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软膏体外透皮吸收的研究

合集下载

【word】维A酸乳膏体外释放方法的研究

【word】维A酸乳膏体外释放方法的研究

维A酸乳膏体外释放方法的研究学术论坛李大维柴宝丽姜成忠哈药集团制药六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56摘要:目的建立维A酸乳膏的体外释放方法.方法采用透皮扩散池和人工膜的体外释放实验方法,考察维A酸的累积释放百分率选择合适的人工膜I考察维A酸乳膏的释放曲线选择合适的接收介质.结果维A 酸乳膏体外释放条件为:用0.45pm尼龙膜作为人工膜,用含体积分数为30%异丙醇的pn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接收介质.结论所选方法可用于维A酸乳膏的体外释放测试.关键词:维A酸乳膏体外释放人工膜接收介质维A酸(tretinoin)对痤疮,银屑病,角化性疾病,光老化性皮肤病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维A酸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光,氧,高温均可加快其降解,维A酸毒副作用大,可导致关节或骨骼疼痛,肝功能异常等.醇脂体是由磷脂,乙醇及水组成的囊泡结构,是一种乙醇含量很高的(20%~50%)脂质体,醇脂体较脂质体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包封率.半固体局部用制剂的体外释放在制剂处方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用透皮扩散池和人工膜进行半固体局部用制剂的体外释放研究是一种简单,重现性好的方法.但其方法的正确性需要经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在这一实验装置中,可选择改变的重要因素有人工膜和接收介质,这两个因素能显着影响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行为.本文通过选择不同的人工膜和接收介质来研究市售维A酸乳膏和自制维A酸乳膏两种不同处方和制备工艺的释放行为,从而确定维A酸乳膏的体外释放方法,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1,仪器与材料本岛津Lc一1OA高效液相色谱仪}TK一12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85—2A恒温磁力搅拌器,FA2104电子天平.维A酸原料(北京贝丽莱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批号: 20070801),维A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00307—200801),异维A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505.200806),维A酸乳膏(批号:20080603,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异丙醇(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聚乙二醇400(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0.45tn尼龙膜(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半透膜(上海绿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45”m混合纤维素膜(上海市新亚净化器件厂),玻璃纸(潍坊恒联玻璃纸有限公司).2.方法与结果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l8柱(250mm×4.6innl,51),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冰醋酸=90:lO:O.5(v:v),检测波长为350咖,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2,进样量为2O.维A酸在接受液中易转变成异构体异维A酸,需同时测定接受液中维A酸及异维A酸的总量,以此来评价维A酸渗透量.2.2标准曲线及方法学考察配制浓度为0.02,0.04,0.1,0.2,0.5,1.0,10.0,20.0lag’mL的维A酸和异维A酸的标准溶液,0.45la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峰面积(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维A酸和异维A酸线性回归方程为:A=192271C~酸+2214,1”=--0.9998;A异维A酸=1886l2C异维A酸+1045,仁0.9996; 结果表明维A酸和异维A酸在0.02~20lag?mL’.内线性关系良好. 维A酸低中高(0.04,1,20lag?mL.)三种浓度的样品的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回收率分别为100.9%,100.4%,99.8%.异维A酸低中高(0.04,1,20lag?mL)三种浓度的样品的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回收率分别为99.1%,100.2%,99.7%.方法学考察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良好,且回收率符合方法学要求.2.3不同人工膜对释放的影响188采用透皮扩散池进行实验,分别将不同的人工膜固定于接收池和给药池之间,释放面积为2.68cm.用含体积分数为30%异丙醇的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质量浓度为50mg?L的维A酸溶液.给药池中加入0.5mL该溶液,接收池中加入8.0mL上述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接收介质,于37℃恒温水浴恒速搅拌,分别于20,4O,60,120min取接收介质3mL,同时向接受收池中加入等量同温度的空白接收介质.将所取接收介质采用uV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根据测定每一取样点药物的质量浓度,计算药物溶液累积释放百分率.以累积释放百分率对时间t做图,结果如图1所示.o20406080100l20r/min020406080100120r/min●Nylonmembrane(0.45m);▲Mixedcellulosemem—brahe(0.45m);■Semipermeablemembrane;◆Glasspaper2.4不同接收介质对释药的影响采用透皮扩散池进行实验,将选定的膜固定于接收池和给药池之间,释放面积为2.68cm.将自制维A酸乳膏,市售乳膏(均含维A酸100mg,此用量满足漏槽条件)分别均匀涂布于给药池一侧.在接受池中分别加入含体积分数为3O%异丙醇的pH值为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体积分数为30%聚乙二醇400的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接收介质,接收池体积为12.0mL,于37℃恒温水浴定速搅拌,分别于1,2,3,4,6h取接收介质3mL,同时向ooo下转193页加∞∞∞O∞嚣一o皇j暑j3.《∞鲫∞∞加0∞露pa苗【n基j00《学术论坛线缆长度;线缆桥接情况(是否桥接,桥接数,测试结果桥接线缆长度,桥接点距离测试点的距离)测试精度+5%表1线路拓扑测试要求项目技术要求测试可达范围a4OOOm(0.5mm)z3500m(04mm)匹配阻抗1000子载波比特装载数O一15bits/tone比特分辨率1bit/tone噪声余量设置范围0—20dB,步长0.1dB测试结果上/下行速率预估结果表2DMTI~JI试要求这里补充解释一下,DMT(离散多音测试)测试反映了256个子通道可能分配的比特数和上/下行理论速率.信噪比可以用来衡量线路传输能力,而利用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噪声PSD(功率谱密度)测试结果可以计算对应的信噪比.DMT~I]试正是利用信噪比结果结合噪声容限等参数计算出线路的信号传输能力.此测试可进行单端测试,即对端悬空也能对线路进行检测,获得环路所支持的最大上行下行速率.具体的原理将在下文第二段中提到. 3单端ADSL速率预估与ADSL速率直接相关的是线路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噪声,只要获得线路的这两项数据即可根据DMT(离散多音调制)算法直接估算出线路的ADSL业务承载速率.3.1频率响应特性计算在已知线路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可利用ABCD参数来对双绞线建模,从而计算出线路的传播特性曲线.对于均匀双绞线的ABCD参数可用式(1)来表示.A攀其中,L为均匀双绞线的长度,而为双绞线的传播常数,可通过双绞线的L,R,C值进行计算.对于在测试环路中出现有不同参数(线径)的线路进行桥接的情况,则可将线路的ABCD参数分成多个矩阵的乘积来得到总的传输线路的ABCD参数.在得到线路的ABCD传输参数后即可根据式(2)计算得线路的衰耗.儿:2【】l0Jl丝坠1])U+3.2DMT速率预估ADSL的调制方式为DMT调制,即在20kHz~1.1MHz的频率范围内划分为256个频宽为4.3125kHz的子信道,其中20~138kHz 为上行通道,138kHz-1.1MHz为下行通道.每个子信道根据其信道情况所能承载的比特率也从0~15bit不等.在环路上不加载任何信号进行测试即可接收到线路的白噪声,对接收到的噪声进行傅立叶分析即可得到各频点的噪声功率.当已知线路的噪声功率和频率响应的情况下,即可计算出线路各个频率点的SNR(信噪比),再对SNR进行对数计算后即可计算出每个子信道所能承载的比特数.计算出所有信道的比特数后将上行通道频段内所有子信道的承载比特数求和即得上行速率,将所有下行通道内所有子信道的承载比特数求和即得下行速率.4结语线路单端测试SEL T为运营商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经济的线路测试手段.SEL T的采用及标准化将对DSL市场的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运营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文章通过介绍利用时域反射TDR原理,作为主流的SEL T~I]试手法对电信自动测试要求的实现,同时本文也总结了一些在TDR双绞线单端测量实验中所遇到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DennisJ.Rauschmayer.ADSIJVDS~理b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王毅《ADsL单端环路测试简述》世界电子元器件20o3~-期.[3]JamesR.Andrews,Ph.D.PSPLFounder&formerPresident(retired) .TimeDomainReflectometry(TDR)TimeDomainTransimission(T】)T)Mea- surementFundamentals[R].PicosecondPulseLabs,2004.11【4】程根法.XDSL测试仪中的单端频响测试涉及研究.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24(8):25-28.ooo上接188页接受池中加入等量同温的空白接收介质.将所取接收介质采用uV 法测定其药物质量浓度.根据测定每一取样点药物的质量浓度,计算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以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对时间的平方根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其斜率得释放速率.3讨论(1)根据药物的溶解度不同,接收介质可能需要加入醇类和/或表面活性剂以增加药物在接收介质中的溶解度.作者采用了含体积分数为30%异丙醇的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体积分数为30%聚乙二醇400的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接收介质用于选择制剂的释放条件.(2)配制药物溶液用透皮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用与配制药物溶液所用的相同溶液作为接收介质,药物的释放为单纯扩散控制过程,可以通过比较释放曲线而观察出人工膜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及人工膜对药物的滞留情况,从而选择出合适的人工膜.在本实验中用0.45u111尼龙膜作释放隔离膜,给药池为含体积分数为30%异的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药物溶液时,40min时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达96.5%,说明药物与膜无相互作用也无滞留作用,可将其作为该药物体外释放用隔离膜.用0.45/.tm混合纤维素和半透膜做隔离膜时,累积释放百分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40min累积释放百分率40%左右,2h时达85%,n 78%,说明药物在膜中的扩散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留现象.用玻璃纸作为隔离膜时,2h后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仅为42%,说明药物与膜存在相互作用或者药物在膜中存在扩散滞留现象,若用此类膜作为该制剂体外释药隔离膜,不能体现出该制剂的释药特性.(3)半固体局部用制剂的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应成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释放速率,释放速率为制剂产品的特性,可以通过比较制剂的释放曲线线性关系及释放速率的不同来评价所选释放方法的正确性.本实验中自制制剂与市售的维A酸乳膏的释放曲线线性关系及释放速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结果可知,当用含体积分数为3O%异丙醇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接收介质时所得的释放曲线线性较好,而且各不同处方的制剂释放速率差异性明显,当用含体积分数为3O%聚乙二醇的pH值为7.4 的磷酸盐缓冲液作接收介质时,虽然各不同制剂的释放速率差异性明显,但释放曲线线性关系不理想.因此选择含体积分数为30%异丙醇的pH7.4值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维A酸乳膏的接收介质参考文献[1】StefanProniuk,SarahEDixon,Janae~Blanchard.InvestigationoftheL 吐iI时ofaninvitroreleasetestforoptimizingsemisofiddosageformsfJ】.PharmDev Technol,2001.6(3):469—476.[21GA V anBuskirl~VPShah,DAdair,eta1.WorkshopReport:Scale—upof fiquidandsemi-soliddisystems忉.PharmRes,1994.11:1216—1220.193。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

中药成分促透皮吸收研究近况刘爱玲刘邦国(135医院胶州266300)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在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TS系统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

但药物透皮吸收率低是这种给药方法的主要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

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是指能够增加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或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其研究始于1970年,Zellerbach 和Miburn采用二甲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促进甾体药物的局部给药获得专利。

目前的技术多用添加月桂氮卓酮(Azone)、丙二醇(PG)等渗透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1]。

有人也发现中药也具有和Azone相似的促进作用,从中药宝库中寻找渗透促进剂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药成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此类促进剂的开发应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多,为此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况做一总结。

1中药单体成分促进剂的研究1.1薄荷脑、薄荷醇(menthol)薄荷醇在我国有广泛的资源,对其促渗作用研究较多。

殷力新等[2]总结了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涉及氯霉素、四环素、达克罗宁、利福平、扑热息痛、甲硝唑、曲安缩松、双氯非那胺、水扬酸、林可霉素、氟尿嘧淀、灰黄霉素、普萘洛尔、利巴韦林、双氯芬酸等15种药物。

最近,朱建平、杨燕等[3]采用简单小室装置,多波长面积分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荷醇对酮康唑的促渗透作用,结果表明,薄荷醇可显著提高酮康唑的促皮吸收(P<0.01)。

Godwin、Michniak等也认为薄荷脑对双氯芬酸钠、酮洛芬、氟尿嘧啶也有透皮促渗作用。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 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与局部镇痛得治疗及预防 提供一种简单、方便与有效得给药方式。
常用得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与气 雾剂等。
二、TDDS 得发展与特点
自1974年美国上市得第一个Transderm-Scop镇晕剂 东莨菪碱与1981年硝酸甘油透皮制剂用于临床以来,相 继有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硝酸异山梨酯、 左炔诺酮等透皮制剂。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 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激性 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就是由于临界 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增溶在胶 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离子型与皮肤得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用后 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熔点高得药物与水溶性或亲水性得药物,在角质层得 透过速率较低。
药物透皮吸收得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度 在饱与状态下最大。
二、TDDS中常用得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就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得阻力、降低皮肤得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得物质。
理想得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 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 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得相容性、无反应性、 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
一、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得因素
(一)生理因素
皮肤得水合作用; 角质层得厚度; 皮肤得条件; 皮肤得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得性质
1 药物剂量与药物浓度:
TDDS首选药物: 一般就是剂量小、作用强得药物 半衰期短需要频繁给予得药物 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得药效不可靠或具严重副作用

雌 二 醇 凝 胶

雌 二 醇 凝 胶

【孕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本品。
【儿童用药】
本品不推荐在儿童中使用。
【老年用药】
尚无本品在老年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
【药物相互作用】
患者应避免使用强烈的皮肤清洁剂(如苄烷铵),酒
精含量高的洁肤品(收敛剂、防晒油)和角质层分离剂
(如水杨酸、乳酸),避免使用任何影响皮肤的药物(如
体释放催乳素,从而减少乳汁分泌 4、抗雄激素作用 5、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能增加钙在骨中的沉着 6、通过负反馈减少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导致
垂体释放卵泡雌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减少, 从而抑制排卵。
雌二醇的药理作用
男性LH分泌减少可使睾丸分泌睾酮降低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竭,雌二醇的生成几乎停止,
注意事项
本品勿涂于乳房、外阴及粘膜部位。 长期应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 乳房病患者或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慎用。 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
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则应中止应用本 品。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激素替代治疗与静脉血栓发 作的危险性增加相关。 使用一个周期无效者停用。
泌尿-生殖道:子宫纤维肉瘤增大,宫颈粘液
过度产生。
胸部:乳房疼痛,增大和乳汁分泌。
胃肠道:恶心。
中枢神经系统:偏头痛、头痛和情绪变化。
禁忌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 乳腺或生殖道癌症者禁用,乳腺增生及子
宫肿瘤者慎用。 深静脉血栓或有静脉血栓史者禁用。 卟淋症患者禁用。 子宫内膜增生、未诊断的阴道出血禁用。 严重心、肝、肾疾病者禁用。
雌二醇凝胶
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出品
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最佳选择 更年期女性放心产品
雌二醇凝胶简介

透皮贴剂制品及研究进展

透皮贴剂制品及研究进展

透皮贴剂制品及研究进展涂晔;王冬;肖永恒;崔黎丽【摘要】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TDDS)作为一类特殊的给药途径,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药剂学工作者的目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逐年递增.经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至今已有许多透皮制剂获准上市,还有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本文试对透皮制剂中已上市的和研究中的热点药物做一简单分类介绍,供同仁参考.【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4页(P161-163,188)【关键词】透皮给药;贴剂;进展【作者】涂晔;王冬;肖永恒;崔黎丽【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无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透皮给药技术的应用为医学用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作为口服和注射给药的替代给药方式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

由于受到药物分子量、亲水/油性和熔点等因素的影响,此给药系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

目前已上市和进入临床研究的贴剂中,大多是小分子、脂溶性好的药物,而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则寥寥无几。

现对这些药物做一分类介绍,以更好地了解透皮制剂领域的发展。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在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年销售额可达650亿美元。

这类药物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出现频率高,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有的药物过量服用,还能引起致死性中毒。

近年来,研究工作者针对该类疾病及药物特点,开发出了一些新剂型以完善其给药不足。

目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透皮制剂主要包括:抗晕药、麻醉药、精神兴奋药及抗帕金森氏症药等。

抗晕药东莨菪碱贴剂于1979年通过FDA批准并由Novartis Consumer Health 公司生产上市,是世界上第一个透皮贴剂产品,药效可持续3 d之久,而传统口服制剂的药效只可以持续几个小时[2]。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所谓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

本文阐明了典型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机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有关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及其各组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诸多药物剂型,其中以口服与注射剂最为常用。

传统给药方法普遍存在血药浓度波动,以及通过消化道吸收时易受消化液、食物等因素干扰等缺点,又有部分被肝脏破坏(首过效应),以致疗效降低,需频繁用药,剂量较大。

加之有些药物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注射用药需要一定技术与设备,很不方便,且注射引起疼痛,依从性差,经皮给药制剂便应运而生了。

一、西药经皮制剂目前西药经皮制剂已有十多个品种上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皮制剂包括使人戒烟的烟碱贴片、止痛药(如芬太尼) 贴片、镇定药可乐定、治疗运动病的东莨菪碱贴片、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硝酸甘油) 贴片、妇女停经后使用的雌二醇贴片以及治疗男性疾病用的睾酮贴片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除了大量研究这些小分子激素和镇痛类药物经皮制剂外,还对一些生物大分子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进行了研究,试图将其制成安全方便的经皮给药贴片,以解决这些生物大分子药物本身所存在的临床应用缺陷。

二、中药经皮制剂中药外治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因此,中药经皮制剂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但由于中药多为复方药,药味较多,成分复杂,选择性及专一性较差,给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及应用带来困难。

国内有关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但迄今中药经皮制剂仅限于局部应用,其中疗效确切的很少。

通过分析中药外用膏药剂的有效成分建立有效成分数据库,以便对有效单体的经皮吸收性进行研究、开发有效的经皮促进剂和促进方法;同时,将中医的综合诊治理论同经络学、脏象学等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可能是开发中药经皮制剂的有效途径。

透皮制剂辅料及雾剂辅料

透皮制剂辅料及雾剂辅料

第十二章透皮制剂辅料第一节概述一、定义透皮给药系统(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给药方式不同的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控制释放药物、延长有效作用时间、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患者可自主用药以及减少人体血药浓度出现峰谷的变化等优势。

许多抗癌药物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如肝脏毒性等。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首关效应,因此,通过经皮给药减少给药剂量的方法可降低抗癌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

同时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透皮吸收促进剂(PE)的应用,为TD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的材料,可以辅助药物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主要应用于透皮吸收给药制剂制剂(TDDS),达到局部用药全身起效的作用,发挥全身系统治疗作用。

主要包括有机醇类、酯类、月桂氮卓酮、表面活性剂、萜烯类等。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1、药物吸收途径①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经毛细血管转移进入体循环,为主要途径(体表面积1.5-2m2)。

② 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物为油性,利于脂溶性药物的穿透,加表活剂可促进。

③ 汗腺:仅占皮肤面积的0.1~1%。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1)皮肤的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脂溶性药物,含水量达50%以上时,药物的透过性可增加5~10倍。

(2)角质层厚度:足底>手掌>腹部>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老人>儿童,男人>女人。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答辩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答辩

中国兽药杂志 2005,39(4:28~31/王武军,等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王武军1,黄一帆2(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de心,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收稿日期]2004—0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280(200504—0028—04[中图分类号]¥859.1[摘要]综述了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氮酮、油酸和萜烯等常用促渗剂的促渗机理研究进展,并提出透皮吸收机理研究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促渗剂;透皮吸收;机理;氮酮;油酸;萜烯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已有40年历史,最近20余年,随着系列透皮治疗药物的问世,透皮吸收在美、日、英、法等国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1985年以来,我国在透皮吸收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

1992年以来,国内在动物医学领域也逐渐开展了透皮吸收的研究。

整体上看,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渗透特性、药物动力学分析、促渗剂的选用等方面,而关于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非常有限。

但在各种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技术开始临床应用之前,了解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是十分重要的。

明确的促渗机理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优选药方及建立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而且可以缩短开发透皮给药制剂新品种所需的时间。

使用促渗剂法是兽医学在透皮吸收领域较为常用的方法,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常用化学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氮酮氮酮(1aurocapram,Azone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开发的一种高效促渗剂,由弱极性长链烷烃或烯烃组成,对多种类型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是透皮促渗剂的典型代表。

目前,氮酮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降压药、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解毒药、驱虫药、抗真菌药、抗贫血药、抗结核药、中草药等多种药物的透皮吸收研究中。

0.1%他克莫司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0.1%他克莫司软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8 0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3期
0 . 1 %他 克莫司软膏的体外透 皮吸收研 究
肖学成 张 磊 彭秀菊 熊 驰 。( 1 . 湖北中 医药大 学药学院 武汉 4 3 0 0 6 5 ; 2 . 湖北中 医药 大学药学院
2 0 1 1 级硕 士 研 究 生 武汉 4 3 0 0 6 5 )
4 3 0 0 6 5. Hu b e i : 2 . Gr a d e 2 01 1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e i n e , Wu h a n 4 3 0 0 6 5 , Hu b e i ) Ab s t r a c t : Ob i e c t i v e :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HP L C me t h o d f o r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h e d e t e mi r n a t i o n o f t a c r o l i mu s i n v i t r o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p e n e t r a t i o n o f 0 . 1 % t a c r o l i mu s o i n t me n t .Me t h o d s : Kr o ma s i l 1 0 0— 5 C1 8 c o l u mn ( 2 5 0 mm x

雌二醇软膏体外透皮速率及其含量的HPLC测定

雌二醇软膏体外透皮速率及其含量的HPLC测定

雌二醇软膏体外透皮速率及其含量的HPLC测定文章编号:100128255(2002)1020499203雌二醇软膏体外透皮速率及其含量的HPLC 测定王唯红1, 翟光喜1, 张虞毅2, 刘青△,林毓琴2(1.山东大学药学院;2.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摘要:建立了R P 2H PL C 用于雌二醇软膏透皮速率及其含量的测定。

采用K rom asil C 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醋酸2乙腈(37∶63),透皮速率测定检测波长为210nm ,用外标法定量。

体外透皮吸收试验采用人离体皮肤在F ranz 扩散池中进行,接受液经乙醚提取、浓缩后测定。

线性范围为80~1000ng m l ,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84.90%(R SD =4.68%),雌二醇软膏的平均透皮速率为0.1529Λg ?c m -2?h -1。

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为280nm ,用内标法定量,己烯雌酚为内标。

线性范围为20~100Λg m l ,平均回收率为99.01%(R SD =1.15%)。

软膏基质和皮肤中某些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关键词:雌二醇;透皮速率;R P 2H PL C ;测定中图分类号:TQ 460.7+2;O 657.7+2 文献标识码:A△九四级学生收稿日期:2001208228作者简介:王唯红(1956),女,副教授,从事药物分析专业。

T el :0531********雌二醇(1)软膏是一种透皮吸收制剂,主要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国外已用于临床。

参照文献[1~3],本文建立了H PL C 方法用于1软膏的体外透皮速率和含量的测定,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W aters A lliance 269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 aters 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W aters 2110型色谱软件处理系统;UV 222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WM 22502F 型涡旋振荡器(Patonts Pending ,England );8221型离心机(上海手术器械厂);F ranz 扩散池(自制)。

《药剂学Ⅰ》软膏剂(2013)

《药剂学Ⅰ》软膏剂(2013)

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 十六醇及十八醇
– 十六醇:鲸蜡醇,45‐50℃ – 十八醇:硬脂醇,56‐60 ℃ – 有一定吸水能力 – 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 在新生皂基质中,可替代硬脂酸基质使乳膏更 为细腻光亮
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 硬脂酸甘油酯
–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 较弱的w/o乳化剂 – 可使基质稳定,产品细腻润滑 – 用量在15%左右
基质
• 基质是软膏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药物的载体,对软膏剂的质量及其 药物释放与吸收有重要影响 • 常用基质类型
– 油脂性基质 – 乳剂型基质
• o/w 型 • w/o 型
– 亲水或水溶性基质
基质
• 理想基质的要求
– 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 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 具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 不妨碍皮肤正常功能,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 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无一基质符合要求,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基质 性质具体分析
• 乳化剂OP
– 以聚氧乙烯(20)月桂醚为主的烷基聚氧乙烯醚的混 合物 – 非离子型O/W型乳化剂,HLB值14.5 – 可溶于水,性质稳定 – 不宜与酚羟基类化合物配伍(生成络合物)
水溶性基质
• 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溶解 后生成水凝胶 • 目前常用的主要是聚乙二醇(PEG)类高分子 • 药剂中常用平均分子量300~6000 • PEG 700以下为液体 • PEG 1000、1500、1540为半固体 • PEG2000~6000为固体
基质
• 油脂性基质
– 烃类
• 凡士林 • 固体石蜡 • 液状石蜡
– 油脂类
• 植物油
– 类脂类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屠熙1尹芹芹2张文胜2综述黄华1审校1(四川人学电气信息学院医学信息工程系,成都610065)2(四川人学华西医院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成都610041)《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6期摘要低频超声可以增强包括大分子药物在内的许多药物的透皮传输,其主要机制是超声的空化作用,大多数人认为是通过改变角质层角化细胞排列结构来提高皮肤渗透能力的。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已被人们用于离体实验和动物活体实验,到日前为止,无论是小分子透皮传输还是大分子透皮传输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但是真正通过低频超声透皮导入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报道很少,需要更进一步大量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其安全性与实用价值。

一旦其安全性得以证实,合适的低频超声透皮仪研制成功,低频超声快速透皮必将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经济的新型给药方式。

关键词低频超声超声导入空化作用增透效应中图分类号R318.6;R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15(2008)06-1474-051引言所谓超声透皮给药,是指超声可以增强包括大分子药物在内的许多药物的透皮传输。

最早文献报道超声透皮要追溯到1954年,Fellinger和Schmidt用超声成功导入氢化可的松药膏治疗手指关节的多发性关节炎[1]。

后来一系列实验证明超声对很多药物的渗透都是有效的[2]。

虽然,20kHz-16MHz频率范围内的超声都曾被用于提高皮肤的渗透系数,但是人们发现低频超声(f<100kHz)的增透效应更好[3,4]。

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位科学家在1995年8月美国《科学》第11期上首次报道了利用低频超声波介导,成功地将胰岛素透入皮内的试验后,利用低频超声介导透皮给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并引起广泛重视,并且大量基础研究已证实该种方法在给药途径上的优点。

低频超声导入法不仅能用于像利多卡因[5]、肾上腺酮这样的低分子量药物的透皮注入,还能用于胰岛素[6]、γ-干扰素和红血球生成素这样的高分子量蛋白的透皮注入。

不同接收液添加剂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

不同接收液添加剂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

不同接收液添加剂对药物体外透皮试验的影响兰颐,王琼,安静,吴清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接收液添加剂在体外透皮试验中对皮肤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乙醇、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泊洛沙姆188及苄泽98)作接收液,处理皮肤12h后,用生理盐水替换并加药测定药物透皮参数。

结果作接收液的乙醇浓度小于15%对皮肤影响较小,然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会显著影响皮肤通透性;SDS对皮肤有严重的破坏作用,而Tween80、泊洛沙姆188及苄泽98对皮肤结构的影响较小。

结论在选择乙醇作体外透皮接收液增溶剂时,应控制其浓度在15%范围内,同时,可选择适当浓度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但应慎重考虑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接收液增溶剂。

[关键词]接收液;接收液添加剂;体外透皮试验;经皮渗透Effect of the additives of receiver solution on the in vitrotransdermal testLAN Yi,WANG Qiong,AN Jing,WU Qing*(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ves of receiver solution on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test.Method Preparing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ethanol and SDS,Tween80,poloxamer188and Brij98with the normal saline,those receiver solution were replaced by normal saline after they treated the rat skin in a normal way,and then added the model drug in donor cell to determine the transdermal parameters of the drug.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nce between the percutanous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drug when the concentraion of the ethanol was in15%,while they exerted a impact on the ski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exceeded20%,the ionic surfactant SDS could impair the structrue of the rat skin severely,Tween80,Poloxamer188and Brij98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rat skin.Conclusion The ethanol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of15%and non-ionic surfactant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rat skin in the in vitro transdermal test.[Key words]Receiver solution;Additives of the receiver solution;In vitro diffusion;Percutanous permeation药物经皮透过速率研究是经皮给药系统开发的关键所在,准确有效地评价药[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2011‐JYBZZ‐XS049);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方中药制药研究创新团队*[通讯作者]吴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Tel:010‐84738645,E‐mail: qwu@物透皮吸收特性成为透皮给药系统研制的先决条件。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综述姓名郁红礼学号20051320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药物经皮肤吸收到达体内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避免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各种因素,如pH值、酶、药物和食物的结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缓释作用;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可以采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随时终止给药。

因此,它越来越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能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药物开发成TDDS制剂成为可能。

为此对近几年在促进透皮吸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作一综述。

1 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是指既能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学物质。

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稳定性,无药理活性;②可逆地改变皮肤特性,起效快;③与药物和基质无配伍禁忌;④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无变态反应;⑤无色,无味,无嗅,价廉;⑥在皮肤上易于铺展,无不适感,与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渗透促进剂几乎没有,但是,也开发了大量的性能良好的渗透促进剂(见表1)。

渗透促进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Williams和Barry提出脂质蛋白分配理论(LPP),认为渗透促进剂的作用可能与下述一种或几种机制有关:破坏高度有序排列的角质层结构、增加角质细胞间脂质的流动性;与细胞间蛋白作用提高渗透性;增加药物、共渗透促进剂、潜溶剂分配进入角质层。

齐鲁药事投稿须知

齐鲁药事投稿须知

《齐鲁药事》投稿须知《齐鲁药事》由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

本刊重点宣传国家及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规及其有关政策,研究药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交流药品监督管理的工作经验,探讨药品质控方法及药品生产、医院药学的新动向,新思路。

介绍国内外药事管理动态及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趋势,新理论,新动态,新方法,交流药品科研、生产、经营和应用信息,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为一体。

本刊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公告通报、工作研究、以案说法、药品检验、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研究、医院药学、国外药讯、新药介绍、医药工业、药品经营、药学教育、综述、简讯。

一、投稿要求1.来稿应具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论点鲜明,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炼通顺,打印清晰工整。

论著和综述4000字左右,其它文稿不超过3000字。

2.投稿请用16开单面方格稿纸书写或电脑打印。

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投稿,排版格式可为Word97或2000、WPS97或2000。

本刊E-mail地址:editor@或sdyygy@。

如有照片请附原件,病理图片请加注放大倍数及染色方法。

3. 来稿请附单位介绍信。

文稿中须写清楚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

作者在6个月内如未收到编辑部对来稿处理函,稿件可自行处理。

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二、稿件撰写要求1.题名和署名题名要求简明扼要,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字,作者署名一般不超过5名,署名先后次序以文稿为准。

2.摘要研究论文、综述须附中、英文摘要。

实验性文章摘要为结构式摘要,即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中文摘要不超过200字。

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写在中文摘要之下,其间空一行。

摘要的英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作者:发布时间:2006-12-11 09:11:37 浏览次数:692中曰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2005-9-22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