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乌梅丸临床新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燕:乌梅丸临床新用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10味药物组成。
从药性上讲,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也有热性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从药味上讲,有辛味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有甘味的人参、当归,有苦味的黄连、黄柏,也有酸味的乌梅,可谓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
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
笔者在临床运用该方治疗蛔厥及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同时,也将其广泛运用于其它疾病,收到良好效果。
兹举临床验案数例如下:
偏头痛
李某,男性,49岁,1996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偏头痛4年,每因劳累而诱发,痛时连及耳目,伴眩晕、心烦、失眠,背微恶寒,四肢不温,舌红苔白,脉弦。
脑电图、脑血流图、CT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曾服正天丸、镇脑宁、安神补脑液等,效果均不佳。
分析证情,患者头痛,连及耳目,伴心烦、失眠,是相火郁于内,背微恶寒,四肢不温是阴寒之象,与厥阴寒热错杂之证甚合。
处方:乌梅12g、黄连10g、附子10g、黄柏12g、当归10g、党参15g、花椒10g、桂枝10 g、干姜10g、细辛3g、川芎15g、蔓荆子15g。
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周以巩固疗效。
胃脘胀满
王某,女性,36岁,1997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满不适1个月,生气后加重,伴纳差,心烦, 大便干,舌红黄,脉弦。
X光、B超、肠镜均未发现异常。
曾服用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效果均不佳。
此病为厥阴肝旺,夹少阳相火侵凌阳明中土,致土虚而失升清降浊之职,浊气上逆则生胀,宜用乌梅丸。
乌梅丸可以从整体上综合调节土木失和的证候。
《神
农本草经》谓“乌梅能下气”,《肘后方》谓乌梅可救治“心腹胀痛”。
处方:乌梅45g、细辛3g、干姜10g 、黄连10g、当归15g、附子10g、花椒10g、桂枝10g、人参15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服,2剂后胀满明显减轻,继服5剂,胀满等症状完全消失。
崩漏
隋某,女性,41岁,1981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经血非时而下3个月,血色鲜红,伴心烦,腹痛,四肢不温,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
曾服用归脾丸、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方加减化裁, 效果均不佳。
因患者有四肢不温之寒证,又有心烦、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证,故试投有寒热互济之功的乌梅丸。
处方:乌梅炭30g、炮姜10g、细辛3g、黄连10g、当归15g、附子10g 、花椒10g、桂枝10g、人参20g、黄柏10g。
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崩漏量明显减少,继服1个月,诸症消失。
顽固性瘙痒
刘某,女性,68岁,1999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全身皮肤瘙痒1个月,加重1周,夜间尤甚, 伴畏风、心烦,动则汗出,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白,脉弦。
曾服用抗过敏药物及疏风解表凉血等中药,效果不佳。
此病为卫阳不足,复感风邪,郁久化热,正邪交争,寒热错杂所致,当用乌梅丸。
处方:乌梅15g、细辛3g、干姜10g、黄连10g、当归15g、附子6g、花椒6g、桂枝10 g、人参15g、黄柏6g、黄芪15g。
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诸症有所减轻,继服1 周,诸症消失。
眩晕
王某,女性,35岁,1996年4月18日初诊。
患反复发作性头晕2年,加重1周,每因劳累而诱发。
伴口苦咽干,时有恶心、纳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红苔黄,曾服温胆汤、镇肝熄风汤等方,均无效。
此
患者呈现上热下寒,正虚邪实之证。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乌梅丸寒热并用,扶正祛邪,治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夹杂之证,故选用之。
处方:乌梅10g、细辛3g、干姜6g、黄连10g、黄柏6g、当归15g、附子6g、花椒10g、桂枝10g、人参15g。
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症状有所减轻,继服2周, 诸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