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运用
不止蛔厥,乌梅丸的十种妙用
不止蛔厥,乌梅丸的十种妙用乌梅丸【方药】乌梅300枚(480克)、细辛六两(180克)、干姜十两(300克)、黄连十六两(480克)、当归四两(120克)、附子六两(炮,去皮)(180克)、蜀椒四两(炒香)(120克)、桂枝六两(180克)、人参六两(180克)、黄柏六两(180克)【煎服】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现代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末,加蜜制丸,每服9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
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338)【解说】本方主治胃热肠寒之蛔厥证。
病者素有蛔虫史,常有吐蛔或大便排出蛔虫的表现。
因上热下寒,迫使蛔虫窜动上扰,胃气因而上逆,故呕吐,心烦,甚则腹痛。
痛剧时因气血流行不畅,可发生厥逆。
因“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能下”。
故方中用乌梅,味酸制蛔;蜀椒、细辛,味辛驱蛔;并可温下寒;黄连、黄柏,味苦下蛔,并可清上热。
再用姜、桂、附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
全方寒热并治,阴阳并调,邪正兼顾。
服之蛔下而厥止,邪去而正安。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病,有较好疗效。
因本方又有酸涩固脱之功,故还可治疗寒热错杂之久利证。
此外,本方亦是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主方。
运用01蛔厥(胆道蛔虫病)龚志贤医案,刘某某,女,50岁,1983年3月18日入院。
患者曾有“蛔厥吐蛔史”,每因多食油腻之物则突发右上腹部疼痛。
此次发病,因食奶油夹心饼干后约十余分钟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门诊以胆囊炎、胆石症收住院。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乌梅丸为《伤寒论》中止痛安蛔的要方,临床多应用于胆道蛔虫症及慢性痢疾,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功效】温脏驱蛔。
【主治】脏寒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或久泻久利。
【基本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
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
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
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
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
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9克,日三服。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义】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方歌】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熟知白脸美。
老中医:乌梅丸的应用
乌梅丸的应用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条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
(一)肝的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人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皆赖肝之春生少阳之气的升发疏泄。
犹自然界,只有春之阳气升发,才有夏长、秋收、冬藏。
无此阳,则生机萧索,生命过程必将停止、终结。
2.调畅全身之气机。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气立孤绝;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周身气机之调畅,皆赖肝之升发疏泄。
百病皆生于郁,实由肝郁而发。
肝阳虚,肝即郁,木郁而导致五郁。
当然,五郁有虚实之分。
3.人身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精的排泄、月经来潮、浊物排泄等,皆赖肝的升发疏泄。
4.木能疏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胆汁的生成与排泄。
5.调畅情志。
肝藏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与人之情志紧密相关。
6.肝藏血,调节周身之血量及血的循行。
6.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7.肝经所循行及络属各部位的病变。
8.奇经八脉皆附隶肝肾,故奇经病多与肝相关。
9.肝为罢极之本。
肝具广泛功能,故肝失舒启、敷和之性,则必然影响上述各项功能,产生广泛病变。
而厥阴篇中只限于肝阳馁弱而产生的寒热错杂之病变,实为肝病的一小部分,并非肝病之全部。
如肝热生风,内窜心包,下汲肾水,入营入血及真阴耗竭等,皆未论及。
温病补其不足,实为仲景之功臣。
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上述各项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之,因而大大扩展了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二)乌梅丸的应用指征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
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乌梅丸是治厥阴病的主方,寒热并用,是治久利的不二选择。
在肿瘤临床碰到的腹泻我基本上是以乌梅丸取效。
有个女儿为其母肺癌求治,主要是在某医院住院1年左右,每昼夜十几次腹泻最为医患头痛。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乌梅丸的主要功能主治:1.解表开窍:乌梅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解决体内湿气、痰湿等问题,有助于驱散风寒,解表开窍。
2.调理肠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能够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胃肠功能。
对于消化不良、胃寒、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3.润肺止咳: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天然氨基酸,能够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对于慢性咳嗽、咳痰量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止泻固肠:乌梅丸具有收敛止泻、固肠的功效。
对于腹泻、脾虚便溏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5.明目退翳:乌梅丸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能够滋养眼睛,改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
用量乌梅丸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成人用量:一般成人每次口服乌梅丸6-9克,一天3次,饭前或饭后均可。
如果需要增加药效,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2.儿童用量:儿童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具体用量需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调整。
3.服药时间:乌梅丸一般饭前或饭后30分钟口服,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4.服药注意事项:服用乌梅丸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5.用药疗程:乌梅丸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周以上,疗程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在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乌梅丸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医嘱使用:乌梅丸属于中药制剂,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2.过敏反应:对于乌梅丸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3.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乌梅丸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是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失眠。
以下是使用乌梅丸治疗失眠的案例:
患者李某某,男,46岁,云南罗平县人。
他诉入睡困难、凌晨1-2点易醒,多汗两年余,二便调,纳可,舌红苔稍白腻,舌中裂痕深,脉稍数。
诊断为“厥阴病”,给予乌梅丸加味治疗。
处方为乌梅配方颗粒50克,细辛配方
颗粒6克,桂枝配方颗粒10克,黄连配方颗粒9克,黄柏配方颗粒10克,当归配方颗粒10克,人参配方颗粒6克,花椒配方颗粒3克,干姜配方颗粒3克,淡附片配方颗粒6克,白芍配方颗粒10克。
患者服用中药6付后,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恢复正常。
患者L,女,38岁。
因家事思虑忧愁过度,渐至失眠两年余。
主诉入睡困难,半夜之后才勉强能睡,且眠浅多梦,怕冷,动则大汗淋漓,腰背酸痛,口干,晨起口苦,食欲不振,受凉后大便稀溏。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弱。
诊断为不寐-上热下寒属厥阴。
处方为乌梅丸加减——乌梅、细辛、桂枝、黄连、
黄柏等。
患者服用7付后精神焕发,一进门就高兴地告诉医生,第一天晚上喝第一煎后就有了睡意,一下就睡了四五个小时。
继续服用10付巩固疗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或需治疗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乌梅丸运用经验
乌梅丸运用经验
- 小儿久泻:乌梅6-9g,川椒目2-5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黄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主要治疗儿童泄泻迁延不愈,症状包括便下黏冻、脓血,少腹或脐侧疼痛,进食生冷则泻甚,舌苔薄白质红,脉弦细。
辨证属于肝脾失调、寒热夹杂,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根据病情,还可以进行加减,如舌淡苔白加吴茱萸,舌苔厚腻加苍术、川厚朴、山楂,腹痛较甚加白芍,大便滑利加赤石脂、禹余粮,胃脘不舒加木香、砂仁、陈皮等。
- 脉弦按之无力:肝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始萌而未盛,若气至而未及或六淫七情戕伐阳气,易致肝寒气馁,脉弦无力而懈惰。
此时当用乌梅丸来充盈肝脏阳气,改善弦脉无力的症状。
以上是乌梅丸的一些运用经验,仅供参考。
在使用乌梅丸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风湿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缓解风湿痛的药物,但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中药——乌梅丸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相关信息,包括其药材组成、作用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
一、乌梅丸的药材组成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乌梅、丁香、葛根等多味中药材组成。
其中,乌梅是该丸剂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散寒止痛、滋润肠道、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丁香则有祛风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加强乌梅的作用。
葛根则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有效缓解风湿痛症状。
二、乌梅丸的作用原理乌梅丸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缓解风湿痛的效果。
乌梅可以暖肾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的微循环。
丁香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痛引起的关节疼痛。
葛根则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减轻病痛。
三、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缓解风湿痛症状。
它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梅丸的用法和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乌梅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乌梅丸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乌梅丸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虽然乌梅丸在缓解风湿痛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使用中仍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乌梅丸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或其他不正常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缓解风湿痛的作用。
它通过提高血液循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和不适症状。
在使用乌梅丸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风湿痛。
然而,乌梅丸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配方,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一系列的功效。
1.健脾益胃: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2.止泻固脱: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鞣酸物质,能够收敛止泻,固涩脱泻,适用于腹泻,大便稀溏等问题。
3.润肠通便:乌梅丸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便秘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
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乌梅丸:1.成人剂量:一次3-5克,一日3次。
2.儿童剂量:年龄越小,剂量越少,需根据儿童年龄确定剂量。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对用量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禁忌尽管乌梅丸具有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1.孕妇禁用:孕妇因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一般不建议使用乌梅丸,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哺乳期妇女慎用:乌梅丸对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避免对婴儿造成潜在风险,建议慎重使用。
3.脾胃虚寒者忌用: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患有脾胃虚寒的人应忌用。
4.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慎用:对于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患者,乌梅丸可能会刺激病情加重,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禁忌仅供参考,具体禁忌情况可能因人而异,请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存放:乌梅丸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其药效。
2.过量:不要过量使用乌梅丸,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3.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它药物,尤其是处方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存在不良反应:使用乌梅丸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使用乌梅丸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
其主要成分是乌梅、大黄、花椒、枳壳等中药材,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乌梅丸具有调整肠胃功能的作用。
乌梅丸中的乌梅是一种具有酸味和涩味的水果,可刺激胃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
同时,乌梅丸中的大黄是一味具有泻下作用的草药,可帮助排除体内积聚的毒素,减少胀气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这些成分结合在一起,对于肠胃功能紊乱、腹胀、痛和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次,乌梅丸还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乌梅和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可增加大肠内的水分和柔软度,使排便更顺畅。
此外,乌梅丸中的花椒和枳壳等成分还具有杀菌和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预防感染。
另外,乌梅丸可帮助降低血压和血脂。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等,可以帮助清除血管内的自由基,减少血管的氧化损伤,进而降低血压和血脂。
此外,乌梅还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调节水盐平衡。
最后,乌梅丸还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乌梅丸中的花椒、枳壳等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功效,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腹泻、便秘和肠胃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乌梅丸还含有较多的糖分和维生素,具有补充能量和营养的作用,对于体虚、食欲不振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体来说,乌梅丸是一种具有调节肠胃功能、润肠通便、降低血压和血脂以及抗菌抗炎作用的中药制剂。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乌梅丸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乌梅丸运用体会
乌梅丸运用体会
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主要成分是乌梅,因此具有止泻的功效。
我最近感到肠胃不适,经常腹泻,于是试着服用了乌梅丸。
服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药丸用温水送服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我发现乌梅丸确实有效。
每次服用后,肠胃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腹泻次数也明显减少。
与常见的西药相比,乌梅丸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首先,它是纯中药制剂,用药过程中不会对身体产生负担和副作用;其次,它不仅仅可以止泻,还能够帮助调理胃肠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当然,乌梅丸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不宜一次服用过量,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腹泻;如果服用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可以安全使用的中药,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厥阴病的方剂,临床上只要见到上热下寒所导致的头痛、心烦、口干咽燥、腹痛、腹泻、呕吐、手足厥冷等疾病均可应用,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作用。
本方由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人参、当归十味药组成。
在临床应用中,我使用最频繁的病症就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而且效果最显著,曾经有一个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每天潮热出汗7、8次,就算冬天都会汗流浃背,需要换衣服的,只服第一剂,潮热出汗就减至每天一次,而且程度大大减少。
其他如糖尿病、慢性胃肠炎、咳嗽(肝木刑金证型)等,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前提要有寒热夹杂、上热下寒等征象。
乌梅丸运用
乌梅丸运用乌梅丸原系《伤寒杂病论》方,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椒目组成,具有温脏、补虚、安蛔之功效,原多用治蛔厥。
笔者以该方加减用治内科杂症,疗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1、泄泻: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
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
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各10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g,党参、神曲各30g。
每天1剂,水煎服。
7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形。
30剂后大便基本复常。
按:本例泄泻,时间近2年余,西医未有明确诊断。
肝硬化、肠肿瘤多见便溏,腹胀隐痛,夹有不消化食物,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与本例近似。
久泄不止,致脾土虚衰,中阳不温,运化失职。
方中乌梅、干姜温中收涩;少佐附子、细辛、桂枝辛温之品,增强温脏之力;黄柏、黄连苦寒坚下,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党参、神曲补气健脾,和胃止泻。
诸药对症,故能获效。
2、咳嗽:曹某,女,61岁,1991年初诊。
患者系结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后,咳嗽痰少,色白质粘,咯出不爽,口干,时伴有胸闷不舒,气短便溏,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濡。
证属病久体弱,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宣肃失常。
治以温中补虚,敛肺止咳。
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黄芩、椒目、紫苏叶、天竺黄各10g,炮附子、细辛、桂枝各3g,党参、黄芪各30g。
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2周咳嗽减轻,去紫苏叶、天竺黄,再进2周,咳嗽平。
按:肺部转移性肿瘤形成慢性咳嗽,多见干咳,痰少难咯,久咳易累及脾脏,形成寒热错杂症。
虽病位在肺,治宜兼顾肺、脾。
方中乌梅味酸,敛肺止咳;黄柏、黄芩燥湿化痰;天竺黄、紫苏叶止咳平喘;附子、干姜、椒目、细辛、桂枝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桂枝能温通上下,和血宽中;党参、黄芪补肺脾之气,扶助正气以祛邪。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以下是乌梅丸常见的功能主治:1.调理肠胃:乌梅丸有良好的肠胃调理作用,可缓解胃肠道不适、胃胀气、腹痛等症状。
2.消食导滞:乌梅丸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止泻止痢:乌梅丸对于腹泻和痢疾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腹泻和腹痛,并有镇定肠道的作用。
4.补血养颜:乌梅丸中的乌梅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铁含量,有助于补血;乌梅中的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具有护肤作用,有助于养颜美容。
5.调节肠道菌群:乌梅丸中的乌梅具有抗菌作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健康。
用量:乌梅丸的用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1.成人一次2~3丸,一日2~3次;2.儿童的用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一般建议儿童用量为成人量的一半。
注意事项:1.在使用乌梅丸之前,应先向医生咨询或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自己没有禁忌症。
2.使用乌梅丸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并注意用量和用法的正确性。
3.如果在使用乌梅丸期间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乌梅丸是中药丸剂,属于非处方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论:乌梅丸是一种功能主治广泛的中药丸剂,主要用于调理肠胃、消食导滞、止泻止痢、补血养颜和调节肠道菌群。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如果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
在中医
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临床适应证的角度探析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
1. 消化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火解毒、润燥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热毒积滞、消化不
良等疾病。
乌梅丸可作为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同时也可在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中应用。
2. 心脑血管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降脂减肥等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润燥化痰、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
4. 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抑菌、抗肿瘤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肝炎、结核病、感染性疾病等中应用。
5. 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镇静抗惊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等疾病中应用。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
但乌梅丸并非适合所有人,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出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成药》。
2.出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医学中心:《临床中医药学》。
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传统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应用
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传统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应用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在中医界有着悠久的历史。
乌梅丸的主要成分是乌梅,辅以其他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等功效。
本文将对乌梅丸的配方进行揭秘,探讨其研究与应用。
一、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乌梅丸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药材:乌梅:乌梅是乌梅丸的主要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陈皮:陈皮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
陈皮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橙皮素、柠檬酸等成分,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甘草:甘草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甘草中含有丰富的甘草酸、甘草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山楂:山楂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降脂减肥等功效。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薄荷:薄荷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清热解表、疏风散热、止痛消肿等功效。
薄荷中含有丰富的薄荷脑、薄荷酮、薄荷醇等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蜂蜜:蜂蜜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润肠通便、滋阴养血、解毒养颜等功效。
蜂蜜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乌梅丸的研究与应用1. 乌梅丸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乌梅丸的药理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发现,乌梅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乌梅丸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2)抗炎作用:乌梅丸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3)调节肠道功能:乌梅丸中的乌梅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4)降血脂作用:乌梅丸中的山楂和陈皮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乌梅丸组成用量
乌梅丸组成用量
乌梅丸剂:
【组成】
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主治】
胃热肠寒的蛔厥证。
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正文】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功用:安蛔止痛。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
方中以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热均为辅药;并配合姜、桂、附以温脏祛寒,参、归补养气血,以为佐使。
此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对于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极为适合。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
2.如无寒证者,可去桂、附;如正气未虚者,可去参、归;腹痛甚者,可酌加广木香,川栋子等行气止痛之药;如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枳实、玄明粉之类以攻下通便。
如酌加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等药,则驱虫力更强。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它以乌梅为主要药材,经过炮制加工而成。
乌梅丸可用于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止泻止血、解酒解毒、护肤美容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乌梅丸具有调理脾胃的功效。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若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各种消化不良症状。
乌梅丸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肠胃吸收能力,改善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其次,乌梅丸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等物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咽喉痛、咳痰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喉咙肿痛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具有止泻止血的作用。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等物质,可以收敛肠道,止泻止血,缓解腹泻、口舌溃疡等症状。
同时,乌梅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止血止痛。
乌梅丸还具有解酒解毒的作用。
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一定的酒精解毒作用,可以减轻酒精中毒引起的头痛、口干、恶心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毒素,改善肝功能。
最后,乌梅丸还具有护肤美容的作用。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胶等物质,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预防皮肤老化,延缓皮肤松弛。
此外,乌梅丸还可以改善皮肤暗黄、粗糙、干燥等问题,使肌肤变得光滑细嫩。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止泻止血、解酒解毒、护肤美容等,对保护身体健康,改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乌梅丸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同时,乌梅丸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治疗所有疾病的灵丹妙药,若出现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
乌梅丸的运用举例
乌梅丸的运用举例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和厥阴病篇的大多数方剂一样,也是一张寒温并用的方子,《伤寒论》中用它来治疗“蛔厥”及“主久利”,其由乌梅、细辛、肉桂、黄连、黄柏、当归、人参、川椒、干姜、附子组成。
其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现举几例。
失眠,对于失眠的治疗,乌梅丸还是有相当好的效果的,尤其是一些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失眠一般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引起的,调和阴阳往往就成了治疗失眠的一大法门,而伤寒厥阴病篇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的病症为主,故作为厥阴病篇代表方的乌梅丸,自然也有调和阴阳的功效,犹其对一些下半夜,特别是凌晨11点至3点的失眠患者,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段属肝胆所属,病在肝胆厥阴经,故用之多效;此外对于一些心烦、口干、口苦,大便溏薄的失眠患者,此多属“肝热脾寒”之症,酸苦泻热与辛甘温中合用,切合病机,投之多效。
吞酸,自古治酸远酸,更何况为大酸之乌梅,避之犹恐不及,安有取之治酸之理。
但当今临床不少医家用乌梅丸来治疗吞酸,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实细想一下,乌梅丸不就是加强版的“左金丸”,左金黄连泻肝热、吴萸反佐舒肝助连泻热,且可温脾护胃;而乌梅丸以乌梅配黄连、黄柏,酸苦泻热之力更强,川椒、细辛、干姜、附子既可以疏肝防郁,成泻火之功,也有温脾,助人参、当归补益脾胃。
且高鼓峰曾云:凡吞酸皆属于肝,曲直作酸。
乌梅为足厥阴肝经病变的代表方,用之恰当好处,我导师曾用乌梅治吞酸,乌梅重用至75克,患者吞酸减轻,问之服药是否觉酸,患者说不酸,所以临床上遇到酸证的患者,不要只想到乌贼骨、牡力等,可以想一下乌梅丸。
癍疹,乌梅丸还可以治疗斑疹,成都的陈潮祖就曾用治疗圆癣,乌梅、黄柏、黄连清热燥湿,且现代药理皆有抗菌作用,人参、当归补益气血,干姜、川椒、细辛、附子发越阳气,携参归所生气血达体表病所,由里达外,开张邪路,驱邪外出,对于一些久病、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都有良效。
对于乌梅丸的其它功效,比如治疗肝胆病、泄泻等,历代论述较多,在此不多赘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来源《伤寒论》。
乌梅丸组成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乌梅丸用法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乌梅丸功用温脏安蛔。
乌梅丸主治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乌梅丸的运用}.乌梅丸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方论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乌梅丸实验研究排胆及驱蛔等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
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乌梅丸的临床运用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
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
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
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乌梅丸的运用}.中发现,以此厥阴主方治疗肝风犯肺之证,却有灵活变通之妙。
首先,肝风犯肺证与厥阴主证,病机可以相通。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足经司令,肝为主脏,故肝风内扰为厥阴主证的主要病机;又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风木一动,则恃强凌弱而善干他脏,近者侮脾乘胃,远者冲心犯肺,上下左右无所不至。
所以,厥阴主症虽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等肝风挟寒挟热而横犯脾胃、纵干心肾之症为提纲,但若进一步循经贯膈,即可上冲胸肺而致呛咳喘逆之象。
因此,肝风犯肺,尤其是同挟寒热而虚实夹杂者,正与厥阴病机相关。
其次,乌梅丸作为厥阴主方,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可以从肝治肺。
因为该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于一体,不仅以辛甘助阳、酸苦坚阴、温清互用而能够调理阴阳,平定寒热,而且重用乌梅(占全方半量)佐以苦酒,突出以酸制风。
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静,风性疏散而属阳动,故“酸以制肝”、“风淫所胜……以酸泻之”正属对冶。
所以仲景以乌梅为君而名方,旨在敛肝而收风。
由此治肺,可以正本清源,风木一旦平熄,余气自复顺降。
至于甘味补虚,人参益气助肺、当归养血柔肝,不失体用兼备、虚实兼顾之治。
因此,临床运用只要守其意而不拘其方,师其法而不泥其药,随风气兼挟之偏重而稍加进退,即可以从源治流之法,变通治疗肝病乘肺--尤其是风挟寒热、乘虚内动的错杂之证。
再从实例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已有用该方“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则长虫出”的经验记载。
叶天士则从“肝厥内风”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运用该方治疗十余种杂病,其中不乏肝病乘肺的实例,如“石,气左升,腹膨,呕吐涎沫黄水,吞酸,暴咳不已,是肝逆乘胃射肺,致坐不得卧。
安胃丸三钱(乌梅丸去桂、辛,加川楝、青皮)”(《临证指南医案》)。
现代中医杂志中,也有数篇类似的治验报道。
作者在从师临证中,也亲身经治过这类病症,此仅举一咳嗽病例,以示一斑。
徐某,男,65岁,1989年3月15日诊。
反复咳嗽数年,加剧半年。
每次发病,咳嗽暴作,胸胁抽痛而左甚,伴有气从心下上冲胸咽,欲咳不已,心烦不寐,口渴而欲饮温,背寒而略少量黄痰。
此次病剧,痰中带血,昼日寒战而手足厥冷,入夜发热则手足欲伸被外,至夜半则无汗热退。
素有头晕、不欲食、便结。
舌红苔白,脉数、中取弦、按之弱。
前医以肝火犯肺而屡用苦寒清降,收效甚微。
余以厥阴阴阳错杂、肝风内扰乘肺论,治以调和阴阳、酸收熄风、制肝而平肺,用乌梅丸改汤。
重用乌梅30g,减轻热药,加川楝、枳壳各10g,服5剂。
复诊:厥热除,咳痛减半,口渴、气冲、纳差也显减。
守方再进7剂。
三诊:诸症渐平,微咳、微晕、腰时坠胀,脉微浮稍数。
厥阴已解,阴伤未复,以杞菊地黄丸滋水涵木而善后。
总之,厥阴主方乌梅丸,重在用酸以敛肝熄风,佐苦辛甘而温清兼补,正可变通治疗肝风犯肺而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无论咳嗽、哮喘、胸痹、上消等肺科诸病,若以肝肺同病而内有风象,疑寒疑热又似虚似实为基本特征者,皆不妨以此方化裁试治,或可取得出奇制胜之效。
篇二:《根据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乌梅丸治疗内伤杂病体悟》{乌梅丸的运用}.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乌梅丸治疗内伤杂病体悟乌梅丸本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原书主“蛔厥”及“久下利”,药由:乌梅、附子、桂枝、细辛、川椒、黄连、黄柏、当归、党参等药物组成,由于此方寒热并用,配伍庞杂,所以历来为医家所冷落,甚则谓“乌梅丸,不通之方,不中用之方,无论属虚,属实,皆不能主也”,误导读者。
结合临床实践,尤其是结合学习五运六气理论,按照仲景六经欲解时理论用好乌梅丸,能够解决很多处于厥阴欲解时的诸多临床难症,具体临床运用时注意以下3方面问题:1.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方,应从厥阴病篇的大方向上来看,非专注于“蛔厥”及“久下利”,正如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说:“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叔和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
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
”既然乌梅丸作为厥阴病之主方,临床应用时,要充分把握《伤寒论》厥阴病之提纲症、紧扣“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之病机、结合厥阴欲解时等条文,准确理解乌梅丸的应用指征,使之广泛应用于临床,扩大乌梅丸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这一千古名方充分发挥其价值。
乌梅作为乌梅丸的君药,用量宜大。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计量”,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观察,发现乌梅性平味酸,入肝经,主安心下气,除热烦满,为本方之主药,惟用量较大,才能力专效宏。
临床应用多从30g起,多则100g之多,往往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果。
乌梅丸作为一张寒热并用的方剂,临床应用必须处理好寒热药比例的关系。
临证常通过患者的症状,合理的调整寒热药的比列,偏于寒,则加大附子、川椒、肉桂等温热药物比例;偏于热,则重用黄连(心烦热须重用!)、黄柏等寒凉药物;即使有时寒象不显或热象不显,只要符合乌梅丸应用指征,仲景有训“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可放手使用,毕竟寒象不显,苦寒伍少量温热药,可以安土奠中,避苦寒败胃之嫌;热象不显,温热药伍少量苦寒药,因肝胆内寄相火,肝胆病,往往导致相火妄动,伍少量苦寒药,苦折相火,防其妄动,然又可互为反佐。
总之以调和阴阳为任。
临床上只要是在下半夜(厥阴欲解时丑至卯时)发作加重的病症诸如:咳嗽、哮病、反酸、失眠、盗汗、胁痛等内伤杂病,均可放胆用治。
验案举隅{乌梅丸的运用}.1、郭某,男,60岁,2014年07月19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喘5年余,加重10余日。
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粘痰,胸闷气喘,喉间痰鸣,至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化痰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某军区总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予抗炎、平喘等治疗,效果一般;后至我院门诊服用益气祛风、化饮平喘类中药治疗,咳喘明显减轻;此后患者咳喘反复发作,多在春季及闻及刺激性气味后加重,服“氯雷他定”及中药后均可缓解。
10日前,患者饮酒后,咳喘再作,夜间喘甚,难以平卧,喉间时有痰鸣,自服“氯雷他定”未见明显好转,遂再次至我院门诊就诊。
就诊时患者咳嗽时作,咽痒则咳,干咳无痰,胸闷气喘,夜间喘甚,多在下半夜,咳甚则气上冲胸,心胸部烦热,头燥汗出,口渴,鼻塞流涕,无恶寒发热,腹胀时作,食纳尚可,二便尚调,夜寐安。
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
听诊:双肺可闻及明显哮鸣音。
患者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未予治疗。
中医诊断:哮病。
辩证:脏腑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治以调和阴阳为主。
方以乌梅丸加减,具体中药如下:乌梅30g,细辛3g,桂枝10g,附片3g,黄连3g, 黄柏10g,当归10g, 党参15g,川椒4g, 干姜6g, 杏仁10g, 厚朴15g,瓜蒌皮10g, 薤白10g,法半夏10g, 葶苈子15g,大枣10g,苏叶10g. 4剂,常法煎服。
2014年07月23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诸症稍减,然患者仍有夜间咳喘时作,干咳无痰,稍有口干,烦热汗出,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
原方加减出入,具体中药如下:乌梅60g, 细辛3g,桂枝10g, 附片3g,黄连8g,黄柏15g, 当归10g,党参15g,川椒4g, 干姜6g, 杏仁10g, 厚朴15g,瓜蒌皮10g, 薤白10g,法半夏10g, 葶苈子15g,大枣10g,苏叶10g, 桑白皮15g. 2剂,常法煎服。
2014年07月26日三诊:患者诉服完第1剂药,咳喘明显减轻,心胸不烦热顿消,3剂服完,现咳喘不显,诸症若失,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弦。
{乌梅丸的运用}.原方5剂续服,巩固疗效。
按:《伤寒论》厥阴病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饮食”,与患者胸闷气喘,夜间喘甚,多在下半夜,咳甚则气上冲胸,胸中烦热,燥热则汗出,颇为相合,再结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则更能明确。
病变涉及肝、心、肺等脏,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加之饮酒,触及“膈上胶固之痰,脏腑壅塞之气”,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治以厥阴病主方乌梅丸,调和阴阳;本病虽寒象不明显,但患者腹胀时作,中焦失运已现端倪,方以小剂量温热药伍较大剂量苦寒药,仿《内经》苦与辛合,能通能降,制木安土;增入瓜蒌薤白半夏汤,开痹平喘;遵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意,取厚朴、杏子,下气除胀;予葶苈子大枣泻肺汤,泻肺平喘,去喉间痰鸣。
二诊时,因一诊效果不显,详加辩证,此病病机虽属“寒热错杂”,然热偏于寒,且《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故加大黄连、黄柏之计量;乌梅为乌梅丸之主药,《神农本草经》云:“梅实,味酸平。
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与本病诸症甚为合拍,故加乌梅至60g,患者服药后,效如桴鼓,足见辩治之准确。
2、陆某,女,56岁,2014年6月6日初诊。
患者右胁部疼痛不适10余年。
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胁部疼痛,先后服舒肝理气药无算,未见明显缓解。
就诊时患者右胁部疼痛,喜右卧位,疼痛游走,夜2-3点痛甚,伴嗳气,反酸水,受凉后易出现咳嗽、咽痛,口干,消谷善饥,食纳尚可,大便偏干,夜寐安,苔薄黄,质暗,脉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