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知识点综述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整理)
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原因与规律的科学。
2、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楚,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3、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4、幻觉:患者在周围的环境中并无任何刺激,但患者却能产生感觉。
5、抑郁症:经历了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也称为单相障碍,容易复发。
6、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
7、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8、神经性呕吐: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常与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由于总的进食量不减少,所以体重无明显减轻。
部分病人具有癔症性人格,表现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等。
9、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10、分离性障碍的病因:①生物学观点大脑功能缺失②心理动力学观点防御焦虑③行为学和社会文化学观点社会角色的分离④认知观点记忆功能失调11、物质滥用:指对药物的使用导致人们难以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带来人际关系以及法律上的问题。
12、物质依赖:指对物质以强迫性的方式使用,并且从生理和心理上对人均造成了损害,随着使用物质而使人体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时人就在生理上产生了对物质的依赖13、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4、多动症注意障碍:15、紧张型木僵状态: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郁,常会保持同一姿势。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1、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2、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4、记忆减退:是指病人的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表现,即病人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常人或比本人发病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5、遗忘:对于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为遗忘。
6、思维障碍:是由于某种外来的或体内有害因素的,破坏了人脑正常的活动规律或扰乱了人的思维的逻辑进程,在病理的基础上退到低级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联想形成一些反乎常人的逻辑概念做出了为反常人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从而丧失了正常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能力,对现实进行了歪曲的反映。
7、思维过程障碍:1、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水平下降、扭曲)2、联想过程的障碍(过度、贫乏、错乱)3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逻辑倒错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诡辩证、语词新作8、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9、被害性质的妄想:1、关系妄想2、被害妄想3、影响妄想4、嫉妒妄想10、夸大色彩的妄想:1、夸大妄想2、发明妄想3、钟情妄想11、自我贬斥性质的妄想:1、自责自罪妄想2、疑病妄想12、妄想产生的条件:1、病人在意识清醒下由于某种身体内、外的刺激物的作用,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出现异常,就可能在认知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发展成妄想。
2、妄想也可以在意;识障碍的条件下产生。
3、在情绪障碍的条件现产生妄想4、思维过程本身有障碍的条件下产生妄想5、在人格障碍的背景上产生妄想。
13、恐怖症:是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意转移的恐惧情绪。
14、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医学心理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症状、主要症状、核心症状症状:患者病后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核心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
2.关于生理功能和躯体症状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八大系统的正常的作用。
比如消化系统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呼吸系统主呼吸等等。
躯体症状是指躯体能够感觉到的不适或被观察的到的异常。
3.预后和转归预后是指事先推测疾病的过程和结局,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推测,不是对已发生的结果的总结。
转归是指疾病的结果。
疾病经治疗最后是治愈、未愈或死亡,是已经出现的结果,与预后是不同的概念。
4.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
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
界定的范围不明确。
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等)所以焦虑症是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你在这里之所以有疑问,可能是因为教材上说我们的工作范围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可疑神经症。
其实在三级书上44页四、注意事项的第一句话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变态心理学知识要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概述
有关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对异常心理的解释,见表7-1
表7-1 变态心理学定义和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见表7-2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有关常见的异常心理症状见表7-3-表7-8
表7-3 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
表7-5 思维障碍的分类
表7-6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
表7-7 情感障碍分类表
表7-8意志行为障碍分类表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见表7-9
表7-9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表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相关内容见表7-10-表7-13
表7-10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表7-12 许又新的神经症定性评定法
表7-13 许又新的神经症定量评定表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见表7-14
表7-14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
第七节压力与健康
压力的相关知识见表7-15
表7-15 压力相关知识。
变态心理学内容要点汇总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念辨析:1.错觉和幻觉错觉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是病理性的。
错觉是有对象性的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
2.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的区别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
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是,内脏性幻觉。
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3.思维鸣响是思维障碍吗?思维鸣响在有的教科书里放在思维障碍的分类,有的教科书放在知觉障碍,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是一种特殊的幻觉。
概念辨析:1. 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两者的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2.强制性思维和强迫性思维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
强制性思维的另一种叫法是思维云集,顾名思义,是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出现在大脑内。
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3.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云集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的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的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的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内容。
4.关系妄想和其它妄想其它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就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的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概念辨析: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果,比如老年痴呆。
概念辨析: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比如对亲属变得不体贴,对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且不生动。
变态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
认为自己有了不起的能力或背景容我认知有关罪恶妄想认为自己是罪人被害妄想认为自己正受人迫害疑病妄想认为自己身患重症障其他方面物理影响妄想认为有物质控制自己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想法未经表达别人就已经知晓碍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强迫性怀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对立观念超价观念是一种意识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三注意记忆力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集中某一事物时不能在注意有关的事物记忆障碍识记一保存再认回忆记忆减退病前不能不重要的都回忆起来躁狂抑郁偏执记忆减退远忆力减退近忆力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遗忘顺行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后的事悄逆行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的事惜心因性遗忘对某一段特定经历完全遗忘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时间地点情节出现错误回忆坚信不移虚构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前智能明显低于同龄人痴呆18岁以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等自知力障碍丧失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四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绪状态偏离正常且持续12周以上情感高涨与环境不符的过分愉快三高
记忆减退
病前不能、不重要的都回忆起来,躁狂、抑郁、偏执
记忆减退
远忆力减退■近忆力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遗忘
顺行遗忘
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后的事悄
逆行遗忘
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的事惜
心因性遗忘
对某一段特定经历完全遗忘
错构
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时间、地点、情节出现错
误回忆,坚信不移
虚构
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确有其事,
智能障碍
续心持性
情绪高扬或低落,有反复周期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缓解,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经历心理困扰和障碍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变态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态心理”。
简单来说,变态心理是指那些偏离了正常心理活动范围的心理和行为。
但要注意,这里的“变态”并非日常中带有贬义的说法,而是一个专业术语。
判断一种心理或行为是否属于变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造成个人痛苦、是否影响正常功能等。
心理障碍的分类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根据症状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等。
例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会长期处于过度担忧的状态,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极度恐惧和身体不适;社交焦虑障碍则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害怕。
再来说说心境障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是在抑郁和躁狂状态之间交替,躁狂发作时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
幻觉可以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则是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坚定信念,比如认为自己被监视或控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当人们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如战争、灾难、性侵犯等,可能会在事后出现闪回、噩梦、过度警觉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除了这些具体的障碍类型,变态心理学还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
成因通常是复杂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精神异常、人格畸变和心理障碍的科学。
2.变态行为的特征:不正常、违背社会规范、病态。
二、变态心理学的类别1.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3.性别身份障碍:如性别认同障碍。
4.恋物癖和恋物狂:指向不寻常的物体或情境发展出迷恋、依赖或性快感。
5.性行为障碍:如性偏执、性虐待等。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行为来探究变态心理现象。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量和观察变态行为。
3.统计学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现象。
四、变态心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1.强迫症:表现为频繁的、不自主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和思维。
2.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过分担忧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
3.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的低落情绪,伴随着失去兴趣、自卑、睡眠障碍等症状。
4.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现实感受和幻觉的分裂,意识混乱、人格解体等。
5.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等。
6.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自我认同困扰、情绪不稳定等。
五、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于精神障碍,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分析等,通过改变病人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症状。
3.环境疗法: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应性训练和支持,促进康复。
4.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资源,帮助病人重建社交网络和自我认同。
六、变态心理学与社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维稳具有重要意义。
2.对变态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变态行为的警惕性。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高变态心理疾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要点,旨在帮助你回顾和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变态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类群体并存是永恒的:(1)按比例存在(异常体的比例较小);(2)可相互转化;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着重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3、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1)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2)公元前400年;(3)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4)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有害体液流入大脑-“疯狂”;(5)该观点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17世纪对于变态心理学学科的意义17世纪前,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其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而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才能获得发展。
17世纪叶后,自然科学的诞生,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见解:(1)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2)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5、精神分析学派对异常心理的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三大观点:发展观点:口腔欲(自爱阶段);肛门欲(幼儿反抗期);生殖器欲(完成自我界限的划分);潜伏期(兴趣或性力转向外界);青春期(异性爱) 结构观点:心理结构(潜意识,浅意识,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适应观点:人的防御机制是防止冲突引起焦虑的能力(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多为无意识过程;恰当地使用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过度、不当使用则可能为病态表现;(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和发展“固著”、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C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感觉障碍:(三个)感觉过敏:阈限降低,对刺激反应过强。
见于焦虑症、神经症、虚弱感觉减退:阈限增高,对刺激反应迟钝。
抑郁、木僵、意识障碍、脑意外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精神分裂症、抑郁、神经症、脑外伤知觉障碍:(两个,两种情形)错觉:精神病错觉不能接受客观检验;意识障碍瞻望,错觉常带恐怖性质幻觉:均见于精神分裂症(除心因性幻觉外)幻听: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
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幻视:脑器质性变,高热幻嗅:颞叶癫痫或肿瘤幻味:精神分裂症幻触:癫痫等脑器质性变内脏性幻觉:位置很明确、部位很具体:严重抑郁症发作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引发相应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不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到,产生于主观空间(脑内、牙齿内)按幻觉产生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存在、消失。
气功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鸣响(思维回响):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引发,内容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水中月”、“镜中花”,没有生机。
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或形体改变形状: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1.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主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其中,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等都会对其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同时,犯罪心理学还包括犯罪心理评估、刑事司法心理学等内容。
2.性变态心理学性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变态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性变态行为包括性侵犯、恋童癖、虐待狂等,其发生一般与个体的性特征、性经历和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研究性变态心理学可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性变态行为。
3.精神病理学精神病理学研究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和疾病机制。
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其症状与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关。
精神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4.自残行为自残行为是指个体故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如切割、烧伤、撞击等。
自残行为一般与个体的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残可能是个体借此释放内心痛苦或试图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研究自残行为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
5.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障碍可以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两大类。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而心理障碍则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等。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6.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外界压力和威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应激反应可分为正常应激反应和病理应激反应两种。
正常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病理应激反应则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研究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
7.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个体对药物的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
药物滥用可能会导致成瘾和依赖,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
药物滥用的形式包括吸食毒品、滥用处方药等。
研究药物滥用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它是以人类异常心理或行为的症状表现及发生原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2.心理健康层次: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精神障碍3.鉴别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社会适应、人格改变、自知力、主动求治。
4.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5.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①经验标准(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判断)②症状标准(医学标准,有病理依据,心理测验结果)③文化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与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文化习俗是否冲突)④统计标准(指偏离平均值(常模)的程度)6.精神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DSM-IV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CC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和DSM诊断体系区别:CCMD: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DSM多轴诊断:临床综合征、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疾病、社会心理和环境心理、总体功能评估。
7.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①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②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③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流派、模型不同)④对心理异常病程(发作过程,如周期性、发作性),病期(持续时间)的描述8.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相关研究抽样方法:病例控制抽样(事后因素设计):通过比较突出特征;人口特性抽样(高危抽样):进行前瞻性研究;血亲设计:评估遗传因素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第二章1.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做出生物病理解释。
医学模型的解释包括:①遗传因素(高尔顿,天才是遗传的)②神经生化物质(脑内生化物质的改变,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③生物病原体④脑损伤医学模型的治疗方法:化学治疗(药物),物理治疗(ECT电休克、精神外科)2.心理学模型①精神分析模型(弗洛伊德):心理异常是潜意识矛盾冲突的结果。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及区别第一单元正常心理、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2、思维障碍
4、自知力障碍
第二单元情感障碍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心理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障碍、心理障
碍、癔症
第五节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1、变态心理学精神病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而且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行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个: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第二个:认为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以上述两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如下的五个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叫力必多;②性心理发展在力必多驱动下经历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对应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⑤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防御机制。
1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发展受挫会造成“固着”和“退化”;②焦虑体验: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③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以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出现神经症、心理障碍。
2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①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性特征上的区别;②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③神经衰弱与癔病:前者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后者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3人本主义的解释①潜能的性质和特点——趋向完美②心理异常的原因:潜能受阻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3、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组织正常运行;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4、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四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郭念峰三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内在心理活动的一致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冬季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工作重点: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待定】?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CCMD-3的主要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疮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儿茶酚胺3、去甲肾上腺素4、多巴胺5、5-羟色胺6、r(伽马)-氨基丁酸7、神经肽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觉相关:幻觉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见到。
不过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是片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如果反复出现大量的幻觉或持续时间很长就应看做是病理状态。
作为病理过程的幻觉,按其内容的性质来看,可以是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与命令性的。
分类:1、按照感知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唤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次,只保留
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5、显著的精神运动型迟滞;
6、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
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两个基本命题
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焦虑是因为自我需要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的人际交往,承担社会责任
✧保障人正常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包括病人的内省和观察者的内省;具有主观性。
✧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包括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第二单元情绪障碍
专栏4-3:焦虑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类:
● 客体性焦虑:分为原发和继发客体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焦虑的临床表现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
(2)精神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
✧转换:心理的东西变成随意肌或特殊感官的功能障碍
✧躯体化:心理的东西变成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焦虑神经症两种主要的临床形式: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
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神经症的五个特点:
✧意识的心理冲突
✧精神痛苦
✧持久性
✧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不带有道德性质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表现:
✧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闪回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情感麻木,情绪迟钝,与他人疏远,回避引起创伤的情境
✧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警觉,失眠
✧伴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
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三,有幸福感
第四,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本教材中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
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峰)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健康心理的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
身的正常功能。
✧而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健康心理的定义
健康的心理活动室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概述
●用途
●效度: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一单元概述
●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情绪低落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压力源的测评
✧压力的内省体验
◆冲突的种类: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同时性&继时性
✧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
◆灾难症候群: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二、压力的适应
✧一般适应症候群: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
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一)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二)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有三类:
(1)认知、评估作用。
(2)控制。
(3)人格。
2、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
3、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
(三)临床相阶段。
➢临床症状分为:及时型症状和滞后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