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究.doc

合集下载

“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五个环节 , 注重环节 的宏观调控 , 营造民主、 和谐
的教学 氛 围 ,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和学 生 的“ 双 主体 ” 作 用, 积 极 倡 导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的 学 习方 式 , 促 进
的情境 , 导人到新课的学 习中 , 并通过诊断学情
与 学 生共 同 明确本 堂 课 的学 习 目标 , 从 而 激发 学
自主 学 习解 决 问题 , 通 过 生 生 交流 、 师 生交 流 、 小 组交流 、 组 间交 流 、 全员 互 动 等 交 流 互 动 中开 拓
思维 , 提升认识 , 搭建展示平台。 从 内容上界定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
生 明确学 习 的 内容 和要 求 ,并在 学生 自学过 程 中
运用 导入 的各 种方 法 时 ,要 注意 学科 教材 的
2 ‘ ) l q 年第j 8 期似6 J E d 教 育 实 践 与 研 究  ̄ I f C h > >1 5 u c a t i o n a I P ̄ a c t i c ea n d Res e
系统性 , 要 以 旧知 识 为前提 , 以旧拓新 , 温 故 知新 , 使 导课 与新 课重 点 紧密结 合 ,揭示 出新 旧知 识 的 内在联 系 , 把 旧知识 通过新 课 加 以扩 展 和深化 。 3 . 重视 导 入 的直 观性 情 境 导 入 要 尽 量 以生 动 、具 体 的 事 例 为 基 础, 引入 新 知 识 , 要 让 学 生 从 浅 显 简 明 的事 例 中 发现问题 , 进而 引发学生认知 冲突, 激 发 其 积 极 思维 和产 生 寻求 解 决 问题 的 强烈 愿 望 。
验表 明, 运 用“ 五位 一体” 课 堂教 学模 式 , 学生学 习兴趣 高 , 教 学效果好 。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2 1 第 3期 0 2年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a nn mi s ain Colg o r a fLio ig Ad nit t lee r o
N . 2 2 o 3. 0l
(第 l 4卷第 3期 )
( o 1. o 3 V! 4N . ) .
经 类 业 济 课 五 一本 动 学 式 实 管 专 经 法 程 位 I 教 模 的 践 互
习— — 立法探 析—— 迁移应用” 五位一体互动教 学模 式的具体 构建思路 和 实践途径 。
[ 关键词 】
经 济管理 类专业; 经济法 ; 五位 一体 ; 教学模式
[ 中图分 类号】G 4 . 6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45 (02 0—0 9—o 08-0 32 1 )3 o8 3
探索 能够体 现经济管理 类 专业 特色 和要求 的经 济法 教学 模 式, 是解 决 出现上述 问题 的关 键。笔者 结合近几 年的经 济法
教学实践 , 出“目标 定 位——案 例导 入— —法 理研 习—— 提 立法探析—— 迁移应用 ” 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 。
二 、 五位 一体” “ 互动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五位一体 互动 教学模 式 主要是在 建构 主义理论 和符 号
经济法是经济 管理类 专业学生的一 门专 业基础课 , 具有 实践性 、 应用性 、 复杂性 、 动态性等特点 。现行的经济法课程 教学 , 有很好的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学 生 的学 情基础 和学 没
习需求 , 没有很好的体现经济管理类专业 的专业 特色和 培养
目标 , 没有 很好的适 应学科 定位 和社 会需求 , 仅严 重影 响 不 了教学质量 和教学 效果 , 也制约 了人才培养质量 的提 高。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共5页word资料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共5页word资料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运用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门很重视引入实践教学,但我国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仍不容乐观,很多流于形式,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功能发挥不够,也有其固有弊端。

如何改革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现有实践教学形式,构建科学合理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

一、“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为了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借鉴美国判例教学法,我国高校法学院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

以此为开端,实践教学不断创新,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相继出现,加上传统法律实习、毕业论文等,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

各种实践教学法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受到资金等条件限制,不能普遍推广,如法律诊所;有管理方面有困难,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如实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等;案例教学虽说是一种应用极广良好教学形式,单纯课堂案例教学显然无法承载法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更为重要是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没有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客观条件,进行适当优化组合,没有形成科学合理体系。

实践性教学形式并不应是杂乱无章,而应有一个规范体系。

构建这个体系依据要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特点,遵循认识发展规律,依次按照“认识一模拟一实践”顺序开展,前后有序,不能颠倒。

另外,采用何种形式实践教学形式,还需要考虑到国情与本校实际情况,如司法制度、师资、经费等。

清华大学章程教授最早提出“五位一体”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剖析、审判观摩、模拟审判、法律实习五种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

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紧扣法律实务,具有很强实践性,所以把它称为“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

我们认为,“五位一体”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理想模式,也顾及我国法学院系现实情况。

但我们认为,这五种教学法仅仅是代表,是典型性教学方法,并不排除其他形式教学法能起到相同作用与教学效果。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往往被忽视。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并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五位一体”模式的内涵与特点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是指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促进学科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提升。

其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学科知识:根据学科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校本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

(五)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位一体”模式的特点在于融合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的效果评估实践证明,“五位一体”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通过对“五位一体”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从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究一、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问题分析1、课程设计上的问题(1)课程设计定位不清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与传统法学院经济法教学具有本质不同,传统法学院的经济法教学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定位往往服务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法学思维,而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则不然,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的教学定位,很明显应该服务于培养具备应用型、实践性学生的大方向。

但大部分本科高校教授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于传统法学专业的博士、硕士。

接受的都是传统法学教育,强调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理论基础。

而开设经济法课程本身针对的又是经管类、甚至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经济法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具体作用、功能、意义。

最终导致所谓应用型高校的经济法课程依然沿用传统法学院的教学思想,千篇一律。

经济法的授课与所谓应用型教学目标毫不相干。

(2)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应用型高校非法学本科教育中所谓的经济法教学沿袭的依然是大经济法概念,内容上包罗万有,不但包含传统民商法内容,还包括市场运行与管理法规,宏观调控法规,涉及的内容庞杂,一旦脱离传统法学教学范式,经济法教学则明显缺乏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强,各种名目繁多的经济法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缺乏一致性,譬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由法律出版社史际春,邓峰所著的《经济法总论》,内容晦涩难懂,理论属性非常强;而郑海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由于欠缺物权法的内容,使得在教学中一旦涉及产权问题,则学生很容易一头雾水。

(3)课程课时安排严重混乱在应用型本科的非法学类经济法教学中,各个专业对经济法课时的安排随意性很大,32 学时者有之,54 学时者有之,48 学时者亦有之,事实上,由于主要教学对象为非法学专业学生,如果经济法专业学时一学期少于48 学时则很难想象如何可以达到既定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探讨

课堂教学"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探讨

课堂教学"教学做考评"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做考评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旨在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下面将探讨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首先,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学做考评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教学做考评,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在课程中真正发展出各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做考评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则通过多种活动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学做考评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则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提升学生的发展。

通过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及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做考评与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结合,通过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五位一体”模式,旨在整合和融合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模式概述“五位一体”模式是指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引导辅助、家校合作、社会协作、校园管理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模式。

其中,“五位”分别是自我管理位、学习位、思维位、人际沟通位、实践位,“一体”是指这五个位相互融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模式运用1. 自我管理位在自我管理位,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觉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管理机会,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能力。

2. 学习位在学习位,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思维位在思维位,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和全局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人际沟通位在人际沟通位,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社交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宽学生的社交圈子。

5. 实践位在实践位,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趋势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培养模式。

当前,五位一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备受关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这一模式的探究和分析还不够深入,亟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对“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析,为高校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创业的繁荣发展。

也可以为教育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采用“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五位一体”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探索其特点和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做出贡献。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对早己出现在教学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慢慢的一种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在我头脑中逐渐形成。

现在我要把这种模式的雏形——“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介绍给大家。

(一)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任务要有层次性。

信息技术课的设计要注意由点到面地介绍各知识点。

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基本任务、巩固提高任务、探索任务。

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和较容易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巩固提高任务是在对基本任务掌握的基础上做的小变化,既夯实了基本任务又有灵活变化;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2)任务要进行学科横向联系。

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才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它学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才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二)共同探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知识,自己还不懂。

其次,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就是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完成总的任务。

学生通过相互的探讨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该问题而应该提供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或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三)任务完成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退居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1.自主探索。

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引言1.1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是指将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强调学校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互动和交融。

1.2 “五位一体”的内涵“五位一体”模式是指学校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社会评价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学校课程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的延伸,教师引导是教育的支点,学生参与是教育的主体,社会评价是教育的检验。

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3 模式的特点与优势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更有趣味性和针对性。

它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易于应用于实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能够学会知识,又能够培养能力和品德。

它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拉近学校和社会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实践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2.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师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五位一体”模式则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和服务的角色。

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

2.2 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学校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需要借助大量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要求学校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满足教学需求。

这对学校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五位一体”模式要求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动性和自主意识。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培养。

“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作者:李自荣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4期摘要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在其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突出的时代性,广泛的应用性。

教学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

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教学目标定位—情境案例导入—相关法条研读—立法精神探析—学理迁移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经济管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经济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一环。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重在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了解学生前期的知识积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确定本门课程,乃至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而层次不清,以解决在较短的学时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教师必须对课程和教材有宏观层面的把握,对学科知识体系有系统的构建,能够去粗取精,尽量简化教材,做到“少而精”,选取基础的、成熟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2情境案例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挖掘到有价值的典型案例或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并成功导入教学。

因此,情境案例导入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核心一环。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堂的案例或者生活情境应当具有针对性、典型性、趣味性、综合性。

针对性是指所导入的情景或案例与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之间有良好的契合性和关联度,能体现授课重点、难点以及基本理论要点。

典型性是指所导入的情境或案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最好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并注重平时的案例库建设和素材积累。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

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位一体”模式研究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采用“五位一体”模式实施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融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五位一体一、引言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教师则是推进教育教学的关键。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视作独立的两个部分,很少有学校、教师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五位一体”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

1. 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研究、设计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内容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独立研究和实践活动为途径,促使学生在整体学习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学科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融合的重要性融合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和应用者,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融合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

三、“五位一体”模式1. 以课程为核心2. 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辅导。

3.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五位一体”融合式教学初探

“五位一体”融合式教学初探

物联网技术1450 引言受突如其来的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教学大规模转移到线上。

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

教学方式、教学关系不断升级,发展为“人人(Who)”“时时(When)”“处处(Where)”皆可开展学习的新教育形态。

课堂由传统的教师、学生、课程构成的三维结构逐渐转变为新的四维结构,即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1]。

“通信原理”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和考研课,是从基础到专业、理论到应用的衔接桥梁[2-4]。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宗旨开展学情分析,确立课程目标要求,落实OBE理念,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开展初步探索,打造科教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多维评价融合、教学资源融合和虚实融合的“五位一体”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创新效果显著。

1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1.1 落实OBE理念,分析学情明确目标“通信原理”课程讲授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技术的发展研讨其典型应用[5-7],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知识点繁多,概念和公式抽象,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

“通信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由于面临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开始关注相关行业发展,这对在课程教学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突出学以致用。

1.2 以“问题”为导向,授人以渔秉持“通古今之变,识旧物而言新”的理念,结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将通信系统中调制、编码、传输等核心内容,按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组织,突出经典的传承,培养科学思维;以5G前沿创新内容为拓展,培养创新思维;融入华为事件、毫米波通信国际标准、5G 编码标准之争等热点素材,力求激发学生敢于创造、努力探索的精神,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

“五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五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五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在教师反思及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和促进专业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教研不止步,教育方能阔步前行。

我校多年来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路径,不断寻找校本教研生长点、关键点、落脚点,总结提炼出了“6-3-4-5”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五位一体”教研模式等成果。

下面笔者就从教研主体、教研模式、教研成果、教研反思四方面进行逐一阐述。

一、基于师情,加强校本教研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同时更是校本教研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

可见,教师是教研的主体,而作为研究的主体,做好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幸福之路。

要想把校本教研做好,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面对我校特殊的教师队伍,笔者做了教研主体的精准分析,并拿出了加强教研队伍的相应对策。

1.问题与现状我校现有教师均是通过小店区社会招聘入职的教师,均为合同制临聘教师,连续五年,年年9月有新教师招聘进来,教师平均年龄为29岁,当下校本教研也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困惑和痛点:(1)教研经验不够丰富。

整体教师队伍偏年轻化,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与此同时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浅层化教研依然存在,教研质量亟待提升。

(2)教研动力不够持久。

本校教师全部都是临聘教师,最大的困难是在待遇低、没有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机会少,但实际工作强度大的现实情况下,教研工作动力如何持久,这也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一个的难题。

多数教师仍作为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存在,被动教研、打卡教研的现象还很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五位一体互动教学
模式应用探究-
一、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计上的问题
(1)课程设计定位不清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与传统法学院经济法教学具有本质不同,传统法学院的经济法教学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定位往往服务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法学思维,而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则不然,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的教学定位,很明显应该服务于培养具备应用型、实践性学生的大方向。

但大部分本科高校教授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大都是毕业于传统法学专业的博士、硕士。

接受的都是传统法学教育,强调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理论基础。

而开设经济法课程本身针对的又是经管类、甚至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经济法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具体作用、功能、意义。

最终导致所谓应用型高校的经济法课程依然沿用传统法学院的教学思想,千篇一律。

经济法的授课与所谓应用型教学目标毫不相干。

(2)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应用型高校非法学本科教育中所谓的经济法教学沿袭的依然是大经济法概念,内容上包罗万有,不但包含传统民商法内容,还包括市场运行与管理法规,宏观调控法规,涉及的内容庞杂,一旦脱离传统法学教学范式,经济法教学则明显缺乏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强,各种名目繁多的经济法教材在内容设计
上也缺乏一致性,譬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由法律出版社史际春,邓峰所著的《经济法总论》,内容晦涩难懂,理论属性非常强;而郑海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由于欠缺物权法的内容,使得在教学中一旦涉及产权问题,则学生很容易一头雾水。

(3)课程课时安排严重混乱
在应用型本科的非法学类经济法教学中,各个专业对经济法课时的安排随意性很大,32 学时者有之,54 学时者有之,48 学时者亦有之,事实上,由于主要教学对象为非法学专业学生,如果经济法专业学时一学期少于48 学时则很难想象如何可以达到既定教学效果。

同时在开设的学期上,有学校将经济法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由于第一学期的学生根本谈不上专业敏感性,仅仅将经济法视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亦欠佳。

2、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在大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方法中无外乎三类方法:第一,课堂讲授法;第二,案例教学法;第三,课堂讨论法。

目前在经济法教学中对于这三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课堂讲授法,认为教学对象主要为非法学类学生,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对于毫无基础的学生基本无效,因此,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应该放在夯实学生法学基础之上,完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互动式讨论教学方式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部分曾具有留学背景的大学教师身上,他们对于学生课后的自学能力过于自信,往往许多基础知识和背景
知识都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完成,而课堂则设计主题分组讨论,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极少数学习习惯良好,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效果良好,但对于大部分学生则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教师布置的课后阅读及研究工作,课堂讨论也荒腔走板,对于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基本上毫无效果。

第三,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不具备专业针对性:由于大部分从事经济法教学的教师均是纯法学类专业背景出身,因此在经济法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过于强调该类案例的法学意义,很难和具体授课对象的专业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分裂状态,课堂上听老师介绍各类案例,津津有味,下课之后根本不知该类案例对自己的专业有何意义,譬如大部分从事经济法教学的教师如针对经济学的学生授课,则不清楚《物权法》、《合同法》对于资源配置的意义;《票据法》对于会计专业的意义;《劳动合同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投标法》对于工程管理的意义。

亦很难从这些专业出发挖掘案例进行针对性教学。

3、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统经济法教学在考核方式上主要有:出题考核、案例分析考核、小;每种考核方式体现的教学侧重点并不相同,规范出题考核着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而案例分析考核则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小则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

应用型本科非法学类经济法教学中,考查方式颇为混乱,三种考察方式均有之。

由于经济法教学定位的模糊性,许多老师在教学考核环节亦缺乏重视层度。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第
一,某些专业经济法仅仅是选修课,教师在这种情境下认为经济法的考核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往往在考核形式上采取读书笔记、思想体会等颇为儿戏的考核方式,只要学生将期末作业上交,基本就可通过该门考试的考察。

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亦缺乏足够重视程度。

第二,部分教师在经济法教学中规范出题考核,但所考核的题目过于强调基础知识,例如在题目设计中大量出现填空、简答等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基础知识作答,并不能从此类考核中考察学生应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分析类的考题设计问题时缺乏层次性,要么容易按照法学类学生的要求设计问题,分析的内容过于困难,要么则过于简单,不能体现学生的法学思维。

二、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目标设定案例导入法理研读立法探析迁移应用五位一体的思路。

1、目标设定
是指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包括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指在一个学期36 到54 个学时的经济法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针对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学而言则指经济法教学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中观层面则是指针对不同专业及学科背景的学生设定教学目标,譬如针对工程管理的学生则需让学生在掌握经济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如《招投标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运用于工程管理实践。

而在微观层面则指教师对于每一堂课的目标定位,该节课主要向学生传授何种知识,培养学生何种能力等。

目标设定的功能在于明确锁定教学目标和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都需
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完成。

这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

2、案例导入
是指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精心挑选案例进行情境教学,主要影响教学方式,即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情境设定,并挑选符合授课对象学科专业背景的案例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分析讨论,教师评述的教学方式。

该部分的难点在于要求教师要熟悉授课对象的学科专业背景,挑选案例,乃至一些社会事件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

譬如,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设定一些企业合并分立,资本运作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其会计背景考虑此类案例的具体会计处理,可以设计复杂合同,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抽象出其中的具体权利义务,分析其会计处理思路。

案例导入的功能在于可以让抽象的法条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律思维,并且灵活将该种法律思维融入自身的专业知识大厦中,形成某种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导入是整个五位一体教学实现互动的核心。

三、经济法教学中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研讨
基于上述分析,本人认为,如欲在教学实践当中落实五位一体教学互动模式,则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

针对非法学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有必要将其内容设定为若干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功能为不同专业配置不同的内容。

根据笔者近三年经济法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针对非法学学生经济法课程,至少可以区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通用理论部分,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为政府宏观调控理论;另一方面为市场运营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是经济法法理研读的基础。

第二、具体法律规范,该部分内容与通用理论部分对应,亦可区分为政府宏观调控法规与市场运行相关法规,前
者如《预算法》、《税法》、《土地法》等内容,后者如《反垄断法》、《物权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该部分是立法探析的基础。

第三、专业对接模块,由于目前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班级多,且不同专业之间学生具有不同的信息结构,因此该部分需要授课教师灵活掌握。

该模块主要实现五位一体教学中的案例导入与迁徙应用,这需要授课教师一方面对经济法的课程体系及理论体系非常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授课学生本专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度,根据学生本专业设计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将经济法知识迁徙入本专业的信息结构中,形成其专业技术能力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