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兴娥博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韩兴娥博客
2010-02-18 农历:正月初五星期四天气:小雨
本打算今天陪他到仙女山玩两天,一出门,寒风吹得我们瑟瑟发抖,我脚上的冻疮又开始折磨我了,跟鞋帮发生摩擦,疼得厉害,走起路来一瘸一跛,看看天,也没有放晴的样子。

于是,我们打消了出去的
念头。

回到屋里,打开电脑,想起了早就准备要学习的山东省潍坊市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法。

在网上找到韩老师的博客——家有学童,一篇一篇地翻阅,一篇一篇地咀嚼,为韩老师简单而扎实的语文教学震
撼,深感这是一种神奇的语文教学法。

一直都在为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而苦恼,一直都在读一些名家、名师的教学案例,但正如何校长说的那是优秀教师上的优秀的课,名家、名师大都有着深厚、丰富、水滴石穿的功力,他们好比阳春白雪,让人可望不可即,一直都在寻找一条语文教学的幸福之路——教师以教语文为乐,学生以学语文为乐。

踏破铁鞋无觅处,今天在韩老师的博客里找到了,那就是海量阅读——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四五年级的学生在40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其中富有文采
者也不是个别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数据一起指向同一个名字——韩兴娥,这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绩都
源于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

有人说:老师教学的视野总也望不到教材之外的富饶的土地,于是一个学期的教学知识就局限于几百个生字,三十篇课文。

学习了这些知识任务就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

在一种固定的思维的约束下,我们就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运行,从来没有想到要脱离这个轨道,因为连这种意识也没有,所以我们目之所及才总是方寸之地。

如此教学模式下的老师,怎么快乐?我们的学生怎么快乐?课堂怎能高效?我们凭什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凭什么让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大肆挥霍他们的童年?是教材里那一篇篇美文吗?——坐井说天阔,教材的那片天地太小了,有多少孩子在课堂上有徜徉、遨游的惬意?是一道道精心设计的训练题吗?更不是;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吗?请问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我们一定是被一些东西禁锢住了。

比如复杂多条的课堂环节,复杂多样课堂评价标准: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节奏是否适当、过渡是否自然、导入是否精妙、过程是否流畅、收尾是否耐人寻味……,于是就出现了上一堂评优课要“大家齐动手,熬夜好几宿”的怪现状。

可是,我们费尽心机的精妙设计到底与学生价值几何,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道至简。

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阅读,“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陶继新老师也表达相同的观点说:我想她(韩兴娥)的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后劲会更大。

那么,怎么办?——我想,我们应该依靠语文实践活动这条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依靠课外阅读(课外指书籍而
非时间)这一片浩瀚的海。

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说:“尽早阅读就是一切。

”2008年度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陈琴说:“时常想,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树立一个具体的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语文的教与学不是更简单吗?假如所背诵的十来万字、所阅读的几百万字都是‘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卡尔维诺)经典作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还会差吗!”既然阅读如此重要,“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认为韩老师把“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的理念践行得淋漓尽致,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渠
道。

也有人说韩兴娥唱响了语文教学主旋律,还有人评价韩老师:“你的课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难以复制。

其实,只要认同你的理念,你的课最容易复制。

”更有人认为韩老师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

语文教学需要多元化,名师的价值无意抹杀,也不容抹杀,但从草根性方面来讲,“语文老师可以不知道于永正,可以不知道窦桂梅,但是不知道薛瑞萍与韩兴娥,绝对是一个遗憾。

”的评说是有道理的,因为韩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更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
义。

通常认为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然而,读书哪如嬉戏乐?阅读比电视、滑板、电脑游戏更吸引人吗?教师管得了课内,能管得了课外吗?课外阅读抓得有声有色、成绩卓然的又何曾见?我们常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既然如此,既然阅读如此重要,为什么不可以好钢用在刀刃上,将阅读教学在课堂上浓墨挥洒?
因此,利用课内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书籍、文章不啻是一条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读”是其一,又有“阅读就是一切”、“读可带说、读可带写”之谓。

读是厚积广储,是蓄势,“说”“写”是运优游之刃,是表达。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就是积累,蓄势、是入;“下笔如有神”是运用、表达、是出。

积累不仅是表达知识的储存基础,还是表达的原动力,有了,表达的欲望才愈强烈。

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也就有了胸藏万卷任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能力和原动力,“气自华”只是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和洋溢。

“海量阅读”使学生有言语积累,有想法,有思想,“说”、“写”这类表达的欲望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了。

“读”就像是一条纽带,连接起了“说”和“写”。

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读”就能解决这诸多问题——读中习文,就抓住了“写”,在读中说话,牵出了“说”,就等于揪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着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能力,
也就达成了语文素养之大部。

大阅读、高素养的学生会考高分吗?考试——一个在现代中国搞任何教学改革都不容回避的问题。

韩兴娥老师教三年级的时候,就已学完了六年级的课本。

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得了优秀;还考了六年级的卷子,平均分不比六年级的考生低多少。

即便在复习期间,北海学校二年级八个班480名学生都不再把精力放到认识各种题型上。

家长和老师都深信,只要把生字写扎实,只要平日多读书,考试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事。

韩老师解释说: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积累多了,考试就如小菜一碟。

郑州的名师丁保先也在走同一条路,她也一个月就领着学生学完了一个学期的课文,剩下的时间就引入了《论语》《感悟母爱》《爱的教育》《鸟奴》《射雕英雄传》等书籍。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般的阅读量有500万到600万字,一些学生甚至达到了800万字,她每次带的班成绩都遥遥领先,她所教的学生做初三的阅读理解题易如反掌。

还有从事高中教育的王泽钊等无不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爱上阅读的孩子语文素养高,爱上阅读的孩子不怕考试。

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千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

四、五、六年级开始真正海量阅读,先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为经典铺路,再《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诵读学习,把我们传统的课外阅读模式移进课内。

教科书在她眼里是无足轻重的,二、三个星期就搞定。

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模式是找不到踪影的,真正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是充分得到体现的。

什么叫有效、高效的课堂?这就是最好的明证,也无须老师有多大的才学,只要引领得法,多动脑筋,教学相长,普通教师也能干出令名师们瞠目的成果,这就是我今天读了韩兴娥老师的博文后的一点肤浅的
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