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乌梅丸治疗肝风犯肺证的临床运用

乌梅丸治疗肝风犯肺证的临床运用

乌梅丸治疗肝风犯肺证的临床运用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

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

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

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中发现,以此厥阴主方治疗肝风犯肺之证,却有灵活变通之妙。

首先,肝风犯肺证与厥阴主证,病机可以相通。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足经司令,肝为主脏,故肝风内扰为厥阴主证的主要病机;又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风木一动,则恃强凌弱而善干他脏,近者侮脾乘胃,远者冲心犯肺,上下左右无所不至。

所以,厥阴主症虽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等肝风挟寒挟热而横犯脾胃、纵干心肾之症为提纲,但若进一步循经贯膈,即可上冲胸肺而致呛咳喘逆之象。

因此,肝风犯肺,尤其是同挟寒热而虚实夹杂者,正与厥阴病机相关。

其次,乌梅丸作为厥阴主方,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可以从肝治肺。

因为该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于一体,不仅以辛甘助阳、酸苦坚阴、温清互用而能够调理阴阳,平定寒热,而且重用乌梅(占全方半量)佐以苦酒,突出以酸制风。

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静,风性疏散而属阳动,故“酸以制肝”、“风淫所胜……以酸泻之”正属对冶。

所以仲景以乌梅为君而名方,旨在敛肝而收风。

由此治肺,可以正本清源,风木一旦平熄,余气自复顺降。

至于甘味补虚,人参益气助肺、当归养血柔肝,不失体用兼备、虚实兼顾之治。

因此,临床运用只要守其意而不拘其方,师其法而不泥其药,随风气兼挟之偏重而稍加进退,即可以从源治流之法,变通治疗肝病乘肺——尤其是风挟寒热、乘虚内动的错杂之证。

再从实例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已有用该方“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则长虫出”的经验记载。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乌梅丸为《伤寒论》中止痛安蛔的要方,临床多应用于胆道蛔虫症及慢性痢疾,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功效】温脏驱蛔。

【主治】脏寒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或久泻久利。

【基本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

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

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

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

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

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9克,日三服。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义】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方歌】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熟知白脸美。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

乌梅丸临床研究近况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乌梅丸的组成包括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具有温脏安蛔、调和阴阳的功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此外,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乌梅丸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妇科疾病中,乌梅丸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肥胖、多毛等症状。

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以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同时,在治疗痛经、带下病等方面,乌梅丸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乌梅丸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消渴”范畴。

乌梅丸能够滋阴清热、温阳补虚,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特别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乌梅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乌梅丸对抑郁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肝气郁结、阳气不足等问题。

乌梅丸能够疏肝解郁,温补阳气,调整患者的情志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顽固性头痛、失眠等病症,乌梅丸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

在皮肤科疾病中,乌梅丸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

乌梅丸能够调和营卫,祛风止痒,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风团等症状。

当然,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并非局限于上述疾病,其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同时,对于乌梅丸的作用机制,现代医学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厥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名,是指由于心、肝、肾三脏阳虚及肝阳上亢,形成的一种特殊病证。

乌梅丸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名方,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探讨乌梅丸在厥阴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一、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
乌梅丸是由乌梅、黄柏、防风、木香等药物组成的。

乌梅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和胃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防风可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木香具有理气止痛、行气化湿的功效。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具有清热润肺、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厥阴病证的治疗。

二、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厥阴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畏寒、腰膝酸软、口干、口渴、尿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辨证特点。

三、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乌梅丸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患者服用乌梅丸后,常能有效改善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改善,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舌质变红、苔少、脉弦有力等症状明显好转。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时,应遵循医嘱,按照剂量服用,避免过
量或过频使用;同时要避免饮食上的刺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过度疲劳。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应用时需谨慎,遵医嘱用药,注意调理饮食、情绪、作息等方面,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经验体会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1. 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主要由乌梅为主要原料制成。

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乌梅丸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治疗各种疾病,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2. 乌梅丸的主要功效•健脾开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止血生肌: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伤口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适用于外伤出血、溃烂等皮肤病变。

•化痰止咳:乌梅丸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痰饮等肺脏疾病。

•润肠通便: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缓解便秘,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

•凉血解毒:乌梅丸可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

3. 乌梅丸的适应症乌梅丸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消化不良:乌梅丸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外伤出血:乌梅丸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如刀伤、擦伤等。

•咳嗽痰多:乌梅丸对于改善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便秘: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热毒症状:乌梅丸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疗效。

4. 乌梅丸的用法和注意事项4.1 用法口服,每次3-5丸,每日2-3次。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请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过剂量。

5. 乌梅丸的副作用乌梅丸一般情况下副作用较少,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6. 结语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健脾开胃、止血生肌、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凉血解毒等功效。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是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失眠。

以下是使用乌梅丸治疗失眠的案例:
患者李某某,男,46岁,云南罗平县人。

他诉入睡困难、凌晨1-2点易醒,多汗两年余,二便调,纳可,舌红苔稍白腻,舌中裂痕深,脉稍数。

诊断为“厥阴病”,给予乌梅丸加味治疗。

处方为乌梅配方颗粒50克,细辛配方
颗粒6克,桂枝配方颗粒10克,黄连配方颗粒9克,黄柏配方颗粒10克,当归配方颗粒10克,人参配方颗粒6克,花椒配方颗粒3克,干姜配方颗粒3克,淡附片配方颗粒6克,白芍配方颗粒10克。

患者服用中药6付后,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恢复正常。

患者L,女,38岁。

因家事思虑忧愁过度,渐至失眠两年余。

主诉入睡困难,半夜之后才勉强能睡,且眠浅多梦,怕冷,动则大汗淋漓,腰背酸痛,口干,晨起口苦,食欲不振,受凉后大便稀溏。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弱。

诊断为不寐-上热下寒属厥阴。

处方为乌梅丸加减——乌梅、细辛、桂枝、黄连、
黄柏等。

患者服用7付后精神焕发,一进门就高兴地告诉医生,第一天晚上喝第一煎后就有了睡意,一下就睡了四五个小时。

继续服用10付巩固疗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或需治疗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陈瑞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陈瑞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陈瑞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陈瑞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一、方义分析《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方,是由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等组成。

方中附、桂、椒、姜、辛,其味辛温,连、柏性味苦寒,人参味甘而温,乌梅味酸,全方辛、甘、酸、苦四味具备,是一个调和寒热的良方。

《名医方论》说:“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

配黄连泻心而除烦,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

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肾则所归,肝得所寄,是固其本。

肝欲散,细辛、干姜以散之。

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

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人参调其中气。

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缓则治其本也。

”这是就乌梅丸的药物配伍面言。

具体地说“乌梅丸的功用,主治蛔厥,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蛔,手足厥冷,腹疼时作,并治久痢”等症。

笔者体会,由于乌梅丸是一个寒热并用方,因而其运用的特征应着眼于“寒热夹杂”的病机和证候,才能恰到好处。

临床上根据乌梅丸长于调和寒热的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内、妇、儿科杂病,现综述如下:二、临床运用(一)治胆道蛔虫辽阳市第一医院,用乌梅丸为主治疗胆道蛔虫117例,有86例痊愈,有效率达81.2%,复发率7.6%,疗效尚满意。

株洲县人民医院外科治疗51例均服药1~3剂获愈,其中单纯型的以单味乌梅30―45g煎水内服。

若有便秘、腹胀者,则用安蛔止痛、理气通便法,药用乌梅丸去人参、附片、当归,加青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苦楝皮,每日1剂。

合并感染以清里通便,驱蛔为主,在上方基础上再去桂枝、花椒,加银花、黄芩、栀子。

服法同前。

张乃恩用乌梅丸煎治疗胆道蛔虫症20例,服药2剂治愈者4例,3剂治愈者5例,4剂治愈者8例。

治愈率为60%,无效者8例。

福建福安地区医院乌梅丸研究小组收治47例,治愈占91%,好转占4%,1例复发,占2.5%,1例无效占2.5%。

邓亦贤以瓜蒌15g,薤白、半夏各10g,醋1杯冲服乌梅丸9g,每日1剂。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乌梅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一首经典的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乌梅丸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乌梅丸的方剂组成及功效分析乌梅丸中,乌梅味酸,能敛肝柔肝,安蛔止痛,为君药。

细辛、蜀椒、干姜、桂枝、附子辛热之品,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寒之药,清热燥湿,共为臣药。

当归、人参补养气血,扶正祛邪,为佐药。

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肝脾,安蛔止痛。

二、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乌梅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2、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乌梅丸能清热利胆、和胃止痛,对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乌梅丸可降低胆囊壁厚度,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3、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肠道的敏感性,改善肠道动力紊乱,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三、乌梅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有关。

乌梅丸具有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的作用,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乌梅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等途径,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乌梅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肥胖等症状。

乌梅丸能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乌梅丸运用经验

乌梅丸运用经验

乌梅丸运用经验
- 小儿久泻:乌梅6-9g,川椒目2-5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黄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主要治疗儿童泄泻迁延不愈,症状包括便下黏冻、脓血,少腹或脐侧疼痛,进食生冷则泻甚,舌苔薄白质红,脉弦细。

辨证属于肝脾失调、寒热夹杂,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根据病情,还可以进行加减,如舌淡苔白加吴茱萸,舌苔厚腻加苍术、川厚朴、山楂,腹痛较甚加白芍,大便滑利加赤石脂、禹余粮,胃脘不舒加木香、砂仁、陈皮等。

- 脉弦按之无力:肝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始萌而未盛,若气至而未及或六淫七情戕伐阳气,易致肝寒气馁,脉弦无力而懈惰。

此时当用乌梅丸来充盈肝脏阳气,改善弦脉无力的症状。

以上是乌梅丸的一些运用经验,仅供参考。

在使用乌梅丸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风湿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缓解风湿痛的药物,但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中药——乌梅丸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相关信息,包括其药材组成、作用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

一、乌梅丸的药材组成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乌梅、丁香、葛根等多味中药材组成。

其中,乌梅是该丸剂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散寒止痛、滋润肠道、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丁香则有祛风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加强乌梅的作用。

葛根则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有效缓解风湿痛症状。

二、乌梅丸的作用原理乌梅丸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缓解风湿痛的效果。

乌梅可以暖肾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的微循环。

丁香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痛引起的关节疼痛。

葛根则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减轻病痛。

三、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缓解风湿痛症状。

它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梅丸的用法和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乌梅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乌梅丸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乌梅丸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虽然乌梅丸在缓解风湿痛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使用中仍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乌梅丸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或其他不正常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缓解风湿痛的作用。

它通过提高血液循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和不适症状。

在使用乌梅丸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风湿痛。

然而,乌梅丸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第7节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像我们之后哦,就是继续教到治什么消渴啊什么,一定会讲到一些别的方剂,我觉得厥阴病哦,乌梅丸就像是一个,整个厥阴病通篇哦,跟这个药性有一个类似的调调,所以可能就是你用某一个方剂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你会需要用一下乌梅丸哦,这样子。

就像上个礼拜好像丁助教感冒对不对,少阴感冒吃附子剂吃到好到差不多,可是剩一个头忽然痛一下,就吃一个乌梅丸就好了嘛。

就是这样子哦,就是东一点西一点的。

因为厥阴病到底它就只是一个调调,一个现象,这个调调跟现象可以掺杂在很多其他的病里头。

那么,我们从比较标准的角度来讲乌梅丸这个方子哦。

那这个,我想它里面的什么桂枝、当归、附子啊这些药哦,我们看过当归四逆汤,看到桂枝当归汤,大概都可以理解他在做什么事情。

那么,另外呢,它这些热的药哦,一旦有那么多的火烧上来的话,那也可以用到这些热药哦。

那我们说,要用到清热药,对不起,这些火烧上来的话要有清热的药,那去寒的药。

那总而言之,因为是乌梅独大,所以我想,这些寒药跟热药都会在乌梅所提供的勾芒气里头哦,把身体里面分裂的热跟寒哦,分散在气分跟血分这种分裂的东西把它统合回来,这样子想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说,从张仲景的论点去找辨证点的话,就是找忽然上冲的东西哦,呕吐啦,咳嗽啦,或者是这个——咳嗽的话就是所谓的爆咳,忽然之间狂咳。

那治疗喘证你要想,这个喘是怎么样的脉络下忽然之间狂喘哦,这也是阳气在外脱了哦,那也要知道一下。

那如果是以厥证来讲的话,有的时候合乎乌梅丸证的厥就是那种手脚啊,忽热忽冷的,这个忽然热一下忽然冷一下。

那当然如果以病机学来说的话,就是说热气在上面,寒气掉在下面,中间的气在上逆,这种病机的话,那么临床爱用乌梅丸的医家通常会说,反正你就看这个人是寒热错杂的,那就用乌梅丸。

那寒热错杂把脉其实很难把,可是你从用药就会知道,用点寒药他也不对,用点热药他也不对,那这样子你可以看出这个人可以用乌梅丸的体质。

那至于舌苔的话,少数的人是没有舌苔的,那如果有的话,通常就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乌梅丸证的人,他的舌苔哦,是厚,而且是偏灰色或者是黄色的哦。

王燕:乌梅丸临床新用

王燕:乌梅丸临床新用

王燕:乌梅丸临床新用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10味药物组成。

从药性上讲,既有寒性的黄连、黄柏,也有热性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从药味上讲,有辛味的细辛、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有甘味的人参、当归,有苦味的黄连、黄柏,也有酸味的乌梅,可谓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

此方原为治疗蛔厥而设,重在温脏补虚以安蛔。

笔者在临床运用该方治疗蛔厥及寒热错杂厥阴病的同时,也将其广泛运用于其它疾病,收到良好效果。

兹举临床验案数例如下:偏头痛李某,男性,49岁,1996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偏头痛4年,每因劳累而诱发,痛时连及耳目,伴眩晕、心烦、失眠,背微恶寒,四肢不温,舌红苔白,脉弦。

脑电图、脑血流图、CT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曾服正天丸、镇脑宁、安神补脑液等,效果均不佳。

分析证情,患者头痛,连及耳目,伴心烦、失眠,是相火郁于内,背微恶寒,四肢不温是阴寒之象,与厥阴寒热错杂之证甚合。

处方:乌梅12g、黄连10g、附子10g、黄柏12g、当归10g、党参15g、花椒10g、桂枝10 g、干姜10g、细辛3g、川芎15g、蔓荆子15g。

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周以巩固疗效。

胃脘胀满王某,女性,36岁,1997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满不适1个月,生气后加重,伴纳差,心烦, 大便干,舌红黄,脉弦。

X光、B超、肠镜均未发现异常。

曾服用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效果均不佳。

此病为厥阴肝旺,夹少阳相火侵凌阳明中土,致土虚而失升清降浊之职,浊气上逆则生胀,宜用乌梅丸。

乌梅丸可以从整体上综合调节土木失和的证候。

《神农本草经》谓“乌梅能下气”,《肘后方》谓乌梅可救治“心腹胀痛”。

处方:乌梅45g、细辛3g、干姜10g 、黄连10g、当归15g、附子10g、花椒10g、桂枝10g、人参15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服,2剂后胀满明显减轻,继服5剂,胀满等症状完全消失。

将乌梅丸扩而用之于“厥阴肝经杂病”,屡屡获效

将乌梅丸扩而用之于“厥阴肝经杂病”,屡屡获效

将乌梅丸扩而用之于“厥阴肝经杂病”,屡屡获效I导读:看看作者如何将乌梅丸用活,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作者/龚志贤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

原主治“蛔厥”、“久痢”。

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中有阳,其为病,每厥热相兼,寒热错杂。

同时肝为风木之脏,开窍于目,风木之为病易出现眩晕、目疾等疾病,影响中土则出现蛔厥、腹痛、下痢之证。

余曾用此方治疗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眩晕(美尼尔综合征)、胃脘痛(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合并憩室)、厥阴中风(持续低热)等证,取得了令人满意之效果。

本篇就乌梅丸治疗上述病症介绍如下(眩晕之证已在眩晕证治中介绍,久痢已在“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中介绍,故不重述。

仲景《伤寒论》以六经论治,各有主方,太阳有麻黄、桂枝,阳明有白虎、承气,少阳有柴胡,太阴有理中,少阴有四逆,独厥阴厥。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乌梅丸证》曰:“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痢不止,与又主久痢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蚘厥之剂矣。

”柯氏此论,不无见地。

夫厥阴者,阴之极也,两阴交尽是为厥阴,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邪客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

厥阴在脏为肝,其气应春而属木,本寒而标火。

厥阴之治,既不从标,又不从本,而从中治,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故用乌梅丸较为恰当。

方中乌梅、细辛泻肝经之邪;黄连、黄柏泻君相之火;肉桂、干姜、附子温补脾肾之阳;参归补益气血,酸甘苦辛、温清补泻之药合而用之,正中其病所,故有效也。

余在临床中每引伸乌梅丸之旨意,扩而用之于厥阴肝经之杂病,屡屡获效。

1.花翳白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花翳白陷是黑睛生翳,形如花状,色白而中间凹陷,是一种最易反复发作难以治疗的急慢性眼病。

本病是因外感风邪,内因肝肺火盛,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所致。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设之乌梅丸,乃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笔者据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条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痢不止”,而在临证中,抓其主症,大胆应用乌梅丸,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

1 干燥综合征王某,女,47岁。

2004年5月初诊,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来院检查。

查血小板44×109/L,伴口渴甚,同时伴口眼干燥,舌质淡、苔薄,脉沉。

经查:自身抗体阳性,且抗SSA、SSB抗体均阳性。

予乌梅丸治疗:乌梅38g,党参、当归各12g,附子、川椒各6g,桂枝、黄连、黄柏各10g,干姜4g,细辛3g。

5剂后,口干明显缓解,1月后复查血小板升至67×109/L。

至今仍在门诊观察中。

按:干燥综合征当属中医消渴范畴,而消渴又为厥阴病的主症,且六经辨证中只有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故口渴当为其临床辨证的重要切入点,而毅然用乌梅丸治疗,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糖尿病曹某,男,57岁。

2004年10月初诊,其因咳嗽来院治疗,因其述口渴比较厉害,检查发现其尿糖+,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7mmol/L。

其口渴以夜间为甚,伴乏力,易饥但饮食不多,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予乌梅丸加减:乌梅、细辛各3g,党参、当归各12g,附子、川椒各6g,桂枝、黄连、杏仁、黄柏各10g,干姜4g。

半月后口渴明显缓解,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10.5mmol/L,于是改为每周3剂,隔日服用1剂。

目前仍在门诊服药观察中。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虽然教科书强调不要把中医的消渴与西医病名糖尿病等同了,但本例辨证的重要切入点,就是消渴,夜间渴甚,而又无明显舌质红、少津等的阴虚症状,同时伴有饥而不欲食,故对照六经辨证仍属厥阴病,而投乌梅丸,疗效满意。

3 溃疡性结肠炎王某,女,57岁。

乌梅丸运用

乌梅丸运用

乌梅丸运用乌梅丸原系《伤寒杂病论》方,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椒目组成,具有温脏、补虚、安蛔之功效,原多用治蛔厥。

笔者以该方加减用治内科杂症,疗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1、泄泻: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

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

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各10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g,党参、神曲各30g。

每天1剂,水煎服。

7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形。

30剂后大便基本复常。

按:本例泄泻,时间近2年余,西医未有明确诊断。

肝硬化、肠肿瘤多见便溏,腹胀隐痛,夹有不消化食物,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与本例近似。

久泄不止,致脾土虚衰,中阳不温,运化失职。

方中乌梅、干姜温中收涩;少佐附子、细辛、桂枝辛温之品,增强温脏之力;黄柏、黄连苦寒坚下,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党参、神曲补气健脾,和胃止泻。

诸药对症,故能获效。

2、咳嗽:曹某,女,61岁,1991年初诊。

患者系结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后,咳嗽痰少,色白质粘,咯出不爽,口干,时伴有胸闷不舒,气短便溏,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濡。

证属病久体弱,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宣肃失常。

治以温中补虚,敛肺止咳。

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黄芩、椒目、紫苏叶、天竺黄各10g,炮附子、细辛、桂枝各3g,党参、黄芪各30g。

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2周咳嗽减轻,去紫苏叶、天竺黄,再进2周,咳嗽平。

按:肺部转移性肿瘤形成慢性咳嗽,多见干咳,痰少难咯,久咳易累及脾脏,形成寒热错杂症。

虽病位在肺,治宜兼顾肺、脾。

方中乌梅味酸,敛肺止咳;黄柏、黄芩燥湿化痰;天竺黄、紫苏叶止咳平喘;附子、干姜、椒目、细辛、桂枝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桂枝能温通上下,和血宽中;党参、黄芪补肺脾之气,扶助正气以祛邪。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探析
乌梅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

在中医
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临床适应证的角度探析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

1. 消化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火解毒、润燥化积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热毒积滞、消化不
良等疾病。

乌梅丸可作为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同时也可在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中应用。

2. 心脑血管疾病
乌梅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降脂减肥等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润燥化痰、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

4. 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抑菌、抗肿瘤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肝炎、结核病、感染性疾病等中应用。

5. 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具有镇静抗惊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乌梅丸可在神经衰弱、失眠、癫痫等疾病中应用。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中医临床中的临床适应证较为广泛,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

但乌梅丸并非适合所有人,仍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出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成药》。

2.出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医学中心:《临床中医药学》。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之主方。

我们在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过几种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

今择数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病案举例例1,潘某,女,29岁,已婚,干部。

患者因剑突下剧痛半天而于1972年3月8日入院,入院诊断:(1)胆道蛔虫;(2)早期妊娠(2个半月)。

用西药和胆道驱蛔汤治疗3天无效,故转来我处诊治。

症见:疼痛甚剧、按腹辗转、面色青白、大汗出、四肢厥冷;自诉心下痛而彻背、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心中略感烦热,渴喜热饮,不饥不食,呕吐,曾呕2条蛔虫,每日大便2次、质溏色淡,小便淡黄,停经已2个余月,脉沉细弦,舌质淡、苔薄白、舌上有椭圆形红点。

诊断:蛔厥,厥阴寒热错杂。

治疗:投以乌梅丸方,药用乌梅18克、炮附片9克、干姜7.5克、蜀椒4.5克、桂枝9克、北细辛3克、胡黄连6克、黄柏3克、党参6克、当归4.5克。

患者服药1剂,疼痛大减。

继服1剂,症状缓解而出院。

按:《伤寒沦》中虽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的明文,然乌梅丸中有附、桂、姜等碍胎之品,是否能用于患蛔厥的孕妇?我们认为,若属于厥阴寒热错杂证,用之则无妨。

从本例来看,其症现口渴,心中烦热,为上热之症;不欲食,心下痛而喜温喜按,吐蛔,大便溏薄,属下寒之象。

据此,其症状基本符合《伤寒论》厥阴病提纲,病机为厥阴寒热错杂。

乌梅丸兼有苦寒和辛热两大类药物,入厥阴而具祛寒和清热之功,与证颇为合拍,故本例服后收到良效,且无碍胎之弊。

诚如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例2,何某,男,3岁。

1972年4月14曰初诊。

患孩于7个月前起病,发热,每日便脓血10余次,某院根据化验结果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经用氯霉素后症状基本消失。

1个月后又复发,数月来虽多次使用西药,仍反复发作,病势渐至沉重。

患儿消瘦痿顿,面白唇淡,四肢厥冷,喜倦卧,心烦不安,时时哭,口渴,不欲食,有时恶心干呕,腹软喜抚摸,近来每日大便5~6次,每次量少,努责难出,有时纯为白色脓液,便时啼哭而面青,小便清利;脉沉细而弱、左略弦,指纹沉淡不显,舌质淡,苔薄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丸临床运用
作者:周水金
引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辩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为厥阴病主方,由乌梅、干姜、细辛、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功用温脏、补虚、安蛔。

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道蛔虫、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症等。

新用及方解
其实乌梅丸可以通治一切寒热错杂、余邪未尽而正气已虚之证。

方中姜、辛、桂、附、椒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这一组药在于振奋中焦,恢复功能;黄连、黄柏解毒祛邪,乌梅酸涩止痢,这一组药在于祛其余邪,此种扶正与祛邪同用的配伍形式,照顾到了邪正两个方面,对于寒热错杂之证,用之颇为合拍。

在临床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将乌梅丸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兹列数例如下:
病案1:月经不调案
患者,女,28岁,2013年12月8日门诊,患者新婚,准备怀孕,自诉月经紊乱1年,或1月来经一次,或2、3月一次,量少,颜色暗红,巅顶头疼,乏力,怕冷,腰部酸,四肢厥冷,恶心,泛酸,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11月30-12月6日行经。

患者巅顶头疼厥阴;乏力、怕冷、腰部酸,四肢厥冷为阳气不足;恶心、泛酸、舌质红、苔黄厚腻为中焦有热,故辨证为寒热错杂,正
气亏虚。

予以乌梅15g、干姜6g、细辛3g、黄连6g、炮附子12g(先煎40分钟)、当归10g、黄柏6g、桂枝6g、党参15g、蜀椒3g。

日1剂,水煎服,服7剂而明显好转,共加减服用21剂,停药。

随访一年余,月经每月1次,不适症状消除,于2014年6月来电告知已怀孕月余。

病案2:真心痛案
患者,男,69岁。

2012年11月7日,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9天收入九江市某三甲医院,患者自诉9天前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疼痛为热痛,伴气短胸闷,卧床休息10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

7天前中午上楼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休息8分钟左右缓解,当日晚8点再次发作一次,遂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13年,血压血糖药物控制较平稳。

入院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予以常规西药处理及宽胸理气中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最多1日发作5次,主管医师建议冠脉造影,予以支架植入,患者因恐惧拒绝,经友人介绍,笔者会诊。

诊时患者自诉左胸部疼痛,胸闷气短,全身乏力,畏寒怕冷,偶见恶心,泛酸,四肢厥冷,大便结,舌红苔黄,脉弦。

患者脉弦为厥阴病,症见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寒热错杂,当予以乌梅丸加减治疗:炙甘草15g、薤白10g、瓜蒌皮15g、丹参20g、乌梅15g、干姜6g、细辛6g、黄连6g、炮附子15g(先煎40分钟)、银杏叶30g、黄柏6g、桂枝10g、党参15g、蜀椒3g、黄酒30ml。

日1剂,水煎服,服2剂而明显好转,共加减服用14剂,患者不适症状消除。

后予以丹参、三七、红景天打粉少量口服半年,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案3:头痛案
患者,女,36岁,公务员,2014年10月8日出诊,患者自诉巅
顶部头痛2年余,间歇性发作,偶见恶心呕吐。

曾先后在九江市、南昌市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诊治,均诊断为“神经性头疼”,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近半月发作频繁,经友人介绍,来院求治。

来诊时:患者自诉巅顶头痛,表情痛苦,失眠,恶心欲吐,无发热恶寒,月经正常,问及病史降温时头痛加重,四肢不温,乏力,腰部酸,喜冷饮,舌淡红,苔黄稍腻,脉弦细。

患者巅顶头痛,脉弦,病位在厥阴;降温时头痛加重、四肢不温为体有寒;恶心欲吐、喜冷饮、舌淡红、苔黄稍腻为热;乏力、腰部酸、四肢不温为气虚正气不足,患者病机为阳气亏虚、寒热错杂,予以乌梅丸加减治疗:天麻10g、川芎12g、吴茱萸6g,藁本10g、乌梅15g、干姜6g、细辛6g、黄连6g、炮附子15g(先煎40分钟)、黄柏6g、桂枝10g、党参15g、蜀椒3g。

日1剂,水煎服,服3剂而头痛明显减轻转,共加减服用28剂,患者头痛症状消除。

临床体会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正气不足的主方,诚如《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所云:“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寒热并用,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

”笔者临床体会,疑难杂症,凡病机属寒热错杂、正气亏虚者,可以异病同治,随证加减,常可获奇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