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

合集下载

王维《鸟鸣涧》审美赏析(精选6篇)

王维《鸟鸣涧》审美赏析(精选6篇)

王维《鸟鸣涧》审美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鸟鸣涧》审美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鸟鸣涧》审美赏析篇1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惊:惊动,惊扰。

时:时而,偶尔。

时鸣:偶尔啼叫。

审美赏析首句“人闲桂花落” ,“闲”即安静、悠闲,这里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

诗歌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人的心境上。

起句很突兀,也很有气势感。

“人闲”二字不但说明此时此刻没有人事的烦扰,而且也表明此时诗人内心是十分闲静的。

闲静得就是晚上“桂花落”都能听到。

诗人在此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夜晚本来听不到那细小的桂花的飘落声给凸现出来。

这样,不但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更重要的是把诗人“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只有在寂静的环境中,在闲适心境下,才能“听”花落声。

紧接着“夜静春山空”,这是承上句而来,不再写人之“闲”,而写山之“空”。

“空”即空寂、空荡。

这句的意思是说,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这里,诗人描写了这春山处于万籁俱寂中,好似什么都没有了,此时的春山却是空空荡荡的。

诗句中,一个“春”字,暗示着山上的树木花草的繁茂。

因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了,大自然哪能是“空”,应是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清新淡雅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情感深受后人的喜爱。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常见的意象,本文将从这两个意象入手,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一、“空”的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空”往往表示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相思》中就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飞鸿踏雪来,翻峰入渊飞渡,独立危楼向晓看,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日长。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远行的途中,怀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的“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等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悬空而虚无的感觉。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的“春山空”也是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山的高远,但又没有实在的物体,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空灵美感。

相对于“空”,“有”则是一种实在性的表现。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往往表示一种具体物体、景色等的意象,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到了达到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山中》中就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在描绘山中景色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境界,它表现了诗人在清秀的山野中看到瑰丽的景象,静静地想着人生,如同宣泄了一个人心灵中的韵味。

在《少年游》中,“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何物搴秋阁,为君清唱弹。

”中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表现了一种具体的音乐场景,弘扬了山水田园之美。

三、空与有之间虚空和有实体之间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美,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刻画出了这种对比之美。

比如,他在《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的“幽篁”形象化地表现了空灵、虚无的美;而描写诗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如“深林”“明月”则突出了针对一种实际景象的丰富描绘。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王维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一、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的渗透谈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大师地位的奠定是其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流水的恬静,或是丛林古刹的幽深,诗人都能取自然、凝练、生动且富有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与景象融成一体。

“日落江湖白,朝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

红叶凋零,常绿的林木更显得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之衣之感,这也是条件色的作用。

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得画面。

王维的`田园诗作中也体现出的艺术的画意。

王维在他的田园诗歌创作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贵州省盘县鸡场坪乡民族中学祖兴贵上,吸取了绘画的长处。

以富于色彩的语言,运用绘画技法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了我们的情绪。

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给它着色。

桃“红”,柳“绿”和“青”烟。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摘要】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以清新淡雅、富有意境著称。

王维在诗中常以“空”与“有”作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在王维的诗中,“空”象征着虚无、空寂,而“有”则代表着充实、丰盛。

通过对比描写,“空”与“有”在王维的诗中呈现出极致的美感和哲思。

这种象征意义赋予了王维的诗歌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也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王维山水田园诗不仅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折射出“空”与“有”对于人生和文学的启示,体现了诗歌持久的艺术魅力和内在的魅力。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空,有,对比描写,象征意义,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影响,启示,持久魅力1. 引言1.1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王维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清新婉约、淡雅幽远的风格著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美妙之处,同时融入了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思考与描绘,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2. 渲染幽静雅致的意境:在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运用婉约淡泊的语言风格,营造出幽静怡人的诗境,给人以心灵的慰籍与安宁之感。

3. 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常常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世界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王维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1.2 “空”与“有”的主题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描绘山水田园风物为主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王维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空”与“有”这两个主题元素,这两个词语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具象意义,又有抽象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在王维的诗中,“空”往往指代广阔的山川原野、深远的天地万物,表现出无限空旷的意境。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的适意化审美心态浅探

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的适意化审美心态浅探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王维在山水田园诗由的“适意”化审美心态浅搽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王苴中国山水诗自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开家以来.到盛唐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十山水田园诗派。

作为这一诗派的杰出领袖,王维是非常善于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声音与绚丽的色彩来构建其诗体的。

他将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对现实美做了精致动人的表现,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了一十新的高蜂.尤其是.当他以其独特的人生历练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来观照自然时,其笔下的那些山水田园便充满了一弦派诗情画意.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清幽深远、空灵静寂的境界之中.可以说,面对充满灵性的山水田园,王维的审美视野是开阔而独特的,审美心态是平和而淡定的。

当诗人面临政治仕逾上的失意与苦痛时,选择了以半官半隐的特殊方式来沉浸于山水田园的快乐体验之中,最终达到了心灵的适意之境。

王维走向山水田园,不是偶然的。

纵观诗人的一生,船与山水田园结下不解之绿。

实是他自由精神的一种外释与归结.像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士人一样.王维也曾抱着儒家的用世理想,意欲通过参政从政来达到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然而,在奸相李林甫当权之时的唐王朝,政治是极其黑暗和险恶的,正直人士常遭追害.在这种情况下,充满儒雅之气且已饱尝政治痛苦的王维一方面无心仕途,不愿和邪恶的当权派同流合污,另一方面出于生计的考虑又不得不继续呆在官场里.在夹壁缝中求生存,诗人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于他而盲,他不想做一十好官,怕的是遭人打击和排挤,又不想作一十坏官,凭的是文人的良心和气节。

于是,在多数情况下他选择了保持沉默。

但这样的沉默,终究带给他的是精神上的无尽苦痛.王维当然渴望内心的郁结能够得到合理的排解,因此,当用世态度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冲突,而且理想在冲突中被击成碎片之后,寻找一方能静修其身且和谐适意的精神家园就成为诗人所关心的问题了。

恰恰王维是十虔诚的佛教信奉者,一生都与佛打着密切的交道。

就在王维对仕连不抱幻想和希望的当时,佛教各搌讨论的心性同题已基本上把佛性人性化。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空白淡泊、宁静致远的山水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空白淡泊、宁静致远的山水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空白淡泊、宁静致远的山水禅意王维生在唐朝时期,注定了他这一生都要与佛学结下不解之缘。

王维,字摩诘,摩诘这个称号正是与佛息息相关,也是佛家用语。

王维的诗词水平在整个唐朝乃至古代文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诗佛”,他与佛的渊源可见一斑。

王维的诗有很强的特点,他写诗主要是山水田园诗,描写恬淡的田园风光和静谧的自然景色,如果说同时代别的文人才子都在写无穷的志向和考取功名为百姓谋福利的主题,那么王维就是一股清流,他纵情于山水,只对平淡超脱进而空灵寂静的生活充满向往,似乎已经出世,对外界一概不问。

可以说,王维的审美境界已经超乎世俗,主题就是两个字:“静”和“悟”。

一、王维与佛家的渊源在整个盛唐时期,禅宗是奠定成为主要思想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统治者也同样信佛,如武则天,民间也涌现出许多佛学大家、僧侣,因此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审美心理都受到了深深的影响。

在唐代诗人中,最早来宣扬佛学思想的是僧人寒山和拾得,他们正是通过诗在宣传佛学思想,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

而之后出现的王维也同样是以诗来说佛,理论水平和作诗技巧却远远超乎于前辈之上。

这其中的主要差别是,王维不是讲佛理,而是通过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生动的描绘,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佛学的主题,因此,王维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造就了他将佛理化为诗意,从而做到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王维一生都皈依佛门,许多年来坚持斋居,诚心诚意,这也清楚地反映了唐朝三教并立的特点,虽然儒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由于佛学和道家思想的发扬光大,统治者将三个理论流派归之为相互补充的地位。

正如杜甫喜好儒学,是传统儒学的忠诚追随者,而李白追求道家思想,云游四海,王维就是佛教的典型代表。

史书上曾经记载,王维年轻时也曾入朝为官,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也从来不沾酒和荤腥,闲来无事就久坐佛堂诵经,年老之后退朝返乡,他经常一个人焚香静坐,后来他的妻子过世了,他也没有再娶,过着一个人的无欲无求的生活,一过就是几十年。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王维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他的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的。

被视为古代山水诗创作的正宗。

王维(701—762)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达到了意境浑然的境界,在用文字塑造形象中,大量地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文字的间接性局限,以诗的形式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绘画般优美而深广的意境。

难怪苏轼有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是少有的全才,的确,王维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静逸明秀、空明宁静之美;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是的代表作家,二十岁就中进士,由于过早的接触到了官场,所以在他年近三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据说,王维的母亲始终是吃斋念佛的,中年时期,由于官场的不得事,就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到了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王维从一出生开始,注定与佛和禅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到,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三字连起来,正是古印度毗舍离的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他虔诚修行,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修成了“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不证涅盘”的不二法门,是佛教诸大菩萨入世之代表。

王维一、王维与禅的渊源王维幼年丧父,是母亲将他抚养长大的。

他的母亲是佛教禅宗北宗大师神秀的亲传弟子、北宗七世祖普寂禅师的俗家弟子,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在家居士,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在她的影响下,王维从小信奉佛教,长年吃斋念佛,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也可以说,王维童年时便种下了佛禅的慧根,这种慧根影响了他的一生。

王维少年时便才华横溢,二十一岁中进士,先后做过拾遗、御史、郎中等官职,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身在仕途,心在禅境,虽因生活所累不得不出仕,但他的心是向往山林、渴望自由的。

他在官场特立独行,不拉帮不结派,很少参与政治斗争,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性,追求内心的和谐。

他人在官场,心却在修行,因为《维摩经》上说,只要有修行之心,在官在野都可以做到心灵的解脱。

王维喜欢与佛门中人交往,他的朋友中,有很多佛门高僧。

禅宗南宗的神秀禅师是他的好友,神秀禅师的“色空有无”观对王维的影响很大,王维也学会了用“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来看待世界。

正如他的诗中写的那样:“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

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

王维王维思想的转变固然与少年时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但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

他年末弱冠时,便以文章闻名,而且多才多艺,“性娴音律,妙能琵琶。

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

王维甫到长安,便以风流倜傥的外形和满腹的才华而名动长安,是长安王公贵族门上的常客。

特别是他在开元九年高中状元之后,他的诗,意气风发、斗酒百千,朝气蓬勃,活脱脱是一个睥睨天下,壮志凌云的青年才俊。

王维在《少年行》中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分析

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分析

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分析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分析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具有朦胧、含蓄美,语言清新的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山水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意蕴而大放光彩。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上承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之风,下起陆放翁亲近山水、以山水为故人之气。

其诗语言清新,俊逸空灵,且处处渗透着禅机,因此又被称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历经百世而不衰,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值得后人探索、学习。

细品王维的山水诗,我们能发现其诗在审美上有些共性之处,具体有三:一、“潜藏着超自然的幻想性”王维的山水诗直观上是描写真实的自然景物,山水草木,其实在这其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期望和幻想。

他所迷恋的那大自然的幽深一隅和他所选择的静态自然物,是这种“幻想性”的外壳和载体。

他所渴望和追求的那种超脱人世动荡、纷争的自由而和谐的人生,则是这种“幻想性”的内蕴。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有别于李白的游仙诗中的那种传统浪漫主义,是用真实存在的自然物讴歌一个理想的世界。

王维的诗,如果不仅仅停留于诗人对自然万物艺术形象的外部欣赏,而是深入诗歌的内蕴,那么,我们会发现,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里,实质存在着一个充满了真诚和友爱的“理想王国”。

在这个“理想王国”,一切争斗和冲突都可以消融于和谐完美之中。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可以友好相处:“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2];“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而且山水、草木、禽鸟之间,自然万物同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各安其乐、互不相扰,甚至融洽依恋、和谐交往的关系。

这里没有摧残花木的暴雨飓风,没有伤害弱小的凶鹫猛禽。

它是一个由恒常处于平静、和缓状态中的红莲、水鸟、青松、明月、溪涧、白云和活动于其间的真实凡人所构成的真实世界,然而却又是一片脱离了尘世纷争的“极乐净土”。

正如日本学者井口孝和所说:王维讴歌自然的诗,“与其说是指向物象的焦点,不如说是从现实的世界飞出,指向彼岸的世界”。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高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步入茫茫山林,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

有小径而无人行,听人声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围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幽静空灵的境界!诗人描绘了幽静的山林景色,更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这钟声非但没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氛围。

的善于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相映,写出自己极为细致的感受,捕提一瞬间的动人景象。

如《山居秋暝》的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先是听到“竹喧”,才知道是“归浣女”,先看到了“莲动”才发现了“下渔舟”,诗人写出了先有所闻、后有所见的细致感受。

“竹喧”、“莲动”这些美的动态和美的音响,动静相衬,自然天成,既精妙入微,又含蓄隽永。

不难想象,在“竹喧”“莲动”过后,又是怎样的清静,这比单写静更富有诗意,更耐人寻味。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自然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王维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

其诗往往把实景与它所暗示、所追求的虚境融为一体,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

同时,他的诗与他采用的某种物象间也往往具有某种内在精神,使自我融合万物,又投影在色彩、意象、音响和语言中,营适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使山水发展到了顶峰,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一位诗人。

谈王维《山居秋暝》审美艺术

谈王维《山居秋暝》审美艺术

谈王维《山居秋暝》审美艺术《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五言律诗。

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全诗来看,描绘出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秋夜图景。

首联点明全诗的基调,中间两联用充满诗意的秋夜图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景的欣喜之情,尾联转入抒情,暗示着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因而,诗人为了更好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诗歌审美效果,体现出了以下的审美艺术。

一、以动衬静客观事物有静有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歌作为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注重社会生活的动静对立与统一,并用于诗歌描写之中,从而构成丰了富多彩的动静交错的诗意美。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注重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这中方法主要体现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上。

在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人描写了雨后的空山(“空山”并不是说山中什么也没有,空空荡荡,而是指山中树木茂盛而看不到人的活动,感觉到整个山的寂静空灵,正如王维在《鹿柴》中所写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样。

王维诗歌中的“空山”这一审美意象,不但很富有禅意,而且审美意义也是极为丰富的,往往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晚上寂静无声,寒意袭人。

诗人通过触觉感受到秋意,用秋天的寒意突出了山中空寂无人,这是静态描写。

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一个“照”字,从视觉上来写,表现出“晚来”山中朦朦胧胧之寂静状态,而一个“流”字,从听觉上写,又打破了这样的寂静,不但突出了听觉感受,而且照应“新雨”(雨后山中的流水有声)。

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山村月夜的宁静之美,表现出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

在第三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其中,“竹喧”就是竹林中的喧闹声,通过声音引出人的活动,这是侧重于听觉,“莲动”侧重于视觉,但也表现出了声音,因为船碰撞莲叶,莲叶也会发出声响。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着温婉淡泊的气息。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体现了王维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想。

一、“空”的意义及体现1.自然景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诸如山、水、云、月等等,这些景物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是没有实体的,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因此被称之为“空”。

例如他的《画》诗中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里的山是有色的,而水却是无声的,花虽然还在,却已经没有春天的姿态,这些景象似乎都在王维笔下自成一格,透着几分迷蒙的感觉。

2.意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还经常使用意象的空来表达他的心理感受,这种空常常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无有之境”。

例如他的《行宫》诗中写道:“寂寞开无主,春华照眼穿。

”这里的“无主”就表现了思想上的空无,王维通过意象的手法,引出了诗歌中的空虚之感。

王维的诗歌中,也涉及到许多自然景观的有,例如山上的松林、水中的鱼虾等等,这些景象在王维的笔下,常常表现为具体形态,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受。

例如他的《琴曲》诗中写到:“蜡烛有心还惜别,曲终人起凄楚多。

”这里的“蜡烛有心”就表现了一种有形的存在,从而使人能够感受到这一景象的真实和生动。

王维的诗歌中,有些有形的存在,并非自然景观,而是他自身感受到的东西,例如心灵的归宿、情感的渴望等等。

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有形的存在,通常表现为“有意向之境”。

例如他的《送别》诗中写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里的“王孙”就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将思念和渴望通过意象的手法,融入到诗歌的表现之中。

空与有是王维诗歌中两个极端的概念,为空虚、寂寞、悠远,有则丰满、充实、实在,二者相互对立,却又相得益彰。

通过关注空、有的互动关系,王维诗歌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显得极富特色。

首先,空与有”的审美价值体现了王维的审美趣味。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精选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精选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到达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本文拟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

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

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

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

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

诗人以“苍茫〞、“遍〞、“稀〞这些词来渲染寂静的气氛,又用“新粉〞、“落〞、“烟火〞、“处处〞等传神的字眼,传递出大自然勃勃的气象和人们怡然自乐的精神面貌。

?山居秋螟?的前半首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黄昏,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写景如画,随心挥洒,这样动人的自然写景,正是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到达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丰姿摇曳,耐人寻味。

王维的诗又多以虚写实,?如汉江临泛?的中间两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竭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

“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

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实独白 渔父 中那坚强的信念 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 德和反抗世俗的精神 就是屈原一贯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 度 从这些方面说 把这两篇文章看作是屈原的作品一点也 不为过 卜居 和 渔父 同为传世佳作 在写作手法 上 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采用人物对话 表达真情实感 这两篇文章 都采用了虚拟对白的文学手法 借助与作品中人物的对话表 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 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 他 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国家 并且一直在为这个理想
不息须臾 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 诸行无常
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而他的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 认为 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里云 去作人间雨 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 而应当注重内在的心境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 摒弃
禅意 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取 一展人生之宏图的人生态度 而浪迹于五湖之中 返朴 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此可见 对于禅意的了悟是
于林石之间 这种参禅之风的盛行 必然使那些文人士大夫 诗歌创造意境美 表现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诗的最高境界
们的思想意识由原来的单纯中国传统思想的支配转而为结合 引导着诗人对 美 的探索
有中国特色的 禅 意的体现 在文学上表现为一种宁静淡
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 世祖慧能禅师创始的 南宗顿教 日益发展丰富 从而成为
作更富有个性 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学 禅宗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 空悲昔人
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他们

孟城坳 作者观察世相 仰天长叹 人事代谢 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 并且提出禅学应当 不立文字

试论王维山水诗之空灵风格

试论王维山水诗之空灵风格
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 芳歇 ,王孙 自可留 。”首联写秋夜 山雨初霁、空气清新 的山林之景 ,点明山居 的 幽静、空旷和恬适之美。颔联写 “ 空山 ”的空中、地面之景,既写了动景又写 了静景,道出了环境 的幽静 。颈联转而写 人,采取先 闻其声、后见其人 的写法 ,由 “ 竹喧 ”带 出 “ 浣女 ”,由 “ 莲动 ”引出 “ 渔舟”,以动来衬静 、动静相映, 更加 突显 山居的空寂 。尾联更是直接道出了作者 内心 的生活理想和人 生美学追求 。王维往往通过大 自然的寂静之美来表 现心境 的宁静和恬淡,体现 了他超然出尘 的情志 。 三、其 山水诗在寂静 之外还显示出了活泼 自由的生机意趣 。 王维 的山水诗所写之 景虽清幽寂静,但绝非死寂 。其 诗在幽静空寂的诗境 中显示 出了勃勃的生机 意趣和生命律动。 如其诗 《 鸟鸣涧》: “ 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 出惊 山鸟 ,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绘了春 夜山庄 的幽静之美 。飘 人 落的桂花 、空旷的春山、寂静 的春夜 ,山庄体现得无 比的宁静、沉寂。诗人漫步独行, 内心显得 非常 的闲静而悠然 。但 山庄的宁静与沉寂并非死寂 ,这里有桂花的飘落、月光 的倾泻 、惊鸟时断时起 的呜 叫之声,在寂 静之 中又有动感 。诗歌 所描写的寂静超越 了死气沉沉 的沉静而显示 出了蓬勃 的生机 ,焕发出了生命 的律动 。还如 《 辛夷坞》,这首诗写芙蓉花
3 1
21 0 0年十月刊

淡的心境和超然物外 的情志 。如 《 鹿柴 》: “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的是鹿 空 柴 附近 的空 山深林在傍 晚时分 的幽静景色。在这 空寂清冷的山林,杳无人迹 ,只听到几声人语 ;落 E 的余光反射入幽暗 l
的深林 ,斑驳 的树影映照于青苔上 。诗歌以动衬静 , “ 人语 ”响过之后 ,不 见人 的 “ 空山”显得更加的寂静 ;以 “ 返景 ” 来 反衬深林 的幽暗,短暂的 “ 返景 ”之后是更加漫长而无际的幽暗。在 空寂 的诗境 中,表现出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对 大 自然 的热爱 ,让人感受 到一种寂静的心境 。再 如 《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 间照 ,清泉石上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始终以空灵清远的
意境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山水诗。

首先,王维的山水诗以自然景色为切入点,他通过诗歌中的具象
形象来表现出山水之美,他所表现出的山水之美不仅仅是表面景色,
更是对整个自然景观的诗化表现。

这样的诗歌如同一片纯净的天空,
让人感受到空灵之美。

然后,王维的山水诗以诗意为核心,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了
一种宁静、恬淡、平和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正好和现代社会中的喧嚣
和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表现的是一种远离尘世的心灵境界,而
这样的境界正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不能轻易得到的。

再次,王维的山水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虚实手法,他利用虚实的对比,推动了诗歌的氛围气质,从而呈现出了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景象。

这样的山水诗中,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描写,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诗歌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山水之美的认知之门。

最后,王维的诗歌作品既是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而且也是清泉甘露般的文化财富,他的山水诗作品也是中国山水
诗的优秀典范。

他的山水诗通过艺术手法和意境的运用,使得我们更
加清晰地了解了自然之美,其中的清新、幽远、宁静以及空灵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以空灵清远的意境著称,其精妙的艺术手法
和沉淀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山水诗这样一种瑰宝级
别的文学形式。

他的山水诗给我们带来了人间天堂般的美好感受,让
我们在快乐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重拾生命的本质,
找到了那份平静的自我。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静境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静境美
<王国维及 其文学批评>中也曾指出<文心雕龙》之不够精 在说课时必须正确地使用概念,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并力
密之处,但 其论证却显得如此的缺乏说服力,因为刘勰虽 求盲简意赅,说话中肯,突出重点,决不能含糊不清,然 模受 棱到 两了佛 典的影响,但他不可能一下子从传统中全然摆
可,更不能自相矛盾,破绽百出。经常参与说课活动脱 ,出能来使。因 为“真正的传统是已经积淀在人们的行为模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 梁志刚 王维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 -前沿2008(9)
王雏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的关系验证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客观存在决定诗人心态,心态特征影响诗歌创作.大唐时代及个人经历使王维的思 想心态呈现出前后两种迥然的特征,这两种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产生差异.从前期多阳刚之气的游侠边塞诗 ,到后期富阴柔之美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上题材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而其不同的心态特征又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及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 制约.
我们再来看他的《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闪亮的点点水珠,在春光 明媚的早晨,更显得鲜红娇艳,芳汁欲滴。这是近景的特 写镜头。远处,嫩叶青青的柳丛,在轻纱般薄薄的晨雾之 中,恰似又多了几分浓绿。什么时辰了,院里连个人影也 没有。一宿山雨吹落的满庭花瓣,还未见家僮出来打扫, 黄莺那清甜的报春之声远远传来,不时打破这春山的宁 静,而这小小山庄的主人,在融融的春光里,依旧梦意酣
蠢髦鼙器,霆儒僻鎏蓄羹霎#薹:鬈、嘉塑些翼i篓
(上接第71页)学生的学法在教学目的要求、用时目的要求 和用时效率以及整体控制的效果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就能
够比较理智地去选择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摘要】王维受佛教禅宗哲学的影响颇深,在其创作过程中,他将禅宗的虚静空明融入到山水诗的创作之中,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

笔者从王维的山水诗入手,在具体的分析论述中探寻其空寂闲静的意境美以及其独创性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空寂闲静;意境;禅宗
前言
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诗坛中独占一隅,备受称赞。

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标举王维与王昌龄,储光曦共为开元诗坛的代表,并指出王维的诗“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殊,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杜甫称王维的诗为“秀句”,谓“最为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

”苏轼亦评价其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直到现在,赞叹声依旧不绝于耳。

综观王维的山水诗,空灵静谧,清丽悠然,超脱世外,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宁静清空的世界。

这里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遇而安;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超脱淡然;有“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的安详静穆,为我们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

一、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具体表现
王维的山水诗创造了空寂闲静的意境,在诗中,“空”字随处可见,如“空山”、“空林”、“空翠”等。

它所传达出来的是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这里,有无相生,动静结合,虚实交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审美环境,空灵秀丽,流连忘返。

“静”是佛家术语,也是中国哲学的范畴之一,在《老子》中就有“致虚极,守静笃”之说。

在王维的诗中,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抛弃杂念、排除功利,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与自然有了紧密的契合,造就了一种的闲静心境,自由自在,无为无碍。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这种空寂闲静的意境随处可见。

《辛夷坞》中豁达之意缓缓外露,“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作者用“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写出了芙蓉花在空寂无人处自开自落的景象。

诗中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正因为作者内心的空寂与淡然才会从容的看待自然与人生。

《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出诗人内心的闲静与夜之宁静,不然桂花落地的细小声音怎能被察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光的出现惊扰了静谧的山谷,连山鸟都时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动静结合,更以动衬静,从而获得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也反映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静。

《竹里馆》中描绘到在万籁无声的深山竹林中诗人弹琴长啸,表现出一种静穆安详的神态,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萍池》中“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

垂柳扫复开”写轻舟过后,绿萍慢慢合拢,又被垂在水面的杨枝轻轻开的景象,更体现了诗人
观赏此景时无比空寂闲静的心境。

《山居秋暝》前六句描写空寂闲静的境界更有一番巧妙而自然的安排: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直接描写了秋雨之后清新明丽、空气怡人的山中晚景:皎洁的月光朗照松林,使得林间树影斑驳,清泉在石上肆意流淌,发出淙淙的悦耳之声,竹林间归来的浣衣女的阵阵喧闹嬉笑声不绝于耳,渔舟顺流而下使得山涧中莲花随波涌动。

数语之间诗人便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而又幽雅静谧的雨后秋山图,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这样闲静的心情又怎可描绘出如此空静闲适的美景呢。

总之,不论是“空”、“寂”,还是“闲”、“静”,都是王维诗心的一种昭显。

在诗中,他给我们描绘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仅仅是纯山水草木本身的意义,更是饱含着他丰富的人生境界,宇宙本体和生命的审美意象,而这种意象正是用他体验到的独特的“空寂闲静”的意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下面我们再谈谈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生成的原因。

二、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生成的原因
王维,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士大夫,儒家入世思想必定对其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由于时代和家庭的缘故,佛教思想对王维的影响更为显著。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广泛传播,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而且宗派数目众多。

在诸多派别中,以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

禅宗相传是由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维深受影响,接触了佛教禅宗的诸多
思想。

加之其家庭缘故,其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其弟王缙也沉迷于佛事,所以王维自幼便接触到了佛学义理。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晕血”。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玄谭为乐。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王维“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这样看来王维笃志学佛,以禅诵为事,受佛教影响颇深。

除了时代和家庭的影响,王维接受佛教思想还与其个人经历有关,王维一生在官场宦海浮沉,少年时期中进士,得意非凡但好景不长,在任职期间因舞黄狮子事件受到牵连被贬济州,后又因张九龄罢相受到打击。

中年后,因为李林甫在朝政上的专权使王维深感压抑,迫于无奈选择半官半隐的方式。

到晚年时,由于安史之乱受伪职事件始终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纵观其一生,历经坎坷。

而佛教思想正可以抚慰其心灵,自然而然,王维在更多程度上接受了佛教禅宗思想。

这样看来王维山水诗中所表现出“空寂闲静”的意境就不难理解了。

“空”本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王维受佛教影响,所以在其诗中“空”字出现的频率便很多。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王维也十分重视对佛的领悟,所以他以一颗闲静的心将所见所感纳入自己的审美范围,并与佛理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或以有我之境、或以无我之境写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切
体验和独特理解。

从而在山水诗的创作过程中给读者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意境。

结语
王维将禅宗的宗教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禅境,使山水诗呈现出超脱闲适,空灵寂静的意境。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评价的:“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气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数一数二。

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的意境美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宋人“平淡”的诗学理想,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王士祯的“神韵说”等,这一系列的美学标准之论都或多或少的从王维创作的审美理想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其空寂闲静的意境美为后世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 王维.王右丞集笺著[m].赵殿成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