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重庆巴蜀中学2018级高一下半期语文试题(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2018级高一下半期语文试题(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2018级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顾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夏衍先生改编《祝福》的败笔——样林嫂怒砍门槛魏建宽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一个要去信仰什么却很困难的时代,而不去信仰什么又觉得是十分可怕的时代。

近日,读《牛汉自述——我仍在苦苦跋涉》,感慨良多!诗人牛汉是一个对中国文坛熟悉如家谱的人,文坛的风云变幻由他这样一位八十五岁的真性情的诗人来描述是令人相信的。

牛汉说“在中国,想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心灵,真的很难”。

革命家的夏衍又何尝不是如此?1955年,夏衍奉命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为的是让电影《祝福》赶在1956年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日子里上映。

历史就是这样富有戏剧色彩,一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鲁迅讥讽为“四条汉子”之一的夏衍,却被指定来完成鲁迅作品的改编任务。

夏衍在写于1957年的《杂谈改编》一文中这样写道:“我接受这一改编工作就把它看作是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改编者无论如何总得力求忠实于原著,即使细节的增删、改作,也不该越出以至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他们的独特风格。

”不过,夏衍还是做了一些大胆的改编,他在电影的结尾加上了画外音:“……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段画外音呢?夏衍的解释是“为了使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幸福时代的观众不要因为看了这部影片而感到过分的沉重,就是说,不必为古人流泪。

”这样的改编完全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出现的狗尾续貂,这样的改编显然与鲁迅小说《祝福》的整体悲剧风格极不协调。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夏衍竟然在电影中添加了一个情节,一个祥林嫂捐门槛之后仍不能被鲁四老爷同意参加祭祀于是冲上土地庙怒砍门槛的情节。

这一完全背离了人物性格逻辑发展的情节处理,当时就被很多人批评。

可是夏衍却以祥林嫂曾“异乎寻常”“出格”地抗拒再嫁给贺老六为由,来证明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进而证明祥林嫂“难道永远会是神权下面的不抵抗的奴隶么”?其实,夏衍这样的解释不仅不能证明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反而说明祥林嫂恰恰是匍匐在封建礼教下的奴隶。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司法理论和实务相关研究均认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即便能够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效果,也不可对无关的第三者进行相关行为。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空前的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可以隔岸观火,也可以偶尔涉足,这就只能使社会普及停留在原生态的阶段;如果上层文化界终于按捺不住,浩荡介入,而且慷慨地把自身的文化优势投注其间,那么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了。

②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

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的文化品味,也出现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的文化大师,但是如果将北杂剧的创作队伍与昆曲的创作队伍作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要多得多。

③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有的人甚至还亲自扮演。

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他们的生命与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

《清忠谱》所表现的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长生殿》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的幽怨缅怀,尤其是汤显祖的《壮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的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识界内心的真诚吐露。

这几个方面完全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

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的精神感应圈。

④高层文化人在给昆曲输入精神浓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相应的审美格调。

众所周知,昆曲从文词的锤炼、意境的营造到心理气氛的渲染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不少唱词、段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可以与历代著名诗词并驾齐驱。

更难能可贵的是,多数昆曲作品在编剧技法上也十分高超,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能借助于戏剧性的舟筏通达当时无数世俗观众的接受水平,引起全社会的欣赏和迷醉。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2018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2018.7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

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

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

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

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

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

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精品试卷】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精品试卷】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精编)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精编)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社科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2018.7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重庆巴蜀中学2018级高一下期末试题语文(无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2018级高一下期末试题语文(无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8级高一下期末试题语文注意事项:l、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英国脱离欧盟,被认为将重创全球经济和英国自身经济前景,很多国际政要、经济组织、知名企业负责人此前就在纷纷指出这方面的危害性。

经合组织(OECD)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警告英国脱欧将让美国、日本、金砖国家等经济体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并且在2016~2018年,英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也将损失0.5%,到2020年,英国的GDP比未退欧情景下还要低3%。

中信里昂(一家金融机构)报告称,英国脱欧将令英镑大幅贬值,并减慢经济增长及推高通胀,意味英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机会将大增。

普华永道也曾分析英国脱欧的代价,估计至2020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萎缩约100亿英镑,相当于其GDP 的5%,英国的金融业也将损失近10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将退欧公投视为是否在今年夏天加息的一个因素。

美联储主席耶伦早些时候表示,公投退出欧盟将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已经在探讨若英国公投支持退出欧盟,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决定可能引发的金融动荡,例如美元流动性急剧收紧等。

一些参与讨论的官员担心,英国脱欧可能会引发类似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出现的美元严重短缺局面。

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全球一些最大央行自那时起已经建立了一个体系,使其能够在必要时从美联储借入美元,但其中一位央行官员称,如果英国脱欧公投在金融市场引发足够大的冲击波,仅靠该体系并不能保障为全球经济提供足够的美元供应。

该人士指出,能够获得美元供应的机构有限,关键问题是这些美元能否到达这些机构之外,流入更广泛的经济领域。

重庆市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五套期末模拟〗

重庆市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五套期末模拟〗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

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

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

”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

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

所以,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

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

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

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

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

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

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

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向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向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对仗都是律诗的核心。

对仗这一形式有一个从无心插柳到有意栽花,由古朴浑厚到典丽细致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谢榛曾指出:“《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属对虽切,亦自古老。

六朝惟渊明得之,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是也。

”但陶句声律还不对仗。

只有经过沈宋声韵理论的建立,以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律诗才把平仄和对仗结合在一起。

所以,王世贞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②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举世公认。

但这一形式的产生,根本上还是在于客观世界本来就具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

刘勰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所以,人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就“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所谓“自然成对”,正是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客观反映的结果。

而以包含矛盾的形式一一对立统一的对仗反映对立统一的事物,就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

世界充满着矛盾,每一个正视现实的作家必然会发现这些现象并反映它们,尽管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而对仗又是如此明显地提出了这种要求和提供了这种形式。

③可以认为,对仗是修辞上的对立统一的表现手法。

它既可以对立形式统一对立的双方,也能以矛盾的形式反映同一的事物,从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刘勰所谓“正对为劣,反对为优”,就是因为反对揭示了矛盾,因而容易把握本质。

而反对,在“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的客观基础上,更有着辨证思维的依据。

④可见,对反对应提高到哲学范畴来认识。

我国古代哲学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

《老子》第二章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充满了辩证的观点。

《周易》中的乾坤、阴阳、尊卑,以及天人、形神、名实、本末、体用、刚未、善恶等,无不是对立统一的范畴。

以辩证思维指导文学创作,无疑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

当然,艺术辩证法不仅表现于对仗这一特殊形式,而且广泛存在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

⑤然而,对仗或对偶在初期更多是纯形式的产物。

它要求的是句式的整齐、节奏的铿锵、音律的和谐,着重形式美。

骈文是对偶极端化的产物,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不是揭露矛盾的武器。

对仗到唐人手中方显出战斗性和深刻性。

盛唐诗人常常运用对仗这一形式来概括或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唐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才使以近体诗为代表的唐诗的艺术成就达到空前的高度。

(节选自刘明华《论杜诗的对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究句式、节奏、音律的对仗是汉字的特产,也是古代诗歌的核心。

B.正对和反对都属对仗,但只有反对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体现辩证思维。

C.作家“心生文辞,自然成对”,其本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在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反映。

D.对仗和对偶在初期都是纯形式的产物,只是后来对偶成了粉饰现实的工具,而对仗则成了战斗工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引用谢榛的论述,是为了证明对仗有一个由古朴浑厚向典丽细致演变的过程。

B.最后一段通过骈文与唐诗的对比,指出艺术辩证法才是近体诗成就达到空前高度的根本原因。

C.文章以哲学的思想来剖析文学创作中所具有的艺术辩证法现象,高屋建瓴,深刻透辟。

D.文章从对仗的演变、产生、表现形式谈到其与艺术辩证法的关系,条理清楚,思维缜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沈宋建立的声韵理论及初唐人的创作实践,对仗可能就不会与平仄结合在一起。

B.以对仗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就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C.唐诗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跟唐人运用对仗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无关系。

D.如果骈文能够运用对仗来概括和揭露大千世界的矛盾,就能创造出跟唐诗一样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漠里的陪伴余显斌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

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逼。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的车盖。

他和那匹老马,踽踽而行,恍如两只小小的蚂蚁,粘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

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漠的凶险、艰难,它跳跃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咴儿咴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

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婪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个喷嚏。

小家伙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千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

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显然是被狼咬死的。

沙漠上,有一种狼,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着,不停地喷着鼻子。

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着一块石头。

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口气。

老马仰起脖子,对着长空,咴儿咴儿叫着,声音苍凉,此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

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

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默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

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

他望着,再次叹口气。

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

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

沙漠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

他喝罢马奶,卧在那儿,蜷着身子。

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漠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

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

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它想干什么。

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小马身边一样。

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

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林,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如银子一般。

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

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嗝,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

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跑越远,最终跑成一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

他喊了几声,声音在暮色里扩散着,空空的。

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

他找到几个人,掏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漠。

当时,为了逃出沙漠,他将所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漠中,现在,必须找回来。

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

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鬃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

他大叫着,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已经死了。

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水源的。

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

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

这叫什么?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他垂着头,突然跪下。

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

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

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草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到的“黄沙”“夕阳”“干旱”“死亡”等沙漠环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营造了氛围,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准备。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如用“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的细节,来表现老马的痛苦。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使故事客观而真实,用客观的方式把一个悲惨的故事叙述出来,也自然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感。

D.小马之死是本篇小说的线索,文章通过写老马和“他”在小马死后的行为及心理,既表现老马的忠诚和爱又表现“他”的坚韧与抗争。

5.小说到最后才交代小马是“他”杀而非狼咬致死,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5分) 6.请根据小说的创作意图,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老马还是“他”?(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

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資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

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

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

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敌视,对自己厌弃。

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

“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

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

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

在虚拟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

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

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

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

这是智能科技时代必须有的“文化配件”与心理程序,也是一个健康心智的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人民时评》(有删节) 材料二:据专家介绍,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患上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除了视力受到影响,容易引发白内障外,还因长时间前倾盯着手机屏幕,缩短脖子肌肉,增加脸颊部位受到的地心引力,导致下颌松垂直至脸颊下垂。

----《百度百科》材料三: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