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喻、明喻与借喻的区别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积 累,多思考!谢谢!
知识就是一个圈,当你知道 的越多圈越来越大时,就会发现, 你不知道的越多。
——爱因斯
坦
什么是“借喻”和“借代”
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春天 像 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喻点 它生长着。
比喻的分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 如、似、好比、仿佛、犹如、宛如、 像……一样”等比喻词连接。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 的,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 满希望之情。(梁衡《夏感》)
比喻的分类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 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几种比喻的区别
明喻
暗喻 有 本体 有 有 喻体 有 有 比喻词 “像、如”等 “是、为”等或没
借喻
无有Leabharlann 无什么是“借代”“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
什么是“借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动干戈
例句四: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 失。(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宝藏 相似 月亮
从定义角度判定“借喻”和“借代”
本体 贝多芬 难读的书 繁华的夜生活 月亮 关系 相似 相关 相关 相似 “喻体”或“借体” 老狮子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宝藏 判定 借喻 借代 借代 借喻
还原法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替代 难读的书
为什么“借喻”和“借代” 难以区分?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 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 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 替它。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1)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拟人: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使文章节奏刚强,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传颂记忆。
5、排比:(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6、反问: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7、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有气势。
8、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9、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10、用:(1)说明文:突出说明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增强说服力。
如引神话传说,则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议论文:有力的论证某某观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
(3)记叙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或渲染某某情境,或增强某某的趣味性,或准确表达作者当时某某的心情。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复习方略: 1.对于修辞知识的把握,首先能准确判断语句所用的修辞,但考查的重点为在动态环境里对辞格的运用,也就是说概念考得少,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自己运用辞格写出优美的语句。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
如何去理解分析?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对一些修辞方法的内部分类把握不准,对表达作用和效果相似的修辞格不易辨识,混淆不清。
为了解除这一难题的困扰,使同学们对不同的修辞方法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这里将此作为重点,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格逐一辨析。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由于它们都同属于比喻,都追求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因而其本质是相同的。
其不同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形式上,区别的根据是本体、喻体、喻词的异同和隐显。
具体来看:明喻,是直接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像……似的”、“像……一样”、“如”、“犹”、“好比”等等。
例:(泥石流)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巨龙游..火车奔驰;在沟道较弯的地方,又宛如动。
暗喻,是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而为“是”、“成为”、“变成”、“当作”等表示判断意义的动词,甚至有时连判断动词也不用,因此在表意上具有暗示性。
但应该牢记的是,不管暗喻具有多强的暗示性,它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
例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例②.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例①是一个完整式的暗喻,连接本体和偷体的是“作了”;例②为省略式的暗喻,先对本体“雷锋”呼告,再用“你”指代,然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连接喻体“音符”、“纤维”、“红花一瓣”、“一滴水”。
借喻,是直接由喻体取代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①.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
例②.阳婆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白带于”比喻作者在泰山看到的自上而下的飞瀑,“胭脂”比喻日落时的晚霞。
两个例句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明喻暗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明喻暗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比喻的种类

(二)暗喻
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 同时出现,但不明确表示是在打 比方。而是用“是、为、就是、 成、变成、当作”等词语或其他 某种方法来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格式: “甲”是“乙”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 “是”、“就是”、“成了”、“成为”、 “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例句:“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 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茅盾《白杨礼赞》
练习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 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 不断的地毯。
3、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地毯。
4、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 苗。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暗喻 借喻
相似
相等
替代
(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越 来越紧密)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也叫复喻、排喻、连比 例句: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 像奔马..... 朱泳燚《看云识天气》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 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 《荷塘月色》
(三)借喻 以喻体代替本体,直接 把被比喻的事物说成是比 喻的事物,不出现本体和 喻词。构成借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 是借中有喻,重点在 “喻”。 基本格式: 把甲说成乙,但不提到甲。
借喻: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 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
例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 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关于借喻的例句

关于借喻的例句
一、定义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二、例句
在这个句子中,“翡翠”是喻体,直接代替了本体“巨浪”,本体和喻词都没有出现。
这里“厚障壁”是喻体,用来代替本体“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没有出现本体和喻词。
“毒蛇猛兽”是喻体,代替了本体“剥削阶级”,同样本体和喻词未出现。
三、借喻与其他比喻类型的区别(补充知识)
1. 与明喻的区别
明喻的形式是“甲像乙”,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这里有本体“月亮”、喻词“像”和喻体“大圆盘”。
而借喻直接说“乙”来代替“甲”。
2. 与暗喻的区别
暗喻的形式是“甲是乙”,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有本体、喻词(是)和喻体。
借喻则省略了本体和喻词,更加简洁、隐晦地表达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例句的学习和与其他比喻类型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借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1. 明喻:她笑起来像朵花儿一样灿烂。
例子:你看她那开心的样子,哎呀,可不是像朵花儿一样嘛,那么美丽动人,让人心情都跟着变好了呢!
2. 暗喻:他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
例子:他呀,每天都那么努力工作,可不就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一直默默耕耘着。
3. 明喻:老师的话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例子:每次我迷茫的时候,老师的话就像明灯一样哇,指引着我该往哪走。
4. 借喻:风卷着落叶在空中飞舞。
例子:瞧哇,那风卷着落叶,可不就是它们在空中跳舞嘛,多有意思呀!
5. 明喻:她的眼睛像星星般闪亮。
例子:哇,她那眼睛,真的就像星星般闪亮呢,好吸引人呀!
6. 暗喻: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例子:走进图书馆,可不就是走进了知识的海洋嘛,到处都是学问呢。
7. 明喻: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例子:一听到他说话,那声音,跟洪钟一样响亮,震得人耳朵嗡嗡的。
8. 借喻:这些困难就是拦路虎。
例子:哎呀,遇到这些困难,就像遇到拦路虎一样,得想办法打败它们呀!
9. 明喻:他跑起来像猎豹一样迅速。
例子:你看他跑步的速度,跟猎豹一样迅速呢,太厉害了吧!
观点结论:比喻的手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真的是一种特别棒的修辞手法呀!。
比喻句分三类: 明喻句 暗喻句 借喻句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今天天氣十分好, 天空 藍得 仿似 海洋 。
第 1 頁,共 3 頁 思考教室編寫
比喻句/ 暗喻句
做暗喻句的時候,要記住下列三點:
暗
暗喻句由三部分組成: 本體 、 比喻詞 、 喻體
喻
句
暗喻句是把 本體 直接說成是 喻體
比喻詞 一般用 是 、 成了 、 變成 等字詞
以前頁明喻句的例子說明:
兩句不同之地方是,
明喻句 妹妹的臉兒 像 一個熟透的 蘋果。
暗喻句中的比喻詞; 像 改為 是 ; 暗喻句
本體 和 喻體 都是一樣的。
妹妹的臉兒 是 一個熟透的 蘋果。
兩句不同之地方是,
明喻句 在賽跑比賽中,哥哥跑得如獵豹一樣的快。
暗喻句中的比喻詞;如改為變成 ; 暗喻句
本體 和 喻體 都是一樣的。
在賽跑比賽中,哥哥變成了獵豹;跑得十分快。
暗喻句中的比喻詞; 像 改為 是 ; 借喻句
本體 、 喻詞 都在借喻句中被抽走了
本體 和 喻體 都是一樣的。
這猴子整日東奔西跑,真難為他的母親。
用喻體 ~ 猴子直接代替本體 ~ 孩子,而本體 ~ 孩子不會在句子中再出現, 使讀者由猴子聯想到孩子。
對着這羣怒吼失去本性的野獸,防暴警員只好採用武力驅趕他們了。
用怒吼失去本性的野獸為借喻體,使人們聯想到暴亂中的暴徒。
句式練習
一個大火盤掛在天空中,真叫人受不了。 思考教室
用一個大火盤為借喻體,使人們聯想到太陽。
第 3 頁,共 3 頁 思考教室編寫
思考教室編寫
比喻句/
思考教室 hink lus ducation enter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家長簽閱: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象征的区别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在辞格上分为三个类型: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
明喻:是常用像或似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或者似B。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
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
比如:红色象征喜庆;蜡烛象征奉献;太阳象征光明;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
相似之处: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同之处:
1、比喻的目的是为了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它属于修辞范围,它可
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2、隐喻(暗喻)是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构成”等词充当。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本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臧克家《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中明喻、借喻、暗喻的区别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春》明喻、借喻、暗喻的区别难点名称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比喻修辞就是用具体、浅显的、我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或者描写我们不熟悉的、抽象的、深奥的、陌生的事物。
比喻修辞的种类有很多,程式比较固定,但运用千变万化。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七年级学生对比喻句的判断不是很清晰,比喻手法可能很容易懂,但是运用起来却不容易。
尤其是明喻、借喻、暗喻的区分,没有详细的指导,学生在运用中容易混淆。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对比法让学生理解明喻、借喻、暗喻的区别;2.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文中比喻句的用法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入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修辞格。
作者将连绵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这三个比喻连用构成了排比。
接着,用一个“织”字,将春雨人格化,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宽式的(非严格意义的)“对偶”。
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
图中所描绘的树、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写作手法

比 生动 1. 明喻:本体、喻词、喻体都出现。喻词是 明喻:本体、喻词、喻体都出现。 喻 形象 “像”“如同”“仿佛”“似的”等。如:叶子出 ”“如同”“仿佛”“似的” 如同”“仿佛”“似的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和喻体出现, 2. 暗喻:本体和喻体出现,喻词没有或被 ”“成为”“变成 等代替。 成为”“变成” 乌云四合, “是”“成为”“变成”等代替。如: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借喻:只有喻体。 手续已办好了, 3. 借喻:只有喻体。如:手续已办好了,就等你开 绿灯了。 绿灯了。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1)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2)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3)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拟没有喻体,但往往有喻体的特征。 比拟没有喻体,但往往有喻体的特征。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 对比双方无主次之分。 (1)对比双方无主次之分。 反衬事物有主有次。 (2)反衬事物有主有次。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 设 强调 例1.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 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问 问题 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引起 例2.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 是最可爱的人。 注意 是最可爱的人。 引发 思考 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双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 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 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 人物的英雄业绩。 人物的英雄业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D.她长得像她的妈妈。
再见
好 像
犹 如
暗喻
暗喻的定义: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1、小姑娘的爱心成了银; 2、母爱是金; 3、大爱变成了钻石;
爱心
成
了
银
母爱
是金
大 爱
变成
钻 石
借喻
借喻的定义: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 接叙述喻体。
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区别
• 一、什么叫明喻? • 二、什么叫暗喻? • 三、什么叫借喻 • 四、区别在哪里?
明喻
明喻的定义: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1、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 2、荷叶好像圆盘; 3、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像
练一练
明喻
秘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暗喻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D的 )
A.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B.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 爱非凡。
例句: 1.星空中银盘高挂。 (银盘=月亮) 2.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在上面翻滚着。(明珠=露水)
隔着。(3.自一从堵厚那墙次=误隔会阂后),我和他之间已经被一堵厚墙阻
→
→
→
区别
✓比喻词不同。
✓明喻:像、好像、仿佛、似、好似、似的、如、宛如、
犹
如
、
如
同
……
✓暗 喻 : 是 、 成 为 、 变 成 、 成 了
明喻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出现 像,好像,似、 好似、如,犹如 、
仿佛,像....一样
出现
暗喻
出现 是,变为,变成 、 出现
成为 、成了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总结
• 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的表现形式,只要记清楚 他们的比喻词或者有无比喻词,你就能很好的区分他 们了。
•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