握“炒炭存性”的技巧与方法炒制炭药,以更好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5煅制中药“断档”影响临床疗效
矿石、贝壳类药材,如磁石、龙骨、壮蛎、紫石英、代赭石等经煅制后可使其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份,提高疗效,减少或消除了副作用。
如紫石英的主要成份为氟化钙不洛于水,煅制后不仅易出粉碎,还可生成一部分氯化钙,使水煎液中含钙量明显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其镇静安神的效果,磁石煅淬后可以增强其养血平肝,滋肾益阴的功效。
煅制还能改善某些药物性能,石膏煅制后则具有止血收敛的作用,是外科治疗的常用药。
但是煅制药物在临床处方,使用调剂过程中都“断档”不见了。
正是由于煅制药物炮制繁锁,一些医院、药店不炮制,煅制药物饮片就这样悄悄退出了炮制饮片的行列。
处方不得已使用矿石、贝壳类药材时,由于生品有效成分不能完全煎出,这类饮片的临床效果自然不能有效发挥。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历经数千年医药学家的反复实践和认识,探索出了最为适宜的辅料和工艺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医药专家学者对中药饮片传统工艺流程和辅料进行了整理,筛选出了最为合理的炮制方法。
除了《药典》规定之外,各省相继出版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但是目前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却出现了有法不依,该加辅料的不加,甚则偷工减料的现象,凡此等等,严重影响了中药的临床疗效。
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工具,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质量如何,疗效是否安全、稳定、确切,与人民的健康生命、财产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556000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