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课程特点,把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的原理,使学生乐于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适应、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由于认识对象处于人体内部,认识起来增加了难度,所以,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顺序,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来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表及里就是通过学生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血液循的外在表现;借助模型、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本来无法直接看到的事物。

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心脏的作用、心脏的保护、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等问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与质疑,建构科学概念。

对于血液循环的路线,结合心脏的构成以及血管的分类作简要的讲解,以便学生大致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的运动使人感到心跳,学生不怎么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视频资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相关情况,有助于学习与认识的深入。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模型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谈话: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比赛,比赛就叫“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比赛内容是:在身体上找出一处有血管的地方)

2、教师讲解: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这个长度是1路车从姚家跑到火车站4800多趟的距离!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问: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4、学生猜测,汇报。

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

源,这个动力源就是心脏。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6、学生回答。

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8、提问:心脏大致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找找看。

9、学生找后汇报。

10、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心脏的位置的?

11、根据学生回答再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1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看课件并小结: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二、认识心跳的作用

1、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我们来研究一下。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对照课件试着说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教师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你能联系前几课所学的知识推测一下吗?

2、结合猜想,教师出示课件讲解。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4、汇报讨论结果。

四、讨论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

1、心脏是如此重要,如果这个泵出现毛病,那么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全世界每年由于心脏和血管出现问题而死亡的有167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9.2%。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瓣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2、讲解阅读资料。

3、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一定要适当,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烟能使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过量饮酒能使心脏麻痹,甚至停止跳动。

五、总结

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要在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两大血液循环器官,其中心脏相当于血液循环的泵,有它提供动力,血液才能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心脏,回家不本科所学向自己的父母宣传一下,让他们也能认真保护心脏,好吗?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作为单元教学的最后一课,其内容不仅涉及到心脏的情况、血液循环的路线等新知识点,还需要联系肺与呼吸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开在第一课学习中的困惑:运动后,呼吸与心跳为什么都变快了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心脏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科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双赢。为此,我补充了两个知识点:心脏的构成、血液循环的两条路线,回避了动脉血、静脉血的知识点,以防止学生在学习两条循环路线时将血液类型与血管混为一谈,从而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不受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对薄弱,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对于心脏保护的相关内容不宜展开,只需借鉴呼吸系统保护的方法点拨即可。

设计特色:

开课的“找血管”比赛,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了解血管的基础上探究心脏,把血管和心脏有机联系起来。这样做比教材中先介绍心脏再让学生认识血管更自然。由于学生在认识心跳作用前已经猜测出“是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作用时,把问题设计为“心脏不停的跳动和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探究“心脏是怎样使血液在血管里不停流动的”。这个问题明确了,则心脏的作用自然也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心房和心室”等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实验让实验明白“心脏收缩主要是把血液压向血管,同时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