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苍蝇》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抒情为主的“美文”的范本,在当时以及以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是事 实。 交代了以上背景材料,我们还是来细读原文。文章劈头便说“苍蝇”不是一 件很可爱的东西”——不从正面直截了当地说苍蝇“可恶”,而从反面委婉地说 其“不可爱”,这样的句式选择本身就很有意思。接着又提出一个反题:“我们 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这样,同一个对象——“苍蝇”就有了不同 的评价;周作人的兴趣在这不同背后的文化与心理,“苍蝇”不过是一个切入 口罢了。 周作人告诉我们,对苍蝇的恶感是因为“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 够传染病菌”,并因此而将苍蝇引申为“美和生命的破坏者”。这里,无论原本 的医学根据,还是引发的人文意义,都是科学理性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现代 观念。——有趣的是,周作人对苍蝇的可恶,还作了一个解释:归之于“他的 别一种坏癖气”,“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在被吸者自然是“极 不愉快的事”。但这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体验与情感反应,大多数人对苍蝇的 厌恶大概不是由此而发,还是理性在起作用。 周作人简介: 光绪十年(甲申)腊月初一(1885 年 1 月 16 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 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 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 密、药堂、周遐寿等。常以“雨”与“风”一起构成散文的“基本意象”。 1903 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 学日本。1906 年 7 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 (1888-1962)结婚。1911 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 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 年任北京 大学文科教授。
周作人优秀散文(精选5篇)

周作⼈优秀散⽂(精选5篇)周作⼈优秀散⽂(精选5篇)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都经常接触散⽂吧?散⽂的宗旨是⽂笔⼀定要优美,⽂章⼀定要流畅。
“形散⽽神不散”。
那么,你知道⼀篇好的散⽂要怎么写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周作⼈优秀散⽂(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作⼈优秀散⽂篇1 1 苦⾬斋序跋⽂。
上下两辑⾃序代序。
前后⼏编⼀收再收。
上是叙由来,道新感。
下是读后感,还⽂债。
前是旧序⽂,新集合。
后是⽼跋篇,重聚⾸。
翻译编纂就⾸说明原本。
散篇议论当时道清感情。
废名⼩说作序专业户。
平伯散⽂解说批评家。
集此⼀通旧话性情毕露⽆余。
看此⼀卷序跋嗔怪错过妙⽂。
2 谈龙集。
⽂艺篇什,⾃⼰性情,批评议论兼愿想。
西洋东倭,⼩诗俳句,移译误译有胜⽆。
主观⾃我原批评真谛,解读注脚是翻译⼼态。
悼祭西哲百年,是艺苑援引;序⾔故国新篡,是⽂学探究。
废名⼩说,平伯散⽂,是⾃家最爱。
两性神话,歌谣民歌,是⽂⼠实绩。
作⽂切莫忘个性,批评定要记诚谦 3 周作⼈书信。
⼭中养疴,车内闲时,奉达好友⼀扎;副刊邀稿,⼩报私谈,但去争辩⼀封。
近⾝实见,偶思妙想,愿与良朋知道;劝诫条陈,古国新事,⾃家头脑所得。
称兄⼀句,私事但道不妨;援君⼀声,故旧聊于新知。
伏园兄去京⾛沙漠,废名兄修道隐⼭中。
⼦容君乡有乌篷船,某某君⽂⽆蔷薇社 4 知堂⽂集。
四知天地你我,两知当字悬砣。
⾔⽽当,知也;默⽽当,知也。
⼈⽣天地间,往来你我中。
乱世活命,卖⽂且⽣。
汲汲于新道德,愤愤于旧习性,逝者斯世;⼝⽿间四⼨,⾔⾏⾥春秋。
茶酒菜蔬,摘句偷词。
茫茫然⼤国民,锵锵然⼩兵卒。
存乎当年。
⼈活⼀世,稻粱谋;国⽣万民,垂永祚。
5 ⾃⼰的园地,苦茶随笔。
周作⼈,⽣活在民初,思想在明末。
他拥有的特点,属于⼀些率性⽽为的真⼈。
他也汲汲于世道⼈⼼。
但⼤都反思过去有没有必要。
他的答案⼀直保留到⾃书退出⽂坛。
他只是在苦⾬斋,苦⽵,苦茶。
读读散书,说说闲话。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1、散文《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2、情诗《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3、文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4、美文《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二、作者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
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
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周作人作品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乌篷船 周作人:苦雨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谈酒 周作人:鸟声 周作人:两株树 周作人:喝茶 周作人:初恋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周作人:谈策论 周作人:梦想之一 周作人:谈养鸟 周作人:金鱼 周作人:苍蝇 周作人:虱子 周作人:苋菜梗 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周作人:村里的戏班子 周作人:日本的衣食住
周作人作品 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谈油炸鬼 周作人: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关于雷公 周作人:结缘豆 周作人:卖糖 周作人:雨的感想 周作人:不倒翁 周作人:窝窝头的历史 周作人:羊肝饼 周作人:水乡怀旧 周作人:麟凤龟龙 周作人:猫打架 周作人:关于苦茶 周作人:买墨小记 周作人:吃茶 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周作人:骨董小记
周作人的作品

周作人作品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周作人喝茶读后感

周作人喝茶读后感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幽默、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而著称。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喝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周作人以喝茶为主题,通过对喝茶的品茶、泡茶、赏茶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不禁感慨万千,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周作人文章中对茶的品茶、泡茶、赏茶等方面的描述所吸引。
在文章中,周作人通过对品茶、泡茶、赏茶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茶的香气、茶的味道、茶的色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茶的魅力。
同时,他还通过对喝茶的过程和仪式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描写不仅让我对茶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其次,我被周作人文章中对人生的思考所感动。
在文章中,周作人通过对喝茶的过程和仪式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喝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他认为,人生就像喝茶一样,需要细细品味,需要慢慢品尝,需要用心去体会。
他认为,人生就像泡茶一样,需要用心去泡,需要用心去等待,需要用心去感受。
他认为,人生就像赏茶一样,需要用心去赏,需要用心去体会,需要用心去感悟。
这些思考不仅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最后,我被周作人文章中的幽默和讽刺所感染。
在文章中,周作人以其幽默、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对茶的品茶、泡茶、赏茶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展现出了他独特的文学魅力。
他用幽默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们在品茶、泡茶、赏茶等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荒诞,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同时,他还通过对生活的幽默和讽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幽默和讽刺不仅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周作人的《喝茶》是一篇充满睿智和幽默的文章,通过对喝茶的品茶、泡茶、赏茶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周作人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周作人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散文是偏重于抒写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的内在线索之一,它支配着人、事、景、物的抒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周作人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周作人经典散文作品推荐:生活之艺术契河夫(Tshekhob)书简集中有一节道,(那时他在爱珲附近旅行,)“我请一个中国人到酒店里喝烧酒,他在未饮之前举杯向着我和酒店主人及伙计们,说道“请。
”这是中国的礼节。
他并不像我们那样的一饮而尽,却是一口一口的吸,每吸一口,吃一点东西;随后给我几个中国铜钱,表示感谢之意。
这是一种怪有礼的民族……”一口一口的吸,这的确是中国仅存的饮酒的艺术:干杯者不能知酒味,泥醉者不能知微醺之味。
中国人对于饮食还知道一点享用之术,但是一般的生活之艺术却早已失传了。
中国生活的方式现在只是两个极端,非禁欲即是纵欲,非连酒字都不准说即是浸身在酒槽里,二者互相反动,各益增长,而其结果则是同样的污糟。
动物的生活本有自然的调节,中国在千年以前文化发达,一时颇有臻于灵肉一致之象,后来为禁欲思想所战胜,变成现在这样的生活,无自由、无节制,一切在礼教的面具底下实行迫压与放恣,实在所谓礼者早已消灭无存了。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
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
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
蔼理斯对于这个问题很有精到的意见,他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但以为禁欲亦是人性的一面,欢乐与节制二者并存,且不相反而实相成。
人有禁欲的倾向,即所以防欢乐的过量,并即以增欢乐的程度。
他在《圣芳济与其他》一篇论文中曾说道,“有人以此二者(即禁欲与耽溺)之一为其生活之唯一目的者,其人将在尚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
有人先将其一(耽溺)推至极端,再转而之他,其人才真能了解人生是什么,日后将被记念为模范的高僧。
周作人作品

周作人。
1885年1月,出生在浙江绍兴都昌坊口的周家。
取名魁寿,字星杓。
后因应考,改名奎绶。
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和鲁迅翻译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一、二部分,这两部译作以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为主,也包括王尔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卖出20多本。
他还广泛参与社会活动,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与钱玄同、陆基、黎锦熙、杨树达、胡适、沈兼士等会员任国语统一筹备会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共16人)。
在“非基督教运动”高潮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及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支持进步学生,与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人连署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并担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给他翻译希腊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这项任务(胡乔木提议,毛泽东主席批准),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日本文学和古希腊文学经典汉语译本。
包括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另一项重大的贡献是撰写《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这些回忆性文章,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大学语文:《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作者从这些野菜身上看到了自己家乡 的人情风俗,更看到了家乡的环境打在 他身上的烙印。 这正是作者行文的风格特色:冲淡平和, 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谈中表达无限的深 意。
2.《故乡的野菜》写故乡的风俗时引 述的童谣,使得文章野趣十足; 引用了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顾 禄的《清嘉录》,是以古证今,从历 史纵向的角度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 厚的文化背景里去;
1.这一片段中,作者表现的是 什么? 2.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流露出 来的“失望”感?
1、借回味儿时吃过的故乡的野菜表现 对故乡的思念。 2、作者现在异地吃到用野菜做成的 “草饼”,感觉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 糕了,不免有些失望。这种“失望”之 情中恰恰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眷 念。也隐含了作者对某种已逝去的文化 形态的追忆,隐含了他的启蒙救国愿望 失落之后的反思与伤感。
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苦茶随笔》 等
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合影, 左一为羽太信子,左二为周作 人。
“两个鬼”
周作人曾用“两个鬼”来比拟自己的人 格矛盾,一个是“流氓鬼”,一个是 “绅士鬼”,也可以称为“叛徒”与 “隐士”
文学特色
1.散文成就与风格 周作人散文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创造 了“平和冲淡”这种独特的散文艺术风 格。影响所及,形成了与鲁迅为代表的 战斗杂文相对峙的另一散文流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由北京的现实生活情境转 入对故乡的回忆,引子是什么?
2.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作者在文中想起了哪些野菜?
1.由妻子买菜买回荠菜引入家乡吃 荠菜的风俗. 2.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 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 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也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乌篷船——周作人-赏析

【作品原文】子荣君: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
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哆唆地多讲。
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
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也就可以不说了。
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如uoa)亦称小船。
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
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央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著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
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
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
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
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
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上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象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至。
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日总要预备一天。
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1885.1.16—1967.5.6)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
鲁迅之二弟。
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一、二集。
1911年返回绍兴,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第五中学英语教员。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瘦兼国史编译处?辑员。
新文学运动发韧时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新文学运动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并负责主持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并起草宣言。
五西前后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大量白话诗文?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
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
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
后来的创作逐渐转为恰谈、闲寄韵味的随笔小品,曾提出“复兴千年的旧文明”的口号。
这时期作品结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小说林社异域文谈(评论集)1915,墨润堂书坊欧洲文学史(理论)1918,商务自己的园地(散文集)1923,北京尘报社雨天的书(散文集)1925,北新泽泻集(散文集)1927,北新谈龙集(散文集)1927,开明谈虎集(散文集)1928,北新永日集(散文集)1929,北新过去的生命(诗集)1929,北新艺术与生活(译论集)1931,群益儿童文学小论(评论集)1932,上海儿童书局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理论)1932,北京人文书店看云集(散文集)1932,开明知堂文集(自选散文集)1933,天马周作人书信(书信集)1933,上海青光书局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1934,天马夜读抄(散文集)1934,北新哭茶随笔(散文集)1935,北新苦竹杂记(散文集)1936,良龙风雨谈(撒文集)1936,北新瓜斗集(散文集)1937,上海宇宙风社秉烛谈(散文集)1940,北新药堂语录(散文集)1941,天津庸报社日本之在认识1941,国际文化振兴会药味集(散文集)1942,北京新民印书馆药堂杂文(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书房一角(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秉烛后谈(散文集(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苦口甘口(散文集)1944,上海太平书局立春以前(散文集)1945,上海太平书局鲁迅的故家(研究资料)1953,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研究资料)1954,上海出版公司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1957,中青过去的工作(散文集)1959,澳门大地出版社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1961,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书信集)1972,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周曹通信集(共2辑)1973,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儿童杂事诗1973,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回忆录)1973,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知堂杂诗抄(诗集)1987,岳?苦茶庵笑话选编,1937,北新明清笑话四种校订,1959,人文[翻译书目]侠女奴(民间故事)阿拉伯,1905,女子世界社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翔鸾社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郎著,与鲁迅合译,1907,商务匈奴七十录(小说)匈牙利育河摩耳著,1908,商务域外小说集(1、2集)与鲁迅?译,1909,东经神田印刷所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筑,1914,北京文明书局点滴(短篇小说集,此书后改名《空·打鼓》)俄国、波兰等,1920,北京大学出版部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周建人合译,1922,商务陀螺(诗歌小品集)希腊等国,1925,新潮社狂言十番日本,1926,北新冥土旅行(散文集)希腊、法国等,1927,北新黄蔷薇(小说)匈牙利育珂摩耳著,1927,商务两条血痕(短篇小说集)日本石川啄木著,1927,开明玛加尔的梦(小说)俄国科罗连科著,1929,北新儿童剧(剧本集)日本、美国,便宜,1932,上海儿童书局希腊拟曲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列多思著,1934,商务希腊的神与英雄(神话集)英国劳斯著,1950,文生希腊女诗人萨波(传记)英国丰格尔著,1951,上海出版公司俄罗斯民间故事英国培因编译,1952,香港大公书局乌克兰民间故事英国培因编译,1953,香港大公书局阿里斯托芬喜剧集希腊,与罗念合译,1954,人文伊索语言希腊,1955,人文日本狂言选1955,人文欧里敝德斯悲剧集(1—3集)希腊,与罗念生同译,1957—1958,人文浮世澡堂(小说)日本式亭三马著,1958,人文希腊神话故事英国劳斯著,1958,天津人民石川啄木诗歌集日本,与卞立强合译,1962,人文古事记(历史小说)日本安万侣著,1963,人文平家物语(历史演义小说)日本,与申非合译,1984,人文[研究资料书目]周作人(陶明志编,1934,北新周作人先生纪事(方纪生编)1944,日本光风馆周作人(美国恩斯特·沃尔夫)1971,纽约Twayne书局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本山英雄)1978,日本筑摩书房周作人年谱(张菊香、张铁荣编)1985,南开大学出版社周作人研究资料(上下册,张菊香、张铁荣编)1986,天津人民周作人概观(舒芜)1986,湖南人民鲁迅周作人比较论(李影彬)1987,南开大学出版社。
[复习]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复习]周作人《乌篷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dad0c7f46527d3240ce0ec.png)
[复习]周作人《乌篷船》赏析《乌篷船》一、周作人及其散文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
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
沦陷时期著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
1949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
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
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
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
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是有着精巧用心的:虽飘逸而自有定格,虽洒脱而不得枝蔓。
因而,读他的散文,有和与老朋友无拘无束闲谈的感觉。
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周作人的散文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无论记叙性的文字、议论性的篇章、还是讽刺性的杂文,写得不板滞,有趣味。
文中有时庄中有谐,有时谐中有庄,有时又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1898-1973),原名周景涛,号迳庵。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故都的秋》、《散纸癖》等闻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散文大家”。
一、婉约清丽、温润典雅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清丽温润,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婉约的笔调,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细腻之美。
他的散文笔触轻柔温润,充满着文人的风雅情怀,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二、隽永含蓄、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隽永含蓄,情感真挚。
在作品中,他常常通过对生活中细微、平凡之事的刻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常常富有深情之笔,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宁静深沉的品格。
三、用典传神,富有比兴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兴手法。
他擅长通过典故和比兴来传神,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通过对古人的才情风采的赞颂和传承,周作人不但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也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四、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
他擅长用简洁清新的句式,清丽澄澈的文字,流畅优美的篇章,展现出大家风范。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作品往往富有真挚、深情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和触动。
五、独特的叙述手法,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他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
他善于通过纯熟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散文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深度观察和细致描绘,周作人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塑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的人物形象。
六、文学批评眼光独到除了自己的散文作品外,周作人还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曾撰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于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的文章_周作人作品的课文

周作人的文章_周作人作品的课文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早倡导者与开创者,称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并不为过。
下面就是本文库给大家整理的周作人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周作人的文章一:谈酒这个年头儿,喝酒倒是很有意思的。
我虽是京兆人,却生长在东南的海边,是出产酒的有名地方。
我的舅父和姑父家里时常做几缸自用的酒,但我终于不知道酒是怎么做法,只觉得所用的大约是糯米,因为儿歌里说"老酒糯米做,吃得变"nionio"──末一字是本地猪的俗语。
做酒的方法与器具似乎都很简单,只有煮的时候的的法极不容易,非有经验的工人不办,平常做酒的人家大抵聘请一个人来,俗称"酒头工",以自己不能喝酒者为最上,叫他专管鉴定煮酒的时节。
有一个远房亲戚,我们叫他"七斤公公"──他是我舅父的族叔,但是在他家里做短工,所以舅母只叫他作"七斤老",有时也听见她叫"老七斤",是这样的酒头工,每年去帮人家做酒;他喜吸旱烟,说玩话,打马将,但是不大喝酒(海边的人喝一两碗是不算能喝,照市价计算也不值十文钱酒),所以生意很好,时常跑一二百里路被招到诸暨嵊县去。
据他说这实在并不难,只须走到缸边屈着身听,听见里边起泡的声音切切察察的,好象是螃蟹吐沫(儿童称为邂煮饭)的样子,便拿来煮就得了;早一点酒还成,迟一点就变酸了。
但是怎么是恰好的时期,别人仍不能知道,只有听熟的耳朵才能够断定,正如古董家的眼睛辨别古物一样。
大人家饮酒多用酒盅,以表示其斯文,实在是不对的。
正当的喝法是用一种酒碗,浅而大,底有高足,可以说是古已有之的香宾杯。
平常起码总是两碗,合一"串筒",价值似是六文一碗。
串筒略如倒写的凸字,上下部如一与三之比,以洋铁为之,无盖无嘴,可倒而不可筛,据好酒家说酒以倒为正宗,筛出来的不大好吃。
唯酒保好于量酒之前先"荡"(置水于器内,摇荡而洗涤之谓)串筒,荡后往往将清水之一部分留在筒内,客嫌酒淡,常起争执,故喝酒老手必先戒堂值以勿荡串筒,并监视其量好放在温酒架上。
周作人《小河》诗歌赏析

周作人《小河》诗歌赏析当代诗歌赏析由王雨海教授授课,课上,我手中的笔疾步如飞,勉强能记下教授妙语良言,趁乐儿睡下之时,摘录于杂乱满本文字,细细回味,好好琢磨,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记录于此;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我们不要把人看成十全十美,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虽说周作人当过汉奸,但许多方面周作人还是很有成就的,仁道主义、儿童教育、散文写作都要超过鲁迅。
被判14年刑,因保护过李大钊之子李葆华,周作人给共|产|党领|导|人写信,共|产|党让其做翻译,希腊作品多由周作人翻译。
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之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赏析:任何事物顺其自然是最好的,五四时期,新旧交替,旧未退新未建,旧体制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精神的摧残,长期压抑,没有疏导,个性不能自由生长,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对其他人是有好处的,不会造成伤害,但是人为给堵了,筑起了一道堰,而一旦爆发,就会造成伤害,堵是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的象征;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学生,遇到问题想不开,失恋等就自杀,现在的自杀很高,成长路上,父母所有的辛勤培育,付之东流,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身理、心理都健康,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让孩子欢快向前走,自然而然地成长,不要让他们不快乐、不乐观、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
本诗讲究意境构筑,小河被石堰堵住,对话体现了当时新人对旧体制的挑战,结尾,给人无穷想象。
筑堰人不是某具体人,一是外在因素,外在封建道德,看得见的;二是内在的,看不见的,心里的,自己在自己心中筑石堰;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总去找伤害自己的事与人,往往是自己伤害自己,自己不改变,不愿接受新事物,怨天尤人无济于事。
小河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去,成了深潭。
周作人谈酒读后感

周作人谈酒读后感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幽默的风格而著称。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谈酒》更是被誉为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周作人以饱满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酒这一物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酒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影响。
通过阅读《谈酒》,我深深感受到了周作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对酒这一文化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谈酒》中,周作人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描述了酒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影响。
他认为,酒可以使人忘却忧愁,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
他还通过对酒文化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酒这一物质的分析,周作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人们对于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在我看来,周作人的《谈酒》不仅仅是对酒这一物质的探讨,更是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酒的分析,周作人揭示了人们对于情感和精神的追求,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惑和挑战。
他以幽默的笔调和深刻的洞察力,让人们在阅读中不仅仅能够感受到对酒的热爱,更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谈酒》,我深深感受到了酒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以及酒对人们情感和精神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酒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人们对于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通过对酒文化的深入探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谈酒》是一篇充满深刻思考和幽默风趣的散文,通过对酒文化的深入探讨,他不仅仅揭示了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
通过阅读《谈酒》,我对酒这一物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周作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阅读中不仅仅能够感受到对酒的热爱,更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作品翻译作品:古希腊喜剧《财神》(阿里斯托芬作)、《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全译本、古希腊悲剧《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与罗念生合作翻译);日本现存最古的史书《古事记》、滑稽短剧《狂言选》、平安时代随笔代表作《枕草子》、滑稽本《浮世澡堂》(日文《浮世风吕》)和《浮世理发馆》(日文《浮世床》)等。
他应邀校订北京翻译社的《今昔物语集》本朝部译稿和丰子恺的《源氏物语》全部译稿(与钱稻孙合作)。
他觉得毕生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译作是用古希腊语(和罗马帝国希腊化地区当时流行的新约希腊语;通用希腊语不同)写作的古罗马叙利亚作家、哲学家路吉阿诺斯的作品选《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作品:1、《欧洲文学史》【图书简介】- 欧洲文学史一九一七年四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
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馆编纂编辑中,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入“北京大学丛书”。
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
吴宓评价本书说:“盖自新文化运动之起,国内人士竞谈…新文学‟,而真能确实讲述西洋文学之内容与实质者则绝少(仅有周作人之《欧洲文学史》上册,可与谢六逸之《日本文学史》并立),……。
”陈平原评本书说:“……是过去十年间阅读欧洲文学及文学史著作的一个总结。
具体论述或许不够深入,颇有将前人成果…拿来作底子‟的,但毕竟是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欧洲文学史。
……这一借…调和古今‟而寻求新生命的文学理念,在其日后的社会及文学实践中,得到自觉地凸现。
”2、《近代欧洲文学史》《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新近发现的周作人著作,此前从未公开出版。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此书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
周作人《近代欧洲文学史》之目标,不在“客观描述”欧洲文学之来龙去脉,而在开启中国自身之“人的启蒙”。
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是所谓“希腊情结”。
欧洲千年文学进程,被作者描绘为“希腊精神”之丧失与回归的历史,丧失期尽述其内涵之潜在生命,回归期则尽列其发扬光大之所在。
所以本书被定性为“六经注我”之作,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典型的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自然人性论的教科书”。
被定性为“进入周作人思想世界的金钥匙”,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化视野。
后来他以提倡“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此不无关系。
3、《谈龙集》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
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3年由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立。
开明——中青,从此便有了血脉关系。
七十年的“开明”历史,四十五年的“中青”历程,数代人辛勤劳作,培育出的是一座斑烂绚丽的昆仑园圃。
我们采撷其中最美的一束花朵,敬献给深深关爱着我们的广大读者和作者。
愿这一页历史,在今天能有一个更新的开头。
4、《艺术与生活》本书是“故事会图书馆文库.学者讲坛丛书”的一种,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周作人“唯一的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
文学家周作人是以思想家周作人为根本,而思想家周作人的面貌主要就展现在这本书里。
此书是“新文学”的奠基作之一,是研究新文学产生及周作人思想的重要材料。
5、《雨天的书》一九二五年七月五日周作人日记有云:“编理旧稿51篇,为《雨天的书》一卷,拟出板,今日完了,唯序文未写。
”同年十二月,《雨天的书》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印行。
这题目原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起在《晨报副镌》上所开专栏名字,“在半年里只写了六篇,随即中止了。
”(《自序二》)主要思想,这里所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文章时所持态度,一是某些文章的具体内容,似乎统可以“闲适”一词来概括,二者却有很大区别。
如果从态度考虑,周氏此后几乎所有文章都是如此,不过各个时期作品的色调与韵味有所不同罢了。
从内容考虑,真正的闲适小品只占全部创作中很少一部分,前引文中“无用的游戏与享乐”形容以“一点”,“优游”形容以“偶然”、“片刻”,多年后写《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说闲适小品“只是为消遣或调剂之用,偶尔涉笔而已”,都是一个意思。
闲适小品是一种性情之作,构成周作人散文整体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
《雨天的书》之后,此种文章继续在写,总的来说所占比重不大;但是作者另有几类重要文章,如悼亡怀人之作,“草木虫鱼”系列,均由打《雨天的书》某些篇章发展而来,却是更值得注意的。
而它们在思想上和散文美学上又有新的开拓。
其实即便《雨天的书》也不尽是闲适小品,只是这些文章写得晶莹剔透,影响深远,乃至某些人的印象中,仿佛周氏散文一概如此,当然不是这样。
作者在《自序二》中特别强凋“我原来乃是道德家”,以及“我的浙东人的气质终于没有脱去”,正提示我们不要忽略《雨天的书》总体上的思想倾向,以及艺术风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集中不少作品,如《我们的敌人》至《沉默》诸篇,以内容论与《谈虎集》相当接近,只是“艺术”味道更重,态度也比较松弛,所以仍是随笔,不是杂文。
6、《儿童文学小论》编辑推荐作者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补从未出版作品,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
周作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懂生活之艺术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白话美文的标准,他的文章多篇入选国语老课本。
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
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7、《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本年三四月间沈谦士先生来叫我到辅任大学去演讲,说话本来非我所长,况且又是学术讲演的性质,更使我觉得为难,但是沈先生是我十多年的好朋友,实在也不好推辞,所以硬起头皮讲了几次,所讲的题目从头就没有定好,仿佛知识什么关于新文学的什么之类,概未编讲义,也没有写出纲领来,只是信口开河地说下去就完了。
到了讲完之后,邓恭三先生却拿出了一本笔记的草稿来叫我校阅,这撇使出于我的意料之外,在看所激烈的不但绝少错误,而且反把我所乱说的话整理的很有次序,这尤其使我敬佩,同时北平有一家书店愿意印行这本小册,我便赞助成他们的意思,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印出来算了。
就劝邓先生这样办了。
8、《谈虎集》本书是周作人自编文集中的《谈虎集》分册。
书中收录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
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会使您回味无穷。
9、《鲁迅的故家》10、《夜读抄》《夜读抄》收了周作人散文四十七篇,可看作文化批判的作品。
作者择取“兼具健全的物理与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之文章”,确立了“书话”这一新文体。
11、《知堂回想录》一九六○年十二月九日周作人日记云:“拟写《药堂谈往》寄与聚仁,应《新晚报》之招,粗有纲目,拟写至五四为止。
”十二月十日云:“下午努力写小文,成第二节,备寄香港,有千余字,晚灯下修改了。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云:“上午抄《谈往》本文了,只须再写一节后记,便全文告竣,总计五百五十余纸,约计三十八万字,拟分四卷,或易名为《知堂回想录》。
”十一月三十日云:“晚写《谈往》后记了,计五五四纸也。
12、《自己的园地》1923年出版。
第一辑《自己的园地》收散文十八篇;第二辑《绿洲》收散文十五篇,另有杂文二十篇。
再版时删去杂文,增收《茶话》二十三篇。
所收散文作品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冲淡。
少数议论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
13、《鲁迅小说里的人物》14、《瓜豆集》《瓜豆集》收录周作人一九三六年五月至十二月的作品。
较之此前之作,内容上有些新的成分。
正如作者所说,“‘圣像破坏’与‘中庸’夹在一起”,这使我们想起他讲的自己身上兼有“绅士鬼”和“流氓鬼”来。
这里“关于鬼神,家庭,妇女特别是娼妓问题,都有我自己的意见在”,周氏以由性心理学建立的道德观涵盖男女两性,但女性没有社会保障,多处受害者地位,所以尤其关注这一方面,而对女性之不幸遭遇,无论是经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特别予以同情。
15、《周作人书信》16、《苦竹杂记》“山阴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
谢灵运“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
”案绍兴制锡箔糊为“银锭”,用于祭祀,与祭灶司菩萨之太锭不同,其裱褙锡箔的纸黄而粗,盖即苦竹所制者欤。
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
17、《书房一角》从前有人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
这话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所读的书,至少便颠出一点斤两来了。
我自己很不凑巧,既无书斋,亦无客厅,平常只可在一间堆书的房子里,放了几把椅子,接见来客.有时自己觉得像是小市的旧书摊的掌柜,未免有点惶恐。
本来客人不多,大抵只是极熟的几个朋友,但亦不无例外,有些熟人介绍同来的,自然不能不见。
《儒林外史》里高翰林说马纯上杂览,我的杂览过于马君,不行自不待言,例如性的心理,恐怕至今还有许多正统派听了要摇头,于我却极有关系,我觉得这是一部道德的书,其力量过于多少册的性理,使我稍有觉悟,立定平常而真实的人生观。
可是,偶然女客枉顾,特别是女作家,我看对她的玻璃书后中立着奥国医师鲍耶尔的著书,名曰《女人你是什么》,便也觉得有点失败了,生怕客人或者要不喜欢。
这时候,我就深信或人的话不错,书房的确不该开放,虽然这里我所顾虑的是别人的不高兴,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出丑之故,因为在这一点我是向来不大介意的。
我写文章,始于光绪乙巳,于今已有三十六年了。
这个期间可以分做三节,其一是乙巳至民国十年顷,多翻译外同作品,其一二是民国十一年以后,写批评文章,其三是民国廿一年以后,只写随笔,或称读书录,我则云看书仍记,似更简明的当。
古人云,祸从口出,我写文章向来有不利,但这第三期为尤甚,因为在这里差不多都讲自己所读的书,把书房的一角公开给人家看了。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实的人生,凡是热狂的与虚华的,无论善或是恶,皆为我所不喜欢,又凡有主张议论,假如觉得自己不想去做,或是不预备讲给自己子女听的,也决不随便写出来公之于世,那么其结果自然只能是老老实实的自白,虽然如章实斋所说,自具枷杖供状,被人看去破绽,也实在是没有法子。
其实这些文章不写也可以,本来于自己大抵是无益有损的,现在却还是写下去,难道真是有瘾,像打马将似的么?这未必然,近几年来只以旧书当纸烟消遣,此外无他嗜好,随时写些小文,多少还是希望有用,去年在一篇文章的未尾曾说过,深信此种东西于学子有益,故聊复饶舌,若是为个人计,是好还是装痴聋下去,何苦费了工夫与心思来报告自己所读何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