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 八上历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得到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和发展等情况)。
2.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学生、工人和商人爱国行动的学习,感悟五四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青年是怎么做的?你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指出当代青年在国家和人民出现危难时的担当和责任感,那在100多年前,国家面临危难时,当时的青年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一、国家耻辱—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教师:中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还先后派出14万劳工“以工代兵”,积极参与一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怎么样的期待?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来到巴黎,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期待: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心情:喜悦对未来充满期待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页回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果怎样?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教师: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3、教师:请同学们自主思考: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巴黎和会的消息最后传到这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中国没有太阳升起,甚至连国家的摇篮也给偷走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难点: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五四青年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探讨“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是当时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各方面大变动的产物。
国际方面:一战时,美日加紧侵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
国内方面: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矛盾尖锐,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可以说,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索。
此外,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新课探究】一、爆发1.原因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凑,知识点丰富,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事件,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和价值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事件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巴黎和会的失败会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接着,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重要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人的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的本质。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看大屏幕(展示出五四青年节图片),同学们,作为初二学生,我们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六一儿童节渐渐远离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是五四青年节。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今年我们中学也在5月4日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比赛。
我们只是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呢?它与什么事有关呢?是什么时候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呢?这些问题,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
好,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新课——五四运动(板书)。
2.朗读本课学习目标,翻开导学案,通过上节预习课,下面请师徒互批导学案,让同学找出错的及时纠正。
3.过渡语:一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在1919那件1月到6月召开了巴黎和会,究竟这次会议与本课有什么关系。
4.情境一:寻源五四。
由小组成员组织演绎再现史实。
解决第一个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小组展示巴黎和会的情况。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消息传到国内后,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是你一名当时的青年学生,你的想法如何?观看短片。
同学们,看完短剧,结合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关于五四运动的哪些情况?5.情境二:图说五四。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目标设定(一)课程内容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材分析1.从教材地位的角度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历史意义。
本单元有三个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部分内容关系密切。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所以五四运动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本课有三个子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一目里包含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开始,五四运动的扩大则是继续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把过程分为两个子目讲述,有割裂之感,因而可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
3.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分析:本课的内容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很丰富,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史料互证等史料实证的方法;关于五四运动的影响众说纷纭,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再有就是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商各界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也很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
(三)学情分析1.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级的学生,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有趣的图片、视频、历史故事等,好奇心重,喜欢新颖的问题,因而适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课内容学生接触不多,大部分学生只对五四运动的名称有初步了解,但其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都比较陌生,因而需要较多的资料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本课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 3000 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 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 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 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
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从背
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
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妥协。
3.教师讲述: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
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
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
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
列表讲解: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 资产阶级世界革 无产阶级世界革
时代 命一部分
命一部分
教师讲解: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
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 年 6 月,五四运动扩
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
不开市。”
——商人罢
市
提出:6 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 现?有何特点?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 五四示威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五四示威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2. 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3. 能够感受五四运动所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爱我中华。
4. 培养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和国家繁荣的意识,努力研究,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2.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听“义勇军进行曲”,带领学生感受一下爱国的情感,创设话题。
询问学生对五四运动是否有所了解,如有。
继续询问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如没有,则对五四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研究过程(3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或在小组合作下阅读课本P36——P41,为后续限时演讲而做好准备。
3. 操作(15分钟)分小组进行限时演讲,每组3个人,2分钟(可酌情增减),内容包括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五四运动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等,学生间互相评价。
4. 解决问题(10分钟)讨论限时演讲中不太确切的表述,补充未及提及的知识点,并通过老师的点拨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5. 当堂检测(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哪些启示?6. 作业(2分钟)预第14课《近代中国的转型与挑战》。
四、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废除二十一条,巴黎和约、凡尔赛条约内容:五四爱国,倡导民主意义:播下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一步,是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
第13课 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五四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四五运动中各派别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其影响与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课堂讲授(30分钟)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发生原因。
•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
•外部环境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遭受侵犯。
•火种:五四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由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组成的双重性质。
•倡导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新文化等思想。
•面向全社会,广泛吸纳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参与。
3.五四运动中的各派别和代表人物。
•爱国主义者:陈独秀、胡适、鲁迅。
•民主主义者:李大钊、蔡元培、闻一多、严复。
•工人阶级领袖:罗章龙、李仙洲。
4.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培育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
3.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介绍该代表人物的主张、贡献和影响。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轮流发表自己的报告,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展望,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四、拓展练习1.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有哪些?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哪些新的思想和文化现象?它们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五四运动的主张和实践在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什么指导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课堂讲授、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代表人物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出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巴黎和会的失败,中国外交的困境;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的抗议行动;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一、导入新课出示周令钊1951年作品《五四运动》,赏析作品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第一个图片可以看出:释放被捕的学生,看第二个图片: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第三个图片: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快速熟悉教材60页,小组合作3分钟,讨论交流后回答。
阶段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结果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扩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板块四:五四运动的评价1.根据课件中三幅图片概括总结其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
(1)6月3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大罢工(2)6月5日上海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3)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4)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泰安济宁曲阜临沂等地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5)不准在路行丐,免妨碍国人救国行动;罢市期内,无失窃之事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3.根据材料归纳其意义(1)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3)五四运动后,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的重点,那我将打出三则材料,学生阅读并分析归
纳,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
力。最后用课件打出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强调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
律。而进步表现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还是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
思想的解放。这是五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之二,把它
与五四精神联系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最后我总结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
的解救中国思想的出现!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课例研究综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
从而增强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获得 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 90 多年前莘莘学子们 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败笔之处: 1、对学习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关注不够。着名教 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学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 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所以在课堂上, 应该关注全部学生,尤其是学习薄弱的学生,应予以更 多的帮助。 2、课堂教学之中要结合当时的视频教学,让学生 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发展的事实性,准确性,便于学生 感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
说出了“不”!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使学生进一步感
受贯穿于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也是我本节
课的亮点,通过这三个电影片段,成为主线把整节课贯
穿成一个整体。
播放完电影片段,我就让学生探究:五四运动体现
了什么样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也是
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 教学目标
情境,结合有关史料、歌曲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
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
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
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并锻炼了学生历史思维的
形成,从历史材料中捕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
究分析,加深印象。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
识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
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
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必修三第 22 课《新文
化运动》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
地位。
教材分析
2.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
3.课标解读:
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结果
和意义,并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
教学策略选 四运动。
择与设计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
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
其中,引起共鸣。
学法:
(1)从电影片段,历史图片,史料中捕捉并提取
处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把握历史宏
观概念,获取新知识。
(2)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角色体验,解决问
题。深入思考,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
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这部分我将用 12 分钟的时间。首先进行情景设置:
“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学生商人工人),在斗争中, 你会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并用课件打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增强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然后,抽取学生朗读他们课前所写的新闻报 道,并展示学生自创的标语和口号,进行交流。通过这 两个环节,使学生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的主体。然后,我再展示五四传单和有关历史图 片,进行总结:1.五四运动是全国范围内工学商联合的 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让学生明白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 主旋律。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 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之一有直接 关系: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 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 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将历史意义融 于历史事件中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我会提问:“五四 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得出 答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时,我再播放电影《我 的 1919》片段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表演说,疲惫但 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五四运动》教 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五四运动》
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
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且本课与必修二第 12 课《民
能比较紧,所以要适当把握时间,防止前松后紧的情况。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歌曲、电影片段,
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
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
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
纳、综合概括的能力。风险预测:关于五四运动的导火 学生学习能
线,考虑到初中讲过,所以只是通过电影片段以及解决 力分析
思考题,由学生得出结论。但如果上课时发现大部分学
生都已经没有印象,那么我会花多些时间讲述日本出兵
山东和向中国递交“二十一条”的历史事件,巴黎和会
召开的背景和实质。此外,本课知识容量较多,时间可
述
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认真思考本课的教
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本节课 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能在老师 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学习。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从而引出课题。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问题:进入初中,就没有儿 童节了,那时属于你们的节日是什么节呢?以此把学生 带入到课题,引发学生对五四这个节日由来的质疑、思 考,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主动去了解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的故事非常简短,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 几分钟,寥寥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 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 领悟。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信息,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波 及了哪些国家?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课外收集资料,来加 深理解。 3、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 如:“同学们,看了这些和约的内容,你有何感受?你 就是当时的北京学生,你是否愿意参与这次运动,为什 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思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