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离骚》《第二单元第5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常用实词和诗歌大意。

2、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3、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常用实词;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教学难点】

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常见常用实词和诗歌大意。

【教学设想】

1、学生课前自读梁衡《读屈原》,初步感知屈原思想;充分预习课文,详细批注字词句,

2、课堂上让学生熟读诗歌,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有问题的地方做标记,之后小组讨论解疑,教师重点点拨,最后以活页形式加以检测。

以考促学,重在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香草美人传统。

2、理解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一、导入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对离骚做了明确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即遭受忧怨。不仅如此,他还指出本诗的创作起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由此可见,《离骚》与“怨”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找出有关屈原怨的语句,思

考屈原有哪些怨?请加以概括。

二、文本分析,探究屈原思想。

(一)研习第一段,探究“怨”字背后蕴含的“忠”情。

问题一:找出有关屈原“怨”的语句,思考屈原有哪些怨?请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用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这些语言来对应概括屈原的怨情。

①灵修浩荡,不察民心王——听不聪

②众女嫉余蛾眉,谣诼谓余善淫——谗谄蔽明

③时俗工巧、偭规改错、背绳追曲、竞周为度——邪曲害公

明确:

①、③同学们较容易理解概括,关键是第②“蛾眉”之美人之喻不好理解。

引导方案:

①材料补充。

屈原——蛾眉

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司马迁《屈原列传》

B、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位为左图、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致使当时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但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佞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

屈原才华横溢美人倾城之美

比兴象征

自伤因美遭妒自怨怀才不遇

②乐府(李白)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在此,李白自比绝代佳人,却迟迟得不到皇上的赏识,眼看时光过去,却找不到相匹的

那位,高才难用世,不禁长叹。(美貌喻才情洁行)

③戴望舒《雨巷》,以“丁香姑娘”的美丽喻理想的高洁

④长相思(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以主人公“上穷碧落下黄泉”去追寻美人的执着和结果“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怅惘暗喻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想要得到君王赏识)而不得的苦闷。以美人喻政治理想或君王。

问题二:屈原这般忧怨为哪番?

明确:①好修蕙纕揽茝被替②民生多艰

问题三:屈原有如海深的忧怨为何还要修身洁行,“以死明志”?从第一段中找出依据。

明确:鸷鸟不群、方圆不周、异道难安

总结:因他懂得“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芳洁香汗竹”为此他要“纵死终令汗竹香”。

问题四:由此可见,屈原怨的背后透露出的更是一种忠,那么屈原在第一段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忠”情的?

明确:直抒胸臆、反复致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作文:适时反复扣题、点题

本段小结:

在第一段中,屈原运用香草美人的抒情手法,抒发自己才高品洁难以用世的如海怨情,然而在怨字背后,我们读出了他深藏于心的对楚国的拳拳忠情。

过渡:第一段中屈原情志已如此坚定,为何第二段却又说“悔”?这是否前后矛盾?同学们请大声自由诵读第二段,思考这一问题。

二、研习第二段,深味“悔”字背后氤氲的人格之美。

问题一:思考讨论:第一段中屈原情志已如此坚定,为何第二段却又说“悔”?这是否前后矛盾?请简述理由。

引导:

1、悔什么?

明确:悔——相道不察,如今已悟“行迷”

2、悔之后有何屈原有或将有何动作行为?分析行为背后透出他内心怎样的情志?

延伫将反、回车复路、步马兰皋、止息椒丘、退修初服、反顾游目、观乎四荒、缤纷繁饰

制荷为衣、集荷为裳、高其冠、长其佩

犹豫、自疏污泥

修身洁行

心系故国、坚守芳洁、加强修养

香草比兴象征手法传统之影响:

感遇十二首(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前两联: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后两联: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

整首诗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

3、根据以上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填补空缺处。

屈原的悔,源自于①;;屈原的悔,为的是②;;。由此可见,悔字的背后,氤氲着屈原③的心。

参考答案:①他对楚国污浊官场无比的忧怨;他对楚国前途黯然神伤的忧虑;他对楚国深沉的忠爱之情;②不随波逐流;不推波助澜;修身洁行;坚守理想;怀瑾握瑜;蝉蜕于污秽;力挽狂澜;③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的芳洁情志。

【总结】不矛盾。第一段中屈原正是因为忧虑多艰的民生,他才会有如海的忧怨,,而忧怨的背后,蕴藏的正是他那颗不惜“以死明志”的拳拳之心,正是因为对楚国诚挚的爱恋,察觉官场的污浊后的他回天乏力,而又不愿随波逐流,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看清局势,走入仕途,由此可见,“悔”字的背后,氤氲着一颗“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的倔强而又芳洁。

问题二第二段中屈原的芳洁情志除了用香草美人自比来含蓄地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直抒胸臆,直接表白。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C、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