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摘要】王维受佛教禅宗哲学的影响颇深,在其创作过程中,他将禅宗的虚静空明融入到山水诗的创作之中,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笔者从王维的山水诗入手,在具体的分析论述中探寻其空寂闲静的意境美以及其独创性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空寂闲静;意境;禅宗

前言

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诗坛中独占一隅,备受称赞。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标举王维与王昌龄,储光曦共为开元诗坛的代表,并指出王维的诗“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殊,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杜甫称王维的诗为“秀句”,谓“最为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苏轼亦评价其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直到现在,赞叹声依旧不绝于耳。

综观王维的山水诗,空灵静谧,清丽悠然,超脱世外,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宁静清空的世界。这里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遇而安;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超脱淡然;有“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的安详静穆,为我们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

一、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具体表现

王维的山水诗创造了空寂闲静的意境,在诗中,“空”字随处可见,如“空山”、“空林”、“空翠”等。它所传达出来的是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这里,有无相生,动静结合,虚实交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审美环境,空灵秀丽,流连忘返。“静”是佛家术语,也是中国哲学的范畴之一,在《老子》中就有“致虚极,守静笃”之说。在王维的诗中,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抛弃杂念、排除功利,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与自然有了紧密的契合,造就了一种的闲静心境,自由自在,无为无碍。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这种空寂闲静的意境随处可见。《辛夷坞》中豁达之意缓缓外露,“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作者用“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写出了芙蓉花在空寂无人处自开自落的景象。诗中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正因为作者内心的空寂与淡然才会从容的看待自然与人生。《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出诗人内心的闲静与夜之宁静,不然桂花落地的细小声音怎能被察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光的出现惊扰了静谧的山谷,连山鸟都时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动静结合,更以动衬静,从而获得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也反映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静。《竹里馆》中描绘到在万籁无声的深山竹林中诗人弹琴长啸,表现出一种静穆安详的神态,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萍池》中“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柳扫复开”写轻舟过后,绿萍慢慢合拢,又被垂在水面的杨枝轻轻开的景象,更体现了诗人

观赏此景时无比空寂闲静的心境。《山居秋暝》前六句描写空寂闲静的境界更有一番巧妙而自然的安排: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直接描写了秋雨之后清新明丽、空气怡人的山中晚景:皎洁的月光朗照松林,使得林间树影斑驳,清泉在石上肆意流淌,发出淙淙的悦耳之声,竹林间归来的浣衣女的阵阵喧闹嬉笑声不绝于耳,渔舟顺流而下使得山涧中莲花随波涌动。数语之间诗人便描绘了一幅色彩绚烂而又幽雅静谧的雨后秋山图,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这样闲静的心情又怎可描绘出如此空静闲适的美景呢。

总之,不论是“空”、“寂”,还是“闲”、“静”,都是王维诗心的一种昭显。在诗中,他给我们描绘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仅仅是纯山水草木本身的意义,更是饱含着他丰富的人生境界,宇宙本体和生命的审美意象,而这种意象正是用他体验到的独特的“空寂闲静”的意境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我们再谈谈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生成的原因。

二、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生成的原因

王维,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士大夫,儒家入世思想必定对其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由于时代和家庭的缘故,佛教思想对王维的影响更为显著。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广泛传播,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而且宗派数目众多。在诸多派别中,以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禅宗相传是由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维深受影响,接触了佛教禅宗的诸多

思想。加之其家庭缘故,其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其弟王缙也沉迷于佛事,所以王维自幼便接触到了佛学义理。《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晕血”。“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玄谭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王维“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这样看来王维笃志学佛,以禅诵为事,受佛教影响颇深。除了时代和家庭的影响,王维接受佛教思想还与其个人经历有关,王维一生在官场宦海浮沉,少年时期中进士,得意非凡但好景不长,在任职期间因舞黄狮子事件受到牵连被贬济州,后又因张九龄罢相受到打击。中年后,因为李林甫在朝政上的专权使王维深感压抑,迫于无奈选择半官半隐的方式。到晚年时,由于安史之乱受伪职事件始终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纵观其一生,历经坎坷。而佛教思想正可以抚慰其心灵,自然而然,王维在更多程度上接受了佛教禅宗思想。

这样看来王维山水诗中所表现出“空寂闲静”的意境就不难理解了。“空”本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王维受佛教影响,所以在其诗中“空”字出现的频率便很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王维也十分重视对佛的领悟,所以他以一颗闲静的心将所见所感纳入自己的审美范围,并与佛理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或以有我之境、或以无我之境写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切

体验和独特理解。从而在山水诗的创作过程中给读者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意境。

结语

王维将禅宗的宗教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禅境,使山水诗呈现出超脱闲适,空灵寂静的意境。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评价的:“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气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数一数二。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的意境美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宋人“平淡”的诗学理想,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王士祯的“神韵说”等,这一系列的美学标准之论都或多或少的从王维创作的审美理想中受到引导和启发,其空寂闲静的意境美为后世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 王维.王右丞集笺著[m].赵殿成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