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古注的源发、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源发:先秦:萌芽→两汉:兴盛→魏晋至隋唐:发展→宋元明:中落→清:复兴→解放后:出版→现代:研究2、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先秦①特点:A注释多夹在正文中。
B尚未成为一门学科。
C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无注释专书。
②名家注:例: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周易·说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孟子·梁惠王》(2)两汉①特点:A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B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②名家注:例: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论语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
(3)魏晋至隋唐①特点:A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受玄学影响。
B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正义)”。
②名家注:例: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
(4)宋元明①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人称“六经注我”。
②名家注:例: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②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实用文档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 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如:唐初,由孔颖达等纂集成的 《五经正义》 ,凡一百八十卷。
实用文档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 书,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 刘德也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 给了朝廷。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 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 评价也不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形 成了古文经学派。如:许慎、马融、 郑玄。
实用文档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从此儒学独尊,《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 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 人必读的经典。
实用文档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 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 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 体。
今文经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 向弟子讲授经学,这时的经书大都 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 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 代才用当时的隶书写成,因此成为 今文经。代表人物:董仲舒。
实用文档
《礼记·乐记》:“《诗》云: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 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 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实用文档孤。”
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类型和体例(一)古注的类型1、传注体1.1诂、训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周南•关雎》疏)。
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
诂是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1.2传唐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
”《汉书·古今人表》“传曰……”注:“师古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1.3注晋张华《博物志》说:“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
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
注,下己意也。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说:“毛君、孔安国、马融、王肃之徒,其所注书皆谓之传,郑玄则谓之注。
”《礼记·曲礼上第一》下又说:“注者,即解书之名。
但释义之人多称为传。
传谓传述为义,或样承圣旨,或师儒相传,故云传。
今谓之注者,谦也。
”《说文》:“注,灌也。
”用在注释古书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
1.4笺《诗·周南·关睢·郑氏笺》释文:“《字林》云:…笺,表也,识也。
‟按,郑《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在《诗经·周南·关雎》“郑氏笺”下注云:“郑于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
‟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
余经无所遵奉,故谓之注。
”《说文》:“笺,表识书也。
”2、章句体刘师培《国语发微》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汉赵歧《孟子章句》在《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后注:“章指:言神农务本,教于凡民。
许行蔽道,同之君臣。
陈相倍师,降于幽谷;不理万情,谓之敦朴。
是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叙以匡之也。
古书的注解
通论之
古书的注解
一、什么是古书的注解?学习它的意义是 什么? 注解与训诂 学习古注的原因
二、古书注解的历史发展 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汉代、魏晋南北朝、 汉代、魏晋南北朝、 唐代、宋代、清代。 唐代、宋代、清代。 十三经注疏
三、古注的体例 注疏体与集解体 注疏体一般包括正文、注和疏三方面内容。
六、学习古注应取的态度 依靠古注,但不迷信。批书注解的意义。 古书注解的简史。 二、古书注解的简史。 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1、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清代; 清代; 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三、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四、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五、古书注解常见的情况 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六、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读为”“读曰” ”“读曰 读若”“读如”的分别? ”“读如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 七、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八、古书注解中的注音 九、校勘学上常见的术语 十、对待古书注解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十一、举出一些常见的古今在古汉语方面有重要 十一、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四、古代注解常见情况及古注的主要内容 几种常见情况:释词、串讲、释词并串讲、通 释全章大意。 古注内容:广泛,涉及古代语言、历史、社会 、文化、科学等,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音、解 释词义、疏通文意、分析句读、讲解语法、 揭示修辞、诠释典故、解释名物制度、考证 人物史实、地理、校勘文字和评论等
五、古注的术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在古代非常重要,因为古代教育水平低下,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古书中的含义和背景,注解可以使古书中的意义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如《周易》、《春秋》等书虽然是古代经典之作,但是其中的意义非常深奥,很难让人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注解就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遗产之一。
古书的注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补充资料,二是解释内容。
在补充资料方面,古书注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书中对当时历史、文化、宗教、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补充资料,使读者对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就像《资治通鉴》中的注解,它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发展。
在解释内容方面,古书注解的作用是解释书中的意义。
这些意义可能是深奥的哲学思想,可能是关于人类存在和生命的思考,也可能是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在《论语》的注解中,虽然内容简短,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注解解释了孔子的经验,也把孔子的智慧传承给后代。
古书的注解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内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阅读标注的注解,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此外,注解也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古书,拓宽视野和拓展思路。
总之,古书注解在历史上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注释,优秀的注解家们在一代代人们之间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
在今天,注
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考和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
古书的注解
• 《左传· 庄公八年》:“公惧,坠于车,伤 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 如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十三经注疏》 • 朱熹有《周易正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等。
• 清代是又一个高峰,注解的范围广,质量 高。
二、古书注解的名称
• • • • • • • • 传 笺 注 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章句:离章析句,委曲支派。 集解 集注
• 如:魏王弼的《老子注》;晋郭象的《庄子注》;三国韦 昭的《国语注》;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等。
• 唐代的注解工作非常兴盛,达到一个高峰。
• 如: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 孔颖达等纂《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 疏》;徐彦作《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 疏》。 (九经)
• • • • •
校勘术语: 衍文 脱文 误文 《韩非子· 说林上》:“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 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王念孙曰:“削地”当为“列 地”。“列”古“裂”字。裂,分也,言借外权以分地也。 《韩策》作“或外为交以裂其地”,是其明证矣。“列” 字作“ ”,形与“削”相似,因误为“削”。 • 倒文 • 《墨子· 鲁问》:“翟虑耕天下而食之人矣。”王念孙认 为当作“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下文云“翟虑织而衣 天下之人”。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概况
• 古书的注解工作是从汉代开始的。
• 如:注《诗经》有三家:鲁申培公、齐辕固生、燕韩婴。 后又有毛亨作的《毛传》; • 孔安国注《尚书》;马融与郑玄为许多儒家经典作注;高 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 《楚辞》作注。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
古书注解的范围
古书注解的范围一、什么是古书注解?古书注解,顾名思义,就是对古代书籍进行的一种注释和解释。
那些古人写的东西,文言文什么的,光是看就能让人抓瞎。
有些人看到这些文字就像是盯着一堆谜题,恨不得能翻个“黑魔法”出来,直接把它们搞懂。
不要怕,注解就是在帮你解这个“谜”。
它们就像是你口袋里的小伙伴,随时给你提示,让你在阅读古书的时候不至于迷失在古老的字句里。
如果没有注解,很多古书简直就成了“死文本”。
那年代的人思维方式、用词习惯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
别说是文言文了,就算是翻开一篇清朝的白话文,估计很多地方你也看不懂。
想想看,那时候“求学”不就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吗?那些文人的笔触简直得让人怀疑人生。
更别说有时候用字还特别有地方特色。
注解就像是给这本书装上了“翻译器”,让你轻松跨越时空,理解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二、注解的作用与意义注解到底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古人写的诗词,有时候我们读起来,字面意思明明懂了,可是那背后的深意就像是藏在一堆迷雾里,啥也看不清楚。
这个时候,注解就成了破迷雾的利剑。
它们不仅告诉你词句的意思,还能解答那些复杂的隐喻和深层含义。
你知道吧,古诗的意思有时候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乍一看,好像只是写送别,然而在注解的帮助下,你会发现这是在传递一种深沉的友情,水的深度只是外在的比喻,真正想表达的是那份深厚的感情。
说到底,注解其实就是帮你“对症下药”。
有时候古书里面有些晦涩的字、难懂的成语,看着让人脑袋嗡嗡作响。
注解不仅给你提供了字词的解释,还帮助你理解那些“读不懂”的历史背景、文化脉络。
这样一来,古书不仅仅是古老的字句,更像是一座宝藏,让你在翻阅时能不断发现新的奥秘。
你要知道,古书里有些内容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和现代生活差距巨大。
你如果一味地按照今天的眼光去解读,肯定会有不少误解。
这也是为什么古书注解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帮助你从一个更“贴近”原始时代的视角去理解古人写的东西。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明修辞手段
五、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A曰X 2、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古书注解
古注的类型古书的注解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1.传注体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 (通作“故”)、“训”。
《汉书·艺文志》著录鲁、齐、韩三家诗各有“故”数十卷。
清马其昶有《老子故》,徐孚吉有《尔雅故》。
汉高诱作《淮南子注》,在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训”字,清王?运注《论语》,书题《论语训》,都是这样的例子。
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周南·关雎》疏)。
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
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综合两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用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的本义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驿车和驿马,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
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
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
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叫做“孔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传”。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
郑玄“笺”的意思本来是说对《毛传》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注解”的意思,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
古书的注解
注解内容:注释篇题或章旨
即解释文章的题目或段落大意,如: 赵岐《孟子章句·离娄》:“离娄者,古 之明目者,盖以爲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 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 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方员。犹《论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题篇。” 《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郑玄笺 云:“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 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
注解术语:浑言、统言、通言|析言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以泛指,前人称为“浑 言”,即笼统称说之意。它与“析言”相对。如: 《说文·心部》:“恭,肃也。”段玉裁注: “肃者,持事振敬也。《尚书》曰恭作肃,此以 肃释恭者,析言则分别,浑言则互明也。” 《说文·示部》:“祭,祭祀也。”段注: “统言则祭、祀不别。”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 死曰攷、曰妣、曰嫔。”孔疏:“此生死异称, 出《尔雅》文,言其别于生时耳。若通而言之, 亦通也。”
注解术语: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 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其为虚 词。如: 《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 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说文·矢部》:“知,词也。”王 筠《系传校录》:“凡许所谓词,即语助 也。”
注解术语:之言、之为言
这是声训术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 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 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注意:声训多数 情况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释词,它只是探求其 语源,因此解释语不能直接带入原文中。如: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示部》:“祓,除恶祭也。”徐锴曰: “按:祓,之为言拂也。” 《说文·示部》:“禳,磔禳祀疠殃也。”徐 锴曰:“禳之为言攘也。”
注音方法:反切法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1.古书注释的时间:古书的注解工作应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
汉代已经是大规模地为古书作注了,兴起了经学笺注的热潮,两汉古书的注解主要是围绕儒家五经展开的。
2.古人注古书的目的:时代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口授和传抄的错误,后代人,如汉代人,就已经不完全能读懂先秦的许多典籍。
简言之就是为了读懂古书,从而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
例举如下。
《尚书·泰誓》:“我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漢代孔安國註:“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
十人:周公旦、召公奭shì、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hóng夭、散宜生、南宮适kuò及文母。
”3.今天学习古注的目的:除了以上的目的外,另外对同一本书有不同注释人,各人观点不一,取舍之间有时不很容易决定。
还有,古人的注解一般比较简略,注解的体例和术语也比较生疏4.常见的古书注解大家:汉代的有:郑玄、毛亨、孔安国、马融、何休、赵岐。
晋代的有:杜预、郭璞,范宁。
魏代的有:王弼、韩康伯、何晏。
唐代的有:陆德明、孔颍达、贾公彦、徐彦、杨士勋、唐玄宗。
6.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传注体: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
常见的名称(术语)有“传、注、笺”。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文的文义。
从传述的内容来看,有的侧重在敍述事件的原委,如《春秋左氏传》,有的侧重在解释字词,如《毛诗诂训传》。
注:取义贯注,文义艰涩,需要适当地加以解释才能通晓,就如同水道阻塞,必须贯注才可通畅。
所以“注”就是诠释的意思。
“注”,古书又写作“注”,二者音义同。
笺:是表识的意思。
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便用笔标志在原文的一侧,所以注文比较短小、简约。
它不但注释经书的原文,亦对原有的注解予以补充和修订。
疏:亦叫“正义”。
唐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注释术语。
不仅解释原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义疏体术语,后叙)。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古书的注解
玄注:“体犹分也。” 3、以今语释古语。 ①《文选· 报任少卿书》:“谚曰:‘谁 为为之?’”李善注:“谁为犹为谁 也。” 4、用常用字释非常用字(表示同一意 义)。例如: ①《孟子· 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 朱熹 “直犹但也。”
5、〔貌、之貌〕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注释形容词,一
校勘术语
1、〔当为、当作〕 古注中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 字。
①《礼记· 丧大记》:“君之丧,大胥是敛。”
郑玄注:“胥,乐官也,不掌丧事。胥当为 祝,字之误也。” ②《周礼· 考工记》:“作舟以行水。”郑玄 注:“古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作 舟。’”
2、〔衍、脱(夺)〕 “衍”即“衍文”,又叫“衍
2、〔谓〕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主要用于
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名释 总体名等。
①《左传·隐公元年》:“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杜预注:“厚谓土地广大。” ②《左传·成公二年》:“大国朝夕释憾于 敝邑之地。”杜预注:“大国谓齐。” ③《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 麦、菽也。”
①《周易序卦》:“比必有所畜。” 释文:“所畜,本亦作蓄。” ②《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 也。”注:“润或作濡。”
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
1、剔除糟粕
《相鼠》序:“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就 有无礼者。”
《论语· 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 为夫子” 宋吕本中《紫薇杂说》:“丈人自谓” 清俞樾《诸子评议》:“两不字并语词”
般放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说明事物的性质 或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例如:
①《诗经· 大雅· 瞻卬》:“藐藐昊天。”毛传: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书籍进行解释、说明或补充的一种方法。
对于古书籍,特别是经典性的古书籍来说,注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书籍的含义和价值,而且也能够让这些古书籍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所以,古书注解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注解。
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注解方法,就是对古书籍中难懂的句子或者生僻的词汇进行解释和补充,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理解和认识。
直接注解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将古书籍中的深奥难懂的内容解释清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同时,直接注解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的真正含义。
第二种方式是引用注解。
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在注解中引用其他古书籍的内容或者跟古书籍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通过引用注解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在古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通过引用注解,读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古书籍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加深对古书籍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种方式是批注。
批注是指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评注和评论,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并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一些解释和补充。
批注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
第四种方式是图解注解。
图解注解主要是通过图片、照片、插图等形式,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
通过图解注解,读者可以以视觉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一步提高了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总的来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有直接注解、引用注解、批注和图解注解四种。
这些注解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读书人在对古书注解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注解方式。
第一单元-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兴起旳原因 1.语言旳发展演变 因为语言发展,先秦旳文件到了汉代人们已 经不能完全看懂了. 2.尊儒读经旳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旳提议。 设置五经(易、书、诗、仪礼、春秋)博士 。 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 《礼记》、《尚书》、《春秋》、《论语》、 《孝经》等用古文写成旳经书,古今文之争 . 3.急救古籍 汉代广开献书、采书之门。
前面旳恶读(取乌旳声母,路旳韵母)wū,背面旳恶 读它一般旳音è。
前面旳好,读‘呼报’反切出来旳音,背面旳好读它 一般旳音。
(三)指出古书错误旳 11.当为﹑看成 用来改正古书中旳误字。如 《周礼》:“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
“傅看成‘傳’” .(传)
12.衍文、脱文 也叫“衍字”,也简称“衍”。指古籍在传抄
既释义又阐明读音,一般都是声训,即用与被解释旳词 声音相同或相近旳词来进行解释,如
《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
也。”
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旳。如
《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 也。”
8.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阐明通假,即用本字来阐明正文 中旳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
3.犹
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大致有四种情况: 用同义(涉及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 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 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貌,之貌
都用来解释表达某种性质﹑状态旳形容词,相当于 “……旳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
第一单元 通论 古书旳注解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词义:这是注解古书的基础工作,需要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历史名词、典故成语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意。
2. 串讲文意:注解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行串讲,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3. 分析句读:古书的句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句读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序和语气。
4. 提示语法:古书的语法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语法进行分析,提示读者注意古书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古书中的修辞手法比较丰富,注解者会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古书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成语,注解者会对这些典故和成语进行诠释,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7. 校勘文字:古书的抄写和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和错误,注解者会对这些进行校勘和纠正,保证古书的准确性。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注解者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串讲,分析其含义,并说明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同时,如果发现有错别字或者句子顺序错误等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校勘和纠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注解一、古书的注解与训诂、训诂学: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之给古书作注。
然而给古书作注的工作,幷非今人才有。
如果真是如此,则今人亦未必能作出注释,所以它还有前人给古书作的注。
即今注和古注。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训诂,它同音韵、文字构成古代文献语言学,所以,它也是古代文献语言三角支撑的一个有力支点。
说文点儿,它是训诂,说白了,它是古人的注释,是文献解释学的内核和主体。
“训诂”之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黄侃说:自从有了语言,就有了训诂。
82年在苏州开全国训诂学会,苏州一家报纸写作“训话”会。
那么,究竟什么是训诂,什么是训诂学呢?《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
”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
”《说文》:“诂,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
训者,说教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
由此可知,训就是解释疏通;诂(故),就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换言之,将古代的话加以解释,使之明白可晓,谓之训诂。
今人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云:“故为故旧,古字古言的古音古义谓之故,顺释疏解之便谓之训故。
”陆宗达先生把它叫做“文献语言学”。
“训诂”又写作“训故”,来历较古。
最早的是秦汉间的鲁人毛亨《诗诂训传》,后来《尔雅》也有释诂,释言,释训等名目。
但“诂”所释为古今语,言所释为方域异词,训所释为形容词、联绵词。
孔颖达云:“诂训传者,注释之别名”。
黄侃云:“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综上所述,对古代文献所作的一切解释、说明工作都可称之为训诂。
训诂学:在训诂之后加一学字,从其实质而言,训诂是感性的,个别的分析。
训诂学则是理性的,综合整理的,它使许多零碎的训诂材料带上客观性和系统性。
同时,它通过总结前人的训诂经验,使之成为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体系。
因此,简单地说,训诂学的定义可以描述为:以古代书面语言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任务)疏通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
古书注解
集解类
集注、集传、集释。
汇集众说的一种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
的解释。 晋· 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 朱熹的《诗集传》《孟子集注》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
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曰:时者, 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 怿。
义疏类
“义”或“疏”,意为疏通文意。
训释的对象是经文和旧注,其注释
的原则是“例不破注” 出现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唐人 对魏晋以来的义疏修正较多,奉官 诏的称为“正义”。
唐· 孔颖达《五经正义》
唐· 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唐· 徐彦《春秋公羊传》
唐· 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
章句类
离章辨句,其训释的对象是句或章。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串讲直译句意,分析文
献章旨。 刘师培《国语发微》:“故传二体,乃疏通 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 章句者也。”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孟子章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人死谓饿疫死者也。王政使然。而
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诗经· 邶风· 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汎汎 然俱流水中。” 清· 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 小字本无。”
古书注解的内容
解释词义 解释句意 解释语法 说明修辞方式 说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
古书注解的发展
先秦时期
随文注释,为历史上的文献典籍做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有:
1. 语词注解:对不易理解的语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例如解释古代汉语中的不常见词汇、古代人名、地名等。
2. 文化解读:解释古代文化、思想、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
3. 历史背景注释:解释古书内容所处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古书的理解。
4. 人物关系注释:解释古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身世、行动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古书情节。
5. 史料考证注释:对古书中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考证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
6. 笔记、注释集注:收集不同的注释和解释,形成一部专门的注释集,便于读者查找和参考。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是将古代文献或古籍典籍进行解释和解读的过程。
下面是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
1. 词句解释:在注解中解释古书中的生僻词汇、难懂词句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2. 时代背景分析:注解可以对古书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进行背景分析,解释时代背景对文本含义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内涵。
3. 典故和引用解析:古书中经常引用或提到一些典故、史事或其他文献。
注解会解析这些典故和引用,揭示出古书中隐藏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语言修辞分析:注解可以分析古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观点解读和评价:注解可以对古书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价值。
6. 相关文献引用:注解可以引用其他相关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促使读者更深入地研究古书。
同时,古书注解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以及注解的深度和广度。
注解应紧密结合古书本身的特点和题材,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汉语的韵母
一、韵: 本义是指和谐的声音。传统音韵学中的韵是指为 了声韵和谐诗词入韵字的韵腹和韵尾要相押,而 不管有无韵头和韵头如何。因此韵的外延要比韵 母大。 韵部:韵书中的同韵字归纳在一起,叫韵部。从 这个意义上说,韵就是韵部。 韵目: 韵部的代表字叫韵目。在语音的不同发展时期, 韵的组合和实际读法有所不同。音韵学家沿用了 《广韵》的韵目名称。
4. 反切: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 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拼 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 ‚都‛称为被切字,用作反切的前一个字‚当‛称为反 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个字 ‚孤‛称为反切下字,也简称下字或下字。所谓 ‚上‛‚下‛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 顿, 都 困 反(切) dù n d ù n 《颜氏家训》认为汉末孙炎独知反语, ‚至魏世大 行。‛ 但比孙炎早的王肃、应劭都用反切注音。三国 后十分流行,。‚反切‛最初叫‚反‛或‚翻‛,唐代 宗大历以后,忌讳‚反‛字,改用‚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 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 声母,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
三、古汉语的声调
音节的升降高低叫声调。传统音韵学把声调分为 四声,即:平、上、去、入。后来,平声又分化 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字消失,分别派入四声。逐 渐形成了今天普通话的四声。
四、古代的注音方法
1. 譬况 天《释名· 释天》:以舌腹言之 风《释名· 释天》:横口合唇言之 2. 直音:直接用同音字注音。 《康熙字典》:栭,并音而。 《康熙字典》:西,音粞。是,音姼。 3. 读若 《说文》:铗,读若夹。 《汉书· 高帝记》:‚从间道走军。‛服虔注: ‚走音奏。‛
《 说文》:‚豔,好而长也。从丰,丰, 大也。‛又《左传· 文公十六年》:‚公子 鲍美而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 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3)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 哭之。(《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 尸枕其股。‛
(3)《尚书· 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 孔安国《尚书大传》:‚我 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十人:周公旦, 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 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 根据孔安国的注,我们了解到:乱=治,古 今异义,十人之名赖之得以保存。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 的重要依据 (1)《朕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 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 之。‛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 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 不合情理的。 (2)《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 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 预注:‚色美曰艳。‛ 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就 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
(2)《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 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 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朱熹 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 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 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 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 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2、谓——被释词在前,可译为‚是指、指的是‛。
例: 《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 稻黍稷麦菽也。‛ 恐美人之迟暮:美人谓怀王也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 相当于“……的样子”。
例:《庄子· 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维叶萋萋:萋萋,茂盛貌 4、犹、犹言——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前后词语只是某种语境 中相同。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 或‚等于说‛。 例:《孟子·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置之河之侧兮:侧,犹厓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用音义相通词语来训释,即所 谓‚声训‛( 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 《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 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 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 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 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 《诗》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 注释杂夹文中。 如: (1)《周易· 说卦》:‚乾,健也;坤,顺 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 也;艮,止也;兑,说也。‛ (2)《周易· 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 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二、《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韵书。五卷。
宋陈彭年等奉昭重修。原为增广《切韵》而作。 《广韵》共二百零六韵。研究中古语音大都以此为根据。 研究上古或近古语音,也以此为比较的资料。是汉语音韵 学的一部重要韵书。 《广韵》广韵的韵母共有206个韵,但如果除了声调的不同 不算,就就只有61个韵类,92个韵母。
特点:重视从材料出发的考据,方法比前 人进步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 最大的成果是阮Leabharlann 校刻的《十三经注疏》
《诗经· 邶风· 北风》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寒涼之
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亂〇涼音良雨于付反 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 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 政也〇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 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 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北風至只且〇正義曰 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 病害萬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 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 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雖先日 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 之既盡也只且語助也
2)古注的兴盛——两汉
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 的解释
3)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特点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注兼注‛的‚疏‛ ②出现了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 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 为‚六经注我‛。
(5)注释的复兴——清(近代)
10、‚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指 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论语· 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 字、‘夫’字。案《史记· 孔子世家》亦无‘行’ 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11、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 在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 例如:《诗· 周南· 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 思。‛毛传:‚思,辞也。‛
另加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这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 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是 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 崇。 所用注音多为反切。
小组讨论翻译题: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
闇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 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 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 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 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视 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 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於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 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 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闇昧之行无礼仪而 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 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 显之居以对之
6、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 象。 段玉裁《说文注》:‚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 也。‛又:‚‘读为’亦言‘读曰’。‛ 7、读若、读如——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 借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 也。‛又《周礼汉读考· 序》:‚‘读如’、‘读若’者,拟 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8、如字 ——凡一字有数音者,其本音下注如字,表示读本音, 不须破读。表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本音。 《大学》: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 下如字。 9、‚衍文‛也叫‚衍字‛,也简称‚衍‛。指古籍在传抄刊 刻中误加的字。 ‛
古汉语的声韵调
一、古汉语的声母
1、声母又称纽、声纽或声类。声母就是一个字的 发声部分,相当于现代语音上的辅音。 2、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古代声母的代表字。相 传唐末和尚守温创立三十字母,后宋人又增加了六 个,就是
有名的三十六字母。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 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晓影匣喻,来日。 由此可上推古音,下推近古音和现代音。古代声母 发展变化的阐述也离不开这三十六字母。所以在古 代音韵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