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主要文本结构模式理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种主要的文本结构模式理论【摘要】文学本文作为文学解读活动的主体,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解读学研究的焦点。而自从这一问题提出开始,对于文学的存在形态,也就是文学的内在结构进行论述的理论不在少数。本文就将这一主题,比较主要的结构模式理论划分的不同点,进而为阅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文本构成模式理论

“文学本文作为主体心灵世界及其所折射的客观世界的物质对应物,它的构成并不像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简单,只是所谓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想象的”。文本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下面,我们就从几种主要的文本结构模式理论入手,分析文学本文的多层次结构。

一、三种主要的文本构成模式理论

最早提出文本作品存在方式的多层次结构理论的,是英国的现象学家英伽登。

(一)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

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包含六个层次:1

第一,语言现象层,指文字的字音以及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较高的语音构造,如韵律、语速、语调等。

第二,语义单位层,包括词、句、段各级单位的意义及它们的组合。这一层次是文学作品结构的中心层次。

第三,表现的客体层,在作品中,作家所表现、描绘的客体,

是从句子的纯意向性的相关物——事态中展现的、句子描绘、陈述客体或事态只是对象的某种真实,而非表示对象的实际存在,它是虚构的人物、事件、背景等组成的一个作品的“世界”。

第四,图示化方面层,文学作品的有限词句不能再现或表现实在客体的一切方面,它呈现给读者的“世界”只是图示化的、纲要性的,不可能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细节。

第五,思想观点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世界时作家从特定的观点出发“看”到并表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表现的客体层和图示化方面都受制于更深的观点层。

第六,形而上性质层,作为客体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显现出某种“形而上的性质”指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震惊的、神圣的、哀怜的、怪诞的、妩媚的等高级审美价值属性。

从以上分层我们可以大致对英伽登的文学存在形式进行归纳,可以看出,第二、三层面实质上是可以合并成一个层面,即意义层面的。因为英伽登的分层可以归纳为“五层说”,即声音层面——意义层面——世界层面——“观点”层面——“形而上性质”层面。这几个层面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交织成一个“复调”的统一结构,为读者的审美活动,或者说文学解读活动,提供了真正的对象结构。

(二)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

韦勒克和沃伦在批判地吸收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在英伽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八层说”。

(1)声音层面,谐音、节奏和格律;(2)意义单元,它决定文学作品形式上的语言结构、风格与文体的规则,并对之作系统的探讨;(3)意象和隐喻,即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

(4)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为诗的“特殊”世界,我们称这些象征和象征系统为诗的“神话”;(5)有关形式与技巧的特殊问题;(6)文学类型的性质问题,并讨论有关文学批评中的问题;(7)文学作品的评价问题。最后回到文学的进化观念上;(8)文学史的性质以及可否有一个作为艺术史的内在的文学史的可能性。

可以看出,前段内容仍旧与英伽登的“五层说”联系紧密。他们的观点与英伽登的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引入了第四层,意象和隐喻层,在意义层面和世界层面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三)朱立元的文学作品内在结构的划分

朱立元在《接受美学导论》这本书里,对文学作品内在结构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语音强调层,作为文学作品最外层的组成结构,这一部分主要是指语感、节奏、音韵等要素,因此在诗歌类作品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意义建构层,这是文学作品的次外层结构。这一层结构我们可以认为由四个互相包含、互相联系的意义单位组成,即由短词组成短语,由短语又组成了句子,而多个句子相联系,就组成了段落。而多个意义相联的段落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第三,修辞格层,这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所特有的,它是文学作品达到意义重建的途径。这些途径包括明喻与暗喻、提喻与转喻、单喻与博喻、直喻与曲喻、象征、夸张、通感等。这些文学表现手法从本质上说都是比喻。而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比喻,使得能指和所指、语符与意义之间达到一种意义的重建。

第四,意象语境层,这是文学作品结构层次中最关键的层次。修辞格层的目的是意义重建,而意义的目的是意象意境的建立。而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层,是通过语言学层次,用修辞格层次把语言形态凝定,从而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意境的框架或提示,让读者在阅读中自己去填充它,形成新的审美框架。

第五,思想感情层,这是文学作品的最深层结构,它是意象意境层的强大依托与支配力量,也是作品主题意义所在。

朱立元认为,以上五层组成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

对比前面两种西方语言学家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朱立元的文学作品基本结构分层更为具体,指向更为清晰:

首先,英伽登分层里的语义单位层和韦勒克的分层中的意义单位层,在朱立元的划分中,定义更为形象和准确。他把这一层定义称为意义建构层,强调了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主体作用,符合接受美学的读者再生产阅读的观点。

其次,朱立元认为英伽登的“表现客体层”以及韦勒克等人的“意象和隐喻层”可以归纳定义为“修辞格层”。在这一层,朱立元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了比喻的多种形

式,有一定建设性。

再次,在朱立元后面的划分里,他从中国文学作品的实际出发,重新阐释了英伽登的“图示化方面层”和韦勒克

的“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为诗的‘特殊’世界”,并把这一层命名为意象语境层。

最后,朱立元认为,英伽登的思想观点层和形而上性质层,以及韦勒克的“有关形式与技巧的特殊问题”,都可以将之归为“思想感情层”。这一层是作者把自己感情融入作品的层面,也是文学作品主题意义的所在。

总结以上三人的理论,我们可以分析看出,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朱立元的理论更为适合,意义划分也更为明确。因此,在以下对于读者解读心理过程的探讨中,本文将以朱立元的分层作为依据,解析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