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住房保障政策运行效率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住房保障政策运行效率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从保障房的流程、要素和方法三方面下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保障房管理体系,以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保障房保障政策管理体系
一、流程建设
保障房的流程是设计、选址、建设、分配和管理。其中,建设和分配两个环节尤为重要。只有做到了保障房建设质量符合居住标准、分配公平,才能够满足真正的需求,达到保障的目的。
(一)合理选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据调查,现已建成的保障房大部分远离市中心。这种空间布局无疑会影响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增大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严重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保障房选址时必须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
第一,与就业机会匹配。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并非无章可循,由于其保障对象中低收入人群在城镇中主要从事于一些劳动密集型
产业,这些产业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或工业园区,如果保障房远离这些地区,中低收入人群就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工作,这样一来住房问题是解决了,但又带来了就业问题。因此,在城市中心地区、老城区内应建设一定的保障房以满足该区域人群的住房需求。
第二,交通顺畅。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有限,他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地铁等城市公交系统,为了提高其出行效率,保障房的选址就应考虑交通状况,最好是结合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
均衡布置,不宜过度集中[1]。
第三,混合居住。这种模式不是强制性要求每个楼盘都要配建保障房,而只是建议将保障房地小型化,与不同定位的小区交织布局。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防止“贫民窟”现象的出现。
(二)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把好质量关
建筑质量是百年大计,关系着群众的人生安全和切身利益,尤其是保障房这种与群众切实相关的工程,更应注意建筑质量。
保障质量最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的每个环节,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对于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追究到个人,对责任人严加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另外,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监督站可以建立接受人民群众投诉的相关机构,切实达到监督的目的,以确保质量安全。
(三)分配公开化、透明化
保障房的分配是政府部门的一项复杂工程,为了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应尽量避免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建立起科学的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政府人员的管理工作量,避免工作的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实行“标准并轨”。按照居民的收入条件、住房条件等对不同类型的保障房进行分析,确定出统一的保障标准,确保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保障待遇相同,保证公平。
第二,实行“管理并轨”。将所有带保障性质的住房都纳入到统
一的管理体系中去,按统一规则管理,避免因管理漏洞使得保障房挪作他用。
第三,信息公开化。将申请人的申请信息公示,并开设电话、网络等投诉平台,最大限度的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确保申请信息的真实性。
(四)完善收入统计制度,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近年来来,保障房在分配过程频频爆出腐败现象,如“六连号”、“经适房豪车”、“经适房公务员小区”等等,归其原因是因为政策有漏洞,导致保障房有利可图。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取消经适房或取消经适房产权,而是在于如何完善保障房制度。
借鉴日本和英国保障房的经验,保障房制度能否成功精髓在于设计出一套严密的准入及退出制度,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根据申请人每年的收入变化,决定该申请人是否应该享有保障或者退出保障,确保保障性住房由真正需要被保障的人来享有[2]。但是,该方法实现的前提是要建立家庭收入档案并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只有清楚的掌握了各家庭收入的具体情况,才能有“进入”或“退出”的依据,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切实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二、要素建设
保障房的要素是政府、土地、资金和人。其核心要素是政府,政府是土地、资金的提供者,是建设、运营、管理的执行者,更是市场、政策等方法的利用者,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其在住房保障体系
中的主导地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好住房保障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
(一)引导人们树立梯度消费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传统住房消费的影响,人们盲目追求自有住房,很多人为选一套“一步到位”的理想房子而劳心费力,为买房而前前后后忙了两三年的也不乏其人。买房,已成为人们付出成本较大的一项消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泰岩认为,购房不必一步到位,住房消费完全可以分阶段进行。专家认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日渐成熟的情况下,住宅供应能力不断加强,那种“选个好房子,一步到位”的住房消费观念亟须改变。政府有责任通过行政、税收等手段引导居民树立起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如采取小户型贷款贴息、二套房限制、限制别野等高档住宅的建设等制度。如有必要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舆论工具加以宣传,积极倡导“买房与租房都是住房消费的合理消费形式”观念和“住房梯度消费观念”,可以使居民做到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从小户型、租赁房开始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向面积更大、环境更好的住房条件发展,切忌一步到位、盲目攀比。
(二)灵活运用财税、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问题
政府在住房保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履行提供保障资金筹措的义务。目前,建设保障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银行贷款。然而,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财政投入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资金问题,而更多的需利用财税、金融工具多方筹集资金,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金融体系才能够冲破资金瓶颈。首先,可以支持信托基金、保险资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投资保障房的建设和运营【3】。其次,可以考虑发行相关债券,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和运营,形成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市场运行机制。最后,可以改变投资建设模式,可以采取“政府出地、企业出钱”模式吸引社会机构参与,也可以规定企业拥有保障房的产权来参与建设,极大的减少了政府的资金压力。
三、方法建设
(一)积极培育二、三级市场,完善市场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颁布了一条条宏观政策来控制房价,所有的住房政策都侧重了一级市场的开发和增量房的建设,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gdp的增长,更是将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全都倾向于一级市场。在这种严重的偏向下,增量房屋越建越多,供需矛盾反倒是越来越大,房价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存量住房上市交易占住房交易量的比重较低,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住房交易则以旧房交易为主。我国应积极培育二、三级市场,提倡从买旧房、小房入手,逐步改善居住条件。首先,要设置合理的税赋制度,目前政府为抑制炒房行为设计的交易税制,增大了二级市场的交易成本,致使拥有存量房的业主不愿意出售,住房存量空置率较大,笔者认为政府应将政策支持从一级市场转移到二、三级市场上来,给予税收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