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基础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涩
•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 • 常用于治虚汗、泄 泻、尿频、遗精、 滑精、出血等证。
– 如芡实、罂粟壳等。 – 一般将涩味与酸味 并列。
• 四气和五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一般而言,气味相同的药物,大多作用相近。
– 如辛温药物多能发散风寒,甘温药物多能补气助阳;
• 气味不同的药物,则作用各异。
– 如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党参甘温,则补中益气;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 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
(一)四气五味
• 药物具有“性”和“味”,其中“性” 又称为“气”。 •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基本理论之一,是 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
1.四气
•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 寒性和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作用。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 适当的药物,确定剂量、用法,按照组 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
方剂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配伍组合, 可以增强或改变药物原有的功用,调其 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 的不利因素,从而以综合的作用发挥更 好的治疗效果。
– 如人参、熟地、甘草等。
酸
• 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 常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 证。 •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 如五味子、乌梅、金樱子等。
苦
• 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泄火、降泻气逆、 通泻大便、燥湿祛湿、泄火存阴等作用。 • 常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实证喘咳、呕恶、便 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 一般清热泄火、降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 便、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ppt课件
31
ppt课件
妊娠禁忌
禁用: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 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 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 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 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 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ppt课件
32
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 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性质滑利之品。 如牛膝、川芎、红花、 桃仁、姜黄、牡 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 荟、芒硝、附子、肉桂、冬葵子、滑石、 薏苡仁等。
ppt课件
44
膏剂
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加入蜂 蜜或冰糖浓缩而成的膏型。有内服和外用 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 种,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
ppt课件
45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ppt课件
46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 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27
(二)、配伍禁忌
•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ppt课件
28
十八反
• 共载相反中药18种,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ppt课件
29
十九畏
• 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ppt课件
10
甘: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和中的作用。
ppt课件
11
酸: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 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遗 尿等证。
《中药方剂》课件
主要用于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证。
VS
详细描述利水渗ຫໍສະໝຸດ 药能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所 致的证候,如水肿、泄泻等。常见的利水 渗湿药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止血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详细描述
止血药能收敛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等。常见的止血药有白及、 三七、艾叶等。
活血化瘀药
十九畏
指中药配伍中的另一种禁忌情况,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妊娠用药禁忌
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方剂的剂量与换算
中药剂量
指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不同中药的 剂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词
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证。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 的证候,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常见的活血 化瘀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咳嗽气喘 。
详细描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能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 咳嗽气喘等证候。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
中药方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慢性病、疑难杂症 等领域,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 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中药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中药方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世界卫生 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VS
详细描述利水渗ຫໍສະໝຸດ 药能利水消肿,治疗水湿内停所 致的证候,如水肿、泄泻等。常见的利水 渗湿药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止血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
详细描述
止血药能收敛止血,治疗各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便血等。常见的止血药有白及、 三七、艾叶等。
活血化瘀药
十九畏
指中药配伍中的另一种禁忌情况,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 会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妊娠用药禁忌
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不良影响。
中药方剂的剂量与换算
中药剂量
指中药在处方中的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不同中药的 剂量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词
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证。
详细描述
活血化瘀药能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所致 的证候,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常见的活血 化瘀药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总结词
主要用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咳嗽气喘 。
详细描述
化痰止咳平喘药能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多 咳嗽气喘等证候。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有
中药方剂的未来展望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慢性病、疑难杂症 等领域,中药方剂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 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 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确保中药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中药方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世界卫生 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
-
19:46
1.炮制目的
❖ (1)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便于贮存。 ❖ (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 (3)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或改变疗效。 ❖ (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 ❖ (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
19:46
2.炮制方法
❖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修制法、 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和其他制法。
7.涩味 能收敛固涩。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 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
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 : ❖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
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 定向概念。
❖ 升——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 ❖ 降——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 ❖ 浮——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 ❖ 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
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 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
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 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 毒。
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
(3)酸味 能收——收敛, 能涩——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 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 安蛔等作用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 1.掌握中药的性能和用法的基本内容 ❖ 2.掌握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 3.了解中医的各种剂型及其特点
19:46
中药的炮制
❖ 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剂型之前,进行必要 的加工处理,统称为炮制。 ❖ 炮制在古代叫做炮炙、修事或修治。药物 炮制与否或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 疗效果,更是确保用药安全而有效的重要措施。
19:46
1.炮制目的
❖ (1)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便于贮存。 ❖ (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 (3)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或改变疗效。 ❖ (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 ❖ (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
19:46
2.炮制方法
❖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修制法、 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和其他制法。
7.涩味 能收敛固涩。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 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
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 : ❖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
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 定向概念。
❖ 升——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 ❖ 降——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 ❖ 浮——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 ❖ 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
①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 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
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 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 毒。
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
(3)酸味 能收——收敛, 能涩——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 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 安蛔等作用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 1.掌握中药的性能和用法的基本内容 ❖ 2.掌握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 3.了解中医的各种剂型及其特点
19:46
中药的炮制
❖ 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剂型之前,进行必要 的加工处理,统称为炮制。 ❖ 炮制在古代叫做炮炙、修事或修治。药物 炮制与否或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 疗效果,更是确保用药安全而有效的重要措施。
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2、能协助主要治疗一些次要症状
使药 1、引经,即引导它诸药直达病所。
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 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 膝为引等。 2、调和药性。 如方剂中常用甘草
大枣以调和药性。
4
举一例(麻黄汤).由麻黄、桂技、杏仁、 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等症.功能发散寒 邪 宣肺平喘。其中: 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昏迷取人中涌泉四观察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神志瞳孔面色等变化注意观察各种排泄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认真做好监测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和情况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在医师的指导之下用药不要轻信偏方验方或自采自制中草药
常用方药及护理
1
Hale Waihona Puke 、方剂方剂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配伍组合, 可以增强或改变药物原有的功用,调 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 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从而以 综合的作用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钟;
20
3、水量
煎药的水量一般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吸水量的大小、 煎煮时间、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
一般第一煎是将药物饮片适当加压后,加水至淹没药 物表面3-5cm为宜。第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煎加水量 的1/2或1/3为宜;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煎药 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 水再煎后服用。
服泻下类药后,要注意排泄 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
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 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 辣之晶。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34
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清热类药多属苦寒, 易伤阳气,应中病即 止,以免损伤脾胃。 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 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 食品,忌辛辣油腻。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 用或慎用。
使药 1、引经,即引导它诸药直达病所。
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 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 膝为引等。 2、调和药性。 如方剂中常用甘草
大枣以调和药性。
4
举一例(麻黄汤).由麻黄、桂技、杏仁、 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等症.功能发散寒 邪 宣肺平喘。其中: 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昏迷取人中涌泉四观察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神志瞳孔面色等变化注意观察各种排泄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认真做好监测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和情况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在医师的指导之下用药不要轻信偏方验方或自采自制中草药
常用方药及护理
1
Hale Waihona Puke 、方剂方剂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配伍组合, 可以增强或改变药物原有的功用,调 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 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从而以 综合的作用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钟;
20
3、水量
煎药的水量一般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吸水量的大小、 煎煮时间、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
一般第一煎是将药物饮片适当加压后,加水至淹没药 物表面3-5cm为宜。第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煎加水量 的1/2或1/3为宜;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煎药 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 水再煎后服用。
服泻下类药后,要注意排泄 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
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 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 辣之晶。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34
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清热类药多属苦寒, 易伤阳气,应中病即 止,以免损伤脾胃。 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 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 食品,忌辛辣油腻。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 用或慎用。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PPT课件
(四)、膏剂 1、制法: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 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 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 膏两种。其中流浸膏与浸膏多数用于调配其他 制剂使用,如合剂、糖浆剂、冲剂、片剂等。 2、煎膏与外用膏剂: (1)煎膏 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 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 其特点是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 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病人, 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
(2)软膏 又称药膏,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 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中用乳剂型基 质的亦称乳膏剂。多用于皮肤、粘膜或疮面。软膏 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溶化,使药 物慢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 烧烫伤等。 (3)硬膏 又称膏药,古称薄贴。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 至一定程度,去渣,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等搅 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 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可治疗局部疾病和全身 性疾病,如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证以及腰 痛、腹痛等。
第九章
方剂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剂:是在中医理法的指导下,辨证论 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 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 伍而成的制剂形式。亦称处方。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 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 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八法”(程钟龄《医学心悟· 医 门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 补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源于方剂 2、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3、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主要手段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PPT
(三)中药的用量
一般药物汤剂常用量:10克左右。加 减根据以下情况: (1)药物性质: (2)药物配伍: (3)年龄、体质、病情: (4)季节、地域: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 • 二、方剂剂型
君药 :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
组 成
臣药
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症 对兼病兼症起主要作用
•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
• 共载相反中药18种,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 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博莫相依。
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或消除。
如:半夏(有毒)
半夏畏生姜
生 生姜杀半夏 姜
相杀
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 的毒副作用。
相恶
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
如:
莱菔子
减弱
人参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
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
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 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
原 则
佐药 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 佐药 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
使药 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
使药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调和药:调和诸药
如:
君药:麻黄
中药与方剂—方剂的基本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治法
•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记载有很多关于治法的理
论和具体方法。到了《伤寒杂病论》时,张仲景创立了
六经辨证一整套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系,从而大大的丰富
和提高了治法的内容。以后,许多后世医家又创立了很
多新的治法。但这么多的治疗方法,一般可概括为汗、
吐、和、下、温、清、消、补八法。
“八法”的内容
•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 等作用,是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 治法。
1.增强药力—增效
•
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能增强治疗作用,
这种配伍方法在组方运用中较为常用。这也是我
们常说的“对药”,如:桑叶、菊花,共同能增
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桃仁、红花,同
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用。
2.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
•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通过药物
相互配伍能降低、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
①随证加减:在主药和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根据次要症状或兼 证变化而进行加减,即减去某些与病情不相适应的 药物,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加入相适应的药物。
②增减方中药味,主药、主证随之改变,方
名亦变。
如:桂枝汤+饴糖(主药)、倍芍药→小建中汤
麻黄汤去桂枝+石膏→麻杏石甘汤(主证变了), 是在主药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 出现不同的方名、功效、主治等。
中药的煎煮方法
• 首 次: 加凉水没过手背,泡30-60分钟, 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出汤。
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效。如:中
医常说“附子无姜不热”,附子与干姜配伍,
能增强温壮阳气的功效
4.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中药方剂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 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 扶正解表。
❖ 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 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 麻黄汤 ❖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 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 方解:
❖ 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 邪,又能宣肺利水
❖ 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 ❖ 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
治吐泻
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 升降调则吐泻止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 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 ❖ 桑菊饮
❖ 冬桑叶9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 ❖ 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 ❖ 连翘6克 芦根12克
❖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 越、惊悸不宁证
❖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 尿道结石
❖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 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 久病滑脱之证
❖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 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
❖ 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 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 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 麻黄汤 ❖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 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 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 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 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
❖ 方解:
❖ 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 邪,又能宣肺利水
❖ 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 ❖ 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
治吐泻
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 升降调则吐泻止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 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 ❖ 桑菊饮
❖ 冬桑叶9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 ❖ 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 ❖ 连翘6克 芦根12克
❖ (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 越、惊悸不宁证
❖ (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 尿道结石
❖ (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 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 久病滑脱之证
❖ (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 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
第九章:中医方剂ppt课件
臣药: 荆芥、薄荷、防风,辛散上行,疏散风邪, 清利头目。
佐药: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 头痛;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使用注意】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气 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 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 宜。用时以清茶调下。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 臣药:白芍,益阴敛营。 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
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湿滞脾胃 者,可加减应用。
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 紫苏 白术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半夏 陈皮 桔梗 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 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舌苔白腻,脉浮缓。
【用法】水煎服。药丸剂,每服6~9g,日2次。
【方解】
茵陈蒿汤
君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臣药: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使湿从小便而去。
佐药:大黄,荡涤胃肠实热,通利大便,使湿热由 大便而下。
茵陈蒿汤
【加减应用】若湿多者加茯苓、泽泻、猪苓;热多 者加黄柏、黄连。本方为治疗阳黄的
效方,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 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所引起的黄 疸,属湿热内蕴者。
【方解】
独活寄生汤
君药:独活,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水渗湿 补气利水
脾虚水肿
提高疗效
-
23
相畏
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或消除。
如:半夏(有毒)
半夏畏生姜
生 生姜杀半夏 姜
相杀
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 的毒副作用。
-
24
相恶
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
如:
莱菔子
减弱
人参
人参恶莱菔子
-
25
Hale Waihona Puke 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 遍,所以古来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
-
3
-
4
全棵入药
-
5
-
6
一、中药性能
-
7
13.2.1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温热性属阳,寒凉性属阴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如板 蓝根、蒲公英、黄连等。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 子、干姜、肉桂等。
厚朴三物汤
大黄:厚朴 1:2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
功用:行气除满 主治:气滞腹胀
-
40
二、方剂剂型
中药的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 给药、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
如:
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 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
畏”
-
26
配伍
七情
单行:单味药治疗
相须: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
增效的结果,临床提倡使用
相使: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
相畏 :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减毒的结果,临床积极利用
相杀 :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相恶 :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 相反 :两增药毒合或用减产效生,毒临副床作避用免使用
-
30
证候禁忌
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 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 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
-
31
妊娠禁忌
禁用: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 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 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 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 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 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
18
-
19
二、中药的用法
配
用
中
伍
药
药
禁
的
忌
用
量
-
20
(一)配伍
七情
单行 :单味药治疗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
21
相须
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 如:
麻黄 桂枝
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
同属辛温解表药
-
22
相使
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
如: 茯苓(主药)
白术(辅药)
缓中,调和 制约麻、桂
甘、平
发汗过猛
证
-
38
组成变化:具有严格的原则性,极大的灵活性
1、增减药味
佐使药的加减 兼证发生变化 —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
臣药的加减改变主要配伍关系 —全方功效发生根本改变
2、增减药量 —可使方剂的配伍关系
及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
39
如: 大黄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大黄:厚朴 2:1
凡能治疗病势上逆、病位在下或在里的药物,多有沉、 降的作用。
一般来说,花、叶、枝、皮等质地较轻的药物多主升浮;
果实、种子、贝壳、矿物等质地较重的药物多主沉降。
-
16
归经
-
17
13.2.5 毒性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 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
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 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药物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称为平性,如茯苓,猪苓等。
-
8
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 、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
9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的病证 。
-
10
甘: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和中的作用。
-
11
酸: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 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遗 尿等证。
-
27
(二)、配伍禁忌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28
十八反
共载相反中药18种,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
29
十九畏
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博莫相依。
第9章、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
1
授课内容:
第一节:中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方剂基础知识
第三节:常用中药、方剂和中成药
要求:
1 .掌握常用中药的用法。
2 .掌握常用方剂的剂型。
3 .掌握解表、清热、补虚类常用中药、方剂、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
2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
中医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一万二千余种, 其中植物药一万一千余种,动物药一千一 百余种,矿物药八十余种。
-
12
苦:具有燥湿、清热泻火、降逆等作 用,用治湿证、热证、火证及阴虚火 旺等证。
-
13
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 ,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 病证。
-
14
淡: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
15
升降沉浮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不同趋向。
凡能治疗病势下陷、病位在上或在表的药物,多有升、 浮的作用。
-
32
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 温里药中的部分药、性质滑利之品。如牛 膝、川芎、红花、 桃仁、姜黄、牡丹皮、
枳实、枳壳、大黄、 番泻叶、芦荟、芒硝、
附子、肉桂、冬葵子、滑石、薏苡仁等。
-
33
服药饮食禁忌
一般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解表药─取微汗,不可大汗 泻下剂─注意饮食 水肿病人─宜少食盐 消渴病人─宜忌糖 下利病人─慎油腻 寒证病人─禁生冷等
-
34
(三)中药的用量
一般药物汤剂常用量:10克左右。加 减根据以下情况: (1)药物性质: (2)药物配伍: (3)年龄、体质、病情: (4)季节、地域:
-
35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 二、方剂剂型
-
36
君药 :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
组 成
臣药
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症 对兼病兼症起主要作用
原 则
佐药 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 佐药 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
使药 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
使药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调和药:调和诸药
-
37
如:
君药:麻黄
麻
黄 汤
臣药:桂枝
发汗解表
辛温,归肺经
宣肺平喘
佐君药治主证
主 治
佐药:杏仁 止咳平喘 佐君药治兼证
外
苦温,归肺经
感
风 寒 表
使药: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