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879b1d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8.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
对中药临床疗效影响十分密切。
如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有“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说的就是中药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如果炮制不合法度,就会失去固有的性能,对临床治疗而言是有名无实,达不到治病的作用。
这就说明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粗略简述几大类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影响。
1净制与临床疗效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疗效就会适得其反。
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2切制对疗效影响部分中药材体积比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照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薸”、“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割,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
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质量,在炮制前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以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其中软润方法、处理的时间及吸水量控制至关重要。
有些药材不宜在水中浸泡,需要采取其他方法软润;有些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以控制药材有效成分的流失。
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要厚度均匀,以免煎煮过程中出现易溶和难溶、先溶和后溶的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者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例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采用蒸汽软化或者煮沸十分钟,而不宜采用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泡后切片,西醚类生物碱损失较大,可以采用蒸汽焖润法或者蒸汽软化后切片,可以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讲解学习
![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282c56c2cf84b9d528ea7abb.png)
医
临
净选加工
饮片切制
床
的
炮炙
关
临床和中成药原料
系
3
中 减毒
药
炮
制
与
雄黄
中
牵牛子
医 芫花
临
床
的
关
系
增效
4
延胡索 黄芩 血余炭
不同来源中药依法炮制,更好发挥临床疗效
中 植物药 药 炮 制 与 中 医 临 床 的 关 系
“或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 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麻黄 莲子
与
种苷元,黄芩苷元不稳定,容易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
中
绿,使疗效降低,这就是黄芩在切片软化时不能用冷
医 水浸润软化的道理,故黄芩炮制时置沸水中煮或蒸即
临 可破坏酶保存苷
床
的
酶解
关
苷
苷元
系
16
通过产生新成分提高临床疗效
中
中医运用植物、矿物类、化石类药物时经常采用加热或高温煅制后转变
药
或产生新的成分
炮
自然铜
制
二硫化铁
与
中
复方接骨片
医
醋酸铁 散瘀止痛
临
炉甘石
床
的
碳酸锌
关
炉甘石洗剂
系
17
氧化锌
消炎生肌
大蓟
大蓟炭
柳穿鱼叶苷 中
柳穿鱼黄素
止血
药
炮
制
与
中
医
临
床
的
关
系
18
通过除去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
中
蕲蛇
朱砂
药
炮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6eef688767f5acfa0c7cdba.png)
参考文献
[1]高康健等.中药信息1987;(6):28.
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药物的净选、不同性能(如四气五味)、加入不同辅料、采用不同的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结药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与中医临床效果有直接关系。[1]根据病情的需要,把药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炮制[2]。中药炮制后,性味各别,升降各异,引药归经,减低毒性和不良反应。《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这些论述,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中医用药中的重要作用。同一种药材,生品与炮制品,其作用有时完全相反的。在临床工作中,不重视这点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
如黄连本为大寒大苦之品,生用长于燥湿泻火、清解热毒,酒炙则可引药上行,而善清头目之火;吴茱萸制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经姜汁制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善治胃热呕吐。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含大量的黄连素(小檗碱),少量黄连碱等,具有抗菌、利胆、降压和解热的作用。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连,其小檗碱的浸出率不同。以醋制含量最高,姜制其浸出率最低,而且在同一辅料中,浓度不同,小檗碱的浸出率也不同。再如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甚强,多用于表寒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则有伤阴亡阳之虑,对体虚者不宜,蜜炙后味甘微苦,性温偏润,辛散作用缓和,并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多用于表证较轻的肺气壅阻而咳嗽气喘者,麻黄绒较麻黄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体虚患者。现代药理证明: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有发汗的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毒。炮制后,麻黄与炙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不变,但挥发油损失较大,炙麻黄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较慢,故作用缓和。[4]苦寒类药物大黄,生用泻下力猛,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临床上对大黄采用了多种的方法炮制,以突出某方面的作用,如阳明证用承气汤中的大黄须以酒洗,因酒能行血脉而扶其通血的作用,邪热在上用大黄以酒炒,酒炒后其力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妇科用大黄,则须炒炭,炒炭后其泻下作用较弱,并有止血作用。活血化瘀用大黄多以醋炒,因醋能散瘀止血、理气。因此,大黄在不同的配伍中,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在辨证用药上扬长避短发挥药效。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0a8c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e.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是中医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
中药饮片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导致药性和药效的差异。
对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药炮制方法中,不同的炮制方式会对药材的活性成分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改变,影响药品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
炮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着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炮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以及药材的性质和配伍关系来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炮制方法,以获取最佳的疗效。
对炮制方法的研究可以为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1.2 研究意义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药剂形式,其制备过程中的炮制方法对于药效和药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中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研究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炮制方法对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作用。
研究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提升中药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正文2.1 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是中药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效效果,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
炮制方法的不同会导致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
有些炮制方法可以增加某些成分的含量,从而增强药效;而有些炮制方法则可能导致某些成分的损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中药学课件-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学课件-炮制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d4f3d43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e.png)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饮片是中成药和汤剂的基本原料
四气五味
四 气:
寒 热 温 凉(平)
五 味:
辛甘 酸 苦 咸 (淡) (涩)
四气的利与弊
四气
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温热之性
能散寒、助阳
适应症
用于寒证、 阴证
寒凉之性
能清热、泻火、解毒
用于热证、 阳证
过偏之弊 助热、伤津液 伤阳、凝滞气血
五味的利与弊
五味 作 用
适应症
过偏之弊
辛味 能散、能行
表证、气滞血瘀证 伤津、耗气、动血。
甘味
能补、能缓、能 和
虚证、痛证、缓和药 性
助湿生痰、壅滞气机。
酸味 能收、能涩
虚汗、泄泻、遗尿、 遗精等证
伤筋损齿。
苦味 能泻、能燥
泻泻热肺通平便喘及、湿泻证火;解毒、伤胃、伤阴。
咸味 能下、能软
坚结便秘、瘰疬、痰 核、痞块;
助湿生痰。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主要体现:
寒热各制,可增其功 寒热相制,可纠其性 生凉熟温,各有其用 五味不足,各制增功 五味过胜,相制除弊 生偏味劣,熟正味醇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与临床疗效 切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与临床疗效
第三节 传统制药的原则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 相资为制 相畏为制 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 或制其形 或制其性 或制其味 或制其质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对毒性的影响: 除去或减少有毒成分 辅料去毒 转化毒性成分
第五节 炮制对配伍方剂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2668e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3.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中药的炮制特色,吸取精华,除去糟柏,从而起到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它与医疗实践唇齿相依。
关于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专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
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
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的密切关系,炮制与药物的这种有机联系,使它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现今中药饮片的炮制、使用、流通等环节的现状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祖国医学的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 净选不严影响临床效果净选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
由于中药材源于大自然,因而在采收时往往混杂不少霉烂、变质药材及泥沙,杂物甚至于非药用部位。
而同一药材因入药部位不同作用亦相反。
如山茱萸的果肉涩精益髓,多用于遗精、滑精.小便频数,而其果核则正好相反,但是多数的药农、药商在加工时不进行认真挑选,有的含核量严重超过了药典标准(含核量不超过3%),选到15%至3 0%,这样的药用在病人身上其疗效可想而知了。
类似未经选净的配方饮片还很多,如蒲公英、百花蛇舌草含大量的泥沙、杂草;柏子仁含壳量严重超标,款冬花含杆(非药用部位)太多,狗脊、香附子的鳞片未去净直接配方等等,这些饮片由于未能严格挑选,是不能保证临床疗效的。
2 饮片的切制粗糙影响临床疗效大血屯、木通、茯苓等一些药材,必须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方能保证切出合格的饮片,原药材经加工切制成片、块、段、丝、粉碎之后不仅利于药房调配,也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6d7732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e.png)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中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病理理论及经验制定的针对性方案,对药物进行炮制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至关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中药临方炮制一般包括药物的挑选、配伍、炮制和调剂。
药物的挑选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排除不适合的药物。
药物的配伍不仅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性味,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理作用的协同作用。
炮制过程中,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药物的药效。
最后,调剂是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对药物的用量和用法进行调节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炮制过程中对药物的炮制方法和时间的长短影响药物的药效。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炒、焙、煅、炙、曝等。
如黄芪,就可用炒制、煅制等方法,治疗肝肾阴虚烦渴、白带过多等证。
枸杞子的炙制可使药物更能调畅肝经、滋肝肾,滋养肝肾之精,同时具有明目作用。
丹参的炮制方式有以加工程度高和低的方式,制成丹酒和生药小丹,以增加丹参的药效。
所以在日常中,中药师或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体质,对炮制方法进行科学调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临床协同应用对疾病治疗常常起到有效作用,在协同应用过程中,中药搭配使用的原则是“补病、补虚,泻病、泻实”。
多方搭配使用可以增加中药的疗效,临床中应用的最普遍的搭配方式是中草药与中药配伍使用。
配伍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差异,中草药性味和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选择和调配。
比如,炮制参白术枳壳定痛保肝丸,全方有清热解毒、通经止痛、保肝护肝功能,抗病能力较强,能通过对疼痛和肝脏炎性损伤的综合干预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药物的配伍和调剂,将影响中药的药效,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因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炮制方剂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医师或中药师通过研究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其自身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可以制定出更符合患者需求的中草药方案,提高中药的疗效,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b8f92f5c376baf1ffc4fad9f.png)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 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药物
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 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 用。它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 种性能。
• 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其皮壳膨胀 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炒牛蒡子、炒王不留 行等。
• 作用较峻猛的药物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如炒牵牛子。 • 有些药材具有毒性,炒后可减毒,如砂炒马钱子、米炒斑
蝥。苦寒药物易损脾阳,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 如炒栀子、炒槐花。 • 温燥药物易耗气伤阴动火,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以免 助热伤阴,如炒芥子。 • 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麸炒僵蚕、 米炒斑蝥。另外有些药物炒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 大蓟炭、小蓟炭。
•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 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 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 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主散 肝胆郁火。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 和其温燥之性。
•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 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如用辛热的 酒炮制红花、川芎可加强活血祛瘀之功用;用苦 温的醋酸制延胡索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效;用甘 平的蜂蜜分别炮制麻黄、甘草后能加强润肺止咳 或补中益气之功用;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 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学习目标:
• 1. 掌握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f57b1480eb6294dc886cab.png)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应用于临床大多以中药饮片的形式出现,而中药饮片在未加工以前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志、泥沙,甚至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
中药炮制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和储藏保管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一定规格的饮片,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制药技术。
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
所以,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对中药炮制都很重视,且有许多的重要论述。
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走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隔,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指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加以重视。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净制、切制、炮制等,其中各种炮制方法都有一定的炮制目的,均以适应临床需求,提高临床疗效为前提。
1 中药净制与临床疗效中药材都要通过净选加工,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泥沙、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方可应用于临床。
汉代医药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玉函经》中指出:“……或需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提出了用药部位、净度需求,可见应根据方药的具体目的分别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质量保持和稳定药效。
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大,如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乳香、没药粘附树皮,石膏中夹有一些杂质,还有一些动物、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也须除净,以保证配方剂量的准确和药物的洁净;还有一些药物用药部位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同,如麻黄的根与茎,麻黄根有止汗作用而麻黄茎有发汗作用;莲子的心与肉,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
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36a39e6c58fb770bf68a5530.png)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张学兰, 李慧芬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中医药学特定的专用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
中药材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
所谓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和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所有药物。
中药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医药有别于其它传统医药的重要标志。
中医治病主要借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个体差异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以“辨证施治”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从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人体的阴阳盛衰、气血变化以及脏腑的寒热虚实、气候、环境以及生活起居等对人体的影响。
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必须根据这些情况做出正确决定。
但中药的性能和作用无有不偏,偏则利害相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权衡损益,力求符合疾病治疗的实际要求。
通过炮制可改善中药的偏性和毒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候及患者的体质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炮制品,以增强方剂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疗效。
第一部分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炮制作为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中医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药炮制的理论、方法工艺以及临床应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以生命为代价,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一、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经炮制后方能达到临床用药要求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的原植物、原动物和原矿物,原药材中常常含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非药用部位,因此,多数不能直接入药,经加工炮制后,可去除杂质,选出规定的药用部位。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e4e16da1bb4cf7ec4bfed03d.png)
菌
绿
泻火、安 胎
色
黄芩的炮制方法:A、冷水浸便于软化切片,破酶保甙。B酒炒、借酒升腾之力 专治上焦及四肢肌肤湿热并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C、炒炭、借其吸吸作用而
二.炮制的目的及意义:
我们知道中药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附有灰尘、 杂质、泥沙及非药用部位必须经过加工炮 制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 种药物可以同时达到几个目的,虽有主次 之分,但彼此之间又有密切联系。总的来 讲、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中药更好 的应用于临床,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归 纳如下:
功 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炮制研究,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其毒性极 强,如口服1.2毫克就会令人中毒,3—4毫克 就会将人毒死。炮制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 浸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变成 了毒性很小的苯甲酰和乌头胺,此时口尝就没 有了乌头特有的苦味和麻辣感,毒性降为原生 药的1/200。
3.提高疗效:中药除了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 制方法是其重要的关键,如炙冬花、炙紫苑、由 于借助蜂蜜的作用增强了其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 疾病的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 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引药归经, 改变作用趋向。如大黄泻下攻积为下焦药,取其 苦寒之性,酒制后苦寒之性大减借酒之力能在上 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才胡、香附子经醋制引 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桔核 盐制后引药入肾,能更好的发挥治疗肾经的疾病。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些
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 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就要通过炮制降低其 毒性或副作用,使服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 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份均为 R=R’= H、R=R’ = ocH3 ,等多种生物碱及 部分脂肪油,其毒性大小与R=R’= H的含量 有关,在炮制过程中,既是为砂炒或油炸, 因其温度和炒制或炸制的时间不同,R=R’= H的含量差异很大,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砂温 230-250℃,时为3分钟;油沸后炸至5分钟 呈棕褐色为度,其毒性大为降低,临床使用 较为安全。再如具宁心安神、滑肠通便作用 的柏子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患者产 生滑肠致泻,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efb7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7.png)
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适应性,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中药炮制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增加中药的疗效,还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意义、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炮制的意义中药炮制的意义在于改变中药原料的性质和功效,使其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溶解度、改善口感、降低毒副作用等。
同时,中药炮制还能使中药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加药效持久性,从而提高疗效。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1.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原料放置在火炉或炙热的铁板上,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炙烤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加强药物的温热性质,增加药效。
2.炒制法:炒制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进行炒制处理。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气味、味道和温热性质,有助于提高药效。
3.水煎炖煮法:水煎炖煮法是将中药原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
4.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原料置于蒸锅中,利用蒸汽进行处理。
蒸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改善药物的味道和气味,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三、1.增强药效:通过中药炮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例如,对于一些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炮制可以改善其药效。
比如炮制后的柴胡,其挥发性成分大大降低,药效更稳定,可以更好地治疗口干咽痛的疾病。
2.减轻毒副作用:一些中药原料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
比如,炮制后的雄黄,毒性被降低,可以更安全地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状。
3.增加稳定性:通过中药炮制可以使药物更加稳定,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效更加持久,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4.提高药物贮藏性:中药炮制能够提高药物的贮藏性,延长药材的保存周期。
比如,炮制后的石斛,贮藏时间更长,能够更好地用于治疗骨折等疾病。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98a3523843323968011c925a.png)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3 2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炒者取芳香之性”
1.炒
许多中药经过炒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 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芽、炒谷芽等。白术生品虽能补脾 益气,但其性壅滞,服后易致腹胀,炒焦后不仅能健运脾 气,且无壅滞之弊,又能开胃进食。
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阳,如炒栀子。温燥 药经炒后可缓和烈性,如麸炒苍术、枳实。有异味的药物 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麸炒僵蚕。
复方配伍: 徐灵 胎 认 为: “方之既成,能 使药各全其性, 亦能使药各失其 性。”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如宋代《太平圣惠方》:“炮制失其体性,筛箩粗恶,分剂差殊 ,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 医药理论,依照辨 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结合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大多数植物类中药材 , 切制前都必须进行 清洗或浸泡、闷润等 软化工序。软化是影 响饮片质量的关键工 序,俗话说“三分切 工,七分润工”,这 些操作都必须掌握适 度, 防止药材因浸泡 时间过长而使有效成 分损失太多, 降低疗 效。
2、软化: 水处理的时 间长短和吸 水量的多少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的辛热行散作用,即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
而不滞,更好的发挥清热泻火作用。活血药当归、川芎酒制可 使作用增强而力速,适与瘀阻脉络、肿痛较剧或时间较短需速
散者。滋腻药物也是气薄味厚,易影响脾胃的运化,酒能宣行
药势,减弱粘滞之性,使其滋而不腻,更易发挥药力。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4 2 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24ec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c.png)
净制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与临 床疗效
杂质
其它
非药用部 位
药用部位 分开利用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浸泡时间
加工切制与 临床疗效
干燥温度
切制厚度
干燥方法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炒制
麦芽
加热炮制与 临床疗效
煅制
蒸
甲壳类、 矿石类
生地熟地
煮
附子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辅料制与临 床疗效
一、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用药意图选用炮制品
第七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二、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 求
思考
1、炮制对四气五味有何影响? 2、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盐水
姜汁
醋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吗?
第三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相反为制 吴茱萸-黄连
相资为制 蜂蜜-百合
四大原则
相畏为制 生姜-半夏 相恶为制 米泔水-苍术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第五节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一、提高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一、提高方剂疗效
1、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2、保证方中各药的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 综合疗效; 3、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4、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c8eb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b.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药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制成的一种剂型,其使用广泛,功效显著。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从而影响其药效。
本文将就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讨。
1. 炮制时间:炮制时间是指制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加热时间,不同时间的炮制会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减弱,而炮制时间过短则会导致中药饮片的药效不够充分。
2. 温度:炮制温度是指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不同的温度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同。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
3. 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烤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炒制: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制,炒制后的中药饮片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适用于寒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腹泻等。
三、不同炮制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1. 经典炮制:在传统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按照古方进行炮制,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详细的炮制方法,临床中应用广泛。
2. 新型炮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炮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微波炮制、超声炮制等新型炮制技术,可以加快炮制过程,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3. 个性化炮制:随着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对中药饮片进行个性化炮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进行炮制,以提高疗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导致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效。
这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药材,而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会导致活性成分的转化和释放。
较高的炮制温度可以加速中药饮片中活性成分的释放,从而增强药效;而炮制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损失,从而降低药效。
第二节 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第二节 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845649ea1c7aa00b52acb89.png)
第二节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一、中药炮制保证中药质量
中药炮制分为净制、切制、炮制三个步骤。
药材净制切制炮炙
生饮片生饮片熟饮片
二、净制使药物更好发挥疗效,适应临床需要
柴胡
根:含皂苷,镇静、镇痛、解热抗炎
茎叶:不含皂苷,不入药
麻黄
麻黄草,发汗
麻黄根,止汗
净制使药物更好发挥疗效,适应临床需要
杏仁:燀,去皮杀酶保苷,去除变色
净制使药物更好发挥疗效,适应临床需要远志:
皮的皂苷含量为心的25倍
抽取木心较为费时费力,因此《中国药典》已经不再要求去除木心。
“断面中空”
三、切制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和炮制,提高疗效
切制前水处理“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槟榔:质地坚硬,软化切薄
片
葛根:淀粉多,切丁或段
四、炮制减毒增效
醋制元胡增强疗效
醋与元胡中的生物碱发生作用,生成醋酸盐易溶于水
酒制,蜜制
四、炮制减毒增效
制川乌各种方法炮制降低毒性
川乌的毒性源自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其含量的多少决定了川乌毒性的大小
川乌黑豆甘草制蒸、煮
谢谢!。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23eed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4.png)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剂型,具有方便服用、保存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中药饮片的制备工艺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药效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针对现有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为中药炮制工艺提供有益启示,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药效。
1. 破壁炮制破壁炮制是一种针对植物纤维素强度的炮制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破坏中草药细胞壁,使药物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此外,破壁祛风通络、开窍明目、化痰宣肺等也是破壁炮制的主要作用。
2. 火炮炮制火炮炮制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用高温加热中草药,促进药物成分的释放和药效的增强。
与其他炮制方法相比,火炮炮制可以让药物活性成分更均匀地分布在饮片中,更易溶于水,更易吸收。
3. 蒸汽炮制蒸汽炮制是一种以水蒸汽为介质的炮制方法,主要作用是促进中草药的祛湿、熟化和药效的增强。
由于其高温水蒸汽作用,可以提高药物成分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快漏斗浸泡和提取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去除饮片中的有害物质和酸性成分。
4. 焙炒炮制焙炒炮制主要是指用中火炒制中草药,让其逐渐暴露出独特的气味和气味组合,增加植物化学物质的容易溶解度,从而提高其药效。
此外,还可以减少中药饮片中的水分,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5. 醋浸炮制醋浸炮制是一种用醋泡中药的炮制方法,能够促进中草药成分溶于水或酒,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醋浸炮制还可以提高中草药的稳定性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之,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情和药材特性合理选择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https://img.taocdn.com/s3/m/8cdb72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3.png)
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如何影响药效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的成品,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
炮制过程中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会对中药饮片的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首先,净制这一炮制步骤就对药效有着重要作用。
净制是指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等。
比如,麻黄在入药前需要去除其木质茎,因为木质茎的有效成分含量低,若不去除会影响药效。
又如,山茱萸入药时要去核,因为果核几乎无药效,若不去核,反而会增加服用量,影响疗效。
通过净制,能保证药材的纯净度,使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提高,从而增强药效。
切制也是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切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形态和大小,增加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例如,对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黄柏、厚朴等,切成薄片能缩短煎煮时间,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而对于一些纤维性较强的药材,如益母草、大蓟等,切段则更有利于药效成分的释放。
此外,切制的规格也会影响药效。
切得太薄,可能会导致一些易挥发成分的散失;切得太厚,则可能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炮制过程中的炒制更是常见且重要的方法。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
比如,决明子炒黄后,能缓和其苦寒之性,避免损伤脾胃,并且质地酥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强了清肝明目的作用。
而山楂炒焦后,酸味减弱,增加了消食止泻的功效。
有些药材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如地榆炭、蒲黄炭等,这是因为炒炭后产生了新的止血成分,或者原有止血成分的含量增加。
加辅料炒则是借助辅料的作用来改变药效。
如麸炒白术,能增强白术的健脾作用,因为麦麸具有健脾和中的功效,与白术共同炒制,能协同增效。
炙法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炮制手段。
常见的有酒炙、醋炙、盐炙等。
酒炙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
比如,当归酒炙后,增强了活血调经的功效,更适用于血瘀经闭、痛经等病症。
醋炙可以引药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
延胡索醋炙后,止痛效果显著增强。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5648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5.png)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医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医学体系,其中药物治疗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的炮制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成适合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质量控制、药效提高、副作用减轻以及疗效增强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质量控制的作用。
原材料的选择和炮制过程中的控制能够影响药物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来确保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同时,炮制过程中还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例如,在中药炮制中可以通过炒、煮、蒸等方法,去除一些易挥发或不稳定的有毒成分,以及金属离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其次,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还能提高药物的药效。
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被释放、转化或改善其溶解度。
例如,通过炒制可以增加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提高其药效,或者通过蒸制可以使药材中的水分减少,增加其浓缩度,增强药效。
而且,中药炮制过程中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外观、气味和口感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增强疗效。
另外,中药炮制还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炮制可以通过去除一些药材中的刺激性物质,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降低患者的胃肠道不适。
例如,在中药炮制中可以通过清洗、搓洗等方法去除药材中的黏液,减少胃肠道反应。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通过调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达到药理作用的平衡,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在制备中草药中,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药物代谢途径,降低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伤。
最后,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还能增强疗效。
炮制过程中的药材选择以及时间、温度、湿度的调控,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提高其溶解度,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同时,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善药物的贮存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增加药物的治疗作用时间,提高疗效的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8-24T17:07:54.95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松英[导读] 中药应用于临床大多以中药饮片的形式出现,而中药饮片在未加工以前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张松英
清徐县中医院(山西清徐 030400)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109-01 中药应用于临床大多以中药饮片的形式出现,而中药饮片在未加工以前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志、泥沙,甚至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
中药炮制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和储藏保管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使之成为一定规格的饮片,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制药技术。
科学的炮制能减毒增效,而不科学的炮制往往使药材有效成分丧失,甚至增加毒副作用。
所以,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代医药学家对中药炮制都很重视,且有许多的重要论述。
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走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隔,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指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加以重视。
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净制、切制、炮制等,其中各种炮制方法都有一定的炮制目的,均以适应临床需求,提高临床疗效为前提。
1 中药净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材都要通过净选加工,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泥沙、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方可应用于临床。
汉代医药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玉函经》中指出:“……或需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
”提出了用药部位、净度需求,可见应根据方药的具体目的分别进行选择,以提高药物质量保持和稳定药效。
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大,如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乳香、没药粘附树皮,石膏中夹有一些杂质,还有一些动物、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也须除净,以保证配方剂量的准确和药物的洁净;还有一些药物用药部位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同,如麻黄的根与茎,麻黄根有止汗作用而麻黄茎有发汗作用;莲子的心与肉,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
可见中药材通过净选加工后可提高药物纯度,保证处方中药物的实际用量,从而提高相对含量以增强疗效。
2 中药切制与临床疗效
饮片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块、段等的炮制工艺,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储存,便于鉴别,利于制剂。
干燥的药材切成饮片前必须经过水处理,使其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质地由硬变软,再根据药材的质地、种类和季节等情况,严格控制水量、温度和时间,使其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不论是浸泡过程还是干燥过程都要严格掌握炮制工艺,确保药物质量及疗效。
饮片切制的形态类型,取决于药材的特点、质地、形态和各种不同的需要。
一般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槟榔;质地松泡粉性大着宜切厚片,如山药、黄芪;一些为了突出鉴别特征的药材可切直片或斜片,如何首乌;还有一些形态细长的药材可切段等。
若饮片厚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会出现易溶、难溶、先溶、后溶等问题,直接影响药物临床疗效。
3 加热炮制与加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炮制与加辅料炮制是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可起到增强疗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作用、矫臭矫味、利于储存和制剂的作用。
3.1 增强疗效:大多数药物经过炮制后都可增强疗效。
如:山楂、麦芽等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百部、款冬花、紫菀等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3.2 缓和或改变药性: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通过炮制可缓和药物原有性味,也可增强药物原有性味,甚至改变药物原有性味。
如葶苈子生品作用峻烈,降泄肺气作用较强,炒后药性缓和,免伤肺气;黄连苦寒易伤阳,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可缓和其苦寒之性;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炒成炮姜后则温而不燥,长于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又如酒炙升提,引药上行;醋炙引药下行,增强活血止痛作用;盐炙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3.3 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作用:如牵牛子炒后降低毒性,缓和峻泄作用;生半夏辛温有毒,用明矾、生姜等辅料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川乌、草乌、附子生用有大毒,经炮制后大大降低毒性,且得以保存有效作用,保证了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3.4 矫臭矫味:中药中的某些动物类药材和树脂类药材如紫河车、九香虫、乳香、没药等,有特殊不良气味,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通过炒黄、酒炙、蜜炙等方法进行炮制,可起到矫味矫臭的作用,利于病人服用。
3.5 利于储存和制剂:如桑螵蛸通过蒸炙可杀死虫卵,利于储藏;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质地坚硬,通过加热煅制处理,可以使药材质地变酥脆,不仅方便调剂、制剂,更易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所在,我们应认真借鉴、继承和发展中药炮制的理论,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检测方法,全面对饮片基础质量进行研究,深入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药理、化学、工艺、质量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和测定方法,提高炮制品的内在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