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工艺的优缺点

离子交换工艺的优缺点

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将离子性官能基结合在树脂(有机高分子)上的材料,称之为“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表面带有磺酸 (sulfonic acid) 者,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四级氨离子的,则为阴离子交换树脂。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阴阳离子,所以经常使用于纯水、超纯水的制造程序中。

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官能基虽可去除原水 (Feed water) 中的离子,但随着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因官能基的饱和而导致去离子效率的降低,引发水质劣化的缺点。此外,离子交换树脂本身也是有机物质,使用中会受到氧化分解、机械性破裂、担体流出而造成有机物质的溶出。此外,带有电荷的有机物质也会受到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使离子交换树脂很容易受到有机物质的污染 (Fouling)。而有些微生物由于菌体表面带着负电,也会被阳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树脂表面因而成为微生物的繁殖场地,造成纯水的污染。在此同时,微生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会成为有机物质的污染来源。这些都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时,引发水质劣化而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通常失去离子去除能力(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虽然可以经由酸碱药剂的作用来再生,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但若因为有机物质的吸附(污染)而造成效率不好时,树脂的去除性能就会降低。此外,依再生用化学药剂的质量不同也会有离子交换树脂本身被污染的风险。因此,超纯水系统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几乎是不能进行再生处理的。

优点 : 无机离子的去除能力优良。

具再生能力,且装置简单。

缺点 : 纯化(交换)容量有一定的限制、水质会起伏。

树脂会有有机物溶出的情形。

树脂表面会有微生物的增殖。

树脂的崩解碎片等会造成水中颗粒的增加。

树脂的再生过程较麻烦。

逆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工艺美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名词解释★1.化妆石板(1)★2.正身侧面律(1)★3.沙芯法(l)4.黑顶陶器(2)5.鳄鱼纹彩陶钵(2)★6.黄金王棺(2)7.黄金拖鞋(2)8.公主金冠(3)答案辑要1.简述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金属工艺的特点。(3) 2.简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石工艺的发展及特点。(3) ★3.简述古代埃及玻璃制品的艺术特征。(4) ★4.简述古代埃及发明玻璃工艺的意义。(4) 5.简述埃及陶工艺在各王朝时期的发展特点。(5) 6.分析古代埃及黄金首饰的发展及其原因 论述专项★1.古埃及的工艺美术有何主要特点?(6) 2.宗教观念是怎样影响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请举例说明。(7) 二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名词解释1.耶莫陶器(10)2.哈森纳陶器(10)3.哈拉夫陶器(10)4.欧贝德文化(1l)5.尼尼微式陶器(1l)6.汉谟拉比法典碑(11)★7.泥版文书(1l) 答案辑要★1.简述古代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工艺美术的异同。(12)2.简述两河流域石工艺品的代表类型。(13)3.简述两河流域杰姆狄特那斯尔文化期至苏美尔文化期金属工艺的主要特点。(10)4.简述欧贝德期的陶工艺的特点。(14) 论述专项1.论述新石器时代西亚地区彩陶文化的发展及特点。(15) ★2.论述古代两河流域工艺作品的特点。(16) 三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名词解释★1.翼狮形角杯(18) 2★2.八曲长杯(18) ★3.波斯织毯(18) 4.狮纹金杯(19) 5.埃兰风格(19) 6.绿釉陶器(19) ★7.联珠纹(20) 简答辑要1.简述前波斯时期陶器的发展特点。(20)★2 简述古代波斯金属工艺的艺术特色。(21) ★3.简述古代波斯染织工艺的艺术特色。(21) 4.简述波斯染织工艺的代表作品类型。(22) 5.简述波斯石工艺的代表类型。(22) 论述专项★1.论述古代波斯金属工艺的成就,并举例说明。(23)★2.试述古代波斯工艺美术的特点。(25) 四古代希腊工艺美术(26)名词解释★1.红绘式陶器(26)2.“三带一同心圆”式(26)★3.黑绘式陶器(26)4.白地彩绘式陶器(27) 答案辑要★1.简述古希腊陶器的艺术特色。(27)★2.简述古代希腊工艺美术的总体特点。(28)3.简述东方纹样期科林斯和阿提卡两地制陶工艺的特点。(29) 4.简述黑绘纹样期和红绘纹样期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发展。(29) 5.简述述黑绘纹样期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30)6.列举红绘纹样期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制作者与绘饰者。(30)7.简述古希腊家具设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31)论述专项★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2.古希腊陶器装饰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33)3.试述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5) 五古代罗马工艺美术(37)名词解释★1.万花玻璃(37)2.热熔马赛克(37) 3.骷髅图舞银杯(37) 4.罗马赤陶(37) 5.穆拉诺(38) 6.特拉·西吉拉达(38) 答案辑要1.简述古罗马金属工艺的发展。(38)★2.简述古代罗马工艺美术的总体特点。(39)★3.简述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的特点。(39)4.简答充气法玻璃器的制作方法。(40)5.简述埃特鲁里亚工艺美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40)6.简述什么是磨光黑陶。并举例说明。(41) 论述专项★试比较中国汉代与古罗马的工艺美术。(41) 六伊斯兰工艺美术(42)名词解释★1.米奈型陶器(42)2.锡白釉陶器(42)3.大马士革波纹(42)★4.伊斯兰织毯(43)5.清真寺油灯(43)6.摩尔式剑(43)7.华丽彩陶器(43) 答案辑要★1.简述伊斯兰工艺美术的总体特点。(44)2.简述伊斯兰陶工艺的发展。(44)3.简述白地多彩釉陶器的特点。(45)4.简述伊斯兰陶器的风格演变。(46)5.简述伊斯兰金属工艺的特点。(47)6.简述伊斯兰玻璃工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47)7.简述伊斯兰的丝织工艺。(48)论述专项1.论述伊斯兰中期陶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8)★2.试述伊斯兰染织工艺品的纹样特点。(50) 七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52)名词解释★1.中世纪(52)★2.圣遗物箱(52)★3.彩绘玻璃(53)

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

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 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大马士革,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从公元3世纪至17世纪,大马士革一直是整个西方世界最著名的金属冶炼锻造和兵器制造中心。大马士革工匠纯手工打造的“大马士革刀”,被后世称为世界第一名刃。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旭烈兀两次率大军西征,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创。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就这样,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大都(今北京)。与此同时,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300里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匠户由政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大马士革钢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中国,开始生根发芽。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马士革刀作为战利品或者商品流入中国,但是成规模的引进大马士革刀制作技术,开始生产大马士革钢,却是从元朝开始,以保定为起点。由于“匠户”禁止迁徙,大马士革钢的用途又比较有限,时至今日,这项工艺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匠户制度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被明令废除,匠户重获自由,同时失去了政府的供养,多数匠户转做其他行业,只有极少数家族一直以父传子承的方式延续着这项手艺。 保定上谷冷兵器研究会是国内唯一以大马士革工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民间社团。秘书长上谷布衣先生,以及研究会诸多学者,对大马士革(钢)刀制作工艺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并集合掌握这项技术的现代工匠,成立匠人工坊,传承古法,培育新人,制作真正纯手工锻造的大马士革钢。匠人工坊手工制作的大马士革钢刀,每一把都可谓“削铁如泥”,剁铁丝、戳铁桶,PK所谓“龙泉剑”,如砍瓜切菜一般。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送入脱硫塔,用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

年产五十万吨合成氨的原料气制备工艺筛选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合成氨因采用的工艺不同其生产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的生产过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由原料气的生产、原料气的净化、合成气的压缩以及氨合成四个部分组成。 ●原料气的合成 固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焦炭、煤 液体燃料生产原料气:石脑油、重油 气体燃料生产原料气:天然气 ●原料气的净化 CO变换 ●合成气的压缩 ●氨的合成 工业上因所用原料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如下: 1)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5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合成氨厂采用哈伯-博施法流程。以焦炭为原料的吨氨能耗为88GJ,比理论能耗高4倍多。 我国在哈伯-博施流程基础上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发了碳化工艺和三催化剂净化流程: ◆碳化工艺流程将加压水洗改用氨水脱除CO2得到的碳酸氢铵经结晶,分离后作 为产品。所以,流程的特点是气体净化与氨加工结合起来。 ◆三催化剂净化流程采用脱硫、低温变换及甲烷化三种催化剂来净化气体,以替代 传统的铜氨液洗涤工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天然气先要经过钴钼加氢催化剂将有机硫化物转化成无机硫,再用脱硫剂将硫含量脱除到以下,这样不仅保护了转化催化剂的正常使用,也为易受硫毒害的低温变换催化剂应用提供了条件。 3)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以重油作为制氨原料时,采用部分氧化法造气。从气化炉出来的原料气先清除炭黑,经CO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和氮洗,再压缩和合成而得氨。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简述 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石脑油、重油、焦炭和煤,都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除焦炭成分用C表示外,其他原料均可用C n H m来表示。它们呢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生成以H2和CO为主要组分的粗原料气, 这些反应都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而且为强吸热反应,工业生产中必须供给热量才能使其进行。 按原料不同分为如下几种制备方法: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 各种工艺流程的区别主要在煤气化过程。 典型的大型煤气化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以及壳牌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 ①固定床碎煤气化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末,在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拉斯金—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1888年英国一批艺术家与技师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展览会,并出版了《艺术工作室》杂志。拉斯金—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并影响欧美各国。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快于英国,后来居上。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红屋和美国的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将理论与实践加以结合的评论者,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最为著名。莫里科17岁时参观了博览会,对展品的反感影响到他以后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思想。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1859年,他与菲利普·韦珀(Phillip Webb,1831-1915)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工艺美术运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1882年由

最新工艺美术运动学习资料

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的含义:(名词解释)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恢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2、“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特征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德风格和其它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的中世纪、哥德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梳的主要风格,从意识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3、“工艺美术”运动的目的:

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复兴哥德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 4、设计原则: (1)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万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 (2)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5、“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和影响意义 1、优点: (1)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的风气之中,这些设计先驱们能采用中世纪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难能可贵。 (2)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3)反对设计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4)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设计风格的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2、缺点 (1)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 (3)从意识形态上件,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可能会有出路的,因为它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之比较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之比较 [摘要]本文对在现代设计史上影响广泛且意义重大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从它们的理论主张、设计风格及影响与意义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及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使得我们对这两个运动有一个更深入和更彻底的认识。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理论主张;影响与意义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背景是工业革命的恣意发展引起市场对消费商品的大规模需求,从而导致了审美标准的降低。工业制品的丑陋造成许多人对机械生产的厌恶情绪。而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也就是有名的“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了这场设计运动肇始的历史性事件。这个展览展出的大量工业产品的粗糙与丑陋,导致设计界的一些敏锐的人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中当然包括这场设计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约翰·拉斯金和领导人威廉·莫里斯。面对这种现状,拉斯金主张艺术家要从事产品设计,要求艺术与技术结合。他认为,为了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必须要有美术,但是,这种美术并不是为美术的美术,而是要工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喜悦,并且要在观察自然、理解自然之后产生出来的美术。而莫里斯是拉斯金设计思想的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他提出艺术与技术结合来改造制品造型的主张,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设计运动。而“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因萨缪尔·宾的“新艺术画廊”而得名。大约从1890年到1910前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该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结合来解决产品造型问题,追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设计运动做对比分析: 一、理论主张之比较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基于大致相似的背景——都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过分繁缛的装饰风格的反叛及对工业化产品粗糙简陋的造型的反感,因而它们在理论主张上也就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均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不再以传统的装饰风格为参照,转而师从自然,到大自然的动植物中去寻找设计的灵感。它们还从日本的装饰风格中寻找借

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成就

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实践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其代表人物之一路易斯·沙里文受到运动影响很大。同时工艺美术运动还广泛影响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国家。工艺美术运动是当时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并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浅谈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及其成绩主要从以下几点去认识学习。 一、概念 工业革命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未艾,大批量工艺品投放市场,然而设计却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只重视生产和销量,设计与技术相对立。当时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1、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没有美感;2、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权贵使用。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要求塑造出“艺术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艺术家”。虽然该运动具有对设计风格水平重视的优点,但从采用的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复旧运动,因此不但是退步的,同时也不可能成为现代设计的启迪和开拓型运动。 二、工艺美术运动的表现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 在工艺美术运动中许多的艺术家为之探索和研究为工艺美术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人物有:一、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他的主张艺术要与技术相结合、与生活结合;强调实用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矫揉装饰;设计思想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强调为大众设计;提出向自然学习,强调将观察融入到设计中去。二、威廉·莫里斯,他作为“工艺美术”的奠基人,生于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去世。他也一直被视为对工业和资本主义现实无望的梦想着和理想主义者,他理想是通过设计进行社会改革。反对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反对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强调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设计必须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活动;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性、美观性相结合。三、沃赛,沃塞是建筑家出身,长期从事室内与家具设计。他虽然受莫里斯的思想影响,但是他并不对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毕恭毕敬,他设计家具十分简约、朴实,更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在实践上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为大众设计的实质。他的代表作有,《果园住宅》这个项目完成于“工艺美术”运动鼎盛时期。其他“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员除了威廉·莫里斯、沃

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批量化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 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设计。它是一座由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后被完整的拆迁到塞登汉,1936年毁于大火,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型材料的应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r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面。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成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三·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史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二·宅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四·主张诚实,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烦人趋向。 新艺术运动,是首先在法国兴起的,这与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有关,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十余年。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影响:一·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陈旧。二·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三·对于曲线的重视和强调,使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平面特征,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艺术影响痕迹,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的痕迹。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也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四·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都得设计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依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五·这场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艺术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他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是最为极端的,最具宗教气氛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高蒂。他的作品有文森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高蒂最为重要的作品是圣家族大教堂——他为此投入43年之久,并且至今没完成。 格拉斯哥四人:查尔金·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麦当娜姐妹,主要首脑人物是查尔斯·马金托什,他们的风格注重各种植物的纹样装饰。查尔斯·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是主张直线,主张简单几何造型,主张黑白色等中性色计划。他的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金托什是一个联系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代表作品是高背椅子。 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奥地利分离派运动和德国青年风格运动都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被人誉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工业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为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曲线风格)是新艺术运动形成的一个风格派,与他同时存在的还有直线风格。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纹样的线条进行装饰。无论是物体的形状,还是物的表面的装饰,都以流畅、优雅、波浪起伏的线条为主。其中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利尔兹利也归为曲线派,美国舞蹈家洛伊*富勒的舞姿成为创作的主要灵感。(俄国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由一小批的结构分子和设计师致力于满足新社会制品构成的需要,力图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和雕塑的主题,以致使作品特别像雕塑很像结构物,因而被称为“构成主义”。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治变革中诞生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是它的两大源泉,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等。他们的许多作品是版抽象的或抽象性的,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它常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任意的嘲弄,通过荒诞不经的细节处理,表现设计师对工业化,高科技的厌恶和困惑。(装饰艺术运动)20世纪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展开的一场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它借鉴了埃及古代装饰风格,从传统艺术创作中获得创作灵感并受到舞台艺术,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它的风格特征从造型语言来说,趋于几何但又不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同于直线。从色彩运用而言,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代表人物有家具与室内设计的艾林*格雷、陶瓷设计的艾米尔*德克尔等。(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指设计师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思想,预先构思实物的形式和功能,所使设计的事物蓝图等符合生态保护的需要,从而使产品与环境融合,使生态学成设计思想的一部分。因此,也有人称为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解构主义风格)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作为一种哲学思潮,1967年前后由哲学家贾楏斯*德里推出,作为一种设计风格,20世纪80年代由建筑师彼得*艾德森和贝马得*感米提出,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开始。(威廉*莫里斯)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被誉为“工业设计之父”,出生于沃尔姆斯托的一个富有家庭,在家具、地毯、墙纸和壁挂等设计上是他的试笔之作,也是成功之作。1861年,成立了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三人姓氏命名的商行,简称MMF商行。1846年,成立了莫里斯事务所,从事建筑、室内、产品、平面等设计。(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已解决产品造型问题,追求一种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源泉。新艺术运动其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线条的表现手法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其中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直线派以英国的麦金托什与格拉斯哥派、奥地利分离派为代表。(波普艺术)波普来源于英语“大众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代表波普艺术的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魅力》。(高科技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要求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分离派)1879年,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维也纳分离派团体,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家协会。后来,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以瓦格纳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他们标榜和传统与正统艺术分道扬镳,帮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约瑟夫*霍夫曼、约瑟夫*奥尔布里希、莫赛和画家克里木特等。(风格派运动)是指1917年荷兰以《风格》杂志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以青年艺术家为成员的松散艺术团体。风格派基本是一种美学运动,目的是创作一种普遍的形式语言,追求普遍真理。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人和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的几何形象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其组织和核心人物有杜斯伯格、蒙德里安和利特维奇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绿色设计)师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股设计潮流,它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由于其涵义与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概念比较接近,都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设计,因而在各种场合经常互换利用。它也并不是一种单纯设计风格变迁,也不是一般工作方法的调整,严格的讲,它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大变动,是一种牵动世界诸多政治与经济问题的全球性思考,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未来的文化反省。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建筑师 A.W.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 Rennie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FrancisAnnesleyVoysey)和拉菲尔前派(Pre-Raphaelite)等。由沃尔特·克兰(WalterCrane)和C·R·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传到美国。并且其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 工艺美术运动中,手工艺一词越来越多的与以手工艺方式为基础美学,而不是手工劳作本身相联系.产品设计反映出手工艺的特点。 2.反维多利亚及其他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莫里斯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的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 3.提倡xx风格。 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 对于莫里斯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 拉裴尔前派兄弟和霍尔曼哈特反对当时英国画坛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主张忠实于自然的风格主张真实的,诚挚的“新艺术”风格,在题材

让人深深沉醉的大马士革花纹

让人深深沉醉的大马士革花纹 本文摘自:主题名品网世界名刀 繁星般的大马士革花纹,让人深深的沉醉。 很多人购买大马士革刀具主要是奔着刀具表面花纹而去的。那么这些花纹又是为何出现的,并且为什么花纹形状各不相同?那是因为刀匠在对刀具进行设计构思的时候,根据对钢材属性的熟悉,确定是采取两边挤压,或是切割打磨,或是采用仪器进行螺旋扭曲等手段,使得钢材外貌呈现波浪状或螺纹状。对这种钢材进行锻打后,因厚度和区域所含物质不同,故能产生特定纹路。并且花纹内有微小的锯齿结构,使得刀具更加锋利,但是缺点是不能过深的打磨,一面破坏锯齿结构。 类似于波浪状水纹图案是大马士革钢的表现特征,这种弯曲的波

浪线是多种金属经多层堆积锻打后形成的,多种不同特征的金属能使得锻造后的大马士革钢在拥有极佳的硬度同时,也极富韧性。当然,目前也有一些手段,可通过化学腐蚀使得钢材表面显现纹路,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此外,大马士革钢是多层金属锻制成,其密度较一般钢材更重,且防锈、防腐蚀性能极佳,这些都是辨别大马士革钢的手段之一。 现代很多着名刀匠锻造大师都宣称,他们已完全掌握了真正的古代大马士革钢的锻造工艺。他们采取的流程基本相同:将一种或几种成品钢材切割称大小相同的铁块,多层累叠后焊接固定。加热并经手工休整毛刺后交由机器锻打。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并获得足够的原材料,将足够的原材料加热并锻打,随后将铁块折叠后再进行锻打,如此若干次后经过淬火,热处理,抛光等一系列程序后就成为了一块现代大马士革钢。 虽然这种工序可能与古代锻造工序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

现代大马士革刀具从性能上而言已超过古代。现代工业炼钢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仅能够控制钢材中碳元素的含量,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铬、钼、钒、锰、钨、硫、磷等元素的含量,这在古代是很难做到的。古代被波斯人形容为“繁星”的大马士革产品,图文资料都难以考证了。 大马士革钢分类表 a. 结晶类 伍兹钢(wootz) 特点:高含碳量,含碳量超过2%,属于可锻白口铁,局部硬度可达HRC70,韧性差 以古代大马士革钢为代表 b. 锻打类 锻打大马士革钢(forged)包括中国、日本的锻打水纹钢等 特点:分层折叠锻打,花纹不明显 模式锻打大马士革钢(pattern forged)所有使用增强花纹模式的锻打大马士革钢 特点:同上,但花纹较规则明显,有些纯用于装饰,比如国外有些很漂亮的模式锻打大马士革钢是高碳钢+镍20,甚至有用银、铜等有色金属加碳钢的。已经完全不能作为刀具了 c. 粉末冶金锻打模式大马士革钢(PM pattern forged)

合成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说明: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1.9~2.0Mpa,送入脱硫塔,用A.D.A.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12.09~13.0Mpa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30.0~32.0 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 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 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CO变换:一氧化碳对氨催化剂有毒害,因此在原料气进入合成氨工序之前必须将一氧

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和委拉斯凯兹,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 浪漫主义"。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个人又反射着各种历史因素(包括一切以往的传统),而给当代的历史带来新的东西。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平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一是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研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简介 2007-11-08 20:51 一、威廉&S226;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1、威廉&S226;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在建筑设计领域率先对传统进行了挑战,在包括机械制品在内的工业设计领域,其新观念的确立要来得迟缓,以至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之风,在设计中的日渐蔓延,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因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这种状态的日趋严重,终于导致在工业革命最早的发生地英国发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所谓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这场运动威廉&S226;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英国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罗斯金提出了某些理论指导。1857年,莫里斯请设计师菲利蒲&S226;韦伯设计以红砖瓦构成的“红房子”(Red House),这幢房子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莫里斯的莫里斯事务所,真正拉开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序幕。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从今天的藏品来看,莫里斯事务所设计的物品具有鲜明的特征,后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具体表现: 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第二,在装饰上反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扑实无华、良好功能。 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第五,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在设计上,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3、莫里斯的设计思想中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很符合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思想。因此,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产生了相当的反响。英国出现许多与之相仿的设计事物所,称之为行会(guild)。这些组织团体的成立,在承担了当时的大量设计的同时,将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传播开来。尽管他们未能超越时代的局限但在唤醒人们对工业产品设计重视,探索艺术与技术的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