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蒲辅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薛伯寿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乌梅丸为《伤寒论》中止痛安蛔的要方,临床多应用于胆道蛔虫症及慢性痢疾,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功效】温脏驱蛔。

【主治】脏寒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或久泻久利。

【基本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

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

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

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

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

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9克,日三服。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义】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方歌】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熟知白脸美。

浅析方剂乌梅丸及临床治疗应用

浅析方剂乌梅丸及临床治疗应用

浅析方剂乌梅丸及临床治疗应用听听前期学员的心声来源:《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细辛六两(180g)、干姜十两(300g)、黄连十六两(480g)、当归四两(120g)、炮附子六两(180g)、蜀椒四两(120g)、桂枝六两(180g)、人参六两(180g)、黄柏六两(180g)现代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捣烂,和入余药捣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g,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松下。

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脏寒蛔厥证。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临床特点:痛、呕、烦、厥)阐释:伤寒脉微而厥,到了七八日肤冷,其人心里躁动不安,此为脏厥。

不是蛔厥。

蛔厥是其人应当吐蛔,让病人安静,可有时心烦,这是脏寒。

蛔到了膈上,故然烦,过一会儿又止住了,肚子寒冷,蛔怕冷向上爬故烦,爬不动了又止住了,吃了饭蛔又向上而呕,又烦,蛔闻到食臭味,又向上出,又烦,经常有蛔虫爬出来,这就叫蛔厥,蛔厥应当怎么办,乌梅丸主治。

乌梅丸不仅治蛔虫,还治久利不止。

此处主要进行了脏厥和蛔厥的对比,而应用乌梅丸的蛔厥,这里指出了它的三个特点:厥逆的程度较脏厥轻,一般不会过肘膝,更不会通体皆冷。

有吐蛔的病史不躁而烦,且时静时烦,得食而呕,有阵发性的发病特点。

方论选录:徐彬:“蛔厥,厥着逆也。

此与脏厥相类。

脏厥由无阳,蛔厥亦因脏寒不能自安而上入。

但邪有浅深,故脏厥则烦无暂安。

蛔厥则须臾得止,故首言当吐蛔,以见因寒而蛔不安,致蛔上入膈,非无膈而竟烦之比也。

”(《金匮要略论注》)柯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乌梅丸的组成包括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具有温脏安蛔、调和阴阳的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此外,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乌梅丸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妇科疾病中,乌梅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症状。

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以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同时,在治疗痛经、带下病等方面,乌梅丸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乌梅丸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消渴”范畴。

乌梅丸能够滋阴清热、温阳补虚,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特别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乌梅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肝气郁结、阳气不足等问题。

乌梅丸能够疏肝解郁,温补阳气,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失眠等病症,乌梅丸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在皮肤科疾病中,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

乌梅丸能够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当然,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并非局限于上述疾病,其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同时,对于乌梅丸的作用机制,现代医学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厥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名,是指由于心、肝、肾三脏阳虚及肝阳上亢,形成的一种特殊病证。

乌梅丸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名方,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探讨乌梅丸在厥阴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一、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
乌梅丸是由乌梅、黄柏、防风、木香等药物组成的。

乌梅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和胃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防风可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木香具有理气止痛、行气化湿的功效。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具有清热润肺、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厥阴病证的治疗。

二、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厥阴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畏寒、腰膝酸软、口干、口渴、尿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辨证特点。

三、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乌梅丸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患者服用乌梅丸后,常能有效改善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改善,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舌质变红、苔少、脉弦有力等症状明显好转。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时,应遵循医嘱,按照剂量服用,避免过
量或过频使用;同时要避免饮食上的刺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过度疲劳。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应用时需谨慎,遵医嘱用药,注意调理饮食、情绪、作息等方面,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经验体会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乌梅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以乌梅为主要成分,经加工制成丸剂形态。

乌梅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以及日常保健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功能主治,并为您列举详细的条目。

功能主治1.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乌梅丸有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特效。

2.止咳化痰:乌梅丸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痰多、咳痰黏稠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调节肠胃功能:乌梅丸能够增加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腹胀、胃胀、腹泻等症状。

4.改善贫血状况: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铁质,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液中的铁含量,对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乌梅丸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炎、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6.补肾壮阳:乌梅丸有益肾气、壮阳的作用,对于肾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7.改善肥胖问题:乌梅丸具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堆积,对于肥胖问题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如何使用乌梅丸•儿童常用剂量:一次服用3~6粒,一日2次。

•成人常用剂量:一次服用6~9粒,一日2次。

•一般可以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服用,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服用时间。

•建议咀嚼后用温水送服,服用时不宜用凉水。

注意事项•敏感体质或已经过敏的人群慎用乌梅丸。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乌梅丸。

•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症状或持续时间过长,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服,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乌梅丸。

总结乌梅丸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其主要功能包括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止咳化痰、调节肠胃功能、改善贫血状况、抗菌消炎、补肾壮阳以及改善肥胖问题。

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遵循正确使用方法,并注意适应人群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后进行使用。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一首经典的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乌梅丸的方剂组成及功效分析乌梅丸中,乌梅味酸,能敛肝柔肝,安蛔止痛,为君药。

细辛、蜀椒、干姜、桂枝、附子辛热之品,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寒之药,清热燥湿,共为臣药。

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正祛邪,为佐药。

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肝脾,安蛔止痛。

二、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乌梅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乌梅丸能清热利胆、和胃止痛,对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乌梅丸可降低胆囊壁厚度,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肠道的敏感性,改善肠道动力紊乱,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三、乌梅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有关。

乌梅丸具有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的作用,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乌梅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等途径,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乌梅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乌梅丸的最新应用

乌梅丸的最新应用

• 1726•光明中医2020 年6 月第35 卷第11 期CJGMCM June 2020. Vol 35. 11乌梅丸的最新应用申冬阁摘要:临床体验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症的使用方法。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

本人从事临床中医工作20多年,治好了很多患者的疾病。

可是我很少用过乌梅丸这个方子,一直觉得这个方药是对蛔虫病作用较好的,没有在其他方面试用过。

直到前一段给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用乌梅丸治好了困扰她一个多月的可怕(自述)疾病之后,我彻底被这个方子折服。

关键词:乌梅丸;疑难杂症;蛔虫病;经方;中成药疗法d o i: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0.11.047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 -11 -1726-031乌梅丸方解乌梅丸证源自《伤寒论》的上热下寒证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鱿厥也。

扰厥者,其人当吐鱿,今 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鱿上人其膈,故烦,须 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鱿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鱿。

鱿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释义:脉微而厥,是脏厥与蝴厥都能见到的脉证。

至七八日,不但肢厥,发展到周身俱冷,并且躁扰无一刻安宁,乃真阳大虚,脏气垂绝的征象,表明病情继续恶化,预后极其不良,这是脏厥危候。

故断言“非鱿厥也”。

关于蛔厥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四肢虽厥,而周身皮肤不冷;二是有吐蛔史;三是病者时静时烦,得食而呕又烦。

这是因为脏寒(实际是肠寒)而蛔 不安,向上窜扰,故发烦。

鱿虫不扰,则烦止而安静。

进食时,蛔因食气又动而窜扰,则呕而又烦,并会吐出蛔虫。

这种蛔厥,属于上热下寒的寒热夹杂证,所以治宜乌梅丸。

本方又能主治寒热错杂的久痢。

喻嘉言说:“脉微而厥,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为脏厥、蛔厥也。

惟肤冷而躁,无暂安时,乃为脏厥。

用四逆汤及灸法,其厥不回者,死。

”魏念庭说:“若夫蛔厥固亦阳衰邪退,而阳陷待升,为证之轻者,其鱿因 胃底虚寒,浮游于上,故有易吐之势。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第7节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像我们之后哦,就是继续教到治什么消渴啊什么,一定会讲到一些别的方剂,我觉得厥阴病哦,乌梅丸就像是一个,整个厥阴病通篇哦,跟这个药性有一个类似的调调,所以可能就是你用某一个方剂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你会需要用一下乌梅丸哦,这样子。

就像上个礼拜好像丁助教感冒对不对,少阴感冒吃附子剂吃到好到差不多,可是剩一个头忽然痛一下,就吃一个乌梅丸就好了嘛。

就是这样子哦,就是东一点西一点的。

因为厥阴病到底它就只是一个调调,一个现象,这个调调跟现象可以掺杂在很多其他的病里头。

那么,我们从比较标准的角度来讲乌梅丸这个方子哦。

那这个,我想它里面的什么桂枝、当归、附子啊这些药哦,我们看过当归四逆汤,看到桂枝当归汤,大概都可以理解他在做什么事情。

那么,另外呢,它这些热的药哦,一旦有那么多的火烧上来的话,那也可以用到这些热药哦。

那我们说,要用到清热药,对不起,这些火烧上来的话要有清热的药,那去寒的药。

那总而言之,因为是乌梅独大,所以我想,这些寒药跟热药都会在乌梅所提供的勾芒气里头哦,把身体里面分裂的热跟寒哦,分散在气分跟血分这种分裂的东西把它统合回来,这样子想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说,从张仲景的论点去找辨证点的话,就是找忽然上冲的东西哦,呕吐啦,咳嗽啦,或者是这个——咳嗽的话就是所谓的爆咳,忽然之间狂咳。

那治疗喘证你要想,这个喘是怎么样的脉络下忽然之间狂喘哦,这也是阳气在外脱了哦,那也要知道一下。

那如果是以厥证来讲的话,有的时候合乎乌梅丸证的厥就是那种手脚啊,忽热忽冷的,这个忽然热一下忽然冷一下。

那当然如果以病机学来说的话,就是说热气在上面,寒气掉在下面,中间的气在上逆,这种病机的话,那么临床爱用乌梅丸的医家通常会说,反正你就看这个人是寒热错杂的,那就用乌梅丸。

那寒热错杂把脉其实很难把,可是你从用药就会知道,用点寒药他也不对,用点热药他也不对,那这样子你可以看出这个人可以用乌梅丸的体质。

那至于舌苔的话,少数的人是没有舌苔的,那如果有的话,通常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乌梅丸证的人,他的舌苔哦,是厚,而且是偏灰色或者是黄色的哦。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厥阴病的方剂,临床上只要见到上热下寒所导致的头痛、心烦、口干咽燥、腹痛、腹泻、呕吐、手足厥冷等疾病均可应用,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作用。

本方由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人参、当归十味药组成。

在临床应用中,我使用最频繁的病症就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而且效果最显著,曾经有一个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每天潮热出汗7、8次,就算冬天都会汗流浃背,需要换衣服的,只服第一剂,潮热出汗就减至每天一次,而且程度大大减少。

其他如糖尿病、慢性胃肠炎、咳嗽(肝木刑金证型)等,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前提要有寒热夹杂、上热下寒等征象。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设之乌梅丸,乃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笔者据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痢不止”,而在临证中,抓其主症,大胆应用乌梅丸,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1 干燥综合征王某,女,47岁。

2004年5月初诊,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来院检查。

查血小板44×109/L,伴口渴甚,同时伴口眼干燥,舌质淡、苔薄,脉沉。

经查:自身抗体阳性,且抗SSA、SSB抗体均阳性。

予乌梅丸治疗:乌梅38g,党参、当归各12g,附子、川椒各6g,桂枝、黄连、黄柏各10g,干姜4g,细辛3g。

5剂后,口干明显缓解,1月后复查血小板升至67×109/L。

至今仍在门诊观察中。

按:干燥综合征当属中医消渴范畴,而消渴又为厥阴病的主症,且六经辨证中只有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故口渴当为其临床辨证的重要切入点,而毅然用乌梅丸治疗,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糖尿病曹某,男,57岁。

2004年10月初诊,其因咳嗽来院治疗,因其述口渴比较厉害,检查发现其尿糖+,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7mmol/L。

其口渴以夜间为甚,伴乏力,易饥但饮食不多,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予乌梅丸加减:乌梅、细辛各3g,党参、当归各12g,附子、川椒各6g,桂枝、黄连、杏仁、黄柏各10g,干姜4g。

半月后口渴明显缓解,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10.5mmol/L,于是改为每周3剂,隔日服用1剂。

目前仍在门诊服药观察中。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虽然教科书强调不要把中医的消渴与西医病名糖尿病等同了,但本例辨证的重要切入点,就是消渴,夜间渴甚,而又无明显舌质红、少津等的阴虚症状,同时伴有饥而不欲食,故对照六经辨证仍属厥阴病,而投乌梅丸,疗效满意。

3 溃疡性结肠炎王某,女,57岁。

乌梅丸汤剂临床应用举隅

乌梅丸汤剂临床应用举隅
· 138 ‘
世界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 13卷第 1期 World Journal ofIntegrated Tmditi03.No.1 , · 临 证 经 验 ·
乌 梅 丸 汤剂 临床 应 用 举 隅
俞翔 陈敏
jing 100035;2.Psychology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10) 【Abstract】 Wumei wan is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Treaties on Febrile Diseases.The composition of
肝之病 ……先实其脾气 ,无令得 受肝之邪 ’的理论 。乌梅 丸非 只为蛔厥 而设 ,乃为厥 阴诸病之主方 。”
乌梅丸有两个作用 ,一是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 ,另一是治蛔 厥。乌梅 丸在 临床 中治疗 寒热错 杂 ,阴
阳失调 ,虚实夹杂之厥 阴病 ,有非常好的疗效 。
【关键词 】 乌梅丸 ;伤寒论 ;临床应用
DOI:10.13935/j.cnki.sjzx.180138 作 者单位 :1.北京 中医药大学 附属护 国寺 中医 院,北 京 100035;2.中 国科 学院心理研究 所 ,北京 100010 通 讯作者 :俞翔 ,Email:naro263@sobu.OO/11
当知 治 法 不 出此 方 矣 。” 而后 各 注 家均 以乌 梅 丸 为 厥 阴病正 治之 主方 ,如 《医宗 金 鉴 》就 直 接 将厥 阴 病 提纲 列于 乌梅 丸 之 下 。现 代 医 家 ,亦 沿 用 清代 的 认 识 ,将 其广 泛 应用 于各 种 病 证 。 当代 著 名 中 医学 家 蒲辅 周认 为 乌 梅 丸 组 方 体 现 了张 仲 景 所 说 :“肝 之 病 ,补 用 酸 ,助 用 焦 苦 ,益 用 甘 味 之 药 调 之 。”和 《难 经 》:“见 肝之 病 ……先 实其 脾 气 ,无令 得 受肝 之 邪 ”的理论 。乌 梅 丸 非 只为 蛔 厥 而设 ,乃 为 厥 阴诸 病 之 主方 。

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

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

第29卷 第1期2011年1月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CH I NESE ARCH I VES O F TRAD I T I O NAL CH I NESE M E D I C I NEVo.l 29No .1Jan.201175 省级项目平台中华中医药学刊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薛伯寿继承蒲氏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发挥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 要:薛伯寿教授曾拜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为师,继承发挥蒲氏善治外感热病的医疗经验,临床对杨栗山温疫十五方的应用颇有心得,尤其灵活运用升降散,经薛师的灵活运用就成了一方多用,拓展了治疗范围,临床不仅广泛用于外感热病温病,亦用于治疗疑难内伤杂病,往往可提高疗效,薛老认为火热内郁、脏腑受损、升降出入失常是升降散进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机要;升降散使用有其相应的原则,要在辨证;在辨病辩证选方用药基础上合用升降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升降散;名老中医经验;薛伯寿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1-0075-03Pr ofessor XUE Boshou 's C li n i c al Experi e nce on theAppli c ati o n of Shengji a ng Pul v i s (SJP)L I U W en-jun ,XUE Yan-xing ,HU D ong-peng ,(Guang c anm en H os p ita,l C h i na A cade m y of Ch i nes e M ed i ca lS ci en ces ,Beijing 10053,Ch i na)A bstrac t :P rofessor XUE Bo-shou once lea rned aft e r PU Fu-zhou )t he g rea tm ast e r of traditiona lCh i nese M ed ici ne ,i nhe riti ng and exe rting the m ed ica l experience o fM r PU ˊspec ialit y on trea t m en t o f exopathy feve r .In c linical prac tice ,he hasm uch using experience on F ift een D ecocti on for p l ague f o r mu l a ted by YANG Lis han ,espe ciall y on t he F lexible A p-plica tion o f Shengjiang pulvis(SJ P ).P rofessor XUE fl ex i b l y uses Sheng jiang pulvis(SJP )to t hea t various disea ses and expand t he range of t herapy .In clinica l prac tice ,he use s it no t on l y i n trea t m en t o f exopathy f eve r and feb rile disease but a lso in i n trac tab l e and m iscell anyeous disease .U sua ll y it can i mprove t he cu ra tive e ffec.t In P rofessor XU E ˊopi n i on ,t he pat hogenesis m ain point t hat Sheng jiang pulvis(SJ P )is used t o treat exopathy fever and m isce llanyeous disease is heat -obstruction ,V iscera -da m age or d isorderit y o f ex iting and ente ri ng o fQ .i There is som e co rresponding pri nc i p l e i n using Sheng jiang pulv is(SJ P ).Y ou ought to co m bine Sheng jiang pulvis(SJ P )on t he basis o f integ ra ting disease i dentifica ti on ,synd ro m e differen tiati on and m edicati on usage into i mproving the c linical cura tive effec.tK ey w ords :Sheng jiang pu l v is(SJP );Experience o f presti g i ous TCM spe cialists ;XUE Bo-shou 收稿日期:2010-08-17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课题(D08050703020803)作者简介:刘文军(1964-),男,河北承德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与科研。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

在中医
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临床适应证的角度探析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

1. 消化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火解毒、润燥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热毒积滞、消化不
良等疾病。

乌梅丸可作为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同时也可在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中应用。

2. 心脑血管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降脂减肥等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润燥化痰、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

4. 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抑菌、抗肿瘤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肝炎、结核病、感染性疾病等中应用。

5. 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镇静抗惊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等疾病中应用。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

但乌梅丸并非适合所有人,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出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成药》。

2.出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医学中心:《临床中医药学》。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与析疑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与析疑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与析疑导读乌梅丸为仲景诸方中较为复杂难懂的一首方剂,因其方中用药“矛盾”,内含大寒、大热之品,临证应用令人困惑,乌梅丸方证的主要特点为何?从六经八纲角度如何理解本方?本期内容为大家分享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与方证疑难解析。

乌梅丸方乌梅丸见于《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方药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临证应用乌梅丸可能是《伤寒论》中最复杂的一首方剂,方中汇集了大寒大热的药物,温热药物除了我们常用的附子干姜,还有桂枝、细辛和蜀椒。

寒凉清热的有黄连、黄柏,寒凉药虽然只有两味,但黄连(十六两)却是方中剂量最大的药物。

我们把乌梅丸看作寒热药并用的代表方,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一样,视作厥阴病的代表方。

通过方药组成来推测临床的适应症:首先,乌梅丸不具备明显的解表效果,虽然方中有桂枝六两,但是剂量相对较轻,而且还是丸剂,我们之前分析了,桂枝汤的解肌发汗作用更多在于辅汗法及生姜的辅助作用,因此乌梅丸中虽然有桂枝,但剂量相对较小,而且是丸剂,所以乌梅丸不具备解表发汗的效果,不属于表证。

从方药组成来看,既有清热的药物,又有温阳的药物,以方测证来看本方证存在着寒热错杂的情况,同时寒热症状相对都比较明显。

方中除了清热温阳的药物之外,还有两个补虚的药物,一个是人参,一个是当归,起到益气养血补虚的作用。

目前报道乌梅丸所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是关于下利、久利的,沿用乌梅丸的“又主久利”。

故六经辨证为厥阴病,出现了寒热错杂且以久利为主症的时候,就是乌梅丸方证。

临床应用时,第一我们要先辨六经,辨六经是属于半表半里证,寒热错杂,厥阴病的时候,同时又是以久利为主要症状的时候,表现为大便频、便溏、病程久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是乌梅丸方证。

乌梅丸条文,组成配方,临床应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条文,组成配方,临床应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条文,组成配方,临床应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条文,组成配方,临床应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条文】1.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

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338)2. 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金匮要略》第十九篇)【组成】乌梅300枚细辛18g 干姜30g 附子18g 川椒12g 桂枝18g 黄连50g 黄柏18g 当归12g 人参18g【制服】乌梅醋浸一夜,去核,置半斤小米下蒸之,米熟为度,去米,同诸药焙干,研细蜜丸,每服10g,—日3次。

亦可煎汤服。

【功效主治】消渴,蛔厥,腹痛,呕吐,下利者。

【禁忌】1. 消渴,吐蛔,久利,属纯寒、纯热者,均不可服。

2. 虽寒热相杂,但热象偏盛者,亦不可原方照服。

【类方】1.三泻心汤:同可调理寒热。

然泻心汤证之下寒上热,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所致,主症为心下痞。

2.赤石脂禹余粮汤:同可治疗久利。

不同者,赤石脂禹余粮汤证之久利,纯属虚寒,且滑脱不禁。

【临床运用】1. 治产后冷热利,久下不止。

(《圣济总录》)2. 治胃腑发咳,咳甚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医方集解》)3. —治巅顶痛,二治睾丸肿痛,三治腹痛饮冷。

(《医法圆通》)4. 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速治之。

实奇剂也。

(《皇汉医学.雉间焕》)5.脾曲综合征,萎缩性胃炎,胃底贲门炎,十二指肠壅积症,痉挛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江苏中医》1981;6:34)6. 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龚志贤医案》)7.癔病。

症见头痛恶心,不寐神呆,哭笑无常,脉沉弦涩,舌暗,苔薄黄。

(《蒲辅周医案》)8.崩漏。

伴干呕不食,眩晕,手足凉,舌淡红苔黄厚,脉沉滑。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1 V ol.(13) No.2 -126-[2]许阳,姥佩佩,滕雪.原发性瘢痕性脱发患者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广西医学,2019,41(13):121-124.[3]周双琳,丛林,张歆,等.中胚层给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9,12(1):14-17.[4]张睿.加味二至丸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青年型男性脱发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12):2310-2313.[5]唐雪纯,杭晓屹,黄祥实,等.当代中医名家辨治脱发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学报,2019,10(8):102-104.[6]李中明,周南,杜旭峰,等.头皮病理活检在脱发疾病诊疗中的相关应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67-70.[7]王占娣,李娴,丁伟峰,等.虫白蜡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0):17-21.[8]邱媛,庞艳阳,陶茂灿,等.试述宣肺发汗在治疗脱发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7,8(11):788-789.[9]付丽淼,易慧敏,向丽萍.向丽萍运用化湿健发方结合经络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8.9(6):40-41.[10]秦双红,康学东,余臣祖.基于“己升戊降”理论探讨脱发的发病机制[J].中医药信息,2019,12(4):37-38.[11]余其,曹毅,何慧英,等.生发I号胶囊联合米诺地尔酊溶液治疗男性脂溢性脱发4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6):450-540.[12]李津津,张雪竹.滋水涵木通络法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疗效及Th17/ Treg相关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9,10(6):568-571.作者简介:卢熙福(1972-),福建永宁人,中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皮肤疑难杂病。

乌梅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妙用

乌梅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妙用

乌梅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妙用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方。

”乌梅丸由乌梅、黄连、黄柏、细辛、干姜、桂枝、人参、当归、附子、蜀椒等药物共同组成。

方中乌梅为君,酸收敛阴,涩肠安蛔,补肝体以制其用,黄连、黄柏苦寒清热,细辛、干姜、附子、桂枝、蜀椒辛温,温经散寒,又以人参补气、当归补血。

全方组方精妙,酸苦辛甘、寒热并用、气血双调、寒热同治。

乌梅丸组方体现了“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乌梅丸曾一度被认为是治疗蛔厥而确立的专方,自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提出异议,陆渊雷云:“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

厥阴病当以何治之?清代柯琴于《伤寒来苏集》中云:“六经惟厥阴最为难治……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症之法,王叔和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

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厥利发热诸症,诸条不立方治之,当知治法不出此方矣”。

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

厥阴病主要涉及肝经、肾经、心经和心包经。

厥阴处于三阴三阳交尽之时,“阴之极也,阳之始也”,阴寒盛极,而阳始生,厥阴发病易见寒热错杂之象。

肝主疏泄,主藏血,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喜调达而恶抑郁。

厥阴肝气被郁,肝失条达,肝风内动,风阳上逆则见气上撞心;肝火循经上扰,则心中疼热。

全身血液循环依靠心脏提供动力,若心脏功能衰竭,心血亏虚,阳气亦不能达于四末,则手足逆冷。

肝寒极尽,则相火郁极而发,在心血管疾病中易见多种热证如心慌、烦躁、心前区灼热感等。

另外,由于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后”,故心血管疾病病人常伴有咽喉红肿疼痛的症状。

由于肝肾之阴相通,“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导致肝阳升浮亢逆,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常见眩晕、四肢麻木等症。

乌梅丸的临床新用3则

乌梅丸的临床新用3则
1冠心病
崔某,女,65岁,因胸闷反复发作10年于2013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10年来胸闷反复发作,劳累加重,心慌,有时双下肢水肿,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上半身燥热汗出,膝以下发凉,舌苔薄白,脉沉涩。西医诊断为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4级。每日服用地高辛半片,以及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中药,无明显疗效。诊为厥阴病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虫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酸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但原文明确指出:“又主久利”,提示我们乌梅丸不单纯治疗蛔厥,凡病程久,病机复杂,寒热错杂,虚实兼夹之证,均可用之。
当归12g黄柏6g乌梅15g干姜6g黄连6g附子3g川椒10g桂枝10g人参10g细辛3g
水煎服,日一剂。6剂后患者胸闷明显好转,上半身燥热汗出,膝以下发凉的症状也减轻。原方再服9剂,获意外之效,非但上热下寒痊愈,体力较前明显提高,从事轻体力劳动亦无胸闷症状,并停服地高辛。
2慢性结肠炎
魏某,男,39岁。因腹泻6年于2014年1月2日就诊。患者6年前出现腹泻,每天早晨4、5点钟感觉腹部冷痛,腹泻,每日大便3到5次,为黄色水样便,体倦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曾做肠镜检查显示慢性结肠炎。翻阅其病历,曾服用大量补肾阳固肠止泻以及痛泄要方之类中药均无效。患者平素应酬颇多,嗜酒,形体肥胖。辩证属寒热错杂,大肠功能失调,给予乌梅丸加炒白术:
当归6g黄柏6g乌梅30g干姜9g黄连6g附子6g川椒5g桂枝6g党参10g细辛3g炒白术12g
8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原方继续服用8付,腹痛腹泻全消,6年痼疾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蒲辅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薛伯寿张仲景乌梅丸方(以下亦称乌梅汤),为苦辛、酸苦合用,寒热并调,气血兼顾,扶正泄邪,调肝和脾之剂。

蛔虫得酸苦则安伏,苦辛、酸苦合用为治虫之法,且治脏寒。

先师蒲辅周老大夫认为:“肝藏血,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乃春生之脏,用药既不可纯寒,苦寒太过则伤中阳,克伐生发之气;亦不可用纯热之药,乙癸同源,温热太过则灼血耗阴。

”厥阴病寒热错杂,其方乌梅酸能制蛔,蜀椒、细辛且能散寒;黄连、干姜,黄柏、细辛等同用,寒热并调。

伤寒三阴证多为虚寒,厥阴则三阴之末,阴尽而阳生。

其方桂枝、当归以温通营血,人参、附子以温阳益气;在扶正一面,亦气血兼顾。

且当归、桂枝、细辛,即当归四逆之意;人参、附子、干姜,乃四逆加参之意。

合两种四逆以扶正,又有黄连、黄柏清泄君相之火。

蒲师认为:乌梅丸组方体现了张仲景所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和《难经》:“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理论,为调肝和脾之良方。

总之,乌梅丸非只为蛔厥而设,乃为厥阴诸病之主方。

蒲师又说:“外感陷入厥阴,七情伤及厥阴,虽临床表现不一,谨守病机,皆可用乌梅丸或循其法而达异病同治。

”古今方书多列乌梅丸为杀虫剂的首方,与蛔厥有关之“胆道蛔虫症”、“肠蛔虫症”等等,有关报道甚多。

蒲辅周老师将乌梅丸扩展运用于其他杂证的治验十分丰富。

本文拟重点报道笔者如何运用这方面治验的个人医案和肤浅体会,以供读者参考。

例1 神经性头痛郭×,女,43岁。

苦头痛10余年,由内蒙古特来北京求治。

经数院检查为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

头痛阵发性加剧而难忍,伴心烦失眠,心悸易惊,昼夜多汗,耳鸣目眩,颜面时有烘热,全身关节疼痛,腰背痠痛怕冷,稍受微寒小腹即痛,白带多,妇科检查有附件炎。

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厥阴头痛,心肝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2克,花椒6克,黄连6克,干姜4克,细辛3克,黄柏9克,制附片6克,太子参9克,肉桂4克,川芎5克,吴茱萸2克,藁本5克。

连服9剂,夜寐转佳,耳鸣已止,头痛汗出减半,全身关节疼痛及腰背发凉均有好转,脉舌尚如前。

原方去川芎、藁本加当归,续服7剂。

药后头痛已微,睡眠亦安,心悸心烦若失,汗出渐趋正常。

舌苔薄黄,脉沉细。

病去十之八九,喜悦索方告归。

嘱服前方7剂后,再服乌梅丸以资巩固。

体会: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辨证为厥阴头痛者,余学习蒲师用乌梅汤常获满意疗效。

蒲师生前曾介绍一治验:“一患者剧烈头痛,吐清水,舌凉似冰,用吴茱萸汤,初未见效,再思为病重而药轻,吴茱萸用至一两,加红糖为引,而诸症若失”。

余受启发,本例使用乌梅汤治疗厥阴头痛,常加吴茱萸。

吴茱萸又人厥阴肝,开郁散结,下气降逆,与黄连同用即合左金丸之意,加强泄肝和胃之力,往往能提高乌梅汤治疗有关头痛及胃脘疼痛的疗效。

本案以川芎易当归,另加藁本者,取其香窜上行之力,痛缓则去之,防升之太过之弊。

例2 肠神经官能症白××,男,42岁,北京顺义县人。

上腹痛痛,反复发作,犯病时多在深夜,疼痛极甚,辗转不安,默默不语,**不停,伴有恶心,每次犯病1~2日不能食,起病已7~8年之久,现发病逐渐频繁,每月约发3~4次,曾多次经北京几个医院检查:胃肠、肝胆、胰等皆无异常,诊为肠神经官能症,屡治罔效。

观其形体消瘦,神郁不乐;询其脘腹喜热,四肢欠温;望其舌质偏暗,苔灰微腻,脉沉细弦。

先投四逆散合失笑散未效。

思其病久有寒热虚实错杂之势,乃改投乌梅汤:乌梅9克,花椒4.5克,马尾连9克,干姜6克,细辛4.5克,黄柏6克,党参9克,当归6克,肉桂4.5克,制附片6克。

药进1剂疼痛遂止,亦能进食,连服10剂而愈。

一年后随访,未再犯病。

体会:肠神经官能症,轻者多为胆胃不和。

蒲师喜用四逆散加味调治,每获良效。

重者多迁延日久,由气及血,由实见虚,由腑入脏,呈现虚实错杂,气血两伤,肝脾不调,土虚木克,则投乌梅汤屡见奇效。

本案8年宿疾,屡发疼痛难忍,竟一剂痛止,数剂而痊愈。

另一患者长期失眠,1年来,每日深夜3点左右少腹刺痛,伴有如负重石,检查未见异常,屡治罔效,特从内蒙赤峰来京诊治。

经辨证用乌梅汤加白芍、吴茱萸,服5剂即能安睡,疼痛重压感大减,续服10剂而基本告愈。

例3 痛经董××,女,41岁。

痛经10年,月经赶紧后10 天左右,即开始**、少腹牵拉样疼痛难忍,直到行经方渐缓解消失。

然行经不利,有血块,少腹痛痛较甚,伴有嗳气,矢气,大便溏,心烦,失眠,恶热喜凉,精神困倦。

近年来渐加重,曾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之剂亦未见效应。

脉右沉细无力,左弦细,舌质稍暗,苔薄白,证属厥阴为病,寒热错杂,肝脾失调,气血不和。

治宜调肝和脾,兼理气血,拟乌梅汤加味。

处方:乌梅10克,花椒6克,干姜6克,马尾连9克,细辛3克,黄柏6克,制附片4克,当归9克,党参9克,吴茱萸5克,红糖为引,水煎服。

服2剂,**少腹牵拉疼痛减轻,服5剂而消失,续服7剂,月经来潮时疼痛已微,嗳气便溏有好转,继服乌梅丸调治而愈。

体会:痛经,凡**少腹牵引疼痛者,其病与厥阴关系最为密切。

因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

若肝郁血虚者,选用逍遥散;血虚寒闭者,选用当归四逆汤,用之可有效;而对寒热错杂,气血失和者,选用乌梅丸则有较好疗效,本案即为一例。

例4 慢性腹泻王××,男,47岁。

慢性腹泻已3年,常有粘液便,大便日3~5次,常有不消化之物。

大便化验有少量白细胞;于某医院乙状结肠镜检查为肠粘膜充血、肥厚;钡餐检查,有慢性胃炎。

近年来腹泻加重,纳呆,腹胀,体重下降10余斤。

半年来,心悸渐加重,伴有疲乏无力,查心电图为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三联律,服西药及中药活血化瘀之剂未效。

脉沉细而结,舌尖边略红,苔灰。

证属久利,肠胃失调,厥气上逆,心包受扰。

治宜酸以收之,辛以温之,苦以坚之,拟乌梅汤加味。

处方:乌梅3枚,花椒4.5克,黄连6克,干姜4.5克,黄柏6克,细辛3克,党参9克,当归6克,桂枝6克,制附片6克,炙远志4.5克。

服5剂药后,食欲大振,大便次数减少,粘液消失,心悸减轻,睡眠亦见好转。

又服7剂,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复查心电图亦转正常。

随访2年余,未再犯病。

体会:《伤寒论》之厥阴病提纲第326条云:“……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似可理解为厥阴心包之为病。

又第338条谓:乌梅丸“又主久痢”。

本例用乌梅汤治愈慢性腹泻,心悸亦渐消失。

可见《伤寒论》之六经辨证虽主要言外感热病,然其论脏腑病之理法方药规律,杂病亦可借鉴。

从跟随蒲师学习经方运用中,这一体会尤深。

例5 癔病任××,女,37岁。

与爱人分居两地,老人、小儿多病,家事冗繁,以致情志抑郁。

近两天来,头痛,恶心不食,昼夜不能眠,神呆,有时闭眼不动,呼之不应,有时哭笑无常,忧郁自语,四肢抽搐。

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服镇静药等尚未见效。

脉沉弦涩,舌略暗,苔薄黄。

病由肝失条达,气血不和,厥气上冲,乱其神识。

治宜泄肝宁神,调和气血,拟乌梅汤加减。

处方:乌梅9克,花椒4.5克,干姜4.5克,黄连6克,细辛3克,黄柏9克,制附片4.5克,肉桂3克,党参3克,当归6克。

共服4剂,神态恢复正常。

隔4月后又犯病,发病较轻,再用乌梅汤治疗而愈。

观察2年,一直未再犯病。

体会:癔病多为七情内伤所致,若伤及厥阴心包与肝,呈现虚实寒热错杂,气血阴阳失调者,可用乌梅汤扶正泄肝,和血宁神。

《医学从众录》以乌梅丸益厥阴之体,以宣厥阴之用,治疗癫狂痫等病。

本例辨证运用乌梅汤治疗癔病取得疗效。

例6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刘××,女,44岁。

1977年11月份流产后而起头痛,全身窜痛,背寒,巅顶及口舌皆冒凉气。

头痛甚时,寒气从头顶沿项直下行至小腿上端。

而时有齿衄,口舌易起溃疡,烦而少寐,烘热多汗,全身无力,月经或前或后。

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后日益加重,难以支持上班。

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阴阳失调,冲任虚损,寒热错杂,拟乌梅丸合龟鹿二仙胶加减。

处方:乌梅12克,花椒6克,川连6克,干姜5克,黄柏6克,细辛3克,制附片9克,肉桂5克,当归9克,太子参15克,鹿角片15克,制龟板15克,枸杞子9克。

连服10剂,头痛,身窜痛已止,巅顶口舌冒凉气已微,齿衄亦减轻。

脉舌如前,效不更方。

心悸加茯苓12克,又服20余剂,月经趋于正常,自感病去六七;但停药月余,尚有反复,继服原方,仍见其效,配成蜜丸续服,以资巩固。

体会:病者年逾四旬,流产后失于调养,所现诸证为冲任虚损,寒热虚实错杂。

取乌梅丸调寒热之偏,取龟鹿二仙胶补气血之虚,熔二方为一炉调治之。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诸症逐渐消夫。

外感邪陷厥阴,见寒热虚实错杂之厥阴脉证,可选用乌梅丸或其变方加减,不多赘述。

然热病吐蛔,必须注意不可妄投乌梅丸。

余在农村医疗队,屡见“肺炎”、“乙脑”等病,高烧时常见吐蛔,而乌梅丸中附子、干姜、川椒、细辛皆辛热之品,若是火热之证,不可不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