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RV)

合集下载

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厌食、脱水为临床症状的急性胃肠炎传染病。

猪轮状病毒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仔猪剧烈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等特征,常与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导致患病猪群死亡率升高,是我们养猪人需要重点关注的病原之一。

01、病原学特点猪轮状病毒是导致仔猪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

猪轮状病毒粒子没有囊膜结构,形状类似球形,呈20面体对称结构,在电镜观察下病毒颗粒直径约为70nm,有三种蛋白质衣壳:核衣壳、内衣壳和外衣壳。

外衣壳包裹着内衣壳,它是由厚度约20nm的光滑薄膜组成,形成了轮状病毒特有的车轮状特征,因此根据其特征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全基因组长约18522bp,由11节段的双股RNA(16~21 kb)组成,分别编码6种结构蛋白(VP1~VP4、VP6和VP7)和5种非结构蛋白(NSP1~NSP5),其中,VP1~VP3为髓芯蛋白;VP4、VP7为外衣壳蛋白,共同构成轮状病毒的外层衣壳结构蛋白,VP7为糖蛋白,VP4为非糖基化蛋白,VP4经胰蛋白酶裂解可产生具有增强病毒感染性的VP5和VP8,对病毒的传染性至关重要;VP6构成中间一层衣壳,决定了血清群的特异性,是最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

图1 猪轮状病毒结构模式图轮状病毒具有不同的血清群和血清型,根据 VP6分为7个抗原性存在差异的血清群。

猪轮状病毒已被证实至少有五个血清群(A、B、C、E和H)可以感染猪。

其中血清A型是引起断奶前后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亚型,在由PoRV引起商品化猪群的腹泻病中占90%以上。

根据vp7和vp4抗原分型,又可分为G和P型,其中G型有27个血清型,P型有37个血清型。

图2 猪轮状病毒血清型分类(数据引自肖少波教授)02、流行特点2.1传染源病猪、隐性感染猪及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瘟疫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轻者仅表现为轻微腹泻、进食减少,重者会导致猪只死亡或者生长发育受阻。

猪轮状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年龄和种类易感性:主要发生在45日龄以下的仔猪和幼猪,成猪也可感染,但病情较轻。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猪抵抗能力不同,其中白肉种猪的抵抗力明显优于黑猪。

(2)季节性流行:主要流行于春季至秋季,在冬季发病率低。

(3)散发和暴发性流行:本病既可散发,也可在养殖场内发生暴发,有时甚至在全区域内流行。

(4)传播途径及传播方式: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轻者可通过接触、饮水、喂药等途径传播。

重者可通过空气、泥水等环境传播。

该病临床症状为仔猪和幼猪的腹泻,进食减少,体温升高,呈小便黄色,随着病情加重,症状加重,口渴、乏力、皮肤及体毛呈毛乱香肿形状、体重下降、猪只精神差等症状均出现。

一些严重感染病例常会导致猪只死亡。

针对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环境卫生:猪舍、仔猪圈、幼猪圈等猪舍设施必须保持清洁,远离污水,定期进行消毒等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水、饲料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和防病药物的使用。

(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只栏舍、猪只定位的管理,采取封闭栏舍、过压的措施。

同时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规范营业生产行为,严禁无证经营等非法活动。

(4)疫苗预防:根据猪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定期进行疫苗预防和强化。

疫苗预防可以提高猪只抵抗力,降低病毒的传播力,从而有效预防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生。

总之,针对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工作,应该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及疫苗预防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强对猪只健康的监测、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该病的传播和病害程度,保障猪业的稳定发展。

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防制方法

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防制方法

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防制方法猪流行性腹泻(PED)、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轮状病毒病是我国猪群中危害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发病后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唯一的手段是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作者经过多年的实验室试验和临床实践,积累了防治的若干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PED、TGE和猪轮状病毒病三种疾病及其防制进行初步的论述。

1、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都是冠状病毒,呈多形的球形,外有像倒钉样的纤突,直径在60~190nm;在低温下可以长期存活,粪便中的病毒在20℃干燥、腐败状况下10天内死亡,在37℃4天全部死亡。

病毒对光很敏感。

可被福尔马林、氢氧化钠、含氯或碘的消毒剂、季胺盐类化合物等灭活。

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轮状病毒(RV)呈车轮状外观,直径在70nm左右。

RV在环境中相当稳定,对温度、pH、化学物质和常用消毒剂有耐受性。

在pH 3~9时都稳定,粪便中的RV在60℃时可耐受30分钟,在18℃~20℃时可耐受7~9个月。

2、发病机理经人工发病试验,猪口服PEDV和TGEV后,潜伏期一般为20小时至3天。

在实验室,新生仔猪最早有接种8小时后就开始发病的,病毒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繁殖,在16~30小时达到最大量。

由于病毒的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变性、绒毛脱落,导致小肠内酶活性明显下降,扰乱了消化及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引起急性吸收不良。

对哺乳仔猪而言,就不能消化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使肠内产生高渗,液体在肠内滞留,甚至从组织内吸收液体,进而导致腹泻和脱水,酸中毒而死亡。

新生仔猪接种RV后,也产生上述的情况,但14日龄以上的猪人工攻毒一般不会发病。

3、流行病学3.1 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PED和TGE有严格的季节性。

主要在11月至下年4月间.尤其在农历春节前后是发病的高峰期;气温超过20℃一般不会流行,但也有在气温25℃或更高时发生的情况。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资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资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流行性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PWT:仔猪腹泻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2:圆环2型病毒PDE:增生性肠炎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ED:流行性腹泻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一、常见禽病的英文缩写AI:禽流感ACH: 禽衣原体ATB:结核AVN: 鸡病毒性肾炎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APV: 禽肺病毒AS: 腹水综合症BLS:大肝和大脾病CRD: 慢呼败血DVH: 鸭乙性肝炎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FC: 霍乱FP、PX: 鸡痘FT: 伤寒HE: 火鸡出血性肠炎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MG:支原体MS:滑液囊支原体ND:新城疫MD:马立克MM:火鸡支原体MP:番鸭细小病毒NE: 坏死性肠炎PED: 大肠杆菌PD: 白痢PAV: 绿脓杆菌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SHS: 肿头综合症TRT: 鸡鼻气管炎TVP:传染性腺胃炎VA: 病毒性关节炎IS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IBH: 鸡包涵体肝炎IA或CAA或CAVD:传贫IBD:传染性法氏囊IB:传染性支气管炎IC: 传染性鼻炎二、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CP:传染性胸膜肺炎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CT:(仔猪)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日本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NE:坏死性肠炎OGU:食道胃潰疡OD:水肿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WT:仔猪腹泻PWC:断奶后大肠杆菌病PH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PE:增生性肠炎PED:流行性腹泻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CV-2:猪圆环病毒2型PIS:肠道螺旋体病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I:节段性回肠炎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IV:猪流感病毒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流行性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PWT:仔猪腹泻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2:圆环2型病毒PDE:增生性肠炎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ED:流行性腹泻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一、常见禽病的英文缩写AI:禽流感ACH: 禽衣原体ATB:结核AVN: 鸡病毒性肾炎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APV: 禽肺病毒AS: 腹水综合症BLS:大肝和大脾病CRD: 慢呼败血DVH: 鸭乙性肝炎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FC: 霍乱FP、PX: 鸡痘FT: 伤寒HE: 火鸡出血性肠炎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MG:支原体MS:滑液囊支原体ND:新城疫MD:马立克MM:火鸡支原体MP:番鸭细小病毒NE: 坏死性肠炎PED: 大肠杆菌PD: 白痢PAV: 绿脓杆菌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SHS: 肿头综合症TRT: 鸡鼻气管炎TVP:传染性腺胃炎VA: 病毒性关节炎IS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IBH: 鸡包涵体肝炎IA或CAA或CAVD:传贫IBD:传染性法氏囊IB:传染性支气管炎IC: 传染性鼻炎二、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CP:传染性胸膜肺炎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CT:(仔猪)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日本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NE:坏死性肠炎OGU:食道胃潰疡OD:水肿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WT:仔猪腹泻PWC:断奶后大肠杆菌病PH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PE:增生性肠炎PED:流行性腹泻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CV-2:猪圆环病毒2型PIS:肠道螺旋体病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I:节段性回肠炎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IV:猪流感病毒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猪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猪轮状病毒病( Swine rotavirus disease)是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的急性胃肠炎,特征为急性腹泻。

本病最早(1943年)在患腹泻的儿童中发现,1974年由FLEWE等首次提出轮状病毒这个名称,并为1976年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所采用。

该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可随粪便排出外界,经消化道途径传染易感的人、畜和禽。

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的方式在动物群中广泛流行,常呈地方流行性。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节。

少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

流行病学1.易感性7-41日龄仔猪易感,并出现严重临诊症状。

1-3周龄仔猪的感染率高于4-6周龄仔猪。

初产母猪的仔猪比经产母猪的仔猪更易感。

7日龄以前仔猪可能受母源抗体保护而不常感染。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此外本病的易感宿主还有犊牛、羔羊、狗、幼兔、幼鹿、猴、小鼠、鸡、火鸡、鸭、珍珠鸡和鸽以及儿童。

其中以犊牛、仔猪及儿童的轮状病毒病最为常见。

轮状病毒有一定的交互感染作用,人的轮状病毒能感染猴、仔猪和羔羊,并引起发病;犊牛和鹿的轮状病毒能感染仔猪。

由此可见,轮状病毒可以从人或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只要病毒在人或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巾长期传播。

2.传染源患病的人、畜及隐性感染的带毒猪,都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经粪-口途径在猪群中传播。

由于病毒稳定性强,不清洁的环境因素对病毒在畜舍中的存留起重要作用。

3.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外界,经消化道途径传染易感的人、畜和禽。

痊愈动物从粪便中排毒的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污染的环境对猪群中轮状病毒的持续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

猪轮状病毒在极端环境条件下是很稳定的,它对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粪、尘埃、分娩和断乳猪舍的污水中都能检出,在空关3个月的猪舍中仍能存活。

4.流行特点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以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的方式在动物群中广泛流行,常呈地方流行性。

猪轮状病毒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轮状病毒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轮状病毒金标检测卡使用说明书【简介】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Infection ,RV)所致的一种幼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仔猪感染后引起厌食、下痢、呕吐,中猪和大猪为亚临床症状或隐性感染。

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

有些临床健康猪粪便也可检出病毒。

【检测原理】采用渗滤式免疫胶体金技术,利用金颗粒作为示踪剂,选择性捕捉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

斑点反应板上的固相单克隆抗体特异地与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

【试剂及用品】●猪轮状病毒金法检测卡(50份)●一次性塑料滴管(50支)●塑料一次性手套(5只)●使用说明书(1份)【样品收集及准备】1、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从直肠取样,或从新鲜粪便中直接取样;2、采集样品时注意多部位同时收集新鲜及有效样品,充分在试管中搅拌稀释;静置10分钟(建议离心3分钟)后,用一次性滴管取上清液;3、样品一般须当即进行检测,否则应冷藏保存,超过24小时的,应该冷冻保存。

【检测步骤】1、试纸条恢复室温;2、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从滴管中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2-3滴混合液。

3、加样品液后,红色的液体从靠样品孔的观察窗边缘涌出,朝另一方向流动。

4、5-10分钟后判断结果,半小时后结果判读无效。

【结果判定】阳性(+):当位置C显示出红色线条,而位置T同时显示出红色线条时,判为阳性。

阴性(-):当位置C显示出红色线条,而位置T不显色时,判为阴性。

无效:当位置C不显示出红色线条,则无论位置T显示出红色线条与否,均判为无效。

【注意事项】1.仅用作体外诊断。

2.注意样品具有潜在传染性,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3.该试纸及配套试管、棉签均为一次性产品,不可交叉及重复使用。

4.包装袋破损或产品过期请勿使用。

5.试纸2-8℃冷藏保存,勿要冷冻。

猪轮状是清毒感染

猪轮状是清毒感染

猪轮状是清毒感染猪轮状病毒病(PorcineRotavirUsdis-eaise)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仔猪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临诊上以腹泻为特征。

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轮状病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除感染猪外,还可感染人及牛、羊等动物。

本病最早(1943)在患腹泻的儿童中发现,Woode和Bridge1975年首次从猪中分离出轮状病毒,目前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五大洲。

我国已从人、牛、羊、猪及多种禽类发现或分离到轮状病毒。

本病能侵害人类和许多畜禽,不仅感染率高,发病率也相当高,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危害较大。

1.1病原特征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65~75nm。

具双层衣壳,外层衣壳为一层光滑的薄膜,内层衣壳辐条状排列的壳粒构成。

核蕊含有11个双股RNA片段组成。

目前已知RV存在6个抗原性不相关的血清群(A~F),群特异性抗原存在于衣壳内层。

外层衣壳抗原可将血清群进一步分成血清型。

培养轮状病毒最普遍使用MA-104(恒河猴胎肾传代细胞系),其它敏感细胞有AGHK(原代非洲绿猴肾细胞),CMK(一种猴的原代肾细胞)等。

为了提高病毒的滴度和感染性,常在无血清营养液中加入10Ug/m1胰酸。

未发现有血凝性。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对乙醚、氯仿不敏感。

可耐受pH3~9。

在粪中,60℃30min存活,室温下可存活7个月。

1%福尔马林37℃处理3天不能灭活。

1%碳酸钠、碘配、来苏尔、高锰酸钾消毒效果不理想。

70%酒精和1%次氯酸盐消毒效果较好。

1.2诊断要点1.2.1流行特点多发生于晚冬至早春的寒冷季节,传播迅速。

发病只限于哺乳仔猪或新断乳仔猪。

育肥猪、成年猪多呈亚临床表现。

1.2.2临诊症状潜伏期1~2天。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呈水样或糊状。

体重减轻,1~2周或更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正常生长速度。

新生猪腹泻严重,死亡率较高,可达100%;1~4周龄猪发病率高,持续1~3天,死亡率低,约7%~15%;断乳仔猪死亡率很少超过50%;成年猪感染的不呈现症状,但血清学检查,轮状病毒抗体阳性。

常用猪轮状病毒病防治办法有哪些?

常用猪轮状病毒病防治办法有哪些?

常用猪轮状病毒病防治办法有哪些?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猪轮状病毒病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轮状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18~20摄氏度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猪轮状病毒病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原体除猪轮状病毒外,从小孩、犊牛、羔羊、马驹分离的轮状病毒也可感染仔猪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

轮状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18~20摄氏度的粪便和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猪轮状病毒病无治疗药物。

疫苗正在研制中,不久将用于生产。

由于发病日龄多为1-lOd的仔猪。

主动免疫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因此,采用被动免疫是一个方向,免疫母猪,仔猪吃到初,产生被动免疫,新生仔猪口服抗血清,也能得到保护。

一旦发现猪轮状病毒病发生,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加强护理,尽量减少应激因素,避免猪群密度过大,清除粪便及污染的垫草,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

治疗猪轮状病毒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采取补液,内服肠道收敛剂、免疫球蛋白制剂,饲喂葡萄糖-甘氨酸的电解质流液等措施,以限度地减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抗生素可防止猪轮状病毒病继发感染。

治疗猪轮状病毒病的药物可选用,葡萄糖盐溶液给发病猪口服,效果良好。

配方为氯化钠3.5%、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混和溶解,每千克体重口服此液30-40mL,每日2次,或者痢克舒每100g拌料200公斤,或饮水400公斤(拌料效果),每天1次,连用3-5天。

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可防止脫水和酸中毒。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新选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新选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流行性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PWT:仔猪腹泻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2:圆环2型病毒PDE:增生性肠炎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ED:流行性腹泻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一、常见禽病的英文缩写AI:禽流感ACH: 禽衣原体ATB:结核A VN: 鸡病毒性肾炎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APV: 禽肺病毒AS: 腹水综合症BLS:大肝和大脾病CRD: 慢呼败血DVH: 鸭乙性肝炎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FC: 霍乱FP、PX: 鸡痘FT: 伤寒HE: 火鸡出血性肠炎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MG:支原体MS:滑液囊支原体ND:新城疫MD:马立克MM:火鸡支原体MP:番鸭细小病毒NE: 坏死性肠炎PED: 大肠杆菌PD: 白痢PA V: 绿脓杆菌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SHS: 肿头综合症TRT: 鸡鼻气管炎TVP:传染性腺胃炎V A: 病毒性关节炎IS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IBH: 鸡包涵体肝炎IA或CAA或CA VD:传贫IBD:传染性法氏囊IB:传染性支气管炎IC: 传染性鼻炎二、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CP:传染性胸膜肺炎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CT:(仔猪)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日本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NE:坏死性肠炎OGU:食道胃潰疡OD:水肿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WT:仔猪腹泻PWC:断奶后大肠杆菌病PH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PE:增生性肠炎PED:流行性腹泻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CV-2:猪圆环病毒2型PIS:肠道螺旋体病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I:节段性回肠炎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IV:猪流感病毒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下部的立方化生
columnar cells replaced by low cuboidal cells
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被低立方细胞取代
Early destruction of epithelium绒毛上皮的早期损伤
四、鉴别诊断
(一)TGE和PED
(二)大肠杆菌病
三、病理变化
(一)病变仅限于小肠1/2-2/3肠断,肠壁变 薄、膨胀、充满水分,乳糜管内不含乳糜。 (二)显微变化:小肠绒毛萎缩、隐窝上皮 增生,随感染日龄不同而病变程度不同。
Classic rotavirus lesion is desquamation of enterocytes
典型轮状病毒感染病变是粘膜上皮脱落
Epithelium peels off leaving nude villi
上皮脱落,绒毛裸露
EM showing destruction and repair
电镜显示绒毛的损伤与修复
If there is no immunity in piglet, rotavirus can be severe.
无免疫力的仔猪可严重感染轮状病毒
Changes may be mild or subtle shortening of villi
病变显示绒毛缩短
Villus shortening following desquamation and repair
绒毛缩短伴有脱落和修复
low cuboidal metaplasia of cells
第八节: 猪轮状病毒感染
(disease caused by Rotavirus)
一、 概念
轮状病毒为猪消化道的“条件 病原微生物”,当仔猪受寒或抵 抗力下降时可引起严重的腹泻和 死亡。

RV血清学分型

RV血清学分型

一、轮状病毒血清学分型
代表毒株:JL94 株、B233株、DQ204741 株
轮状病毒可分为7个亚型(A-G)------基于VP6血清型加予区分。

A亚群:引起人类和动物胃肠炎的主要疾病
B亚群:动物和人零星检测到
C亚群:1W断奶腹泻仔猪检测到
E亚群:在英国猪群检测到
D、F、G:在禽类检测到
聚丙酰胺凝胶电泳:轮状病毒基因组(双股RNA)电泳迁移点区分A、B、C、D四种血清型:
A:4-2-3-2 B:4-2-2-3 C:4-3-2-2 D:5-2-2-2
二、Swine Delta Corona Virus 猪三角洲冠病毒
US- Swine Delta Corona virus (SDCv) has now been detected on a total of 87 pigfarm s in 12 states.For thelatest weekly report - for the week of 19 April in a report dated 2 3 April from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wine Veterinarians (AASV) - 31 swine acc essions have tested positivefor the SDCv, bringing the cumulative total to 87.
三、Lawsonia 胞内劳森菌(DNA)
增生性肠炎(proliferative enteritis,PE),又称回肠炎,常发于生长和育肥阶段的猪群,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肠道疾病。

四、猪痢疾密螺旋体。

A群轮状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A群轮状病毒的分类及命名
通 常 ,以编码 可刺 激 机 体产 生 中和性 抗 体并 介 导 病 毒 进 入 细 胞 的糖 蛋 白 VP7和 蛋 白酶 敏 感 蛋 白 VP4的 基 因 的基 因 型 G 和 P代 表 轮 状 病 毒 的基 因 型。已经 发现 了 24个 G基 因型 和 33个 P基 因型 ,其 中 腹 泻 牛 群 中 10个 G 型 (G1—3、G5—8、G10、G1l、 G15)和 6个 P型(P6[1】、P7f5]、P8[I1]、P11[14]、P[17]、 P[211),健 康 牛 群 中发 现 了轮 状 病 毒 G21P[29]型 和 G24P[33J型 。我 国仅 有 G6型和 G10P[1 11型牛 轮状 病 毒被 报道 。
A 群轮状病 毒 的第 11段 RNA编码 2个 蛋 白 ,其 余每段均编码 1种蛋 白,即轮状病毒基 因组共编码 6 种 结 构 蛋 白 , 分 别 是 VP1、VP2、VP3、VP4、VP6和 VP7和 6种非 结构 蛋 白 ,分别 是 NSP1、NSP2、NSP3、 NSP4、NSP5和 NSP6。根据 内壳 蛋 白 VP6的抗 原性 不 同,可将 A群轮状病毒分为 SG1、SG1 1、SGI+SG11和 非 SG1+SG1 1亚群 。非结构 蛋 白 NSP4根 据氨 基酸 同 源性分 为 A、B、C、D和 E这 5个基 因群 。通 常 ,以编 码 可刺 激 机体 产生 中和性 抗 体并 介 导病 毒 进 入 细胞 的蛋 白酶敏 感蛋 白 VP4和糖蛋 白 VP7的基 因起 始字 母 P和 G代 表轮状 病 毒 的基 因型 ,有 人根 据 RNA杂 交 结 果 的 不 同 ,将 A 群 轮 状 病 毒 分 为 wa_like、 DS一1一like和 AU一1一tike3个 基 因群 。
依 托 此分 类 标 准 ,很 容 易确 定 1个 新 轮 状病 毒 分 离株 全 序列 的基 因型 ,同时根 据 系统遗 传进 化树

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
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多发于10~30日龄的乳猪,呈地方性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病猪无呕吐,排出白色糊状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剖检见,小肠呈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绒毛有脱落变化,多无萎缩性变化,用革兰氏染色时,常能在肠腺腔或绒毛检出大量大肠杆菌。本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所致,常发生于1周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排黄色稀便;剖检见,呈现出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变化,其中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明显,胃内含有多量带酸臭的白色、黄白色甚至混有血液的乳凝块;组织学检查可检出大量大肠杆菌。发病仔猪的病程较短,一般来不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由类冠状病毒所致,常发生于1周龄的乳猪,病毒腹泻严重,常排出水样稀便,腹泻3~4天后,病猪常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高,可达50%~100%;剖检见,小肠最明显的变化是肠绒毛萎缩和急性卡他性肠炎变化;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脱落出现在发病的初期,据称于发病后的2小时就开始;肠绒毛的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2:1或3:1。
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呈地方性流行。据报道,轮状病毒感染是断奶前后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如与其他病原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冠状病毒混合感染时,病的24小时。病初,病猪的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乳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乳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严重,病死率增高。一般常规饲养的乳猪出生头几天,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有母源性抗体保护,则1周龄的乳猪一般不易感染发病;1-~21日龄乳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病死率很低;3~8周龄或断乳2天的仔猪,病死率一般为10%~20%,严重时可达50%。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

主要是消化道。成人 RV已被证明是水源暴发。 易感动物: 多种哺乳动物、禽类以及人。主要是幼畜和 婴 幼儿。ADRV与引起婴幼儿的RV血清学上无交 叉反应
症 状:
常呈隐性经过,主要症状腹泻、脱水等。
EM showing destruction and repair 电镜显示绒毛的损伤与修复
病 变:
主要限于肠道,大小肠弥漫性出血ls off leaving nude villi 上皮脱落,绒毛裸露
columnar cells replaced by low cuboidal cells 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被低立方细胞取代
诊 断:
电镜和免疫电镜:SPA固相免疫电镜效果好。
2.接种疫苗:弱毒苗,灭活苗,RV+E.coli基 因工程苗。 治疗:补液,WHO推荐ORS各国证明有效 ORS处方:葡萄糖 20g; KCl 1.5g; NaCl 3.5g; NaHCO3 2.5g; 加水 1000ml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多处幼龄动物(犊、仔猪、 家禽等)的一种病毒性腹泻,以萎顿、厌食、呕 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 目前认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及幼畜腹泻的主 要原因(我国 13 省市调查一半的婴幼儿腹泻是出 RV引起的。) 洪涛教授发现我国成年人 RV(非典型 RV): 青壮年腹泻(数百万人),引起各国病毒学家的 关注。
轮状病毒感染

RV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RNA 病毒 , 球形、70 nm、有双层衣壳,因象车轮而得名。
在体外很难培养。成功与否取决于:胰酶 处 理细胞、震荡、温度(34-36℃), 用恒河 猴肾传代细胞。
轮状病毒感染
病 原
轮状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

【免费下载】猪轮状病毒RV

【免费下载】猪轮状病毒RV

1 病原学 猪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A、B、C、E 群[4]。

成熟完整的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没有囊膜,具有双层表壳,直径为65~75nm的二十面体对称。

电镜观察,病毒的中央为一个电子致密的六角形棱心,直径37~40nm,即芯髓;周围有一电子透明层,壳粒由此向外呈辐射状排列,构成中间层衣壳;外周为一层光滑薄膜构成的外层衣壳,厚约20nm,形成一个轮状结构,RV由此而得名[5]。

在感染的粪样和细胞培养物中均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具有双层表壳的光滑型(S型)双层颗粒,有感染性,直径为75nm;没有外表壳的粗糙型(R型)单壳颗粒,无感染性,直径为65nm。

有关RV的超微结构,学者们的意见尚不一致,Martin等(1975年)认为RV与环状病毒一样,也有32个大的环形壳粒,且其180个三联亚单位按T=9的、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3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540个结构单位。

但据Esparza(1978年)报道,RV表面有162个孔,由320个三联亚单位按T=9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因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三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960个结构单位。

出现上述不同的观察结果,也许是标本制作方法不同的缘故。

Stannard氏等(1977年)对乳鼠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猴RVSA11株进行了细致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内衣壳有180个形态亚单位,排列成晶格状。

12个顶各为一个空隙,由5个壳粒围绕,另外80个空隙各由6个壳粒围绕。

外衣壳由蜂窝样的晶格组成,且与内衣壳的晶格排列相符。

1.1 分子生物学特性 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完整的病毒粒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最外层核衣壳由结构蛋白VP7和VP4组成,中间层衣壳由VP6组成,最内层衣壳由VP2和少量的VP1、VP3组成。

VP7是构成外衣壳最丰富的外壳蛋白,是分子量为37KD的糖蛋白。

VP4是88KD的红血球凝集素纤突蛋白,沿VP7形成的光滑表面向外突出。

轮状病毒简述

轮状病毒简述

轮状病毒一、分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根据病毒基因结构和抗原性将轮状病毒(RV)分为7个组(A~G),其中A组RV的感染最为常见,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RV引起成人腹泻,也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少数报告C组RV也可致人感染,但D~G组RV只引起动物腹泻。

二、临床意义轮状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播。

A组RV感染见于世界各地,温带地区的秋冬季为主,患者以4月龄至2岁婴幼儿多见,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B组RV的显性感染仅见于我国大陆,无明显季节,水源污染可造成ADRV感染的暴发流行,患者以20~40岁成年人多见,多为自限性感染。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致细胞溶解死亡,微绒毛萎缩、变短、变钝、脱落,取而代之的是腺窝细胞增生,分泌增加,导致严重腹泻,水、电解质大量丧失,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

1、A组感染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可从轻微的亚临床感染,轻度腹泻,直到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腹泻不等。

潜伏期24-72小时,发病急,80%患儿先发热、呕吐和腹痛,随即频繁腹泻,每日10~20次,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酸性便或白色米汤样便,无粘液和脓血,恶臭。

病程一般2~6天。

当婴幼儿的免疫力功能下降时,急性胃肠炎可变为慢性,患儿粪便中长期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

另外A组RV感染还可致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婴幼儿肠套叠、肺炎、脑炎、脑膜炎。

严重感染还可伴有突发性婴儿死亡综合征、雷耶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川崎病和克罗恩病等。

2、B组RV感染引起成人腹泻,潜伏期38~66小时,起病急,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和脓血,每日腹泻5-10次,重者可每日超过20次,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脱水、乏力等症状。

病程3-6天。

三、形态结构轮状病毒呈球形,直径约60-80nm,核心含双链RNA,分节段,外被双层衣壳,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负染色在电镜下观察犹如车轮状外形。

猪轮状病毒(RV)

猪轮状病毒(RV)

1 病原学猪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A、B、C、E 群[4]。

成熟完整的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没有囊膜,具有双层表壳,直径为65~75nm的二十面体对称。

电镜观察,病毒的中央为一个电子致密的六角形棱心,直径37~40nm,即芯髓;周围有一电子透明层,壳粒由此向外呈辐射状排列,构成中间层衣壳;外周为一层光滑薄膜构成的外层衣壳,厚约20nm,形成一个轮状结构,RV由此而得名[5]。

在感染的粪样和细胞培养物中均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具有双层表壳的光滑型(S型)双层颗粒,有感染性,直径为75nm;没有外表壳的粗糙型(R型)单壳颗粒,无感染性,直径为65nm。

有关RV的超微结构,学者们的意见尚不一致,Martin等(1975年)认为RV与环状病毒一样,也有32个大的环形壳粒,且其180个三联亚单位按T=9的、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3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540个结构单位。

但据Esparza(1978年)报道,RV表面有162个孔,由320个三联亚单位按T=9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因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三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960个结构单位。

出现上述不同的观察结果,也许是标本制作方法不同的缘故。

Stannard氏等(1977年)对乳鼠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猴RVSA11株进行了细致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内衣壳有180个形态亚单位,排列成晶格状。

12个顶各为一个空隙,由5个壳粒围绕,另外80个空隙各由6个壳粒围绕。

外衣壳由蜂窝样的晶格组成,且与内衣壳的晶格排列相符。

1.1 分子生物学特性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完整的病毒粒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最外层核衣壳由结构蛋白VP7和VP4组成,中间层衣壳由VP6组成,最内层衣壳由VP2和少量的VP1、VP3组成。

VP7是构成外衣壳最丰富的外壳蛋白,是分子量为37KD的糖蛋白。

VP4是88KD的红血球凝集素纤突蛋白,沿VP7形成的光滑表面向外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原学猪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A、B、C、E 群[4]。

成熟完整的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没有囊膜,具有双层表壳,直径为65~75nm的二十面体对称。

电镜观察,病毒的中央为一个电子致密的六角形棱心,直径37~40nm,即芯髓;周围有一电子透明层,壳粒由此向外呈辐射状排列,构成中间层衣壳;外周为一层光滑薄膜构成的外层衣壳,厚约20nm,形成一个轮状结构,RV由此而得名[5]。

在感染的粪样和细胞培养物中均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粒子:具有双层表壳的光滑型(S型)双层颗粒,有感染性,直径为75nm;没有外表壳的粗糙型(R型)单壳颗粒,无感染性,直径为65nm。

有关RV的超微结构,学者们的意见尚不一致,Martin等(1975年)认为RV与环状病毒一样,也有32个大的环形壳粒,且其180个三联亚单位按T=9的、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3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540个结构单位。

但据Esparza(1978年)报道,RV表面有162个孔,由320个三联亚单位按T=9方式组成20个三角面体。

因每个三联亚单位包含三个结构单位,所以一共有960个结构单位。

出现上述不同的观察结果,也许是标本制作方法不同的缘故。

Stannard氏等(1977年)对乳鼠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猴RVSA11株进行了细致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内衣壳有180个形态亚单位,排列成晶格状。

12个顶各为一个空隙,由5个壳粒围绕,另外80个空隙各由6个壳粒围绕。

外衣壳由蜂窝样的晶格组成,且与内衣壳的晶格排列相符。

1.1 分子生物学特性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完整的病毒粒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最外层核衣壳由结构蛋白VP7和VP4组成,中间层衣壳由VP6组成,最内层衣壳由VP2和少量的VP1、VP3组成。

VP7是构成外衣壳最丰富的外壳蛋白,是分子量为37KD的糖蛋白。

VP4是88KD的红血球凝集素纤突蛋白,沿VP7形成的光滑表面向外突出。

不完整的病毒粒子是完整的病毒粒子在进入被感染细胞过程当中外衣壳蛋白VP4和VP7被溶解掉而形成的两层核衣壳结构(DLP)。

除了VP4、VP7、VP6、VP2、VP1和VP3这6种结构蛋白以外,还有5种非结构蛋白,分别是NSPl、NSP2、NSP3、NSP4和NSP5。

病毒的基因组由11个独立片段的双股正链RNA组成。

除了片段11具有两个开放阅读框(0RD)外,其他的片段只有1个ORF。

在各个ORF的5’端和3’端都有非编码区(UTRs ),不同毒株的UTRs高度保守,而ORF的差异比较大。

轮状病毒的mRNA分子具有5’端m7GpppGn帽子结构,而3’没有Poly(A)尾。

ORF的基因编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两端的UTRs可能与调节蛋白的结合以及核酸的复制、表达有关。

早期的研究结果认为VP7与病毒的附着有关,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P7具有稳定VP4结构的作用。

在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当中VP4起到关键作用。

VP4能被胰蛋白酶(Trypsin) 分解为VP5(60KD) 和VP8(26KD) 两个结构部分,与病毒附着、聚集有重要关系,可以数倍提高轮状病毒的感染性[7]。

VP5含有一个与有膜病毒如流感病毒类似的区域,它能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加强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

VP8含有唾液酸附着(Sialic acid binding)的区域,这一区域对于需要硅酸进行感染的轮状病毒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

VP6与内衣壳蛋白VP1和VP3的转录活性有关[8]。

VP4和VP7被溶解掉之后,VP1和VP3的转录酶活性被激活,转录产物被合成和排出。

最内层的病毒粒子衣壳由包裹基因组的VP2、VP1、VP3组成,基因组核酸通过VP1、VP3与VP2紧密相连。

VP1和VP3具有RNA转录酶和修饰酶的潜在活性。

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NSP5都是RNA结合蛋白,与病毒的复制,合成和表达有关。

NSP5可与VP2作用,进而影响VP1/2/3的核心结构,同时也能影响VP6的稳定性。

而NSP4是一种糖蛋白,与病毒粒子从内质网出芽有关,在病毒的复制以及致病机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NSP4的突变可以影响病毒的毒力。

1.2 病毒分型轮状病毒具有不同的群型和血清型。

将轮状病毒的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将病毒的11个双链RNA片段分离,形成特定的电泳带模型。

这11条带可以分为4个区段,常见的人和动物的电泳带的排列位置为4:2:3:2,统称为A群,又叫典型RV。

根据第1O和11节段之间的距离,又分为长型和短型。

其他的轮状病毒的电泳型与A群不同,分别为B、C、D、E、F和G群,统称为非典型RV。

在发生腹泻的动物中最常见的是A群,感染猪的轮状病毒有A群、B群、C群和E群。

病毒粒子表面共有三种抗原,分别为群抗原,中和抗原和血凝素抗原。

群抗原是VP6,中和抗原是VP7,而血凝素抗原是VP4。

根据群抗原VP6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

大多数动物的A群轮状病毒为I亚群,而人类大多数A群轮状病毒为Ⅱ亚群。

VP4和VP7在病原的检测和产生中和抗体以及免疫性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VP4和VP7分为不同的血清型系统。

根据VP4形成的血清型叫P(protease sensitive)型,根据VP7形成的血清型叫G(glycoprotein)型。

轮状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性较差,免疫反应主要是针对特异血清型的,但现在也有报道利用交叉免疫保护的。

目前已经知道至少有14个G型和18个P型。

通过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世界广泛流行的A组RV主要有4种G、P血清型组合,分别是G1P8、G2P4、G3P8和G4P8。

从各大洲分离的仔猪的基因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类OSU型和类Gotfield型。

1.3 理化特性RV对理化因素的作用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清洗和消毒猪舍时必须注意此特点。

它耐乙醚、氧仿、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反复冻融,声波处理。

以及37℃下1h仍不失活;pH3.5~10.0范围内病毒保持感染力,对胰蛋白酶稳定,1moL/LMgCL2不能增高其对56℃30min的稳定性;粪便中的RV在18~20℃室温中经7个月仍有感染性;能耐10mL/L甲醛1h以上;氯、臭氧、碘、酚等可灭活病毒;100g/L聚维酮碘、950mL/L乙醇和670g/L氯胺T是有效的消毒剂[4~5]。

1.5 抗原性RV与呼肠孤病毒和环状病毒无抗原关系,但用补反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扩散试验和免疫电镜技术检测各种动物的RV,发现具有共同抗原---出现交叉反应。

这种共同抗原与内衣壳有关,也就是说,内衣壳具有各种RV共有的属抗原。

外衣壳内糖蛋白抗原有种特异性,交叉保护试验或中和试验可区别各种动物RV,但Thouless氏等(1977年)对人、牛、猪、小白鼠、狗、羊、马和兔的RV作交叉中和试验,发现高浓度的抗血清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种间交叉现象,但同源血清的中和效价通常都比异源血清高8—10倍以上。

1976年Woode氏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测人、牛、猪、小白鼠、马等RV抗原性关系,发现抗人RV 免疫血清以外,其余四种血清能对四种动物RV呈现交叉凝集现象,人的R型也可以被四中抗血清凝集,但S型只能被人抗RV血清凝集。

证明动物感染RV后产生两中抗体:抗内衣壳的群特异性抗体,产生种间交叉反应。

抗外衣壳的种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或保护性抗体作用。

1.4 培养特性1980年美国的Waytt将人的Wa株首次利用非洲绿猴肾原代细胞培养成功。

轮状病毒在体外不易培养。

轮状病毒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用胰酶处理,病毒接种前用终浓度为10ug/ml 的胰酶处理。

病毒接种24h后就可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肿大变圆、边缘模糊、细胞聚集、萎缩,有的细胞间有胞浆相连,最后细胞死亡脱落。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病变程度加深,出现病变的时间也越来越快。

病毒接种后一般用不含血清的维持液培养。

但是黄旭雯等人在研究鸡血清对轮状病毒增殖的影响中发现,鸡血清(CS)能增加单层细胞的活力,延迟细胞衰老2~3d,但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降低。

同时添加4%的CS和10mg/L的胰蛋白酶效果最好,细胞病变明显,细胞单层能维持到被病毒破坏为止,有利于RV的复制。

轮状病毒感染细胞具有特定的趋向性。

在体内只感染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在体外尽管可以吸附许多细胞,但是只感染肾或肠道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

轮状病毒可以在MA-104、CV-1、MARC-145等细胞系培养,但最适合用MA-104培养。

Carlos A.Guerrero等人通过不同的方法处理MA-104细胞,然后用RRV,SA11,SA感染来检验细胞上的受体,结果发现N-多聚糖(N-glycans)、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胆固醇类(cholestero1)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是不同基因型的轮状病毒侵入细胞的不同受体。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病猪、隐性感染及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由于后两者不易被发现,因而起着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2.2 传播途径RV通过密切接触尤其是粪-口途径引起传播或流行;呼吸道传播和垂直传播也已被证实。

2.3 易感动物自然情况下,多发于2~56日龄仔猪,成年猪感染不会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KaminjoIo JS等的实验表明RV检出率最高的仔猪周龄为2~8周龄(91.1%),检出率峰值为8周龄仔猪。

Gelerg等发现仔猪体内排出RV的峰值周龄是3~4周龄。

Morilla认为非典型RV感染仔猪的日龄要小于A型,因母猪不能通过被动免疫保护其仔猪口。

R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及冬季,步数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而呈终年流行。

散发,偶见爆发。

一旦发生本病,随后将每年连续发生,因为RV在体外有较强的抵抗力,且隐性感染的成年动物不断向外排毒。

3 临床症状病初,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不良,不愿活动。

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

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或糊样,严重者带有黏液和血液。

腹泻3~4d后,部分病例出现严重脱水。

此病多在2~3d内恢复,死亡率一般为10%。

如继发其他疾病,使病情恶化,死亡率可达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