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 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 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 得格外清新优美。
•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 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 《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这 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 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
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
童年生活
诗.导入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5.古诗词三首
读诗题: 《牧童》 知诗人: ——[唐].吕岩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注释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舟过安仁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舟过安仁》诗意:
• 【舟过安仁】改编故事
•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 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 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 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 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 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 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 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 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 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 船不动了。
·
ǎo 这首词的题目,
村 辛 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乡村生活。

弃 疾
大儿锄豆溪东,
“乐”在此处 yuè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bāo péng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 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 的喜爱。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 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 一阵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 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 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 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 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
•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 ⑦织:编织。
•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 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 笼。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 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 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读读说说:
我们来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 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风景: 野草 横铺—六七里 晚风 明月—黄昏
优美 恬静
牧童: 弄笛 饱 不脱 卧
表现出牧童的 天真自然.悠闲 自在.无忧无虑
悟诗情:
自由读读,说说你从牧童 这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童 年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你对这种童年生活的 感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 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切的数字,
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 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 明月。
读诗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明诗意: 牧 童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 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 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 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 “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 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 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 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 进士。做过官也免过职,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他自名书室为“诚斋”, 世称“诚斋先生”。
gāo遮头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 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 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 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 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yán

茅檐低小,
①清平乐 村
平 乐
溪上青青草。 居:清平乐, 醉里吴音相m媚èi好,词牌名。村居,
•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
了一把伞。 •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 • 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 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 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 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 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 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 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 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 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 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辛勤的锄
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 正在用竹草细心的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 未成年的 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也帮不了
什么忙,只能趴在小溪边上,一边调皮地逗着小 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 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
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 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绿可爱。 屋檐上,一对小鸟正用那 银铃般清脆的嗓音唱 美妙动听的歌曲。
• 茅屋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 一些酒, 从他们红彤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
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交 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呢!
•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 真聪明呀!
• 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的散步,无意间看 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茅草屋后面有一棵 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 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溪水 清澈透明,溪里的游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 光的照耀下,溪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 溪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 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似 放非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戴轻 纱的少女。
铺:铺开。(草原茂盛给人平缓舒服之感)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风中笛声悠扬飘逸,牧童吹笛 嬉戏,富有情趣)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明诗意: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
)的牧童。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 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
回忆我们在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诗题 知诗人 读诗句 明诗意 悟诗情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 一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 一边吹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 耳的笛子声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 曲”增加了一份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 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 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 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安然入睡了……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秀
上片

村中人(老夫妇):醉里吴音相媚好
恬 静
大儿:锄豆草
下片 中儿: 织鸡笼 (动作)小儿: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 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无 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无忧无 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儿,和 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 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 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 是如此。
最喜 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 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 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 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 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 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 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 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 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 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 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 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 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 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 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 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
•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
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
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
小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