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平衡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平衡术

在中国家电企业里,格兰仕可谓一个“异类”,继最初的微波炉这个单一产品之后,短短几年时间,格兰仕先后“跨界”到空调、冰洗、小家电等领域,而在这些新领域里,已经是巨头林立、血流成河。

格兰仕的目的很清楚——要将它在微波炉产业上取得的奇迹,延续到这些新产业。与海尔、美的的发展战略、思路一样,格兰仕最终要做全家电企业,横跨多个品类,这是竞争趋势决定的。

从创业伊始,格兰仕已经走过了32年。基本上每过10年,都会进行一次转型:第一个10年做轻纺产品;第二个10年开始做微波炉产品;第三个10年开始进行家电产业多元化。

这显然是个冒险行为,因此,产业界及媒体对格兰仕的上述激进给予了诸多质疑,但格兰仕却一意孤行。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产业逻辑?据传,格兰仕已经启动上市,目前进展如何?格兰仕发布的千亿计划,又隐含着哪些策略?

2010年12月初和12月底,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多次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深入剖析格兰仕的激进与保守。“在业务上积极进攻,属于激进主义;但在经营上稳扎稳打,属于保守主义。”

他透露,格兰仕的上市进程已经启动,而目前公司5大品类中,微波炉,冰洗、厨卫、空调、生活电器等,计划使每个品类年销售额都超过百亿。“格兰仕的风格是,要么不做,要么每个品类都要冲到前三,在每个细分市场冲到第一。”他说。

千亿目标

年销售额超千亿。将是未来中国家电企业的门槛。必须达到才能在这个大洗牌中立足。暂时的成功只是优秀,只有持续领先才是卓越,这是团队“革命”加“拼命”的原动力

《21世纪》:格兰仕最近提出了千亿计划,要将销售额从现在的年过百亿提升到千亿规模,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目标?

梁昭贤:欧、美、日、韩的家电企业已经完成洗牌,只剩下了几个巨头企业。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未来也会有这样一个大洗牌的过程。最终,能在这个洗牌中继续立足的企业规模将会达到千亿元之巨,小于千亿元的企业将很难生存。

届时,中国大型家电企业可能只有五六家,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不为胜利者就为失败者,不做洗牌者就会成为被洗牌的对象。

《21世纪》:这就意味着你们要“跨界”,从最初的微波炉,“跨界”到冰洗、空调、生活电器等领域,但在这些领域里已有很多领先者。你们为何敢于迈出这一大步?

梁昭贤:暂时的成功只是优秀,只有持续领先才是卓越。目前,中国尚没有如美国和日本那样能做到持续领先的企业,今天某些企业虽然已经站到了制高点,但还不是格兰仕认为的制高点。

竞争不是一天的事情,别人先走一步,暂时领先,对于格兰仕来说,这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打造自己持续领先的优势,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这也是格兰仕的团队“革命”加“拼命”的原动力。用昨天的眼光看今天,更要用明天的眼光看今天。

《21世纪》:2010年年初,你们提出加快传统优势家电转型升级,如何才能转型升级?

梁昭贤:从中心市场向渠道市场转型;从单一的海外市场向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转型;从OEM为主向自主品牌转型,有了自己的

品牌才能够掌握定价权;从中低价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生产力水平要有质的飞跃。

为此,格兰仕要从原来简单的低成本、规模化优势,向研发、营销、管理等多方面优势转型、提升。研发要走到前面,营销主要是渠道建设,管理则是建立、优化现代管理体系。

《21世纪》:转型升级后,你认为微波炉与其他产品的比例各占多少才是合理的?

梁昭贤:目前,微波炉的收入在格兰仕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40%—50%;未来,冰洗、微波炉、空调、生活电器等要各占三分之一,要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通过这4个三分之一,形成120%,最终保证实现100%的目标。

之所以不设定为100%,是因为我们做事情都是保守策略,留有一定的余地,设定到120%,才比较容易达到总目标的100%。我们觉得,冲三甲不能按三甲的动作做,否则难以达到目标。逻辑思维上是永争第一的思想。

《21世纪》:你平时最关注哪些财务指标?

梁昭贤:我最关注现金流、资产负债、盈利水平,要把握好一个度。我基本上每周看一次财务指标,业务指标则是天天看。

资产负债率一定要在行业水平之上,我们一直强调低负债高增长。格兰仕的综合负债率30年来每年都在下降,盈利水平则在持续进步。通过大规模投资堆砌出来的发展是有泡沫的,我们30多年的发展经验不允许经营有短期行为、不允许泡沫的存在。

30年来,格兰仕没有投机经营,没有过高负债,因此,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们这种稳健经营的企业来说,倒是一个机会。当时,低负债其实成为了一个竞争优势。金融危机后,业内开始对高负债进行反思,谨慎的财务政策开始受到推崇。

我接触过很多海外上市公司,他们的资产负债率普遍比中国公司低,李嘉诚、郑裕彤等人曾经说过,公司负债率一旦超过35%,最好马上卖掉(部分业务或资产),但现在中国很多公司负债率都是60%以上。

总之,格兰仕在业务上积极进攻,属于激进主义;但在经营上稳扎稳打,属于保守主义。这是格兰仕的一贯风格,以后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最大担心

就怕组织僵化,团队没有活力、没有激情。一稳定就死定,要在不稳定和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稳定和确定。再普通的工作,也需要激情、需要投入《21世纪》:对于公司发展,你目前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梁昭贤:最担心组织僵化,团队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我希望大家都时刻保持活蹦乱跳(笑)。格兰仕从来不缺战略,但需要团队有更多的激情、更大的活力。

《21世纪》:很多公司在创业期一般都有强烈的拼搏精神,到了发展中期,则会进入平稳发展期。

梁昭贤:一稳定就死定,要在不稳定和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稳定和确定。

企业最大的竞争砝码是人才,同样的厂房、同样的设备,不同的人,或者同样的人,在不同状态下,就会有不同的局面。团队里每个人每天的需求都在变化,如何满足?——需要持续的动力、压力,如果组织沉闷、激情不够就麻烦了。因此,再普通的工作,也需要激情、需要投入。格兰仕三十余年的企业发展中,永争第一的冠军心态随处可见,这是保持持续激情的动力之一。

《21世纪》:公司总部一直在顺德,这对人才引进有没有影响?有没有考虑将总部搬迁到中心城市?

梁昭贤:世界500强里很多公司,总部一直都是在其发家的地方,由此看来,不一定要将公司总部搬迁到中心城市、大城市。地理位置的确是个问题,但如果企业的其他吸引力够强大,是可以弥补地理位置的劣势的。如果格兰仕将总部放到上海,能招到的高层次人才的确会多很多,但在上海,人才的流动性会很大,而在顺德,高层次人才的绝对数没有上海多,但人才的流动性也没有上海大。格兰仕的总部还是要立足广东,面向世界。

当然,研发人才一定要全球化、国际化,此外,研发不能只在实验室,要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总部的研发中心只是一种统筹,主要是制定大的战略方向,打造好的机制,让研发人员愿意到市场一线去。

《21世纪》:问题是如何才能吸引到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