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一、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各地域人口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各地域人口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和观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化特点与人口状况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地区文化特点和人口状况的小论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论文成果和观点。
六、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
2. 不同地域人口的特点。
十、教学过程:第六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各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自制PPT【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陕西的地域特色文化: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第二怪锅盔像锅盖;第三怪辣子是主菜;第四怪碗盆难分开;第五怪手帕头上戴;第六怪房子半边盖;第七怪姑娘不嫁外;第八怪唱戏吼起来。
其中姑娘不嫁外说明的是陕西当地婚俗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那么还有哪一些地域文化对人口产生影响呢?[板书]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并完成学案导学的课前预习部分。
[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四幅图片,哪些属于文化现象?说说你的理由[回答]甲、丙、丁属于文化,乙不属于文化,因为冰山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不是人类创造的。
[总结]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与人口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理解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3.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讨论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域文化与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3.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与人口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研究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
四、教学难点1.讨论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授课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导入:教师呈现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它所面对的问题,如何才能够摆脱困境;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当地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3.教师点拨:教师介绍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发展中利用当地文化,并引入下一个主题。
第二节: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1.导入:教师使用PPT呈现中国人口密度图,让学生自主分析人口密集地区和稀疏地区;2.学生探究:学生集体探究中国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以及其影响;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模式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导入:教师以某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呈现该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变迁的数据,并介绍人口迁移的原因;2.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并分组讨论;3.教师梳理: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整合和梳理。
第四节: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导入:教师呈现一份城市化进程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学生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当地产业、经济、人口的影响;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议。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2.个人或小组作业;3.期末考试。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7 编制时间:2011年3月6日教案书写人: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和地图册,结合多媒体信息,完成导学案。
2、用彩色笔,把重点、难点和问题标记出来,并做好研讨、展示准备,同时要认真思考,善于提问和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的基础上区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在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的特定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婚姻制度对于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例如、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如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探究案】探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
探究二:从文化的概念当中可以知道,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探究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我国宪法。
从生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初婚年龄、生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堂检测】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地理人口文化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地理、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分布、增长、城乡结构等。
2. 我国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3. 我国文化特点:历史、民族、艺术、习俗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我国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呢?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我国人口特点(1)展示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城乡结构等数据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分析我国人口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2. 我国地理环境(1)展示我国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2)分析我国地理环境对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我国文化特点(1)介绍我国历史、民族、艺术、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展示:各小组选取一个方面进行展示,如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人口、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谈谈自己对我国人口、地理、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活动: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讨论、展示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地理、文化的魅力。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地域文明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地域文明与人口》[设计思想]本节是本单元最初一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容量和人口的迁移;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都会产生必然的影响,所以,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课程标准》要求,能举例阐明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中国文明的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其中,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是探求重点。
地域文明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工夫的消费和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明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情况,是必然地域内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明的构成是一个长工夫的过程,地域文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必然阶段具有绝对不变性。
这部分教材难度不大,但是在高考试题中还是可能出现相关的知识的。
为了便于让先生学好这一内容,在教学中以浸透研讨性学习理念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让先生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明差异,经过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明差异,培养先生查找搜集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文明与地域文明的概念;举例阐明外国文明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明差异(二)能力目标:学会整理、分析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合作探求成绩;经过举例阐明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先生分析实例的能力;经过搜集材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明差异,培养先生查找搜集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经过合作探求,让先生享用成功的愉悦;浏览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学习中国文明与人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教学重点、难点]地域文明对人口的影响;我国文明与人口;中国文明与人口[教学方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内容整合举例阐明甚么是文明−−−−→−归纳文化含义举例南通文明景象(言语、风俗等等)−−−−−→−归纳地域文化含义小组讨论外国婚俗及宗教景象−−−−−−−→−响归纳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小组讨论中国传统文明与人口关系−→−小组讨论目前中国人口景象及缘由−→−归纳地域文明与人口关系知识结构(二)探求[教学活动设计]1、成绩情境设计(1).借问“从小我们就接触文明这个名词,那么,甚么才是文明呢?文明的内涵到底有哪些呢?”S:先生讨论、发言;S:先生回答八门五花,方式多样老师引导先生浏览教材,引入文明和地域文明的概念(2).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文明差异,这些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诸多影响,其中,特别是婚俗和宗教等对人口发展影响较突出婚俗次要影响出生率,请同学们浏览教材,阐明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次要表如今哪些方面?S:先生讨论、发言;初婚年龄和出生率的关系是怎样的?(理解我国在建国之前乃至建国以后较长工夫为甚么出生率偏高?)S:先生讨论、发言;婚姻不变度对出生率有何影响?(理解许多西方国家出生率偏低的相关缘由)S:先生讨论、发言;(3).浏览“早婚的爱尔兰妇女”。
地理人口文化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口、地理、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地理、文化特点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注人口、地理、文化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与分布2. 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3. 文化因素与人口分布4. 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与分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文化因素与人口分布。
2. 教学难点: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分析人口、地理、文化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
(二)新课讲授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介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
-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因素。
2. 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 介绍世界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 文化因素与人口分布- 介绍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宗教、民族、语言等。
- 结合实例,分析我国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 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分析人口、地理、文化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课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课标】: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欣赏歌曲, 体会不同风格民歌的独特魅力, 感悟什么是文化和地域文化, 完成下列填空。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材料1: 在中国, 没有哪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也没有哪一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有那么多人分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据不完全统计, 在海外的温州人有40万;在国内创业的则有135万, 占了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12.7万)的1/5左右。
材料2: 温州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见课件)
思考: 1.温州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背景有何关系?
增长。
【学以致用】(充当时事评论员, 对当前个别人口文化现象进行辨析, 养成以辩证观和发展
观看待问题)
材料: 2019年11月15日,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 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
子。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 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思考: 据你了解,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有何积极意义?你如何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课堂反思】:
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试着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5)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1
上课日期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
2.通过搜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培养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PPT展示相关问题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探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明确外国文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差异及对人口生产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选用不同的实例,重点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影响。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然后做以下补充:地理学中的文化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婚姻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人口的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比较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范例说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
3.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对比分析的能力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并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
2.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人口的学习,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比较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四、教学媒体与教具制作PPT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知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讲了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讨论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概念1、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2、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例如我国南北文化、世界东西文化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老师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投影:学生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2. 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解释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章: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
2. 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特点,解释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 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
作业:1.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第三章: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分布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不同地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作业:1. 研究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总结地域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
2. 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授: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原因,解释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旨在让学生从文化这一角度看人口,重点探讨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环境与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通过增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难点:文化的含义;人口发展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阅读探讨法;多媒体辅助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不仅仅影响人口迁移,还影响人口发展的其他方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2、新课讲解:什么是文化呢?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你是怎么理解文化的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师分析概念:这个概念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人类创造。
但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称其为物质文化,有的与精神生活有关,成为精神文化。
(列举一些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文化。
衣服、桌子、教室、书本知识、法律、泰山、泰山上的宗庙,观念等等)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思考:1.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2.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地域文化: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方案【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45 分钟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第一部分一文化与地域文化新课第部分文化背景与人口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导入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2. 运用相关资料,掌握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环节一】新课预习作业检查情况提前印发学案,讲完人口迁移后布置学生预习作业,上课前检查完成情况。
【环节二】新课导入投影一组图片,不同国家或者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影响人口发展【环节三】课程讲授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 文化的含义2. 地域文化①含义: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②形成过程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从成因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思考: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非洲人口出生率高?①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②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
三、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随着社思考:古代形成“父母在,不远游”观念的原因是什么?①从观念上看,这是我国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不远游”可使儿女守候在父母身边进行照顾,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
②从交通通信方式看,古代交通通信极不发达。
如果远游则难以与父母联系,使得相互间牵肠挂肚。
【随堂练习】1. 当代中国,逐渐形成的一种婚育文化时尚是()A. 争取早婚晚育B. 适当晚婚晚育C. 只结婚而不育D. 尽量早婚早育答案:B思路分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初婚年龄大多集中于15~20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而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适当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2.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A. 早出晚归B. 安土重迁C. 季节性迁移D. 逐水而迁答案:B思路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故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安土重迁,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思想。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2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前面第三节当中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其中就提到了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
那文化因素除了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展示四张图片,分别是荷兰的风车、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玛雅古迹以及菲律宾的梯田。
和学生讨论形成以上不同文化的自然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资料,思考回答:1.天主教反对包括堕胎在内的人为控制生育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实行控制就是对神的意旨的违反;2. 爱尔兰妇女平均初婚年龄1926年为29.1岁,1951年50岁未婚女性占同龄女性的26% 。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过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生育观不同,生育观是文化的一部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2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板书】一、文化背景与人口【点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教师举例】如六盘水人喜欢在早餐的时候吃多辣椒的羊肉粉,因为六盘水的气候比较寒冷,食用羊肉粉利于驱寒祛湿。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及评析
(此课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Ⅱ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送同学们一个礼物,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
可见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就从“福”开始一起学习文化及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一起来判断屏幕上的景观图片中哪些属于文化现象?(图略)生:除1和6外都属于文化现象。
师: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生欣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景观图片。
)师: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否会形成相同的文化现象呢?大家请看蒙古服饰,谈一谈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靴子的功能,冬季防寒,夏季防蚊虫,便于骑马。
师:黑袍在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中有什么作用?生:头巾有防风沙的作用。
师:纱丽在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有什么作用?生:透气性好,体感凉爽。
师:和服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联系?生:日本人有泡温泉的习俗,这种服饰洗浴时比较方便(相当于浴袍)。
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
不同的文化现象对人口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二)婚俗、宗教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2页文化背景与人口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
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婚俗文化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各种保障制度完善,年轻人投入到教育、学习、事业的时间较长,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公开课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
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对本国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近年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合作探究的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能识别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
(2)借助图文资料,说明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培养学生图文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地理的人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选取文化中的不同婚俗文化以及不同宗教文化来研究其对当地人口的影响,并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不同的研究地域,并通过收集的该国人口变化的数据来验证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正误,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影响存在着空间差异的理解。
(2)通过对自己家谱的简单梳理以及家族家庭相关情况的介绍,通过三代人的对比,分析出中国古今文化对人口(婚姻观、生育观、择业观、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存在着时间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的习惯,对既有的地理现象的研究形成时空差异观念。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的背景和目的阐述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引入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二章: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2.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2.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阐述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俗、建筑、饮食等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三章:人口的概念与特征3.1 教学目标理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3.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3.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人口的概念和特征数据展示法:展示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变化趋势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提问情况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四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4.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阐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生育观念、教育水平等4.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案例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五章: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5.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5.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阐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移民政策等5.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政策的关联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案例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六章: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6.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多样性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6.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结构的特点: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6.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多样性与人口结构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数据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七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7.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7.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特点: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7.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素质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八章: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预测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城市化、老龄化等8.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发展趋势的关系数据分析法: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发展趋势数据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第九章: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9.1 教学目标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9.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口问题应对方案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10.1 教学目标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学生提出未来地域文化与人口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挑战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头脑风暴中的表现学生理解度评估:回答问题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域文化与人口的关系重点: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教学方法探究法,案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展现玛雅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请学生辨认和探讨各文明的典型特点,设问什么是文明,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引入课题。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展示印度的服饰、日本相扑、西班牙斗牛、韩国的礼节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文化、地域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后者称为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图片展示云南十八怪,以自己在云南的旅游经验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异)(承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人口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二、文化背景与人口多媒体展示爱尔兰和菲律宾的国情和人口情况资料,请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小结: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繁殖。
例如,在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多媒体展示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教学难点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
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
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希腊神庙”“荷兰风车”
师以上材料是不是文化现象
生是。
师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
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生有。
称为地域文化。
师(精讲)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师(承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对人口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课件展示:材料:“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据美国一家名为“人口咨询社”的民间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到2005 年,世界人口将增加50%,而日本的人口却可能减少20%,俄罗斯减少17%,德国减少9%。
据菲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
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
菲人口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米娅·范介绍,约85% 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2001 年1月在天主教徒支持下上台
的阿罗约总统,更是不敢在人口政策方面另开新河,一直没能采取有力的人口控制政策。
自2000 年以来,菲人口一直保持着%的增速,3年前菲律宾人口为7 650万,按这种速度,2004 年增至8 400万,未来30 年将增至亿。
师通过以上材料可看出,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对人口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尤其是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很大。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很大分别是如何影
响的
生阅读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发言。
课件展示:
表格:
师1. 婚俗对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2.宗教对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生阅读教材及活动后回答:
问题1:婚俗影响出生率,初婚年龄大小、婚姻是否稳定影响人口的发展。
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导致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如南亚、非洲的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而在发达国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家庭观念的影响,许多年轻人选择了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加上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些现象都会降低出生率,从而使人口发展缓慢,如英国、德国、北欧许多国家属于此种类型。
问题2: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
一般而言,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采取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师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一个区域的文化对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可能使人口快速增加,也可能使人口不断下降。
师请阅读教材中“晚婚的爱尔兰妇女”和补充材料“印度人口快速增长”,在世界地图册上找到爱尔兰和印度,了解两国的基本情况和近年的人口状况。
课件展示:
材料一:爱尔兰的人口为万,是欧盟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爱尔兰的首都为都柏林,人口约100 万。
在爱尔兰,不满25 周岁的人口比率为40 %,国民的平均年龄约为30 岁,欧洲其他国家的国民平均年龄为40
岁以上,爱尔兰的人口构成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是最年轻的。
1999年4 月至2000 年4 月,移民爱尔兰的人口为42 300 人,其中43%以上是爱尔兰人的归国者。
爱尔兰凯尔特人占总人口的98 %以上,其他有英格兰人、苏格兰人。
爱尔兰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5000 多年前,官方语言是爱尔兰语、英语,商业语言是英语。
由于英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它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唯一使用的语言。
爱尔兰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好地方,这是因为爱尔兰人认为他们的英语比英国人更标准。
每年有超过150 000 人的海外学生来爱尔兰学习英语。
材料二:印度人口将在2030 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 月24 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 年,印度人口将达到亿,而到2050 年,印度人口将达亿。
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 年人口将达到亿,而到2050 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亿。
生结合以上材料,小组合作讨论,了解目前两国的人口状况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产生的作用,中国文化也同样对我国的人口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师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回答:
1.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2.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师请大家讨论推动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积极发言师(精讲)推动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使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被逐渐革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师(承转)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逐渐革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些分别有何积极意义
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并回答。
课件展示:
表格:
文字资料:
人口文化这一新概念是我国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于1992 年提出来的。
但人口文化现象和观念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
人口文化乃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作为人口文化重要分支之一及核心内容的人口生育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
目前我国人口生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计划生育,其核心是少生。
师请思考影响人口的文化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略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地域文化,分析了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5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
反过来,这
种文化的形成又对人口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作用。
人口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了解作为人口文化重要内容的人口生育文化,对逐渐革除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陈旧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不道德行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优良的文化,推行计划生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